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生[1].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
话语理论与话语分析方法
解释三: Barbara Johnstone 认为“话语分析”中的“话语”既是一 个不可数名词或物质名词(discourse),又是一个可数名词 (discourses),两者各有含义。“不可数的话语”用来区 分“话语分析”和“语言分析”。语言只是一个抽象的规则 或结构系统,而话语分析感兴趣的则是人们使用这个系统时 的具体情形。语言规则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话语既 是语言知识的来源,又是语言知识的结果。 “可数的话语”指的是各种传统的说话方式,这些说话方式 既创造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又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创造。话 语不仅说话,同时也是观念,两者相互影响和作用。各种说 话的方式创造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并使之得以发展,创造了对 于世界的认识和观念。
梵迪克与费尔克拉夫话语理论比较
从理论框架来看,费氏话语方法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法国哲学家 福柯的话语思想。福柯是欧陆人本主义哲学脉络的代表性人物,他 对语言的存在论立场与海德格尔一脉相承。存在主义对话语的思考, 始终探问的是“人是如何在话语中存在的?”因此,分析哲学所持 有的主客二元论在福柯这里消解了,“主体”失去了它尊贵的地位, 成为被话语所构建的客体化的身份。 费氏理论显现出与梵迪克的根本性差异,即他对文本所做的词汇学、 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的所有分析,始终是为了揭示社会实践维度中 的话语对主体的构建策略,而那个“说出”话语的主持人、记者、 访谈者、医生等的主动性地位被故意忽略了。
梵迪克与费尔克拉夫话语理论比较
梵·迪克的话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他的命题理 论就直接受到言语行为理论的启发,即分析规定性规则和建构性规 则在文本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新闻文本中表现为新闻报道所设置 的语义宏观结构对新闻主旨、受众理解和认知的影响。
积极话语分析
有哪些欠缺,从而使我们对积极性话语分析的贡献、不足和未来的走
向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
2 积极话语分析的缘起
• 积极话语分析是从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而来的。因此, 要了解积极语言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任务、方法
和意义,必须先从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历史。
2.1 批评语言分析:阶段与主要成果
•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传媒小组和伯明翰大学现代文 化研究中心对“坏新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被看作是批评语言分 析的雏形。 • 正式问世的标志:东英吉利亚大学Fowler和Kress主编的《语言与控制》
(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于1979年发表。Fowler和Kress在这本
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这一概 念,并对其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来源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可以 说,Fowler和Kress就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创始人。
• Fowler开创性的贡献
们对社会矛盾所采取的态度始终是解构性的,所做的话语分析也都是消
极的。
2.2 批评语言分析的指导理论
• 哲学指导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 语言学指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2.3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 批 评 性 话 语 分 析 是 工 具 语 言 学 ( instrumental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学的主体地位, 强调对系统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试图 通过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达到 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目的。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_朱永生
★话语分析编者按:话语分析不仅是语言学关注的对象,而且是语言哲学、后现代主义等许多人文科学关注的焦点。
目前,话语分析可以区分为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
其实,话语分析应该以话语为对象,或者以语言本身为目的,或者以人及人的世界为目的。
前者属于语言学,后者属于语言哲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朱永生先生的文章为我国话语分析的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丁建新、廖益清等先生也从不同角度出发,在话语分析领域进行着细致的耕耘。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朱永生(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提 要:迄今为止的话语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语言本身,即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诸如图象、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
这就使得话语分析带有较大的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局限性。
本文将论述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紧密相关的4个问题:(1)多模态话语的产生;(2)多模态话语的定义;(3)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性质和理论基础;(4)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B 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7)05-0082-5T h e o r ya n dMe t h o d o l o g y o f M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Z h u Y o n g -s h e n g(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433,C h i n a )T h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t h a t h a s b e e nd o n e s o f a r i s l a r g e l y r e s t r i c t e dt o l a n g u a g ei t s e l f ,i .e .a t t e n t i o nh a s b e e np a i dt ot h e l a n g u a g e s y s t e ma n ds e m a n t i c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t o c u l t u r e a n d c o g n i t i o n ,w i t h o t h e r w a y s o f m e a n i n g m a k i n g s u c h a s i m -a g e s ,s o u n d s ,c o l o u r s a n d f l a s h e s i g n o r e d .T h i s h a s m a d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f a r f r o m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e x h a u s t i v e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w h i c hs t a r t e d i n t h e 90s o f t h e l a s t c e n t u r y i n t h e w e s t ,c a ns o l v e t h i s p r o b l e m t o a g r e a t e x t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a t t e m p t s t o d i s c u s s f o u r i s s u e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1)w h e r e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c o m e s f r o m ;2)h o w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i s d e f i n e d ;3)w h a t i s t h e n a t u r e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4)Wh a t i s t h e c o n t e n t ,m e t h o d o l o g y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K e yw o r d s :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m e t h o d o l o g y 1 引言自美国语言学家H a r r i s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话语分析(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这一研究方向以来,世界各地的话语分析家作出了很大努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解剖了话语活动内在的规律以及话语活动与意识形态和认知模式之间的关系。
农村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1822020年38期总第530期ENGLISH ON CAMPUS农村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文/聂庆梅有效的英语学习需要合适的载体,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除了课本之外,当下还有一种受到学生喜欢的学习载体,那就是英语绘本。
英语绘本是一种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习得英语语言,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英语文化。
英语绘本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绘本阅读,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绘本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本的改编、创编。
绘本阅读,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一、把握学生“具体学情”,选择合适的绘本农村小学的学生基础往往比较薄弱,阅读能力也比较低,单词累积量不多。
因此,在引导农村小学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绘本。
所谓“合适的绘本”,是指“绘本阅读”能切入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英语阅读的具体学情,联系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状况,选择绘本。
选择合适的绘本,不是降低绘本的经典性,而是要降低绘本阅读的难度,让绘本阅读更契合学生。
经典的、适合的绘本不仅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英语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积累,有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因而笔者选取了绘本“The magic words”对词汇进行补充教学。
这本绘本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魔法师给孩子们表演魔术,用两张单词卡放入魔术帽,经过魔法棒的指点,魔法帽就会幻化出许多单词,诸如“watermelon”“starfish”“popcorn”等。
这样的绘本阅读,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英语探究,学生乐此不疲。
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识别了魔法原理,并且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学习的许多英语单词,可以用魔法来掌握,比如“classroom = class+room”“table tennis = table+tennis”“playground = play+ground”……。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以英国《太阳报》的一幅新闻图片为例
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
国内 外许多学者对多 模态都作出了相应的 定义。Rn c— o So l L 和 Pi ei 认为多模态话语无论是在口头语还是书面语 hi Lv e l p n 中, 语言的使用总是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得以实现 , 不仅通过口头 语中的话语和手势, 而且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 设计和文件所执 行的物理空间的上下文情景。 rs VlLewn J e 和 a eue 将多模态 Ks l 话语解释为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 声音、 如 文字、 形象等) 来 传递信息的 语篇。 【李战子 4 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 文本之外, 还 带有图 图表等的复 像、 合话语, 或者说任何一种以 上的符号编码 实现意义的文本。】 【 胡壮麟把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为有表达意义
模态是语篇的内在本质。如果单种语码不与其他符号体系相联 图 l 所示)具有简洁、 , 鲜明、 冲击力强的特点, 能迅速抓住读者 眼球。 系, 就得不到充分的理解。 语篇的成文性、 社会起源和生产以及解读三个方面是社会
符号学所注重的 三个方 面。因 社会符号学博采众长, 此, 综合运 用不同语式 的作用, 以此为理解视觉化语篇提供一种语法。 Ke 和 1ewn以Hl a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 rs .ue s e aiy l d 了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 符号。 l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 4 即概念功能、 人际功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fowlerkressvandijk和fairclough等为代表以社会问题尤其是种种不平等现象为针砭对象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和方法对大众语篇如报纸政治性宣传文章官方文件等进பைடு நூலகம்批评分析揭示语篇所体现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
话语研究课题(语言学领域)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2008
青年
殷树林
黑龙江大学
3
汉语结构性话语标记句法-语义互动关系及其英语转换策略研究
2012
一般
张滟
上海海事大学
4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应答性成分语义和话语功能研究
2013
青年
侯瑞芬
5
汉语话语标记系统的认知研究
2013
一般
周明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
6
当代汉语非结构化人际冲突话语研究
2013
话语本体研究(笼统)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类别
负责人
工作单位
1
多模态即席话语的语料库分析
2007
一般
张佐成
对外经贸大学
2
话语标记语的社会语用研究
2011
青年
郑群
中科院研究生院
3
网络话语“(不)礼貌性”的理论建构研究
2012
一般
谢朝群
福建师范大学
4
话语理解中他心语境与语义连贯的互动关系研究
2012
一般
杜世洪
一般
纪玉华
厦门大学
4
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建构模式与跨文化语用研究
2008
青年
尤泽顺
广外
5
香港回归后的政治话语及其建构模式研究
2010
青年
王加林
华南师范大学
6
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政治话语比较研究
2012
一般
钱毓芳
浙江传媒学院
7
美国关于恐怖主义的话语策略研究(2001-2011)
2012
一般
高航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论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论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作者:周雪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是语篇分析的方法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
CDA侧重的是与语篇有关的社会政治问题,揭示意识形态中隐藏的权力、政治控制和支配的结构,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差别的政策等。
文章综述了CDA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并列举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国内现状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的学习与发展比较晚。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国内的学者才开始关注话语分析的这个批判性观点。
其实,只有少数的研究人员(陈中竺,1995;辛斌,1996;徐立新,1999)一直在CDA这个领域工作。
下面本文将介绍中国学术界的主要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所做的主要贡献1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以及发展陈中竺(1995)率先将批评语言学引入中国。
陈中竺介绍了介绍了社会、哲学和理论基础以及一些经常使用的批评语言学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他介绍了CDA诞生以来最新发展趋势的五个发展时期。
对于具体的研究,陈中竺分析了语言层面的传导性、形式、言语报告和专题选择,以及对这些方面的基础的三个元功能。
并且得出结论,语言不是明确的沟通手段,也不仅仅是社会的反射。
就辛斌而言,他也是引进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学者。
其实,他在CDA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是最全面的的,特别是在新闻话语分析领域。
辛斌(1996)介绍了涉及CDA领域诞生和发展的批评语言学,哲学和李璐基础以及分析工具,而对于他的具体研究,辛斌也研究了Hebom悲剧的报道,并提出了不同的报纸在同一事件中对新闻话语的对比研究。
实际上,他在新闻话语的批判性观点的具体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如名词化、被动化、分类、情态以及言语转述等。
近年来,辛斌主要关注的是分析新闻话语中的互文性。
除此之外,他在具体分析中提出了对新闻话语的比较研究。
他称语言学家应该比较新闻报道,然后很容易揭示或揭露隐藏在这些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公路电影《绿皮书》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1期总第627期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公路电影《绿皮书》为例摘 要:电影融合了声音、文本、图像等资源,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
本文以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基础,以公路电影《绿皮书》为例,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维度综合考察其字幕翻译的信度和效度,探究此影片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是否做到完美契合,帮助中国观众理解影片的故事情节与主旨内涵。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绿皮书》作者简介:李铭慧(1998.10-),女,山东东平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作品被引入,作为影视翻译中的分支,字幕翻译也随之应运而生。
同时,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进入学者的视野,将其应用到深度学习、教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电影作为典型的多模态语篇,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型分析字幕翻译,翻译逐渐出现“多模态转向”。
《绿皮书》是一部以反对种族主义为主题的公路电影,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笔者发现少有论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绿皮书》字幕译文展开研究。
因此本文将利用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四维角度对《绿皮书》的中文字幕进行解析。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模态”(modality)一词起初源于生物学,与人的感知有关。
根据人类产生感知的渠道,生物学家划分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模态。
而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就叫做多模态话语 (multimodal discourse)。
电影整合了图像、声音等资源,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传达故事情节,融合了视觉和听觉模态,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
因此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电影字幕也就有了合理性。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学,国内学者朱永生、胡壮麟、张德禄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相关研究。
英汉问候话语分析对比
英汉问候话语分析对比河南新乡学院 彭 勤[摘 要]本文在简要总结话语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分析了英汉问候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影响其产生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话语分析 英汉 问候语 1.引言话语分析最早是由美国Z ellig Ha rr is提出的。
1952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Disco ur se A naly sis”的论文,此后这个术语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60年代起话语分析逐渐兴起,70年代发展很快。
自80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兴盛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于如何界定话语分析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都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对语境中语言如何用于交际所做的研究。
Halliday把话语分析看作是“一门具体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即通过真实的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转引自朱永生,2003)。
话语是由发话人和听话人共同参与和合作所产生的社会交往,或者谈话各方相互协调谈话内容的交往过程,任何话语都是一定语境中的产物。
但语境对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不同,对书面语来说,重要的语境要素是上下文;对口语则是前言后语,时间、地点和周围情景,说话人的共同生活经验或共知信息等。
来自两个不同文化环境或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话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
2.问候语及其社会功能人们平时在见面时,不论何时何地,总是习惯互相问候或打招呼,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礼仪行为(杜学增,1999)。
由此看来,问候语属于口头话语。
根据Bro w n等(1987),问候语存在于任何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
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遵守问候的礼貌规范,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珍视并希望能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或刚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杜学增,1999)。
正如L av er(1981)指出:问候语这类常规用语远远不是相对无意义的机械性的社会行为,它们可以被视为会话双方商定和控制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策略。
茶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2017年第07期的使用词语和翻译方法,这也是考验一位翻译者是否具有翻译能力的基础。
为了尽可能地让茶叶的属性以及与茶叶有关的品质充分地在文章中表述,翻译者需要不断学习与茶叶术语有关的知识,才能按照需求完成文章的翻译过程。
根据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大体了解到翻译者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采用相应的策略,确保按照原文的意图完成翻译过程。
成功的翻译者之所以被读者所认可,是因为其除了让翻译更具有一定的实质意义外,还让翻译的文章处于一定的语境当中,带给读者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只有保证译者恰当地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才能按照茶叶名称以及属来完成整个翻译过程。
翻译时既要避免出现理论知识混淆的情况,又要让翻译的内容更加完整,翻译者就需要不断的阅读来了解原文的真实意图,才能脱离传统的翻译理论的束缚,让翻译的结果可以突出茶叶术语的翻译重点。
茶叶术语本身并不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所以翻译时需要保障对原文内容简洁清楚的进行介绍的同时,可以按照茶叶的分类,来对不同的茶叶进行介绍,按照发酵与不发酵茶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完成翻译过程。
话语分析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推广效果,也可以有效地保证翻译的内容可以被读者所接受,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完成茶叶术语的翻译,有效地降低了翻译的难度,让翻译的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并可以降低翻译成本的同时,确保翻译以后的文章可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目前在翻译界出现了众多流派,许多翻译者按照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观点,完成了翻译过程,造成了翻译的侧重点出现多样化的状态。
为了尽可能的展露自身在学派中的理解和认识,翻译的内容较为狭隘,不能完全尊重原作者思想的同时,也让翻译的内容出现残缺的情况。
从宏观方向来看,每个学派虽然都有独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但整体翻译内容却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茶叶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为基础,让彼此建立完整的联系,才能确保茶叶术语的翻译内容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露茶文化的重要特点,也可以让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介评 朱永生
学 论 经 纬合法化语码理论对Bernstein知识结构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10)知识是社会教育实践的基础,知识的创造、传播、讲授和学习是使教育成为有别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键特征。
然而,澳大利亚社会学家Karl Maton (2000a ,2000b ,2004,2005,2007,2013,2014)发现,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理论建设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教育实践重视的是哪些社会因素与教育有关,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现有的知识理论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
Maton 认为,产生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主观主义倾向,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关注的是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则把注意力集中于权力关系对学习过程的决定作用,因此教育学只关心知识获取(knowing )而不关心知识(knowledge )本身,看不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应该是Popper(1979)所说的“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 ),而把注意力放到个人或群体的主观心理过程上。
产生第二个问题的原因是现有的知识理论虽然重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但对知识结构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知识结构的组织原则根本没有触及。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Maton 试图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或一个可以操作的概念框架来发掘知识的内部结构及其组织原则,并试图纠正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只注意学习知识而不关心知识本身的偏向,以使知识本身重新回归教育。
这个概念框架就是他在最近10多年内创建的“合法化语码理论”(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以下简称LCT )。
正如Maton 本人多次承认的那样,LCT 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回顾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LCT 依据的主要是英国社会学家 Basil Bernstein 的知识结构理论(Knowledge Structure Theory ),其次还有法国社会学大师Pierrie Bourdieu 的场域(Field )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R. Martin 的“权力三合一”(Power Trio )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的研究:从Halliday到Martin
Research on language users i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From Halliday to Martin 作者: 朱莉莉[1];朱永生[2]
作者机构: [1]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上海200083;[2]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学
页码: 54-5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使用者;Halliday;Martin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且对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视。
本文首先论述Halliday在语域领域对语言使用者所做的研究及其局限性,然后从评价理论、个体化理论和知者语码理论等三个方面评述Martin在语言使用者领域所做的研究,最后讨论语言使用者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上海外国语大学 SHANGHAI INTERNATIOANL STUDIES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DISSERTATION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专 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届 别: 2009届姓 名: 韦燕导 师: 任生名 教授致 谢以往“致谢”说在栀子花开的季节,而今隆冬及至,花虽谢,而谢意不减。
……忆不清,于何时我开始细数自己的成长,从一件小事到另一件小事,我以为故事累积到足够多,我便成年。
后来我发现故事一直在延续,而我还很懵懂。
陆陆续续,故乡的亲人离去,但他们的印象却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不似从前,走了就抹去了。
于是,我开始珍惜,珍惜每一次回家还能见到的亲人;也开始感恩,感恩生活中有这么多让我珍惜的人和事及全部。
原本我没有敲开上外的门,但主人却为我留了一扇窗。
我终于体味到大都市赐予我的陌生的渺小;好在我依然可以在教室、图书馆拼贴我的迷宫游戏,依然可以怀揣笔记本心无旁骛地去听讲座,依然可以和同学争看一份“愤青”报纸,依然可以和床头密友卧谈心事到天黑,依然操心着兼职养活自己、求职卖掉自己。
压力大了,累了,失眠了,还可以拎起背包瞅准最早一班动车,找寻那亦远亦近的最安稳的归宿。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虽然我不信基督,可正如他说的,不只生命,我还有丰盛的生命。
但愿人人如此。
这两年半中,若没有另一个人——博尔赫斯驻足心中,或许我便没有动力去读懂任何一名作家,也便不会拥有如此丰盛的生命阶段。
品读他的作品,我茫然不知如何看待生命,看待幻想、时间、梦与死亡。
最后,我告诉自己,生命其实就是由这些现实组成,不必在乎如何看待,而要脚踏实地体验这一遭。
好比演员入戏太深,我已融于他的作品。
而写作与阅读不同,往往思绪流到一半便干涸。
恩师的轻言细语于我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从入题到转换写作角度再到完稿,从入学到每一个假期再到论文答辩,我终于跋涉全程回到终点,又一个新的起点。
积极话语分析简述
143Crazy English Teachers 黄 娟(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收稿日期:2014-1-13;修改稿:2014-3-41. 引言话语分析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52~1970)、起步阶段(1970~1980)和兴盛阶段(1980~现在)。
话语分析的主要任务为:(1)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2)语篇的衔接与连贯;(3)会话原则;(4)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5)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6)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7)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朱永生,2006)。
话语分析是人类对语言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它体现了语言研究的多种过渡:从形式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词、句分析到话语、篇章分析;从语言内部到语言外部;从单一领域到跨学科领域。
批评性话语分析(C r i t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是当今学术界对话语研究的主要方向。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 )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其最终目的是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不足在于过于侧重政治,重视批评,以消极的态度影响社会。
针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种种不足,在伯明翰批评话语分析国际研讨会上(1999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J.R.Martin 教授在其“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 ”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 o s i t i v eDiscourse Analysis ,简称PDA )”这一全新的命题。
他认为语言分析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视野去观察那些主张和平平等的“好新闻(g o o d news )”,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方向进行,以正面的思想来引导读者。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学科理论对翻译学自身研究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五十多年来大批优秀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钻探。
文章以俄汉翻译为例,通过搜集和剖析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的相关资料,简单回顾了该学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脉络,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瑕玷,以期译学研究“黄金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俄汉翻译;翻译研究;综述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它不仅研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基本问题,而且研究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20世纪后半叶,它俨然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而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与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
巴斯内特和勒费维尔指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由于其自身交叉性,它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成果,如语言学、符号学、哲学、人类学、文学等等(Bassnett&Lefevere,1992:vii)。
其中,作为一种适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几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的翻译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出色的文献和作品发表、出版。
基于此,文章回顾了五十几年来该领域研究脉络及现状,分析并归纳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期促使越来越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杰出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快速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所创立,对语言学的应用实践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理论,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看做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又是适用语言学理论,特别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_黄国文
Key Words: text; discourse; discourse a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ysis 中图分类号 : H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6038( 2006) 10- 0001- 06
course analysis 分为 3 种 : ( 1) 英美 学派 ( t he Brit ish_A merican school) , 1. 引言 从文献上看 , 无论是 国外 还是 国内 , 学者 们对 t ext 、 discourse 和 discourse analysis 的概念使用没有一致 的看法 , 这 是因为大 家对这些 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 致或比较一 致的观点。 因此 , 有 些学者在 使用这些术语时做了界定 , 有些则不做区分、 互换使用。在中国的英 语界 , 语篇分析 和 话 语 分析 这 两个 术语 都是 译 自英 语的 dis course analysis , 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一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 ( 1) 简 单区分 3 种不同的 discourse analysis, ( 2) 介绍语言学派所做的 discourse analysis, ( 3) 讨 论 discourse analysis 的汉译问题 , ( 4) 建 议把 discourse analysis 分 别译为 语 篇分 析 和 话语分析 。在建议汉 译名之前 , 为了便于 讨论 , 我 们在行文 中使用英语来表述两个关键的术语 ( discourse 和 discourse analysis) 。 ( 2) 以法国哲学家福柯 ( M ichel Foucault ) 的理论为基础的学派 , ( 3) 批 评话语学派 ( 即 crit 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虽然 Cook 的分类存 在需 要改进的地方 , 但对于一般 读者 来说很 有裨益 , 因此本 文接受 Cook 的 分 类。 ( 有关 这 些不 同 学 派所 做 的 discourse analysis, 可 另参 见 Schiff rin et al, 2001: 1- 10; Jaw orsk i & Coupland, 1999: 1- 44; Jawors ki & Coupland, 2004: 114- 119; M almkjaer, 2004) ( 1) 英美学派 最早研究 discourse analysis 的 英美学派 , 可追溯 到上世纪 30 年 代伦敦学派奠基人 J. R. Firt h 探讨语境 中言语意 义的研究。 这一研 究领域的术语 discourse analysis 是 Harris( 1952) 首先提出来的。虽然 世界各地都有从事 discourse analysis 研究的学者 , 但由于这 一研究传 统是从英国和美国开始的 , 所以这 一学派称 被为 英美学派 。关于 英美学派 discourse analysis 方面的论著很多 , 如 Harris( 1952) 、 van Di 2. 三种 di scourse anal ysis 根据 Jaw orski 与 Coupland ( 1999: 1 - 44 ) 和 S chiff rin 等 人 ( S chiff rin et al, 2001: 1- 10) 的 观察和分 析, discourse analysis 是个发 展很快的领域。目前这方面的 研究涉及 到很多不 同的学科 , 包括探 讨理解语篇、 话语模式和分析 语篇、 话语 方法的语 言学、 人 类学和哲 学 , 同时也包括把理解语篇、 话 语模式和 分析语篇、 话语方 法应用于 研究之中的传播学、 认知 心理学、 社 会心理学、 人工智能。很 多其他 学科的学者 ( 如文学批评家、 批评理论 家、 地理学 家、 政治学 家、 社会 学家、 心理学家 ) 对 discourse analysis 也感兴趣并且做了大量研究。 正因为 discourse analysis 涉及 和 被 应用 到 很 多学 科 , 所 以 dis course 和 discourse analysis 这些术语对不同学科的学者来说有着不同 的意义。他们使用同一个术语 , 但所指的内容常常并不是一样的。 根据 G uy Cook( 见 Johnson & Johnson, 1998/ 2001: 99 - 102 ) 的 观点 , 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 研究方法、 理论 来源、 研究重 点等把 dis jk ( 1972, 1977 ) 、 Halliday ( 1973, 1985, 1994 ) 、 H alliday & Hasan ( 1976) 、 W iddow son ( 1978) 、 Coult hard ( 1977) 、 Beaugrande & D ressler ( 1981 ) 、 Brown & Y ule ( 1983 ) 、 Hoey ( 1983, 1991, 2001 ) 、 Stubbs ( 1983) 、 Cook ( 1989 ) 、 S wales ( 1990) 、 M cCart hy ( 1991 ) 、 Chafe ( 1992, 2003) 、 Hatch ( 1992 ) 、 R enkema ( 1993, 2004 ) 、 M cCarthy & Cart er ( 1994 ) 、 Schif frin ( 1994 ) 、 G eorgakopoulou & Goutsos ( 1997 ) 、 Gee ( 1999) 和 Johnstone( 2002) 。 国内出版的 discourse analysis 方面的著作 ( 如黄国文 , 1988、 胡壮 麟 , 1994、 王得杏 , 1998、 刘辰诞 , 1999、 丁言仁 , 2000、 李悦 娥 范宏雅 , 2002、 卫真道 , 2002、 曹春春 宋玮 杨彬 , 2003) 基本上都是属于这里所 说的英美学派研究。这个学派主要活跃在应用语言学和语 言教学领 域 , 理论基础和根据主 要是广 义的功 能语 言学 ( 包括 系统 功能 语言 学、 社会语言学、 语用学 , 等等 ) 。 英美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 衔接 ( Cohesion) 与连贯 ( Coher_ ( 1964- ) , 教授 , 博士 , 研究
文学论文:浅谈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论⽂摘要:话语分析从批评解构向积极⽅向发展,以“建设性”为⽬标对话语作积极分析。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试图从积极话语分析产⽣的缘由、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及分析⽅法做⼀简单探讨。
论⽂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和为贵”思想;Habermas交往⾏为理论1999年,澳⼤利亚悉尼⼤学的Martin教授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这⼀全新的命题,此后Martin。
White和WodaI(等⼈发表了许多⽂章,对积极话语分析的动机。
内容和⽅法进⾏了论述。
他们认为。
功能语法的评价理论等不仅可以⽤来批评也可以⽤于建设,即进⾏所谓的积极话语分析。
“2005年7⽉在悉尼召开的第29届国际系统功能语⾔学⼤会的主旨是”希望的话语:和平、和解、学习和改变”,⽬的是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话语分析⽅向进⾏.即更着⼒研究如何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以及系统功能语⾔学如何为此做出贡献。
我国复旦⼤学朱永⽣教授并随后从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联系⼈⼿,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在哪些⽅⾯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有哪些创新,有哪些⽋缺。
从⽽使我们对积极话语分析有进⼀步了解。
⼀、积极话语分析的产⽣与发展(⼀)简述话语从积极⾓度分析的必要性批评话语分析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语⾔学家投⼊到该领域的态度极.对话语中权⼒和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剖析清楚,取得的成也很注⽬。
但提出以下⼏个问题:(1)所有的话语都隐含不平等的话语关系吗?(2)⼈们在现实社会中是平等的吗?(3)我们评判话语的标准是什么? (4)语⾔⼯作者对话语中的不平等现象应该做些什么?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如下: (1)如果我们把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象界定清楚,答案也许⼰经明了。
但毕竟我们还有别的话语要分析.语⾔⼯作者不能把研究范围限制得过⼩。
(2)如果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也许可以解答。
但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错综复杂。
不是⼀个“批评”或⼀个“XXX*”就能解决的。
(3)我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道德标准上或许有⼀定的启发,即“为⽆权者说话”,但在分析其它各类话语时,此标准并⾮都适宜。
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论文题目: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王熙凤的语言技巧姓名:梁新珍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外语用(翻译)学号:13211984852014年4月摘要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回答语言是如何用到“行”之中的,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
言语行为理论从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行事,即以言行事。
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言语行为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话语分析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对话语做出最真切的解析成为有效交流的关键。
本文通过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相关话语,来阐明言语行为理论是如何被应用于话语分析中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红楼梦》之王熙凤话语一:引言《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极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她的语言交际才能是该小说中其他人物所不能及的,王熙凤对待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对自如,表现的不卑不亢。
读者更是为其高超的的语言技巧所叹服。
本文运用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分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语言技巧,以此来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启发。
二:理论背景1962年,Austin在其发表的《论言有所为》中指出,人在说话的同时,也在实施某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而完成的。
Austin 把这种行为成为言语行为。
根据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人在说话时所实施的一个语言行为,同时包含三种子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其中,言内行为指的是话语本身,与传统的意指相同;言外行为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行为,人们可以通过说话达到很多目的,做很多事情;言后行为指说话者给听话者所带来的影响,说话者都会引起听话者的态度等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否说话者所期望的,即说话带来的的进一步后果。
后来Searle 继承并发扬了Austin的理论,认为言语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朱永生语境理论评价1
必须承认,SFL的开放程度的确还不够高。例如,在 语言学界内部,与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转换生成语 言学从来没有任何直接的对话,与上个世纪80年 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之间没有几乎发生过任何互 动,与语言哲学的联系不那么主动,与社会学理 论的接触也不够系统而深入。正如van Dijk 2008: 30)所说,批评和自我批评都做得不够。这个方 面的问题应该引起今后的注意。
很少借助于社会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理论建设。 唯一值得提及的是是英国当代教育社会学家Basil Bernstein提出的“语码理论”和“知识结构理 论”,在如何研究社会结构和语言使用之间关系 方面,给了SFL很大的启示。至于其他的社会学 理论,SFL几乎没有任何涉猎,更谈不上借鉴。
18
2019/6/8
3)语境与语篇关系研究,代表作是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 Halliday & Hasan 1985 ) 和 (Complementarities of Language) (Halliday 2008)
19
2019/6/8
4 ) 多 模 态 话 语 分 析 (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 , 代 表 作 是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23
2019/6/8
这个批评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诚然,如van Dijk 所说,语境是 变化着的,因而是动态的,但这 并不意味着语境因素不可归纳, 或者不需要归纳。
24
2019/6/8
Halliday为了探索语境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对纷繁复杂的语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抽象, 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语境因 素归纳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 “话语方式”三种,并认为这三种因素分 别支配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 功能,而这三大功能由分别支配着不同的 语义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3期 外 国 语 总第145期 No.3, May 2003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543文章编号:1004-5139(2003)03-0043-08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朱永生(复旦大学 外文系,上海200433)摘 要:本文把话语分析在过去50年中的发展分为萌芽、起步和成熟三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绩和特点,指出了每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就话语分析今后的走向和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话语分析;回顾;展望Fifty Years of Discourse AnalysisZHU Yong-she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50-year history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to three stages: the fetus stage, the infant stage and the adult stage. It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f these stages, points out the weak points and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and then makes some predictions about the directions in which discourse analysis is likely to move forward and the areas in which breakthrough is likely to be made.K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yesterday; tomorrow1. 引 言 自Zellig Harris [32]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Discourse Analysis ”的论文至今,话语分析已有整整5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在此,我们将对话语分析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回顾,就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同时对话语分析的未来做一番展望,为今后的走向和研究的目标提些想法。
2. 历史回顾 话语分析走过的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兴盛阶段。
下面我们将简要地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从1952年Z. Harris 发表“Discourse Analysis ”这篇论文为开端,到20世纪60年代末结束,前后大约20年时间。
其中50年代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成分分布的角度研究话语结构的Z. Harris [32],另一个是结合语境研究买卖对话特点的T. F. Mitchell [50]。
到了60年代,对超句研究感兴趣的人数超过了50 年代。
比较活跃的有对言语交际形式尤其是讲话方式进行探索的 D. Hymes [38],有重视句子主位结构的M.A.K. Halliday [25],还有一批从功能角度研究话语的捷克斯洛伐克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J. L. Austin [1]和J. Searle [55]等语言哲学家从60年代起对语言问题尤其是言语行为的关注,对话语分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话语分析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古希腊先哲们关于修辞的教诲外,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
除此之外,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成套的方法可以依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
造成的结果是各自为战,缺乏联系。
各人所做的研究是零星的,缺乏计划的,没有系统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阶段的话语分析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算不上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2.2 起步阶段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的,前后大约10年时间。
这个阶段,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哲学家(如H. P. Grice [22]等)对言语行为和会话蕴涵的关注,促使人们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引入了语境(context)、语域(register)、照应(reference)、指示(deixis)、回指(anaphora)、替代(substitution)、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和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语言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
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大量的,除了论文外,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集。
其中影响较大的专著有:I. Lehister [43]的Suprasegmentals,van Dijk [60][61]的Some Aspects of Text Grammar和Text and Context,W. Labov [40]的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J. E. Grimes [23]的The Thread of Discourse,M.A.K. Halliday和 R. Hasan [26]的Cohesion in English,M.A.K. Halliday [27]的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 Givon [20]的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影响较大的论文集有:J. Sinclair和 M. Coulthard [56]的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S. Petofi和H. Rieser [54]主编的Studies in Text Grammar,J. S. Petofi [53]主编的Text v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 Linguistics,J. E. Grimes [24]主编的Papers on Discourse,D. Metzing [49]主编的Frame Conception and Text Understanding,T. Givon [19]主编的Syntax and Semantics Vol.12和Discourse and Syntax等。
2.3 兴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了它的兴盛阶段。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话语分析在这个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话语分析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人员的分布也从原来的欧美扩展到亚洲和澳洲。
相比而言,美国的力量最强,接下来是西欧,然后是澳洲、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亚洲和非洲力量较弱。
比较活跃的话语分析家有:美国的G. Yule,T. Givon,S. Thompson,J. S. Petofi,W. Chafe,W. Mann,R. Longacre;西欧的G. Brown,van Dijk,M. Coulthard,J. Sinclair,E. Ventola;澳洲的M.A.K. Halliday,R. Hasan,J. Martin,C. Matthiessen;俄罗斯的M. Bakhtin;中国的廖秋忠、陈平、胡壮麟、沈家煊、顾曰国、任绍曾、申丹、黄国文、张德禄、朱永生等。
第二,话语分析自1981年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即由van Dijk担任主编的TEXT,从此有了一块自己的学术园地。
第三,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集层出不穷。
国外影响较大的专著有:M. Bakhtin [2] 的The Dialogic Imagination,R. De Beaugrande和W. Dressler [3]的An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G. Brown 和G. Yule [4]的Discourse Analysis,M. Coulthard [7]的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R. Longacre [44]的The Grammar of Discourse,M.A.K.44Halliday [29]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A.K. Halliday和R. Hasan [30]的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E. Ventola [68]的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s,D. Tannen [58]的Talking Voices, Repetition, Dialogue 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Georgakopoulou, A.和 D. Goutsos [18] 的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论文集影响最大的是van Dijk [64]主编的四卷本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分别论述了话语分析涉及的学科领域、话语的诸多方面、话语与对话研究以及话语分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国内影响较大的专著有:王佐良和丁往道[76]的《英语文体学引论》,秦秀白[74]的《文体学概论》,黄国文[73]的《语篇分析概论》,程雨民[71]的《英语语体学》,胡壮麟[72]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张德禄[77]的《功能文体学》,申丹[75]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论文集影响较大的有朱永生主编[78]的《语言•语篇•语境》等。
最新成果有朱永生和严世清合著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80]和朱永生主编的论文集《世纪之交论功能》[81]等。
2.4 主要成就2.4.1基本廓清了话语分析的定义、任务和对象对于如何界定话语分析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都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对语境中语言如何用于交际所做的研究。
M.A.K. Halliday [27]在论述语言学的定义时曾经说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意义的学问”。
如果我们能接受这种说法,那就能把话语分析看作是“一门具体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即通过真实的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