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健康教育
中药直肠滴入健康教育
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
优点:
1、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
还不健全。
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2、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
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
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
3、直肠给药途径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
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
直肠滴入用法
一、直肠给药的常用药物剂量参考1..一般给药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剂量与静脉给药药物剂量大致相等,是口服给药、肌注给药药物剂量的一至两倍。
2.特殊给药:如氨茶碱、西地兰、阿托品等,直肠给药的药物剂量均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药物剂量使用。
需要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直肠给药前,同样要进行药敏试验,皮肤敏感阳性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仍需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中药视为配伍禁忌的,直肠给药时也应视为配伍禁忌。
二、直肠给药常用量参考(液体用量)1.成人用量:成人直肠最佳液体容纳量为80-160ml,平均为120ml,取中药煎出液,或上述各种复合制剂,100-120ml左右,直肠滴入,每日一至两次。
以上为常用直肠给药的液体参考用量,一般情况下,如直肠给药后容易排出(腹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如按上述液体量滴入后,大便较干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对直肠注入或滴入药液后,较易排出者,可考虑改用肛肠栓剂使用。
三、直肠给药的液体温度直肠滴入药液的温度宜控制在35-40度之间(特殊药物除外)四、直肠给药的体位1成人:左侧卧位2.儿童:一般去卧位或俯卧位五、直肠导管插入的深度1.成年人:一般插入10-20cm2.儿童:一般插入5-10cm六、直肠导管插入的角度顺应直肠的生理曲度,轻轻插入(注意掌握直肠的两个生理弯曲:骶曲、会阴曲)肺炎宁合剂(儿童组)1、氯苯那敏针1-2m2、654-2针1-2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2-4ml4、利巴韦林针0.1g5、柴胡针2-4ml6、维生素B1针100mg或维生素b6针1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15-0.3g 或红霉素0.15-0.25g8、适应症:上感、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宁合剂(成人组)1氯苯那敏针5-10m2、654-2针5-10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6-10ml4利巴韦林针0.3g5柴胡针6ml6维生素b1针200mg或维生素b6针2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5-0.75g 或红霉素0.25-0.5g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扑尔敏2mg 利巴韦林0.1、板蓝根2-4ml 复发氨基比林1-2ml 柴胡针1-2ml 小儿退热散半包-1包感染性发热者加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我1-2g 阿奇霉素或红霉素0.125-0.25g 林可霉素0.6高热超高热时加用:地塞米松2-3mg/次便秘方法一:取温开水300ml+蜂蜜100ml直肠滴入(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方法二:取温开水500ml+开塞露20ml x5支(适用于急性便秘)注意:治疗便秘时,直肠滴入药液的速度不宜过快,宜掌握在150滴/分左右,如直肠滴入药液速度过快,药液容量迅速排除,达不到通便之目的。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留意患 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处理 。
控制滴入速度和量
在滴入药物时,应控制好滴入 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过快导 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 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或更改用药方式。
04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中药 直肠滴入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内分泌水平。
05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估方法
1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2 实验室指标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呼吸道感染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如发热 、咳嗽、流涕等,缩短病程。
支气管肺炎
通过直肠滴入中药,可辅助西药治疗,减轻 咳嗽、气喘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腹泻病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可缓解腹泻症状,减少并发症。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慢性盆腔炎
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药物剂型优化
未来中药直肠滴入制剂的剂型将更 加多样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患者的用药体验。
临床应用拓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消化系统 疾病,还将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研究方向
药效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直肠滴入制 剂的药效机制,以提高药 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1
02
03
04
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 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医康复科新增特色治疗技术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常见病用药及穴位:1、小儿咳喘方:白芥子、元胡、甘道、细辛、冰片等。
穴位:大椎、大杼、风门、肺腧等。
2、小儿消化不良方:半夏、元胡、甘道、细辛、肉桂、白芥子等。
穴位:脾腧、胃腧、天枢、中脘、神阙等。
3、温阳祛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道、干姜、小茴香、吴茱萸等。
穴位:大椎、肺腧、肾俞、肩井、命门、腰阳关等。
4、颈肩腰腿疼痛方:白芥子、白芷、川芎、马钱子、羌活、独活、乳香等。
穴位:疼痛局部、曲池、手三里、阴陵泉等。
5、痛风方:元胡、川芎、川乌、草乌、干姜、羌活等。
穴位:痛风局部穴位等。
6、止痛贴方:元胡、川芎、川乌、干姜、冰片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等。
7、风湿贴方:羌活、独活、防风、八角枫、麻黄、木通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8、普通感冒发热方:石膏、青蒿、柴胡、葛根、薄荷等。
穴位:大椎、风池、风门、肺腧、太阳等。
9、风热咳嗽方:麻黄、杏仁、石膏、川贝、冰片等。
穴位:大椎、风池、肺腧、风门、定喘等。
10、冬季咳喘方:射干、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桔梗等。
穴位:大椎、定喘、风门、肺腧等。
11、鼻窦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迎香、印堂等。
12、鼻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定喘、迎香等。
13、慢性咽炎方:半夏、厚朴、射干、玄参、胖大海等。
穴位:大椎、天突、神阙、水泉、廉泉等。
14、腮腺炎方:青黛、芒硝、冰片等。
穴位:腮腺局部等。
15、口腔溃疡、手足口、结膜炎、红眼病方:大黄、芒硝、黄连、肉桂、冰片。
穴位:大椎、涌泉、申脉、照海、太冲等。
16、肠炎方:乳香、桃红、红花、连翘、大黄、芒硝等。
穴位:神阙、关元、天枢、大横、太乙等。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
在护理前准备工作中,需要确保患儿情况稳定,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和器械。
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患儿舒适,确保药液渗透均匀。
在护理后的观察和处理中,要及时记录患儿体温等变化,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护理效果评估是评价护理效果的关键,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小儿、外感发热、护理、要点、准备工作、注意事项、观察、处理、评估、结论1. 引言1.1 引言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有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通过直肠给药可以快速、有效地调节患儿体温,缓解发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在进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时,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要点,包括护理前准备工作、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护理后的观察和处理以及护理效果评估。
通过对这些护理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护士可以更好地进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 正文2.1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要点1. 确认病情:在进行治疗前,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儿的病情对病情进行确认,包括发热程度、病因等,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2. 准备材料:在进行治疗前,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药物、滴管、消毒液、止血钳等,确保治疗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清洁肛门:在进行治疗前,护士需要先帮助患儿清洁肛门,以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小儿协助: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小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让小儿配合治疗,保持身体放松,以便顺利进行滴入。
5. 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护理中,严格遵守医嘱是关键,包括注意卫生防护和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复查疗效可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
在护理体会中,应总结经验并展望治疗效果。
建议患者树立信心,遵医嘱配合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以期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医嘱、卫生防护、心情舒畅、复查疗效、饮食调理、护理体会总结、治疗效果展望、建议、注意事项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可能会出现下腹部不适、持续性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这种疾病一旦发作,容易反复,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杀菌、调理气血等作用,对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的疗效。
中药疗法相对温和,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卫生防护、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复查疗效、注意饮食调理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简述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盆腔不适、腰骶部胀痛、白带异常等。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直接渗透到患部,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减轻症状。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和作用,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中药药性温和,对于患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中药对于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直肠滴入法
1.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 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 管),通过直肠注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直肠注入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加入玻璃杯用热水适当加温并搅拌均匀(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吸取药液后要留有3ml左右空气(方便将药液全部推入肛门内)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患者**,将药液缓慢推入直肠内,(推入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推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者**,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成人: 100ml---300ml/次儿童: 6个月---1岁-----10ml/次 1岁-- -2岁-----15ml/次 2岁-------3岁-- ---20ml/次3岁----- -4岁-----25ml/次 4岁----5岁-----30ml/次 5岁------15岁-----35ml/次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的深度:成人一般**10-----20厘米儿童一般**5-----10厘米特别注意:凡**,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 (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2 直肠滴入疗法(绿色)一常用西药协定处方上感佳速效伤风胶囊 0.3gX6粒严迪片75mgX4片病毒灵片0.1gX6片维生素C片0.1gX6片潘生丁片 25mgX3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 3片) 腹泻停(止泻停)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 10mgX6片强的松片 5mgX3片 654—2片 5mgX3片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代替。
中药保留灌肠
概念: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 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 作用。
适应症: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急 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性脑病
适应症: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 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性脑病 、尿毒 症及便秘等
2. 减轻肛门刺激,选用输液器进行灌肠, 管径小而柔软,对肛门刺激性小,灌肠 液输注速度易于调节。
3. 灌肠时压力宜低,药量宜小(200ml以内);为促进药 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易引起排便反射达不到保留目 的。操作前须嘱排空二便,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4.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 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 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 差。
5. 操作时动作轻柔;若灌肠液滴入不畅,可能输液管出口 被粪块堵塞或紧贴肠壁,可挤压或稍移动输液管。灌肠 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 止,并通知医师处理。
7.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仰卧,抬 高臀部,静卧1小时以上。
8. 整理用物,洗手
9. 再次核对病人信息,记录
10.交代注意事项:嘱病人尽量延缓排便时间市药 液至少保留2 h以上,并告知患者半个小时变换 体位(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使灌肠液 在肠道中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必要时深呼吸以利 于药物的保留吸收。
禁忌症:
肛门、直肠和结肠手术患者,大便失禁 患者,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妊娠妇女等。
目的
1. 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 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 肠道易激综合症。
直肠滴入疗法
直肠滴入疗法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 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
直肠滴入疗法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它对患者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操作方便、费用低廉。
下面我就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此种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者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接入一次性PVC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途径。
二.直肠滴入的操作方法:将直肠滴入的药液装入输液瓶,适当的加温,温度宜在35——40度之间(注意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插入准备直肠滴入的输液瓶中,排气后,接入一次性PVC管,前端涂上润滑剂,比如:液体石蜡或者食物油都可以的。
然后,把PVC管插入患者肛门就可以滴入了。
二.直肠滴入导管插入深度:成年人:10――20CM;儿童:5――10CM。
滴入夜温度为35-40*C。
体位:成年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小儿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药物应用:可以参考临床上口服应用的中西药配伍用药。
下面配方,大家可以参考。
中药灌肠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的操作规程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肠道疾病、消化道问题和内分泌问题等。
这种方法通过引入中草药制剂到直肠和结肠中,以达到温暖、柔润、通窍的作用,从而帮助消除病症、调节身体机能。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灌肠操作需要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准备中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然后将中药浸泡在开水中,待药汁冷却后,捞出渣,将药汁过滤备用。
2. 准备灌肠器具:需要准备一个滴灌瓶或者灌肠管,以及一副手套、润滑剂、消毒药水和干净的毛巾。
3. 确认病人情况:在进行中药灌肠之前,要先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
查看病人是否合适用灌肠治疗,以及是否有过敏历史。
4.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一个干净、整洁、冷静的地方进行操作,以便进行操作。
5. 准备开水:准备足够的开水,使其温度在40℃~50℃之间。
6. 让病人解脱:在进行中药灌肠之前,需要让病人解脱,排空一部分的肠道,以便让中药更容易进入。
二、操作步骤1. 洗手:在操作之前,要仔细洗手并带上手套。
2. 准备灌肠工具:将灌肠工具消毒并用润滑剂涂抹。
3. 排尿:在开头将病人放下,要求其先排便,尽可能让肠道排空。
4. 进行内部清洁:在病人改变体位进入坐姿时,根据需要,使用肥皂水进行灌肠前的内部清洁。
5. 开始灌肠:将准备好的中药液体倒入灌肠器中,让病人侧躺,并将灌肠器慢慢地插入病人的肛门中,让中药浸泡到结肠和直肠中。
中药被灌入过程中,灌肠管不能太深,进入肛门3-5厘米即可,根据体质判断灌入的时间和量。
6. 驱出残余药液:在灌入中药液之后,让病人保持侧卧状态,静静等待一段时间。
然后病人在盆子上排便,把残留的药液排解出体外。
7. 拔除灌肠器具:灌药完成后,先放出较厚的药渣,然后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清洁,再加入中药药液,静置数分钟。
当几次排泄无药渣时,拔出灌肠器具,并用毛巾擦干净肛门和外部器官,灌肠后休息15~30分钟,直到体力恢复。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法中药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将输液管过滤器剪掉,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评估(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配合能力。
(3)患者的排便情况。
(4)心理状况。
2、目标将药物自肛门灌入,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引起的黄疸、肠梗阻等,达到祛除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3、禁忌症(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4、告知(1)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
(2)治疗中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量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h以上。
5、物品准备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PVC管、中药制剂(39-41摄氏度)、棉签、液体石蜡油、中单、油布、弯盘、便盆、卫生纸,屏风。
6、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2)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从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等方面探讨了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过程。
通过对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护士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术和对患者的关爱,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评估、宣教工作、护理意义、挑战、改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不规则的月经、性交疼痛等症状。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溶液直接滴入直肠,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症状。
目前,中药直肠滴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承担起相关的责任。
护士还需要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及时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在护理结束后,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护理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为此,有必要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建议,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护理工作的实践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中药直肠滴入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中的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中的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
中药灌肠疗法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药液,并将药液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尤适用于小儿。
中药苦口,有些孩子不愿意接受,婴幼儿服药更加困难,而灌肠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易被小儿接受。
适用范围:小儿高热、肺炎、泄泻1、物品准备①直肠注入法的用物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
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②直肠滴注法的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输液架等。
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2、操作方法①直肠注入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
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协助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②直肠滴注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共24页PPT
直肠滴入疗法 定义
❖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 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 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直肠滴入注意
❖ (挤压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 挤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 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 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 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 者肛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 以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 成人: 100ml---300ml/次
小结
❖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的 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直肠 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 疗,
直肠滴入疗法适应症
❖ 1 昏迷病人 ❖ 2 呕吐病人 ❖ 3 禁食病人 ❖ 4 便秘病 人 ❖ 5 儿科疾病:如小儿上感、小儿肺炎、小儿肠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6 盆腔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
谢谢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直肠滴入法
中药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将输液管过滤器剪掉,接入一次性直肠滴 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 评估
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配合能力。
患者的排便情况。
2、 目标 将药物自肛门灌入,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引起的 黄
疸、肠梗阻等,达到祛除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3、 禁忌症
1) 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2) 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3) 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4、 告知
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
治疗中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 压,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量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 1h 以上。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PVC 管、中药制剂(39-41摄氏度)、棉签、液体石蜡 油、中单、油布、弯盘、便盆、卫生纸,屏风。
6、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 , 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2)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
小枕抬高臀部10cm 左右,暴露肛门。
(3) 测量药液温度,39C 〜41 r ,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
面距肛门约30〜40cm
(4)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
10〜
15cm ,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 60〜80滴。
压力要低,以便药液
1) 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4) 心理状况。
3)
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
轻揉肛门部。
(6)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
的深度。
(2)灌肠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⑷ 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1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
办法》规定处理。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流程
服装、鞋帽整齐,仪表大方,举
止端庄,态度和蔼。
素质要求
十
治疗盘、一次性红色导尿管、输液器、中药制剂(39 —41°)、液体石蜡油、棉签、弯盘、卫生纸、油布、中单、便盆、屏风。
评估患者发病部位、症状、相
关因素、既往史及心理状态
等。
物品准备
1.润滑导尿管2导尿管插入方法正确,深度符合要求(20 —25厘米3.液面与肛门高度合适(小于30厘米)4.注入药液速度合适(20—40滴)。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卧位, 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
手。
记录并签名。
体位合理,操作方法正确,
患者感觉无不适
观察滴入速度及病情变化, 询
问患者有无不适。
拔管、清洁皮肤,嘱患者保留1小时以上。
核对患者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并配合,体位舒适合理,暴露热敷部位,保暖。
科室 考核者
考核日期
中药直肠滴入法操作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