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信息素养和科研意识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
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
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1、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要素。
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长春市雷锋小学李冰锋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坚定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概括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性、收集整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等。
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
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等。
(2)科研知识科研知识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主要包括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如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等)以及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等。
(3)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4)科研精神包括献身职业的忘我工作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全力合作,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等。
二、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的现状目前,小学教师科研素质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自身科研意识差,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
因而,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经验进行教学和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
还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教师创新精神和教学个性的扼杀。
唯书、唯上、唯考试,很难形成科研精神和科研冲动。
教师科研意识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自从踏上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便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仅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强烈的科研意识。
以下是我对教师科研意识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科研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而科研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科研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科研,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再次,科研意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科研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技术,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科研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教师科研意识的一些建议:1. 加强自身的学习。
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科研技巧,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
2. 注重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科研手段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3. 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4.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资源。
5.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对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
总之,教师科研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教师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
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
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
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浅析教师的科研意识
浅析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而科研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指教师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析教师的科研意识。
一、科研意识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意识对于其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科研能力往往与其教学水平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科研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环境。
其次,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能够提升其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声望,更好地展示自己对于某一专业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声誉,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最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为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晋升为教研组长、教务处长等职位,还是成为较高等级的教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二、教师科研意识的不足和原因近年来,在“学术不端”等事件频频发生的背景下,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一部分教师缺乏科研意识,不愿或者不能参与科研活动。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科研的认识不够深刻:一些教师可能对于科研这一概念存在着模糊、肤浅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科研对于教师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 缺乏科研的意愿: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师可能对于科研的兴趣不大,缺乏投入科研的激情和动力。
3. 时间和经济压力:对于部分教师,忙碌的教学生活可能会占据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抽出时间参与科研。
同时,科研活动的经济成本也可能使得一些教师望而却步。
4. 缺乏科研方法论:即使是愿意参与科研的教师,他们也可能缺乏科研的方法论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成果。
三、增强教师科研意识的途径为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具体而言,有以下建议:1. 提高教师对于科研的认知水平: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教师的科研知识普及和宣传,增大教师对于科研的认知水平,让其认识到科研对于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那些信息技术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永城市马桥镇初级中学闫书顺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构建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基本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知识及信息能力,是构建学科教学能力的基础。
信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信息法规等相关知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掌握信息知识正确处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传播的关系。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计算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生成能力,此外,还包含硬软件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建立信息能力有效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再生、施用等高级技能。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运用,教育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而教学实践能力则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以及教学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响应新课标的号召,注重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小组探究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与协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平台下,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关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元化交流和合作,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媒体资源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本身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外,在技术方面,还应利用自身对媒体资源认识的优势,创建开发有利于自身教学的媒体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在理论方面,信息氛围的营造与信息文化的建构包含许多创造、创新的需求,也隐含着沟通、交流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则应积极参与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分享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方法,抓住每一次机会取长补短的,自成一派独特的教学理念。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摘要:大数据作为IT 产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素养。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坚实的信息知识、强大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并对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师;信息素养1大数据及其影响有关大数据的定义现在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如维基百科给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1];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2]。
但无论如何,随着以博客、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发布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3]。
大数据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现象,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别繁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4]。
数据体量巨大,意味着大数据时代,解决任何一个特定的问题,或是回答任何一个特定的疑问,我们都可以比过去任何时候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
数据类别繁多,表示大数据往往是凌乱和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不可能像小数据时代那样可以确保自己收集的每一个数据点都是非常准确。
数据价值密度低要求我们具备更高的检索能力才可能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而处理速度快则反映了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变化的特点。
大数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人类制定决策的能力,不仅对商业决策、学术研究乃至国家治理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大数据将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改变很多行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2014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就通过大数据分析了人民对两会最关心的主题词。
强化教师科研意识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者:谢新月李月麻忠文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2期【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新的时代环境引领下,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维度。
树立具有正确导向的科研观念意识,扎实开展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深化教师的教学体验,最终在质的层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现代教师而言,对科研工作进行合理定位,也能够帮助教师在科研道路上快速地成长。
【关键词】科研意识;教学观念;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本世纪以来教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因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
在教师专业素质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1]。
教师的发展目标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一名能够教好课的教师,还希望能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成为研究者。
这更需要教师树立严谨、科学的科研观念意识来实现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科研的突破。
1 树立纯正的动机是教师教学科研的立足点树立良好科研观念意识,首先要树立纯正的动机。
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影响着行为的结果,是引导教师教学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动机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立足点,决定着教学效果的走向。
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树立纯正的动机则是成功的开始。
我国教师的科研动机存在一些问题,体现为科研工作功利化的观念取向,并有三种具体表现。
第一种认为,进修过程代表科学研究。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学位化的期望。
随着我国的进修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研修的渠道多样,使得教师形成一种观念,即选择一种修读形式,获得凭证,便可证明科研能力。
第二种表现为,教师将科研活动理解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也要承担一些科研工作,占用了教师部分课余时间,成为教师的负担。
这种意识,势必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种表现是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观念倾向。
过于重视科研结果的产出,导致教师忽略科研过程的严谨性与严密性,轻视了理论深化,无法领会到科研的精神实质。
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
生 产 力 ,这 一 观 点 越 来 越 被 广 大 教 育 者 接 受 J作
和认 可 。 为 此 , 多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 校 领 导 都 把 教 许 学
育 科 研 作 为评 价 教 师 业 绩 的 一 项 重 要 指 标 , 并 把 科
活 动 ,这 样 的 研 究 不 是 为 了发 现 或 贡 献 原 理 性 的 知 识 和 理 论 ,而 是 为 了 找 解 决 具 体 问 题 和 闲 惑 的 策 略 和 办 法 。 时 , 师 所 进 行 的 教 学 研 究 不 是 存 在 于 同 教 教 学 活 动 之 外 ,不 是 在 另 外 的 时 问 和 空 间 做 另 外 的 事 情 , 是 在 教 学 中 , 着 教 学 而 进 行 的研 究 。 这 样 而 为 的 研 究 不 仅 不 会 影 响 教 学 , I H可 以 更 好 地 促 进 教 . 育 教学 作 , 高教学 质 量 。 提 其 次 , 们 做 什 么 事 情 之 前 郁 要 琢 磨 , 磨 就 是 人 琢
教 育 科 研 足 学 校 管 理 、教 育 教 学 T 作 发 展 的 第
…
研 究 ,而 巾小 学 教 师 的教 育 科 研 足 教 师 在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中 觉 得 有 问 题 或 f 现 网 惑 , 为 了 解 决 问 题 和 闲 } J
惑 而 进 行 的 有 意 识 、 日的 、 极 主 动 的 探 究 和 实 践 有 积
行 教 育 科 研 I作 的前 提 。
一
、
端 正 思 想 态 度 。 出 认 识 误 区 , 强 教 师 对 走 增
教 育 科研重 要 性的认 识 , 高科研 意识 提
( ) 识误 区。 一 认
长期 以 来 , 传 统 思 想 的 影 响 , 参 与 教 育 科 研 受 存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诸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那么。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热爱教育,甘作铺垫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有甘作铺垫、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2.严格要求,真诚关爱学生的师德情感。
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育学生的先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力量的发挥和“亲其师、信其道〞目标的实现,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根底。
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应是公正、适度、合理、科学的,要遵循“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那么,做到爱而有“格〞、严而有“度〞。
3.以身作那么,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标准,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平安、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4.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时代精神。
教育活动不是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某一个教育小团体所能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集体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四棚小学王秀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等神圣职责,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教师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那么,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学习他人并超越他人,同时不断超越、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断;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
2、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师参与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本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通所教学科,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历史和现状、社会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准确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学有所长,业有专攻。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高屋建瓴,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再次,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展知识领域,做到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运用自如。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就越少。
教学不是孤立进行,是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的。
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广博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科的问题,但是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讲课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加强教师 科研素养
加强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科研素养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科研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此,加强教师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教师的科研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首先,要加强教师的科研素养,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要让教师认识到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分享会等活动,让教师了解科研的方法、过程和成果,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
三、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选择、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科研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科研技能。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此外,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科研的核心,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校应鼓励教师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同时,要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让教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同时,要将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挂钩,激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六、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需要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教学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因此,教师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四棚小学王秀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等神圣职责,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教师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包管。
那么,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干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惯例,突破传统观念,学习他人并超出他人,同时不竭超出、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守旧、不武断;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
2、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师介入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本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通所教学科,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历史和现状、社会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准确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学有所长,业有专攻。
只有这样,才干在教育教学中高屋建瓴,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再次,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竭扩展知识领域,做到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运用自如。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就越少。
教学不是孤立进行,是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的。
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广博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成能解决所有学科的问题,但是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讲课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浅析教师的科研意识
浅析教师的科研意识作者:陈永欣来源:《教育》2016年第21期校长和教师科研意识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程度。
科研意识是关于教育科研的看法、想法、认识和行为表现,一般包括教科研的思想意识、学习意识、思考意识、探索意识、总结意识等。
学校拟从这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梳理一下基层教师的科研意识,以更贴近教师的策略来引领教师的教育科研。
目前,教师的科研意识现状任何?为了摸清情况,笔者所在的科研院先后以座谈、问卷方式调查了进百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现对调查情况做逐一分析。
思想意识思想决定行为,关于什么是教育科研,你怎么看待教育科研,对教科研教师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一是把教科研神秘化、专业化,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事。
二是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等同。
行动研究,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动取代,往往只有行动没有研究。
三是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
认为教科研就是写文章,摆花架子;就是电视里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
调查表明:教科研工作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教师的教科研知识还很模糊,欠缺正确的认识。
大量的教科研实践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
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行为,制约着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认识决定行为,及时引领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联系起来,把教师的生命意义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的意义入手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让教科研成为工作的支撑点,科研能力成为核心素养。
学习意识学习意识是对什么是学习,你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觉察和认识。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怎样看待学习这件事,他的阅读习惯如何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是否有固定学习时间。
有固定学习时间的教师占60%,学习时间在1至2小时;没有固定时间的教师占12%,学习时间不固定的占38%。
②近期是否看书学习。
强化教师科研意识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者:谢新月李月麻忠文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2期谢新月1 李月2 麻忠文1(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器控制系,吉林长春 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新的时代环境引领下,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维度。
树立具有正确导向的科研观念意识,扎实开展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深化教师的教学体验,最终在质的层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现代教师而言,对科研工作进行合理定位,也能够帮助教师在科研道路上快速地成长。
【关键词】科研意识;教学观念;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本世纪以来教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因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
在教师专业素质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1]。
教师的发展目标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一名能够教好课的教师,还希望能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成为研究者。
这更需要教师树立严谨、科学的科研观念意识来实现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科研的突破。
1 树立纯正的动机是教师教学科研的立足点树立良好科研观念意识,首先要树立纯正的动机。
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影响着行为的结果,是引导教师教学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动机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立足点,决定着教学效果的走向。
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树立纯正的动机则是成功的开始。
我国教师的科研动机存在一些问题,体现为科研工作功利化的观念取向,并有三种具体表现。
第一种认为,进修过程代表科学研究。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学位化的期望。
随着我国的进修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研修的渠道多样,使得教师形成一种观念,即选择一种修读形式,获得凭证,便可证明科研能力。
第二种表现为,教师将科研活动理解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也要承担一些科研工作,占用了教师部分课余时间,成为教师的负担。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摘要: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该文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调查,探讨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信息素养Keywords:collegeteacher;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literacy1概述隨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社会急需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
高校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本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1]。
传统的教学环境已经逐渐被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替代,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
2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及现状分析“信息素养”的概念开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各国的研究者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除了越来越紧密地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外,也更加强调以创造性思维将信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
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从而自觉去寻求、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兴趣的动力。
信息能力是理解、获取、利用、管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选择最佳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评估鉴别信息的价值、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教师 科研意识
高校教师科研意识高校教师科研意识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科研的主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
因此,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重要性、现状及提高方法。
一、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重要性高校教师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态度,是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现状高校教师科研意识存在不足。
首先,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研究的认识和意识,对科研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缺乏长期性的科研规划和目标。
第三,部分教师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意识不强,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创新。
三、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方法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科学研究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开拓视野,增强科研意识和自信心。
2.建立科研规划和目标。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规划和目标制定,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制定出长期的科研计划。
3.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各种科研培训和技术支持,如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5.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如科研经费、职称评定、学术荣誉等,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结语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需要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科研意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机制,才能够促进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有信息素养和科研意识
导读:本文教师要有信息素养和科研意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国际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所提出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现在变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小溪",后者所蕴含的就是对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还应该具备在哪里能获得信息和如何获得信息的能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变化日益迅速的社会,才能满足学生越来越旺盛的求知欲。
当前,变“教书匠”为科研型教师,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也被许多学校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为此,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只有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审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能不断地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追索问题的原因;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因此,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条件。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