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
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
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
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当负载电阻→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000.0Ω,=4323.0Ω)。
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电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表二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6.4 -144.4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
光栅传感实验
摄像头及监视器组成。 摄像头升降台位于副光栅滑座上(图8),用于调整摄像头的上下
位置,以便在监视器中观察到清晰的条纹。 摄像头升降台的调节方法: 1. 旋松调节图中的螺钉2,前后移动摄像头使其对准副光 栅中间位置,然后紧固螺钉2。 2. 调节旋钮3使摄像头上下移动,直至在监视器中观察到 清晰的莫尔条纹。 3. 旋松旋钮1后转动旋钮4可以调节莫尔条纹在监视器上的倾 斜角度,以便定标和测量,调整好角度后紧固旋钮1.
2、光栅传感器 光栅传感器主要由光源系统、光栅副系统、光电转换及处理系统等
组成,如图4。光源系统使光源以平面波或球面波的形式照射到光栅副 系统,光电转换及处理系统用于检测莫尔条纹的变化并经适当处理后转
换为位移或角度的变换,其中光栅副系统主要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莫尔 条纹,是关键部分。
图4 光栅传感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 8 摄像头升降台
三、实验原理:
1、莫尔条纹现象 两只光栅以很小的交角相向叠合时,在相干或非相干光的照明下,
在叠合面上将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莫尔条纹。莫尔条纹现象是光 栅传感器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粗光栅或细光栅形成。栅距远大于波长 的光栅叫粗光栅,栅距接近波长的光栅叫细光栅。 1.1 直线光栅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 安装好直线主光栅。注意主光栅的刻划面要向上。 2. 安装好摄像头。
2. 测量直线光栅的光栅常数;计算成像系统放大率 1. 打开电源,调节摄像头的上下位置使监视器上出现清晰的直 线光栅条纹。转动摄像头使光栅栅线与监视器纵向刻划线平 行。 2. 转动手轮,通过读游标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刻度读数测出10 个光栅条纹间隔对应的距离。 3. 从监视器上读出10个光栅条纹间隔距离,计算成像系统的放 大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光电效应现象,了解其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3. 学会使用光电效应测量入射光强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1. 光源(可见光光源,如LED灯)2. 光电管(光电效应实验仪中的组件)3.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源(如红光、蓝光、绿光等)4. 光电效应测量装置(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头、开关等)5. 遮光罩(用于控制入射光的强度)6. 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 打开光源和电源,关闭所有开关。
2. 将遮光罩置于光电管上,调整光源和光电管的距离,确保光线能够照射到光电管上。
3. 记录初始条件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这些读数将作为参考值。
4. 依次使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源照射光电管,每次照射后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波长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变化规律。
6.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讨论。
实验结果:以下为部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序号| 入射光波长(nm)| 电流表读数(mA)| 电压表读数(V)|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电子伏特)|| --- | --- | --- | --- | --- || 1 | 650 | 15.2 | 6.5 | -0.35 || 2 | 450 | 17.8 | 4.8 | -0.75 || 3 | 550 | 16.5 | 5.7 | -0.65 || ... | ... | ... | ... | ...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意味着入射光的频率对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影响逐渐减弱。
这一现象与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相符。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的读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进一步证明了光电效应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光电效应现象,并了解了其基本规律。
大学物理1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1实验报告大学物理1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实践探究物理规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并提出改进和展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和分析物理现象,探究相关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将加深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
实验原理: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是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某一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来验证一定的物理规律。
这个物理规律可以是基本的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收集数据,并利用相关的物理公式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步骤如下所示:1.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包括测量仪器、实验装置和样品等。
2. 按照实验操作指南,逐步进行实验。
确保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准确性。
3.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应该包括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结论应该是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能够回答实验目的所提出的问题。
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是评价实验的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
改进和展望:在实验报告的最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和展望的意见。
改进可以包括实验操作的改进、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等。
展望可以包括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物理现象、探索其他相关实验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大学物理室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摆周期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和周期公式;2. 通过实验验证单摆周期公式;3. 掌握单摆周期测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理想的摆动系统,其周期公式为:T=2π√(L/g),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1. 单摆装置;2. 刻度尺;3. 秒表;4. 重力加速度计。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摆长,使其长度为L;2. 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的周期T;3. 用刻度尺测量摆长L;4. 用重力加速度计测量重力加速度g;5. 计算理论周期T0,并与实验周期T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摆长L:1.00m;实验周期T:1.20s;重力加速度g:9.80m/s²;理论周期T0:2π√(1.00/9.80)≈2.02s。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实验误差:E=(T0-T)/T0×100%;2.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摆线长度测量误差、计时误差等;3.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
实验误差计算:E=(2.02-1.20)/2.02×100%≈40.6%。
误差分析:1. 空气阻力: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单摆的周期有影响,导致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2. 摆线长度测量误差:摆线长度测量时,由于刻度尺的精度限制,导致摆长L的测量值略小于实际值,从而使得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3. 计时误差:秒表计时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反应时间,导致计时误差,使得实验周期略大于理论周期。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单摆周期公式T=2π√(L/g)的正确性;2. 实验过程中,空气阻力、摆线长度测量误差、计时误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 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这些误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摆长对单摆周期的影响;2. 研究不同摆角对单摆周期的影响;3. 利用单摆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
嘉应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物理系大学物
理实验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嘉应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地点:工b 603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时间: 2012 年03月27日
物理系编制
实验预习部分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实验预习部分
四、实验步骤:
教师签名:
实验及数据处理部分
五、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及数据处理部分六、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及数据处理部分
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
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
2、思考题解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二、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三、实验步骤:调整天平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
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核磁共振的稳定吸收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物理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核磁共振原理2、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确定样品的旋磁比γ、朗德因子g N和原子核的磁矩μI3、用核磁共振测磁场强度二、实验仪器和用具:核磁共振实验仪主要包括磁铁及调场线圈、探头与样品、边限振荡器、磁场扫描电源、频率计及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1. 单个核的磁共振通常将原子核的总磁矩在其角动量P 方向上的投影μ 称为核磁矩,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写成 PN m e g 2∙=γ e 为电子电荷;m 为质子质量;N g 为朗德因子。
对氢核来说,5851.5=N g按照量子力学,原子核角动量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h I I P 1+=式中π2h h =,h 为普朗克常数。
I 为核的自旋量子数,可以取 ,23,1,21,0=I 对核来说21=I 把氢核放入外磁场B 中,可以取坐标轴z方向为B 的方向。
核的角动量在B 方向上的投影值由下式决定h m P B = (2—3)式中m 称为磁量子数,可以取I I I I m ----=),1(,1, 。
核磁矩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 m g N N B μμ= (2—4)式中2715.0578710N JT μ--=⨯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选择定则,只有1±=∆m 的两个能级之间才能发生跃迁,这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为B g E N N ∙=∆μ由这个公式可知:相邻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E ∆与外磁场B 的大小成正比,磁场越强,则两个能级分裂也越大。
如果实验时外磁场为0B ,在该稳恒磁场区域又叠加一个电磁波作用于氢核,如果电磁波的能量0hv 恰好等于这时氢核两能级的能量差0B g N N μ,即00B g hv N N μ= (2—7) 则氢核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由21=m 的能级跃迁到21-=m 的能级,这就是核磁共振的吸收现象式(2—7)就是核磁共振条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引言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某一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对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的进行具有针对性。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并通过实验获得相关的物理参数。
理论上,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传播时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分子的振动传递能量。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测量和分析,了解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
实验方法描述实验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本次实验我们将使用共鸣管(或另一种适用的设备)以及声波信号发生器。
我们首先设置声波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并将共鸣管一段一段地调整至共振状态,使其产生共振峰。
然后通过测量共鸣管的长度和温度,计算声波的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将记录下不同频率下的共振峰,以进一步分析声波信号的特性。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共振管的长度和对应的频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来修正实际传播速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声波的特性并绘制出声波频率和对应共振峰的图表。
讨论与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理论设想进行比较。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频率下,共振管的长度会有所变化。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声波的传播速度并计算出空气中声波的频率。
与理论预期相比,我们的数据显示了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实验是成功和可靠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声波信号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的局限和改进在讨论部分,我们不仅要指出实验的优点和成功之处,还应该注意实验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例如,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仅使用了共鸣管这一设备来研究声波的传播特性,没有涵盖到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设备和方法来进行比对实验,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数据和更准确的结论。
大物实验报告(3篇)
大物实验报告(3篇)大物实验报告(精选3篇)大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
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
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
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
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
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
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
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
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
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大物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光电效应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嘉应学院物理学院普通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普朗克常数h 。
二、实验仪器和用具:ZKY-GD-4智能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三、实验原理: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构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U AK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如下:(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I-U AK 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U 0,当U AK ≦U 0时,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 U 0,被称为截止电压。
(2)当U AK ≧U 0 后,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 M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3所示。
(4)作截止电压U 0与频率ν 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U 0与ν 成正比关系。
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ν0(ν0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
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ν0,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10-9秒的数量级。
说明:实际中,反向电流并不为零。
图2,图3中从零开始,是因为反向电流极小,仅为10-13~10-14数量级,所以在坐标上反映不出来。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能量E=h ν,h 为普朗克常数。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
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A K A V U AK 图1 实验原理图 IP 1 P 2U 0 U AK 图2同一频率,不同光强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Iν1 ν2U 01U 02 U AK 图3不同频率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U 0斜率h/eν0 ν 图4截止电压U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力,余下的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A m h +=2021υν (1) 式中,A 为金属的逸出功,2021υm 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名称: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1. 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性质;2. 探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摆动的各种因素的关系。
实验器材及用具:1. 弹簧振子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固定的支架、一根可调节长度的弹簧、一个质量挂钩等;2. 一个计时器;3. 一根标尺;4. 一块待测物体。
实验原理:弹簧振子是指质量悬挂在弹簧上,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的系统。
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m(d²x/dt²) + kx = 0,其中m为振子质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振子位移。
根据该运动方程,我们可以研究振子振动的周期与其质量、弹簧劲度系数以及振幅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装置悬挂在支架上,并调整振子的初始位置;2. 在振子下方放置一个待测物体,使其与振子连接;3. 将振子拉向一侧,并释放,观察振子的振动情况;4. 进行多次试验,记录振子的振动时间和振幅。
实验数据记录:试验1:振子质量 m = 0.1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5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2 s;振子振幅 A = 0.1 m。
试验2:振子质量 m = 0.2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5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4 s;振子振幅 A = 0.2 m。
试验3:振子质量 m = 0.1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10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1 s;振子振幅 A = 0.1 m。
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根据振动周期公式T = 2π√(m/k),可以得到以下计算结果:试验1:振动周期T = 2π√(0.1/5) ≈ 0.89 s。
试验2:振动周期T = 2π√(0.2/5) ≈ 1.26 s。
试验3:振动周期T = 2π√(0.1/10) ≈ 0.63 s。
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振动周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振子的质量与周期成正比关系,质量越大,周期越长;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周期成反比关系,劲度系数越大,周期越短;3. 振子的振幅对周期没有影响,周期与振幅无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揭示和验证。
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原理进行实验:1、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2、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R。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变化率与线圈匝数的乘积,即E = n(dΦ)/(dt)。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小钩码、轨道、光电门、电磁铁、电源、电阻箱、线圈等。
2、进行实验操作: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安装光电门以测量小车的速度,连接电源和电磁铁,调整电阻箱和线圈的阻值。
3、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小车的质量、电磁铁的电流、电阻箱的阻值等,记录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电流、电压等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个变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欧姆定律。
5、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其加速度减小;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加速度也增加。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欧姆定律验证: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的预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当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实验数据也显示,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和线圈匝数成正比,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预测。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也为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学常数和吸收系数,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的响应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光栅传感实验
嘉应学院物理学院普通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光栅传感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理解莫尔现象的产生机理2、测量直线光栅常数3、观察直线光栅、径向圆光栅、切向圆光栅的莫尔条纹并验证其特性。
4、了解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及应用二、实验仪器和用具:仪器结构由主光栅基座、副光栅滑座、摄像头及监视器等组成(图5)。
主光栅和副光栅形成一个可组装的、开放式的光栅副结构。
1.主光栅基座2.副光栅滑座3.摄像头4.监视器图5 实验装置结构图1.主光栅基座主光栅基座由主光栅和读数装置构成(图6)。
读数装置由直尺和百分手轮组成,用于读取副光栅的移动距离,作为副光栅移动距离的标准值。
主光栅和副光栅组成可组装、开放式结构,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结构,通过摄像头从监视器上观察和测量条纹的相关特性。
1.直尺2.百分手轮3.主光栅图6 主光栅基座2.副光栅滑座副光栅滑座由副光栅、可转动副光栅座及角度读数盘组成(如图7所示)。
副光栅固定安装于副光栅座,转动副光栅座可改变光栅副之间的交角,其角位置由角度读数盘读出。
3.摄像头及监视器摄像头及监视器用于观察和测量莫尔条纹特性,由摄像头升降台、摄像头及监视器组成。
摄像头升降台位于副光栅滑座上(图8),用于调整摄像头的上下位置,以便在监视器中观察到清晰的条纹。
摄像头升降台的调节方法:①. 旋松调节图中的螺钉2,前后移动摄像头使其对准副光栅中间位置,然后紧固螺钉2。
②. 调节旋钮3使摄像头上下移动,直至在监视器中观察到清晰的莫尔条纹。
③. 旋松旋钮1后转动旋钮4可以调节莫尔条纹在监视器上的倾斜角度,以便定标和测量,调整好角度后紧固旋钮1.三、实验原理:1、莫尔条纹现象两只光栅以很小的交角相向叠合时,在相干或非相干光的照明下,在叠合面上将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莫尔条纹。
莫尔条纹现象是光栅传感器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粗光栅或细光栅形成。
栅距远大于波长的光栅叫粗光栅,栅距接近波长的光栅叫细光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