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理性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及选择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及选择我国税制结构分析及选择关键词:税制结构税制改革结构现状税收征管税制结构是指税收制度中税种的构成及各税种在其中所占的地位。
税制结构是否合理,是税收制度是否健全与完善、税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前提。
一、税制结构的类型及其比较主体税种是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税种。
根据主体税种的不同,当今世界各国主要存在两大税制结构模式,一个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另一个是以商品税为主体。
(一)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普遍征收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所得税也是重要税种,同时辅之以选择性商品税、关税和财产税等,以起到弥补所得税功能欠缺的作用。
所得税作为对人税,属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并且可采用累进税率,实现对高收入者多课税、对低收入者少课税原则,体现纵向和横向公平。
其次,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累进制的所得税制度富有弹性,对宏观经济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再次,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获得财政收入方面是稳定可靠的。
辅之以其他的选择性商品税,如特种消费税,可进一步增强这一结构的聚财功能。
(二)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一般营业税、销售税、货物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种作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筹集方式,其税额占税收收入总额比重大,并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主要调节作用。
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作为辅助税起到弥补商品税功能欠缺的作用。
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突出优点首先体现在筹集财政收入上。
在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上,商品税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商品税是转嫁税,但只有其产品被社会所承认,税负才能转嫁出去。
因此商品课税对商品经营者具有一种激励机制。
从税收本身效率来看,商品税征管容易,征收费用低。
二、影响税制结构选择的因素分析当今,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明显地表现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即所得税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大;而发展中国家的现行税制结构明显地表现为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失实.(1)设置“账外账”,逃避税收兼管“账外账”是指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未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在法定账册外另设一套账用于违法活动的行为,用于逃避政府执法部门的兼管.从税务检查情况看,“账外账”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按日或按月汇总金额,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规模小、业务少的企业;另外一种是账簿式的记录,所有凭证资料俱全,业务详细,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业务频繁的企业.无论“账外账”形式如何,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隐蔽性强。
用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假账,随时都可拿出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
而核算准确的真账却存放隐蔽处,令执法部门不易查证,难以发觉.2、知情范围小。
为了减少偷税风险,一般只有单位主要领导及主办财务人员知晓内幕,其他人并不知晓.3、使用范围广。
由于“账外账”设置并不难,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偷逃国家税款,成为偷税罪常用的伎俩之一.4、人员挑选严。
采取“两套账”偷税的企业,在主办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求较严,因而一般都聘用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担任。
5、现金交易多。
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经营特点,采取大量现金交易,取得收入不开具合法凭证,在帐上将经营业务收入化整为零或不完整反映,蓄意隐瞒收入偷逃税。
从税收征管来看,企业做“账外账",通过现金交易、体外循环形式,隐瞒应税收入,把应该交给国家的税款占为自己所有,变成企业的利润,坑了国家,肥了自己。
同时,这种偷税行为也极易引发全行业、配套企业偷税的连锁反应,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从大局来看,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大做假账,上市之后,继续公布虚假的财务状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假账的大量存在,使我国的一些统计信息及经济指标误差很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也动摇了“诚信”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
企业所得税发展现状
企业所得税发展现状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税率对其实际盈利额进行纳税的税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法的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发展现状如下:
1.税法出台趋向成熟:各国纷纷制定并完善企业所得税法规,
以确保税收公平和企业税负适度。
税法的完善使得企业所得税制度更加规范和透明,提高了税务管理的效率。
2.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调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
许多国家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税收抵免等。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增加投资、研发和就业,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刺激了企业发展。
3.国际税收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
国之间的税收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国家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引进外资等方式来吸引跨国企业。
企业得益于降低的税负,但也对全球税收秩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4.税收合规要求的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税务管理
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各国纷纷推进税收合规要求,加强企业税务数据的监管和审核,以遏制税收逃避和税收避税等不当行为,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
总体而言,企业所得税的发展正在不断趋向成熟和规范化,同时也面临着税收竞争和税收合规等新挑战。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
同努力,通过税法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并达到税收收入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理性分析
维普资讯
碾 鼢 燃 窝l 1旺 a
敷|
我 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理性分析
口文 / 孙 杨
甚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一国境内的所 果跨国公司的这些优势 能为本 国企业模 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 至在 一定程 税负不公的政 学习或有 效捕捉到 , 即产生了正 的外 度上抑制 内资企业的发展 。 有企业在 一定期 间的生产经营所 得和其 仿、 策 导向, 实际上是 鼓励外资流入 , 抑制 流 促进 他所得等收入,进行法定 的生产成本、 费 部效应 , 了本国企业管理技术水平 的 人 研发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素质的提 出, 为地扩大了外汇供给而减少 了外汇 用和损失等扣除后的余额征收 的一种税。 提高、 需求, 增加了人民币升值 的压力 。这不仅 等等, 则相应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所得税法, 就是指调整国家 与企业等 高 。 D 也影响了 内 纳税 人之间在企业所 得税 的征 纳与管理 三是 F I的流入还可 能通过职工工 资的 给企业带来很大 的汇率风险, 税收收入的缴纳而带来国民福利的 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 加剧了经 中所发生 的社会关系的}律规范 的总和 。 发放、 去 由于 我国实行双轨制这么多年的历史表 济 的内外失衡 。此外 , 内外 资企业计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 是在 17 年以后 增加。 98 双轨制对于我 国经济发展做 出了很大 税 工资不统一 , 也造 成了内资企业人才 的 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 由外资企业所得 明,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制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合理地筹划企业所得税,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所得税基本情况企业所得税是指在中国范围内设立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取得的税金。
其税率为25%,是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主要包括企业收入、减除费用和税前利润三个部分。
其中,企业收入主要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承包工程收入等;减除费用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税前利润则是指企业的净利润。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企业运用各种合法手段,通过调整企业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以达到降低企业所得税负的目的。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遵循税收政策的指导,以避免违法违规。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措施。
1、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减除费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减除费用包括生产经营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其中,生产经营费用是企业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包括原材料、人工、租金、水电费、保险费等;财务费用则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利息和费用;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所得税。
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计提资产折旧,降低固定资产成本;(2)适当提高管理费用的比例,扣除企业的合理费用;(3)加强合同管理,合理降低成本支出。
2、通过财务机构转移利润在跨国公司中,跨国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机构转移利润,以有效地实现企业所得税的降低。
企业的财务机构通常采取独立于其母公司的形式,以实现其所属企业的商业利益。
这些财务机构主要承担跨国公司的融资和资金管理职能,通过财务和税务工程,对减少企业所得税贡献重要作用。
3、用增值税转移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增值税的转移,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负担。
增值税是企业向消费者收取的税款,通常由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向其消费者收取。
企业所得税调查报告
企业所得税调查报告企业所得税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企业所得税是一种对企业经营所得征收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情况,本次调查报告对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情况1.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根据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逐步下降,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完善,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征收,即比例税率;二是按照企业实际利润征收,即递延税率。
不同的征收方式对企业的税负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税收政策。
三、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与挑战1.税收逃避和避税行为税收逃避和避税行为是企业所得税领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企业通过虚报利润、偷漏税款等手段来减少纳税金额,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应加强税收监管,提高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和监控能力,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2.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然而,一些企业存在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以获取不应享受的税收减免。
应加强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税收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税收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税负并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四、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建议1.加强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加强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是保障企业所得税征收有效性的关键。
应加大对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税收征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加税收收入的有效途径。
论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弊端与完善——以法经济学为视角
垒 !
! . 垒
论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弊端与完善
以法经 济 学 为视 角
◎ 孔 维靖 摘 ( r大学 法学院 民商 法硕士 河南 郑 州 400 ) 郑, l 1 500 要: 本文从 法经济 学的 角度 , 分析 了我 国现 行 对 内外 资企 业 的企业 所得 税 实行 “ 税 两制 ” 一 在理 论 与 实践 中的缺 陷和 弊
概 为 2 %D『 3 3 】 3 .企 业所 得税优 惠 不统 一造 成税 负不 公 。内资只 有校 办企
业、 民政 福利 企业 、 高新 技术 企业 和 国有 林 业企 业 等 享受 一定 所 得税优 惠 。外 资企 业 普遍 享 受 多项优 惠 , 可 享受 较 低税 率 外 , 除 我 国还 对外 资企 业 实行 “ 免两 减 ”“ 免 三减 ” “ 免五 减 ” 一 、两 、五 以 及“ 再投 资退 税 ”“ 、预提 所 得税 减 免 ” 等优 惠 政 策 。【 此外 , 设 4 】 对 在经 济特 区 、经济 技 术开 发 区和 经 济不 发 达边 远 地 区 的外 资企 业 , 从 事属 于能 源 、 通 、 1、 头或 国 家鼓 励 的其 他 项 目的 对 交 港2码 1 外 资企 业 等 。 有税 率上 的优 惠。外 资企 业在 身份 和地域 双重 优 另 惠 的作 用 下 , 税 负大幅 度 降低 。 所得 ( ) 二 违背 税 收 中性原 则 税 收 中性 原则 的 一个 基本 涵 义 是 ,维护 国内税 负公 平及 国 际税收 公平 。 收不 能扭 曲和 破坏 平等 竞争 的外 部条 件。[ 内外 税 5 】 资 企业 所 得税 不统 一 , 背 税收 中性原 则 的 。 是违 对我 国的市 场 经
个 方面 : 1 .税 基不 统 一造 成税 负不公 。由于 内外资企 业所 得税 税 前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解析与运用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解析与运用引言企业所得税是指在特定税收主体〔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按一定税率和依照法定税基,对企业所得征税的一种税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所得税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因此,熟悉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解析与运用对企业和税务机关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企业所得税法政策进行解析,并探讨其运用。
1.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概述企业所得税法是我国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旨在标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主要包括税率、税基、税收优惠等内容。
其中,税率是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比率,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根底,税收优惠是针对特定行业或情况下给予的减免或延期缴纳的税务优惠。
2.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解析在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操作中,理解和解析税法政策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解析:2.1 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指在企业所得〔税基〕上适用的税收比率。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分为根本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类。
目前,我国普通企业所得税的根本税率为25%,对于小型微利企业,那么适用10%的优惠税率。
税务优惠是指国家为鼓励特定行业或区域的开展而设立的减免或延期缴纳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减免或延期缴纳企业所得税。
2.3 税基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根底,是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所得税税基以企业的实际利润为根底,通过与规定的税务调整工程相结合,计算出最终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前扣除工程,包括本钱费用、损失、折旧等。
这些税前扣除工程可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3. 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运用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运用是指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应用税法政策的过程。
以下是企业所得税法政策的运用:3.1 合理规划税务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企业所得税法政策,进行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税负。
例如,通过合理调整利润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等方式,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及建议目录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制定背景------------------------------3二、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处理方法--------------------------------------31、应付税款法-----------------------------------------------------32、递延法---------------------------------------------------------33、损益表债务法---------------------------------------------------4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4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的必然性--------------------------51、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范畴比时间性差异完整---------------------------6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63、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更为准确---------------------------------------6四、严格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71、确保企业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质量---------------------------------72、保证所得税及时足额入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7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71、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72、会计处理的基本公式及账户设置-----------------------------------73、会计的具体处理方法---------------------------------------------84、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10六、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存在的问题---------------------------------101、我国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非常重视利润指标------------------------102、户籍管理漏洞较大----------------------------------------------113、纳税核算比较混乱----------------------------------------------114、企业所得税账务核算的监管有待加强------------------------------11七、完善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举措-----------------------------------------121、广泛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122、分类管理------------------------------------------------------12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配备专职税务会计人员---------124、强化所得税稽查力度--------------------------------------------12八、正确掌握两个“差异”准确计算和核算企业所得税---------------------151、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152、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163、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处理原则与方法----------------------------17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及建议摘要: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先在上市公司实施。
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
浅议企业所得税管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税法的实施对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真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政方针的有力举措.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税务总局对今后一段时间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出24字方针的要求:“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总体要求.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把严格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全省“税收管理跨越年”为契机,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税收管理水平.一、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体系及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也将日益重要、任务愈加艰巨.尤其是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所得税管理在整个国税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纳税人户数及收入比重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以衡水国税为例,2006年共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0122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2007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15998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2008年全市组织入库企业所得税27305万元,占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08年与06年相比,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了%,收入增幅远远高出同期国税收入增长幅度,企业所得税已成为衡水市国税新的税收增长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税部门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呈现出三个“不对称”的局面,即征管基础与日益增长的管理任务不对称,征管手段与日益严峻的管理形势不对称,征管力量与日益规范的管理需求不对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户籍管理漏洞较大.和其他税种一样,户籍管理也是企业所得税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管好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上,漏征漏管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税务、工商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国税、地税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尽管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的职能,但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因此很难与工商管理部门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后,对于第三产业的新办企业,如餐饮、娱乐、服务、中介公司等,向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在地税部门领购发票,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很少主动向国税申请税务登记,加之国地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协作机制,在客观上给企业所得税漏征漏管问题埋下了隐患.二税源管理不够精细.基层国税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增值税的日常管理量大面广,对于采取预缴办法的企业所得税,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日常的监管没有现实意义.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税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往往不够重视,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和管理上缺主动性,不够精细.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增值税而言,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如在对纳税申报的审核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没有建立起能够和增值税管理相提并论的稽核机制,主要依靠人工审核的手段,而且是就表审表,仅关注表内的逻辑关系,再加上人员素质的差异,对申报表的审核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的.再如,由于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缺乏可靠的基础、纳税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对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监控缺乏针对性,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以甄别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从而不能进一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这无疑会助长纳税人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侥幸心理.四纳税核算比较混乱.和其他税种相比,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关系更为密切,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的具体规定.但由于纳税人对所得税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同一个政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比较混乱.五征管力量亟待加强.由于国税部门大规模介入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税务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经验不足,加之大多数干部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不够熟悉,加之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频繁更新,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记账的情况下,对企业所得的稽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税务人员精通各行业财务制度,还要熟练掌握各种财务核算软件.由此可见,我们现有的征管力量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要求矛盾突出.二、制约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因素分析分析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既有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征管力量不足、管理缺位的问题,也有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问题.一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一直是国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金税二期和CTAIS上线运行后,国税机关从上到下都把税收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增值税纳税人和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从思想认识上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税收管理员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国税部门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企业所得税一度没有纳入国税部门的税收任务考核体系,导致部分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疏于管理,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管理上“缺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二国税干部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应该说,从1994年到2002年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国税部门而言,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量相对很少,国税干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中很少用到企业所得税政策,税务稽查也很少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业务,甚至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借助的也很少.从而在2002年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国税干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显得非常生疏,还没有真正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三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从当前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中遇到的来看,纳税人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所得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有的企业不能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范的设置会计科目,不能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正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对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导致乱摊成本、虚增虚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不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有关会计事项,不能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交易相当普遍;有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管理不规范,在财务人员的使用上任人唯亲,允许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导致账簿记载混乱,成本、收入、费用等项目记录不全面、不完整,连最基本的企业利润都无法准确计算,更谈不上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核算问题.三、对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几点思考针对当前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总局的“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工作.一分类管理1、重点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确定若干重点行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业管理范围.掌握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特点等相关信息,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确定该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制定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办法,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并设定峰值.2、重点税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现有税务组织机构中,对占本地区税源80%以上的企业,设置重点税源科所.全面了解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深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基本情况,积极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型.有条件的地区,可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探索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模式.3、特殊事项实行专项管理对汇总纳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企业改组改制、注销清算等,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做好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对减免税企业管理,抓好企业优惠资格认定、审核审批以及后续管理等关键环节.二优化服务1、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是纳税服务导向的理念.针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面广、计算繁琐和申报要求高等特点,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根据纳税人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分别提供不同内容和重点的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2、突出政策服务的工作重点建设主动型、服务型税政.发挥企业所得税调节宏观、引导微观的职能作用,及时发布最新政策.加强行业辅导培训,积极参与企业改组改制、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提高政策服务和服务对象的契合度.重大政策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理解税法精神和政策规定.建立市、县分层培训机制,确保基层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政策辅导到位.建立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反馈机制,了解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3、公开管理要求,简化办税流程按照“依法、公开、便民”的服务原则,优化企业所得税工作流程,完善企业所得税操作指南,简化纳税人办税程序.一是梳理现有企业所得税管理事项,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要求,明确纳税人申报资料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流程.二是调整企业所得税审批权限,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由市、县局进行审批,上级税务机关实行定期督查制度.三是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用于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能力,避免重复采集涉税信息.凡是现有税收征管资料已有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不重复报送,凡是同一项目分年度审批的相同资料不重复报送,凡是不影响审批结果的资料不报送.三核实税基1、加强收入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加强企业收入源泉控管的有效手段.认真总结不同行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实现时间、实现方式,以及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关系等规律,对收入异常的企业及时采取评估、检查措施.加大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提前或者滞后实现收入,以及隐匿、转移收入等违法行为.2、加强扣除项目管理.规范凭证管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制度.对大额支出,通过发票与实物、合同、现金支出等相关凭证比对、分析,确保支出的真实性.严格建安、劳务等专用发票的管理,加强开具和接受的检查核实工作,形成收入确认、税前扣除的相互约束机制.3、加强后续管理.依据企业所得税法更新、修订出台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操作规程.分户分项目建立台账,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亏损弥补等跨年度扣除项目和一次性审批减免税等项目,实行台账管理.4、加强关联方税收管理.建立关联方登记制度.关注企业利润转移的敏感信息,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不同所得税政策以及不同盈亏情况而转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费用.拓宽关联交易管理信息来源,充分搜集第三方信息.加强对跨省市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管理,实行上下联动、国地税互动的联合纳税评估和检查.5、加强清算管理.完善企业清算所得税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制度.注重利用中介机构对清算企业审计评估资产可变现净值.对清算金额大、清算事项复杂的企业,建立法规、税政、征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清算小组,进行集体清算.关注企业清算后尚未处置资产的变现情况,综合各税管理要求,进行跟踪管理.6、加强纳税户登记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强本固基,建立国、地税税户管理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做好所得税管户的划分认定工作,防止税户减少.对存在税源转移倾向的重点税源企业,应事前做好宣传服务,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税源流失.四完善汇缴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预缴申报、加强汇缴宣传辅导及申报审核、引入中介机构审计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1、规范预缴申报,加强预缴收入分析根据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质量及税款交纳情况,确定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限和方式,对年应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实行按月预缴申报.把好小型微利企业认定关,防止企业从低适用税率.加强对预缴申报率的监控,确保预缴申报的正常进行,做好预缴申报的催报催缴工作,依法处理逾期申报和逾期未申报行为.进一步提高预缴的入库率,加强对预缴申报收入的分析,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所得税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收入进度情况及收入增减变动情况.2、加强汇算清缴全过程管理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宣传辅导工作.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及申报辅导等工作,督促企业有序、及时、准确进行年度纳税申报.逐步扩大企业端申报软件的使用面,引导企业实行电子介质、网络等手段进行年度纳税申报.受理年度纳税申报,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做好催报催缴工作,提高年度纳税申报率和补税入库率.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汇总和认真分析汇算清缴数据,分行业、分项目进行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行业或项目的预警值,并将与预警值偏差较大的数据及时推送给基层,引导基层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等工作.针对管理漏洞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行业及项目管理水平,巩固汇算清缴成果.3、积极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引导中介机构在提高汇算清缴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事项审计鉴证工作.对法律法规规定财务会计年报须经中介机构审计鉴证的上市公司等企业,要求其申报中介机构鉴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企业所得税规定需中介机构出具鉴证报告的税收事项,要求附中介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合法、有效模式.五强化评估1、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结合重点税源行业生产经营规律、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探索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行业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建立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按行业逐步建立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数据库.逐步积累分行业、分企业的历年税负率、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历史基础数据.各地根据本地区行业管理要求,探索建立本地区的行业评估模型,以推动全省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2、充分获取外部信息全面、完整、准确采集企业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基金费等相关信息,重视企业用电、用水、用工等第三方的涉税信息.加强与科技、民政、劳动、电力等部门联系,获取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风险投资企业等资格认定相关指标以及企业用工、用电相关生产成本数据,逐步建立与外部门的信息联动平台.充分运用第三方信息与企业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工作,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纳税评估.3、有效运用纳税评估对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或应纳税所得额异常变动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跟踪分析监控的重点.六防范避税1、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特别纳税调整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加大对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不同形式避税行为的防范调查力度,全面提升防范避税工作深度和广度.针对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重点实施特别纳税调整,从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对其他避税企业的威慑力度.实行行业联查、企业集团联查等方法,统一行动,重点突破,并以点带面,充分形成辐射效应.2、完善信息基础积极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税务登记信息、互联网信息以及其他专项数据库信息,开展特别纳税调整的选案、调查和调整工作,拓宽信息资料的来源,增强特别纳税调整案例的可比性.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重视税收日常管理工作与防范避税工作的衔接和协调,通过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全面获取企业关联交易信息,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企业预缴申报、汇算清缴、税务稽查等税务管理信息和资料,及时发现避税疑点.4、积极探索内资企业防范避税管理工作新机制在吸收跨国关联企业反避税管理有益经验基础上,广泛调研,熟悉内资企业避税手段和方法,掌握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基本手段.因地制宜地选择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开展特别纳税调整事项调查试点.总之,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本身是一项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的工作,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企业所得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抓住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第二年这一机遇,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作者单位:衡水市国税局核实税基的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在收入确认、税前扣除的审核上,没有充分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扣除的配比原则.在税前扣除的管理上,单纯依据发票进行,忽视了对实际交易内容的审核,助长了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行为.国税、地税部门不同税种收入确认的比对力度不够,在税基核实、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标准不一致的现象.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的反避税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反避税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乏力,内资关联企业反避税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等.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依法治税特别是企业所得税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因此,严格规范企业所得税执法行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新税法框架下,如何推进依法治税达到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的目的呢对此,我对企业所得税征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机构设置与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寻找解决问题对策两方面进行了肤浅的剖析.一、企业所得税征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范围大、工作涉及面广、操作复杂,与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难统一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上传统治税理念一时还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权大于法的人治观念仍有一定的市埸.在依法治税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从领导层来讲,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治税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想严重,仍习惯于传统管理和依“长官意志”办事,以致在实践中出现了少数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权力滥用等问题,如:利用职权擅开减免税口子,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治税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面对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税收计划任务的左右,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干扰,显得望而却步、裹足不前、不敢作为;从纳税人来看,由于内外资有别,外资企业有诸多的税收优惠,内资企业总觉得不公平、平等,心态不平衡,想方设法将内资改制为外资或通过关系不择手段改面换脸搞“假外资”,以骗取国家税收优惠,这样,给税务部门增加了执法与征管难度,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从税收执法者来看总是以管理者自处,缺乏征纳互动协作与配合、缺乏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如此等等严重地扰乱了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严重地束缚着依法治税进程.二岗责不分要求不明导致企所税收执法过错无法追究有些地方由于没有建立完整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优化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管理或执行不力而造成岗责不分职责不明、人尽其用,发挥最佳效益作用因机构设置不当用人机制不健全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中出现执法差错亦无法追究的现象时有出现.也因为岗责不清税收执法人员不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与自身岗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问题,“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错了怎么办”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也就无所谓工作“责任心”了.由于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不一,不能很好地把握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法规关口,不但造成执法发生。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范围广、工作层次相对复杂。
鉴于新的税法、新的商业模式和税务专业人士得到的收入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基于新税制背景下更完善更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业务。
一、所得税会计制度国内发展历程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所得税制度。
1958年实行营业税制改革时,所得税与营业税分开,定名为工商所得税。
企业税是分别进行了综合统一的,内外企业税法并存。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所得税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总的来说,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2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由中国投资者的收入以及外国合资企业和外国公司的增加。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90年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对国有企业、集团和私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第三阶段:1991年至2007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是对境内外企业所得税进行整合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两法并存。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企业税制与内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实施。
二、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一)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1.企业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公司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当期税金和收入所得。
当前税收必须等于当前收入和适用的税率,递延所得税等于负债本期增加(-减少)的递延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增加(+减少)的比率收入。
2.企业所得税计算新标准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来自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清偿债务的公司。
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标准之间的差异在每个项目中进行确认,并对此类差额的后续税务影响进行分类可以扣除的税收税或临时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预计根据税法的规定,预计将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
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则重新计算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然而,由直接计入所有者自有资金的交易或事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除外;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所得税负债进行重估,其影响是当期所得税费用。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及避税现状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及避税现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得税是国家重要的税收之一。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以营业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所得到的利润所按规定缴纳给国家的税金。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一直是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情况、避税现状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情况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主要分为两类,即适用于一般企业的税率和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
一般企业的税率为25%,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为15%。
我国还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了简易计税方法,这也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一大特色。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减免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的发展。
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我国都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负担。
这些减免政策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机构也在不断完善和规范,要求企业必须依法申报纳税,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税务部门还定期对企业进行税收审核,以保障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企业所得税制度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我国企业所得税避税现状尽管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实际征收和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避税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企业所得税避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纳税侥幸心理: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所得税税率较高,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便想方设法规避纳税义务,采取各种手段规避纳税义务。
通过虚假报税,虚报成本费用,提高应扣缴税额等手段来规避纳税义务。
2. 跨区域避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而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税法规定差异较大,一些企业便利用跨区域越界等方式来规避企业所得税。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历史沿革及现状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历史沿革及现状————————————————————————————————作者:————————————————————————————————日期: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国的所得税制度的创建受欧美和日本等国影响,始议于20世纪初。
清末宣统年间(约1910年),政府有关部门曾草拟出《所得税章程》,包括对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征税的内容,但因社会动荡等原因未能公布施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前述章程为基础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并于1914年初公布,但因社会动乱,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以及税收征管条件差等原因,在此后二十多年间未能真正施行。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质性的开征所得税。
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法》,进一步提高了所得税的法律地位,并成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重要方式之一。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1949年首届全国税务会议上,通过了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对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征税的办法。
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设置14种税收,其中涉及对所得征税的有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等3种税收。
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自1950年开征以后,主要征税对象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应税所得。
国营企业因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其财务核算制度也与一般企业差异较大,所以国营企业实行利润上缴制度,而不缴纳所得税。
这种制度的设计适应了当时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
1958年和1973年我国进行了两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其核心是简化税制,其中的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主要还是对集体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只征一道工商税,不征所得税。
在这个阶段,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占50%左右,但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仍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及避税现状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及避税现状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是指对企业所得实行的税收政策和运作机制。
它是维护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总收入为2.6万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8.5%。
本文将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制度、税率和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所得税避税现状。
一、企业所得税基本制度企业所得税基本制度包括纳税人范围、计税方法、税前扣除、税率等基本要素。
(一)纳税人范围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下企业属于纳税人范围: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有偿服务等活动所得的单位和个人。
其中,企业所得税实行全民税制,国内和外商投资企业一视同仁。
(二)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核定税额,即按照规定的比例计算应纳税额。
二是按照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
(三)税前扣除税前扣除是指在计算企业所得税之前,从企业所得中先扣除一定的费用和损失。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捐赠等。
(四)税率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分为两档:一般企业税率和优惠税率。
一般企业税率为25%,优惠税率为15%。
享受优惠税率的企业主要包括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管理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税管理包括申报纳税、税务检查和税务诉讼三个方面。
税务机关会对企业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和审核,发现违反税收法规的情况将进行税务检查,对不合法的企业将进行税务诉讼。
企业每年需要按规定时间完成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纳税。
申报纳税包括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缴纳企业所得税等。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根据企业的所得情况填报,包括应税所得、扣缴的税收和税前扣除等。
(二)税务检查税务机关会对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规操作,则会进行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票据会计及存货管理、资产负债表、所得申报等。
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概述
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概述尊敬的读者朋友:企业所得税是指针对企业利润实行的一种税收,是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税种之一。
2023年,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依然是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此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是以企业取得的所得作为税收计算的对象。
所谓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从各种经营活动中实际取得的净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资本利得、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各种收益。
所得总额减去允许扣除的费用、捐赠等,得到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率进行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一般企业税率和小微企业税率,2019年我国的最高的一般企业税率为25%,小微企业则根据所在地区不同灵活适用较低的税率。
二、企业所得税适用范围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所得来源、所得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等方面。
1. 所得来源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来源包括企业的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著作权使用费收入、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资本利得、无偿赠与所得等。
2. 所得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所得计算,是指从企业所得中扣除各项必要的费用,得出企业的实际盈余,即计算所得。
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企业所得的扣除项目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捐赠等。
3. 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等于计算所得额乘以税率减去减免税额,其中减免税额包括各项税前扣除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4.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对企业的鼓励政策,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中可以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新兴产业发展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
这类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
以上就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的简要介绍。
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政策的一部分,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目前正在进行的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增加了新的政策内容和思路。
企业所得税政策解读优化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所得税政策解读优化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化成为了提升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对当前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对税收环境的优化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简述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税种,是对企业盈利的一种税收征收方式。
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设立,旨在调节企业盈亏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当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主要包括税率、税基、税前扣除和税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税率是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的特点,税率设置具有差异化。
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主要包括企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等。
税前扣除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可以扣除的各项费用,以减少企业税负。
税后调整则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税前扣除的进一步调整,以确保企业所得税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化效果1.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化有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通过对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等措施,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 优化税收环境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化,有助于改善税收环境,提升国家的税收竞争力。
例如,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可以吸引更多外资和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减轻其经营压力,促进其发展壮大。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优化还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投资,促进其经济发展。
同时,对沿海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调整,可以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三、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行的中国税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革。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税收制度的现状中国税收制度分为中央政府税和地方政府税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税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政府税包括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等。
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从1994年开始实行,目前占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分别针对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予以征收。
此外,中国还有房屋租赁税、车辆购置税和资源税等。
中国税收制度的税率较低,增值税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七级,最高税率为45%。
同时,中国还有一些针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税收制度的税率偏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种单一,征收比例偏重中国税收制度中主要税种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征收比例较重,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0%左右。
因此,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困难。
同时,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地方税种比例较小,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不足。
2.税收征收效率不高中国税收征收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逃税和税收漏洞方面。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税收征收的力度,但由于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税收逃漏问题还是存在。
3.税收优惠政策多,但不够有针对性中国税收制度中存在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为了扶持和鼓励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其中一些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够有针对性,也存在行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导致税收负担不均。
4.税法生效时间过长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程序,法律生效时间也较长。
这样,一些政策变化缓慢,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要,导致税收政策落后于经济发展。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范文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范文一、引言企业所得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税收,对于企业和国家财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接着探讨企业所得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并分析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二、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其获得的纯利润所缴纳的一种税收。
纯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经营管理活动所获得的净额收入。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由国家法律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率有所差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企业的纯利润来计算和征收税款。
一般而言,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周期是按年来计算的,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和税率,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三、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净利润。
税率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打击,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其次,企业为了减少所得税的负担,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避税,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不正常甚至涉及违法行为。
此外,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还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对企业的投资和扩张产生一定的制约。
四、企业所得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企业所得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对于国家财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各项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其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可以调节经济发展。
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税制,国家可以引导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企业所得税还可以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通过征收高额的企业所得税,可以减少企业利润过高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收入的分配公平。
所得税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所得税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所得税是一种征收个人和企业收入的税种,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所得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所得税改革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所得税改革的现状1. 调整税率结构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对所得税率进行了调整。
有些国家采取了递进税率结构,即高收入人群纳税比例更高,以实现税收公平。
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了统一税率,简化了纳税程序,提高了税务部门的效率。
2. 扩大税基为了增加税收收入,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扩大所得税的税基。
这包括对高收入人群和高净值个人实施更高的税收率,以及对隐性所得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3. 优化税收计算方式为了提高准确性和透明度,一些国家也在优化所得税的计算方式。
例如,引入电子纳税申报系统来提高办税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漏税的可能性。
三、所得税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化税务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所得税征收将更加依赖数字化税务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更智能化、高效化的税收计算和申报系统,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强化全球税收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企业的税收问题越来越凸显。
为了应对跨国避税和利润转移等问题,各国将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税收规则。
3.实现税收公平与包容性所得税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税收的公平与包容性。
未来,税收制度将更加注重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民生福祉,通过调整税率结构和税收免除政策等手段,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4.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所得税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很可能会出台更多的绿色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所得税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评析
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评析【摘要】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对该政策的分析评价,旨在揭示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首先介绍了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和税收优惠项目等。
接着从实施效果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等。
在改进建议部分,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税收政策等建议。
展望未来发展,认为应该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最后对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总体评价,并就未来政策制定方向提出建议,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引言、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展望、总体评价、政策制定方向、研究价值。
1. 引言1.1 介绍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指国家针对企业所得税收取条件和税率所作的具体规定,旨在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延期征收等多种形式。
这些政策对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减轻了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减税降费,可以增加企业的投资意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优惠政策还可以吸引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到我国投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税收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行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对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1.2 阐述研究意义企业所得税是各国税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旨在激励企业创新、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理性分析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一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等收入,进行法定的生产成本、费用和损失等扣除后的余额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法,就是指调整国家与企业等纳税人之间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是在1978年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并立运行的“双轨制”所得税制。
这种税制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情况下产生的,在当时对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当改革开放进行了一定时间以后,“双轨制”本身的缺陷就日渐凸现。
一、我国现行税制“双轨制”的优点
双轨制的主要优点是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福利。
吸引外资的好处有三个:一是外资,尤其是生产性资本的流入可带来本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根据生产函数的定义,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要素之一。
二是FDI的流入有可能通过改善本国资本存量的分配结构,以及正的外部效应的发挥而提高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理论表明,相比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可能拥有某些优势。
因为在外国设立生产机构将导致一些额外成本的发生,而这些成本是国内企业无需承担的。
这意味着敢于进行跨国生产和投资的公司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优势,这一优势可能是更低的生产成本或更高的产品质量(通过研发形成)、更好的组织管理结构、或者更有力度的市场宣传及品牌战略等。
这样,FDI的流入,一方面导致了增加的资本存量中分配结构的变化,其中跨国公司所占份额由于其具有的优势而更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如果跨国公司的这些优势能为本国企业模仿、学习或有效捕捉到,即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促进了本国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研发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则相应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FDI的流入还可能通过职工工资的发放、税收收入的缴纳而带来国民福利的增加。
我国实行双轨制这么多年的历史表明,双轨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我国现行税制“双轨制”的缺点
(一)有违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
国民待遇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企业所得税制领域,国民待遇原则一方面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外商所享受的税收待遇不低于本国居民;另一方面外商也不能要求享受任何高于
本国国民的税收待遇。
我国已经加入WTO,就应当遵守WTO基本原则。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税收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同时并存。
一方面外资企业享受了许多内资企业不能享受的税收待遇,存在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没有统一,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非国民待遇,适用于内资企业的某些税收优惠,如福利性、照顾性税收优惠,外资企业不能享受。
(二)有失税务公平原则。
我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虽然名义税率大体相当,基本适用33%的税率,但税基计算和资产处理上的差别,尤其是只适用于外资企业的诸多特殊优惠,使得外资企业税负远低于内资企业。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只有11%,而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则高达22%,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率为30%。
这样的税负差距,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且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资企业的发展。
税负不公的政策导向,实际上是鼓励外资流入,抑制流出,人为地扩大了外汇供给而减少了外汇需求,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也影响了内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加剧了经济的内外失衡。
此外,由于内外资企业计税工资不统一,也造成了内资企业人才的流失。
(三)影响税收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务机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尽可能节约税收征管费用,包括节约税务机关的征管费和纳税人的费用。
由于实行两种所得税制,在税法上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使得征管的尺度很难掌握,增加了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了征收的效率。
(四)为外资企业避税提供了可能空间,容易扭曲企业行为,滋生偷、逃税款等不法行为,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因为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到内资企业所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所以有些外资企业便千方百计地利用中外合资企业的“身份”骗取国家减免税收的优惠待遇,转移利润,偷逃税款;也有些外资企业利用我国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生产产品后返销国外,及“两头在外”的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进行内部非法交易,转移利润,以所谓合法的方式避税;还有些外资企业利用我国的外汇差价,虚拟企业节存外汇,人为地调节盈亏,逃避纳税,非法获利。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造成国家潜在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也破坏了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运作,影响了有限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五)削弱内企竞争力,危及内企生存。
正如上面提到:内资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相差太悬殊,内资几乎是外资的两倍。
在加入WTO前,我国的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自由进出口权等诸多超国民待遇的同时,受到我国相关法律对其在原料进口、外汇平衡、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较多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
但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现在我国加入WTO已经5年,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资进入的地域限制、股权份额限制、市场准入限制等逐步取消,内资企业将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等方面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内企,再背着比外企重得多的税负,根本无法与外企竞争。
从这一角度看,尽快实施企业所得税并轨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已拖延不得。
(六)税收优惠过于侧重地域性,加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为地域性的优惠政策,按“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一般地区”从低往高设计梯级税率(分别为15%、24%、30%),经济特区中最低为10%,而且特别优惠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本就存在很大的东西差距。
现在由于这种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实施,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进一步拉大了沿海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均衡。
(七)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行涉外税收规定的“两免三减”政策,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结构引导力,致使引进的外资呈现“四多四少”现象:中小型企业多,国际大公司、大集团少;小项目多,大体量项目少;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少、劳动密集型项目多,生产效率高、技术含量多、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少;投资一般加工工业的多,投资基础产业、农业、交通业的少。
一些外国公司甚至把污染重、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其结果不但消耗了我国有限的资源,而且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小结
笔者认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创立一个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两税合并的影响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还要看内资企业的长远利益;不能受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局限,而应跃升至国家利益、宏观利益的层面上考虑问题。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定代价和成本,任何原因都不足以成为不统一企业所得税的充足理由。
目前合并我国企业所得税是最佳时机,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减少财政收入损失。
正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所说,“绝对不能因外在因素而继续犹豫、拖延内外资所得税率的并轨,否则今后的难度更大。
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早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改革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应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