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完整word版)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第三册数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可以接着数再数下去吗?九九歌九九歌就是我们此刻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宽泛使用。
在当时的很多著作中,都有对于九九歌的记录。
最先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 36 句。
由于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因此取名九九歌。
大概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大到“一一如一” 。
大概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次序才变为和此刻所用的同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此刻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 45 句的,往常称为“小九九” ;还有一种是 81 句的,往常称为“大九九”。
对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期间,齐桓公建立招贤馆搜集各方面的人材,等了好久,向来没有人来应征。
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感觉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取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的确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假如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妙的人材不会接连而来吗?” 齐桓公感觉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
果真不到一个月,四周八方的贤士都接二连三了。
镜子题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
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 点50 分。
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实的时间吗?假如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假如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仍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好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 10 点 50 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质物体是相反的。
(完整word版)根号二故事
根号二的故事古希蜡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对数学的研究是很深的,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他成立“毕达哥拉斯学派”。
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万物皆数”,他们认为:“人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数,因此,没有数就既不可能表达,也不可能理解任何事物”。
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仅指整数,而分数是被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相信宇宙万物总可以归结为简单的整数和整数之比。
毕达戈拉斯首先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证明了这个定理后,他们学派内外都非常高兴,宰了100牛大肆庆贺,这个定理在欧洲叫“毕达戈拉斯定理”或“百牛定理”,我国叫勾股定理。
可是,他的观点和发现的日后使他狼狈不堪,几乎无地自容。
毕达戈拉斯的一个学生西伯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
一天,他研究了这样的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他根据毕达戈拉斯定理,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长度之比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即现在所说的有理数)表示,也就是找不到一个数(指整数或整数之比,即有理数)使它平方后等于2,即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的不可公度性(所谓线段的可公度性是指:对于两条给定的线段,能找到某第三条线段,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成整数段)。
他既高兴又感到迷惑,根据老师的观点,根号2 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对角线有客观地存在,他无法解释,他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了老师,并请求给予解释。
毕达戈拉斯思考了很久,都无法解释这种“怪”现象,他惊骇极了,又不敢承认根号2 是一种新数,否则,这就动摇了他们“万物皆数”的根本信念,整个学派的理论体系将面临崩溃,他忐忑不安,最后,他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下令封锁消息,也不准西佰斯再研究和谈论此事。
西佰斯在毕达戈拉斯的高压下,心情非常痛苦,在事实面前,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他认为根号2 是客观存在的,知识老师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它,这说明老师的观有问题。
2019-小学生数学故事(狐狸卖瓜中的数学)-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小学生数学故事(狐狸卖瓜中的数学)-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生数学故事(狐狸卖瓜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小学生数学故事,希望能增加打击的兴趣
狐狸的腿被小熊踢瘸了,再想逮兔子是困难了。
为了生活,狐狸在森林的边上摆摊卖西瓜。
只见他拿着一把破芭蕉扇,一边赶着苍蝇,一边吆喝:卖西瓜啦!又大又甜呀!小鹿姑娘想买西瓜,她跑过来看了看西瓜,见西瓜有大有小。
小鹿问:你的西瓜怎么卖法?
狐狸一瘸一拐地向前走了两步,满脸堆笑地说:嘿,鹿妹妹,我的西瓜便宜呀!大个的2元1个,小个的1元1个,你随便挑。
小鹿拣了一个最大的西瓜,用手拍了拍说:我就要这个了。
狐狸一看,眉头一皱,心想:坏了,她把我做广告的西瓜买走,我拿什么来招揽买主呀!
嘿狐狸干笑了几声说,我说鹿妹妹,这个西瓜个头虽大,可是不熟呀!生瓜!酸的!
真的?小鹿有点犹豫。
狐狸赶紧抱起两个小西瓜递了过去,说:这两个瓜是熟瓜,甜极啦!2元钱买这两个吧!
小鹿看了看两个小瓜,摇摇头说:这两个小瓜合起来也没有那个大瓜大呀!
不对,不对。
狐狸掏出尺子把大西瓜和小西瓜都量了一下说,你看,大瓜直径30厘米,两个小瓜直径都是15厘米,两个小瓜直径加在一起同样是30厘米,你一点也不吃亏呀!快拿走吧!
小鹿把两个小西瓜抱回家。
鹿妈妈接过其中的一个小西瓜,用刀一切,呀,白籽白瓤,一个地地道道的生瓜。
三年级数学故事演讲稿
三年级数学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数学天才的小女孩,名字叫小丽。
有一天,小丽的村庄遭遇了一场洪水,整个村庄都被淹没了。
村里的人们都非常害怕和困惑,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度过这场灾难。
小丽看到大家都很痛苦,她决定用她的数学知识来帮助村庄的人们。
她上了山坡,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思考了片刻。
她发现山下有一条小溪,水正源源不断地往洪水中流去。
小丽突然灵机一动,她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水都引导到一个地方,那么洪水岂不是可以减轻了?
于是,小丽估算了一下洪水的水量和速度,然后计算了一下小溪的流量。
她用一些木板堵住了小溪旁边的其他出口,把水引导了过来。
随着水的引导,洪水开始慢慢减弱了。
小丽鼓起勇气,告诉村里的人们,只要大家齐心合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于是,村里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帮助小丽修建堤坝和引导水流的渠道。
经过大家的努力,洪水最终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一门学科,它还可
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小丽用她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帮助村庄度过了难关。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数学,掌握好数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像小丽一样,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困难和问题。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一起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用数学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数学小故事三年级
数学小故事三年级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三年级学生。
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
他总是能迅速地答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
有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了他一个特别的任务。
老师说:“小明,你能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吗?我们学校要举办一个艺术展览,我需要计算一下有多少张画要展出。
每个班级都要贡献15张画,学校一共有12个班级,你能告诉我一共需要多少张画吗?”小明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说:“老师,我们可以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班级贡献15张画,总共有12个班级,那么我们可以用12乘以15,得到180张画。
所以,一共需要180张画。
”老师听了小明的解答,非常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小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用乘法正确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准备艺术展览了。
”小明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每天下课后都会去图书馆借一些数学书来读。
有一天,他在一本书中读到了关于加法和减法的有趣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场里的动物们,它们和小明一起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小明读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农场里有8只鸡,又有6只鸭子。
一共有多少只鸟可以飞呢?”小明想了一会儿,然后用加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计算出8加6等于14,所以总共有14只鸟可以飞。
接着,小明又读到了下一个问题:“农场里原本有15只鸽子,后来有5只鸽子飞走了,还剩下多少只鸽子呢?”小明立即用减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计算出15减去5等于10,所以还剩下10只鸽子。
小明读完这个故事后,对加法和减法更加熟悉了。
他非常开心地站起来,感叹道:“数学真的很有趣!我要继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小明在数学上不断取得进步,在班上成为了同学们的数学小能手。
他通过故事和练习巩固了自己的数学基础,逐渐掌握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等基本运算。
数学小故事给了小明以启发,他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此以后,每当面临数学问题,小明都会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成为了数学上的佼佼者。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小明是一个非常喜欢数学的二年级学生。
他每天都会在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里也会做一些数学题来练习自己的能力。
今天,让我们跟随小明一起来听听他的数学小故事吧。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小华一起去买水果。
他们在水果摊前看到了一筐苹果和一筐梨。
小明对小华说,“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哪个重。
”于是,他们找了一个称重的地方,把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分别放到了两个天平上。
经过称重,他们发现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斤。
小明好奇地问小华,“如果一筐苹果和一筐梨一共重10斤,那么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各有多重呢?”小华想了想,然后用数学知识算出了答案。
小明听了很高兴,他们一起买了一些水果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小明突然看到了一块空地上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
他们在地上画了一些数字,然后跳着踩。
小明觉得很有趣,就跑过去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原来,他们在玩一个叫“数数游戏”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从1开始,每次跳一下,就数一个数,然后跳到相应的数字上。
小明很快就明白了规则,他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小明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回到家里,小明还在思考刚才的问题。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打开了数学书,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开始认真思考。
经过一番努力,小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写下了解题的步骤和答案。
他觉得很开心,因为他又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
小明的数学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同时,数学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小明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相反,它可以充满乐趣,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像小明一样,热爱数学,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数学小能手吧!。
三年级数学日记15篇
三年级数学日记15篇三年级数学日记1就快要过新年了,所以我和妈妈来到了“广百”买衣服。
经过将近30分钟的徒步行走终于走到了“广百”门前。
因为是新年所以许多商家都采用了打折促销这个手段。
我们来到一间店,看到里面的衣服价格还算蛮合理。
我看上了一件黑色的风衣,我看了看价钱原价469,打了9之后的价格是422.1元,便宜了46.9元。
之后我们店里走了走,我又看上了一条裤子原价399,仍然是打了9折,现价是359.1元,便宜了39.9元。
“打折”其实是商家卖出商品的一种小手段,他们不会亏本,都把折控制在7折—9折。
三年级数学日记2嗨!大家好,不用说,你们就知道我是谁了吧?我就是量角器。
在数学里,画角这部分需要我。
告诉你们吧,我的身子外圈有19个数字,内圈也有19个数字。
有的小朋友容易搞错开口朝左或右,,不知道该读内圈还是该读外圈的数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口朝左应读外圈的数字,口朝右应读内圈的数字,这下你们该清楚了吧!我的兄弟姐妹很多,有的是大型的,还有小的,有的是三角板里带有一个量角器······上周,一个小男孩把我的哥哥弄坏了。
于是,我的哥哥就从此落下了残疾······让我教你们如何画角吧,比如说,我们画一个开口朝右的50度角,先画一条射线为角的一边,把我放上去,我的中心与角的端点重合,再让角的另一边与0刻度线重合,然后,找50度,在50度的头上点个点,然后,由中心经过50度点画条射线就行了。
其实,我的用途孩多着呢,3天3夜都说不完,等有时间了咱再聊,拜!三年级数学日记3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
我发现有一本叫《趣味数学》的书里有一道题使我迷惑不解。
这道题是这样的:比尔用10元买了一条狗后以15元卖出,接着又以20元买回,最后又以25元卖出,问比尔最终挣钱还是赔钱了?我觉得买了又卖,卖了又买,反复之中,思维也被搞得混乱起来。
三年级数学故事大全
三年级数学故事大全
小明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他喜欢用有趣的故事来理解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喜欢的数学故事吧!
1. 小猫咪的鱼。
小明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每天都要给它喂食。
一天,小明给小猫咪喂了5条鱼,第二天又给了它3条鱼,那么这两天一共给小猫咪喂了多少条鱼呢?这就是一个加法题,5+3=8,所以小明一共给小猫咪喂了8条鱼。
2. 水果摊的水果。
小明去水果摊买了4个苹果和3个梨,他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4+3=7,所以小明一共买了7个水果。
3. 动物园的动物。
小明去动物园看到了5只大象和2只长颈鹿,他一共看到了多少只动物呢?这是一个加法问题,5+2=7,所以小明一共看到了7只动物。
4. 小朋友的糖果。
小明有6颗糖果,他送给了小红3颗,还给了小明2颗,他自己还剩下多少颗糖果呢?这是一个减法问题,6-3-2=1,所以小明还剩下1颗糖果。
5. 小鸟的窝。
小明家的小鸟每天会下3个蛋,连续下了5天,一共下了多少个蛋呢?这是一个乘法问题,3x5=15,所以小鸟一共下了15个蛋。
6. 小兔子的胡萝卜。
小明家养了一只小兔子,每天给它吃4根胡萝卜,连续吃了7天,一共吃了多少根胡萝卜呢?这是一个乘法问题,4x7=28,所以小兔子一共吃了28根胡萝卜。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小明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希望每个三年级的小朋友都能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以上就是小明喜欢的数学故事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有趣的故事来学习数学吧!。
(完整word版)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知识,发展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离不开人类历史上的那些数学家们做出的贡献,他们大多终其一生潜心研究并终究发现伟大的数学理论。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则故事简单了解那些伟大数学家们的故事.故事一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故事二说出来也许会使你感到惊奇:今天你所读的几何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2200多年前的《几何原本》(又称《几何学原理》).这本书的作者,便是被誉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着名数学家欧几里德。
欧几里德是第一个把几何学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人.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数学启蒙教育故事大全
数学启蒙教育故事大全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数学常常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愉快和轻松。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启蒙教育故事,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一份乐趣。
故事一,小猫咪的算术课。
从前,有一只名叫小花的小猫咪,她非常喜欢数学。
有一天,小花的妈妈问她,“小花,如果你手上有3只鱼,再捉到了2只,那你一共有多少只鱼呢?”小花想了一下,高兴地说,“妈妈,我一共有5只鱼!”小花的妈妈笑着夸奖她,“好聪明啊,小花!这就是加法的运算哦,3加2等于5。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解释加法的概念,让他们在愉快的故事情节中学会简单的加法运算。
故事二,小兔子的减法游戏。
小兔子小白非常喜欢玩游戏,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减法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小朋友手上拿着一些小萝卜,然后轮流减去一部分,看谁最后手上的小萝卜最多。
小白减去了3个小萝卜,发现自己手上的小萝卜比之前多了,他高兴地说,“原来减法也可以增加呀!”小兔子们纷纷笑了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解释减法的概念,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会简单的减法运算。
故事三,小鸭子的乘法启示。
小鸭子小黄和小蓝去湖边散步,突然看到了一群鸭子在湖水中游来游去。
小黄好奇地问,“小蓝,你看,这群鸭子一共有多少只呢?”小蓝想了一下,说,“我看有5行鸭子,每行有3只,所以一共有15只鸭子。
”小黄听了点了点头,说,“原来乘法可以这样用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解释乘法的概念,让他们在生活场景中学会简单的乘法运算。
故事四,小熊猫的除法实践。
小熊猫小黑有一天去果园摘水果,他发现果园里有3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自己和5个小伙伴,于是他用除法算出每个人可以分到6个苹果。
小黑高兴地说,“原来除法就是把一堆东西平均分给大家啊!”。
数学教育小故事
数学教育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男孩,他对数学一直都感兴趣。
不过,小明的数学成绩却不是很好,常常拿着试卷回家被父母责备。
小明很苦恼,他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有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红的女孩,她也和小明一样,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但小红并没有放弃,她每天晚上都坚持做数学题,找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
慢慢地,小红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最后她考了满分,成为了班级的数学小达人。
小明听完这个故事后,感到很受启发。
他决定像小红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数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于是,小明开始每天晚上认真做数学题,课余时间也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数学成绩开始慢慢提高,考试成绩也慢慢变好了。
最后,小明考试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他高兴地拿着试卷回家,父母看到他的成绩也很开心,纷纷夸奖他。
小明觉得,只要有毅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明的数学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小明一样,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三年级数学故事
三年级数学故事小明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最喜欢的科目就是数学。
每当数学课上,他总是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努力地做练习题。
有一天,老师给了小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让他回家后自己思考一下。
这个题目是这样的,小明有一些苹果,他分给了弟弟一半,然后又分给了妹妹一半,最后还剩下5个苹果。
请你帮小明算一下,他一开始有多少个苹果?小明回到家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先用画图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他画了一个圆圈代表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圆圈分成两半,分别代表分给弟弟和妹妹的苹果。
经过一番思考,小明得出了答案,他一开始有20个苹果。
原来,他分给弟弟一半,剩下一半;然后再分给妹妹一半,剩下5个。
小明觉得自己算对了,非常开心地拿着答案回到学校。
第二天,小明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都对他的答案表示怀疑,认为他算错了。
老师让小明把自己的思路和算法说一遍,结果大家都惊讶地发现,小明的答案居然是正确的!原来,小明通过画图的方式,把问题形象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了题目,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而且,数学题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正如小明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比如列式、逆向思维等,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明一样,热爱数学,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数学小能手!。
(完整word)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故事一: 动物城对称图形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
.。
.。
."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故事二 : 张三的生死可能性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故事三:比大小 10以内大小的比较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
"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word版本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1.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2.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数学小故事 二年级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
以下是一个与二年级数学除法相关的小故事:
猪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己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吗?。
【优质文档】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故事-范文word版 (2页)
【优质文档】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故事-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故事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故事数学教学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
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
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
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
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巧量金字塔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田忌赛马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几个角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公里,到了下山的路。
他们又看到一张纸,上面画着3个等边三角形,没有交叉,请问里面有多少个角,其中有多少个直角?然后沸羊羊就说:“这还不简单。
”喜羊羊说:“每个三角形有3个角,有3个三角形就是三三得九,有9个角。
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都没有。
5、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2、5、10从1-10这10个自然数,分为“重要数”和“非重要数”,1、2、5、10这四个数是“重要数”,3、4、6、7、8、9这六个数是“非重要数”。
用四个“重要数”,可以运用最少的加减,就能得到另外六个“非重要数”。
比如1+2=3,2+2=4,5+1=6,5+2=7,5+2+1=8,5+2+2=9这就是区别“重要”和“非重要”的原因。
用1、2、5、10这四个“重要数”作为人民币的面值的原因就是,可以用最少张数的人民币,实现人们的交易。
6、数学的故乡数学的故乡在哪里?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数学史最长呢?世界上数学发展史最长的国家要算我们的祖国-----中国。
我国的数学发展史,自公元2700年算起,到今天为止,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日本著名的数学家三上义夫在.《中国算学的特色》这本书中说:一个国家有如此长久的数学史,这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能比拟的。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数学史,印度大约有3500年到4000年,希腊不过2500多年,至于现在的欧洲国家,公元10世纪以后才有数学史,至今不到1000年,所以说,中国是数学的故乡。
7、数学是杯水数学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数学是关于数字的学科,它非常有用,无处不在。
打个比方说吧,我觉得数学是一杯白开水,只要加入不同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味道。
如果把果汁倒进这杯水里,就会出现一杯甜蜜的果汁。
但是你要把苦丁茶放进水里,那出来的就是一杯苦涩难咽的水。
为什么有的人学数学很吃力,而有的人很轻松?原因就在这儿,因为有的人遇到难题没有解决时,就感觉如同水里放入了苦丁茶,把数学看成了烦恼;而有的人把找到答案后的乐趣看成把果汁放入的水里,数学就成了乐趣。
8、胖子“0”和瘦子“1”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9、八戒分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10 绳子有多长夏天到了,爸爸妈妈领着小聪去商场买空调。
空调选好了,爸爸请售货员捆扎一下。
不巧,售货员没有绳子了。
小聪自告奋勇去服务台拿绳子。
小聪一路小跑,到了服务台,他很有礼貌地说:“叔叔您好!请给我一根2厘米长的绳子,我要捆空调。
”叔叔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笑着说:你弄错了吧?2厘米长的绳子能捆什么?是2米长的绳子吧!“小聪不好意思地拿过绳子往回跑,他想:对啊!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那么宽,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怪不得叔叔笑话我!小朋友,数学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我们在认识长度单位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千万不能凭空想象。
你看,小聪就因此闹出了这么一个大笑话,你可不要学他哟!11,没有0刻度怎么办数学课上,山羊老师让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小兔使出尺子一看,傻眼了!原来他的尺断了。
这可怎么办呢?小兔急得直掉眼泪。
同桌小熊见了,对小兔说:“不要急,我有办法!”只见他拿起笔,把小兔尺子上的3改为0,4 改为2,5改为3……。
这被后桌的小猴全看在眼里,他眨了眨眼后说:别改了,看我的,说着拿出一把小刀,先把小刀的左端对准刻度“3”,右端正好对着刻度“6”。
小兔看了,立刻说:“这把小刀是6厘米。
”小猴摇了摇头说:“你再仔细看看!”小兔伸出手指数了数主,恍然大悟:“应该是3厘米!”小猴说:“这就对了!当不以”0“刻度为起点测量时,要用物体末端对准的刻度送减去起始端对准的刻度,即6-3=3(厘米)小朋友,小猴的话你听明白了吗?请你也试着不用不从0刻度量一下物体吧!12、米和厘米的争吵听!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正在吵架呢。
“米”哥哥昂着头对“厘米”说:“你不觉得自己太微小了吗?把100个你连在一起,才和1个我一样长!”“厘米”弟弟不服气地喊道:“哼!我的本领一点儿也不比你的差!不信,咱俩走着瞧!”说着,“米”和“厘米”都头也不回地跳进了书本里。
13,“千千万”和“万万千”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
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
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
千千万=1000×1000×10000=100(亿)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00(亿)由此可见,从严格数量上说,“千千万”是100亿,“万万千”是1000亿,“万万千”是“千千万”的10倍。
14、四舍五入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
”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
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
”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
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
”“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
”原来是“29”。
“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
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15、“0”的妙用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