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通过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意识。价习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4.结合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如火山喷发、碳酸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的普遍性。
3.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灭火、植物光合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背后的原因,如二氧化碳为什么能溶解于水?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他们勤奋、思考、创新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如火山喷发、碳酸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普遍性。
2.通过实验现象,如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与水的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
3.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如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植物光合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应用价值。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和试剂如: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石灰水、蜡烛、磷酸二氢钠、骨灰试剂。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们介绍二氧化碳的一些应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1.通过白板和PPT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讲解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如燃烧、呼吸和碳酸盐的分解等。
3.介绍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气候变化等。
Step3:实验(25分钟)实验一:二氧化碳的产生1.将一小块石灰块和一小块氢氧化钙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蜡烛。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检测1.准备两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小块石灰块和一小块氢氧化钙。
2.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钠。
3.观察两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
4.用骨灰试剂检测气泡中的气体。
Step4:讨论(15分钟)1.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气候变化等。
1.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复习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展示学生们的实验报告和讨论成果。
Step6:拓展(10分钟)让学生们自学二氧化碳的其他重要性质和应用领域,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Step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及其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冰川融化、森林火灾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现象。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它们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氧化碳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2.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3.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不燃烧性和不支持燃烧等特性。
难点: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3.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三第一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初步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如饮料中的碳酸、灭火器等,但对其深入性质和用途了解不足。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难以挖掘背后的本质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4.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好奇心。例如,提问:“为什么汽水会有气泡?二氧化碳在灭火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4.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和应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要求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步骤详细,实验结果分析准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亲自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毛玻璃片、镊子、阶梯蜡烛、吹风机。
用品:水、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稀醋酸、紫色石蕊染色的小花。
其他:碳酸饮料、塑料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有关猜想。
2、通过实验探究CO2的性质,尝试根据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体会合理的假设对
探究的重要性,经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合作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
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思想,通过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
生用辩证看待事物的思想。
2、通过了解温室效应,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用探究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三、教法分析
1、目标导学法: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在学生已有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知基础上,提出探究任务:⑴如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⑵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达到对二氧化碳有较系统的认识的目的。
2、实验探究法:由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已初步形成,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所以预先安排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建构。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开展课内外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反应原理、操作要点、实验现象等环节;关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2.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亲自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烧杯、阶梯蜡烛、酒精灯、喷壶、纸花(石蕊)、试管、试管夹、石灰水、收集好的CO2气体、矿泉水瓶、醋酸、火柴、集气瓶(玻璃片)、碳酸钙、稀盐酸、导管等;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情景】多媒体展示故事: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
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提问】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引入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二、复习回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说明二氧化碳有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三、合作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除了以上有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你猜想一下它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分组汇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活动1: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交流)各组交流并汇报设计方案(合理者均要表扬、鼓励)(实验)演示1.一同学上台吹气球,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在空气中下沉。
2.另一同学向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小结)现象: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本案例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主线,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知识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化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
2.实验验证:本节课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环保意识:本节课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例如:“二氧化碳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氧化碳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1. 拓展内容:
《二氧化碳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低碳生活指南》:学习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了解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二氧化碳研究与应用》:探索二氧化碳在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了解二氧化碳的广泛用途。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奥秘》:二氧化碳的发现与研究历史,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等。
《环保与生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等。
《实验探索》: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检测方法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了解二氧化碳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创新性,以及讨论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掌握程度,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实验操作。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教师提供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二氧化碳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2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初三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是我们继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物质的性质。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又因为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它参与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可以充入饮料、可以灭火、用石灰水检验等,但对二氧化碳的化学知识却知之甚少,本节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二、教学策略1、教法:目标导学法、引导探究法、情景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3、设计思路:(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在学习“倾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反思”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课后调查环节中,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设计1、演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如果有以下原因:塑料瓶太硬,漏气,二氧化碳未收集满,倒液体时二氧化碳扩散,倒入瓶中的水太少或者太多都会导致实验失败,我对实验进行了再设计首先选用一个软质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然后验满,用玻璃片挡住一部分瓶口倒入塑料瓶体积1/2的水,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这样操作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把集气瓶中的CO2倒入有两支蜡烛的烧杯,使蜡烛火焰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2 新人教
版
设计思想
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
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法闻
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本
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
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参照此图倾倒二氧
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
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
碳,请同学们参照书上的
图,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
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
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
生学习兴趣。
五、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做实验。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
114页图6-12,自
己动手做一做。
操作: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
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
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不能也不支持燃
烧。
1.讨论题:进入久未开启灯火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28753 7051 灑38299 959B 閛S30262 7636 瘶28838 70A6 炦wn32856 8058 聘31963 7CDB 糛26690 6842 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