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点大全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
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一、确定研究课题(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二、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六、撰写总结报告(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与附录2.学生心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4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③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中性刺激如何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而引发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以斯金纳的实验为代表,强调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对行为塑造的作用。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可用于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和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需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在教育中,建构主义主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接纳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知识的渴望、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家长的期望。
2、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达性和意义。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关于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关于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1】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良师智胜)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关于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2】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岁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近景的直接动性机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学习动机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7.举一反三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绪论需要《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精讲班50h内部课程视频资料的加qq40381826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含义:1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则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科学。
内容: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具体研究是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与教学的5要素:学生:影响教学过程两个方面1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
2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
教师:教师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的工具。
教学环境:影响教学过程两个方面1物质环境,温度照明,教学设施。
2社会环境,课堂气氛、纪律、师生关系、校风、社会。
△学习与教学3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目标、题材、安排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活动(演讲、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获得知识。
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诞生的背景:社会背景: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城市文明进程与教育的发展;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哲学背景:经验主义(洛克)、理性主义(笛卡尔、赫尔巴特)、实证主义(孔德)、实用主义(詹姆斯、杜威)心理学背景: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心理测量运动儿童研究运动冯特的科学心理斯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动物心理学研究科学理论背景:达尔文进化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佩斯泰洛奇(瑞士)------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的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是著名的教育家()。
A、陈立奇B、陶行知C、晏阳初D、梁启超【参考答案】B2. 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是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中的()内容。
A、权利保障原则B、公平公正原则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参考答案】A4. 比起认知主义来,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
A、指导者B、设计者C、合作者D、控制者【参考答案】C5.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地位。
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的心理规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参考答案】C7.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在哪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A、1991B、1995C、1992D、1998【参考答案】B8. 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细胞是()。
A、学生B、教师C、班级D、校长【参考答案】C9. 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参考答案】D10. 概括地说,权利和义务构成()。
A、对立关系B、同一关系C、统一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参考答案】D11. 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范型来解释。
12.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13. 下列关于教师申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参考答案】C2.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参考答案】B3.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参考答案】B4. 社区教育起源于()。
A、丹麦B、英国C、瑞典D、法国【参考答案】A5.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参考答案】B6.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
A、法律部门B、上级机关C、部门领导D、法定作者【参考答案】D7. 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参考答案】A9. 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参考答案】B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理智的爱的含义。
()A、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B、控制感情,掌握分寸C、只在心里爱,不表现出来D、增长儿童的爱心【参考答案】C12. 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13.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问题性B、开放性C、过程性D、综合性【参考答案】D14. 注办的作用说到底是为了()。
A、备忘待查B、检查监督C、避免延误D、方便工作【参考答案】A15. 提出认知发现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探究了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情绪和性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而德育工作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指导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
比如,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和社交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学习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学习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比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与社会发展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情感与社会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借助情感与社会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
四、认知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结语:教育心理学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科学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
1。
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7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从与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心理学在理论探索方面,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他们的思想为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五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智力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
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
1.智力水平差异对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进行划分。
2.智力类型差异不同个体在智力的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至少有8 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
各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和发挥程度不同,形成智力的类型差异。
3.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智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个别差异,有人在小时候便显露出高智商,但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这便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智力性别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也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得多。
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具体来说,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女性擅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
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
5.认知差异对教育的意义认知差异表明,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一)教育心理学。
1. 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2. 学生心理。
(1)了解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3)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4)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教学的影响。
3. 教师心理。
(1)阐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2)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3)了解师生的相互作用。
(4)掌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以及进行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
(5)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4. 学习心理。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
(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以应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4)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的含义。
(5)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明确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6)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结合实际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7)了解学习策略、元认知的概念。
5. 教学心理。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
(2)了解布罗菲和伊伏特旬划分的课堂管理的四个阶段。
(3)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及程序。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 德育的内涵、目标与内容。
(1)了解和掌握德育(包括广义德育、狭义德育、道德、品德等)的含义以及学校德育的含义;掌握德育的意义或作用。
(2)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懂得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掌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4)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一、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
捷克的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德国的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教学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1867年出版《教育人类学》(此书的中译本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一书。
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Л.Ф.Калтерев)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于1877年出版。
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体系,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使桑代克成为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 到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
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陕西省渭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陕西省渭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必须具备比较系统成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
A、专业能力B、专业品德C、专业水平D、专业技能【参考答案】A2.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
A、备好课B、上课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D、课外辅导【参考答案】A3. 说学习方法有助于()。
A、学什么B、怎么学C、谁学D、向谁学4. 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D、日常化【参考答案】A5.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参考答案】A6. 从教学技能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来看,个体教师在已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使已掌握的教学技能首先发展成为教学技巧,再经过创新发展成教学技艺,最终达到教学的最高追求()。
A、教学艺术B、教学能力C、教学水平D、教学质量7.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
8. 调整阅读速度属于()。
A、监视策略B、计划策略C、调节策略D、复述策略【参考答案】C9.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 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书克斯勒量表【参考答案】B11. 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A、斯宾塞B、卢梭C、杜威D、洪堡【参考答案】C12.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A、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B、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C、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参考答案】C13. 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标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班级的教学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参考答案】C14. 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受()的影响。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B、罗森塔尔C、戴尔D、波斯纳【参考答案】D3.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参考答案】A4.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参考答案】C5. 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6. 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参考答案】A7.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B、45 日C、30 日D、15 日【参考答案】C8. 公文的装订是在()。
A、左侧B、右侧C、正上方D、左下方【参考答案】A9.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10.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道德教育D、学校教育【参考答案】D11. 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皮亚杰D、布鲁纳【参考答案】A12.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参考答案】B13.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人员每()进行 1 次健康检查。
A、三个月B、半年C、一年D、两年【参考答案】C14. 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个人社会本位论【参考答案】A15. 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属于()。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上篇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含义:心理学与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在学与教过程中,五要素共同影响着三过程,而且整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1、选择课题并提出假设(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A条件式B差异式C函数式2、设计研究方案A选择研究对象B确定研究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的那些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刺激、被试固有特性、被试的暂时特性、环境变量;自变量也可分为数量型的自变量和分类型的自变量;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研究者观测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选取因变量应注意1、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最敏感、因变量应可靠、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效度、应选取最容易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变量。
无关变量—主要有几种手段随机化“最有效方法、消除、增加变量、统计控制}C收集资料D整理和分析资料(定性分析:对研究资料质的分析,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定量分析: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E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早期我国:【学记】教学相长孔子【论语】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环境与教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积极的思维过程”西方:古希腊,柏拉图“所有的知识都是生来就有”“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亚里士多德“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裴斯泰洛奇【轮教学方法】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尝试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点大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学习基本的理论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
三、教学与课:
㈠什么是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
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