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摘要:农业标准化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所要求的,但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却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向越来越严格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及其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农业要实现标准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比较启示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消费质量的需要。

要研究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的路子,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入千家万户的实施途径,既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本文拟对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国内、外标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做法作简要梳理,以期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所谓标准化,就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其具体内容包括有统一性、先进性、协调性、法律性和经济性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检验检测体系。

前者主要是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包括质量标准和按标准规范的生产,后者是与之相适应的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不合标准的农产品不流入市场、不进出海关。

农业标准化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所要求的,但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却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向越来越严格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农业标准水平越来越高。

过去国际常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是以不使人畜受害为原则,现在一些农产品进口国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标准水平,增加检查项目。

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

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

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一)有机农业生产1、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提出到生产实践,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近几年在欧洲发展较快。

据FIBL的统计,截止20xx年,欧洲8各国家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共有1xx,227个,比1999年增长136%。

其中:意大利49,500个,增长165%;奥地利20,000个,增长104%;德国12,740个,增长122%;法国8,300个,增长132%;瑞士5,162个,增长102%;丹麦3,600个,增长171%;英国2,865个,增长183%;荷兰1,300个,增长163%。

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规模也在扩大,上述8个国家农场平均规模为27公顷/农场,其中:英国147公顷/农场;丹麦44公顷/农场;德国43公顷/农场;法国39公顷/农场;荷兰22公顷/农场;意大利19公顷/农场;奥地利18公顷/农场;瑞士18公顷/农场。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xx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

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

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

农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农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农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农业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之一。

农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繁荣。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比较国内外农业发展,分析其差异和共同点,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农业生产模式国内外农业生产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农业常采用科学的耕种和养殖技术,拥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机械化装备。

例如,欧洲国家大力推行有机农业,注重生态环保与健康,利用科技实现高效生产。

相比之下,国内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农业设施和机械化设备相对落后,在一些地区仍存在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问题。

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国内外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国内农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和可靠,在监管和质量认证方面仍存在不足。

而国外的农产品则通常具有更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例如欧洲度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农产品达到一定的标准。

三、农业支持政策国内外农业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各国常对农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补贴、减税等方式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这些政策能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国内的农业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四、农产品流通渠道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和销售网络上。

国外农产品通常由生产者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健全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建设。

而国内农产品往往通过多个中间环节流通,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地与销售渠道脱节、农产品溯源不完善等。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内外农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外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通常更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采用节水、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技术手段。

国内则需要更加关注农业生态保护、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农村扶贫与农民收入农村扶贫与农民收入问题是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共同关注点。

国外国家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有机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有何差异

有机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有何差异

有机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有何差异有机农业,这一强调生态平衡、自然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机农业的实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导致有机农业实施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平原地区,土地较为开阔平整,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机农作物的种植往往能够形成较大的规模。

例如,在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广袤的土地适合大规模种植有机玉米、大豆等作物。

而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土地分散,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像中国的南方丘陵地带,有机茶园、果园通常规模较小,但却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发展出具有特色的有机农业。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有机农业实施的关键因素。

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可以种植多种有机蔬菜和水果。

然而,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如北欧的部分国家,适合种植的有机作物种类相对较少,更多侧重于耐寒的谷物和牧草。

此外,降水的分布也会影响有机农业的实施。

干旱地区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高效利用,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来保障有机作物的生长;而在降水丰富的地区,则要关注排水和土壤通气,防止积水导致的病虫害滋生。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有机农业的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较高,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这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这些地区往往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投入,能够支持有机农业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例如,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农民能够获得高额的补贴用于转换为有机生产方式,并且有完善的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监管体系。

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可能缺乏资金和技术来开展有机农业,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也较低,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文化传统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也会反映在有机农业的实施中。

农业种植行业标准对比

农业种植行业标准对比

农业种植行业标准对比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农业种植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日益关注,农业种植行业也在不断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然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农业种植行业的标准要求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农业种植行业标准在不同地区的对比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欧洲地区的农业种植行业标准。

欧洲对农业种植行业的标准要求较为严格,主要出于对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健康的考虑。

欧洲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此外,欧洲还要求农场必须遵循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原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要求农产品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标签认证。

与欧洲相比,亚洲地区的农业种植行业标准有其独特性。

亚洲地区的标准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的产量。

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农业仍然是许多人的主要职业,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

因此,亚洲地区的标准更加注重农作物的高产和抗病虫害能力,以确保农民的收益。

而对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使用,亚洲地区的标准相对较为宽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风险。

在北美洲,农业种植行业标准与欧洲地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北美洲地区的标准同样注重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但在一些方面更加灵活。

北美洲允许使用一些在欧洲地区被禁止的农药,但同时对其使用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方面,北美洲相对宽容,允许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尽管如此,北美洲仍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检测。

在非洲地区,农业种植行业的标准相对来说相对较低。

农业在非洲大陆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非洲地区对农业种植行业的标准较为宽松,注重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改善农民的生计。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非洲地区也在逐渐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要求。

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 非 一是运输成本 , 两个贸 易国 关税贸易壁垒 , 水 平的差距显 而易见, 双方人均收入水平 下三个 方面: 家 的 地 理 距 离 越 远 , 输成 本 越 大 , 方 关 税壁 垒所 不具 有 的特 征 : 1 名 义 上 的 运 双 () 差距 导致 了双 方居 民消 费结构和 消 费水 二是两个贸易国家 合 理 性 和 形 式上 的合 法 性 。 绿色 壁 垒 是 以 平 的差距 , 对农产 品的消费需求也不尽一 的贸易程度 也就越小 ; 自然 资 源 和 生 命 健 康 为 借 口而 的地理距离 越远 , 文化和 消费差距越大的 保 护环 境 、 致. 按照许多学者对新贸易理论 的研究可
有 从 贸 以发现 , 经济水平越接近 的两个 国家越容 可 能性 也 就 越 大 , 理 论 上 来 讲 , 易 模 建 立起 来 的 , 效 地 利 用 了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式更可能是产业 间模式: 三是资源 禀赋条 历 史潮 流 , 住 了 人 们 关 心 生 态 问题 的心 抓 易产生产业 内贸易的可能性, 因为经济发 两 资 迎 从 展水平除 了带来消费方面 的差异 , 同时对 件 , 个 贸 易 国 家 的 地 理 距 离 越 远 , 源 理 , 合 了绿 色 消 费 的 浪 潮 , 而 以 一 种 而且 禀赋条件 的差别可能越大 。 具体到中国与 理所 当然 的姿态 为发达 国家所利用 。 贸易伙伴 国之间产 生生产方面 的差异性 。
更 因此 , 国农 讲 , 中 为了保护本 国的农业 生产 , 欧盟 必然 方各 自贸易政策 、 贸易品特征 、 贸易成 本 提 升 自身 的质 量 ” 为 重 要 。 产 品 质 量 是 影 响 中 国 出 口到 欧盟 国 家 市 会 进 一 步 加 强 运 用 绿 色 贸 易 壁 垒 限 制 中 等客观 因素对双方 目前在农 产品贸 易发 展过程 中所遇到 的主要 问题 加 以具体分 场与其他 国家 相比缺乏 竞争力 的重要 因 国对 欧 盟 国 家 的 农 产 品 出 口。 析。

中欧有机农业生产区别分析

中欧有机农业生产区别分析

中欧有机农业生产区别分析1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差异欧盟有机农业标准强调维持作物和动物生长自然环境及系统内部循环,保证其合理范围内的生存空间和自然需求,而非仅仅为了获得安全的食品[4]。

我国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的认识多起源于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认为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没有污染,这种狭义的理解,虽然不影响制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严格性,但往往造成在制定重要政策或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时,不能把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战略进行统一研究,而是作为一个项目单独对待,影响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中欧制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指导思想差异与自身有机农业起源和导向性有关,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但有机产品开发主要由外贸公司或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最初载体是有机产品,所以制定标准的出发点直接是为有机产品生产服务。

欧洲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环境意识觉醒和过剩的农业生产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而欧盟也将有机农业作为解决其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进行财政补贴,所以有机农业在欧洲深入人心[5],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对产品生产载体和生产者的尊重,有机农业生产代表了一种生态和谐的农业发展方式,而非简单的产品产出途径。

2生产技术差异虽然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在同一框架下,但限于各自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植物生产标准差异欧盟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对作物生产过程控制严格,规章内容详细,在规定操作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可采用的材料及其先后次序和施用前提,实际操作时有利于避免误解。

中国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为保证产品的有机性,对于可采用的措施先后无严格规定,所以导致某些有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中过分依赖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戴小枫 陈 璐 孟宪学 叶志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 北京100081)“以市场为导向,从各地实际出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包括种植业结构。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稀,农林果蔬牧副渔多种经营,促进农产品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本文就我国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进行比较,供参考。

一、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1.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

以我国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较: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为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除湖南软米、中优晚1号、鉴105米长在7.0毫米以上外,其余都在7.0毫米以下;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而我国优质米中除中优晚1号、鉴105为17.1克外,其余均在17.0克以下,平均为16.70克,两者间差距较大。

国外消费者喜长粒。

垩白、糊化温度及透明度除少数品种外,我国优质稻米已达到乃至超过名牌大米水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煮熟及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米饭的松散性。

4种名牌大米为20.1%,变幅在18.6%~21.8%,处于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临界值附近;我国8个优质米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5%,变幅在10.1%~18.8%,都属低直链淀粉含量型。

稻米的品质除了食用的优质化,还有用途的多样化。

工业用的稻米要求高直链淀粉含量,饲用稻米要求高蛋白质含量,食用优质稻要求中低直链淀粉含量。

我国稻米目前既面临用途的结构性调整,也面临食用稻的优质化问题,后者是主要的。

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主要品质指标方面差异不大,仅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上较国外品种平均低1个百分点。

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稀缺,质量也差。

专用粉不仅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为小麦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_席兴军

农业质量标准2005年第6期为建立我国科学、系统和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实现我国农产品按质定价,满足农产品贸易的需要,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存在的标准内容散、相关标准缺和技术内容适用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现状,梳理其先进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与国外的差距,最后总结我国在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时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一、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概念和作用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grade)是将功能、用途相同的农产品质量依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级和归类的规范性文件。

分等分级标准明确地反映了农产品功能用途及其相应的费用与价格,体现了消费者对农产品预期、认可的不同质量要求,保证高质量产品的市场销售。

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在农产品贸易中所提供的功能包括:(1)自动确定质量与价值等级,可用于产品报价、买方出价、损坏索赔、贷款评估、期货贸易、政府采购以及市场信息动态报告等;(2)为不便作展示或预期买主无法检验等贸易活动提供了统一描述语言;(3)为包装厂商或加工厂商的产品包装提供指南;(4)减少流通环节,避免贸易纠纷,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5)在产品标签上对产品质量等级进行标记。

因此,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是实现农产品按质定价,促进大规模农产品贸易、期货贸易,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重要基础。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异地销售、大宗农产品交易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均离不开分级及其相应的分级标准。

国际组织及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作用,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

二、国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现状和经验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分级方面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的经验。

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分级方面,尤其受到各主要贸易国重视的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分级标准。

欧洲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果蔬等农产品分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中欧双重有机标准是指欧盟和中国相互认可的有机认证体系。

这个标准基于欧盟有机标准和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双边合作达成的共识,旨在促进两国之间的有机农产品贸易,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下面将从标准的内容、执行、意义和前景等方面对中欧双重有机标准进行探讨。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的内容涵盖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等多个环节。

首先,针对生产环节,标准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遵循有机农业的原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和转基因生物等。

农田需进行合理轮作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同时要求对排水、农田灌溉和土地保护等进行严格管理。

其次,在加工过程中,标准要求使用天然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以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和健康价值。

还要求加工厂必须通过认证及检测,确保生产过程规范、无添加物或者符合有机标准的添加物。

此外,标准对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质量检测和检验等方面,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可靠和可追溯。

最后,标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求农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的限制标准。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的执行是由双方各自的认证机构负责的。

中方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机构将根据有机认证管理办法对生产和加工环节进行监督和认证,确保标准的执行。

而在欧盟方面,各成员国的认证机构将根据欧盟有机标准对相应的农产品进行认证,并签发有机认证证书。

中欧双方认证机构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以确保认证体系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中欧双重有机标准的实施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和出口贸易。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通过与欧盟的合作,中国有机农产品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中国有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中欧双重有机标准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欧洲和中国的农业体系:农业发展的比较

欧洲和中国的农业体系:农业发展的比较

欧洲和中国的农业体系:农业发展的比较近年来,农业一直是各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洲和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对欧洲和中国两个地区的农业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农业发展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农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比较欧洲的农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农业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普遍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种植技术。

此外,欧洲农业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虽然中国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种植方式陈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农作物品质不稳定等。

不过,中国在农业领域加大了投入,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欧洲拥有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欧洲国家积极推行农田综合开发和土地保护政策,将农田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历史和人口压力等原因,土地利用不够高效和可持续。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政策,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农业支持政策比较欧洲各国普遍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以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这些政策包括直接支付、市场干预和农保补贴等,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欧洲也注重农村社会事务,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中国近年来逐渐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

政府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投入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欧洲各国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

欧洲各国通过农业技术交流、知识共享和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农业发展。

农业行业的差距和改进战略分析

农业行业的差距和改进战略分析

农业行业的差距和改进战略分析一、农业行业的差距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从整体来看,各地农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以下将从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对农业行业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战略。

1. 生产技术差距生产技术是衡量农业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较为广泛,农民普遍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高效的生产工艺,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以及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耕种方法和简单的农具。

这种差距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村地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缩小这种差距,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同时,应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此外,农民之间的互联网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也可以帮助他们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水平。

2. 农产品质量差距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满意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生产技术的差异、管理水平的不同、环境等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能够符合高质量标准,销售到国内外市场,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和管理不善,质量无法达到市场要求。

为改善农产品质量差距,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此外,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的监管,增加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信任度,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行业的改进战略为了缩小农业行业的差距,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制定合适的改进战略,从产业结构、农村人口转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入手。

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标准比较

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标准比较

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标准比较通过各个国家有机标准的比较,旨在介绍当客户要求进行欧盟EC、美国NOP、日本JAS和中国标准的多重认证时,客户应该了解各个国家标准的不同,在申请多重认证时应该注意各国标准要求的不同点。

1.所有操作2.作物的种植3.加工和经营4.有机产品的标签条提供的方法。

-NOP规则中有机成份的计算与EC不同。

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产品用EC计算含有95%有机产品,但按照NOP规则它不属于有机产品。

JAS:计算时同样不包括盐和水。

中国标准:规则中有机成份百分比的计算:对于固体形式的有机产品,有机配料百分比按照下列算式计算:有机配料百分比(%)=产品中有机配料总质量(不包括水和食盐)÷产品总质量(不包括水和食盐)×100%对于液体形式的有机产品,其有机配料百分比按照下列算式计算:有机配料百分比(%)=产品中机配料的总体积(不包括水和食盐)÷产品总体积(不包括水和食盐)×100%对于包含固体和液体形式的有机产品,其有机配料百分比按照下列算式计算:有机配料百分比(%)=产品中有机配料总质量(不包括水和食盐)÷产品总质量(不包括水和食盐)×100%中国标准有机成份百分比的计算与NOP类似。

USDA标识.303 没有具体规定技术标准819 GB/T19630.3-2005第7条NOP:USDA标识用在标签中沙自愿的。

但是不允许其它有关认证的标识比USDA标识大。

有机的和100%有机的产品才能使用USDA标识。

EC:没有具体规定JAS:有机产品必须使用JAS标识中国标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仅用于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或者加工并经认证机构认证的相应的有机产品或者有机转换产品。

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

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

� �
� 1 6� 0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1 70 kg/hm , �� � �� � �� � ��
� � 2 .1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1 0 - 11 - 04 � � � : �� � � �� � � ( 2009D � � F A 3206 0) ; � � �( 2 007BA D 8 9B1 8 ) ; �� � �( 2 009 � - 2 ) . : 1 97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全文共计6128字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摘要:农业标准化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所要求的,但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却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向越来越严格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及其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农业要实现标准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比较启示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消费质量的需要。

要研究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的路子,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入千家万户的实施途径,既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本文拟对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国内、外标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做法作简要梳理,以期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1。

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作者:法文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3期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要全面分析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过程,笔者在本文当中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及研究能力的限制,选取相关角度分析双方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具有的经济规模不同,同时欧盟贸易保护程度高,尤其是各种非关税壁垒如绿色贸易壁垒严重,中国农产品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而处于劣势。

下面将主要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综合双方各自贸易政策、贸易品特征、贸易成本等客观因素对双方目前在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一、从中国的角度对于中国自身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从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欧盟国家相比,经济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双方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导致了双方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差距,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尽一致。

按照许多学者对新贸易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经济水平越接近的两个国家越容易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带来消费方面的差异,同时对贸易伙伴国之间产生生产方面的差异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双方农产品实际贸易规模没有达到理论中的状态也就可以理解。

2、可以从中国农产品质量的角度去分析。

农产品质量也是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农药化肥残留超标是影响中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兽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影响畜产品质量,而动植物疫病等其他农产品的品质问题均影响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

同时,影响中国农产品质量的因素还包括:中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很不完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落后、农民技术培训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储备比较薄弱等方面。

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的时候总是屡遭欧盟国家严格的贸易壁垒。

尽管从客观现实来讲,欧盟国家对中国设置的相关贸易壁垒过于苛刻,但是笔者认为,“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的质量”更为重要。

中国与美国、欧盟农产品税制比较

中国与美国、欧盟农产品税制比较

一、国外的农产品补贴及税负(一)国外对农产品实施大规模补贴。

农业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产业。

多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农业生产倾注了大量的补贴,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效应,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1.就美国而言,美国国土面积为936.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人均耕地0.84公顷,粮田占全部耕地的3/4,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库存量为30%,粮食生产与出口在美国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美国政府虽然倡导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多年来对本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给予了极大的干预和支持。

自19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补贴农业,补贴农业的理由如下:(1)尽管农民的产品是人们所需要的,但许多农民相对贫困,因此他们应当通过公众帮助得到更高的价格和收入。

(2)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的基础机制,应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予以扶植。

(3)农民会受到从事其他行业不会面临的危害:洪水、干旱、虫害,而他们又几乎得不到对这些灾害的保险。

(4)虽然农业是完全竞争性市场,但农民要从市场垄断力很强的农药、农机、汽油等行业购买投入品,这些行业能够控制其价格,但农民在销售其产品时,往往不得不听天由命,任市场摆布。

因此,补贴的支持者以为,农民应当得到政府资助,以抵消他们在交易中的不利地位。

2.欧盟15国对其农产品实行共同的支持。

他们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建立粮食的价格支持体系;对进出口实行高度保护,设置贸易壁垒。

欧盟为促进农产品共同发展的协议为:(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改善农业人员的生活水平;(3)稳定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欧盟单一市场、共同优惠和共同财政的政策,使其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得到均衡发展。

欧盟诸国关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补贴的金额数额巨大,以1996-1997销售年度为例,欧盟诸国用于国内农业支持的资助高达290亿欧元,另外还有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一般性服务的“绿箱”政策费用221亿欧元(其中有:建立农业培训中心;农业收入转型资助;搁置至少20%的土地休耕补助;土壤蚀化控制等)。

农业产业发展的差距与提升策略

农业产业发展的差距与提升策略

农业产业发展的差距与提升策略一、农业产业发展的差距分析1.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农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不同地区的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掌握的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

一些地区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导致产量低下,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由于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低廉,造成了农民收入较低。

另外,一些地区对市场需求变化没有进行及时应对,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在一些地区,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产品运输和保鲜条件。

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策略1. 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传播加强科技创新,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技能的农业人才。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的效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传播,推广先进种植和养殖技术,提升农民科技水平。

2. 加强市场调研与需求预测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量,并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田灌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运输条件和保鲜环境。

同时,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化销售模式,降低运输成本。

4.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贫困特点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通过产业扶贫、土地流转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提升其脱贫能力。

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5. 加强农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通过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培训等方式,让广大农民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和享受政策的方法。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案例分享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且交通便利,当地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并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传播。

转:中欧古代农业对比

转:中欧古代农业对比

转:中欧古代农业对⽐农业是农业⽂明的核⼼。

与欧洲相⽐,古代中国的农业相当⼀般。

中国的农业条件⽐欧洲好的多。

中国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性⽓候,⾬热同季。

欧洲,以⽐利⽜斯⼭、阿尔卑斯⼭脉、⼤⾼加索⼭脉为界,以北地区是欧洲的主要⼤陆,地处寒温带和寒带⽓候带上。

冬季漫长寒冷潮湿,夏季短暂⽽凉爽。

从农业⾓度看,⾬热不同季,光照不⾜,积温不⾜,⾮常不利于农作物⽣长。

法国是欧洲条件最好的地区,最南端在北纬42度,最北是北纬51度,接近中国最北端漠河。

南⾯欧洲为地中海⽓候,不能提供⾬热同季的条件,夏季严重⼲旱⽆⾬,冬季温和多⾬,⾮常依赖灌溉,古代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出现。

虽然⾃然条件这么差,但是古代欧洲⼈还是可以吃⾁喝奶,不是靠放牧,是靠⼀套农牧结合的⽣态平衡的农业体系。

⽽中国的农业仅仅是单⼀的粮⾷种植。

与欧洲相⽐是落后的,甚⾄是畸形的。

古代欧洲的三圃制,把⽥分成三分:1. 休耕⽥⼜是牧地。

2. 秋⽥:⼤⼩麦和裸麦的种植3. 春⽥:种植燕麦和⾖类。

种⾖类的意义是绿肥,制造氮素。

优点是:1. 透过作物组合,使得⼟地利⽤率增加,⽽不导致天然肥⼒的衰竭。

2. 燕麦、⾖类可作为荒年急需之⽤。

如果未遇荒年也可作为⽜只饲料,增加⽜只的饲养。

3. 在这些作物中增加⾖类的栽培,⾖类是指蚕⾖、碗⾖、扁⾖、埃及⾖,这些⾖类是农民重要的蛋⽩质来源。

由于植物性蛋⽩质的供应,导致农民体格的强健。

4. 在三圃制的基础上,欧洲⼈甚⾄发现,⼩麦为芜菁,芜菁为⼤麦,⼤麦为三叶草,三叶草为⼩麦,准备了⼟壤。

这样便导致了被称为“诺福克轮作制”的⼩麦、芜菁、⼤麦和三叶草的四圃农作制的出现。

这种农作制度,使休闲的频率降低,因为三叶草加速了硝化过程,⽽三叶草的栽培⼜清除了地上的杂草,加速了⼟地利⽤的周转,提⾼了⼟地的利⽤率。

由于采⽤三圃制,存在休耕的牧地,农民有空间放牧。

1. 马吃草尖、⽜吃草中、⽺吃草根。

2. 牲畜粪便可以肥地,也可以在冬天烧着取暖。

3. 欧洲农民利⽤秸秆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159 162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刘增兵1,李祖章1*,刘光荣1,郑立平2,束爱萍3收稿日期:2010-11-04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9DFA3206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18);江西省农科院创新基金(2009博-2)。

作者简介:刘增兵(1979─),男,山东日照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李祖章。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2.江西省有机农业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200;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摘要:针对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欧盟和中国最新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并从标准制定指导思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执行监督几方面,总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欧盟;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2-0159-04Difference Analysi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LIU Zeng -bing 1,LI Zu -zhang 1*,LIU Guang -rong 1,ZHENG Li -ping 2,SHU Ai -ping 3(1.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Organic Agricultur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200,China ;3.Rice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andards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ndards of the latest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European Union ,summarized their differences and producing cau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s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standards supervision etc.,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Key words :China ;European Union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andard ;Difference analysis有机农业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投入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经历了最初的萌芽和缓慢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稳步发展期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方式得到全球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实践模式和重要力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

近年来欧洲有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欧洲统计局数字显示,2005 2008年27个欧洲国家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增加了21%;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欧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也日趋完善[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2006年有机认证的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30万hm 2,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已经超过300万hm 2,但由于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与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存在差距,部分生产环节监控力度不够,加上各国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使有机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本文以我国2005年颁布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 /T 19630)和欧盟(EC )No 834/2007及(EC )No 889/2008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从生产标准差异的角度,分析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1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差异欧盟有机农业标准强调维持作物和动物生长自然环境及系统内部循环,保证其合理范围内的生存空间和自然需求,而非仅仅为了获得安全的食品[4]。

我国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的认识多起源于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认为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没有污染,这种狭义的理解,虽然不影响制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严格性,但往往造成在制定重要政策或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时,不能把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战略进行统一研究,而是作为一个项目单独对待,影响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中欧制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指导思想差异与自身有机农业起源和导向性有关,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但有机产品开发主要由外贸公司或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最初载体是有机产品,所以制定标准的出发点直接是为有机产品生产服务。

欧洲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环境意识觉醒和过剩的农业生产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而欧盟也将有机农业作为解决其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进行财政补贴,所以有机农业在欧洲深入人心[5],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对产品生产载体和生产者的尊重,有机农业生产代表了一种生态和谐的农业发展方式,而非简单的产品产出途径。

2生产技术差异虽然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在同一框架下,但限于各自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植物生产标准差异欧盟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对作物生产过程控制严格,规章内容详细,在规定操作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可采用的材料及其先后次序和施用前提,实际操作时有利于避免误解。

中国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为保证产品的有机性,对于可采用的措施先后无严格规定,所以导致某些有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中过分依赖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

2.1.1作物品种及选择中欧有机农业标准都对作物品种选择和来源作了明确规定,内容包括选用有机种子或种苗,禁止采用基因手段或化学手段处理等。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规定如果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同样情况下,欧盟有机农业标准规定生产者必须向监控机构提供证明后,方能采用常规种子或种苗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在能够从市场获得的情况下,必须使用符合有机农业规程的物品。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根据国情,品种选择以多样性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这与我国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土地利用率高的实际情况有关;但标准对有机种子或种苗缺乏情况下必须采用常规种子和种苗的监督无明确规定,这可能导致生产中有机种子和种苗来源的控制存在一定困难。

2.1.2土壤管理与施肥2.1.2.1培育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质量措施中国有机农业标准中规定土壤培肥可以施用足量有机肥,外购部分有机肥,限制施用人源有机肥、天然矿物及生物肥料,防止重金属污染,禁用化学肥料及城市污泥。

欧盟条例中规定培育土壤措施,首先通过豆类和绿肥类作物轮作,后结合使用有机肥。

有机肥来源首选有机农场本身或其它有机农业生产单位。

为了防止氮素污染,有机肥料的施用总量在有机农业正式生产中每年氮不能超过170kg/hm2,这个限制仅适用于施用农家有机肥、干基农家有机肥、脱水的禽类粪便有机肥、动物粪便堆肥,包括禽类有机肥、农家有机肥和液态动物排泄物。

两者主要差异在于允许使用有机肥的前提条件、最高施用量的限制、有机肥来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限制。

(1)有机肥料施用前提:欧盟标准中规定土壤培肥优先选择通过轮作等方式,后才可施用部分有机肥;中国有机农业标准对于土壤培肥措施先后无明确规定。

(2)有机肥最高施用量及重金属含量差异:欧盟标准规定有机肥作为培育土壤的辅助措施,年施用量不超过N170kg/hm2,规定施用的肥料必须通过检查机构或部门的认可,并列举了有机肥中限制元素含量;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允许在培育土壤过程中采用足量有机肥并避免重金属元素污染,但未明确规定年最高施用量和重金属含量限制。

(3)有机肥来源单位性质的规定差异:欧盟标准中规定有机肥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单位或农家肥,禁止采用集约化生产来源的有机肥;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没有明确禁止采用集约化生产来源的有机肥。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土壤恶化完全归罪于化肥的过量施用,进而认为多施有机肥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养地肥地,但相关研究表明,有机肥过量施用同样可能引起营养元素污染,诱导水体富营养化,加剧面源污染[6,7],所以在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有必要限制有机肥的最高施用量;中国有机农业标准中对有机肥来源的性质无明确规定,有机肥可能来源于集约化农业生产单位,从而带来有机产品质量风险;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体现了对重金属元素积累的重视,但缺乏明确的限制标准。

2.1.2.2对微生物在土壤中应用的态度中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允许在有机堆肥中添加微生物,但具体利用方式和产品形式存在差异。

(1)利用方式差异:欧盟标准中微生物的添加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利用适当处理的微生物直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和生产条件,二是利用适当处理的微生物来提高肥料堆肥效果、改善土壤质量;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微生物主要用于有机物料的堆肥和质量提升,仅作为间接改善土壤质量的手段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