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ac223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f.png)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怡,陈途,陈明(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咸宁987700)摘要:民族药丹参(OOu rnilOorrhiza Buago)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常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⑴。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其他类型化合物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缺血性中风、抗肿瘤〔6〕。
本文对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丹参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二萜醌类;酚酸类;药理作用;抗氧化;抗炎;抗癌中图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765(2601)-25-2645-24Research Pregress of Chemicai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octa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XU Yi,CHEN Tu,CHEN MCg(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vnNing,XivnNing987700,China) ABSTRACT: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s a long histou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China,/was first be recorUed in Shynong's classic of MateUo MePica,the mot ant rUizoma have the functions of invigoraUng the circclation of bloop ant res/Ung mexstmal flow,removing bloop stasis ant pain,cmaUny away the OeaU-fire.The main cCemical compocyts of Salvia miltiorrUizo are PposomUla ditemexoid quinones,water-soluUla phenolic acids and other types of componnts.AccorUing to the ppamlpcomxe researcC,Salvia miltiovUizo has the significant ebects of increase coronau flow,Utehtata myocarUial excitaki/ty ant conCuctivita, protect myocarUial iscCemic injuu,in akdition to antioxidant, carUiovescclar protection,improve renal function,anti-bacteUal anti-inflamma/m,anti-tumor ant other fecctiocs.It is mainly used in coronau heaU disease,myocarU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iscCemic stroPa ant anti-tumor.Ic this pyt par i we reviewed the cCemical composition;phamiacomx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1000x720to provi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ational dyCopmyt ant utilization of Salvia mbtiooUiza.KEYWORDS:Salvia milPorrhiza;Chemical coxstituexts;Citeme/oik qui/oxes;Phe/oOc aciks;Pharmacolooicyi act/x;Antioxida-tiox;人!1/0018]11]118/^p Anb-ca/cer丹参(aalviu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o)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湖北也有丹参分布;多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https://img.taocdn.com/s3/m/0b9572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丹参是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为红参、可丁香。
其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参酮Ⅰ、酪氨酸酶等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促进纤溶活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
2.扩张血管作用:丹参中的丹酚酸以及多种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血供,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3.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保护心脑血管和肝脏细胞,延缓细胞老化和衰老的过程。
4.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酚酸及其衍生产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白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炎症性疾病。
5.保护心肌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缺血和抗缺氧作用,能够增加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并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6.降压作用:丹参中的丹酚酸能够抑制血管收缩素Ⅱ的合成和释放,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
7.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可用于辅助治疗癌症。
8.具有镇痛作用:丹参中的丹酚酸能够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感。
总结起来,丹参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肌、降压、抗肿瘤和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并常常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增强疗效。
然而,使用丹参时还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遵医嘱使用,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9d75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1.png)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中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丹参中存在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下面将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酚酸D、绿原酸、丹参素等。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治疗风湿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效果。
(2)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液凝结,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丹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丹参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6)调节免疫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丹参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丹参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184a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2.png)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05 研究结果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综述了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方法、主要发现 及其作用机制。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优化现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总结了近年
理论支持。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则发现,这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 瘤等作用,其中丹参酮ⅡA的作用最为突出。此外,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被 证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部分药理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其对药效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研究表明, 丹参素能够显著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 外,丹参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抵抗细胞凋亡等。这些药理 作用的深入研究为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 主要包括丹参酮类和丹参醇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水溶性成 分则主要包括丹参素、丹参多酚等,具有抗氧化、舒张血管、抗凝等作用。不同 成分的药理作用
差异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丹参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药和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 要意义。
来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关键词: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方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引言
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它来源 于唇形科植物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近年来, 随着药物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bbb752ec3a87c24128c48b.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一、总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
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
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
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
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dea003f78a6529647d532b.png)
丹 参 (a i i o hz ug ) S l am l  ̄ i B n e 为唇 形科 植物 , 药 部位 而且 目前 尚无产 生耐药性 的报道 。孙 敦等0 6 v i f a 用 将 0例心绞痛病 人 以就诊顺序按 21 :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 口服复方丹参滴 丸 ,
治热病烦躁神 昏及心悸失眠。 现代 医药 学根 据丹 参的功效 , 并 结合 以前 的方剂 与其 他药配伍 ,制成 多种复方制剂并 用于临 床 。我 院临床 常用 的丹 参制剂有复方丹参 滴丸 , 七片 , 丹 丹红 注射液 等被 用于心脑 血管的治疗 。本 文要根据近年来对 上述 三种丹参制剂 的药理 作用研究 , 结合临床应用 , 并 探讨并 总结 以防止血栓发生。 它们 的药理作用 , 并做一综述 。 1 . 2复方丹参滴丸 的药理作 用研究 1资 料 复方丹参滴 丸治疗冠心病 的药 理学基础是通过改善微循 1 . 1复方丹参滴丸 的临床应用 环 , 响外 周血循 环 内皮 素 的释放 , 影 舒张冠状动 脉 , 改善心肌 复方丹参滴 丸主要 由丹参 、 三七 、 冰片组成 。其 中丹参主 缺血 , 增强左心室功 能。阻滞钙通道和通道 , 拮抗心律失常来 要提取 以丹参素 为主的水溶性酚酸类有效 成分 ,三七 提取的 实现 的。 其抗血栓的药理学基础是改善微循环 , 降低心脑细胞 有效成分 为三七 总皂苷 ,然后加人其 他有效成分及 适当辅料 的耗 氧量 , 加清除 自由基 的酶体 系活性 ,使大脑神经细胞 增 经特殊工艺制成 的一 种高分散状态 的固体 分散物 。该 复方有 R A活性增高 。抑制血小板聚集 , N 促进 全血 黏度下降。 效成分 纯度高 , 散均匀 , 出速度 快 , 分 溶 可直接 经黏膜快 速吸 1 . 3复方 丹参滴 丸的临床药理作 用总结 收入血 , 肝脏首过 效应 , 大提高生 物利用 度 , 无 大 克服 了复方 通过 以上复方丹参 滴丸 的药理作 用及机理探讨 ,得 出复 丹参片经 口服时药效低 ,对 胃黏膜刺 激引发的 胃部 不适 等弊 方丹参滴 丸被 广泛用于冠心病 、 心绞痛 、 心肌缺血 。其新 的I 艋 病[ 1 】 。我院医生将其广泛用 于冠 心病 及心绞痛 治疗 , 得 了良 床应用是 在治疗 高脂血症和 动脉粥样 硬化上取得 了良好的效 取 好 的效果。 其疗效不仅优于传统 的抗心绞痛药 , 如消心痛等翻 果 。 , 秦培森等 究发现 , 研 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3a662dcfc789eb172dc847.png)
丹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 前言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
主要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2fc0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1.png)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从事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丹参在中医传统中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展经络、抗炎镇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丹参的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目前,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首先,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
丹参素是一种水溶性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脂血管扩张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丹参素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方式,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丹参素还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机制,对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丹参素还能够改善脑缺血损伤、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对神经系统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丹参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凝血等作用,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抵抗能力。
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癫痫、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中枢神经和心脏等器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对丹参的药理活性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再次,丹参还能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发挥其药理作用。
丹参素能够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途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等方式,调节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衰老、抗心肌梗死、抗肿瘤等作用。
丹参还能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减轻线粒体损伤等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这些机制的研究为丹参药理作用的深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总结起来,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丹参素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病症。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e368d07f1922791788e804.png)
停样 L- 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 , 可用于心肌缺血- 再 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陶军等利用家兔心肌 缺血- 再灌注模型 , 观察了缺血 - 再灌注后心肌 2, 4 - 亚 甲二 氧苯 丙胺 ( MDA) 生成、 超 氧化 物歧 化酶 ( SOD) 活性、 血清肌 酸激酶 ( CK ) 活性 变化及 DS 201 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缺血 - 再灌注心 肌 M DA 含量显著升高, SOD 活性明显下降, 同时血 清 CK 活性显著升高, 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 DS- 201 ( 5 m g/ kg) 能显著降低心肌中 M DA 的生成和减少心 肌 CK 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 DS- 201 对超氧 阴离子、 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由此推 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 制之一。买长江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 , 研究了丹参 酮对心肌保护效果 , 并与异搏停对比。证实丹参酮心 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 , 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
A、 丹参酮
B、 隐丹参酮等 ; 水溶性 成分有 原儿茶 醛、 丹 参素 ( 丹参 酸甲 ) 、 丹 参酸乙、 镁 - 丹参 酚性 酸 B
( L SA- R) 等。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 改善心、 肝、 肺、 脑等脏 器的缺 血再灌 注损伤 ; 对肝 细 胞 的损伤 ; 肝纤维化、 肝硬变、 肝癌的作用 ; 调节免疫应答 ; 抗感染和抗肿瘤 等方面。 关 键词 : 丹参 药理作用
参 [ 1] Ross 500. [ 2] 张文军 , 等 丹参酮 R . T he Pat hogenesis
Hale Waihona Puke 考文献 update . N Engl J Med, 1986, 314( 8) : 488~
称 DS - 201) 对血管平 滑肌细 胞增殖相 关基因 c myc 表达的影响, 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 促进平滑肌细胞 c- m yc 高表达 , 导致平滑肌细胞增 殖, 而 DS- 201 能阻止这种作用, 使 c- m yc 表达水 平下降, 抑制平滑肌细胞 增殖。提示 DS- 201 可 能 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 化作用。 2. 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硬死模型, 静 注 DS- 201, 结果心肌硬死范围缩小 , 疗效非常显著 , 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 其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66c2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png)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丹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对丹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在丹参的药理活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丹参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给予体外培养的细胞高浓度的氧化剂诱导,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后测定细胞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对丹参的抗炎作用的研究。
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后加入丹参提取物,观察小鼠体内炎症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丹参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丹参酸和其他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最后,我们进行了对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加入丹参提取物后小鼠血脂和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具有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包括抗氧化、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这些实验结果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de93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8.png)
丹参的研究价值
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研究表明,丹 参及其有效成分对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 和预防作用。此外,丹参在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 此,丹参的研究对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丹参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未来,丹参研究将更加注 重基因功能、代谢网络和药物靶点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基因组学技术,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丹参的基因功能和遗传特性,为丹参的品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丹参代谢网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丹参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 制,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思路。
参考内容
丹参,别名紫丹参、赤参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 神、清热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本次演示将对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 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丹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 表明,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挥发油等物质。这些 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心血管、神经系 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总之,丹参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未 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探索其作用机制和 基因功能,为中药材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 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药用价值
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能够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 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丹参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脏疾病、癌 症等疾病。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44b20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4.png)
2021年第1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5期 · 57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全如1,谢晓燕2(1.南京协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泽恒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还具有保护脏器、抗纤维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本文主要对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1-0057-03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MiltiorrhizaZhao Quanru1, Xie Xiaoyan2(1.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Xiechu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Nanjing 210000;2.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Ze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s mainly tanshinon and phenolic acid. It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odern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has the effects of organs protection, anti-fibrosi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 and immunoregulation,etc. In this revie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action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7da9a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9.png)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丹参的药理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首先,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被广泛研究。
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丹参酮、丹酚酸B和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丹酚酸B则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丹参酸则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
其次,丹参的药理作用机制也被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丹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例如,丹参可以通过激活一氧化氮合酶,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丹参还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
近年来,丹参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丹参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炎的症状,改善肝功能。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为丹参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丹参还在糖尿病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研究发现,丹参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丹参还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胰岛细胞。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这些作用机制为丹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丹参的药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揭示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
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46a7e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f.png)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已经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
它以其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中草药的兴趣增加,丹参的药理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就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首先,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
丹参中的红花素和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促进纤溶酶的活化,增加血液中纤溶酶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溶解血栓的能力。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丹参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丹参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机制,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发挥抗炎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抗炎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的过多产生和蓄积会导致细胞损伤和疾病的发生,而丹参中的多种成分,如丹参酮、丹参素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系统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伤害。
此外,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酮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动,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和速度,从而改善组织的氧供应和代谢。
丹参还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减少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总之,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和保护心肌等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丹参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尚需进一步深入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解析丹参的药理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87ba202af90242a895e592.png)
丹参 的药理作用研究 肺水肿时内皮素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来减可以显著降低人体的血液粘稠度 , 并且可以不 6结论 同程度的改善血细胞积压 、 纤维蛋 白 原、 红细胞电泳时间等多种指标 ;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丹参的药理研究 ,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在深 丹参可以激活纤溶酶元 一 纤溶酶系统 , 这可能是其促纤溶作用的机制。 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 峨 分均具有广泛且复 除此之外。 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以 显著抑制凝血和血小板功能, 这可 杂的药理作用 , 这些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 相信 能与其可以抑制血小板合成 T X A : : 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 作为传统中药 的丹参必定会具有巨大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丹参( S a l v i a m i l t i o r r h i z a B ) 又名紫丹参 , 赤参 , 红根等。 属于双子 的 。 叶唇形科植物, 干燥的根和根茎是其主要的药用部分。 丹参在全国的大 5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部分区域都有野生及栽培 , 但其主要的产地为山东、 浙江 、 安徽 、 河南 、 丹参对实验小 鼠的哮喘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丹参的水提取物也 陕西以及四川等省。丹参始载于东汉的《 神农本草经》 , 且被列为上品。 能够有效抑制肺纤维化。提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支 在之后历代的本草 医书中 均有记载。 丹参陛寒, 味苦 , 入肝经 , 无毒。 具 气管哮喘功能。 李敏等在研究中发现, 丹参能够增加 A Q P 一 1 的表达, 减 有活血祛瘀, 痛经止痛, 凉血消痈、 养血安神、 清心除烦之功效。可用于 轻肺水肿症状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急性啼损伤病变的发生过程。 提 治疗胸肋胁痛 , 风湿痹痛, 症瘕结块 , 疮疡肿痛 , 跌仆伤痛, 月经不调 , 经 示丹参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许广大的研究结果也证实 闭 痛经 , 产后瘀痛等疾病。从二十世纪 3 0 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 了上述观 。临床上通过对 1 1 名肺纤维化患者对症治疗 , 再配合丹参 丹参进行研究 ,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 7 0 年代 以后 , 对丹参的有效成分 、 药 辅助治疗 1 5 天后 , 治疗前后 C T片的对照中可以发现, 患者 的肺纤维化 肺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董静等给肺纤 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丹参中的 病变程度得到了—定的抑制, 上千种成分均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但在药理方面主要是以改 维化的小鼠灌 胃 丹参水煎液进行治疗。 在治疗一段时间后 , 通过检测肺 善微循环, 扩张血管,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在临床上也被广泛的应 组织病理变化 、 肺指数以及肺组织中 N F — k B的表达发现 , 丹参能够降 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 但是近些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丹参被 低肺纤维化小 鼠的肺指数 ;抑制实验小鼠肺组织 N F — k B的异常升高, 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心脑血管 以 外的疾病中,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保护其受损的肺部组织。 吴山等在研究中发现 , 丹参可以通过抑制大鼠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e82218763231126edb1133.png)
类有着广泛 的菲醌结构是其 细胞毒 作用 的基础 , 其 中菲环结 构与 D N A分子 相结 合, 而 呋喃环 、 醌 类结构可产生 自由基引起 D N A损伤 , 抑制肿瘤细胞 D N A合成。 2 . 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 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 是癌肿治疗 研究 的新途 径 . 它是诱 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 常或接近 正常细胞 , 而对 正 常细胞无 杀伤作用 。L i a n g Y等在体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4年第 9期
丹 参 的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柴晓 东 孙 玉 杰 ( 宁夏石嘴 山市第一人 民 医院 宁夏 石嘴 山 7 5 3 2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8 6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4 9 ( 2 0 1 4 ) 0 9— 0 7 5 5 — 0 1
作用 , 并以全反式维甲酸( A T R A ) 、 顺铂 ( D D P ) 为 对照。结果 发现 , 丹参酮组 S P C A 1 细 胞 凋亡指 数显著 高于 D D P 组, 而与A T R A组 比较无 明显差异 , 且 由流式细胞分 析可见 : 丹参酮组促 凋亡基 因 p 5 3 、 F a s 、 B a x 表达水平 明显升高 , 而凋亡抑制基 因 B c 1 . 2的表达水 平则显著 降低 。 3改善心 、 肝、 肺、 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 注损 伤 丹参 素是超氧 阴离子清除剂 , 其作用优 于超氧 化物歧化 酶( S O D) 。丹参 注射液对 H 2 0 2一 F e 2+ 体 系中的羟 自由基 的清 除率为 6 5 %, 对 黄嘌呤 一黄嘌 呤氧 化酶体 系中 的 超氧 阴离 子的清 除率为 1 0 0 %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可显著抑制 F e 2 +一 半胱氨酸引起 的 大鼠心 、 肝、 脑、 肾、 睾丸组织 中线粒体 和微粒体 的脂质过氧化 , 还可 以明显地 抑制由 F e 2 +一 V i t C体 系和 T r i t o n X一 1 0 0引起的大鼠心、 肝、 脑、 肾脏线粒体肿胀 , 推测其保护作用 与抗 氧化作 用有关 。从丹 参水溶性部分分离 出的 7 种 酚酸类化合物 : 丹酚酸 A、 丹酚酸 B、 原儿茶醛 、 原儿茶酸 、 丹参素 、 咖啡酸及迷迭香酸 , 对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 均有很强 的 保护作用 , 其中以丹酚酸 A的抗氧化活性尤为显著 。丹酚 酸 A、 B和丹 罗酚酸 , 对V i t C 丹参为 中国的传统 中药 , 最早见于《 神农本草经》 , 并被列为上品 。丹参 以唇型科 鼠 尾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丹 参( S a i v i a m i h i o l T h i z a B u n g e ) 的干 燥根 及根茎 入药 。为临床 之常 用药物 , 已被 现代 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 究所证 实活血 化瘀等 多方面 的药理 活性。丹 参中提取的化学成分 , 有脂溶性的二萜醌 类和水 溶性酚 酸类 , 脂溶性 成分有 丹参酮 I、 丹参 酮 1 I a 、 丹参酮 l I b 、 隐丹参酮等 ; 水 溶性成分有 原儿茶 醛、 丹参素 ( 丹参 酸甲) 、 丹参 酸乙、 镁一 丹参 酚性 酸 B ( L s A— R) 等 。近来对丹参 的作用研究 主要集 中在 改善心 、 肝、 肺、 脑等脏器 的缺血再灌 注损伤 ; 对肝 细胞 的损 伤 ; 肝纤维化 、 肝 硬变、 肝 癌的作用 ; 调节 免疫应答 ; 抗感 染和抗肿瘤等方面 , 现综述如下 。 l 对肝细胞损伤 、 肝纤维化 、 : 肝硬变 、 肝癌的保护作 用 : c , 百拇 医药 在治疗 小儿病 毒性 肝炎方面 , 有 报道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 5 0 例, 并 没肌苷治疗对 照组 5 0例。复方 丹参注射液 的用法为 2 ~ 5岁用 6 m l , 5岁以 上用 l 0~ 2 0 m l , 加入5 %葡 萄糖 液 5 0 0 m l 静脉滴注 , 每日1 次, l 0天为 1 个疗程。一般需 1— 2个疗程 。结果 : 治疗组 、 对 照组分 别临床治愈 2 4 例、 6 例; 好转 l 7例 、 2 6 例; 无效 9例、 8例 ; 总 有效率 分别为 8 2 %、 6 4 %。 丹参中主要 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 酸乙对原代 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 体外 四氯 化碳熏蒸直 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 明显 的保 护作用 。 可能 与该 成分 直接保 护细胞膜 , 影 响花生 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 关 。丹参 单体 I H 7 6 4 3可显著减 轻大 鼠四氯化 碳肝纤 维化程度 , 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 、 型前胶原 m R N A含量 , 降低血 清透 明质酸 ( H A ) 、 层粘连素 ( L N) 水平 , 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 I H 7 6 4 3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2抗 肿 瘤 作 用 2 . 1 R y u S Y等从 丹参根部提取物 中分 离出 l 8种活性成 分 , 均含有丹参酮色 素 , 用这 l 8 种 活性成分处理上述细胞 4 8 h 后, 每种肿瘤细胞 系的增殖 均显著 受到抑 制。丹参 酮
丹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4d6d13c5da50e2524d7f2d.png)
材 自身特点制定最佳工艺。某些根茎药材质地较松 , 能将药汁 保证 中药袋泡剂的质量 。 基本吸人 内部 , 性质也较 为稳定 , 可选为 吸汁药材 ; 质地 较重 综上所述 ,中药袋泡剂的工艺研究已经有 了综合全面的 或泡松 的药材则 作为煎汁药材 , 煎煮浓缩 为稠浸膏 ; 叶类 、 花 发展 ,让人们 得以从不 同角度论证 中药袋泡剂的可行性与可 类吸收膏能 力不强 , 浸膏黏 附于表 面 , 所 以不宜作吸汁药材 ; 靠性 , 具 有 良好 的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前景 。当然 , 作为一种 某些药材油性 重 ,不作粉碎药材 ,宜先脱脂除油后再提取药 中成药新剂型 , 袋泡剂研发过程 中尚有许 多问题需要解决 , 这 材, 以减少药材 的疏水性 ; 含挥发性成分 的药材可直接粉碎 , 有待于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共 同努力 。 保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张红星 等研制的半生药型抗感袋泡 参 考 文 献 剂, 处方 中含挥发性成分 的药材如薄荷 、 青蒿 、 金银 花 、 连翘等 【 1 师. 中药袋泡剂浅评【 J 】 . 中国中医药杂志 , 2 0 0 7 , 5 ( 6 ) : 4 6 - - 4 7 . 适合温浸法提取有效成分 , 将其直接粉碎成 颗粒 , 有效地保 留 【 2 ] 张树梅 , 王晓君. 以柑 桔 利 咽 袋 泡剂 为例 探 讨 喉 科 半 生 药 型 挥发性 有效成分 ; 方 中甘草 、 浙 贝母 等粉性药材也直接粉 碎 , 袋 泡 剂 制 备 工 艺I J 1 . 辽 宁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2 0 0 8 , 1 0 ( 1 0 ) : 1 3 6 — 与含挥 发性 成分 的药材共 同作 为吸汁药材 ; 而生石 膏 、 玄参 、 1 3 8. 板蓝根 、 蝉蜕等药材质地重或泡松则作为煎汁药 材 , 煎煮浓缩 [ 3 】 覃仁安 , 邱 晓春 , 陈敏 , 等. 玄麦甘桔 袋泡剂制备 工艺及服 用 为稠浸膏。此工艺保证 了挥发性有效成分 的含量 , 又保证了需 方法的优选[ J ] . 贵 阳医学院学报 , 1 9 9 9 , 2 4 ( 2 ) : 1 7 2 — 1 7 3 . 要煎煮提取的有效成分充分 浸提 ,对体积较大不利 于包装 的 [ 4 ] 杨来 秀, 杨树 青 , 王会政 , 等. 蒙药金 莲花 袋泡剂工艺条件 的 药材煎煮浸提后又不影响剂型包装 的方便 。为有效保 留袋泡 研 究f J ] . 中国 民族 医药 杂 志 , 2 0 0 1 , 7 ( 4 ) : 2 7 、 3 7 . 剂药材 中挥发性有效成分 , 除 了可将药材直接粉碎成颗粒外 , [ 5 】 潘 莹, 江 海燕 . 四逆 汤袋 泡剂 制备 工 艺 实验 研 究 【 J 】 . 中医 药 学 还可将挥发性 成分采用辅料包结 , 防止其挥发 。刘书堂㈣等优 刊 , 2 0 0 2 , 2 0 ( 1 1 ) : 1 5 6 — 1 5 7 . 选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条件时 , 将苍术 、 陈皮等含较 多挥 发性 [ 6 】 陈丹菲, 王溶溶 , 潘建明. 加压膨化工艺用于清音袋泡剂制备 成分 的药材制成粗粉 , 厚朴打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 , 并将 厚朴 的 可行 性 研 究 【 J 1 . 中 药新 药与 临床 药理 , 2 0 0 7 , 1 8 ( 3 ) : 2 4 0 — 2 4 3 . 油 与处方 中的藿香油 、紫苏叶油一起采用 B — C D包 结工艺进 【 7 】 裴 太蓉, 曾祥永 , 黄宇, 等. 正交试验 法优 选风 湿灵薰洗剂的 行包结 ,使之形成分子胶囊 ,其余 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 提取 工艺及制备[ J ] . 重庆 中草 药研 究, 2 0 0 1 , 4 3 : 3 7 — 3 9 . 剂, 此 工艺制成的袋泡剂也能有效保存药材 中的挥发性成分 。 [ 8 】 裴太蓉 , 曾祥 永 , 黄 宇, 等. 骨伤 薰洗灵 的提取及制备 工艺探 讨叭 时珍 国 医 国 药 , 2 0 0 2 , 1 3 ( 4 ) : 2 1 7 — 2 1 9 . 2中药袋泡剂包装研究 除生产工艺外 , 袋泡剂 的包装也是工艺研究的一部分 , 邢 【 9 ] 张红星 , 张艳玲 , 孙 爱萍. 抗感袋 泡剂的研 制与 临床 应用『 J 1 . 桂菊l l 1 ] 以牡丹皮为研究对象 , 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考查了不同 中成 药, 2 0 0 4 , 2 6 ( 3 ) : 附7 一 附8 . 包装材料对牡丹皮全生药型袋泡剂质量稳定性 的影 响。研究 【 1 0 】 刘书堂 , 雒文栋 , 董海荣 , 等. 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 实验研 究 通过 比较室温下有效期的长短发现 ,铝箔包装 的袋 泡剂有效 『 J 1 . 中草 药 , 1 9 9 4 , 2 5 ( 1 ) : 2 0 — 2 2 . 期最长 , 因此铝箔为袋泡剂最佳包装材料 。 [ 1 1 ] 邢桂 菊, 李跃 东. 袋泡剂质量稳 定性 的实验研 究【 J ] . 时珍 国 3中药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医 国药 , 2 0 0 5 , 1 6 ( 1 ) : 2 8 . 袋泡剂作 为一种中药新剂型 , 根据生产实践情 况 , 参考 《 中 【 1 2 】 中国药典( 一部 ) 【 s ] 北京: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 附录 I T . 药药典) ( 2 O l O年版 ) 附录散剂与茶剂通则 及参考文献 , 可 [ 1 3 1 p慧朕. 感 冒清热冲剂 袋泡茶剂的制备及 临床应用Ⅱ 1 . 按摩 从性状 、 含水量 、 装量差异 、 水溶性 总浸 出物 、 主要活性成分的 与 康 复 医 学 , 2 0 1 2 , 3 ( 2 ) : 1 9 9 — 2 0 0 . 定性与定量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等方面研究探讨 中药袋泡剂质 [ 1 4 ] 曹永生 , 曹玲 , 曹博』 乖 4 咽 袋泡剂的制备质量控制 与临床 应 量控制标准 , 从而对 中药袋泡剂 的工艺进行质量控制。 用f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 0 0 8 , 2 8 ( 5 ) : 3 9 5 — 3 9 6 . 4展 望 [ 1 5 1 王 宪龄 , 贾永艳 , 张影 , 等. 柴胡桂枝 袋泡剂质量标 准研 究 袋泡剂 的工艺研究与发展有利于中草药的成药化 ,本剂 l J 1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 2 0 0 4 , 1 9 ( 1 1 3 ) : 2 5 — 2 6 . 型不仅适合 花 、 叶类 , 同样 适合根茎类 中药材 的开发应用 , 剂 [ 1 6 ] 冼健 民 , 李丽 明 , 韩超 , 等. 清热祛湿 袋泡剂质量标 准研 究 型的设计符 合中药现代化 的要 求 , 浸 出效率高 、 用量准确 、 方 『 J 1 . 中药材 , 2 0 0 7 , 2 9 ( 1 2 ) : 1 3 7 2 — 1 3 7 3 . 便 易行 , 且纯 中药制剂副作用小 , 适应广大患者惧怕手术寻求 【 1 7 】 兰树敏 , 卢慧勤, 詹重明, 等. 外用消痔坐浴袋泡剂 的制备及 保 守疗 法的需要 , 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制剂 , 为 中药生 临床 应 用 l J 】 . 中 国药 师 , 2 0 0 4 , 7 ( 3 ) : 2 1 1 — 2 1 3 . 产 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 。在 中药袋泡剂工艺研究 中, 应综合考 [ 1 8 ] 皮晓华. 增光袋泡剂微 生物 限度检 查方法的建 立f J 1 . 中南药 虑药材性状 、 理化特性 、 浸 出影响 因素 、 工艺成本 、 临床用药途 学, 2 0 0 9 , 7 ( 6 ) : 4 3 5 — 4 3 7 . 通 讯作 者 径, 优 选适宜 的工艺条 件 , 同时制定相应 的质量 控制标准 ,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谷 雨 谷 巍(武警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长春・130051)于淑莲(吉林人参研究院・通化・134001)摘 要:丹参提取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B (L SA-R)等。
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变、肝癌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
关键词:丹参 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
生用或酒炒用。
1 天然抗氧化作用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
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
丹参酮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自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 对心血管药理作用2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硬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硬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
2.3 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
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
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4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徐长庆等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陶军等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 -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 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 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 (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 K的释放。
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
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买长江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研究了丹参酮对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异搏停对比。
证实丹参酮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52人参研究 RENSH EN YANJ IU 2007年第1期关。
2.5 间接心血管作用实验表明,DS-201对小鼠和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丹参主要是通过它对细胞因子、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免疫细胞的作用,发挥对免疫应答的内调节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双向性。
3.1 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丹参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
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丹参水煎剂醇提取液对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I、IL-6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且与浓度相关,随丹参浓度的增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亦增加;而对IL-6则相反,随丹参浓度的减少,IL-6明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2 (TN F-2)表现为丹参血清浓度为0.5%时刺激作用明显;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采用大鼠肝巨噬细胞(KC)分离与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对内毒素(L PS)刺激下,KC分泌IL-1、IL-6和TN F-2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毒素具有明显的刺激KC活化作用,在一定L PS浓度范围内K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IL-6及TN F-2与L PS刺激浓度呈平行关系,丹参和丹参素对L PS刺激下K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用丹参酮ⅡA(25~20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EC)共孵育,则丹参酮Ⅱ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 F的作用。
除了以上离体实验,丹参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在体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在对严重钝性心脏损伤的兔模型研究中,发现丹参治疗组的血清IL-8含量明显低于实验组。
给大鼠注射硫代乙酰胺作成急性肝损伤模型,丹参水煎剂醇提取液皮下注射治疗组血浆TN F-2下降,AL T及肝损伤面积减少,故认为丹参防治肝损伤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TN F-2的合成而发挥作用的。
3.2 对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用人血清白蛋白(HAS)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发现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死亡率、血清免疫复合物(IC)阳性率及γ球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肝纤维化对照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提示丹参注射液通过减少动物体内IC和抗体数量,减轻免疫损伤,防治免疫性肝纤维化。
3.3 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体外实验证实,丹参酮ⅡA对人白细胞的游走趋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并且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
4 抗感染作用丹参有确切的抗感染作用,其抗菌成分主要在二萜醌这个组分,包括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ⅡB等。
其抗感染作用机制在于:a.体外抑菌实验表明,丹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人型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b.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整作用 丹参注射液能明显增加两种细胞的超氧化物的产生,对其化学趋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目前认为,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后所产生的超氧化物,是该细胞杀伤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
丹参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化物来促进该细胞杀菌能力,另一方面丹参抑制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作用,说明其抗炎症的作用力。
c.抗内毒素作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制成感染性休克犬模型,发现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休克犬存活时间延长,生存率高,认为丹参具有抗犬感染性休克的作用。
在临床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丹参,可望提高生存率。
其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在对兔内毒素休克的研究中,发现TN F-2、自由基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的病理过程,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降低TN F-2的增加幅度,减轻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休克时SOD 活性降低现象。
5 抗肿瘤作用丹参可以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等机制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5.1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证实,丹参酮是丹参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
早已报道,丹参可以延长Ehrich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对喜树碱、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活性有增效作用。
后又报道对小鼠Ehrich腹水癌亦有杀伤作用。
用125-IUdR掺入法证明,丹参可以抑制肉瘤细胞DNA合成。
等对丹参的15种成分的抗癌活性62谷 雨等: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M T T 法测定药物对癌细胞杀伤作用,比较了丹参酮类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 B )、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 -205)和人喉癌细胞株(Hep -2)的细胞毒,发现丹参酮中的某些成分(如丹参酮Ⅲ、Ⅺ、Ⅻ、ⅩⅨ及Ⅵ等)在1μg/ml 浓度下对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
丹参酮类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是细胞毒作用的基础,其中菲环结构与DNA 分子相结合,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 损伤,抑制肿瘤细胞DNA 合成。
5.2 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是癌肿治疗研究的新途径。
它与传统化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且少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故与其它抗癌药物相比有较大优越性,因此而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
体内、外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 具有抗癌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s 癌基因和PCNA 表达,影响DNA 多聚酶δ活性,抑制DNA 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
5.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是在基因调控下的“主动自杀”,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存在一种平衡,而肿瘤细胞则无限增殖,分化受阻,凋亡被抑制。
目前研究发现,许多抗癌药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或)凋亡发挥抗癌效应。
黄韧敏研究发现,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 (0.5μg/ml )作用于HL -6细胞,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并伴有细胞凋亡发生。
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S 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被阻止于G 0/G 1期。
细胞增殖指数降低,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癌基因表达c -fos 增高,c -myc 及bc1-2降低。
因此,丹参酮抗肿瘤作用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最终走向凋亡。
6 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对心、肝、肺、脑等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负荷,调节钙稳定;调整TXA2/P GI2平衡;内皮素(ET )、一氧化氮(NO )的影响。
综上所述,丹参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证明它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作用,丹参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肝细胞损伤、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明显的抗肿瘤等作用。
其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充分说明丹参具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Ross R .The Pat hogenesis of at hero sclerosis -an up date .N Engl J Med ,1986,314(8):488~500.[2]张文军,等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抑制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c -myc 基因表达.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4(1):45~47.[3]曹思华,等.天然抗氧化剂丹参酮ⅡA 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生物物理学报,1996,12(2):339~344.[4]柳丽,张洪泉1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1~4.[5]杨勤,赵朝伟1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中国药业,2003,12(10):78~79.72人参研究 RENSH EN YANJ IU 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