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形态性状与抗旱性相关性分析
毕业论文 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植株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精品

【标题】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主要植株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谭春林【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干旱胁迫植株形态生理特性【指导老师】姚启伦【专业】生物科学【正文】引言干旱胁迫是制约玉米产量最重要因素,造成玉米生产上的损失在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农业减产中居首。
玉米作为我国的第3大粮食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取得玉米的高产、稳产,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1]。
玉米是对水分反应很敏感的旱地作物,其生长发育和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并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干旱缺水不仅玉米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且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玉米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种植通常由于缺水受旱而减产,从玉米生产来看,世界上很多地方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我国2000多万hm2玉米有2/3为旱作玉米,经常因干旱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2]。
因此,培育耐旱品种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国内外有关玉米干旱胁迫与抗旱性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更加受到重视,早在2001年张彦芹和徐珊珊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芽率伤害程度、离体叶片保水力、细胞膜相对透性及植株自身调节系统的变化,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
结果表明,3个品种各项抗旱生理指标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品种太单32受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比忻抗5号、晋单33要小[3]。
魏秀俭、杨婉身等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高渗培养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环境,以与玉米自交系幼苗质膜损伤程度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维生素c和电导率为指标,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22个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模糊隶属函数法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能较全面地评价玉米的耐旱性。
R09、N87-1、9635、TF-1、中自03属于耐旱性较强的自交系;FS018-2、3222、S28、沈137、963222、R08、48-2、黄C等自交系属于耐旱性中等的自交系;9526、L16和9603三个自交系为耐旱性较弱的自交系[4]。
不同类型玉米种抗旱性田间实验

不同类型玉米种抗旱性田间实验干旱胁迫是中国玉米生产发展与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素,特别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干旱使玉米减产25%左右,大旱年减产30%~35%,旱灾严重年份部分地区几乎绝收[1-2]。
增强玉米自身抗旱能力是减少干旱威胁的一种重要、经济、有效的途径[3-4]。
准确评价玉米品种的抗旱性是培育和筛选抗旱玉米品种的重要前提[5-6]。
有关学者已从生理、生态、遗传和育种[4,6-7]等不同角度对玉米抗旱性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等第二性状指标,并从不同程度应用到玉米育种实践中[7-9]。
由于抗旱性是多个性状作用的结果,任何单项指标对玉米抗旱性评价,都难以获得准确有效的结果,必须进行综合评价[3,5],同时作物的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而非个体的表现[9]。
因此,玉米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应在群体条件下进行研究[10-11]。
通过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大田鉴定,本试验探究不同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形态与产量性状;采用产量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分析各性状与参数间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择出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
筛选出有效抗旱性鉴定评价参数和指标,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旱性,为玉米抗旱材料的鉴选、抗旱遗传育种及节水栽培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物示范园(E108°7′,N34°52′)进行,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土壤为垆土,土壤0~20cm耕层的有机质为12.1g/kg、全氮为0.963g/kg、有效氮为52.6mg/kg、速效磷为10.4mg/kg、速效钾为272mg/kg。
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量与气温见图1,与历年降水量和气温相比较,温度增高,降水量减少。
供试玉米品种见表1。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水分,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对照)2个处理,副区因素为品种,每小区5行,行距0.667m,行长5.5m,小区面积16.5m2,密度60000株/hm2。
提高玉米耐旱、抗旱性能的研究现状

提高玉米耐旱、抗旱性能的研究现状摘要: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受干旱影响极其严重,提高玉米的耐旱、抗旱性能势在必行。在介绍干旱胁迫在不同时期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在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玉米;耐旱性;抗旱性Research Statu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Abstract: As one of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maize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affected by drought. Improv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of maize is imperative. The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maize yield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as introdus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 was summarized.Key words: maize; drought tolerance; drought resistance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7%,其中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的第一要素,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达20%~50%[1]。干旱条件下的水分胁迫会引起玉米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玉米的抗旱机制,选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不仅可以保证高产稳产,而且对于节省有限的水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干旱胁迫对玉米萌芽出苗、幼苗根系、开花灌浆期的影响及目前的研究进展。1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1 干旱对玉米种子萌芽出苗的影响萌芽出苗是种子植物整个生命期的第一阶段,虽然玉米从萌发到出苗这一阶段需水量较少(仅占总需水量的3.1%~6.1%),但这一时期对水分却最为敏感[2]。水分胁迫延缓了种子细胞膜的修复速率、代谢失调加剧、膜质过氧化、膜透性增高,影响了种子核酸的修复,降低了淀粉酶活性,使得种子萌发初期时间推迟,萌发率下降,种苗生长不良[3]。黄艳胜等[4]将MnSO4粉末、CuSO4粉末、ZnSO4粉末、NiSO4粉末、(NH4)6Mo7O24·4H2O粉末分别为0.10、0.05、0.10、0.20、0.20 g,一定量的EDTA(防止沉淀生成),用去离子水300~400 mL混合均匀,制成浸泡液,用此浸泡液浸种12 h,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的呼吸速率及根活力,增强了种子及幼苗的抗逆能力。研究在水分胁迫下玉米萌芽出苗期种子活力及其他指标抗旱性机制,通过营养液浸种处理,是改良抗旱品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2 干旱对玉米根系的影响根系是玉米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玉米的根系与抗旱性密切相关[5]。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株对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6-8]。通过对玉米种子的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速率和密度,从而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王春虎等[9]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钙合剂溶液浸种处理后,观察、记录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根系生长状况、幼苗各时期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确定最佳浸种条件为:2%的CaCl2和100 μg/mL赤霉素混合作为浸种液,供试材料为农大108、郑单958、豫玉22号、新单22号,各取70粒种子置于浸种液均为40 mL的不同杯子中,浸泡24 h后在24.5 ℃下催芽27 h,播种后发现玉米幼苗的根系量增加,抗旱能力增强,增产近10%。浸种处理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于大面积推广。1.3 干旱对玉米开花、灌浆期的影响产量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穗部性状,然而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光合作用效率是玉米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90%~95%的生物产量是通过叶绿体在光的作用下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同时玉米在开花期遭受干旱表现为吐丝期延迟,抽雄与吐丝间隔延长[10],子粒建成受限,干旱胁迫条件下子粒灌浆持续时间大约缩短2~9 d,灌浆速率下降8%~18%[11],子粒重减少,引起玉米产量下降。提高玉米叶片及开花、灌浆期的抗旱性对于提高玉米产量非常有效。刘永红等[12]采用池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花期干旱和正常浇水条件下的子粒发育过程及特性,结果表明,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提早的品种,可以延长最大灌浆速度的持续时间,增加抗旱性和产量。刘俊等[13]通过研究,在100 mmol/L NaCl盐胁迫下,玉米中多胺含量对玉米幼苗干重及叶片不同性状结合多胺的影响与叶片喷施1 mmol/L Put、Spd和Spm后叶片生理生化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叶片喷施外源多胺Put、Spd和Spm可明显降低盐胁迫对玉米叶片的活性氧伤害,提高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在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对提高玉米产量非常有利。2 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的研究现状2.1 通过基因转化提高抗旱性玉米耐旱性多为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改良困难,但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可以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创制玉米抗旱新品种。贾俊香等[14]通过对不同的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叶片失水速率和叶水势的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在不同程度上高于非转基因玉米。石薇等[15]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吉444授粉后20~24 h导入外源基因蛋白激酶,蛋白激酶基因能够响应干旱胁迫诱导,提高玉米耐旱性。董春林等[16]利用海藻糖的抗逆耐旱特性,采用改进的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旱、耐盐基因海藻糖合酶基因(TPS)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通过对植株的筛选、DNA提取、PCR检测并与未转化的植株对比,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抗旱性增强。杨政伟等[17]以玉米自交系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抗旱SAMS基因转入玉米中,转化率为3.53%。在同一水分胁迫条件T1代转基因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较非转基因植株含量高。在水分胁迫60 h后,转基因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较非转基因玉米上升8.16%、20.02%、32.21%、22.77%,而电导率、MDA含量分别下降14.38%、29.41%,通过导入SAMS基因后玉米的抗旱性提高。转基因技术克服了基因表现型人工选择效率低、预见性差、周期长的缺点。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玉米种质改良提供了新途径,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旱玉米植株性状稳定,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2.2 通过改良土壤提高抗旱性适量、适时施肥可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节水增产的一种主要途径。如磷可参与光合作用,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中度干旱时适当施氮有利于茎高增加,干旱胁迫下硅可减轻叶片伤害。卢树昌等[18]对北方潮土区夏玉米设置6个施磷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玉米长势和产量的对比分析表明,施磷93 kg/hm2产投比最高,合理施用磷肥能促进氮的吸收和同化,协调养分吸收平衡,提高作物抗逆性,达到增产效果。黄茂林等[19]以免耕配以不同肥料与传统翻耕作为对照,研究了POD活性、MDA、Pro和叶绿素含量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有机肥处理土壤能使玉米灌浆期叶片中MDA含量、Pro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POD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了玉米的抗旱能力。王曰鑫等[20]通过对腐植酸配方肥与地膜覆盖两种节水抗旱技术结合使用条件下,玉米苗期土壤水分与温度、玉米生长、玉米产量的研究表明,腐植酸配方肥与腐植酸液态地膜的叠加使用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湿度、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使玉米的抗旱性增强,产量较对照组提高27.7%。李清芳等[21]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施硅肥(SiO2)分别为120 mg/kg、240 mg/kg的土壤与对照组土壤在玉米植株生物量积累、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OD、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施硅植株较对照组以上分析水平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3.7%~40.5%、10.9%~28.8%、4.0%~11.9%、6.4%~26.4%、17.8%~26.8%、3.2%~33.5%,同时施硅植株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受限。硅减轻了干旱胁迫下叶片的伤害作用,提高了生物积累量,植株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株的抗旱性,操作简单而且技术要求低,适合几乎所有农民应用于提高植株产量,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操作工艺。土壤中施加一定量化学材料或制剂在保持土壤水分、抑制蒸发与蒸腾、防止土壤板结、减少营养元素流失与淋失、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效果显著[22]。高凤文等[23]通过研究不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量、玉米幼苗CAT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土壤保水剂可以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其中保定科翰98保水效果最好,向1 000 g土壤中加入2 g科翰98注入100 mL水,蒸发量比对照组少8.96%,玉米幼苗CAT活性、MDA含量分别降低46.67%、33.41%,玉米幼苗抗旱性增强。但是单独使用保水剂会使植物产生冗根[24],将保水剂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研究复合应用后的效应,将为提高植物保水增产提供新途径。3 展望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在我国种植范围广、面积大。但是干旱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干旱对玉米的影响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多方面。通过对玉米拌种、幼苗、根系、叶片喷洒药剂等抗旱性能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增加产量,同时向土壤中施加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水肥利用率。亲代玉米的优良性状不能很好地遗传,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玉米的性状稳定保持,同时为远缘杂交提供了可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耐寒性、抗虫害等,但多性状研究较少,难度较大。发展玉米多基因转化和基因聚合技术改良玉米品质,使其具有复合性状将是今后玉米分子育种的重点。参考文献:[1] 赵树仁,叶青江,荆绍凌,等.玉米抗旱性育种[J].农业与技术,2008,28(4):43-44.[2] 山仑.我国西北地区植物水分研究与旱地农业增产[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5):7-10.[3] 徐明慧,关义新,马兴林,等.玉米芽苗期抗旱性研究进展综述[J].玉米科学,2002,10(4):35-38.[4] 黄艳胜.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68-69.[5] 齐健,宋凤斌,刘胜群.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生态环境,2006,15(6):1264-1268.[6] WIESLER F,HORST W J. Root growth and nitrate utilization of maize cultivars under field conditions[J]. Plant and Soil,1994,163(2):267-277.[7] 严小龙,廖红,戈振扬,等.植物根构型特征与磷吸收效率[J]. 植物学通报,2000,17(6):511-519.[8] L YNCH J. Root architecture and plant productivity[J]. Plant Physiology,1995,109(1):7-13.[9] 王春虎,赵新亮,陈士林,等.赤钙合剂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4-26.[10] 高世斌,赵茂俊,潘光堂,等.干旱胁迫与正常环境下控制玉米开花期性状的QTL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5):93-97.[11] 宋凤斌,戴俊英.干旱胁迫对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8-22.[12] 刘永红,何文铸,杨勤,等.花期干旱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7,21(2):181-185.[13] 刘俊,周一峰,章文华,等.外源多胺对盐胁迫下玉米叶绿体结合态多胺水平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2):254-258.[14] 贾俊香,贾炜珑.转基因玉米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综合评价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4):331-333.[15] 石薇,黄丛林,张秀海,等.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蛋白激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26(4):46-49.[16] 董春林,张明义,林忠平,等.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392-394.[17] 杨政伟,胡银岗,王琨,等.转SAMS基因玉米自交系获得及抗旱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6):1084-1089.[18] 卢树昌,刘惠芬,李文君.北方潮土区夏玉米施磷效果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7(4):7-10.[19] 黄茂林,梁银丽,韦泽秀,等.免耕施肥对灌浆期玉米、鼓粒期大豆叶片过氧化作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198-202.[20] 王曰鑫,秦慧娟.腐植酸配方施肥与地膜覆盖对黄土区旱作玉米的作用[J].腐植酸,2010(5):24-28.[21] 李清芳,马成仓,尚启亮.干旱胁迫下硅对玉米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3):531-536.[22] 辛小桂,黄占斌,朱元骏.水分胁迫条件下几种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54-57.[23] 高凤文,罗盛国,姜佰文.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及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11-14.[24] 迟永刚,黄占斌,李茂松.保水剂与不同化学材料配合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132-136.。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包括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叶片大小和颜色、生长势、抗病性能、耐旱性能、产量等。
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指玉米幼苗地面至茎尖的距离,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度合适的植株有利于降低倒伏率,增加产量。
通常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高度要比品种高,约在2-3米之间。
2、穗位高度穗位高度是指玉米穗在植株中的高度位置,处于植株中部位置的穗一般较易成活、结实、产量高。
玉米杂交种的穗位较为统一,在植株中部或中下部,容易收获,降低了收割损失。
3、茎粗茎粗是指玉米植株茎的粗细程度,与植株的稳定性、干物质积累以及耐倒伏能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茎粗适中,既不粗,也不细,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叶片大小和颜色叶片大小和颜色与植株的生长势息息相关。
健壮的生长势会使叶片茂盛,通常呈深绿色,叶面光泽度较高。
反之,生长势不佳、营养不良的植株叶面颜色为黄绿色、红色或苍白色。
5、生长势玉米的生长势包括株高、生长速度、叶片和根系的发育程度、芽数等多个方面。
健壮的生长势是高产的前提之一,行稀密、施肥量、雨量和温度等均对玉米生长势产生影响。
6、抗病性能玉米的抗病性能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较具有抗病性的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不同杂交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不同。
7、耐旱性能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旱情对其影响较大。
耐旱性较好的玉米杂交种能够抗旱、逆境,旱情发生时干物质积累不减少或减少较少,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8、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产量。
优秀的杂交种通常具备耐病、耐旱、稳产且产量高的特点,其单产远远高于普通品种。
为达到最佳的产量表现,需在合适的时期、合适的施肥方案下进行正确的管理。
玉米植株抗旱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k_‘RS-wxd-C3AZ p* ,G-016D &^ ! *5qrs =* wxd-./012374 9!%+)’!&%-2’* P +!/&W *22jW *2245$/ K 45$/ ))& 23LMN9 ./FG23 +!!$+!/.j +!/.W *22 e * fg23RS*h $/%1+’D O* ) f_‘RS-wxd#P23G-w xdABD :$;<=*J *..)45$/9$$%))’d O*PVRS-wxd./0123145no*2 374 !6/+’!&6$/’9./FG2374 9$6$&’
1 %$$$$!"#$%"&’$2)*+,-./ ug[obd$ddddYbabf5jkjd5pdmogpadibkhia{dbgfdibkhiadgptd[fgprikphdpns[bfd5ldagjjbod5ldsgk|b
_‘RS x$d Yy[fktdx$ +!!$w++!& +!!$<+!/& +!!$=W *22 +!!$>*&&) +!!$?12&! +!!$@45$/ +!!$A))& ++!&B+!/& ++!&CW *22 ++!&D*&&) ++!&E12&! ++!&F45$/ ++!.G)). +!/.HW *22 +!/.I*..) +!/.J12.! +!/.K45#/ +!/.L)). W *22M*..) W *22N12&! W *22O45$/ W *22P))& *&&)R12&! *&&)S45$/ *&&)T))& 12&!U45$/ 12&!V))& 45$/W))& XZY’ \] $2%!2 !*6!! ))6/* !&6)& )&6)+ !)6+$ !-6)* !-%+! )*%)+ )!%)! !1%+2 !!%)1 )-%/1 ).%+/ !!%+! #%.# #-%/1 #2%1# )!%.! )!6&)$6-$ !-6*! $!6+)6/$ !*6!& !$61! $!6&1 )6)* ^_ $1%&) !16!+ -$6&/ !)6!$ )&6&& !)6&+ )!61& )/%2) )+%-/ )-%*1 !+%)/ !.%2. -*%.. )+%2* !/%$* !%)# #+%+) !#%.1 )-%/# !26-1 $26*! )/6-& $!61) $)6&$ !26-! $*6$+ $$6+* $162& \] $-%-1 !&6)! )&6&& $/62& !26/! $$6$* $-6&$ !!%-! )-%)) !*%$! !)%!* $-%/! !2%!* !2%*! $/%+! 9!%!! -%2! #!%.+ !*%1/ !16$& !!6/& $/62$&61/ Q$$6$* $!6-+ 16/) $6$$ $6!) +, Zogpadibkhia Y[Z’ ^_ $)%1/ !/6-1 ))6-& !&6*& !162* $)6!* !*6$/ )-%** )!%2* ))%$) !)%!+ $*%!* -$%*).%.+ !*%!$ 9!%.* /%+. #-%!) !2%/* !!61+ $/6)2 )/6)* $$6$+ *62$ !-6*& +6-& *6&/ $+6/! \] 9/%2) )62+ $16*& )&6-& $+6/$)6++ )/6-9$!%/1 -%-$ 9/%-2 9-%-$ 9*%/) $$%12 1%)/ $2%)1 9.%-+%#/ !+%-) 9.%-!!6&) !+61/ )$6!1 +6+$ !!6&) *$6!! &6-$$612 $!6)) ab$cd zfgprikphdpns[bfd5ldagjjbo XZY’ ^_ 9-%-1 !16)2 $-62262+ !-621 $16-) 9!6*2 !!%2$ $)%-* )%*& -%-1 $-%2$$%-* )!%)/ $.%-+ 9)%-2 /!%/# 2%-+ #*%2!-62& )!6!$ $*62&6&& -&6)Q&622 $/6-) &6&& -+6)$ \] 9!&%!& &6&& $&6*/ +6$/ /6&* $)6!! 9-6-$ 9!2%&/ &%&& 9$2%)1 9!+%-) 9$/%+! 9$/%+! 9)%*! 91%1$ 9+%#/ #%/+ 9#2%)1 9#+%/-6-$ $26)1 Q!6+Q!/6)$ Q$6/+ )!6+& Q26+2 Q)26+* Q!26&/ Y[Z’ ^_ 9$+%2) $262! $$62* 9$/62) $162! $+62) 9!1611 $%22 )%21 9$$%2* 9$)%2*$%/2 9)$%1/ !.%2! 9!*%2. 9*%21 +*%/9)#%1/ 91%2+ $*62+16/) Q$)62Q))61+ $&62+ Q*622 $!62* Q)161$$62*
不同玉米品种及亲本苗期抗旱指标测定及抗旱性分析

变化都有差别。 2 2 1 叶 片相 对 含 水 量 的 变化 . .
测 量 各 处 理 株 高 、 粗 , 量 全 株 叶 面 积 抗旱指标测定及抗旱性分析
陈雅 彬 , 李凤 海
( 阳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 阳 辽 宁 10 6 ) 沈 沈 1 1 1
摘 要 : 传 研 究 表 明 , 旱 性 是 可遗 传 的 , 育 抗 旱 性强 的玉 米 品 种 必 须重 视 品种 ( 遗 抗 选 自交 系 ) 旱 性 鉴 定 。通 过 抗
本 试 验 以 农 大 18 黄 C、 1 8 铁 单 1 、 3 0 0、 P7 、 0 丹 4、 C 652 铁 单 1 、 9 1 8 0 .、 7 铁 0 0及沈 16为 试 验 材 料 。 3 室外 单 株 盆 栽 种 植 , 抗 旱 和 对 照 两 种 处 理 。3叶 1 分 心 时 开 始进 行 干旱 胁 迫 , 迫 处 理 以 中午 萎 蔫 , 晚 舒 展 胁 早 为度, 以正 常 浇 水 为 对 照 , 对 照 6叶 1 时 测 各 项 指 标 。 在 心 12 测 定 指 标 及 标 准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水 分 胁迫 对株 商 、 粗 、 面 积 的 影 响 . 茎 叶 从 图 1 以看 出 干 旱 胁 迫 处 理 后 , 期 株 高 明 显 受 可 苗
分析 , 以期 为 今 后 玉 米 抗 旱 育 种 研 究 提 供参 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 试 材 料 及 处 理 .
到 抑制 , 株 生 长缓 慢 , 秆 变 细 ( 1 , 面 积 也 明 显 变 植 茎 表 )叶 小 ( 2 。 各 试 材 对 胁 迫 的 反 应 明 显 不 同 , 中 黄 C 表 ) 其 、 P 7 、 3 0和 铁 9 1 18 丹 4 0 0受 干 旱 协 迫 的 伤 害 率 都 较 低 , 说 明 在水 分亏 缺 的条 件 下 , 几 份 试 材 具 有 较 好 的 适 应 性 。 这 2 2 干旱 胁 迫 对 玉 米 苗 期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的 影 响 . 水 分 胁 迫 的 外 观 表 现 是 植 株 生 长 受 抑 , 此 同 时 幼 与
玉米主要抗旱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Ⅳ.生理生化性状

!"$
统计方法 按照 ?;@AA@BC9!4 的一般配合力 9?384 $ 特殊配合
’!!& HGF*!$’’!* H’!,* $$**" H""* 和 6<&, H""* 的
质膜损伤程度 较 轻 % 从 丙 二 醛 96781 含 量 的 变 化 上 看 ! 有 $*I 的 组 合 其 敏 感 指 数 K&! 其 中 变 化 幅 度 较 小 的 组 合 为 ’!!&H’!,* $’!,* H$**" $$**" HGF*! 和
./0 !E!, &E*, !E$* *EF" &E!! &E&! !E$, &EG$ &E,, !EJ, !E*$ &E", &E*’ !E!" &EF! !E"" !E$" *EFF &EGG &EG$ &EF, *EF$ !EG& !EGF &E&, &EJ* &E,’ &EJJ
’’!& H ’’!* ’!!& H ’!,* ’!!& H 金 $FF ’!!& H $**" ’!!& H GF*! ’!!& H 6<&, ’!!& H ""* ’’!* H ’!,* ’’!* H 金 $FF ’’!* H $**" ’’!* H GF*! ’’!* H 6<&, ’’!* H ""* ’!,* H 金 $FF ’!,* H $**" ’!,* H GF*! ’!,* H 6<&, ’!,* H ""* 金 $FF H $*"" 金 $FF H GF*! 金 $FF H 6<&, 金 $FF H ""* $**" H GF*! $**" H 6<&, $**" H ""* GF*! H 6<&, GF*! H ""* 6<&, H ""*
玉米各生育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2006
胚芽长
0.6997
叶面积
0.5987
ASI
0.4597
水处理产量 0.6565
3
2007
胚根干重
0.7135
根体积
0.6748
底黄叶差值 0.459
底黄叶差值 0.6778
表 2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性状与全生育期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年度
花期
灌浆期
胚芽长/ cm
光合 速率
百粒重
胚根 干重
反复干旱
ASI
枯黄叶数
存活率
2006
0.717**
0.774**
0.924**
0.648*
0.834**
0.780*
-0.715*
0.679*
-0.757*
2007
0.918**
0.920**
0.778**
0.3097
0.401
0.245
-0.589
0.527*
-0.5744*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性状与全生育期抗旱性灰 色关联度分析
· 68 ·
中国农学通报
不同,对各个生育时期和测定指标进行取舍。如杂交 组合比较适合进行全生育的抗旱性鉴定,对于高代自 交系可以选择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测定[7],而对早代 自交系来说,因为必须在授粉时对材料进行选择淘汰, 因此抗旱性状需要在开花前表现出来并且该性状的遗 传力应该较强[8],因此 ASI 是最合适的一个选择指标。
灌浆期 DRI 0.8508
1
2007
GDRI
0.7155
成活率
0.5799
花期 DRI
0.80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 n agAsiutrl et gC ne ,h n a gLann 1 0 4) S e yn rc l aT si e trS e y n io igl 0 3 u n
Ab tac Ta i gt iev reiswi i ee td o ht e it n ea trasi h a i dfo rn o r u h r ame tI r sr t k n hemaz a it t df r n rug ssa c smaei n tehe dnga we gfrt d o g tte t n .nd y e h r l n l i he c ndto ,r m h h n e rg lrt fc r e v s,e fa se a d la h p au i c u d o ti he rg lto blt fmaz a et n o i ns fo t e c a g e u aiy o o n la e la t e s a e v e,t o b an t e u ain a ii o i e h d a c ra i n n f l l y i lmi to s I mprvn h rug trssa c fmaz o t epln pe, ek ywa eta so maino iz l n p sl. i t in . f a i o igt ed o h e itn eo i ef m h a ty r t h t e st r fr to f h n ma ep a ty ei ef t t Ke ywo ds c r ; r oo ia r is d o g e it c c reain r o moph lgc ltat ; r u ht ssa e; or lto n r n
DI DCx = YD/ Y— ’D ’ ’ — DC =YD| YP
式 中 , 一抗 旱 系数 ,D一 胁迫 下 的平 均产 量 , 一 所 DC l , 有 品种胁 迫 下 平 均产 量 的平 均 值 , L 非 胁 迫下 的平 均 产 量。 依据 考种 结 果 , 计算 出所 用 试材 的抗 旱指 数 ( 1 , 断 表 )判 出 各 品 种 的抗 旱 能 力 :东 单 7号 > > 玉 3号 > 玉 1 D1 豫 丹 3
玉米 是 否 抗 旱 主要 表 现 在 产 量方 面 。 旱 性 强 的品 种 抗 在 干 旱 条 件 下 能稳 定 、 产 , 高 不抗 旱 的品 种 则相 反 。 价 评 品 种抗 旱 性 应 以 品种 在 干 旱 情况 下 能 否稳 定 高 产 为依 据 , 产 量 是抗 旱 性最 直 接 的 鉴 定 指 标 。 巨 生 [ 出抗 旱 指 数 兰 6 1 提 ( I概 念 , 计算公 式如 下 : D) 其
玉 米 是 我 国主 要 粮 食 作物 之 一 , 布 广 , 植 面 积 大 , 分 种
单产 高 , 其总 产 和 种植面 积 仅 次 于稻 、 , 第 3位 , 麦 居 而在 北
式 中 , 叶 夹 角 , 弯 曲叶 片最 高 点与 平水 平方 向距 日一 离 , 叶 片长度 。 一
Co r l t n An l ss o o p o o i a a t n o g t Re it n e o a z r e a i a y i n M r h l g c l Tr i a d Dr u h s s c f M i e o s a
L U u - u I Ch n h a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年第 1 01 3期
农艺 学
玉米 形 态 性 状 与抗 旱 性 相 关性 分 析
刘 春华
( 阳市 农 业 检 测 中心 , 宁 沈 阳 1 0 3 ) 沈 辽 10 4
摘 要 以 不 同抗 旱性 玉 米品 种 为试 材 , 抽 穗 开花 期进 行 干 旱 处理 。 干旱 条件 下 , 玉米 的 叶向 直 、 夹 角、 形值 变化规 律 得 出 , 在 在 从 叶 叶 玉米 的形 态调 节 能力具 有一 定局 限性 。 果从 株 型方 面 着手提 高玉米 的抗 旱性 , 如 关键 还是 玉 米株 型 自身的 改造 。 关 键词 玉米 ; 态性状 ; 旱 ; 关性 形 抗 相 中图分 类 号 ¥ 1 文献 标识 码 A 53 文章 编号 1 0 — 7 9(0 1 1— 0 7 0 0 7 5 3 2 1 )3 0 5 — 2
号 > 1 4 黄早 四> 1 > 2 > 2 38 > M0 7 E 8 D 。 表 1 干 旱条 件下 玉米 的籽 粒产 量和 抗旱 指数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抗 旱 指 数 与 抗 旱 性 . 、
方旱 作 农 业 中是 种植 面 积最 大 的粮 食 作物 。在 粮 食 与饲 料
生产 中 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 地位 。 众所 周 知 , 物 的产 量 是作 物 作
与环境 共同作用 的结果 , 当环境 成为限 制产量 提高 的因素 , 需 提高 作物 的抗逆性 , 以适 应环境 来提 高 产量 , 逆境 环境 中 , 在 干旱 逆 境是 农 业生 产 经常 存在 的重 要 问题 , 有普 遍性 , 具 在 所 有生 物 环 境逆 境 中 已 占据 首位 【]因 此 , 面 、 l。 - 2 全 系统 地 开 展玉 米旱 害机 理 及抗 旱技 术 的研 究 , 有普 遍 的战略 意 义 。 具 近年来 , 关于玉 米株型在 栽培及 育种方面 的研究 有很多 , 越来越 多 的人认 为理 想株 型是 玉米 增产 的一 个重 要 因素 , 该 试验 通 过对 决定 株 型 的几 个 重要 形 状指 标 , 叶 向值 、 夹 如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