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故事

合集下载

传承良好家风的例子

传承良好家风的例子

传承良好家风的例子
传承良好家风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

他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分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拿小的。

家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比哥哥小,所以应该吃小的。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尊老爱幼的典范。

2. 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在儿子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尽忠。

这个家训一直传到今天,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3. 曾国藩家书:清代名臣曾国藩留下许多家书,其中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例如,他教导子女要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等。

这些家训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4. 朱子家训: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家训《朱子家训》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家庭教育手册。

他强调了家庭和睦、勤劳俭朴、诚实守信、读书明理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培养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非常重要。

5.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她教导儿子要勤奋学习、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等,这些价值观对于孟子的成长和后来的思想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传递了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尊老爱幼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在古代,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为家庭成员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孝顺敬老。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孟子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不离不弃。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敬老”的家风家训,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商人,他做生意非常诚实守信,从不欺骗顾客。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笔多余的货款,他毫不犹豫地归还给了顾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故事三,勤俭节约。

在古代,有一位农民,他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要懂得节俭,不要浪费粮食和物资。

这位农民的勤俭节约精神影响了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家族中的一种家风家训。

故事四,尊师重教。

在古代,有一位学生,他对师长非常尊敬,时刻恪守“尊师重教”的家训。

他勤奋好学,虚心向师长请教,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教是古代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美德。

这些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家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古代的家风家训,让这种优良传统延续下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让家风家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坚强支撑,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家风对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个人修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后天影响。

好的家风形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句话。

关于家风家训的典故1、后母慈心黄垓镇黄垓村,是孔子着名弟子“三冉”(冉耕、冉雍、冉求)故里。

冉家以放牧牛羊为生。

“三冉”的父亲冉离先娶颜氏,生下冉耕、冉雍,不幸难产去世。

冉离又娶妻公西氏。

公西氏将冉耕、冉雍视为己出,从进冉家门就教他们诵读《诗经》。

到冉耕12岁和冉雍8岁的时候,就建议送两个孩子入学馆。

而冉离想让孩子协助自己放牧牛羊。

公西氏就力劝丈夫。

公西氏生下亲子冉求后,依然关心前两个孩子的学业,听说曲阜孔子设教讲学,声誉日隆,又跟丈夫冉离商量,送他们到曲阜拜孔子为师。

后来小儿子冉求也去曲阜上学。

兄弟三人同拜孔子为师,都学习刻苦,颇有成就。

(《冉氏族谱》)2、杀猪示信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她哄儿子说:“你回家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准备杀掉。

妻子制止他说:“那只是哄骗小孩子的。

”曾子说:“对小孩子是不能哄骗的。

小孩子没有识别能力,依靠父母进行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就无法进行诚实的教育了。

”于是就把猪杀掉烧肉吃了。

正是由于曾子教子有方,有良好的家风,才培育出了曾申、曾元、曾西等优秀的子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家风家训故事(精选40篇)

家风家训故事(精选40篇)

家风家训故事(精选40篇)家风家训故事家风家训故事(精选40篇)“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故事(精选40篇),欢迎鉴赏!家风家训故事1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

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

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经典家风家训故事

经典家风家训故事

经典家风家训故事1. 曾国藩的家风故事:曾国藩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家人的要求那叫一个严格。

就说他要求子女勤奋读书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啊!他自己每天都早起读书,给孩子们做榜样。

他还经常写信教导子女要勤俭节约,这就像给树苗不断地浇水施肥,让他们茁壮成长!这种家风多厉害啊!2. 傅雷的家书故事: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那真的是字字珠玑!在信里,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就像一位老船长用心指引着小船在大海中航行。

他教导儿子要真诚待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这不就是给孩子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吗!你们说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3. 包拯的家训故事:包拯啊,那可是铁面无私的代表人物!他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哇,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啊!这就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拦住了贪婪和腐败的洪水,厉害吧!4.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竟然三次搬家,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为了能沐浴到更好的阳光,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地方。

这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顾一切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5. 岳母刺字的故事: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这四个字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激励着岳飞奋勇杀敌,保卫国家。

这是一种怎样深刻的爱国情怀呀,我们能不被感动吗?6. 陶渊明的家风故事:陶渊明虽然生活简单,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可是十分重视的哟!他教导子女要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宁静。

这就像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多难得呀!这种家风是不是也让我们向往呢?7. 朱子家训故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多有道理啊!它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和物品。

这么好的家训,我们不应该好好传承吗?8.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司马光是个大文学家,他对家人的教导也毫不含糊。

他要求家人要善良、诚实,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这种家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家族的血脉中,多么美好啊!。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0个)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奇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特别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能,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看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探望父亲,仍旧恭尊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留意进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盛,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召唤自己,便背着柴快速返回家中,跪问原因。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

早年家中贫困,自己经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经典的二岁儿童睡前故事有趣的三岁儿童睡前故事七岁儿童睡前故事经典的宝宝睡前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1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带着丝丝的细雨,而我却沉浸在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中,看着书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读书时代早已认识,却仅仅认识其本人及其优秀〔事迹〕,但对各位名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后代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过阅读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我从中看到了司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苏洵三兄弟的团结共患难,看到了司马光告诫子孙贪婪多欲身必败,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钱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及处世之道四个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于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后做事,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需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工作,对内对外都必须合理安排,提前筹划,为人、为管理员、处事必须学会,必须严于律己,善于学习。

首先,为人之道,作为一名基层工程管理员,在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必须学会为人。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这段话出自颜氏家训,大意是古来圣贤书,教人老实孝顺,谨言,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立足于养成良好的家风,修身齐家。

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细小琐碎的事情繁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且工程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对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语言的尺度。

在苏洵的:兄弟团结共患难一文中,更是要我们学会团结,工程参建单位众多,配合难度颇高,因此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各方配合才能完成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绿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并不是单独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单位各做各的,那最后将会造成无休止的返工,费时费力,这就表达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而我们甲方现场管理员,正是作为合作团结的桥梁出现的,链接各单位完成此工程工程,可想而知,我们首先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才能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1、鲁莽的儿子从前,有一个家庭,父母十分严格,非常注重家风家训。

他们的儿子十分鲁莽,脾气火爆,经常因为小事大发脾气。

父母很担心儿子的性格会影响他的未来,于是他们开始制定一些家训来教育儿子。

有一天,儿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发了很大的脾气,父母知道了,就要其停止,但是儿子仍然不听。

父母便想出了一条计策:他们叫儿子站在中央大街上,手拿一把菜刀,同时又站在一坛水中,要求儿子在水中练习用菜刀,不断地割菜,直到能掌握好指法。

儿子站在水中,用力地割着菜,可是手臂疼痛,手指又麻又痛,到了晚上,儿子的手指还在流血,但他却毫不动摇地坚持着。

父母看着他的努力,深深地为儿子骄傲和感动。

最后,儿子终于掌握了好的指法,他的脾气也变得缓和了许多。

从此,父母的家风家训深入了儿子的心中,他成为了一个懂得尊敬别人,尊重他人意见的人。

2、母亲的小布袋有一位母亲,她十分注重锻炼自己的孩子。

每次孩子做错了事情,她总是会给孩子讲故事,并让孩子自己去反思。

在一个晚上,孩子又犯了一个错误,母亲便开始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你看我这个小布袋。

”母亲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一些棉花。

“这个小布袋,我每天都会在里面放一些棉花,目的就是为了练习我的针线功夫,同时也是想给你一个教育,告诉你做事要踏实,才能有所成果。

”孩子看着母亲的小布袋,心里十分好奇,便问母亲:“妈妈,你每天在里面放一些棉花,为什么不是直接在布上练习呢?”母亲微笑着回答:“是的,如果我直接在布上练习,很可能会出现错位,不整齐等等问题,那么我的练习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我选择了这么做。

”孩子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母亲继续说道:“孩子,这个小布袋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如果我们想做好事情,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脚踏实地。

”孩子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话,心里明白了许多,从此他也开始了自己的脚踏实地的生活。

3、借给别人有一个家庭很注重家风家训,家中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她非常爱借玩具给别人玩。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以及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中华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向来重视家教,经过一代一代相传,家训就演变成了“家风”。

家风培养出了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家风的好坏。

自古以来,先人们就极重视家风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写给他儿子的家书,让他好好读书,还有《傅雷家书》等等。

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勤奋努力;尊师重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便自己盛好一碗开始吃。

只听妈妈说,“可以这样吗?”我恍然大悟,拍拍脑袋,把大家的饭盛好,等长辈上座了才开始吃。

老爸看见了,便夸我说“对嘛,这才是懂礼貌、孝顺的孩子。

”我笑了笑。

还有一次,家里的水管坏了,我们打电话让人来修,可是等第二天,我们都忘记了这件事,到外婆家去了。

走到半路,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是有人来家里修水管吗?我立即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拍脑袋说道:“呀,我怎么忘记了,快回家吧。

”妈妈立刻往家赶,我追上妈妈说:“都走这么远了,还要回去吗?叫他下次再来吧。

”“当然要回去了,跟人家约好,就不能失信于人,别让人家等着了。

”等我们刚到家,修水管的师傅就来了,热情地把家里的水管修好了。

这些就是我家的家训,孝敬长辈不仅仅是我们的家风家训,更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家风家训以及背后的故事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

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虽然他们平常工作很繁忙,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购物。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5篇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家风、家训。

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人立德、修身、齐家、安天下、成就事业,可以说,传承至今的家风、家训,都是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家庭历史的沉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有关好家风好家训故事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家规家训故事

家规家训故事

家规家训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一直被视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规家训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它们承载着家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对家庭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关于家规家训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的家规家训。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家规家训被誉为“家天下之本”。

孔子有一位学生问他,“为什么您的家风那么好?”孔子回答说,“父母能教子女做人,子女能敬爱父母,这就是家规家训。

”孔子的家规家训强调孝顺、敬爱和礼仪,他认为这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

故事二,《弟子规》中的家规家训。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书。

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家规家训的故事和教诲。

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

还有“朝起早,夜眠迟,食不饱,力不充。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节俭朴素。

故事三,一家三代共同遵守的家规家训。

在某个家庭中,祖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一生都秉持着“诚信、勤俭、孝顺”的家规家训,深受家人尊敬。

父亲继承了祖父的家规家训,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们,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孩子们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关爱弱者,努力学习,助人为乐。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规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品质,让家规家训成为他们一生的指南针。

同时,作为家长和长辈,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们,让家规家训真正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总之,家规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家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对家庭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珍惜家规家训,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让家庭成为温馨和谐的港湾,让社会充满爱和正能量。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一):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风家训小故事(二):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风家训小故事(三):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我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靠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古人优良家风家训的故事

古人优良家风家训的故事

古人优良家风家训的故事一:李世民家训: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条家训,即“每餐一食,则念耕夫”,也就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能忘记农夫的辛劳。

李世民作为一代皇帝,从不奢侈浪费,谦虚待人,而且从谏如流,广纳英才,成为一代明君,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二:陶渊明家族的家教故事陶母、陶侃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成就了一个著名家族——浔阳陶氏,也造就了许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侃的曾孙陶渊明。

世人皆知陶渊明洒脱豁达,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诗歌“篇篇有酒”等扬名,鲜为人知的是,陶渊明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孙。

当年,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家里劳动力缺乏。

为此,他请了一名劳力,帮助儿子料理砍柴挑水之类的杂务,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意思是说,每天的生活开销靠你一个人很难应付。

现在我请一名劳力回家,让他帮你做些砍柴挑水的力气活。

但他也是别人家父母养大的孩子,你要好好对待人家。

另一封家书《与子俨等疏》则告诫子孙要和睦,“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要重德修身,以圣贤为榜样,“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陶渊明这么重视兄弟和睦,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

陶渊明与两个堂弟仲德和敬远,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即程氏妹,从小互相扶持,感情深厚。

程氏妹去世后,他不仅立刻辞官奔丧,还写下了一篇感情真挚的《祭程氏妹文》,寄托自己的哀思。

陶母、陶侃、陶渊明等陶氏先祖的家教故事深深影响着陶氏后裔,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陶氏家训,共20条1300余字,包括诚修身、择交游、守廉洁、孝人子、正伦纪等内容。

陶氏家训的特色在于以“贤”和“廉”为精髓,把陶母、陶侃、陶渊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规家训的具体内容。

“不学刁诈之术,不交无益之朋”,继承了陶母结交贤友的主张;“修身不可不诚””法度不可不守”,继承了陶母“廉洁奉公、谨守法度”的教导;“昔侃公为刺史时,尚惜分阴,则游惰辈,实不肖之尤”,则把陶侃珍惜光阴、勤勉努力的人生实践转化为对后世子孙的明确规劝。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人有关家风家训小故事故事一:孝顺为先从前有一户人家,父亲去世后,家里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一位年迈的母亲。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这位年轻的儿子却一直尽心尽力地孝顺母亲。

每天早早起来帮助母亲做早餐,上学放学之后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照顾她的起居生活。

即使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他也不放弃对母亲的呵护。

这位年轻人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周围的人们,让人们对他深表敬意。

他也因此成为了全村孝顺和谦恭的典范。

母亲也因为这个孝顺的儿子而倍感欣慰和幸福。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之恩永远不能忘记。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孝顺父母,父母养育之恩永远不能还完。

故事二:诚实为本古时候,有一位父亲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各一块金子,让他们各自到市场上去买一样东西,并且规定要在夜里的时候在树林里交换东西。

没想到他们两个人竟然都买了一只猪回家,而且还恰好是一模一样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兄弟俩在树林里遇到了,发现对方买的东西竟然是一样的。

于是,当他们回家之后,父亲对他们说:“看来你们两个都是一个样,都是不诚实的人,一个人是不会了解对方的内心深处的。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器重。

造成整个家风的不端就表示家风败坏了。

故事三:尊敬长辈从前,有一个家庭,父亲去世之后,家里只剩下了一个年幼的孙子和他的祖母。

这个孙子一直对祖母非常尊敬,无论是在饮食起居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始终尊重她。

每天早上,他都会为祖母烧一壶白开水,等她起床之后再给她送上一杯温水。

他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回家看看祖母是否需要帮忙。

这样的孝顺和尊敬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让人们对他深表敬意。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祖父母辈的人不仅是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应该尊敬和敬畏的长者。

尊敬长辈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德。

故事四:团结互助在很久以前,有一家人居住在一个村庄里,这个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团结。

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精选20篇)

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精选20篇)

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家训家风的小故事1记忆深处的“家风”好像是爷爷辈开始的。

我的家风是爱护环境,热爱锻炼,独立自主。

一、爱护环境当年,爷爷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顾孩子的事情便落到了奶奶一个人的身上。

奶奶最讨厌的便是子女们把家弄得一团糟,每每这时,奶奶便会让爸爸打扫卫生。

直到现在,我一乱扔垃圾,爸爸便会对我说他乱扔垃圾而受罚的事情,并告诉我要爱护环境。

每当这时,我的脸便由自主地红起来,并在心里告诫自己要爱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了。

二、热爱锻炼因为一些原因,爷爷辈从外地掉了回来,但由于工作地点离家比较远,所以买了一辆自行车。

虽然家里有辆自行车,但是爷爷从来都不让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宁愿让他迟到,也不愿让他骑自行车上学。

在当时,一个村子恐怕只有几辆自行车吧!爸爸以为爷爷“小气”才不让他骑自行车上学,后来才知道,原来爷爷并不是怕爸爸骑坏自行车,而只是想锻炼他的体魄,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个爱锻炼的习惯,终身受益。

因此,爸爸只能在月亮的陪伴下上学、回家,有时没有月亮,爸爸只能拿着火把去上学。

爸爸也因此身强体壮,并影响我们热爱锻炼,以前想骑自行车上学,可爸妈不让,现在倒好,还没上学,就“扔”给我一辆自行车,让我以后骑自行车上学。

三、独立自主小时候,年幼无知的我“最讨厌”的人就是爷爷。

一次,我不小心摔倒在地,身边有许多大人,我就爬在地上,等着别人将我抱起来。

爸爸正准备抱我起来,却被站在一旁的爷爷拦住了,他只是冷冷的说:“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我感到很委屈,就:“哇哇……”的哭了起来,可就是没有人理会我,最后还是我自己爬了起来,此后,我变刻意躲着爷爷,可偏偏不凑巧,爸妈“有事”让我暂住在爷爷家,爷爷是个健谈的老人,他总是拉着我,跟我讲他当兵的故事,我喜欢听,便总是你缠着爷爷,求他给我讲故事,渐渐地,我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做人要独立自主,不能什么事情都总因爱别人,我不再“讨厌”爷爷了,相反,我为有这样的爷爷而庆幸自喜,在往后的生活中,我试着不要什么事情都总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十大经典家风小故事

十大经典家风小故事

十大经典家风小故事一、曾子杀猪曾子的老婆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老婆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孩子一听,立马就不闹了。

等老婆从集市回来,曾子就真的要去杀猪。

老婆连忙拦住说:“我就是哄孩子的,你还当真啊。

”曾子一脸严肃地说:“咱们可不能骗孩子啊,孩子小不懂事,都是跟咱们学的。

今天你骗他,明天他就会去骗别人,这可不行。

”说完,曾子就把猪给杀了。

这就告诉咱啊,在家庭里,说话得算数,诚信是家风里顶重要的一环呢。

二、孟母三迁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一开始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跟着那些办丧事的人学哭丧、跪拜啥的。

孟母一看,这可不行啊,就把家搬到了集市旁边。

结果孟子又跟着那些小商贩学吆喝,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不满意,最后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跟着那些读书的人学礼仪、读书识字。

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三次搬家,就是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可见啊,家长得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好的家风就是要给孩子提供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那可是个深明大义的母亲。

那时候国家动荡不安,金兵老是来侵犯。

岳飞一心想报效国家。

姚太夫人就鼓励岳飞从军抗敌,还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成为了一代名将。

这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也是家风的重要部分,长辈要把这种对国家忠诚、热爱的信念传递给晚辈。

四、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可是个大官,但他家风可节俭了。

他对儿子司马康的教育就是要节俭。

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吃饭也不讲究那些山珍海味。

他经常跟儿子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司马康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在家庭里,这种不铺张浪费,懂得珍惜的品德是非常值得传承的。

五、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家里分梨吃。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都让给了哥哥和弟弟们。

大人就问他为啥呀,孔融说:“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我是弟弟,也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

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像春雨般,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

如果一个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风,那么他定可以少走弯道。

我家的家风便是“诚信”二字。

说起家风,一件往事浮现心头。

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我在家与朋友一起玩耍。

我们觉得电脑不好玩,决定玩点有意思的,就商量了一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首先是我躲他找,因为我熟悉家里的环境,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我。

轮到他躲了,我闭上眼睛,耐心地等待。

终于,他发出“行了”的指令,我也开始了四下寻找之旅。

厨房?没有。

衣柜?没有。

阳台?没有。

到哪儿去了呢?我找呀找,终于在我妈妈放花瓶的柜子旁边发现了一双鞋子,心想:嘻嘻,这下你的鞋子出卖了你!我悄悄走过去,大喊一声“啊!”他惊吓得也大叫一声“啊!”顿时,我们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

正开心着呢,突然“哗啦”一声响,我们不约而同地转过头,一看:啊,妈妈心爱的花瓶掉地上,碎了。

我惊呆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朋友看见了,也尴尬万分,他支支吾吾地说了声什么,狼狈而去了。

我在原地沮丧不已:这下可惨了,妈妈回来非骂死我不可,说不定还要享受一顿“竹笋炒肉片”呢。

我脸上冒出了几颗晶莹的汗珠,怎么办?怎么办?把碎片扫干净当没这回事?老老实实告诉妈妈事情经过?在犹豫不决中,时间飞快地流逝。

当门铃声一如往常般清脆地响起时,我陡然想到了家风“诚信”,于是我坦然打开大门,用从容的语调向妈妈讲清了证件事情,包括我当时的犹豫。

妈妈听完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摸摸我的头,亲切地说:“孩子,打碎花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是我家的家训,希望这条家训,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永远伴随着我。

枝江市公园路小学四(1)班辛泽亚
指导教师:姚红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