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合集下载

史记_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史记_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孔子世家【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正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先宋人也(1),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2),祷于尼丘得孔子(3)。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4)。

生而首上圩顶(5),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6),姓孔氏。

【注释】(1)先:祖先。

(2)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课件123张)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课件123张)

• 3.删除法:删除句中无意义或没有 必要翻译的虚词。
• 4.调整法: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调整过来。如 “时人莫之许也”翻译成现代文时就应 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孔 子 生 鲁 昌 平 乡 陬 邑。 其 先 宋 人 也,曰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②,孔子与往。阳虎绌曰 ③:“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①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 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通“黜”,排除,贬退。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季孙氏举 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参加。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名士,没有 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 前告诫儿子懿子说: “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 宋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 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 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 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 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 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 而受。走路时顺 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 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
适 周 问 礼,盖 见 老 子 云。 辞 去, 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
而 老 子 送 之 曰:“吾 闻 富 贵 者 送 人 以财,仁 人 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
者 送人以 言。吾 不 能 富 贵,窃 仁 人 之 号 , 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的称誉,
•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孔子世家译文及注释

孔子世家译文及注释

孔子世家译文与注释
哎,说起这《孔子世家》啊,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大咖成长记,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的译文和那些个注释,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就像是在听隔壁老王讲古一样。

话说孔子,那可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学霸加思想领袖,原名孔丘,字仲尼,听起来就文绉绉的,对吧?他老人家出生在鲁国,家里头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书香门第,老爸老妈都挺有文化。

小时候的孔子啊,特别爱学习,啥书都啃,简直就是个小书虫。

《孔子世家》里头讲,他早年给贵族当过管家,也给人看过仓库,但这些活儿都没耽误他学习。

他啊,一边干活一边琢磨,渐渐地,学问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微博微信,可孔子愣是靠着自己的学问和魅力,圈粉无数,连鲁国的国君都对他刮目相看。

里面还提到,孔子提倡“仁爱”,觉得人与人之间得互相爱护,不能光想着自己。

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现在听起来都特有道理,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嘛!而且,孔子不光是说说而已,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严格又慈爱。

注释里头啊,解释了好多生僻词和古代的制度,比如“六艺”啊,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放在现在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嘛!还有“周礼”,就是那时候的一套规矩,孔子特别看重这个,觉得它能让人心安定,社会和谐。

总之,《孔子世家》这本书,就像是孔子的个人传记加语录集,读起来既像是在听故事,又像是在上历史课。

每次翻开它,
都能感受到那股子浓浓的文化味儿,还有孔子那份对学问的执着和热爱,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子世家》原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子世家》原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贫且贱。

及(等到)长,尝为季氏史,料(管理)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牲畜)蕃息(繁殖增多),由是(因此)为司空。

己而(不久)去(离开)鲁,斥(排斥)乎(相当于,被)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返回)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感到奇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到,往)周。

”鲁君与(给)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童仆)俱,适周问礼,盖(大概)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状后,以财送人), 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偷)仁人之号,送送子以言,曰:聪明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使告鲁为好会(友好会晤),会于夹谷(状后)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
“请
“吾两
请命有司!”有司却(拒
视晏子与景公,
“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
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如),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
文(花言巧语)
(悔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文言文孔子世家的翻译

文言文孔子世家的翻译

孔子世家云:孔子世家者,起自夏商,历周而盛于鲁也。

孔子祖上,本出于宋,其后迁鲁,遂为鲁国人。

孔子之父,名纥,字伯尼,为鲁国大夫。

伯尼娶颜氏女,生孔子。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即今山东曲阜。

孔子世家,首载孔子之祖籍。

孔子之祖,为宋国宗室,后因避难而迁至鲁国。

孔子之父伯尼,仕于鲁国,为大夫之职。

伯尼好学,通经史,教子有方,孔子自幼受其熏陶,学识渊博。

孔子世家,次述孔子之生平。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少孤,家贫,但好学不倦。

及长,游历四方,讲学传道,收徒无数。

孔子教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本,提倡中庸之道,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之政治主张。

孔子曾三次为官,然皆因政见不合而辞去。

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提倡德治,反对法治。

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

孔子世家,更述孔子之教育思想。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弟子众多,如颜回、子贡、曾子等,皆成为后世儒家之代表人物。

孔子世家,还记载孔子之晚年。

孔子晚年归鲁,专心讲学,整理古籍。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后世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世家,最后载孔子之子孙。

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亦为儒家之贤者。

孔子之孙名伋,字子思,继承孔子之学说,发扬光大。

孔子之子孙,皆以儒家文化为家传,代代相传。

孔子世家,实为儒家文化之宝库。

孔子一生,以仁爱为本,以道德为师,以学问为器,传道授业解惑,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之楷模。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事迹,传颂孔子之精神,启迪后世,永垂不朽。

译文:《孔子世家》是一部记载孔子家族世系和事迹的书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道德的楷模,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世家》追溯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及其家族的传承,用以展示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孔子世家》记载如下:《孔子世家》始于夏商,历经周朝而兴盛于鲁国。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史记孔⼦世家原⽂注释翻译孔⼦世家【说明】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孔⼦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平活动及各⽅⾯的成就,是研究孔⼦⽣平思想的⼀篇重要⽂章。

孔⼦⼀⽣都有着极⾼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了⼀⽣的⼤部分时间,带领弟⼦周游列国,奔⾛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章⽤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的政治活动,写得⽣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是我国教育史上私⼈授徒讲学的第⼀⼈。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兴办私学,⼴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到了平民,把⽂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贡献。

⽂中对孔⼦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不倦的作风,都有全⾯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教育家的风范。

⽂章也写了孔⼦渊博的知识和⾼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化典籍⽅⾯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对这些古⽂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的⽂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较全⾯地展现出了孔⼦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的向往和景仰,也在⽂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了⼤量孔⼦的原话,⽤孔⼦⾃⼰的语⾔来表现其⼈,不仅使孔⼦形象具有真实感,⽽且也使⼈觉得亲切感⼈。

【正⽂】【原⽂】孔⼦⽣鲁昌平乡陬⾢。

先宋⼈也(1),⽈孔防叔。

防叔⽣伯夏,伯夏⽣叔梁纥。

纥与颜⽒⼥野合⽽⽣孔⼦(2),祷于尼丘得孔⼦(3)。

鲁襄公⼆⼗⼆年⽽孔⼦⽣(4)。

⽣⽽⾸上圩顶(5),故因名⽈丘云。

字仲尼(6),姓孔⽒。

【注释】(1)先:祖先。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赏析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①匪虎,率②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兕:犀牛;②率:循,沿着。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中:切中B、夫子盖少贬焉贬:降低C、不容何病病:生病D、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兴:调动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用于楚燕王拜送于庭B、吾何为于此客何为者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D、夫道之不修也行李之往来13、请将Ⅰ卷文言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世家(原文)

过了些时候,孔子神色严肃的沉思着 什么,接着又表情愉悦地向上望着,显出志 向远大的样子。说:‚我已经体会出曲作者 的品格风貌了,他的肤色黑,身材高大,昂 首远望,好像一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周 文王又有谁能够这样呢!‛师襄子恭敬地离 座起立,向孔子拜了两拜,说:‚我教给你 的这支曲子,正是《文王操》呀‛。
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 弟子们都在心里为他守丧三年。三年心丧 完毕,相互道别离去时,都痛哭,各自又 表达了深切的哀思;有的人继续留了下来。 其中子贡在墓旁搭小房住下守丧,六年后 才离去。弟子及鲁国人在孔子墓地附近安 家居住的有一百多户。因而这里被称为 ‚孔里‛。鲁国世代相传,一年四季到孔 子墓前供奉祭拜,而儒生们也在这时来孔 子墓前讲习礼仪,行乡学业考校的饮酒礼, 以及比射等仪式。
古者《诗》 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 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 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 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 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 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 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 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 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 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 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 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 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 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 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 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 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 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①匪虎,率②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兕:犀牛;②率:循,沿着。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中:切中b、夫子盖少贬焉贬:降低c、不容何病病:生病d、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兴:调动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用于楚燕王拜送于庭b、吾何为于此客何为者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臣与将*戮力而攻秦d、夫道之不修也行李之往来13、请将Ⅰ卷文言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世家(全文2019)

孔子世家(全文2019)

姓孔氏。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合葬于防焉。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灭败。

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

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

走路时沿着墙根快走(表示恭顺谨慎),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

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这一年,季武子死了,由平子继承了卿位。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白话翻译】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与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

文言文翻译史记孔子世家

文言文翻译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也。

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

孔子世家,盖述其家世、言行、教化之事也。

孔子世家曰:“孔子生而异人,长而好学,不耻下问。

其为人也,温良恭俭让,有德行,有文章,而好礼乐。

其于道,未尝不乐而好之,好之不倦,教之不厌。

是以弟子从者,盖三千焉。

”孔子世家载:“孔子为鲁司寇,行摄相事,有补国家,有助百姓。

孔子曰:‘吾闻君子之政,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

’于是,孔子为政,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表,以智为导。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

’‘义者,宜也。

’‘礼者,敬人也。

’‘智者,知人也。

’孔子以是教人,故其弟子皆能行仁义,敬人知人。

”孔子世家曰:“孔子之时,诸侯并起,礼乐崩坏,天下大乱。

孔子乃周游列国,讲学传道,以匡正天下。

孔子曰:‘吾欲居九夷,与民同俗。

’然孔子之行,未能至九夷,而周游天下,历聘诸侯,讲学不已。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至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至楚,观于城濮之战,叹曰:‘古之用兵,非好战也,不得已也。

’孔子至宋,见宋公,曰:‘吾闻君子之德,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表,以智为导。

’宋公曰:‘善。

’孔子至卫,卫灵公问:‘居鲁得仁乎?’孔子对曰:‘得仁。

’卫灵公曰:‘得仁,何如?’孔子对曰:‘仁者,爱人也。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晚年居陈,教化弟子,弟子皆从之。

孔子曰:‘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弟子由从之,孔子遂乘桴浮于海,至九夷,不得其志,还归鲁。

”孔子世家曰:“孔子归鲁,年已七十有三,弟子益亲,至七十有二,孔子卒。

孔子卒,弟子皆服丧三年,以为报恩。

孔子葬于鲁城东北,弟子皆为之服丧。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之丧,诸侯大夫皆来吊。

孔子之弟子,或为之服丧,或为之祭。

孔子之门人,自是以后,各以所学,布于天下,教化大行。

”孔子世家曰:“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孟子传之孙思邈,孙思邈传之扬雄,扬雄传之王充,王充传之荀悦,荀悦传之颜之推,颜之推传之孔融,孔融传之何晏,何晏传之王弼,王弼传之韩愈,韩愈传之李翱,李翱传之柳宗元,柳宗元传之刘知几,刘知几传之赵宋,赵宋传之司马光,司马光传之朱熹,朱熹传之周敦颐,周敦颐传之程颢,程颢传之程颐,程。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白话翻译】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②,孔子与往。阳虎绌曰 ③:“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①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 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通“黜”,排除,贬退。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季孙氏举 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参加。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名士,没有 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防叔。防 叔 生 伯 夏,伯夏 生叔 梁 纥。纥 孔防叔。孔防叔生子名叫伯夏,伯夏生子名叫叔梁纥。叔梁纥
与 颜 氏 女 野 合 而 生 孔 子,祷 于 尼 丘 与颜家的女儿不合礼法的结合后生下孔子,孔子是他们向尼丘山
得 孔 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 祈祷后而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
•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 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
伟人的影响
•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 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 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 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
①母讳之:叔梁纥去世时,征在少寡,在当时社会,她不 便送葬,故不知叔梁纥坟地所在,所以无法告诉孔子其父 的墓地在何处。 ②陈:陈列、摆设。 俎豆:古代祭祀时 盛祭品的器皿。 俎是方形的,豆是圆形的。 ③礼容:指 制仪容。 ④殡:停放灵柩。 五父之衢:睦名,是鲁城内 的街道。 ⑤慎:慎重。 ⑥郰:同“陬”,陬邑。 诲:告 诉的意思。 ⑦焉:代指防山。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来源:学.科.网]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孔子在鲁学鼓琴。
❖ 课文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 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
❖ 明确: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 这段叙述,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 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 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 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 深思善悟,扎实有序。这段文字,有对话 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 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得十分传 神。
第五段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 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 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 习其数,可以益矣。”
译: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 天仍不学新的内容。师襄子说:“可以增 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 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 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 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译: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 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 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 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 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 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译: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 接近于走投无路,是因为喜好评论他人的缘故。 广博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 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 做人臣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孔子从周京 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第三段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 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 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译: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 允许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 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 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 老子。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 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 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译: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 间,两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仲尼的心 意。如今楚国,是大国,前来聘请孔子, 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那么我们这些在 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
第二段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 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译: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 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 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 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 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 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 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 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法媾合而生下 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 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 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1、简介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间 及有关情况。
[西汉]司马迁
学习目标:
❖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 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 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 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
第一段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 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 第二部分(3-----5): ❖ 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 五、课堂小结
❖ 这一课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初知了孔子的一些情况:孔子的身世和 从政经历,以及孔子好学、乐学、善学 的事迹。至于孔子的其它情况,留待下 一节课了解。
第六段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 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 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3、孔子适周问礼。
第四段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 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译: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 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 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 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 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4、孔子适齐闻《韶》。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 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 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 盖云《文王操》也。”
译: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 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 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 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 礼,说:“我的老师说过,这首琴曲是《文 王操》 。”
译: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 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 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 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 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 指责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国的弊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 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概括介绍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
❖ 1、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 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 价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 明确:(1)孔子出身贫贱;(2)孔子具 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 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 坷,屡“斥”“逐”,不能如愿。
❖ 第一部分(1---2): ❖ 介绍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 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 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译: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 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 了。”孔子说:“我还体会不到乐曲作者 的风范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 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