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武汉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武汉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由于温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时身体供能主要靠无氧呼吸C.因气温过高,将通过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热,调节体温D.该过程涉及神经、体液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人在高温环境中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大量排汗等手段散热,此时人体失水较多,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题干关键信息:“人体处于高温环境”、“ 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详解】人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尿量减少,A正确、C正确;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一定范围内人体的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各种代谢正常进行,B错误;该过程涉及神经一体液调节,D正确。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时前者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量是后者的两倍B.后者在后期时细胞内存在大小形态相同的同源染色体C.中期时前者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后者相等D.着丝点分裂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内性染色体是一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性染色体是一条,前者是后者的两倍,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哺乳动物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2,减数第二次中期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错误;着丝点分裂位于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已经没有核膜和核孔,D错误。
3.下图是我们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2、3 是目镜,4、5、6 是物镜B.1 与6 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C.3 与4 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少D.3 与4 组合看到的视野最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有螺纹的是物镜,无螺纹的是目镜,故A正确。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有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有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其表面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包膜B.肺炎支原体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无细胞壁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实际上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也属于生命系统2.下列关于组成人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胰岛素、淀粉酶的基本单位均为氨基酸C.脂肪、糖原、淀粉均为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D.乙酰胆碱、胆碱酯酶发挥作用后均失活或被降解3.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
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
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miR140”分子中除了一个磷酸基团外,其余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核糖相连B.“miR140”分子中含有尿嘧啶,不含有胸腺嘧啶C.“miR140”分子彻底水解能得到8种小分子化合物D.“miR140”分子对小鼠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4.许多生物学结论都是经过不断摸索才得出的,例如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DNA复制方式的探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伞藻的遗传物质B.只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根据放射性位置不能确定遗传物质C.将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放入14N中复制一次后再断开氢键离心,只能出现一条密度带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G占20%,可确定其转录出来的RNA中C所占的比例5.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中①~⑥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染色质出现收缩状态B.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②①⑥④C.结构①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减少D.图中①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6.如图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被动运输,曲线b表示主动运输B.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能量C.甘油、乙醇能通过曲线a的方式进出细胞D.与曲线b有关的载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7.检测人员常用ATP发光法检测食品是否被微生物污染,原理如下:向食物中加入荧光素一荧光素酶复合物,在ATP水解释放能量、荧光素酶催化的共同作用下,荧光素发出荧光,测定荧光强度可估算出活菌数。
2017-2018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其中第Ⅰ卷共50分,第Ⅱ卷共40分,满分共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需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指定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B.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定不产生新的基因C. 受精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 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会引起染色体变异2.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
如图是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3.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B.Ⅰ、Ⅱ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C.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D.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4. 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5.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高茎豌豆植株,下列关于该植株基因型鉴定(仅就植株高度而言)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与高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高茎杂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高茎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矮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2.二倍体水稻的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高茎非糯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非糯稻。
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D.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3.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为1∶1∶1∶14.果蝇的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都为雄性,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都为雌性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C.若某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显性个体数雌性多于雄性D.若某一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6种8.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都是90%为水,7%-9%为蛋白质B.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 正常人的血浆为中性,PH大约在6。
75-7。
35之间D. 健康成年人的腋窝温度应始终在37℃【答案】B【解析】血浆中90%为水,7%—9%为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较血浆中少的多,为此,并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都是90%为水,7%-9%为蛋白质,A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B正确;正常人的血浆为中性,PH大约在7.35-7.45之间,C错误;健康成年人的腋窝温度维持在37℃左右,D错误;故本题的答案选择B。
2。
下列反应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
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B。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C。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D。
人体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答案】B【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结果,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抗体和抗原在组织液中进行结合,B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核糖体上完成,C 错误;人体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可以在口腔中或是小肠内完成,D错误;故本题的答案选择B。
湖北省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有误的是( )A.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B.间期复制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就增加一倍C.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D.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数目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A正确;间期复制后,每个细胞中的核DNA就增加一倍,染色体数不变,B错误;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C正确;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数目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2.下列关于育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育种过程中需要诱导染色体加倍的育种方式只有多倍体育种B.依据X射线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进行诱变育种,此方式能够定向获得优良的变异类型C.杂交育种实现了不同亲本间性状的组合,体现在两亲本的受精过程中D.青霉菌高产菌株的培育利用了诱变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常见育种方法有:①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先杂交,连续自交,不断筛选;②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常用的处理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从而引起基因突变;③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④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详解】A.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B. X射线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此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C. 杂交育种实现了不同亲本间性状的组合,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体现在两亲本的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 利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等处理青霉菌,筛选培育出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 正确。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5分,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2.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b段和d段会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分D.b和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在分裂前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数目加倍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4.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5.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观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实验的主要内容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7.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C.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D.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因此其渗透压会比细胞内液高一些B.相对于正常细胞,人体内衰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会发生较大变化C.不同细胞内遗传信息执行情况的差异,不会影响到内环境中物质的种类D.细胞内的物质都通过内环境获得,但内环境中的物质不一定都能进入细胞1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13.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14.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1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①②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16.下列选项中不可以在人体内同一腺体中合成的物质是()A.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胰高血糖素、胰蛋白酶C.性激素、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17.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的是胰岛B细胞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18.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丙细胞周围不存在a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成年人的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可调节其大脑的发育19.有关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均在细胞内发生作用后失活C.均与特定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D.均能在生物体内传递相关信息2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2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D.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2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4.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效应B细胞识别特定的抗原,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25.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风湿性心脏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26.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2中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D.图2中细胞不存在染色单体27.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于b时期,DNA数目加倍发生于a时期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乙B→A时期的细胞一定有染色单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28.有同学在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取材位置不合适B.视野选择不合适C.解离时间不合适D.取材时间不合适29.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B.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组织培养繁育花卉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D.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0.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3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32.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机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K+外流33.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可表示红细胞的细胞内液B.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而乙、丙的蛋白质含量较少C.肝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甲D.丁液中CO2浓度比甲液中低34.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35.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36.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期,依据是该细胞由发出形成纺锤体,而且排列在赤道板上.(2)该细胞有染色体条,1和2是,通常1和2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填“相同”或“不同”).(3)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的比是:.(4)该细胞继续分裂完成,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对;有核DNA分子个;染色单体条.(5)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叫,其中(填“多”或“少”)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3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⑤结构是,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及其所支配的.(2)图乙中的③表示,该结构由(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5)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38.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3)图中激素B是,其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葡萄糖的功能,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图中激素C是,其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与激素D共同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4)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39.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2)A、B的名称分别是、.(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其特点是.(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5分,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解答】解:A、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A错误;B、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B错误;C、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那么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正确;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D错误.故选:C.2.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b段和d段会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分D.b和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2、分析题图:a和b或c和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a、c都表示分裂间期,b、d都表示分裂期.【解答】解:A、图示可表示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即a和b、c和d,A正确;B、c段表示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该阶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一般发生在分裂期,即d段或b段,C正确;D、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因此a和b或c和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在分裂前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数目加倍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在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正确;B、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而染色体进行复制发生在间期,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B错误;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正确;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中,D正确.故选:B.4.如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据此答题.【解答】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⑤④③②.故选:C.5.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通过染色体的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2,;而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染色单体数由2变为0.即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在有丝分裂后期消失.【解答】解:有丝分裂间期包括三个阶段:G1、S、G2,在S期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复制前染色单体数目为0,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出现2条染色单体,因此在G2期玉米细胞中有40条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后期之前的前期和中期中,细胞中均含有40条染色单体,但是后期之后就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故选:B.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观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实验的主要内容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5)观察:a、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b、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的物象为止;c、仔细观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d、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解答】解: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A正确;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C、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过程,C错误;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还没有形成染色体,因此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C.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D.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考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衰老状态,A错误;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C、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后由于无限增殖,其代谢增强,C正确;D、细胞分化中细胞数量不变,细胞种类增加,D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湖北省荆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如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周期B.②过程形成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4.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C.②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7.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值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8.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的值()A.都能 B.只能知道的值C.都不能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9.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运用类比推理提出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C.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A.EeX F X f、EeX F Y B.FfX E X e、FfX E Y C.EeFf、EeFf D.EEFf、EeFF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发生于如图中哪个过程()A.①②B.①C.②D.②和③13.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C.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应含有24条染色体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体细胞1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15.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的原因是()A.诱导出苗成功率高B.培养技术操作简单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6.如图是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其相关物质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例如乳酸菌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中存在T﹣A配对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D.图中④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具有特异性17.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1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方式,下列属于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是()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②苯丙酮尿症③白化病④囊性纤维病⑤豌豆的圆粒和皱粒.A.①②③ B.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19.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C.21三体综合征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0.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其父与子必为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其母与女必为患者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2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病由于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缺失其影响很大D.该病是由于基因中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2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险”中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B.自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23.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有着一种很神秘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蛋白质的结构是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2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2B.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2C.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6D.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基因纯合致死2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是()①0 ②8 ③10 ④20 ⑤30 ⑥40.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④⑥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上可能含有一或二个DNA分子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种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多样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决定的D.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27.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结果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D.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28.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23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29.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一定发生了改变B.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30.如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单途径是I→VB.通过II→IV过程能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达到目的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31.请看如图:甲、乙两图为同一生物体中的2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2)乙图细胞正处于______分裂的后期,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3)如图丙是一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性动物性腺内一个细胞示意图,此细胞最可能是______.(4)图丁所示______过程中DNA数目变化曲线,其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图中______段;其四分体形成的区间是______段;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段.(5)此题中的三个细胞(甲乙丙)能否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动物体中?______.3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青蒿素是有效抵抗疟疾.Ⅰ:青蒿素是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种基因型;若某子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该子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处理野生型青蒿,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处理后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作用的时期是______.Ⅱ:如果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还发现酵母菌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______、______等基因.33.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序号).(3)该实验要获得DNA被标记的噬菌体,其培养方法是用______,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理由是______.(4)本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如图乙),离心后前者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_____中,后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_____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一步观察实验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______.3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植物遗传性状时发现有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受到多对基因控制,他们用两个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为圆形叶:条形叶=13:3.针对这个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一:该性状可能受三对基因控制.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请你再提出一个观点,即观点二:______、且遵循______定律.若控制该植物叶片形状的基因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试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你如果同意观点一,那么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______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______基因,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只写出其中一组类型即可),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写出其中一例即可).(2)若要验证观点一是否成立,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_____,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______,则观点一有可能正确.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2)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3)染色单体是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4)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故选:C.2.如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周期B.②过程形成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生命活动,①过程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②过程能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使细胞的功能趋于专门化;③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对于机体是有利的;④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解答】解:A、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正确,如干细胞,癌细胞,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就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B、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正确;C、人体中,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解答】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4.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C.②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解答】解:A、根据图解a是细胞增殖,b是细胞分化,随着分裂的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下降,A错误;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C、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而①通过有丝分裂形成②③④,C错误;D、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细胞将逐渐形成凋亡小体而凋亡,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解答】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解答】解:A、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A正确;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如去雄应该在花粉成熟前,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B错误;C、根据表现型不能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如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 错误;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A.7.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值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 错误;B、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B错误;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故选:D.8.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的值()A.都能 B.只能知道的值C.都不能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如果已知某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是a,腺嘌呤数为b,则腺嘌呤的碱基比例与胸腺嘧啶的碱基比例相等是,胞嘧啶和鸟嘌呤的碱基比例相等,为(),双链DNA分子中.故选:A.9.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运用类比推理提出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C.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解答】解: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故选:A.)A.EeX F X f、EeX F Y B.FfX E X e、FfX E Y C.EeFf、EeFf D.EEFf、EeFF【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两对性状在雌雄性后代中出现的比例是否相同,判断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再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解答】解:(1)分析果蝇的翅形,长翅:残翅在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都是3:1,表现为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已知控制翅长的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都是Ff.(2)再分析眼色,红眼:白眼雄性和雌性后代的比例分别是1:1和1:0,表现为与性别有关,为伴性遗传,因为眼色的遗传在雌雄性中都有,说明不是Y遗传,所以红眼是显性性状,在X染色体上.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为E、e,则母本的基因型是X E X e,父本的基因型是X E Y.最后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则亲本的基因型是FfX E X e、FfX E Y.故选:B.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解答】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只有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D、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所以不可能产生含Y的卵细胞,D错误.故选:C.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发生于如图中哪个过程()A.①②B.①C.②D.②和③【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关ATP结构简式,表达准确的是A.A一P—P—PB.A—P-P〜PC.A-P〜P〜PD.A〜P〜P〜P2.关于细胞中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B.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C.自由水多,抗不良环境能力强D.结合水参与物质的运输3.下图是组成人体常见的四种氨基酸,关于组成人体氨基酸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B.胱氨酸的R基团是-SH,赖氨酸的侧链基团是-NH2C.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与碳原子相连D.R基因可与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也可连接在其它碳原子上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原核细胞A.以RNA作为遗传物质B.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有染色体,没有核膜D.染色体位于细胞特定区域,称为拟核5.下图是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膜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酶浓度越大,酶促反应速率越高B.底物浓度越大,酶促反应速率越高C.A点后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A点后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6.能增加生物体细胞种类的生理过程是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生长D.细胞凋亡7.某同学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时,得到下图所示的四条色素带,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①色素带为叶绿素b,黄绿色B.②色素带为胡萝卜素,橙黄色C.③色素带为叶绿素a,蓝绿素D.④色素带为叶黄素,黄色8.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A.①细胞抵抗失水能力最强B.②细胞液浓度比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小C.①②③细胞一定都是活细胞D.②细胞中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0.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现象B.该时期DNA数目已经发生了加倍C.该时期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D.该时期不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异11.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B.DNA含量前后代保持稳定C.后代变异性大,不利于生物的进化D.保证了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绝对恒定12.下图是先天性聋哑的家庭系谱图,对该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D.该夫妇再生—个儿子是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1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测S型细菌中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B.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转化因子”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14.血友病A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男为血友病A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共9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分,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甲和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图甲中b+c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图甲中的b、图乙中A→B细胞会出现DNA数目加倍C.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分裂间期,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图乙中B→A时期2.下图是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②→④→①B.中心粒在图②所示时期倍增C.正常情况下,图①所示细胞两极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D.图④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有几位同学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甲同学培养洋葱根尖时,将其进行4℃低温培养B.乙同学剪取洋葱根尖5-7mm,立即放入解离液中C.丙同学取材后,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丁同学用醋酸洋红代替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4.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璧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诱导小鼠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C.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完整植株 D.花生种子萌发成长成新植株5.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的来源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质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D.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6.人的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B.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无关C.细胞坏死属于细胞凋亡 D.胎儿手的发育需经历细胞凋亡7.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A.X射线照射 B.黄曲霉素污染C.Rous肉瘤病毒感染 D.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8.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要点中学2017-2018 学年度放学期高一期末测试生物试卷梅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
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 卷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 9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的答案。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本题共30 小题,1~ 20 小题每题 1 分, 21~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以下图所示的细胞种类变换过程为()A. 细胞交融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2.以下与细胞衰老和凋亡相关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体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B.衰老细胞的除去可经过细胞凋亡,也可经过免疫系统来实现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可以合成酪氨酸酶, 黑色素没法合成D.衰老细胞的染色质固缩,细胞呼吸速率减慢3.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初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久记忆B.针刺指尖惹起缩手反射C.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可以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D.大脑皮层语言H 区损害,致令人不可以听懂他人讲话4.以下关于人的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衰老的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变大B.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逝属于细胞坏死现象C.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一样样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D.细胞凋亡不利于机体抵挡外界环境的搅乱5.1914 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曲折生长。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比较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B.该实考据明尖端的确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该实考据了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D.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除去受光不平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6.以以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一样样分裂期间的图像,以下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先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均为1∶ 2∶1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7.以以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色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率,主要经过影响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构成,每各种类中包含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色,检查方法有取样器取样法8.联合以以下图中植物生长的现象, 剖析正确的选项是 ()A.茎的生长表现了生长素的双重性B.该现象表现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C.该现象的产生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相关D.生长素在 D 点好多 , 细胞伸长快 , 表现出向光性9.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停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B.细胞分裂先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逝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楚D.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此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10.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理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饮水过多会惹起垂体开释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和会集管重汲取水B.激素分泌后,经过体液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和靶器官C.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都不属于体液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浸透压没有影响1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 3cm的正方体。
2017-2018学年度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高一生物试题(精品文档)_共7页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生物试卷命题学校:武汉六中命题教师:肖家元审题教师:邬依依考试时间:2018年6月28日下午2:00—3:30 试卷满分:90分1、选择题(共40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2.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心跳加速只是激素作用的结果B.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C.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D.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3.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4.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去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5.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组成B.胸腺、小肠、淋巴属于淋巴器官C.恶性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有关D.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7.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下列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8.当人体注射了用肝炎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产生针对该病毒蛋白的抗体B.形成能识别肝炎病毒的记忆细胞C.该蛋白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D.效应T细胞能及时淸除该蛋白并能有效防止肝炎的发生9.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B.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C.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B.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D.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11.对如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B. 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C. 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D. 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1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达标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达标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A.B. C.D.【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
【详解】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会发生钠离子的内流,引发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详解】刺激一个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说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
给予某种药物后,神经冲动被阻断,因为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量不变,故AD错误;若该药物与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会引起下个神经元的兴奋,C错误;很可能是该药物破坏了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B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也产生CO2,在氧不足时也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也进行呼吸作用,分别是有氧呼吸比较弱,无氧呼吸处于被抑制状态,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A选项正确。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细胞学建立的过程,正确的是()A.1665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B.1838年和1839年,美国科学家虎克等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细胞学说C.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图甲和图乙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所示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图甲、乙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呼吸的方式都为有氧呼吸,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线粒体4.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B.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C.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5.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DAN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这,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催化蛋白、运输蛋白、调节蛋白、免疫蛋白等D.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种、2种和5种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单糖都是葡萄糖B.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C.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远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D.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只有胆固醇,在人体内胆固醇还参与血脂的运输7.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而言,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多C.植物的成熟叶比幼嫩叶面积大,因此水的百分含量也高一些D.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或发达的根系都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度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10.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停,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B.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克调节细胞的渗透压1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C.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12.下列图1中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中为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列对图中的观察做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逆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C.与图2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图2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④⑥②③①D.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14.下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D.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繁琐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道15.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g2+和Si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Ca2+、Mg2+和Si4﹣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B.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C.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不大D.番茄培养液中的Si4﹣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体内的Si4﹣外流所致16.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 B.A<B<C C.B>A>C D.B<A<C17.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B.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光能或化学能,结合一个游离的Pi,形成ATPC.吸能反应一般与A 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D.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19.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细胞的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不同C.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2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21.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4.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2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26.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2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机体内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能产生这些物质C.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大越好,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就是一个证明D.艾滋病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2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30.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A.存在于内环境中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3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一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方,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B.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C.植物不同器官会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的最适合生长作用浓度依次递减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子房得到无子果实,这一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2.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尽管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生长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生长素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3.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A.①②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⑤34.下列有关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个体是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3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错误的是()A.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C.对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不同水层取样36.如图表示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2500只时()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B.种群的增长率达最大值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新出生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死亡的个体数37.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寄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38.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3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0.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多个实验都选择洋葱味实验材料,下面有关洋葱的实验操作过程存在缺陷的是()选项实验取材试剂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捣烂紫色洋葱鳞片叶取其汁液双缩脲试剂B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洋葱绿色叶片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蔗糖溶液D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41.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图甲的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中曲线上的X点将向移动,Y点将向移动.(3)在图乙装置的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隔热装置(假设其对透光性无影响)则可用于探究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观察而获得.(4)若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42.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 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43.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种子发芽顶端优势果实生长器官脱落插条生根生长素促进促进抑制促进赤霉素促进促进促进抑制抑制细胞分裂素促进降低促进抑制脱落酸乙烯抑制促进表中结果显示,五大类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2)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故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脱落酸具有的作用;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3)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实验步骤: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②用喷壶分别将适量蒸馏水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预测实验结果:.4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类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个体数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等上进行的演替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相比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上述前者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后者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烟草花叶病毒.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学说的内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繁殖,B错误;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正确;D、多细胞生物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正确.故选:B.点评:对细胞学说的内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细胞学建立的过程,正确的是()A.1665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B.1838年和1839年,美国科学家虎克等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细胞学说C.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答:解:A、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A错误;B、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B错误;C、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图甲和图乙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所示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图甲、乙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呼吸的方式都为有氧呼吸,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线粒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2、分析题图:图甲为小麦细胞结构模式图,该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图乙为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该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解答:解:A、图甲属于真核细胞,图乙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正确;B、甲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乙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正确;C、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甲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乙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正确;D、乙为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小麦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7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纤维素B.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C.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发菜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作用相关酶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B.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无膜结构C.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能分泌蛋白质D.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3.下列四项分析与如图所示模型相符的是()A.如Ⅰ.Ⅲ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Ⅱ可表示液泡B.如Ⅰ.Ⅲ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条件,则Ⅱ应表示载体蛋白C.如Ⅰ.Ⅲ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则Ⅱ应包括核膜周期性消失和重建D.如Ⅰ.Ⅲ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特征,则Ⅱ表示遗传信息的改变4.以下与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酶一定在线粒体中起作用B.人体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有氧呼吸酶C.酶都是由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植物细胞中有合成糖元的酶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6.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有ATP的合成B.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ATP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D.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7.丙酮酸是很多代谢的中间产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量储存在ATP中B.丙酮酸到乳酸的阶段可发生在水稻细胞中C.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只在线粒体基质中D.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和酒精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植物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B.温室大棚采用红色薄膜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C.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则光反应不受影响2D.光合作用光反应把光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9.下列有关盐酸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C.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吡罗红结合D.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1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C.科学家运用荧光标记法,认识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D.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温度和pH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C.已分化的细胞都失去细胞周期D.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1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并可以持续观察一个细胞的完整分裂过程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13.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14.下列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B.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C.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15.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A.DNA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16.比较胚胎干细胞与唾液腺细胞,相同的是()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C.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D.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17.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癌细胞在任何条件都可无限增殖B.大肠杆菌细胞分裂前期时,每个细胞中含有两个中心体C.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衰老的细胞有些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1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可导致个体衰老、细胞凋亡会引起细胞死亡,都对机体有害B.衰老细胞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C.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D.细胞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凋亡,正常机体不会发生19.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正常细胞中的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而变短.推测导致正常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D.体细胞中没有端粒酶20.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机体对癌变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21.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22.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B.设计测交实验是对假设的检验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测交实验基础上的2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C.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24.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是完整和独立的,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绝对稳定的形态结构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25.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③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④子二代的基因型比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27.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1产生YR的卵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C.F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自由结合128.一位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深有感触,于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下面4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C.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D.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29.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变形,其余完全相同C.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30.下列关于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1.现有一高茎豌豆品种,含有隐性基因d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然种植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2:3:1B.4:4:1C.1:1:1D.1:2:132.下列有关生物学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有()①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可以通过分裂繁殖后代;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③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消耗ATP的速率大大超过其合成速率;④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识别、运输、催化等;⑤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色体和中心体都只复制一次;⑥浆细胞比记忆细胞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A.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⑥D.④⑥3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DdRrB.ddRRC.ddRrD.Ddrr3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D.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35.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36.a和b是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两个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测量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DNA的含量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A.a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b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B.a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a细胞是体细胞,b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D.a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37.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减数分裂B.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C.细胞甲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有丝分裂D.细胞甲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减数分裂38.人的黑发对金黄色发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一对夫妇全为杂合体黑发,他们的两个孩子中,符合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黄色发的概率()A.1/16B.3/16C.6/16D.9/1639.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在LM段得以体现B.a、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C.图中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D.EF、KL段不存在染色单体40.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迷,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5分)41.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水稻成熟后叶片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2)CO通过气孔进人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2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3)培育转基因水稻时需要将已导入玉米的PEPC酶基因的_________叶肉细胞放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育出转基因水稻幼苗,该过程实现了_________.(4)光照强度为6×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光照强度为12×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的总光合速率约为_________μmol•m-2•s-1.(5)结合图中信息,推测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环境中.42.图1表示科学家研究创造“人造生命”的过程,图2是山羊细胞(假设2N=4)的部分生命过程.请据图回答:(1)山羊细胞与山羊支原体细胞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2)“人造生命”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图2中若G细胞合成并分泌蛋白质需要哪些具膜细胞器协助_________.(3)图2中C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为_________,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个DNA,_________条染色单体,B细胞的子细胞是_________.(4)F、G细胞在形态和细胞内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上出现了稳定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5)若G细胞表示癌细胞,原癌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43.老鼠皮毛的颜色黄色对非黄色为显性(用A、a表示),正常耳朵对卷耳为显性(用T、t表示),控制该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问题.(1)若只考虑其中一对相对性状:①要在一个繁殖季确定一只正常耳朵雄鼠的基因型,请简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_________.②将AA与aa雌雄老鼠杂交得F1,F1中雌雄相互交配得F2,再将F2中所有黄色老鼠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2)若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①基因型为AaTT和aaTt雌雄老鼠杂交,aaTt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_________.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②若黄毛纯合个体胚胎致死,选取若干基因型为AaTt雌雄老鼠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3)若鼠的皮毛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是A、a和B、b基因),用黄色和白色老鼠杂交,子一代全为黄色,子一代雌雄老鼠交配,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白色=9:6:1,则亲本老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对子一代老鼠进行测交,预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44.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对此,摩尔根做出假设_________.(2)请用遗传图解写出摩尔根验证假设的过程._________(3)如图表示果蝇甲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关系,该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1.5分,共45分)01.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纤维素B.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C.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发菜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作用相关酶【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专题】对比分析法;细胞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2、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糖类等光合产物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解答】解:A、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和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不形成纤维素,A错误;B、淀粉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产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光合作用相关酶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转录场所、原核细胞的结构、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B.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无膜结构C.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能分泌蛋白质D.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细胞器.【分析】本题考查了叶绿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功能.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2、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3、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解答】解:A、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而表皮细胞、根细胞等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B、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而溶酶体含有单层膜,B错误;C、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而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和辨析.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3.下列四项分析与如图所示模型相符的是()A.如Ⅰ.Ⅲ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Ⅱ可表示液泡B.如Ⅰ.Ⅲ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条件,则Ⅱ应表示载体蛋白C.如Ⅰ.Ⅲ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则Ⅱ应包括核膜周期性消失和重建D.如Ⅰ.Ⅲ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特征,则Ⅱ表示遗传信息的改变【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的分化.【专题】概念图;物质跨膜运输;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1、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都发生DNA复制.4、细胞分化的特征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但遗传物质并未改变.【解答】解:A、Ⅰ.Ⅲ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Ⅱ可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A错误;B、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但前者不消耗能量,B正确;C、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进行DNA分子复制,而无丝分裂没有核膜周期性消失和重建,C错误;D、癌变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分化细胞遗传物质不变,只是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分裂与分化、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下与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酶一定在线粒体中起作用B.人体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有氧呼吸酶C.酶都是由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植物细胞中有合成糖元的酶【考点】酶的特性.【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有氧呼吸没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没有有氧呼吸酶,B 正确;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内分泌细胞可以产生酶,C错误;D、糖元是动物细胞特有的,植物细胞不能合成糖元,没有合成糖元的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分析】1、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2、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例如,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催化淀粉分解,但是到了胃中就成为胃蛋白酶的底物.3、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使分子运动减弱,从而使酶和底物结合率降低,反应速率就降低,表现出酶活性降低,并没有破坏其结构,当温度回升时,仍然可以恢复期活性.【解答】解:A、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也有相同的酶,是细胞生命活动必须的酶,如细胞呼吸的酶,ATP合成酶等,A正确;B、酶的本质为RNA或蛋白质,可以被相关的酶水解,B正确;。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丙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在雌性动物体内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答案】B【解析】甲图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现象,且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正确;乙图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项错误;丙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项正确;根据丙图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在雌性动物体内可能同时出现图示三种细胞,D项正确。
2.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⑤D.①④【答案】B【解析】【分析】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精细胞。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雷同有丝分裂,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
图中②和④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说明是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时增强学生的识图、分析图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某种RNA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染色体DNA 中。
物质Y 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 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 的转录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该RNA 病毒的逆转录D.抑制该病毒RNA 的自我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是:【详解】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该物质抑制是逆转录过程.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尿素、二氧化碳等产生后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抗体、淋巴因子等分泌后进入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后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调节物质、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B.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解答:解:A、B液为淋巴,不含红细胞,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即包括细胞内液、A液、B液和C液,B错误;C、二氧化碳是在细胞中产生的,所以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3组织细胞,C正确;D、结构1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2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A.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传导兴奋C.体温调节中枢D.渗透压感受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A、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B错误;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C错误;D、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总结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会减少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不会受影响,但是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C.两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D.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生长素类似物还可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但是胰高血糖素不会受到影响,A错误;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减少,B错误;C、激素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动物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和生长发育,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使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因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激素间的作用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B.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C.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D.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胸腺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能力.解答:解:A、胸腺素能够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胸腺素在免疫过程中不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A错误;B、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T细胞会将移植到体内的器官作为抗原,加以排斥,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应该降低免疫系统,而不是增强免疫系统,所以胸腺素不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B错误;C、由题干“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如果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肽酶催化分解为氨基酸,使胸腺素失去作用,C错误;D、由以上分析知,胸腺素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因此胸腺素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胸腺素为题材,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识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分析题干明确胸腺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6.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有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而广泛B.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D.内分泌腺主要受体液调节作用,不受神经调节作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解:A、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而广泛,A正确;B、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体液调节较缓慢,B正确;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协调,C正确;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如体液调节中的内分泌腺受神经调节的调控,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作用途径、速度、范围等知识,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缺陷病患者失去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所以其产生抗体更快更多C.切除胸腺的个体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减弱D.效应T细胞能够将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吞噬、消灭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免疫缺陷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2、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解答:解:A、免疫缺陷病患者失去了特异性免疫,A错误.B、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B错误.C、切除胸腺的个体,抑制T细胞的生成,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减弱,C正确.D、效应T细胞能够将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吞噬细胞再吞噬消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缺陷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A错;.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解答:解:A、脑干是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而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激素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B错误;C、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人体的皮肤受损,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所致,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免疫等知识的要点,具有理解、思维能力.9.2015年3月1日,寒意依旧,京城一群男女在奥林匹克公园进行第四届“光猪跑”大赛(参赛者须穿着内衣裤跑完3公里赛程),以此方式倡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在参赛者跑步过程中,正常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肝糖元、脂肪分解加速B.通过反馈调节,内环境仍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兴奋,骨骼肌活动加强D.“光猪跑”过程中产热量会增加,散热量会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答:解: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脂肪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B、内环境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B错误;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兴奋,骨骼肌活动加强,完成跑步过程,C错误;D、“光猪跑”过程中产热量会增加,散热量会增加,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0.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6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600只B.900只C.1200只D.1800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第0﹣10年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第10年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10﹣20年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第20年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据图分析,第10年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又因为第10年种群数量为6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600×2=1200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能够掌握各个关键点的含义,并作出简单的计算.11.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D.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以胞吐的形式分泌的,A错误;B、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错误;C、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主要位于血液和淋巴液中,C正确;D、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2.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A.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C.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D.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解答:解: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剪去主根可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选:D.点评: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1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3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24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B.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C.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D.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A、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A错误;B、如果前后二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B错误;C、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时不会影响结果,因而不是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C正确;D、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减小了第二次捕获的鲫鱼中有标记鲫鱼的比例,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面一段是弯曲生长的部位.解答:解: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及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的能力,属于简单题.15.武汉东湖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据上述材料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武汉东湖动植物构成了东湖生态系统的群落B.调查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武汉东湖物种丰富度指东湖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解答:解:A、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A错误;B、由于浮游动物个体较小,需用显微镜观察,故调查密云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B错误;C、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及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6.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D.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答:解:A、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即演替是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A正确;B、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B错误;C、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C正确;D、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bc B.bc C.bcde D. cde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在箭头处施加一个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可以传至b和c,由c 传至d、e,但是b点的兴奋不能传到a.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18.如图中的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请分析胚芽鞘的a、b、c、d四个位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A.a>b>c B.c>b>d C.b>a>c D.a=b=c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胚芽鞘尖端的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a、b中生长素量相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多,d少.又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因此,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c>a=b>d.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