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题复习2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1.(09全国卷Ⅱ13)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B解析: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 -。
2Fe2++ Cl2Fe3++ 2Cl-,2Br-+ Cl2Br2 + 2Cl-,2FeBr2 + 3Cl22FeCl3 + 2Br2。
2当x/a ≤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
当x/a ≥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2.(09天津卷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答案:B解析:A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
C 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 32-,生成BaSO 3,再加入HCl ,则与溶液的NO 3-结合,相当于HNO 3,则可以氧化BaSO 3至BaSO 4,沉淀不溶解,故错; D 项,加热时,FeCl 3会水解,错。
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答案(全国2)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设2m o lZ n 参与反应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九、几种重要的金属1.(09全国卷Ⅰ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2222223A l N a O H H O N a A lO H ++=+↑B.4242222K M n O H C O O K K O H K M n O C O H O ++=+↑+C 22224(2M n O H C l M n C l C l H O ∆+=+↑+浓)D.22742424324324267()3()7K C r O F e S O H S O C r S O F e S O K S O H O ++=+++答案:B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 2气体,而应是CO 32 -,故B 项错。
2.(09江苏卷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A Al AlCl 3 Al (OH )3B HNO 3 NO NO 2C Si SiO 2 H 2SiO 3D CH 2=CH 2 CH 3CH 2OH CH 3CHO 答案:B解析:A 项:3A l A lC l →(322623A l H C l A lC l H +=+↑或者24243223()3A l H S O A l S O H +=+↑,33()A lC l A l O H →(332343()3A lC l N HH O A l O H N H C l+∙=↓+),33()A l O H A lC l →(332()33A l O H H C l A lC l H O +→+),3()A l O H A l →的转化必须经过323()A l O H A l O →(反应方程式为:32322()3A l O H A l O H O +灼烧)和23A l O A l →(232243A l O A l O +↑通电)这两步,所以A 项不选; B 项:3H N O N O →(3322833()24H N O C u C u N O N O H O +=+↑+),2N O N O →(2222N O O N O +=),2NO N O→(22332N O H O H N O N O +=+),23N O H N O →(22332N O H O H N O N O +=+),所以B 项正确; C 项:2S i S i O →(22S i O S iO +=),223S iO H S iO →必须经过两步(22322S iO N a O H N a S iO H O +→+、23222323N a S iO H O C O H S iO N a C O ++=↓+),D 项:2232C H C HC H C H O H =→(22232C H C H H O C H C H O H =+−−−→催化剂),323C HC H O H C HC H O →(32232222C u A gC H C H O H O C H C H O H O +−−−→+或),332C HC H O C HC H O H→(3232C H C H O H C H C H O H +−−−→催化剂),3222C HC H O H C H C H →=就必须经过两步(3232C H C H O H C H C H O H +−−−→催化剂和32222C H C H O H C H C H H O −−−→=↑+浓硫酸)3.(09江苏卷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3分)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2.(3分)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3.(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4.(3分)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5.(3分)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⑥⑤B.④①②⑥⑤③C.①④②⑥③⑤D.④①②③⑥⑤6.(3分)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7.(3分)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8.(3分)含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二、非选题9.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10.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11.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E溶液是,判断依据是;(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C、D、F.12.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的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已知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为;(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3)A的结构简式是;(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5)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09•全国卷Ⅱ)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分析】锌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规律来解决.【解答】解:锌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2mol锌失去4mol电子,生成2mol锌离子,由于生成硝酸锌,则其结合的硝酸根离子是4mol,则剩余的1mol的硝酸被还原为N2O就得到4mol电子,硝酸也全部反应,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即4Zn+10HNO3(一般稀)=4Zn(NO3)2+N2O↑+5H2O.故选A.2.(3分)(2009•全国卷Ⅱ)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分析】A、胶体是电中性的;B、通电时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向两极,溶质是非电解质时不移向任何电极;C、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无规律D、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解答】解: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也是电中性的,胶体粒子吸附了带电的离子,故A错误;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若溶质是非电解质不移向电极,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显微镜观察下呈现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胶体的布朗运动特性.溶液中的离子呈现自由态,其运动是无规律可言的.故C错误;D、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而胶体存在,故胶体出现明显的光带,故D正确;故选D.3.(3分)(2009•全国卷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分析】A、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钠不发生反应;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C、NaHCO3和Na2CO3的摩尔质量不同,二者相同质量,物质的量不同;D、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碳酸钠多,反应消耗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解答】解:A、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再加入NaHCO3饱和溶液,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钠不发生反应,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错误;B、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B错误;C、NaHCO3和Na2CO3的摩尔质量不同,二者相同质量,物质的量不同,与盐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为106:84=53:42,即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53:42,故C错误;D、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碳酸钠多,反应消耗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有碳酸氢钠析出,故D正确.故选D.4.(3分)(2009•全国卷Ⅱ)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分析】A、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D、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量数不同;【解答】解:A、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故A正确;B、因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为63,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故B正确;C、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故C正确;D、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量数不同,不能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代表某种核素的质量数,故D错误;故选:D.5.(3分)(2009•全国卷Ⅱ)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⑥⑤B.④①②⑥⑤③C.①④②⑥③⑤D.④①②③⑥⑤【分析】先将物质按酸和盐进行分类,再把酸按酸的强弱进行排序,酸性越强的酸其pH值越小;把盐按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行排序,盐水解程度越大的其碱性越强,溶液的pH值越大.【解答】解:①醋酸、②苯酚、④碳酸是酸,等浓度的三种溶液,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所以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醋酸<④碳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是盐,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碳酸的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等浓度的三种盐,苯酚钠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小于苯酚钠,所以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⑥碳酸氢钠<③苯酚钠<⑤碳酸钠,所以这六种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⑥③⑤,故选C.6.(3分)(2009•全国卷Ⅱ)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分析】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代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算热量即可解答.【解答】解: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H2(g)+O2(g)=2H2O(l)△H=﹣571.6kJ•mol﹣1,2 571.6kJx 285.8x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1 890kJy 890ykJ则,解得x=1.25mol,y=3.75mol,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3.75mol=1:3,故选B.7.(3分)(2009•全国卷Ⅱ)1mol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分析】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产物中含酚﹣OH、﹣COOH 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产物中含酚﹣OH、﹣COOH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1mol酚﹣OH消耗1molNaOH,1mol﹣COOH消耗1molNaOH,1mol该有机物及水解产物中共3mol酚﹣OH、2mol﹣COOH,所以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选A.8.(3分)(2009•全国卷Ⅱ)含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分析】由于还原性:Fe2+>Br﹣,通入Cl2,依次发生2Fe2++Cl2=2Fe3++2Cl﹣,2Br ﹣+Cl2=Br2+2Cl﹣,当n(Cl2):n(FeBr2)≤时,只氧化Fe2+,当n(Cl2):n(FeBr2)≥时,Fe2+和Br﹣被完全氧化,介于二者之间时,Fe2+被完全氧化,Br﹣被部分氧化,结合反应物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于还原性:Fe2+>Br﹣,通入Cl2,依次发生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当n(Cl2):n(FeBr2)≤时,只氧化Fe2+,当n(Cl2):n(FeBr2)≥时,Fe2+和Br﹣被完全氧化,介于二者之间时,Fe2+被完全氧化,Br﹣被部分氧化,则A.x=0.4a,n(Cl2):n(FeBr2)=0.4<,只氧化Fe2+,故A正确;B.x=0.6a,n(Cl2):n(FeBr2)介于~,Fe2+被完全氧化,Br﹣被部分氧化,故B错误;C.x=a,n(Cl2):n(FeBr2)介于~,Fe2+被完全氧化,amolFe2+被氧化消耗0.5amolCl2,剩余0.5amolCl2可与amol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Br2+2Fe3++4Cl﹣,故C正确;D.x=1.5a,Fe2+和Br﹣恰好被完全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Br2+2Fe3++6Cl﹣,故D正确.故选B.二、非选题9.(2009•全国卷Ⅱ)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2Y⇌2Z;(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0.083mol•L﹣1•min﹣1;(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45%;(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升高温度②加入催化剂③增大压强.【分析】(1)根据X、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画出变化曲线;(2)由表中数据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1min时△n(X)=1mol﹣0.9mol=0.1mol,△n(Y)=1mol﹣0.8mol=0.2mol,△n(Z)=0.2mol,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且反应物不为0,故为可逆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书写化学方程式;(3)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结合图表数据计算;(4)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当反应进行到9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转化率等于消耗量除以原来起始量;(5)根据平衡是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结合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分析平衡的移动,进而判断改变的条件.【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1min时△n(X)=1mol﹣0.9mol=0.1mol,△n(Y)=1mol﹣0.8mol=0.2mol,△n(Z)=0.2mol,所以X、Y、Z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量之比为1:2:2,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5mol、0.1mol、0.9mol.横坐标为时间,从坐标为X、Z的物质的量(n),根据表中数据可画出曲线为:,故答案为:;(2)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从开始到平衡,X的物质的量减小,应为反应物,0~1min物质的量变化值为1.00mol﹣0.90mol=0.10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应为反应物,0~1min物质的量变化值为1.00mol﹣0.80mol=0.20mol,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是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为0.20mol,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且反应物不为0,故为可逆反应,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X):n(Y):n(Z)=0.10mol:0.20mol:0.20mol=1:2:2,反应方程式为X+2Y⇌2Z,故答案为:X+2Y⇌2Z;(3)0﹣3min内Z的反应速率===0.083mol•L﹣1•min﹣1,故答案为:0.083mol•L﹣1•min﹣1;(4)由图表数据可知反应到9min,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100%=45%,故答案为:45%;(5)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0.9mol,由图2可知曲线①平衡后,Z 的物质的量为0.6,Z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应是升高温度;曲线②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mol,Z的物质的量未变,应是使用催化剂;曲线③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5mol,Z的物质的量增大,应是增大压强,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压强.10.(2009•全国卷Ⅱ)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固体NH4Cl和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B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其作用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3CuO N2+3H2O+3Cu;(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出现无色液体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氨水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分析】根据实验目的: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所以A处是产生氨气的反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来制取氨气,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易液化,极易吸收水成为氨水,氨水具有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其中的结晶水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解答】解:(1)根据实验目的: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可知A中加入的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NH3↑+2H2O,故答案为:固体NH4Cl和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制得的氨气中含有杂质水,可以用碱石灰来吸收,故答案为:碱石灰;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3)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水以及氮气,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故答案为: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2NH3+3CuO N2+3H2O+3Cu;(4)氨气还原氧化铜之后剩余的氨气和产生的水蒸气在冷凝时会形成氨水,具有氨气分子和结晶水的成分,氨水可以使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其中的结晶水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故答案为:出现无色液体;氨水;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11.(2009•全国卷Ⅱ)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2)E溶液是碳酸钾,判断依据是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Ba(OH)2、C Ca(CH3COO)2、D AlCl3、F FeSO4.【分析】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三种溶液为碱液或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且碱性为A>E>C,则A为碱,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离子,OH﹣离子与Ag+,Ca2+,Fe2+,Al3+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只能为Ba(OH)2,根据越弱越水解,E应为碳酸盐,根据离子共存,只能为K2CO3,C为醋酸盐;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则B中含有银离子,应为硝酸银溶液,加入氨水发生的反应为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D中不含SO42﹣离子;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说明F中含有Fe2+离子;综上分析可知,A为Ba(OH)2,B为AgNO3,C为Ca(CH3COO)2,D为AlCl3,E为K2CO3,F为FeSO4.【解答】解: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三种溶液为碱液或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且碱性为A>E>C,则A为碱,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离子,OH﹣离子与Ag+,Ca2+,Fe2+,Al3+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只能为Ba(OH)2,根据越弱越水解,E应为碳酸盐,根据离子共存,只能为K2CO3,C为醋酸盐;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则B中含有银离子,应为硝酸银溶液,加入氨水发生的反应为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D中不含SO42﹣离子;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说明F中含有Fe2+离子;综上分析可知,A为Ba(OH)2,B为AgNO3,C为Ca(CH3COO)2,D为AlCl3,E为K2CO3,F为FeSO4.(1)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加入过量氨水后生成银氨络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故答案为: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OH+2H2O;2(2)E应为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故E为K2CO3,故答案为:碳酸钾;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Ba(OH)2,B为AgNO3,C为Ca(CH3COO)2,D 为AlCl3,E为K2CO3,F为FeSO4,故答案为:Ba(OH)2;Ca(CH3COO)2;AlCl3;FeSO4.12.(2009•全国卷Ⅱ)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的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已知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为C4H6O2;(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3)A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CH2;(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5)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分析】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中C、H、O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2:3:1,结合A的相对分子质量知,A的分子式为C4H6O2,A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B,说明A中含有碳碳双键,A能水解生成C和D,C能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D,说明C中含有醛基,A为酯,且C和D中碳原子个数相同,所以C是乙醛,D是乙酸,因为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B,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B水解生成乙酸和E聚乙烯醇,E的结构简式为:.【解答】解: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中C、H、O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2:3:1,结合A的相对分子质量知,A的分子式为C4H6O2,A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B,说明A中含有碳碳双键,A能水解生成C和D,C能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D,说明C中含有醛基,A为酯,且C和D中碳原子个数相同,所以C是乙醛,D是乙酸,因为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B,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B水解生成乙酸和E聚乙烯醇,E的结构简式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分子式C4H6O2,故答案为:C4H6O2;(2)C是乙醛,乙醛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酸、氧化亚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故答案为: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3)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故答案为:CH3COOCH=CH2;(4)B的结构简式为:,B水解生成乙酸和E聚乙烯醇,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两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则符合这两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含有碳碳三键,则两个氧原子形成两个羟基,所以它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化学】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1.(09全国卷Ⅱ13)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B解析: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
2Fe2++ Cl22Fe3++ 2Cl-,2Br-+ Cl2Br2 + 2Cl-,2FeBr2 + 3Cl22FeCl3 + 2Br2。
当x/a ≤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
当x/a ≥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 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2.(09天津卷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答案:B解析:A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
C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生成BaSO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3-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故错;D项,加热时,FeCl3会水解,错。
硫及其化合物
二、稀硫酸的性质 P92
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42- NaHSO4 == Na++ H++SO42-
能和金属、碱性氧化物、碱、酸碱指示剂、弱酸的酸 式盐和正盐、钡盐、铅盐
三、浓硫酸的特性
1、有吸水性 不能干燥 HI HBr H2S NH3 C2H4 C2H2 等
[思考] 将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可快速得到HCl气 体,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
, 溶 而
B氧a化(N还O原3)反2溶应液,中生有成HS+O、42N-,O生3-成、BSaOS3O2-4,。发生
【例3】 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 79℃,是一种重要有机溶剂,用于将ROH转化为RCl。 氯化亚砜遇水水解,需在无水条件下使用。
(1)试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写的化学方程式是正
触
氏度 压强:常压 (P34)
思考:接触室中热
室
交换器的作用?从接 触室出来的气体成分
是什么?
温度:400~500℃催化剂活性较高 压强:设备、成本和能源消耗(增大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大)
思考:吸收三
吸
氧化硫为什么不
用水和稀硫酸,
而用98.3%的浓 硫酸?浓硫酸为
收
什么必须从塔顶
喷下?
塔
“三废”处理
2Fe2O3 + 8SO2 2SO3 H2SO4
五、硫酸盐 P92
结晶水和物 Na2SO4•10H2O CaSO4•2H2O 2CaSO4•H2O
ZnSO4•7H2O
俗名
主要用途
芒硝
制玻璃、造纸工业
制粉笔、模型、雕像
09年高考化学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温09年高考化学第二次调研考试一、选择题1.14C 常用语测定站生物遗骸的年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C 含有14个中子B .14C 与14N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C .14C 与C 60互为同位素D .14C 与12C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 12H 22O 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 ③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 ④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 ⑤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⑥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使溴水褪色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循环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B .工业上用热还原法冶炼铝:Al 2O 3+CO == 3CO 2+2AlC .在铁管上镀铜时,用铁管做电解池阴极,铜块做阳极D .工业合成氨生产中,适当提高原料气中氮气的含量,可提高H 2的转化率4.下列关于材料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② 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 ③结构陶瓷碳化硼(B 4C 3)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 ④用纯碱、石灰石、石英为原料可制造普通玻璃 ⑤硅可用来制造通信光缆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5.已知:2 CO(g) + O 2(g) = 2CO 2(g) △H=-566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g) △H=-802kJ/molH 2O(g)= H 2O(l) △H=-44KJ/mol则CH 4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时,热化学方程式是A .2CH 4(g)+3.5O 2(g)=CO 2(g)+CO(g)+4H 2O(g) △H=-1038kJ/molB .4CH 4(g)+7O 2(g)=2CO 2(g)+2CO(g)+8H 2O(l) △H=-2642kJ/molC .2CH 4(g)+3.5O 2(g)=CO 2(g)+CO(g)+4H 2O(g) △H=-1497kJ/molD .2CH 4(g)+3.5O 2(g)=CO 2(g)+CO(g)+4H 2O(l) △H=-1497kJ/mol6.X 、Y 、Z 、Q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0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资料
二轮复习之我见二〇〇九年三月一、命题背景及预测•(一)山东省规范高中办学行为的行动必须获得高考的具体支持。
张志勇副厅长在一次高中校长座谈会上曾说过:高考制度的改革需要严谨的论证阶段,但高考试题的内容能够保证那些严格遵守办学规范的学校不吃亏,试题的难度和选择的视角会区别于题海战术时期。
•(二)随着加入新课程省份的增多,独树一帜的山东高考要用高的美誉度作为新课程顺利推进的标志。
“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统一。
•(三)山东新课程推进的节奏保证2009年高考试题的指标要求保持稳定。
2011年新的高考制度的重大变革前的稳定期。
高考的组织形式、试题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有可能在录取方式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改革。
受2008年试题获得好评的鼓舞,09年试题不会在求新、求异方面冒险。
高考命题的程序•对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本年度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的命题思路•考察多途径获得的练习题,制定双向细目(考试说明要求—常规考察形式)表,组建题库•编制试测题、试测,获得相关数据•命题专家与学科秘书的交流、对话•试题的打磨和精细化•5月还要为防“撞车”进行重审高考试题的分类•从能力要求上分:第一类:涉及记忆能力的试题;第二类: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掌握和应用。
第三类:相关能力的发挥。
•对考生而言:第一类:送分题。
第二类:中档题。
第三类:高档题。
第四类:潜能题高考试题几大特点体现《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原大纲有,现大纲没有的知识均未涉及•以纲为纲,照顾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消除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疑虑•内容比例、试卷结构、题型与考试说明一致强化基础性,兼顾覆盖面山东特色的:“理综”化学试题显现:力求试题的覆盖面大;主干知识为试题素材和考察主体;突出实验(分散和集中呈现);学科内小综合,淡化深度综合;计算要求提升(量);采分点“小额”且“等值”。
•认真研究两题(高考试题、先进地市模拟题),重视后期复习,强化采分点意识。
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月考试题汇编:氧化还原反应(2)
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月考试题汇编:氧化还原反应(2)1、 (郑州二中09学年高三10月份月考 )(8分)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部分):(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3KIO + KI + SO H 24 = 42SO K + 2I + O H 2(2)上述反应生成的2I 可用四氯化碳检验。
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32SO Na 稀溶液,将2I 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32SO Na 稀溶液与2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a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b 、加入适量32SO Na 稀溶液;c 、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操作中的位置是(3)已知:---+=+264232222O S I O S I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a 、准确称取g 7.12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 溶液,使食用盐中3KIO 与KI 反应完全;c 、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100.64-⨯的322O S Na 溶液mL 0.20,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 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②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所测精盐的碘含量是 kg mg /答案:.(1)1、5、3、3、3、3 (2分)。
(2)①I 2+SO 32-+H 2O = 2I -+SO 42 - +2H +(2分);②在步骤b 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1分)。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1分)。
②20(2分)2.(郑州二中09学年高三10月份月考 ) (6分)(1)已知氢氧化铁可以被次氯酸钠氧化成FeO 4n -,当3.21gFe(OH)3参加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了0.09mol 电子,则n 。
(2)根据上题推断结果,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Fe(OH)3+ [ ]ClO - + [ ]OH -—— [ ]FeO 4n -+[ ]Cl -+[ ]H 2O(3)结合以上反应,推测FeO 4n -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填序号) 。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之二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之二七、卤素 (1)八、氧、硫及其化合物 (7)九、碳、硅及其化合物 (13)十、氮及其化合物 (15)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七、卤素1.(09全国卷Ⅱ13) 含有a mol FeBr 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 2。
下列各项为通Cl 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 .x =0.4a ,2Fe 2++Cl 2=2Fe 3++2Cl - B .x =0.6a ,2Br -+ Cl 2=Br 2+2Cl - C .x=a ,2Fe 2++2Br -+2Cl 2=Br 2+2Fe 3++4Cl - D .x=1.5a ,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答案:B 解析:由于Fe 2+的还原性强于Br -,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 2先氧化Fe 2+,然后再氧化Br -。
2Fe 2+ + Cl 2 2Fe 3+ + 2Cl -,2Br - + Cl 2 Br 2 + 2Cl -,2FeBr 2 + 3Cl 2 2FeCl 3 + 2Br 2 。
当x/a ≤0.5时,Cl 2仅氧化Fe 2+,故A 项正确。
当x/a ≥1.5时,Fe 2+和Br -合部被氧化,D 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 项,当x=0.5a 时,Cl 2刚好把Fe 2+全部氧化,而当x=0.6a ,显然Cl 2还要氧化Br -,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2.(09天津卷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 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42-D.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足量Cl 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 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3溶液答案:B解析:A 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 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
09年高考化学二轮理综复习试题
09年高考化学二轮理综复习试题(化学部分)2009.5.14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35.5 Cu 64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加NaOH溶液后进行分液分离乙醇和苯酚B.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C.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D.称量2.5gCuSO4·5H2O晶体溶于100 mL 水配制取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10.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①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B.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D.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1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 A②常温常压22.4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 A③64g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 A个电子④常温常压下,100mL 0.5mol/L 的乙酸溶液中,乙酸的分子数目小于0.05N A⑤标况时,22.4L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⑥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AA.①②B.③④C.②④D.⑤⑥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1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铜片加入稀硝酸中:Cu+NO3-+4H+=Cu2++NO↑+2H2OB.Ca(HCO3)2溶液与Ca(OH)2溶液任意比混合:Ca2++HCO3-+OH-=CaCO3↓+H2O C.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Ba2++OH-+SO42-+H+=BaSO4↓+H2OD.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32-+2HClO14.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荣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2)解析版
;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 A 的结构简式是 (4)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5) A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 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 (6)A 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全国 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 1 C – 12 N – 14 O -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 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 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 A 【解析】设 2molZn 参与反应,因 Z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 2molZn(NO3)2,显然含有 4molNO3 ,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
30. (15 分)w.w.w.k.s.5.u.c.o.m 化合物 A 相对分子质量为 86,碳的质量分数为 55.8%,氢为 7.0%,其余为氧。A 的相关反 应如下图所示:
已知 R-CH=CHOH(烯醇)不稳定 ,很快转化为 R CH 2CHO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A 的分子式为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A. ④①②⑤⑥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答案 C
B. ④①②⑥⑤③ D. ①④②③⑥⑤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I)(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I)一、选择题1.(3分)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B.1:5C.2:3D.2:52.(3分)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3.(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s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s结晶析出4.(3分)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5.(3分)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⑥⑤B.④①②⑥⑤③C.①④②⑥③⑤D.④①②③⑥⑤6.(3分)已知:2H2(g)+O2(g)=2H2O(1)AH=-571.6kJ«mor';CH4(g)+202(g)=C02(g)+2H2O(1)△!!=-890kJ・mol 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压0(1),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3C.1:4D.2:3O O7.(3分)Imol HO-^^^OC-^^-OCCH,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A.5molB.4molC.3molD.2mol8.(3分)根据已知回答24-25题己知:2Fe2++Cl2=2Cr+2Fe3\2Br+Cl2=Br2+2Cr,2Fe2++Br2=2Br'+2Fe3+.含有amol FeBri的溶液中,通入xmol C12.下列各项为通CI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h=2Fe3++2CrB.x=0.6a,2Br+C12=Br2+2ClC.x=a,2Fe2++2Br'+2C12=Br2+2Fe3++4Cl'D.x=1.5a,2Fe2++4Br_+3Cl2=2Br2+2Fe3++6Cl-二、非选题9.(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乙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t/min X/mol Y/mol Z/mol0 1.00 1.000.0010.900.800.2030.750.500.5050.650.300.70图1(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a等于;(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10.(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A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11.(15分)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Fe',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O.l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E溶液是,判断依据是;(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C、D、F•12.(15分)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A的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已知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为;(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3)A的结构简式是;(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5)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工C:、、、;(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B.1:5C.2:3D.2:5【考点】BQ: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EG: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515:氧化还原反应专题;524:氮族元素.【分析】锌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规律来解决.【解答】解:锌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2mol锌失去4mol电子,生成2mol锌离子,由于生成硝酸锌,则其结合的硝酸根离子是4mol,则剩余的Imol的硝酸被还原为N2O就得到4mol 电子,硝酸也全部反应,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即4Zn+10HNO3(一般稀)=4Zn(NO3)2+N2Ot+5H2O.故选Ao【点评】本题是对硝酸的氧化性知识的考查,注意电子守恒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运用.2.(3分)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考点】66: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51A: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胶体是电中性的;B、通电时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向两极,溶质是非电解质时不移向任何电极;C、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无规律D、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解答】解: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也是电中性的,胶体粒子吸附了带电的离子,故A错误;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若溶质是非电解质不移向电极,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显微镜观察下呈现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胶体的布朗运动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专题二、定量选择法定量选择题是指选择题中题目给出物质间的定量关系,要求正确运用化学原理、规律、计算公式对有关因素间的量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分析、推理。
这类试题既可能是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又可能是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的推算或是化学计算关系的运算结果(如含字母表达式)的正误判断。
因其灵活性强、迷惑性大、对解题技巧性要求高,虽用常规方法解得正确的结果,但因耗时过多,影响完卷时限。
因此,运用整体、变形、抽象、逆向、极端等思维方式,利用守恒、构造、讨论等方法进行巧解速算或运用分析推理并结合简单心算、估算快速求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1)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变,因而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这就是运用守恒法解题的理论依据。
对于某一化学或物理变化过程,由于某些粒子(如原子、离子、电子)的量保持恒定,于是中学化学经常应用的守恒体系有: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及能量守恒。
凡能从题意中找出上述关系而建立一代数方程即可快捷求解。
其优点在于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量的始态和终态,则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解题方法。
[例1](江西调考题)在某一价金属的碘化物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I沉淀和硝酸盐。
已知原一价金属碘化物溶液的质量等于所得硝酸盐溶液的质量,则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38.2%B.48.8%C.50%D.72.3%[解析]此反应可表示为,因,又由题意有: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析出AgI沉淀的质量,故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择D。
答案:D[评注] 此题是一道“无数据”计算型选择题,发掘隐含有多种方法可求得题解。
此法在于深挖内涵,利用“质量守恒”找出问题本质,解法简捷。
[练习]1、(全国联考题)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后,固体的质量将增加()A.2.1g B.7.2g C.3.6g D.9.3g[解析]由相应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导出如下关系:即CO和H2反应消耗掉多少氧气,产物与Na2O2反应就放出多少氧气。
因此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起始CO和H2的总质量2.1g。
选择A。
答案:A[评注]化学计算型选择题,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而且考查对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因此,选择计算不急算,认真分析巧判断;发掘本质挖内涵,切忌当作大题看。
2、(上海高考题)A、B、C三种物质各15g,发生反应A+B+C→D,反应后生成30g D,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g A,反应又继续开始,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9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6g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g答:D。
解:由质量守恒,首先推导出反应中消耗A、B、C的质量比5∶3∶2后才能进行正确选择(由A、B完全反应得,根据第一次反应得,得第一次反应掉6g C,第二次用掉4g C)。
3、(广东高考题)在t℃时,向一定质量分数为a%的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mgCuSO4,同温下析出ng晶体。
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CuSO4的质量为()A.B.C.D.无法确定答:C。
解:依题意,减少的饱和溶液为(质量守恒),其质量分数不变(t℃时最后必为饱和溶液),故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
4、(北京调考题)已知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
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30 g Y混合反应生成0.25 mol Q及若干摩尔H。
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A.63g/mo1B.122g/mol C.126g/mol D.163g/mo1答:C。
解:依题意有:,由质量守恒知,32 g X和40 g Y恰好反应生成mg Q及9 g H,显然:。
当16g X与30g Y反应时,Y过量,设X完全反应后生成为a,则有,已知,则5、全国高考题)标准状况下,0.1mol烃与lmolO2(过量)混合,完全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 g,从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为16.8 L(标准状况下),则该烃的分子式是()A.C4H8B.C4H10C.C5H10D.C5H12答:C。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与1molO2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与逸出O2的质量之和,即,,即为。
②元素守恒法元素守恒法是指利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或离子)数目不变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方法。
采用元素守恒法,首先确定相关物质,然后找出始态、终态物质中某元素(原子)的等量关系或对应关系。
[例2](上海高考题)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
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解析]硝酸与铜反应,一部分体现出酸性,另一部分体现出氧化性,即其氮元素一部分仍以存在(与结合),另一部分以气体(NO、NO2)形式放出。
由N元素守恒:。
故选B。
答案: B[评注]因题给出“一定浓度的硝酸”,.许多考生注意到气体可能是NO或NO2,受此干扰便无法用方程式正确求解,其实只需运用“元素守恒”便顺利巧解。
[练习]1、(黄冈调考题)已知、、CO等有毒气体是污染大气的罪魁祸首,故国家环保部门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强制要求进行治理,如某硝酸工厂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NO2和NO,必须用碱液吸收来消除污染。
已知NO2和NaOH溶液反应为:,NO和NO2与NaOH溶液反应为:。
有和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
现有浓度为的NaOH溶液,则需此NaOH 溶液的体积是()A.B.C.D.[解析]从所给方程知: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钠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选择D。
答案:D[评注]此题若按方程式分步求解,过程繁琐且易出错。
经仔细观察,巧用守恒,快捷求解。
2、(全国高考题)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和的营养液。
若用KCl、和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依次是A.2 64 24B.64 2 24C.32 50 1 2D.16 50 24[解析]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在配制营养液中:故选B。
答案:B[评注]溶液中的较多计算问题可用“离子守恒”求解。
此题的解题过程实际上还可更简化,即由,结合选项就可判断只有B项正确。
3、(全国高考题)在的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B。
分析:,,则,,则,因溶液中有即最终溶液呈蓝色,最终溶液中;。
4、(上海高考题)将3.20g铜跟30.0mL 10.0mol/L的硝酸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氢离子,则此时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B.2a mol C.D.答:D。
解:,由题意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说明过量即剩余,铜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故反应后溶液中含。
5、(全国高考题)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A.1.4g B.2.2g C.4.4g D.在2.2g和4.4g之间答:A。
解:设燃烧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因,由H守恒,则。
③电子得失守恒法电子得失守恒法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导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产物的有关计算之中。
[例3] (全国高考题)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将转化成()A.B.S C.D.[解析]设硫元素被氧化成+n价,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数目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目相等,得,选择D。
答案: D[评注]本题是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的综合题,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融化学计算、离子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降和环保于一体的主体交叉式试题,亦是近几年高考多次出现的热点题型。
解此类题关键在于:一是准确推算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指定元素的初始价态,二是紧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练习]1、(全国高考题)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正极今若制得,这时电池内消耗的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解析]蓄电池两极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等于电解池两极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据题示信息找出如下关系:答案:C[评注]本题属于新情境试题,要求考生抓住转移才能生成这一关键,还要读懂题示信息中与的关系,才能找到电解池内消耗的。
2、(上海高考题)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 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02g B.8.51g C.8.26g D.7.04g[解析]解法一设为,为y,则可列出:则生成沉淀质量解法二综合分析知,该反应中,铜、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最终生成氢氧化物,其中失去电子的总数在数值上应该和生成氢氧化物中的氢氧根的总数相等。
因,,则,则最后应该增加,故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答案:B[评注]此题常规解法为:先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再进行计算。
既麻烦、费时,其结果又易出错。
经综合分析发现,Mg、Cu失去电子数等于HNO3中N得到电子数,由此并结合质量守恒建立等式关系,快捷求解。
其解法二是更加深入发掘隐含,实为巧中之妙法!3、(上海高考题)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或分别按或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A.1.62g B.6.48g C.3.24g D.12.96g答:B。
解:以Cu、Ag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为桥梁,把铜和银质量联系起来:。
4、武汉调考题)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5.4g B.3.6g C.2.7g D.1.6g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