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九 名解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2.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一班文化含义。

3.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4.话语诗特定社会预警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集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华人,文本,沟通,语境等。

5.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穿做冬季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想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诗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意,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诗主题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想生活真是那样与生活本身诗同一的,也不想科学真是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7.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诗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美丽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意境:诗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想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夜市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文学消费:诗近代出现的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在文学称为一种特别的商品以来,人们对他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集成的思维之象与观念结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

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

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

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它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

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4.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及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使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看他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2)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3)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想象
6.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字言语层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文学形象层 是读者在阅读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3)文学意蕴层 之文本所蕴含的思想 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7.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 Leabharlann 论述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 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4.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2、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伦理道德批评之所以兴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4、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5、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如《西厢记》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是有追求者、被追求者、促进者、反对者、竞争与破坏者这几种类型的行动元。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人格特征构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独立性我们称之为“角色”。

6、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就是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情感意蕴与直观形象的“合金”。

2.灵感:所谓灵感,就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顿悟状态。

3.艺术传达:作家在构思活动和灵感爆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将头脑中的作品的雏形明确起来、固定下来,将意象转化为物象,这就是艺术传达。

4.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它并不抛弃事物的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从事物大量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扬弃其中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推理、演绎,概括出其中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最后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7.联想:联想就是不同的表象根据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的联结。

根据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同情况,联想又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再创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象出来。

11.“风格即人”:是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命题,即风格必须一人为本,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

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

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

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

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

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xx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

群体文化的表现。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

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一.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

一个具有主体能动性的读者,在进入文学阅读和鉴赏过程之前,基于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文学经验,心理上往往会形成一个既成的审美定势。

读者的这种根据既成审美定势对于阅读鉴赏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就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召唤结构(2010,5分)召唤结构是西方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伊瑟尔提出。

他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两极: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极和审美极;艺术极是作品的本文,审美极是由读者完成对本文的实现。

”这艺术的一极,即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存在着许多的空白。

所谓空白,就是指本文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召唤着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三.隐含读者由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

所谓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

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四.范式危机“范式”是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指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理论价值和方法,是理解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关键。

“范式危机”是指范式在反常面前已无法解释反常以维护范式的权威,导致人们对它的怀疑,使科学研究处于危机阶段。

范式危机往往是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开始,也就是科学革命的开始。

五.反讽(2011,5分)所谓反讽,是一种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寻求文字表象与其内蕴世界逆向而复杂的做法。

反讽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技巧,他所追求的是文字表象与其内蕴世界逆向而复杂的距离感。

米兰·昆德拉堪称反讽的代表。

六.四分法(2011,5分)是把各种各样的文学题材归并起来,分成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的文体分类方法。

这种分法既吸取了西方“三分法”的合理因素,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体分类的习惯,同时还兼取了作品在内质和外形上的综合特征。

“四分法”的最大优点是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文学类型在外在形式形态上的特点,分出的文学类型具体明确,容易识别,也为中国人民所熟悉。

文学理论必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必背名词解释
创作个性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
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功利性。
文体
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艺术情感
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
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自由语体
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采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
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
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三分法
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
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
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
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文学理论名解

文学理论名解

名词解释第四章1、文学价值观:是人作为主体于彼时彼地基于一定思想文化和实践的历史背景所形成的对于文学价值的体验、认识和判断尺度,也可以说是不同主体对待文学价值的选择和态度问题。

2、文学的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帮助人获得多方面社会和人生的知识,可以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人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理解的功能。

3、文学的教育功能: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理境界、增强人们改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4、文学的审美功能:指文学可以具有满足人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在文学的审美体验中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推动人的个性和才能朝着自由而全面解放方向发展的功能。

5、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心自由和轻松,带来精神与情绪的愉悦快适,带来怡情养性、消愁解闷的欢欣和抚慰的功能。

第五章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创作个性:是指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第六章1、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2、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3、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4、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5、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 十 名解

文学理论 十 名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6、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

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7、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8、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8、何谓体裁?体裁是指构成文学文本的内容的具体文学样式。

《文学理论》(童式最新版本)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童式最新版本)名词解释

1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从哲学的存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和反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列宁说明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

毛泽东充分肯定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强调这种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2艺术生产论根据马克思的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学活动作文人的活动之一,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具有多种含义1艺术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形象;2艺术生产指的是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3专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了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价值。

3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活活动的基础。

在生产活动中,人凭借自己的本质力量来改造自然,使自然变成人化的、适合人生存并且展现人力量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力量,充实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改造自己、丰富自己。

因此人的生产活动在属于自然的同时,又有超越自然的一面。

4文学活动四要素说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判传统》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这4个要素组成。

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世界包括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

作家通过文学活动表达他的感受感情、唤起读者共鸣,因此文学活动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作品是文学活动的载体。

文学活动还是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5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6巫术发生说:文学起源于巫术。

所谓巫术,是就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再现性、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暗示性、朦胧性)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空间。

审美象征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很多。

内聚焦: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文学作品的类型: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这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踏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提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以描写见长,不夸张,不变形,真实地体现客观事物感性状貌。

3、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4、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这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的、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意外之意。

5、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末,大盛于19世纪,风靡于欧洲的文学思潮。

它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成为理想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它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其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崇尚人的欲望,要求感情的解放,强调自我表现,推崇现象和幻想,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侧重生活的瞬息万变、精神的动荡不安以及富于特征性和神秘性的各种奇特现象。

因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充满了夸张的形象、异常的情节、虚幻的神话色彩和奇特的异国情调。

6、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文学思潮。

它以强烈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成为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它提倡按照生活本来面目进行写作,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现实。

全面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

同时它还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在多重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表现典型环境。

并且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进行犀利的分析,深刻的批判,表现出对现实的强大的理性的批判精神。

7、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形成的文学思潮。

它强调艺术的创造,主张艺术不应当只是描写客观世界,而应提示隐藏在客观世界背后的真实,显示人的心灵状态。

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认为人的精神与自然万物息息相通,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意识之间,存在对应或默契。

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主观意识的对应物来暗示出主观精神、心灵状态,通过带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暗示主观精神。

它致力于挖掘语言的潜能,打破了词语的单一性、含义的直露性和明确性,在曲折性与含蓄性中突出语句的转义,暗示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感状态,成为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8、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深化。

一方面保持现实主义原则的基本核心,一方面又吸引20世纪的科学研究结果,在加深对人本身的认识的同时,也吸收现代主义不同流派的某些手法,大大丰富了自己。

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主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

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
文学纲领,后经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各国出现一些大作家,大作品,其主要特征是对社会生活、事件大幅度地审美概括,不断地深入事件的动因的各个层次,关心人的命运,为其艰难的处境而焦虑不安,以及探究人的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源泉。

主要代表作家有英国的高尔斯华绥、德国的托马斯.曼、法国的罗曼.罗兰等。

9、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把革命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高度结合起来,力求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再现现实。

此外,它把革命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革命现实出发,展望胜利的明天,鼓舞人们为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表现革命的理想主义精神。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等。

10、“两结合”型文学:在20世纪中叶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统一的文学样式。

它既注重现实,又注重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方面它强调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科学分析,真实反映。

在表现具体的、感性的真实的同时,还要反映出历史的、本质的真实,并能够把握生活发展的规律,描绘出现实发展的趋势。

另一方面,它要求以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导,站在革命理想主义的高度看待现实,从题材、形象、情节、细节直至创作的全过程都贯穿革命理想主义,用这种理想来指导对现实发展的描写,把现实与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主要代表作有毛泽东的诗词和《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歌》、《创业史》等。

11、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中许多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的总称。

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在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

它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和超现实,把文学作为完全的自我表现。

因而,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为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普遍运用非常态的、变形的艺术假定性手段,如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

其代表作品有卡夫卡的《变形计》、《审判》等。

12、文学作品的体裁: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主要有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13、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其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节奏韵律性。

14、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6、散文:有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之分。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包括抒情散文、杂记、游记等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17、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