演进-文档资料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理论及其演进-精品文档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理论及其演进瑞典学者Johanson和Vahlne于1977年发表《企业国际化过程:知识增长与增加外国市场投入的模型》一文,开辟了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理论研究的先河。
在此后近30年中,学者们对该模型加以不断修正和发展,使过程理论成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研究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是一个企业渐进地参与国际经营活动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不确定性的风险规避,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外国市场知识和企业运作知识的增加与企业对该国的决策行为和资源投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个因果链就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机理所在。
一、基本框架与核心概念企业国际化的过程理论建立在Cyert和March的企业行为理论和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以企业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作为模型的主要假设,通过知识、投入、发展链(Establishment Chain)、松散结合体(Loosely-coupled System)和心理距离(Physic Distance)等概念描绘和分析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模型(即Uppsala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它区分了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态和静态的因素。
其中静态因素包括市场投入和东道国知识(包括特定国际市场知识和企业国际运作知识),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态因素包括对于东道国资源投入的决策和企业近期行为的效果(图1)。
过程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市场知识和市场投入决定了下一阶段的企业对于该国市场的投入决策及企业行为,而这又决定了企业在再下一阶段经验学习的效果及风险认知,由此也就决定了企业在更下一阶段的市场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投入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投入的资源和投入的程度。
投入的资源表示资源投入的多少,而投入的程度表示这些投入的不可转移性。
如果企业投入的资源不能被移作它用,则表明企业的投入程度大,反之则反。
这个概念类似于“沉没成本”。
“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演进与文学实践-8页文档资料
“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演进与文学实践“文艺大众化”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中国现代文学视野的一个焦点语词,起源于20世纪左翼文学的一个口号,且与后期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密切联系。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当代商业性质浓厚的大众文化,“文艺大众化”是纵贯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历程并占据重要地位的文艺思潮。
深入探讨它的理论演进及其文学实践,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演进文艺大众化问题,实质上就是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即文艺为什么人、如何为的问题。
文艺大众化理论在左翼文学、延安文艺以及抗战文学等不同历史阶段所具有的大众化内涵与侧重点均有不同,理论也由初步探索走向逐步成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差异性和共同性都比较显著,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阶段性,共同性则旨归于它们共同体现了新文学的一大特性――大众性。
文艺大众化的萌芽与发展实际上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人们围绕着“大众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多次讨论,进而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建树和创作上的可观进步。
本文希望通过对这段文学史的回顾,为文艺大众化的实践历史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早在20年代初期,在晚清的民族危机中文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艺界开始兴小说、倡白话,力图从精神层面进行国民改造以实现民族救亡,大众化成为了必然的走向。
晚清梁启超等推动的“文变”成为文艺变革的先声,也为文艺走近普通民众打开了一扇大门。
新文化运动尤其是随后的“五四”运动让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思想变革的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希冀通过文学的变革为社会变革开出一副良药,随即中国现代文学拉开帷幕,其启蒙民众的价值取向与对大众问题的关注从一开始就暗含着大众化的道路选择。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典范之作,是对“左联”以来大众化问题研讨的深化与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档资料1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献标识码:A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公共政策陆续出台。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政策演进的不同阶段。
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政策及其特征,并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及作用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优化路径。
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节能减排的本质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节能减排政策的产生,源自解决资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及稀缺性问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将节能减排政策界定为“节能节水、减少SO2和COD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或使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2]。
中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可分为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两大类。
其中,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和法规条例;财税政策包括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另外,围绕节能减排政策而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也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范畴。
[3]1978年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根据政策的出台时间、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节能政策与减排政策并行的政策形成阶段(1978―1988)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相比1978年版宪法,1982年版宪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据。
依据宪法,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汉字演进演进演进》微课案例
《汉字演进演进演进》微课案例汉字演进演进演进 -- 微课案例引言本微课案例旨在探讨汉字的演进历史,重点突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最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即通过图画来表示事物的形状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为象形兼会意的文字,意味着它既表示事物的外形,也表示事物的内在含义。
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经历了多次改革和简化。
最著名的汉字简化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由中国政府推行的“简化字”运动。
这一运动旨在减少汉字的笔画数量,使汉字更容易书写和识别。
通过简化字,汉字得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汉字的文化背景汉字的演进不仅仅是语言的发展,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汉字中不仅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义理,还传承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通过研究汉字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
结论在微课案例中,我们详细讲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汉字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这也为我们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提供了基础。
同时,汉字的演进也启发我们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字演变,为文化交流和交融做出贡献。
希望本微课案例能够引发研究者对汉字演进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挖掘汉字的奥秘。
欢迎大家加入本次微课,一同探寻汉字演进的奇妙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1, "汉字发展史概述", 《文化学年鉴》, vol.1, pp. 20-35, 2010.* 作者2, "汉字演变过程的研究", 《汉字研究论文集》, pp. 45-63, 2008.。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三个阶段与两种模式-精品文档
4、山西夏县西阴村和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发掘,开 启了从考古学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研究的实践 5、苏秉琦关于中国文明研究的系统论述 •“古文化、古城、古国” •“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
•“古国、方国、帝国”
•“多元一体模式”
二、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三个阶段
1、酋邦(古国)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增加,贫富开 始分化。第二,随着某些氏族部落成员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 独有的个人权利也开始突显。
M8
M27
西坡墓地 出土玉钺
2、王国
第一阶段:良渚文化城址、瑶山祭坛、反山大墓 陶寺城址、观象台、贵族大墓 王城岗城址与禹都阳城 新砦城址与启居皇台?
二里头夏都
良渚城址 约南良 北渚 长古 多约城 万 东 平 西 方 长 米 约 。 米 , 总 面 积米 ,
290
1500-1700 1800-1900
能在今洛河河道内,总面积可能超过400万平方米。
洛
北许
河
二里头
圪垱头
四角楼
二 里 头 宫 城 平 面 图
一号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遗址3号贵族墓出土龙形绿松石器
二里头出土的 绿松石牌饰
青
陶范
铜 器
第二阶段:商
郑州商城遗址
偃 师 商 城 平 面 图
洹 北 商 城 与 殷 墟
宫殿区
西北冈王陵区
第三,随着人口的扩张和对财富的贪欲,氏族之间开
始出现冲突并逐渐变得频繁,在聚落周围开始挖筑壕沟 或夯筑围墙。
红山文化坛、庙、冢
牛河梁祭祀遗址群
第二地点二号冢中心大墓(M1)
牛河梁第一地点女神庙及女神
牛 河 梁 地 点 城 子 山
第 地 点 一 号 冢 一 号 墓
我国高校近三十年军训的内容演进与瞻望-精品文档资料
我国高校近三十年军训的内容演进与瞻望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还强调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但作为大学生教育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军训,无论是内容还是效果抑或是结果,近年来并没有让人民满意,各种军训突发事件的发生引起社会极大地关注,例如2014年湖南永州皇仓中学教官和学生互殴事件中透露的教官素质问题,大学生军训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如此重责的一项工作,如何开展、组织才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让人民满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高校学生军训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出来,极力促进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高校国防实力!而不是把高校学生军训办成只注重形式的“秀场”,一则浪费资源,二则浪费青年人的精力,三则不能让人民满意!自1985年高校学生军训开展至今已有三十年之久,三十年间的变化和备受争议,以及未来如何发展才能不教“冰鉴负初心”等等,都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从早期高校学生军训的内容、目的、近年来的变化和受质疑的原因等进行分析,期待给未来高校学生军训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早期军训内容突显国防教育的主体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防与教育的结合,高校学生军训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国防领域的教育现象,军训对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早期的军训是为了提高国防教育,提高受训人的国防素质。
198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2]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总参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自此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国高校学生军训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起来。
1.1以国防教育为主的军训内容自1977年高考恢复后,国家对青年人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高校教育不仅培养青年人的知识,对身心健康的加强问题也慢慢得到关注,教育部、总参部等联合下发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军训的通知,时代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旨_精品文档
主旨主旨:探索人类社会的演进和未来前景引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和进步的过程,从古代原始社会到现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与动力,并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的前景。
一、人类社会的演进1. 古代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起点是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小型部落中,主要依赖狩猎和采集为生。
社会组织结构简单,以氏族为基本单位。
个体力量和物质生产力都较低,社会发展缓慢。
2. 农业时代: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由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
农业的兴起带来了城市的产生,社会组织方式开始多元化,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职业分工的出现使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要变革,通过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大规模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
工业革命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4. 科技革命:科技的不断进步成为推动社会演进的新动力,从电气革命、信息革命到现代的人工智能革命,科技革命不仅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原因与动力1. 经济需求: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
物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2. 科技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社会演进提供了新的动力。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还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3. 社会需求: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
社会进步需要满足人们对安全、社交、环境、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追求,推动社会积极变革。
三、未来人类社会的前景1. 可持续发展:未来人类社会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人类社会应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技术演进文件清单
技术演进文件清单
- 技术演进的目标:本文档旨在记录技术演进的过程和相关文件的清单,以确保团队能够有条理地管理技术演进的各个方面。
- 时间范围:该文件清单覆盖的时间范围从技术演进开始的起始日期至今。
- 文件清单:
1. 技术演进计划:详细记录了技术演进的目标、策略、时间表和相关资源规划。
2. 技术需求分析报告:对当前技术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了必要的技术演进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技术评估报告:评估了可能的技术选项,包括成本、风险和效益等因素,并提供了推荐的技术方案。
4. 技术规范文档:详细描述了技术演进中使用的标准、协议和接口规范等技术要求。
5. 技术实施计划:确定了技术演进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任务、负责人和时间表等信息。
6. 技术测试报告:记录了对技术演进方案进行的测试结果和评估,包括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7. 技术变更管理文档:记录了技术演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
请求、变更评估和变更实施等管理信息。
8. 技术演进总结报告:对技术演进的整体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成果、经验教训和未来改进方向等内容。
9. 相关会议记录:保存了与技术演进相关的会议纪要和讨论记录,以便溯源和查阅。
- 文件存储与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和检索,所有技术演进文件
应妥善存储在指定的共享文件夹或项目管理工具中,并按照一定的
分类和命名规则进行管理。
> 注意: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件清单和存储管理策略,确保
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访问性。
更新历史
- 2021年10月1日创建文档
- 2021年10月5日完善文件清单内容和更新历史。
架构演进总结报告范文
报告标题:XX系统架构演进总结报告报告时间:2023年X月X日一、引言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XX系统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多次架构的演进。
本报告旨在总结XX系统架构演进的历程、成果和经验,为今后系统架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二、架构演进历程1. 第一阶段:单体架构(2015-2017年)初期,XX系统采用单体架构,所有功能模块集中在一个应用程序中。
这种架构简单易用,但存在以下问题:(1)扩展性差: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系统性能瓶颈逐渐显现,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2)维护困难:系统功能复杂,代码量大,维护成本高。
2. 第二阶段:微服务架构(2017-2019年)为了解决单体架构的问题,我们于2017年开始实施微服务架构。
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特定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服务拆分: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拆分为20多个独立的服务。
(2)服务治理:采用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等工具实现服务治理。
(3)数据一致性: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消息队列等技术保证数据一致性。
3. 第三阶段:容器化架构(2019-2021年)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普及,容器化技术成为趋势。
我们于2019年开始将系统迁移到容器化架构,提高了系统的部署效率和运维自动化水平。
(1)容器化部署:使用Docker技术实现服务容器化,简化部署流程。
(2)容器编排:采用Kubernetes进行容器编排,实现服务自动扩展和故障转移。
(3)微服务治理:优化服务治理,实现服务自动发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三、架构演进成果1. 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技术,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满足了业务发展需求。
2. 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部署和运维,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运维成本。
3. 提高开发效率:服务拆分和容器化技术,使开发、测试和部署更加便捷,提高了开发效率。
4. 提升团队协作:通过微服务架构,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档资料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献标识码:A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公共政策陆续出台。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政策演进的不同阶段。
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政策及其特征,并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及作用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优化路径。
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节能减排的本质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节能减排政策的产生,源自解决资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及稀缺性问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将节能减排政策界定为“节能节水、减少SO2和COD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或使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2]。
中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可分为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两大类。
其中,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和法规条例;财税政策包括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另外,围绕节能减排政策而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也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范畴。
[3]1978年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根据政策的出台时间、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节能政策与减排政策并行的政策形成阶段(1978―1988)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相比1978年版宪法,1982年版宪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据。
依据宪法,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演进研究报告
演进研究报告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生成一个演进研究报告的框架。
请根据您的具体要求和研究领域填充相关内容:
1. 引言
- 概述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 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2. 文献综述
- 回顾相关领域内的先前研究成果
- 总结现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3. 研究方法
- 描述研究的设计和方法
- 说明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 呈现实验或调查的主要结果
- 分析结果,并与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行关联
5. 讨论与分析
- 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 探讨结果的实证意义和实践应用
- 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
6. 结论
- 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
- 强调研究的贡献和意义
-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 列出研究中引用的文献
请根据您的具体研究内容和需求,填写以上各个部分的内容。
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请补充说明。
物联网演进培训资料
公共(gōnggòng)平安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事故灾难
电梯平安 地下(dìxià)空间事故
危化品事故
公共卫生 “三品一械〞平安事件 社会平安
重特大群体性事件
公共场所治安事件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市政管理
城市部件:广告牌、停车场、市
政车辆、垃圾物流、市政井盖、 古木名树、地下(dìxià)管网、路灯监 测、市政供暖监测、公共场所环境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智能 交通 (zhì nénɡ)
– 交通引导
– Bus通告 – 停车场信息获取 – 事件发现/处理/发布
– 车辆自身状况的发布 – 乘客通信和娱乐 – 城市人员(rényuán)分布/流动
– 自动收费
1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谢谢(xiè ! xie)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物联网培训教程-。MIT的 Kevin Ashton:把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 “物联网〞。EPC global 的Auto-ID中心:物联网是成千上万的物品采用无线方式接入了Internet的 网络。把传感器设备安装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网络,即“物联网〞。城市事件:聚集、游商、闯入禁区(jìnqū)等。电力变电设备 和传输设备的监控。谢谢
监测等 城市事件:聚集、游商、闯入禁区
等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节能(jié nénɡ)减
排
低
碳
建筑物节能:
公共场所温度监测
空调无线监控 照明智能控制(kòngzhì) 水电风气监测
能源设备平安
效度概念的演进、新进展及效度的估计方法-文档资料
2.构想效度的六个方面
——Sam Messick的效度理论
在这阶段,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学者Sam Messick,他于
1989年提出的效度理论,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人们对效度概念 的认识和理解。
Sam Messick认为,效度是一种总体性的、评价性的判断,
代表了理论原理在多大程度上证明了由测验成绩所得解释的充分 性和恰当性。将效度划分为多种类型的传统做法得到的效度是支
1954年,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心理测验和诊断的技术建议》一 书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效度概念进行了归纳概括,列举了四种类型的效 度: ①预测效度 ②同时效度 ③构想效度 ④内容效度 1966年,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研究学会和国家教育测量委员 会联合出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的标准和指南》中,将效度类型进一 步简化为: ①效标关联效度 ②构想效度 ③内容效度 该阶段的特点:出现了各种与特定测验目的相联系的效度类型。 特点:美中效度都与特定的目的相联系——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 测验有不同的效度要求,比如成就测验更重视内容效度,能力测验强 调效标关联效度,而人格测验则突出构想效度等。
(二)第二阶段:效度有多种类型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性质的测验或测验过程的不同方面,提出 了效度的多种类型。 1.内容效度 测验最早用途,是评定个体在指定的内容领内容 与测验所要评定的内容领域相比较。 2.效标效度 测验发展到第二阶段,重点转向预测。现在或将来 某个时候,不同的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会怎样反应?同一个体在不 同的指定情境中又会怎样反应? 3.结构效度 测验发展到第三阶段,出现两种主要趋向:(1)加强 理论研究;(2)心理学理论与通过经验和实验的假设检验之间密切联 系。这两种趋向使人们认识到结构在描述和理解人类行为中的重 要性,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结构效度。
近代西方历史进步观的演进-精选文档
近代西方历史进步观的演进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历史进步观最初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而盛行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时期,在文艺复兴以前的历史观念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古典的历史观念。
[1](P169)历史进步观产生后,先后经历了资产阶级历史进步观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
在资产阶级历史进步观演进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以时间为限,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西方以前的历史观念西方近代以前的历史观念我们可以集中的概括为古典历史学观念。
古典历史观念主要的表现是历史循环观、历史退步观和神学历史观,并且影响深远。
历史循环观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它主要起源于传统农业社会中大自然的昼夜、季节等的周期性变换以及草木的荣枯、人类生死的终始重复现象等。
历史退步观的代表是古希腊的赫西俄德,他把过去的历史时代看作是人类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并希望回到那个时代。
古代社会的先祖们,虽有人已间接地猜测到了历史进步的事实,但都缺乏自觉的历史进步观念。
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不是从神性进步观来洞察现实的变迁,而是从眼见的人性英雄中去昭示:历史的进步是通过悲剧式的变迁,悲剧式的牺牲和毁灭来实现的。
神学历史观的著名代表是公元四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
他第一次打破了历史循环观念,把历史看作是变化发展的,是一个从既定的起点到预定的终点的线性运动过程。
[2](P2―3)他指出,罗马帝国的灭亡,不应被视为异族战争的结果,而是一种新时代精神(基督教)对已逝精神(罗马神话)的唾弃,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当然,他认为这一目标是上帝设立的,仍未离开神学历史观的窠臼。
但是,他这种把历史的进步同一定的目的联系起来的观念,以及从道德目标来关注历史进步的内涵,仍给后来的思想家不少启迪。
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观中世纪后期,历史进步的事实愈加凸显。
思想家们开始了对历史进步观念的思考。
较早阐述历史进步观的西方历史学家是英国的伯利(J.R.Bury)。
他把西方学者对进步观念的解说分为三个时期:法国大革命以前、达尔文以前、达尔文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6
Scope •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stablishes a common framework for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with welldefined terminology, that can be referenced by the software industry.
• Facilitate world trade in softwar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5
Outline • • • • • • • • • Foreword Introduction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Definitions 4. Application of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5. Primary life cycle processes 6. Supporting processes 7.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rocesses
Supporting life cycle process
• Manage and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s processes and personnel.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rocess
• Establish softwar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 based upon the life cycle processes as adapted and tailored to serve business needs. • Foste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between customers and vendors and among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life cycle of a software product.
IEEE/EIA 12207
Matt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207的演進
ISO/IEC 12207 provides a common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softwar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2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3
IEEE/EIA 12207.0 may be used to
• Acquire, supply, develop, operate, and maintain software.
Primary life cycle process
• Support the above functions in the form of quality assuranc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joint reviews, audits, verification, validation, problem resolution, and documentation.
• It contains processes, activities, and tasks that are to be applied d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a system that contains software, a stand-alone software product, and software service and during the supply,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ftware products.
IEEE/EIA 12207
12207.0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IEC 12207 : 2019 (ISO/IEC 12207)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12207.1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IEC 12207 : 2019 (ISO/IEC 12207)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fe cycle data
12207.2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IEC 12207 : 2019 (ISO/IEC 12207)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s
Primary life cycle processes: acquisition, supply, developm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7
Scope (Cont’d) •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ains a set of processes, activities, and tasks designed to be tailored in respect of software projects. The tailoring process is deletion of non-applicable processes, activities, and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