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北铜冶小学冯晓楠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我浅谈几点策略:一、搭建平台,平等对话,营造融洽氛围心理学家分析:当一个人处于压抑的氛围时,他的生理机能将大大弱化,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一种僵化的状态。
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营造具有民主、平等、合作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教学对话氛围。
1、平等、民主,营造对话氛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思维活跃的两个条件是自由、安全”。
课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法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
学生心理只有在平等、安全,毫无束缚的前提下,才会把教师作为交流伙伴畅所欲言。
师生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心灵、价值平等,使课堂成为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
2、倾听、表达,引入课堂机制个体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一个侧面,一个点,并未能全面深入地领悟。
倾听时,不同的对话者将各自的“视角”打开,将其所含的内容与同伴的“视角”交叉、碰撞、融合,使学生借助别人“眼睛”,看到更多文本所含的“风景”。
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表达。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建立倾听与表达的机制。
(1).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个性观点、看法表达完整。
(3).教会学生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意见。
(4).在倾听中认真思考,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3、公平对待,尊重生命差异学生生命本身的差异性造成课堂上对某一问题认识的程度,思考的深度等存在差异。
阅读对话中不管生命体的“前期水平”有多少,也不管对个体的“私有感情度”有多少,我们教师都应公平对待每一个生命体,尽可能让每一个对话者机会均等,珍视课堂中生命意识的“真本性”和“真个性”。
既要请上举手的学生,又要照顾到不太爱举手的学生,切莫让遗忘的个体在课堂中“诞生”。
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是师生情感的沟通,是双方敞开心扉后的交流。
对话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运动过程。
语文课堂,呼唤着生命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等等。
只有在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课堂中,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对话,意味着真正的引导;对话,意味着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对话,意味着相互尊重、个性的彰显。
下面我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为例,谈谈关于“课堂对话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充分预习——知识在互动中活化《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小作者在回忆爸爸的同时发出了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学生来说,这种强烈的渴望是很难体会的。
课前,我引导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途径搜集有关世界战争、和平的资料,同时制作了相关课件。
在“请谈谈你对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中,由于预习到位,学生在课堂上能全身心地投入对话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残酷的战争画面一幕幕再现,衬以教师精心选择播放的“安定和谐的和平环境”课件,学生的情感认知点再次被强烈地唤起了,生成了对世界和平环境的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里,教师甘做“平等中的首席”,主动参与到信息交流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往,使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彼此感受到了相互沟通的欢乐和知识融合的愉悦。
这种互动,活化了书面语言,使学生在感悟世界和平环境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价值观。
二、和谐的气氛——情绪在轻松中催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存在所谓的对话。
”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不但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让课堂对话更精彩
让课堂对话更精彩摘要: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想上教育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回答问题,并应从课堂提问前的问题设置,课堂提问时的技巧,以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的评价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积极性;举手;问题大学里的时候,我作为志愿者曾经去小学上过一堂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生上课时候的热情。
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小学生们都高高地举着他们的小手,希望老师能够叫自己回答。
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对于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却在减退。
在高中的课堂上,很难看到学生非常积极地想回答问题。
而要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先应该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不爱回答问题。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学生甚至教师对举手回答错误情况的认识不正确,导致举手回答问题成了学生的一种思想负担;2.教师所提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参与。
这两个原因可以说主要都不是学生造成的,而大部分恰恰是教师引起的。
学生不是不想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害怕举手回答问题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
所以,要解决学生不爱举手的问题,要从教师身上找突破口。
到了高中,由于课文的信息量大量增加,许多英语教师都要加快速度赶进度,更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质与量。
他们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缺乏实用价值。
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
这样的课堂提问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交际的能力呢?教师应该对自身课堂提问行为作些分析,对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方法加以研究。
一、课堂提问前的准备(一)明确举手的意义,使学生积极对待课堂提问。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说或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对话,让语文课堂徜徉幸福
( 名 交流 。 ) 指
如教学老舍 的《 母鸡 》 这一课 时 , 一位教师在组 织学生学 习
词 语 时 展 开 了以 下 对 话 :
一
师: 你会 读 这 些词 语 吗 ?先 自个 儿试 一 试 、屏 幕 出 示词 语 : 【 撮 儿 一 点 儿 汤 圆 儿 ( 一 排 ) 可 恶 差 不 多 教 多 少次 ( 第 第
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 读《 乡五月》 槐 一文时 , 就三个 “ ” 香 字展开 了生动 的语言文字训练 。
师 : 进 槐 乡 , 们 看 到槐 花 的 美 , 受 到 槐 乡孩 子 的 乐 , 走 我 感 你
还 闻 到 了什 么 呢 ? ( ) 香
师 :板 书 : ) 文 中用 哪 些 词 来 写香 的? ( 香 课 ( 名 交流 . 色显 示 . 感 情 范 读 这 几 个 词 ) 指 红 师 师 : 出示 文 中 的 清 香 、 香 、 ( 醇 浓香 ) 读 这 三 个 香 读 师 : 打乱 顺序 出示 : 香 、 香 、 香 ) 样 排 列 行 不 行 ? 读 ( 醇 浓 清 这
火 花进 射 , 以情生 情 的心潮 相逐 , 以思 引思 的丝 丝联 结 , 有 有 散 发着生命 的色彩 , 溢着生命 的活力 !好 的课往往 就是一段 充 精彩 的对话 。有对话 的课堂教学才能引人人胜 ,才能使人倍感
幸福 。
一
教动 铷 学态
320 ) 10 0
老师要求学生把词语 分成两类 ,分类标 准与文章两部分 内容相 符, 与作 者对鸡的认识变化相 一致 , 于是 , 顺势提 出了走向文本 的话题 :从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明 白了 ‘ “ 我讨厌母鸡 ’ ‘ 和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
课堂,因结缘“对话”而灵动
课堂,因结缘“对话”而灵动在国外,对话教学理论的兴起已有三十几年了,发展至今,这一理论已基本趋向成熟。
然而,在我国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观念的迟后,对话教学一直受到各方的冷落,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二十世纪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和“二期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这些要求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使对话教学能完全融入到当前的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要素,“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可以说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应该是一种理念,通过它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回顾教育的过去,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是存在的。
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精神。
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不仅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某一个侧面,可以说是古老的教育艺术的复兴,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在对话教学这一方面我作了如下的偿试:1挖掘学生自身的问题成为对话探究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中要解决的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有联系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观念”,常常源于不适当的“一般化”,也就是对先前所学到的知识或方法作了不恰当的推广。
毕竟这种错误观念是他们依据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产物,因此,在错误中总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有时甚至隐藏着一种超越,一种独特。
让课堂对话更加酣畅淋漓
“ 语文课程 标准 ” 指出 : “ 阅读 教学是 当然 ,我 们所追 求臼 勺 并不是如 来佛 的无 天气分别特殊在哪? ” 在研究风筝的特殊
学 生、 教师 、 文本之 间对话 的
过程 。” “ 对话教学 ” 已成为当 前教学 的新形态 , 它不再是简
《 半截 蜡烛 》 一课 , 问学 生 : “ 是 谁保 住 了 秘密, 挽救 了一家人? ” 预设 l是小女儿 杰奎琳 , 因为没有她 的灵活应 变 , 后果将 不堪设 想 ; 预设 2是 杰克 , 如果他 不是 那
流是 多 向的 , 他 们相 互借 鉴 、 相 互 启发 ,
的精彩 演绎着课 堂的精彩 。
8 0露 墨 l I 匿 蹬I I A o x u E w E N c u I
、 :
让课堂对 话更加酣 畅淋漓 ;
_ _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王 芳
摘要: 在小学语 文教学 中 , 教师要 提 高课 堂的组 织能 力、 调控能 力 , 以进行健 学中要进行精心预设和机智诱导 , 让阅读 充满 活力。 的引领 下 ,学 生很快能 说 出 : “ 全 家人都 为保住 情报站 做 出了贡献 ,小女 儿杰奎 以看 出,课 前 的多维预设 为教学 活动 的 彩, 结构变 紧凑 了, 语言不 再干瘪 、 枯燥。
预案。
教学是 师生互动 的过程 ,学生 的差 异和教学 的开放 ,使课堂 呈现 出多变性
1 . “ 标准件 车 已然成为 了课 堂 的主人。 此 时 , 老师已 无 和复杂性 。课前教 师应尽 可能地做 到精 间” , “ 异 己” 自然没有生存的空 间。而 “ 对 心预设 , 制定 出板块式预 案 , 这样 才能心 需担心交 流过程 的多样性 、繁 复性可 能 话教学 ”强调 的是对话 主体 间视界 的融 中有数 ,临阵不乱 。例如教 学第十 二册 会给课堂 带来 的凌乱 ,学 生们 正用他们 洽 、 精神 的相遇 、 理性 的碰撞和 情感 的交
“对话”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课 中 . 一 道 练 习 题 的 处 理 , 生 对 师 间 出现 了如 下 的 对 话 :
师 :( 含 情 , 含 笑 ) 真不 简 “眼 嘴 你
单 , 我 的 担 心 都 说 了 出来 。 ” 把
【 目】用 分 数 表 示 图 中 的 阴影 题
此 情 此 景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对 “
课堂 .尤 其 是 走进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 却 是一 个 薪 鲜 事
下 面谈 谈 我 心 中 的在 对 话 引 领 下 的小 学 数 学课 堂
一
部是 ) 分( 。 应 o◇
师 : 从 图 中可 以 看 出 , 边 是 一 “ 左 个整 圆. 右边 将 同样 的一 个 圆平 均 分
们 多思 的激 情 就 不 可 能 延 续 :当 然 . 如 果 没 有 老 师 的 高 瞻 远 瞩 . 子 们 前 孩
进 的步 伐 也 不 可 能 如此 有序 、 力 。 有 2作 为 一 种认 知 方 式 . 对话 ” . “ 意
味 着动 态 生成
交 谈 都 是对 话 , 有那 种 平 等 、 由 、 只 自
师 : 有 道 理 . 7 4确 实 能 表 达 “ 用 ,
就不可能打开 : 如果 没 有 老 师 的耐 心 倾 听 . 子 们不 同 的 意见 就 不 可能 说 孩
完 : 果 没 有 老 师 的 虚 心 接 纳 , 子 如 孩
此 语 言 学 中的 对 话 是 指 用 言 语 进 行 交 流 的 过 程 。从 教 育 的 角 度 看 , 对 “
生 态 的互 动 :对 话 不 是 简 单 的 接 纳 . 而 是 理解 的包 容 : 话 不 是 简 单 的协 对
样大。 能让 我 们 听 听 你 的 阐 述 吗 ? ” 生 : 两个 圆放 在 一 起 . 道 不 能 “ 难
让语文课堂教学因对话而精彩论文
让语文课堂教学因对话而精彩摘要: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其具有平等与主体性、感悟与召唤性等特征。
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其次要改变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最后要巧设疑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在中学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话”已经成为了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中进行”,对话,这个人文关键词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生命力的课堂景观。
这样的语文课堂,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同学、语文教材的对话。
可以说,语文课堂因对话而精彩了,学生的学习则因对话而真正鲜活了。
那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实施呢?一、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把握对话教学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实施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的过程中把握科学的方向。
1.平等与主体性从课堂教学要素的关系看:师生双方均具有平等性、主体性。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要素中的首要因素。
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分水岭。
对话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重新确定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对话式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处于平等的状态之中。
他们是民主的、平等的、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依赖的。
这里所说的主体是一种以人际的“对话”为特征、以人生意义的获得为目的的“对话主体”。
这种对话主体是以对方的独立意义的存在为前提的,否则就不能构成对话。
没有民主与平等,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之间也就不能实现对话。
老师不能事先简单地把自己预设为已经拥有了绝对真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视为个体而不能被视为客体。
任何对话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参与者,彼此之间应是坦诚恳切、直露表白,因对方的观点有借鉴价值而真诚地接受。
在对话中,对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自我的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因此,不尊重对方也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就是自我意义的缺损。
如何让对话教学成就精彩课堂
( 山西省 运城 市临猗 二中 山 西
运城
0 4 4 0 0 0)
《 新 课标 》中指 出:“ 阅读教 学 是教师 、学 生 、文 本三 者之 间对 话 的过 从 而有效 营 造和谐 的对 话 教学 氛 围。 三 、滦入 文本 。有效构 建 精彩 的对 话课 堂 程” 。但在平 日的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仍然存在教师 苦 口婆心 、 学生无 动 于衷 的低 效状 态 。如何 提 升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并 解放 他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都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有文本生成出来的 们 被 禁锢 的 心智和 被 束缚 的个 性 ,我认 为 ,应 在课 堂 上加 强对 话 ,让对 话 相 关话题 来 展开 的 ,这就要 求 我们 教师 学生 都必 须走进 文 本 , 与 文 本对话 , 成 为课堂 教学 的支 点 ,让对 话成 为课 堂 的金钥 匙 。 并 形成 各 自的想 法 和认 识 。首先 , 教师 与文 本 的对话 。这 要 求我 们教 师 反 激发 兴趣 .有效 开 启对 话之 门 复读教材,读出教材的精妙之处 ,读 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思考学生在读中 兴趣 是求 知 的 内在 动力 。 激 发起 学 生的 兴趣 , 学 习就 会积 极主 动 , 学 会 遇到 哪些 问题 ,思考 帮助 学 生解 决疑难 问题 的具体 策 略有 哪些 。教 师 只 得轻 松而 有 成效 。爱因斯 坦 也 曾经说 过 :“ 兴趣 是最 好 的老 师 。” 积 极 的思 有 钻研 好 教材 ,才 具备 与 学生 对话 的“ 底气 ” ,其 次 ,学生 与文 本 的对 话 。 维和 良好 的效率 往往 建立 在浓 厚 的兴 趣之 上 。布鲁 纳 也 强调应 该 广泛 应用 这要求我们教师一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 “ 发 现 法” ,要 求 教师 在教 学 中“ 尽可 能保 留 一些 使人 兴 奋 的观念 ”( 即 兴趣 主动 的读 ,兴 致 勃勃 的读 ,让 学生 在积 极 的思 维和 情感 活动 加 深理 解和 体 关 注 点), 同时“ 引导孩 子 自己去 发现 它”( 即如 何激 发孩 子 的学 习兴 趣 )。 验 ,从而 产生 独特 的个性 化感 悟 。二 要为 学生 在文 本 言语 与主 体直 接经 验 在 教授 《 麦 琪 的礼 物》 一文 时 ,我们 在探 究 本文 的 写作特 点 时 ,引 导孩 子 之间 架起 “ 桥 梁” 。例 如 :为 学生 提供 相 关 的背 景材 料 ,向学 生 介绍 有关 的 整 体感 知 故事情 节 , 以情节 触动 学 生心 灵 ,让 学生谈 谈 触动 自己心 灵 的是 文体 阅读 的基 本 知识 。如 阅读 小说 ,可 以抓住 线索 和 环境 理解 人物 形象 ; 哪 个情 节 ,这 时学 生有 话可 说 ,有 情可表 ,学 生 内心情 感如 开 闸的水 滔 滔 阅读 散文 ,可 抓 住作 品 中感人 的 意境 和形 象 ,体会 作 者的 思想 感情 ; 阅读 不 绝 ,在 读中 思考 ,总 结特 点 。因 此 ,我们 认 为应 要求 孩子 像数 学 家那 样 简单 的议 论文 ,可抓 住观 点 与材料 之 间 的联系 ,领 会 作者 思想 感情 倾 向 , 去 思考 数 学 ,像 历 史学 家那 样去 思 考史 学 ,亲 自去 发现 ,使 自己成 为一 个 等等 。师 生深 入 文本 ,就 可提 高对 话 教学 效率 ,提 高 教师 自身素质 ,提 高 发 现者 。而教 师与 孩子 的对 话 , 即提 问设计 ,显得 尤为 重要 ,我们应 注 意 学生 阅读 水平 ,有 效构 建精 彩课 堂 。 从 孩子 的实际 出发 ,理 论联 系 实际 , 问题要 变 化多 样 ,避 免形 式单 一 的对 四 、恰 当评价 。有 效提 升学 生对 话水 平 话 让孩 子 对学 习产 生乏 味感 。可见 ,我 们 已经 把注 意力 从教 师 的身 上移 向 在新 课程 背 景下 ,教 师 的“ 言说” 丧 失 ,出现 “ 倾 听” 乃至 “ 失语” ,这 实 孩子 以及 孩子 的 学 习上 ,但有 一 点必 须指 出 ,那就 是 在关 注孩 子学 习 的 同 际上是 淡化 甚 至取 消 了教师 的 引导 作用 。事 实上 ,对 话 教学 并不 是让 教 师 时 ,并没 有否 定 教师 的作 用 ,相 反 ,布鲁 纳 的“ 发现 学 习” 对 教 师 的教学 提 们 放弃 判 断学 生行 为价 值 、思维 结 论的 责任 。对 话 教学 是指 教师 努 力去 创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从而 有效 开启 了对 话之 门。 造 条件 ,在这 些条 件下 ,所 有人 都可 以发言 ,而 所有 的声 音都 会被 人聆 听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 、平等 交往 。有 效营 造和 谐 的对话 氛 围 只 有这 样 ,对 话交 谈才 是 开放 的 ,教学 过程 才 是真 实 的。作 为 教师 , 因其 师 生之 间的 交往 被看 作 是影 响教 学有 效性 的一 个 关键 因素 ,也是 有效 生活 阅历 、 阅读 能力 、鉴 赏水 平及 审美 情趣 远远 高 于学 生 ,对 学生 的见 解 营造 和 谐 的对 话 氛 围的重 要 条件 ,教 学不 再被 看 成是 由教 师 决定而 是 取 决 有 一 定 的判断 、辨 析 能力 。而 学生 因主 客观 原 因往 往 限制其 解 读视 野和 解 于双 方 。 比如 ,在讲 授 《 麦 琪 的礼物 》一 文 时 ,教师 让 同学 有感情 的朗读 读深度甚至歪解文本。诸如出现 《 背影》中父亲爬过站台栏杆是违反交通 课文 ,发现个别孩子已举起�
教与学的对话
教与学的对话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关键。
教与学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对话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知识传播和智慧增长。
本文将探讨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对话的定义对话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问题和分享知识的过程。
这种对话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通过对话,教师和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对话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对话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对话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比于单向的传授,对话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话能够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与教师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 促进自主学习:对话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他们主动查找和整理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话有助于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对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与教师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实施对话的方法1. 引导性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看法和建议,推动对话的深入。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展开自由的对话和讨论。
小组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
角色扮演可以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如何让对话教学成就精彩课堂
如何让对话教学成就精彩课堂《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仍然存在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的低效状态。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解放他们被禁锢的心智和被束缚的个性,我认为,应在课堂上加强对话,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支点,让对话成为课堂的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有效开启对话之门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
布鲁纳也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即兴趣关注点),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它”(即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们在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时,引导孩子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以情节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谈谈触动自己心灵的是哪个情节,这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学生内心情感如开闸的水滔滔不绝,在读中思考,总结特点。
因此,我们认为应要求孩子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而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即提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要变化多样,避免形式单一的对话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乏味感。
可见,我们已经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孩子以及孩子的学习上,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开启了对话之门。
二、平等交往,有效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有效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的重要条件,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
比如,在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教师让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发现个别孩子已举起手示意时,教师马上请举手的孩子诵读。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导致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显得极为匮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师要注重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让“对话”发生的基础。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探索精神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敢于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坐在课桌前听教师讲课。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然后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和交流。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或者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与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彼此的思想碰撞中获取新的启发和灵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与此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些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促进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
可以通过投影仪、音频设备、多媒体课件等工具,展示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到对话和讨论中来。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与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相比,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对话”成为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不够积极,课堂上的对话似乎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表演”,真正的对话并没有发生。
那么,如何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呢?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交流的基础,只有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管理,让学生在一个秩序井然、乐于交流的环境中学习。
课堂上的教师也要做到言传身教,亲近学生,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因为感到放松而更加愿意与他人进行对话。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他们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而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要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知识,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他们进行交流的平台。
四、尊重学生的多样性要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教师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强求每个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让科学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让科学课堂因“对话”而精彩【摘要】对话,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
“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方式,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合作上。
教师如何通过启发、交流、评价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入互动。
笔者结合课例从创设情境、巧妙提问、交流互动、自主小结中实施“对话教学”。
【关键词】对话教学;问题情境;平等;交流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即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性的活动。
“对话教学”是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语言形式为中介,通过彼此间的交往互动,达到学习主体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也提出了思维教学三种策略,其中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就是一种平等对话策略。
目前,“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已经引起界内专家的高度关注,笔者也对“对话教学”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实践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让“对话教学”更主动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构成动机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愉悦的活动,如果学习的任务由别人来派给学生,学生无形中就是被动的。
因此,老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确实有一种学习某些知识的需要,然后使学生萌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动能和势能》教学中首先我以6幅图片展示请同学们分析流动的水、风,被举高的石块、重锤,被压弯的竿和弓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们大多都能说出它们都能对外做功,为此顺利引出能量概念,紧接着我再请学生观察如果把它们分类,可以怎样分呢?生:水和风由于流动分为一类;重锤和石块由于被举高分为一类:竿和弓由于被压弯又分为一类。
师:它们都具有能量,请同学们试着自己给这些能量命命名?学生们各抒己见,命名五花八门,最后对照书本了解了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这样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三种能量本质的了解。
有效对话 让课堂生命焕发活力——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教学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
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使对话行之有效,让课堂生命焕发活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威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
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自由式发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
教师的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目光对学生来说是一针强心剂,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使课堂生机勃勃。
教师的肯定、鼓励,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因而充满火力。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对话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设置有价值的对话话题话题是对话交流的核心,话题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对话能否进行。
有思考价值的话题,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关键的作用。
因此,选择的话题既要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又要有现实性,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利用获得的资源。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选择话题:(1)从文章的中心入手。
(2)利用文章的空白处。
(3)联系生活实际。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教师可这样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顽强与厄运做斗争的感人故事?”这样的话题沟通了课堂内外,引发了学生多元思考。
三、给足与文本的对话时间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
我认为边读边“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独立感悟的有效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文章的情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有效对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
有效对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摘要】“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
语文教学的“对话”过程,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关键词】有效对话;尊重;感悟;引导;延伸【中图分类号】g633.3《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
语文教学的“对话”过程,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更加精彩呢?笔者经过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平等尊重,有效对话的前提1、善于倾听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敞开心扉说想法的时间和空间,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
我在执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根据阅读提示:“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索溪峪的‘野’?引导学生的回答板书:“山、水、动物、游人”,突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游人不属于索溪峪的‘野’。
有好几个学生也点头称是,我连忙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游人“也应属于索溪峪的‘野’因为他们是被那里的风景“野化”了,他们也是索溪峪的一道风景。
2、善于赏识詹姆斯说得好:“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要蹲下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
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机敏地引导。
3、善于激励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说明,激励手段的正确运用,可以使孩子们在感情上显得活波开朗,求知欲旺盛,对学习充满信心。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给他一个适时的鼓励;当学生偶尔走神时,给他一个善意的微笑;当学生回答得精彩时,给他一个真心的表扬……,适时的鼓励能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
让课堂走进对话时代
让课堂走进对话时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
”因此,我们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各个要素的积极性,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就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
师生对话渗透于一切课堂教学并贯穿课堂始终,以基于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人性文化作底蕴,通过交流、质疑、答辩、倾听、倾诉、评价而进行的双向、多向沟通的最基本教学方式和认知训练。
为此在精彩生动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平台,以此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凸现品德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
一、聚焦话题引发思维碰撞俗语说:“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思维的训练渗透于言语训练中,课堂中师生之间如果能多一些有效的言语交流,课堂也必将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
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减少对课堂的控制,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自己要学会做学生学习的引路者、促进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常常在品德课堂上得到学生带来的惊喜,看到思维碰撞产生的灿烂火花,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是非常困难的。
在《秦汉一统》的课堂上,老师首先从秦始皇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皇帝入手,通过引发两个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后展开讨论从而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们把秦始皇的神秘面纱揭开,慢慢懂得了要全面看待历史人物与事件。
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更多往深处探究的欲望和冲动。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积极思考,在愉悦环境下大胆表现,在激励中想说、敢说、乐说,从而营造起互动交流、彼此促进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把握细节凸显对话风采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话,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要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并非易事。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
课堂上的对话环境往往由教师主导,教师的态度和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修养,不做粗鲁、冷漠的言行,要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重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乐意参与到课堂对话中,教师从而才能通过对话形式更好地引领学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毫无疑问,对话是一种有着极高要求的交流形式,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驾驭得了的。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回答问题,进行自由交流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对话的经验,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们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智慧。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程,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微信、QQ等社交工具,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延伸对话,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拓展课堂对话的形式,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让英语课堂因“对话”而灵性飞扬
二 、展 示情境 ,呈现语 言
在 英 语 教 学 中,教 师 可 以通 过 不 同的形 式 向学 生 展
交往 与沟 通活动 中共 同创造 意义 的过程 。传 统 的、 以教师 示 各种情 境 ,呈现 出对话 的 内容 ,让 学生去 说或者 听 ,教 为 中心 的 “ 独 白式 ”教学 中教师 只是负 责把现 成 的知识灌 师在课 堂教 学中也 结合对 话的情 境来 向学生 讲授新 的语 言 输 给学 生 ,没 有有效 发挥 学生 的主观能 动性 ,关注 学生到 点,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点。比如说 A “ t y p e s o f p r o g r a ms ”的时候 ,教 师可 底 学 到了什么 。这样 的教 学 中没有 师生 共享 的教学 经验和 在学 习牛津 英语 8
成 果 ,就没有 交往 ,就谈 不上是 教学活 动 。因而在 教学活 动 中,教师 需要抛 弃 “ 独 自式 ”教学 ,走 向 “ 对 话 ”教学 , 提高 教学效率 。 以利用 学生 都喜欢 看 电视 的特 点 ,通 过多 媒体 向学生 展示 他们 熟 知 的 几类 电视 节 目, 让学 生对 话题 进 行探 讨和 交 流 。之 前学生 已经熟 悉 了 “ 动 画 ”、 “ 喜剧 ”的英文 表达 ,
发展 学生 的创造 潜能 ,以师 生平等为 基础 , 以学 生 自主 探
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初 中英语 的情境 对话教 学 中,教师要 引导学生进 入到 究为 主要特 征 ,以 问题 为核 心,在教 师 引导下 ,通过 “ 交 往 ”进行 教学 的活动 过程 。在对话 教学 中,特别 强调 “ 话 情 境 的角色 中去对语 言知 识进行 了解 ,并且 进行 必要 的机 所谓 的机械操 作就 是套用 句型 、 模仿 、 重复 等环节 。 题 ”的生 活性 、集 中性、可 论性和 启发 性。所 以 ,确 认一 械 操作 。 个 言之有 物 、言之有 味的话 题 ,就成 了课 题对话 环节 最重 首先 由教师要 引导 学生去 读 ,然 后组 织学生 分组分 角色 的 要 的一环 。以下笔者 结合 自己多 年的教 学实 践,谈谈 在对 去读 ,从而体 会 出不 同的角色 ,不 同的语境 中 的语音 ,语 话 教学 中的一 些尝试 。
让课堂对话成为艺术
提问要像迷路时问路 ,不能像公堂上 ; 了! , ,
j 更漂亮 。 ”
杜绝 “ 粉碎性 ”追 问——“ 传 : 二
的空 间。例如 ,选修课本 《 文章写作 与修改 》第二章第一节 “ 素材到写 从 作 内容 ”的教学进行到了实际操练阶
段,我和学生共同研讨课后第二题所
给材料 的 “ 中心印象”并进 行主旨的 挖掘。
语言是交 流的工具 ,也是 “ 传道 、 业 、解惑” 的载 受
体,但若只认定后者 ,忽略前者,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可
能只是居高临下的提问与传授 , 势必会影响师生间的平等交 流, 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学是一种艺术,成功的
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的对话 ,师生对话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
造 ;但是教师是主导 ,只有教师 的创造符合教学规律 的时
由此 ,我想到著名新闻工作者赵 ; 忠祥 先生的一句心里话 : “ 新闻采访 : 审贼 。 ”语 文教学 的课 堂提 问又何 尝 :
不是这样呢! 手”的艺术
新闻工作者将 审问式 的追根究底
孩子们将是何等的失望啊 !课堂上高 中生一旦活跃起来 ,几个人的思维 接 续下去 , 有时可能是连贯的 ,有时可
候, 才有可能形成教学艺术。
变责问为询『——“ 口 ] 以退为进”的艺术
“ 你怎么理解得这么慢? “ ” 你怎么不开窍? “ ” 你为什 么不举手? “ ” 你思考了吗? “ 的回答对吗? ” 你 ”……遇到 这类的责问 , 学生一般只能报 以沉默 , 而这种沉默实在应当
看做是对教者的无言的谴 责。高中生有 一个共 同的心理特
能是断裂的,有时还可能出岔子 ,这
“ 她睡醒 了, 想看看太阳。 ” “ 她一伸懒腰 ,就把 花骨朵 顶开 “ 她想 和小朋友 比比 , 看谁穿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安乐中学谭巧2014年5月11日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新课标的理念,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热闹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激发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
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对话机会(一)教材内容的开放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划出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查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知识去学习,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设计提出一些问题,为明天生机勃勃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外书内容的开放要鼓励学生大量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课外书可以结合教学进度,也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进行,对课标中的要求有所实践,允许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内容,把课外的知识带进课堂,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从多方面进行理解。
(三)生活内容的开放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语文的教学体系。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这即是语文学习的价值观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生活这本大书。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倾听是一种情感的活动,它不仅仅是耳朵能听到相应的声音。
倾听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的语言,还有用语言来回应对方,传递给对方一种你很想听他说话的感觉,因此我们说倾听是一种情感活动,在倾听时应该给对方充分的尊重、情感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
要让学生明白,对话不仅仅是发言,也包括倾听,而且首先是倾听,倾听才是关键。
文本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可解释性的主体,可是读者在对它作出自己的解释之前必须向文本敞开自己,用心听听文本向他说了什么。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
”与文本对话,既不能以文本为中心,也不能以读者为中心,只有将文本搁在与自己的我-你关系中,只有真诚地与文本交往,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性,才有真正的理解。
如果学生唯书是从,以为阅读就是复制文本的意义,显然不是对话;如果学生只是唯我独尊,以为阅读只不过是将自己的主观意愿投射在文本中,也不是对话。
由此,教师就必须进行引导、说理甚至训诫。
该鼓励则鼓励,该批评则批评,教学中有微笑,也有严肃。
可是很多教师时候不仅没即时作这样的引导,甚至还得意于学生的缤纷的“创造性阅读”成果和他们维护各自成果的努力,于是阅读教学培养了一群焦躁的阅读者,他们急于言说,却懒于倾听。
可以断言,如果教师不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反对话态度。
三、虚心、真诚,共享对话的资源陶行知说得好:“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
”虽然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远比学生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绝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
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中的一个片断:当教师正在小结学生们所感悟到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时,一个男生高高举起了手臂。
教师停了下来,让男生站起来说。
这位男生说:“作者这样爱着这些自然朋友,他为什么会摘花呢?”教师微笑着说:“是啊,他为什么会摘花呢?”顿时,大家议论纷纷,气氛十分热烈。
一生说:“是作者太爱自然了吧,他情不自禁了。
”另一生反驳说:“那不行,大家都情不自禁,那花就被摘光了。
”那位学生辩解说:“山里的花都是野花,不珍贵,摘一朵没什么。
”又有学生站起来反驳:“那也不行,无论什么花都是有生命的,都应该保护。
”这时,教师说:“我同意这个观点,众生平等。
无论出身卑微还是高贵,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所有的生命都有生的权利和尊严,任何人不可以践踏。
”话音才落,又学生站起来说:“其实作者并没有真的去摘花,作者是一种想象,表现他和自然融合成了一个整体,所以花儿不会笑他,鸟儿不会羞他。
”教师笑道:“老师想和你握手,老师也有这种感觉。
这样的解释也许更符合艺术的真实。
”关于摘花的讨论,原本不是教师所预设的,也似乎偏离了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并没有强行把学生拉回到所谓的“正轨”中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探究意识以及探究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思辨性得到了体现。
从中体现出来的对生命对作者的写作用意的理解的差异,也就成了师生共享的一种资源。
倾听是师生间展开平等对话的前提。
没有倾听,就没有交流,也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只有用心倾听,才能正确领会对方的意图,才能知道学生在发言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师生间的对话才会产生思想和观点的碰撞。
否则,就会成为双方交替进行的自言自语,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
因此,教师从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出发,会真正有效的师生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提问的艺术性提问语是教学中使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用语。
有人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几乎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用到提问,因此教师更应注意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目的性明确有效的提问都蕴涵了教师的某种教学意图,或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或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或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或为了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等。
(二)提问富有思考价值提问的思考价值体现在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去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缺乏价值,不能使学生从中顿悟并锻炼思维。
如:“这篇课文是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呀?”“这是不是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呀?”这些问题里并没有可以称作疑问的内容,而且本身就包含了答案,不能激起学生的疑惑,也就不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思维。
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当使学生形成“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而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三)提问适时即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
适时的提问能保证提问的高效率和高收益;可使知识融会贯通,产生顿悟;牵一发而动全身,解一题而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提问设在“愤”“悱”之时。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思维达到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其次,提问要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
所谓关键处指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如中学语文教材《孔已己》一课中,有多处出现了一个“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
抓住这个“笑”设疑提问,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深意。
有位教师,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孔已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孔已己的可笑之处?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已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孔已己在讥笑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读了《孔已己》,非但笑不起来,心中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处处问在点子上,个个能激起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
“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理解透了。
第三,提问设在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
貌似无疑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反映,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学生没有发现蕴涵其中的问题。
教师在此处激疑,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上莫泊桑的《项链》时,一位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教师又问:“虚荣心只是资产阶级的吗?”这个问题使学生吃惊不小,一时间教师里议论纷纷,学生思维活跃。
在畅所欲言之后,师生形成共识:除了社会、阶级的因素以外,还应从人性的角度分析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
虚荣心是人类自身的弱点,是超越时代、阶级而存在的,当然它在以资本为核心,提倡金钱至上,追求奢侈排场,讲究等级森严的19世纪法国,表现得尤其突出。
但正像路瓦栽夫人有其人性的弱点一样,在她的身上同时也有着人性的优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比如她诚实、守信,丢失项链以后,以一种“英雄般的气概”,以十年的代价,从一个年轻貌美、富于幻想的小公务员之妻磨难成为“胡乱挽着头发”、“拎着一桶水从楼下走到楼上”、“高声大气地和肉铺讨价还价”的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而当她十年后遇见佛朗思节夫人时,她告诉她真情时的神情是那么“得意”,令我们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同时,禁不住对其诚实、守信、自尊的高尚人格肃然起敬。
课后,有些学生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促使他们对以往的思维模式进行反省。
五、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一起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共同接受感染和熏陶。
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
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优等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听众”。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充分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在对话的课堂上,有了平等,学生就能把教师看作知心朋友,教学过程就能造就师生间心连心的心潮相逐,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平等对待。
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