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保护史研究
殷墟研究报告总结
殷墟研究报告总结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村,是中国商代中期至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王室城址。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殷墟的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至今已有数百座宫殿、王陵和祭祀遗址被发掘出来,对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报告主要总结了我所参与的对殷墟的研究工作,包括发掘情况、文物保护和研究成果等。
在殷墟的发掘工作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和清理工作,通过挖掘出的建筑遗址、壁画、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能够大致了解商代的社会规模、建筑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在王室遗址的挖掘中,我们发现了一座极具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该宫殿群以孤山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包含了多个庭院、大殿和附属建筑,反映了商代王室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殷墟的文物。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对已经出土的文物进行分类、记录和保护。
其次,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中心,采取了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措施,以确保文物的保存和研究。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专门的考古保护和研究团队,对殷墟的文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在研究成果方面,我们通过对殷墟文物的研究,对商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发现商代社会已经出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的现象,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业。
通过对壁画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玉器的研究,我们发现商代社会的贵族阶层非常重视礼仪和身份象征,玉器成为一种重要的身份象征和贵族礼物。
总之,殷墟的研究工作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殷墟的遗址,进一步完善对商代社会的认识,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都城遗址。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殷墟的发掘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殷墟的遗址情况、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阅读先前相关调研资料,了解殷墟的基本情况、发掘历程以及重要文物;2. 实地参观殷墟遗址,详细观察遗址的布局、遗迹应用状况;3. 访谈遗址管理人员,了解遗址的保护措施、展示方式以及对外的开放情况;4. 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遗址情况:殷墟遗址分为下西城、上西城和中城三个主要区域。
调研时我们主要关注了中城遗址中的祭殿和王宫遗址。
祭殿遗址保存完整,建筑规模较大,其中内部有玉器、青铜器等大量文物。
王宫遗址虽然部分被毁,但通过挖掘和修复,仍能清晰看出其宏伟规模和布局。
2. 历史文化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是商朝的都城。
商朝发达的青铜文化是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殷墟的发掘为研究商朝的起源、兴衰、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3. 遗址保护与利用:殷墟遗址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维护遗址的原始风貌和文物资源。
遗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已经修建了遮阳棚、展示厅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清理和修缮工作,方便公众观赏。
根据调研,我们认为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关注:首先,遗址周边的环境保护仍然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遗址的解说和展示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深入了解商朝文明。
四、调研结论殷墟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文化和古代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展示方式创新。
我们期待殷墟遗址能够在继续保护的同时,为更多的人传递商朝文明的瑰宝,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殷墟遗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城乡结合部,是中国考古界最有名的遗址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殷墟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殷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保护和利用现状,为合理传承和利用殷墟遗址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路径我们团队采用了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观察等方法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通过与当地居民、考古学专家以及旅游从业者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对殷墟进行了深入理解。
在调研路径上,我们依次参观了黄帝陵、殷墟博物馆、司母戊鼎遗址等主要景点。
从大致时代出发,我们通过参观不同时期的遗址,了解殷墟遗址的发展演变过程。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殷墟是商代夏王朝的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在殷墟发掘的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证明了商代的高度文明水平。
同时,殷墟也见证了商朝的兴衰,给人们提供了研究商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2.保护与利用现状:目前,殷墟遗址及其周边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河南省政府和安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殷墟的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遗址的维护与修复、建设博物馆、展览和推广等。
同时,殷墟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安阳的旅游名片之一。
四、问题和建议尽管殷墟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待解决的挑战。
1.遗址保护:殷墟遗址面积广阔,保护工作面临较大难度。
当前,还有部分遗址尚未得到全面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确保遗址的长期保存。
2.旅游开发:尽管旅游业为殷墟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游客过多可能给遗址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当地政府应制定合理规划,控制游客数量,保持遗址的原始风貌。
3.社会教育:利用殷墟遗址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
因此,应该进一步开展教育推广活动,加强对遗址的解说和解读,提高公众的历史文化素养。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殷墟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保护利用现状。
殷墟博物馆研学心得
殷墟博物馆研学心得1.引言1.1 概述殷墟博物馆是中国考古界的一颗明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文明遗址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殷墟博物馆是保护与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场所。
在殷墟博物馆进行的研学活动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商代的历史与文化,亲眼目睹了丰富多样的文物与考古遗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殷墟博物馆的收藏品包括了商代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众多珍贵文物,其中不乏一些国宝级的珍品。
这些文物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与商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历史内涵,为我们展示了商代时期神秘而繁荣的文化。
在参观殷墟博物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商代时期的人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工艺水平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例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其铸造技术极其先进,展示了商代人民在冶炼和铸造方面的高超造诣。
而陶瓷器则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展示了商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观殷墟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
商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和社会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参观殷墟博物馆,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参观殷墟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研学之旅。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体验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宏伟与博大,还深刻认识到了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前往殷墟博物馆,亲身感受这段源远流长的历史,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殷墟博物馆研学的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包括殷商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墟遗址的发现与保护等。
安阳殷墟调研报告
安阳殷墟调研报告安阳殷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代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对安阳殷墟的调研,旨在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图书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图书、文献和研究报告,对安阳殷墟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遗址分布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2. 实地考察:亲临安阳殷墟遗址,观察遗址的规模、布局和建筑构造等,了解遗址的保存状况,同时参观考古展览馆,了解遗址的文物收藏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历史文化价值:安阳殷墟是商代遗址,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殷墟遗址是对商代历史和文明的最直接证明,对于研究商代社会制度、宗法制度、生产方式等都有重要意义。
2. 保护情况:目前,安阳殷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遗址区域内建有围墙,对于遗址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遗址内的文物和遗迹也得到了专门的保护,其中一部分文物被转移到考古展览馆进行展示。
但仍有一些文物存在保存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3. 开发利用情况:安阳殷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开发利用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遗址附近建有宾馆、餐饮店等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观光和体验。
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比如商代文化展览、演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提升,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对策建议1. 进一步加强保护:加大对文物和遗迹的保护工作,加强围墙的巡查和修复。
在考古工作中,加强遗址内文物的清理和修复工作,确保文物完整。
2. 提升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阳殷墟的交通便利性,方便游客前往。
拓展旅游项目,增加文化体验活动,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3. 加强研究和宣传工作:加强对于安阳殷墟的研究工作,推动考古学科的发展。
同时,加大对安阳殷墟的宣传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吸引游客。
五、结论通过对安阳殷墟的调研,可以看出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河南名城安阳探寻殷墟遗址的神秘历史
河南名城安阳探寻殷墟遗址的神秘历史河南名城安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
而在安阳的西南部,隐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殷墟遗址。
这座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更让我们探寻到了一个神秘的历史。
一、殷墟遗址的历史背景殷墟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商朝的都城遗址,有着3700多年的历史。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殷墟遗址正是商朝的中心,也是研究商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殷墟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殷墟遗址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孙逖等人领导的一支考古队伍进行了发掘工作。
他们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商代文化的了解,也证明了殷墟遗址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加强文物保护等。
同时,安阳市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殷墟遗址打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寻这段神秘的历史。
三、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对殷墟遗址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和遗迹。
最著名的当属司母戊鼎,这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青铜器,上面刻有大量的图案和文字,是了解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司母戊鼎,还有许多其他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被发现,它们都是商代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证。
此外,殷墟遗址中还有大量的宫殿建筑、陵墓、祭祀场所等,这些遗迹展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扩展了人们对商代的认知。
四、殷墟遗址的历史意义殷墟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殷墟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
其次,殷墟遗址的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古代历史。
安阳殷墟的宝藏与谜团
安阳殷墟的宝藏与谜团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地。
殷墟是商朝时期的遗址,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还揭示了商朝社会的许多面貌。
然而,安阳殷墟也隐藏着许多谜团,这些谜团至今仍然让人们感到神秘和好奇。
一、宝藏:殷墟的珍贵文物安阳殷墟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一城”,其发现的珍贵文物堪称宝藏。
在殷墟的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商朝的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朝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体现了当时的高超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除了青铜器,安阳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玛瑙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质量上也极具价值。
玉器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祈福的象征,殷墟出土的玉器工艺精细,雕刻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外,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在形制、纹饰上反映了商代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
玛瑙器则展示了商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谜团:殷墟的未解之谜尽管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但仍然有许多谜团至今没有被完全揭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殷墟的建筑结构和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关于殷墟的建筑结构,考古学家们一直在探讨殷墟的宫殿、祭祀场所等建筑的布局和功能。
殷墟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反映了当时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发达。
然而,关于这些建筑的具体用途和结构特点,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比如,殷墟的王宫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祭祀场所的布局是否与商代的宗教信仰有关?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另一个谜团是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关于商代的政治组织和权力结构,历来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商代实行的是世袭制度,王权至高无上;也有学者认为商代实行的是宗法制度,贵族家族共同参与政治决策。
殷墟的历史之谜与文化遗产保护
殷墟的历史之谜与文化遗产保护殷墟,是指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是中国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时期的遗址,也是目前为止已被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商朝的都城之一。
它曾经是一个文化繁盛的中心,堪称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
然而,殷墟的历史和文化之谜难以解开,而文化遗产保护又显得尤为重要。
殷墟始建于商朝初期,而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过多少变与不变,它的历史钻研是很有意义的。
现代考古学的成就使得我们可以以探究科学化的方式破解史前事件,解开谜团。
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之间平衡的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也使得文物保护越加困难。
许多好奇颜无忌的人探险殷墟遗址来寻找宝藏与珍宝,引起了对其文化财产的破坏和颓废。
成千上万年的岁月流逝,其遗存的珍宝亲眼所见昔日的, 现在荒芜的王居城池广场,仍然展示着古代商朝的辉煌。
殷墟考古发掘使我们得以看到它的人民、飞艇与钟表制造、城池设计与建造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构架。
然而,由于文化遗产保护不当、标签不全等原因,殷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让人们担忧。
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探寻殷墟前的历史之时不应忘记,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也一样重要,是当前我们应该关心的大事。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它们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并将其传承下去。
这与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保持平衡和状态的挑战是一样的。
我在天津文化局工作三十多年,参与过许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可以说,殷墟的确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简单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财富,更是人类之宝。
我们为了保护殷墟文化遗产,可以通过营救和修复它。
同时也许在了解其价值之后,我们可以探索利用它。
在此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在殷墟清晰的标牌与史官介绍下,说明这里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意义,尽可能让一般观赏者明白其宝贵之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让其文物交流、传承和展示,丰富人们对其价值的理解。
拜托各位保护殷墟的工作负责人和社会机构在考虑殷墟的展示、交流和保护问题上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
殷墟的历史故事
殷墟的历史故事一、殷墟的背景概述1. 殷墟的地理位置殷墟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 殷墟的历史地位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古城,是商代中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殷墟的发现与考古发现1. 殷墟的发现•殷墟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西方学者与中国学者一起对中原地区进行考古勘探。
•1899年,瑞典考古学家李约瑟在考察时发现了殷墟,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2. 殷墟的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殷墟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兽面纹玉器等,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商代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殷墟的历史故事1. 夏商周三代•殷墟所在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前有夏朝、后有周朝,共称为夏商周三代。
•商朝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原地区的氏族联盟制度有关,商朝的首都就是殷墟。
2. 商代王陵与王公贵族•考古发现的殷墟王陵表明商代王公贵族的权势和地位,他们享受着丰富的财富和权力。
•王陵中出土的珍贵文物显示了商代王公贵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3. 古代祭祀与卜辞•商代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与宗教信仰,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中就包括了祭祀和卜辞的记录。
•这些祭祀与卜辞记录中的信息不仅提供了商代社会的宗教观念和祭祀仪式,还对于研究商代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4. 商代的城市与社会结构•考古发现的殷墟遗址显示,商代时期的城市规模较大,规划有序,城内设有宫殿、庙宇、住宅区和手工业区等,体现了相对完善的城市规划。
•商代社会结构主要分为王室贵族、上层贵族、下层士人、商人和农民等,这些社会阶层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四、殷墟的研究与保护1. 殷墟的研究•自殷墟的发现以来,学者们对殷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古发掘,重要的文物和甲骨文成为了对商代社会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
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殷墟外文名称:Yin Xu地理位置:安阳市小屯村景点级别:AAAAA级著名景点: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地位: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建造年代:前1319年—前1046年目录1、位置境域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王陵遗址洹北商城3、发掘沿革史影疑云铁云藏龟出土过程4、管理保护5、遗址价值甲骨文青铜器建筑特色史学价值考古学影响6、外界评价国内评价国外评价1、位置境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阳殷墟发掘历史殷墟是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
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
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
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
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
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
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开始殷墟的发掘工作,主要参加者有李济、梁思永等人。
从1928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进行了15次发掘。
发掘面积共约4.5万平方米,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在后岗首次发现了晚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3个地层的叠压关系;在西北岗西区和东区发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证明这里是王陵区;在小屯发掘出一批宫殿和宗庙遗址。
殷墟研究报告分析
殷墟研究报告分析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镇,是我国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
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商代社会和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殷墟研究报告的分析。
首先,殷墟的发现为研究商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而以往对商代的了解主要依靠历史文献的记载。
殷墟的发现使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直接观察商代的遗迹,了解商代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发掘出的殷墟城址、宫殿建筑、王陵墓地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使我们对商代的社会状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殷墟的研究还揭示了商代的宗教信仰。
殷墟中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铭文和祭祀图案,这些铭文和图案提供了关于商代时期宗教活动的重要线索。
例如,铭文中经常出现的“祭”字,揭示了商代人民对祖先祭祀的重视,也表明了商代人的宗教信仰。
此外,青铜器上的神兽图案、玉器中的神面纹饰等也给人们提供了对商代宗教信仰的直观认识。
最后,殷墟的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商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殷墟中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具,反映了商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
例如,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不乏饰有蝶纹、云纹、雷纹等图案的器物,这些纹饰以及器物的形状和巧思,反映了商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水平。
同时,殷墟中发掘的墓地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商代人生死观念的线索。
殷墟墓地中出土的玉器、陶器、石器等,以及大量的牲畜、豚蹄等牺牲品,显示了商代人民对死者的尊重和祭祀仪式的丰富性。
总之,殷墟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殷墟的发掘和分析,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和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通过对殷墟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城址、建筑、陶瓷、青铜器、墓地等,我们可以逐渐还原出商代社会的面貌,认识商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为我们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参考。
殷墟研究报告总结
殷墟研究报告总结简介殷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是商代的主要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遗址,被誉为“世界考古学宝库”。
本文将对殷墟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历程殷墟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发现者为来自瑞典的考古学家约翰·安德森,并由德国学者赫尔曼·博姆(Max Uhle)进行了初步的考古发掘工作。
20世纪初,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连锁开始了关于殷墟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随后,由许多国内外学者参与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扩大了对殷墟的认识,并使其成为文化研究的焦点之一。
殷墟的地理与历史背景殷墟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为殷商王朝的首都。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存在。
商代社会发达,工艺制造业非常发达,殷墟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殷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殷墟的布局呈方正,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是王宫和王陵的所在地,建筑风格庄重雄伟;外城则是官员和平民的居住地,建筑风格相对简单。
殷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如榫卯结构、衡阳木墙、蒙蔽顶等。
殷墟的文物与考古发现殷墟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文物数量庞大,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殷墟青铜器,其制作精良,造型独特,蕴含着浓厚的神秘和宗教色彩。
此外,墓葬中的玉器、贵族墓壁上的铭文等也是我们了解殷墟文化的重要线索。
殷墟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殷墟的发现证实了商代王朝的存在和繁荣,填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空白。
其次,殷墟丰富的文物和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再者,殷墟的研究还为我们了解古代工艺、社会制度以及古代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里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
这里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河南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有考古发掘所证的古代都城遗址。
遥想3300年前的商王朝就在这里发号施令,统领臣民,创立商代晚期的繁荣富足。
河南安阳殷墟殷墟的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初期。
关于殷墟的发现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19世纪末期,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有火烧刀刻的痕迹,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痕迹应该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
经过追溯来源,王懿荣发现这批“龙骨”都是来自于河南安阳。
于是一批文人学者,就把目光投向了安阳,最终在1928年正式开展了考古工作。
殷墟出土甲骨文殷墟考古工作几乎横跨了整个20世纪。
解放前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成功的找到了宫殿区和王陵区。
解放后又对殷墟开展了20余次的发掘整理工作。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工作成果就是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个能征善战的女英雄。
妇好墓中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为了解商代经济、政治、外交、民生等多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
殷墟出土青铜器亚址方尊殷墟考古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
这些占卜的内容五花八门,涵盖很广,包含了天气、农作物收成、疾病、作战、祭祀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这些甲骨文,就可以揭开商代生活的神秘面纱。
殷墟出土玉鸟安阳殷墟在文化、考古、科研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此重中之重的殷墟,却频繁遭到偷盗者的觊觎。
自2018年至今,当地公安机关就打掉14个盗掘殷墟团伙。
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记录者,每一次盗掘都是对记录者的毁灭性破坏。
保护文物,要从关注文物、爱护文物做起,殷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护殷墟是你、我、他共同的责任。
殷墟出土陶簋。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调研报告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调研报告我们于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参观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
而安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省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
我们于上午九点到达了第一站——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的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
它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以产生殷商文化辉煌的装饰艺术效果。
其造型定位采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进行设计,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
来到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
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甲骨片背面则为这些甲骨卜辞的释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整个陈展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
序厅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概览和世界各文字、文明的对比;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是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第三部分是印刷术和信息时代;专题展为甲骨文与安阳;临时展览包括,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书法展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院馆藏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
古书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则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博物馆第一展厅把观众带入史前时代,体会汉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
安阳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安阳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安阳遗产现状概述 • 公众参与与社区访谈 • 政策与法规的调查 • 保护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之一。
2
安阳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殷墟遗址 、红旗渠等。
3
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03
需要加强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 安阳地区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对安阳遗产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完善保护机制,明确 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加大对安阳地区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 会资本参与,推动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文化 遗产保护专家和技术人才。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 识,增强社会参与度和舆论监督力度。
推进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产资 源进行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 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安阳地区文 化遗产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
破坏和损害,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
03
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技术落后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安阳地区遗产资源的类型、分布、价值和保护现状,为制 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02
应加强对安阳地区遗产资源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保护工 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
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正文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发现于 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
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约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共经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
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后经罗振玉、王国维等考证、调查,确认为商代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村。
1928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
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
自1928年10月至1937年 6月,共发掘十五次。
发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个、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筑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两万片和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发掘武官村大墓、后冈祭祀坑,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出土刻字甲骨四千多片;发现规模较大的商代铸铜遗址、妇好墓,等等。
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氏(傅斯年,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台大校长)组织领导的安阳殷墟洹水南岸历时9年15次田野考古发掘,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中国商代晚期盘庚迁殷的都城就在此处,距今已有3300年左右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地层、出土青铜、玉器等遗物,以及甲骨文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司马迁《史记》有“洹水南,殷墟上”记载,另有文献称“北蒙”,又名“殷墟”。
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
)这个都城的形制和以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东方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和光荣的地位。
就学术发展本身而言,殷墟15次发掘完全是由中国学者自己主持完成的,因而殷墟又称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
古代中国的安阳殷墟文化
古代中国的安阳殷墟文化中国与欧洲不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历史上,殷代是一个重要时期。
安阳殷墟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殷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其文化史和考古价值都非常高。
一、安阳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安阳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距离郑州约70公里。
该遗址共占地36万平方米,分为大中小三坑,由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12个朝代的王室、贵族和富豪所建,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安阳殷墟的发现与考古研究,开始于1928年。
当时,河南省政府以“大营县”为名,开始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勘探。
从1930年至1937年间,中国科学界的许多考古学家都曾来到这里进行挖掘和研究。
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持续了多年。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量有关殷代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这些资料涉及到殷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二、安阳殷墟文化的主要特征1. 形成时期长从殷墟所出土的文物来看,安阳殷墟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和东周前期的时候。
这里是商代的中心地带,也是商周盛世的发源地之一。
安阳殷墟文化的影响范围广泛,长时间地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历史进程。
2. 文化底蕴深厚安阳殷墟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
安阳殷墟所出土的文物包括了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丰富多彩的器物,这些都是殷商文化艺术的瑰宝。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甲骨文、金文、竹简等各种文献资料。
这些文物资料的发现,使得研究殷商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青铜器文化安阳殷墟以青铜器而著称,青铜器文化是安阳殷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代时期的青铜器,因其工艺精湛、造型奇特、题材丰富而备受瞩目。
这些器物既是殷商王室的象征,也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礼仪、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成为殷商文化的一大特色。
4. 祭祀文化安阳殷墟还以祭祀文化而著称。
殷墟考古发掘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殷墟考古发掘对史学研究的价值一、殷墟考古发掘的背景自1841年发现殷墟以来,对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我国历史上商代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史前文明辉煌阶段的代表。
殷墟的发掘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并为我国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资料。
二、殷墟考古发掘的意义1. 丰富的考古资料殷墟的发掘工作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其中包括器物、陶器、玉器、 bronzes 等大量的内外经济资料,这些资料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这些丰富的考古资料使得我们对商代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2. 重要历史文献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有关商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如甲骨文和金文。
这些历史文献为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商代社会的面貌和历史事件。
3. 重要文化遗产殷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它的发掘对于研究和保护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殷墟的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商代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宗教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三、殷墟考古发掘对史学研究的启示1. 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殷墟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商朝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商王的权力机构和权力范围等都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商代社会的经济状况通过殷墟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商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手工业、贸易往来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全面了解商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 商代社会的文化和宗教殷墟的考古发掘也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这些资料丰富了我们对商代社会的文化和宗教生活的认识。
四、结语殷墟考古发掘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资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墟的考古发掘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也为我们研究和保护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与考古发现
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与考古发现商朝都城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南侧,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上最早的一处大型青铜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以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存在。
商朝都城殷墟建于商朝晚期,共经历了十三任商王的统治,是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其建造和繁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300年。
然而,由于殷墟在商王武丁时期被毁并火化,暂时丧失了它的重要地位。
二、考古发现1. 建筑遗址:殷墟遗址是一处含有大量宫殿、庙宇、祭坛、墓葬等建筑遗迹的古城,面积约为300多公顷。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高大的城墙以及各类社会生活设施的遗迹,揭示了商朝都城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2. 青铜器:殷墟考古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商代的青铜鼎、青铜爵等,这些青铜器不仅展示了商代人民的工艺技术水平,还传达了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
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瞩目。
3. 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大部分都是在殷墟出土。
甲骨文是商代贵族用于卜辞和祭祀的一种文字,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人们深入了解了商朝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书法艺术。
三、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商朝都城殷墟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殷墟展示了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的繁荣与辉煌。
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殷墟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青铜器的纹饰和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形态和用途,不仅为了解商朝的艺术和文字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殷墟保护史研究摘要:本文对殷墟80多年的保护史进行研究,对其遗产形成划分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进行了回顾。
其次,开始对殷墟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该如何保护进行了一些探讨。
最后,介绍了河南省安阳市对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进行有效保护、重点展示、合理利用的措施,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殷墟;遗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tection history of the Yin Ruins for 80 years, and dividing the heritage’form into some phases , and review each phase. Secondly, we discuss how protect Yin Ruins after it successes in applying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At the last, we introduce some measures that Anyang city in Henna use for protecting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Ruins, these measures are mainly about protecting effectively, displaying emphases, using reasonably .Also we have a summarization.Key words: Yin Ruin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一、殷墟简介翻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其西北角,有一个被联合国有关官员称作为“中国古埃及的地方”——殷墟。
她横跨洹河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
为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分布密集。
其范围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苗圃,东北至三家庄,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
其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呈环形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式的古代都城。
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谨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蜚声中外而又影响深远,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辉煌壮美、璀璨绚丽的一页,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1961年3月,殷墟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殷墟的形成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形成主要有五个阶段:(1)早期搜寻甲骨阶段(1928年10月至1930年2月):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刻辞的甲骨。
那时的殷墟深埋地底下,由于条件有限,发掘的方法特别是第一次发掘与“盗掘”没有本质区别。
1929年春,李济主持殷墟发掘工作,在小屯村北、南、中三处开探坑发掘,寻找珍贵的甲骨。
(2)发掘宫殿宗庙与王陵阶段(1931年春至1937年6月):该阶段正是中国考古学形成的阶段。
1931年春,梁思永先生参加殷墟的发掘工作,这对发掘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开始采用依据自然堆积划分地层的科学方法,同时,提出了“要了解小屯,必须兼探四邻”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开始简单搜寻甲骨的目标。
除此之外,由于地层学的开始应用,使得发掘遗物有了地层依据,科学性大大提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安阳,曾有多支日本学术团体到安阳进行盗掘,加之当地农民又悄然兴起的盗掘之风,殷墟又处于大肆盗掘之中。
1939年,殷墟的瑰宝——“国之重器”司母戊大鼎被当地农民盗出。
这一阶段虽然因抗日战争而被迫停止,但它不仅为殷墟以后的发掘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正确认识殷墟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于探寻殷墟遗址的分布与布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恢复挖掘阶段(1950年春至1966年春):新中国一成立,就恢复了殷墟考古发掘工作,盗掘活动得以制止。
百废待新的新中国到处处于基础建设之中,安阳也不例外。
因而,这一阶段的殷墟考古发掘更多地集中于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也非常显著:1950年春,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了西北冈王陵区的武官大墓和祭祀坑。
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安阳工作队,同年秋,在小屯村西探出灰沟一条,即后来著名的大灰沟。
1959年春建立安阳工作站。
1960年至1964年,安阳工作队持续发掘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对殷墟铸铜手工业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
1966年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殷墟发掘工作被迫暂停。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善始善终,但对殷墟的最终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这个关键的阶段奠定基础,殷墟也不会有今天完整的布局。
(4)殷墟布局探索阶段(1969年春至1997年):该阶段是殷墟发掘全面开花时期。
由于学术研究与当地基础建设的共同需要,殷墟在此长达28年的发掘过程中,主要发掘的是不同地区的殷墟遗址。
虽然有大量的配合基建发掘,但这阶段的发掘思路还是相当清晰的,那就是仍以王陵区与宫殿区作主线,探讨殷墟的布局问题。
(5)殷墟布局的深入探讨及确定 (1997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主要围绕着探讨城市布局与其动态发展进程这一主线对于殷墟布局重新思考,最终确定了殷墟现在的布局。
三、殷墟的保护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总面积为642公顷。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文物:一类是不可移动文物,即宫殿、宫庙、王陵遗址,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另一类是可移动文物,即殷墟出土的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如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木器遗存等,此类文物已在殷墟博物馆陈列展示。
对于前一类大型不可移动文物——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采取地下保护、地上标识或个别复原展示。
也就是因为在保护和展示上面的创新,殷墟在2006年11月,保护和展示项目荣获了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前, 作为无价瑰宝的殷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
景区内除展厅陈设水平有限外,其基础设施也与其文物价值非常不符,诸如游览通道、垃圾处理、绿化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殷墟地处市郊,可进入路径仅仅是一条年久失修的水泥路,路边除当地农民散乱种植的庄稼地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绿化带。
这里又与工业基地安阳钢铁公司距离不远,因此,晴天时路上烟尘滚滚,阴天下雨时泥泞不堪。
周围民房的建筑也没有统一规划,甚至有一些杂乱无章的简易房。
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除黄金周和节庆活动外,殷墟经常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但是,2001年,殷墟决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安阳市对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随着申报工作的进程而大规模展开。
首先,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殷墟保护规划,市政府投资1.8亿元,对殷墟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先后拆迁各类不协调建筑21万平方米,搬迁居民、单位和商业门面688户,新建绿地19.7万平方米;其次,扩大了殷墟博物苑内的保护与展示范围,使殷墟博物苑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公顷扩大到28公顷,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苑内的展示和参观内容,完成了凹字形基址、乙七、乙八、丙组基址、YH127甲骨窖穴、甲骨碑廊等复原展示和殷墟发掘史展厅陈列;建成两座高18米的仿商代阙楼,320米长的殷代纹饰雕墙和1350米长的木栅栏。
同时,对王陵遗址也进行了扩建、保护和各种展示。
通过整治,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外围绿地已形成一个约13.3公顷大的遗址公园,周边环境与殷墟历史文化氛围协调统一,受到来此参观考察的国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殷墟荣登《世界遗产名录》后,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也刚刚开始——殷墟进入了“后申遗”时代。
如何保护,当时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尘封不动,另一种观点——保护性综合利用。
第一种观点认为,殷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属于历史的,应该原封不动地保存(冻结保存),在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原有的村庄和土地,不能进行任何的改造建设。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改造都是对殷墟不同程度的破坏。
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则分别站在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他们认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合理利用,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把保护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可行性结合起来,一定可以走出一条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协调共生之路,进而达到既能彻底保护,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得到殷墟的一些保护措施:(一)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并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安阳市每年都坚持不懈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有罪”的良好社会风尚。
1995年,安阳市颁布了《安阳市殷墟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管理条例的制定,增强了社会公民对文物保护的法规观念和参与意识。
2001年9月,河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并决定于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更加促进了对殷墟的保护。
为了加强殷墟遗址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阳市在殷墟重点保护区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建成了殷墟博物苑和殷墟王陵遗址管理处,针对宫殿宗庙遗址、王陵区大墓和一批祭祀坑等遗址采取建设遗址公园的方式进行了有效保护。
使殷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整个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二)分区保护殷墟将整个保护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地段。
1.重点保护区内严禁进行与文物保护相抵触的建设。
如有特殊需要,必须报文物主管部门审批,经过考古勘探后方可实施。
考古发掘必须征得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核批准。
旅游线路的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进行。
灌溉以喷灌为主,严禁大水漫灌破坏地下文物。
形成以观光农业为主的果林带、鲜花基地,营造良好的新景观。
除此之外,村庄的建筑风格应与遗址的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高度,村庄保持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