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村人力开发对湖南的启示
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湖南的启示
新 农 村 运 动 的 开 展 , 府 主 要 工 作 是 在 技 术 指 导 、 息 政 信 服 务 、 场 开 发 等 方 面 为 农 民 提 供 服 务 , 中 直 接 的 人 才 投 市 其
入 或 是间接 的人 才培 训 的投入 占有 相 当大的 比重 。
位 供给 , 能够 有 计划 、 分层 次 、 重点 地 开展农 民教 育 。 有 一是 尽 快普 及 义 务教 育 。 从农 业 劳动 力 的受教 育程 度 来看 , 湖南
在 农 民 教 育 的发 展 过 程 中 , 日本 逐 渐 认 识 到 单 纯 依 靠
政 府 的 力量 是 不够 的 , 于是 支持 、 励其 他 力 量 的参 与 , 鼓 日
现代农 业科 技
21 0 0年第 l 9期
农 村经 济学
日本农 村 人 力 资源 开发 对 湖 南 的启 示
宿 一 兵
( 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南 长沙 4 0 2 ) 湖 湖 1 18
摘要 通过 对 日本 农村 人 力 资源 开发措 施 的 分析 , 对湖 南省 农村 人 力 资源 的开发 有 一 定的 启示作 用 , 出了湖 南 省也 可 以像 日本 其 提 那 样 从 发 展 教 育 、 设 农 民 组 织 、 全 社 会 保 障 体 系和 发 挥 政 府 作 用 等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 行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 建 健 进
14 政 府 定 位 明 确 .
大程 度 上 受人 为 因 素 即人 力 资源 的影 响 。 近年 来 , 决 “ 解 三
农 ” 题 一 直 占 据 政 府 工 作 的 突 出 位 置 , “ 农 ” 题 的 关 问 而 三 问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张吉成;刘楠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06(027)003
【摘要】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持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功经验在于符合本国国情,以完善的法制建设作为强大后盾.这些都为中国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1页(P78)
【作者】张吉成;刘楠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五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4.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5.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从日本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进行了论文查找和收集,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研读、归类整
动,它将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在经济、社
会和文化中扮演着多种角色[7] 。 Randelli 等[8] 表示,通过发
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振兴,改变村庄形象,提高它
们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的声誉。 Eshliki 等[9] 将乡村旅游业
看,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振兴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国外学
者青睐。 Mitchell 等
[6]
指出,以往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成
作者简介 吴永珍(1997—) ,男,苗族,湖南凤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农村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 2022-12-06
成为文化资源,并在农村发展和品牌战略中发挥着作用[13] 。
使用和管理,并作为农村社区经济多样化的平台发挥了重要
[17]
促进旅游业发展。 在日本,城市居民特别喜欢欣赏风景如画
的乡村,通过引入向日葵作为人造农村景观的新作物,可以
助力乡村旅游
[1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用[31] 。 Pašakarnis 等[32] 指出,立陶宛的农村地区占该国
97%以上的领土,居住着 33%的人口。 近年来,废弃土地数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世
功,也不能解决诸如贫困、就业、卫生、粮食安全等问题。 因
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农村发展面临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探索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其中部分
成为各国普遍共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之举。 国外关于乡
国家把“矛头”直指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一项多面化的活
量逐年增加,使得国家农业发展受阻,破坏土地资源的管理,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相对低下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并对农民进行培训,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劳动力对接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促进我国城乡发展,有必要进行比较分析,参考和借鉴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方面有用的经验。
标签: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培训;劳动力对接每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条件、地理资源、人口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代表性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北美模式、西欧模式、东亚模式。
其他国家如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经验也值得参考。
1 北美模式农业生产侧重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通过农业科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有机结合。
美国是主要代表。
美国的农民教育有如下特点:多层次培训机构、开展中等农业教育、建立农业科教体系。
2 西欧模式——英、法、德国的农民教育培训西欧模式的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单位,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
2.1 英国的农民教育培训英国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主要采用培训网,同时设立高等学校及科研与咨询机构。
初、中、高3个教育层次互相补充,学位证、毕业证及技术证书等各种教育目标相互配合、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补充、分工相对明确且层次较为分明的农民培训体系。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培训计划,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支持和开展并资助农民培训。
政府还不定期地针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有组织的调查研究。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另外,政府十分注意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2 法国的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必须取得合格证书才能取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并享受国家的农业补贴和优惠贷款。
法国农民教育培训可分为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3个部分: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农业经营者或具有某项专门技术的农业工人。
浅析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上接第229页)路带电更换耐张任意整串绝缘子。
2.2.2输配电仿真项目的实现本文结合带电作业项目为例,利用虚拟操作技术仅以10kV 带电清除票挂物为例。
本项目根据杆上电气设备布置,准备好作业设备及仪表,将绝缘斗臂车定位于最适于作业的位置,并装置车体接地线,设遮拦网。
采用绝缘夹钳,绝缘棘轮大剪夹紧票挂物(比如风筝)。
通过大场景的漫游来展示作业现场和线路实况;通过小场景来展示操作细节,真实还原了带电作业流程。
学生在台式训练仪上模拟考试时,编辑一些针对本项目注意的一些题型。
比如:清除票挂物方法应正确,防止力度过大;绝缘斗臂车复位操作要平稳,规避邻近高压线路、杆塔及各类障碍物。
2.2.3拓展项目另外还可以设计典型故障案例:模拟单相接地故障、短路故障等。
高压输配电是一个综合电能交互系统,线路故障将会给电力企业及电力用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通过模拟故障产生,故障快速查找,故障防范的措施,故障的快速切除,对培训人员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2.3输配电仿真的重要意义为保证向用户不间断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节省检修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能够使设备检修对用户影响降低为零。
培养操作规范、熟练的带电作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传统培训的有益补充,培训过程不受时间、天气、气候、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为带电作业培训提供规范化、常态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培训环境,开拓了培训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1]沈海萍,刘晓伟,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培训系统[J].中国水运,2011(5).[2]胡毅.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6(11).[3]周兴,张雪峰,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带电作业仿真培训系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12).作者简介:陈雅萍(1966-),女,湖南资兴人,教师,讲师,主要从事电气控制的教学与实训工作。
摘要:现代五年制高职教育最早于日本创立。
20世纪6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着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问题,尤其缺乏既有理论基础又掌握着实践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为此,五年制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招收初中毕业生,对其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培养目标为实践性中级技术人才。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启示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启示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9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推广、进修深造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生产与生活并重,有立法和相应的奖励政策措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与足够的经费保证,并且有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发达国家已基本扫除文盲,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如美国大部分农场主是农学院毕业;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生占5.9%,高中毕业生占74.8%。
根据各国农业资源条件、地理状况、人口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的代表国家主要是日本、德国和美国等。
1. 日本的农民教育模式1.1开设农业高中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日本专门设立农业高中,培养农业劳动力,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教育。
日本农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自营农场主以及从事有关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并十分重视两者的兼顾。
在日本,为农民提供继续教育和深造机会的机构主要有农业者大学校、农业大学校,民间团体设置的进修设施以及实施国内外留学制度。
1.2国内外留学制度为使务农青年学到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经营方法,开阔视野,日本采取了把青年派往国内外先进农家或团体去进修的做法。
派遣工作主要由社团法人全国农村青少年教育振兴会和社团法人国际农业者交流协会负责。
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由政府补助。
1.3农业技术普及教育农业技术知识普及也是日本农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这项工作之外,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协和农业青年俱乐部等几个农业组织和团体也有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普及的义务。
2.德国的农民教育模式2.1农业职业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受州农业行会的管理,业务受州、县教育部门管理。
农业职业学校同其他行业职业学校学制一样,培训时间为三年,按六个学期分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职业学校进行一年的基础教育,每周四天在学校接受培训,一天在企业培训。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学术・ 理 论 现代衾 萼
日本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模 式 的思考
许建 明 熊 萍 (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 院
摘
长沙
4 1 0 0 1 2 8)
要 :目前世界正处在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 时代 ,国际市场 的竞争不再直接取 决于资 源、资本 、硬件技 术的数量 、规模
和增 量,而是 直接依 赖于知识 或有效信 息的积 累和应用 ,取决于科学技 术的发展 水平和一个国 家的创 新能力 的大小。在这场 激烈竞 争和挑战 面 前 ,谁 能充分把握 本世 纪的教 育与人 力资源管理 ,谁就能在本世 纪处于主动和领 先地位。本 文分析和探 究了 日本人力 资源管理模 式 ,结合我们
策 ,对于员工 的培训及政策 的制定有 一个长期 的计 划 。在选人方 面非 常严格谨慎 ,重视基本素质 ,即 可开发 性。重视员工 培训 ,实行 以能 力开发为 目标 的企业 内部培训制度 ,分层 次分类别分 时期进行 系统培 训。这有利于提高 日 本员工 的素质 、技术 水平及知识 的积累 ,提 高员 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然而这也增加 了培训费用 ,在 经济不景气 时期
了员工 的潜在积极性 和创 造性 ,有利 于 内部员工 的全 面发展 。同时 , 连续工龄还是决定 职务晋 升的重要 依据 。日本企 业里有新 的工作需要
时 ,会尽量通过重新 培训 已有 的职工 ,内部调 节来满足需要 。采取终 身雇佣制度 ,讲求长期稳定 。这种措施 有利于调动普 通职工 的积 极性 和献身精神 ,但是收入差别的缩小严重影 响和压 制 了企 业经理 阶层 的
机制 ,鼓励员工发展多种能力 ;鼓励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3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们 的启示 中国企业 已进入 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也得 到了
日本应对“民工荒”的启示
日本应对“民工荒”的启示中国国内正在为“低级产业”的“招工难”而苦恼。
听到这句话,最初我有点不相信。
因为中国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许多中小企业开出的雇佣条件没有吸引力,已经到“劳力荒”的程度了。
那么多“农民工”呢?他们到哪里去了?“农民工”也在挑选,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愿意去的。
让我们探求一下日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如今,中国的经济大蛋糕越做越大,在GDP上已经有要超过日本之势。
但是,日本有一点与中国不同,就是在每个大都市里面都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
日本厚生劳动省职业安定局雇佣开发科一位官员告诉我,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
这段期间,“农民工”占就业总人数的64%也就是说,这个“农民工”转型的问题,25年前在日本就已经解决了。
如今,日本农村迫切需要劳动力,被称为“农业组合”的农会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到大城市招“城市工”。
当然,这种“逆转型”的招工任务很难完成,于是,他们开始招收“中国农业研修生”。
从眼前看,日本社会伴随着“高龄化”与“少子化”的双重难题,适龄劳动力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被称为“三K企业”(危险kiken、肮脏kitanai、吃力kitsui)的“低级产业”,出现了“农民工”和“城市工”都招不到的问题。
那位官员告诉我,日本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6.4%,它们创造的产值占GDP的5.4%,所以中小企业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日本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
他还说,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
我听了以后差点没坐到地上。
他告诉我,在解决中小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上,日本政府一方面是在法律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劳动保护法》等,从法律上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指出它们不是需要扶助的“弱者”,而是让市场充满活力的必要元素;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金融和财政政策上也给予支持,因为中小企业只有在资金上没有困难,才可能拥有劳动力。
日本北海道现代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经验及启示
日本北海道现代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经验及启示北海道位于日本四个大岛的最北部,北纬41度到46度之间,四面濒临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太平洋。
北海道的农业在全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它是日本最大的食粮供给基地,农业产量全日本第一。
北海道的现代农业之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拥有最大最富饶的土地资源和温和的夏秋气候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北海道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开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才环境。
这种投资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对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北海道现代农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数量逐年递减,但专业农户数所占比例大。
截至2005年,北海道拥有农户总数59千户,全日本有2838千户农户总数,北海道只占全日本的2.1%,但北海道专业农户数有27千户,日本有442千户专业农户,北海道的专业农户数占到了6.1%。
究其原因,北海道的农业就业者与其他县相比比较年轻,拥有大面积的农业用地,加上附近工厂较少等,所以专业农户比较多。
2005年时,以农业收入为主(50%以上)的农户占全农户的87.7%,远高于全国平均指数的38.4%。
二、北海道发展现代农业人力资本的主要经验1、广开门路,进行农业接班人的培养与扶持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农业区域,然后由于接班人不足等原因,弃农者在增加,故培养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
北海道政府于1974年创建了一所农业大学,学费较便宜,学生学两年,寄宿制,学习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
毕业后,基本上都回乡接替父母务农,肩负着经营现代化农业的重担。
2004年道内新农业就业者达728人。
近年来,随着对农业及农村生活的关心程度的提高,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从其他产业转为务农的71人。
除了让新务农者在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接受指导外,还为他们提供务农所需要的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援。
为了寻找和支援新务农者,1995年设立了北海道农业后继人才培训中心,在东京和大阪进行营农咨询、务农资金的贷款等的咨询。
日本企业职业培训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受益于职业教育,而日本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职业培训。
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是成功的典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弥补了学校职业教育的不足,成为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杀手锏。
日本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专业高中(技术高中)乃至综合高中在90年代以来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取而代之的企业职业培训模式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1]。
日本企业的管理措施、文化传统、晋升机制和组织结构都为企业职业培训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迅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日本的企业职业培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日本企业职业培训概述日本职业培训有多种形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OJT(On the Job Training),以企业为主导,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持续性的在岗培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经济性。
二是OFF-JT(Off the Job Training),暂离工作岗位进行的离岗职业培训,一般在固定的教育机构实施,如其他的企业、正规学校,或者直接送去国外学习,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与规模性。
三是自我启发式培训,是员工出于提升专业技能自愿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企业将开放各种资源提供各种奖励,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让其挖掘自身的能力。
在日本90%以上的大型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采取不同的职业培训模式,施行企业内职业培训。
其中,经济实力雄厚的规模大的公司大多会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甚至自己办学,如松下电气的“松下电气工学院”“松下电气商学院”;丰田公司的“丰田工业大学”等,这些都是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的基地。
因此,大型企业的OJT更强调系统性、规模性、组织性。
而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相对有限,OJT的实施率大约才40%,而且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目标更为明确具体。
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宋杰赵韩强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
农业劳动力转移包括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显性剩余劳动力和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小于其消费额的隐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两方面。
它不仅包括“刘易斯转折点”以前的农业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农业劳动力显性和隐性剩余阶段),也包括转折点以后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
一般而言,农业劳动力转移有三种类型:一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向城镇的异地转移;三是向其他农业地区的异地转移。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二战后,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受到严重破坏而濒临崩溃,无法吸收大量工人就业,从而使大量过剩人口流入农村,日本一度形成了“以农为主”的人口产业结构。
1947年,日本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1781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4.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22.6%,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3.2%,属于传统型的产业结构(见表1)。
但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19 55年日本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40.2%,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都明显上升,分别为23.9%和35.9%,形成了发展型的产业结构。
1955年后,日本工业化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急剧扩大了对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发生了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1960—1965年,每年从农业中转移的劳动力多达64万人,而1965—1970年每年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为53万人。
从1955年到1970年的15年间,农业就业人口从1611.1万人减少到 1008.7万人,共减少了602.4万人。
经过20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1975年,日本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到13.9%,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则分别上升到34.1%、51.7%,从而基本实现了就业人口的现代化转换。
到1998年,日本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又进一步降至5.2%,而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则上升到63.3%。
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
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内容摘要: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以追赶发达国家为目标,大力发展工业,引发了工农收入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
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农民收入多元化和政府补贴来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综合政策。
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日本一、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与特征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以追赶发达国家为目标,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业。
二战后日本经济于1955年开始复兴,国民生产总值于196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但是由于片面追求发展工业,引发了工农收入和城乡差距拉大等倾向。
1959年农民的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市民的60%;同时导致了农村人口急剧流向城市,地域间差异扩大,传统的村落社会迅速崩溃,乡村人口迅速减少。
日本是个人口众多的岛国,其人口超过1亿,陆地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其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总数的0。
4%,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
2%左右,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1基于这种国情,1961年,日本政府借鉴法国和德国的经验,制定了《农业基本法》,把缩减工农之间收入差距作为基本法的目标之一。
196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出台谋求解决产业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适应国际化解决发展趋势、缩小城乡差距、消除环境污染等一整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目标。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日本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农民收入多元化和政府补贴来增加农民收入;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注意改善农业的产业结构。
(一)大力发展农村的工商业日本为了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政府适时地制定了一系列开发许划与法律,以促进农村工商业发展。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蔡菁华东政法大学【摘要】当今社会,国际竞争越来越注重软实力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武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加以利用。
作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的日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着显著优势,我国与日本一样都是后发赶超型国家,又同样秉承了东方文化,因此,研究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及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介绍了日本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特殊人群管理的优势,由此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有所裨益。
【关键词】日本特殊人群人力资源管理启示日本经济的发展一直名列世界前位,同样作为亚洲经济的推动力量,日本在众多领域对我国有着重大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把改革的目光聚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作为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其突出作用不容小觑。
现代日本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传统的以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为基础的旧体系不同,对我国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本文就日本的新型劳动形态,即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策略进行重点阐释,从老龄劳动者及研究开发技术人员两个角度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一一进行比较分析。
一、老龄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日本目前已处于老龄社会阶段,日本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后果便是日本劳动力短缺、税收不断减少和公共养老金系统负担过重等,因此对老龄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上,日本雇用的惯例是年功序列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制度,或者年功型,是指根据连续工龄的长短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职位等待遇的一种默认惯例。
这种论资排辈的做法,尤其是所涉及报酬的经济合理性方面,一般都是用人质理论解释说明的。
尽管年功序列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应对日本日益加剧的老龄就业问题时,显然有一定的漏洞与不足,因此,在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日本对此进行了矫正与补充:企业依据短期内的贡献支付报酬(废除年功制或是成果主义化),只要员工自身能够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就继续工作(__________有一部分企业会采取将一次性退职金分散,加在每月工资上的支付方式,这也是避免“人质”发生的一种方式)。
日本和韩国的农业政策调整及其启示
是 确保食 物供 给稳定 , 实现农 业 的多功能性 , 持农业 的稳 保 定发展和加强农村社 区的建设 。农业 新政策 虽然 没有 明确 地表 明其政策 目标和农业系统 的重组 , 但市 场导向 的价值取
1 1 产 品导 向型农业 政策 (9世纪 6 . 1 o年代 一 o世纪 5 2 o年
问题 。
日 本尝试过各种各样 的增 产政 策 , 过支持大米 价格上 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通
和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来增 加粮食产量L 。 l J 12 农业保 护政 策 (o世纪 6 . 2 o年代 )由于 工业化 和经济 的
2 世纪 8 年代 以后多个市场导 向的政 策相继 出台。包 o o 括 : 足 WF 箱 政策 的粮食 公 众 储存 方 案 , 非政 府 购 满 O绿 而
土地而没有达到预期 效 果。虽然农 民选 择从 事非 农业 工作 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 但是 他们仍 然坚持保 留 自己的小规 模农
14 年的 4%下降 到 1 5 的 9 95 5 9 年 5 %。土 地改 革不仅 为 提高
韩国、日本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日本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卢先明刘清泉邓正华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造村运动是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其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组织体制不完善、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借鉴韩国围绕“勤劳、自助和合作”理念展开的新村运动、人才组织和培养活动,以及日本发挥政府在带头人和接班人培育中的主导作用、依靠农协在组织农民中的优势力量推动造村运动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从人才组织和培育激励等方面,创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 韩国新村运动; 日本造村运动;人才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02-0106-09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得人才振兴成为乡村振兴之本,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乡村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组织体制不完善、政策体系不配套等系列挑战。
乡村资源缺乏比较优势的韩国、日本,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农业特征、发展条件等方面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韩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一)韩国新村运动韩国国土面积9.9万km2,耕地面积170万hm2,人口5100多万,农民与市民享有平等选举权。
为避免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城乡两极分化,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在全国三万多个村庄发起一场“勤劳、自助和合作”为基本精神的综合性乡村发展运动,致力于将每个村庄变为繁荣且适合居住的地方。
通过政府主导、村民参与,调研三万多个村庄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农民的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村民的合作问题由村民合作解决,而政府的问题由政府确立需要资助的项目、村民自主选择[1]。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增加 农 民 收入 的 关键 环 节 。 日本 是 亚 洲 值 的 2 1 - 2 %。随着 日本经济 的发展 ,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
第 一 个 实现 农 业现 代 化 的 国家 ,其 由农 业 国发 展 为 工 业 推 进 ,到 1 9 8 5 年 , 日本 第 一 产 业 就 业 人 数 为 4 6 4 万 人 ,占 就 国 ,进 而成 为 世 界 经 济 强 国 的 历 程 ,对 我 国 的 工 业 化 、 业 总人 口的 7 9 9 %,第二 、三产 业劳动力 人 口比重分别达 到 城 镇 化 和农 业现 代 化 ,具 有 很 强 的参 考 价 值 。分 析 日本 3 4 3 %和 5 6 . 5 %,农 业产值 占国 内生产总值 的 3 . 4 %,至此 ,日 在农 村 劳 动 力 转移 过程 中 的特 点与 途 径 ,可 以 为 我 国 提 本基 本完成农村劳 动力转移的任务 。三 十五年 内 ,日本第一
二、 日本农 村 劳动 力 转移 的主要 特 点
1 . 工业化的发展是劳 动力转移 的主要动力
战 后 日本步 入 以新兴 重 工业 为核心 的 经济 高速 增长 时
是专 业农户 ,到 1 9 8 5 年专 业农户 的 比例下 降到 l 4 . 3 % ,下 降 期 ,大量工业企业迅 速发展 ,以第二产 业为中心的劳动力市
表1 1 9 5 0 - 1 9 8 5 年 日本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
单位 :万人
数据 来源:历年 《 日本统计年鉴》
日本农 村 劳动 力 的快速 转 移导 致农 户结 构 发生 重大 改 了 2 0 . 6 个百分 点 ,其余大部分农 户则为兼业农 户 ,且其 中第
变 ,兼业化在 日本普遍存在 ,所谓兼业 ,是指农业劳 动力 由 二种兼 业农户的比重越来越 大 ,到 l 9 8 S 年第二种兼业农户 占 于受家庭 限制 ,尚不能 完全 脱离农业 ,在从事农业生 产的 同 总农 户的 6 8 %。由于其 他产 业收入高于农业 收入 ,第二种 兼 时从事其他非 农产业 。兼业 农 民依据其 收入的主要 来源又分 业农 户的增加 ,大大提 高了农 民的生活 水平 ,有助于缩小 城 为第一类兼业 和第二类兼业 ,其 中以农 业为主 、兼营 其他产 乡差距 。 业 、以农业收 入为主要生活 来源的农户被 称为第一 类兼业农 户 ;以非农业 为主 、兼营农 业 、以非农 业收入为 主要 生活来 源的农 户被称 为第二 类兼 业农户 。1 9 5 5 年 总农 户中有 3 4 9 %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3、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 的产业,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例如,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吸 引游客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 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5、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例如,在乡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提 高乡村经济的附加值。
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金和技术缺乏、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制约着二者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 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 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产业融合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 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产 业间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可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 动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品牌建设与国际推广
日本次演示化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推广。政府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国际推广。例如,日本的动漫、音乐、时尚、美食等产业在 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我国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可以借鉴日本的国际推广 经验,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韩日农村教育实践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局 和 科研 创 新 。
乏统 筹 协 调 ,不 少地 方 就 农 业抓 农 业 、就 科技 抓 科
技 、就教 育抓 教育 ,难 以发挥 教育 资源 的整 体优 势 。 政府 部 门各行 其 是 ,多头 教 育 、多 头培 训 ,缺 乏 统
韩 目农 村教 育实践对 我 国农村人 力资源开 发的启示
文 /胡 文华 万 一
韩 、 日两 国同处 亚洲 ,地 理 位置 、文 化传 统都 与我 国有 相似 之处 ,二 战后 的几 十年 间 ,在 工 业 飞 速 发展 的 同时 ,两 国农业 快 速 发展 并形 成 了科 学有 效的农 业 发展模 式 和体 制 ,其 中农村 职业 技术 教 育
按农 业专 业分 类 加强 专 门化 教育 ,贯 穿从 品种 到市
场 ,从理 论到实践 的一体 化培 训。
韩 国新村 运 动 中高 度 重 视对 人 的 教 育 和开 发 ,
其核心 内容 就是新 村教 育 。最 初的方 式是官 民一体 、 同心 同德 实现 国 家 的现代 化 ,不 分职 业 、职 务 、年 龄 及社 会背 景都 接 受新 村教 育 ,一起 参 加 内容 与形 式相 同的培 训 。新村 教 育在 初期 阶段 比较注 重对 社 二 战后 , 日本 实 行 由教 育 系 统 和 农 业 改 良普
职业农民培育: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职业农民培育: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瑶万蕾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9年第03期中国和日本同为东亚小农的典型代表,现代化程度虽不同,但是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禀赋基本相同,在农业发展方向上也具有共同之处,同样面临着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等问题。
日本在制定完善农民培育法律保障、重视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引导新务农者进入农业、优化职业农民扶持方案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基本情况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较为匮乏的山地岛国,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9.6万公顷(2015年),约占国土面积的11.9%。
全国总人口约1.27亿,其中农业人口数量不足200万(2016年)。
从自然条件看,日本的农业资源条件与我国相比并无优势,仅沿海平原地区适宜农耕,土地贫瘠、耕地细碎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小;从劳动者年龄结构看,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高达67岁,艰苦的劳动环境、无固定休息日、收入不稳定令年轻人对农业敬而远之,高龄化和后继无人情况严重,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却远远超过我国,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农业经营规模小,户均经营耕地2.2公顷;兼业农户比重大,专业农户和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比重仅为25%;二是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生产方式以精耕细作为主,农产品商品率高达95%以上;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高,农协功能多样全面,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购销等各个领域,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协;四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总体而言,日本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户收入水平超过了城市家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差无几。
上世纪中后期,日本也曾面临城乡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成本上涨、进口压力加大,部分乡村衰落,农民就业困难等挑战。
为了协调经济的平衡发展、稳定农村秩序、提升农业的商品价值,日本政府在开展农地整合、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调整农业科技进步方向的同时,把发展农业教育、培养职业农民作为振兴农业农村、挽回农业经济地位下降的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农村人力开发对湖南的启示宿一兵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资源、气候和区位等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即人力资源的影响。
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一直占据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人,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通过对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研究,能给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日本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小,特别是战后,日本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外流,农村就业人口中老年人和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大[1]。
因此,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长达逾50年的努力,日本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农民的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在农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支持、鼓励其他力量的参与,日本农民教育的供给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特征。
从总体上看,一是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二是高中等农业院校;三是企业与民间的各类培训服务机构;四是各级农民协会;五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改良普及系统。
这种由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共同构成的多主体参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全方位供给系统,在抓好基层教育的同时,能够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1.2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日本农业协会由1个中央联合会、47个县经济联合会和3 574个基层农协3级农协组成完备的流通服务网络,覆盖了整个日本农村。
他们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农业、农村、农户3类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99%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
农协组织主要为农户提供如下服务:一是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二是负责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三是收购产品后统一包装、储存、运销。
日本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有80%以上是由农协为其销售的,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农协提供的。
日本农协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1.3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日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完善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吸引农业人员,甚至更多的城市人从事农业生产。
不断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从而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制度在良好而顺畅的环境下运行。
1.4政府定位明确新农村运动的开展,政府主要工作是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其中直接的人才投入或是间接的人才培训的投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对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2.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
日本在发展农村教育时,除了抓好基层教育,还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湖南农村的教育,也可以从基层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2个方面入手。
参照日本的经验,由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共同构成,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全方位供给,能够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教育。
一是尽快普及义务教育。
从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
据2005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抽样调查湖南6岁及6岁以上乡村人口37 352人中,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数量最多,所占比重达43.2%,其次是小学受教育的,所占比重达39.1%。
这说明湖南农村人口基本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文盲率较高。
抽样调查15岁及15岁以上乡村人口32 238人中,文盲人口达3 006人,占1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为9.32%。
由此可见,湖南省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3]。
对湖南省来说,义务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根基工程。
尽快普及义务教育,具体做法有:①增加农村教育基金投入。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加强县级教育经费统筹,加大政府办学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以保证经费来源。
同时,还应继续鼓励社会力量自办、联办和集资办学。
②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
过去始终把为高等教育培养生源作为中小学的办学方向,农村普通教育与城市普通教育实施的是相同的模式,从小学、普通初中到普通高中,基本实施单一化的教育体制,这就产生了大批的有文化无技术的“科盲”。
这显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很不利的。
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上来。
要调整办学方向,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要改革农村普通中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
农村中小学应以基础教育为主,增开农业生产技术课程,寓职业教育于普通教育之中,以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二是建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据调查,湖南每1万名农村人口中只有5名科技人才,低于全国6.5人的平均水平。
全省共有47 300多个村,共有农民技术人员约17万人,如果按每个村配上2名农民技术人员,则缺口为7~8万人。
每万名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只有55人进入县级农中专学习,16人在农业职业中学学习,至于持证上岗从业的农业劳动者比例更小。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像日本那样根据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化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以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2.2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湖南省也可以像日本那样建立农协。
农协既是合作经济组织,又是行政辅助机构,同时还是代表农民政治经济利益的社会团体。
农协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表,可以进一步地把农民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农民组织的建设,可以给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帮助,保障人力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2.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湖南省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以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活。
一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进步的今天,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应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
湖南省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建立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新制度。
二是建立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
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
湖南省可以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 200元的家庭给予补助。
建立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制度,主要针对农村因病、因灾,或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实施救助。
三是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
目前湖南省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尚未完善,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
在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时,可以采取“中央补贴10元、地方补助10元、农民自筹10元”的办法,实行大病统筹。
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2.4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进行在有效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是非农产业转移。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私营企业等非农产业应成为就地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
政府要大力扶持农村私营企业,支持其发展壮大。
二是组织农民进城。
日本成功的经验表明,大力推进城市化,组织农民进城。
湖南省2020年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5%,则要使约1 600万乡村人口逐步转为市民。
按照这个规划必须加大3个层次的城镇建设力度:首先是实施长株潭一体化计划,打造大量吸纳人口的核心城市;其次是加速市(州)所在地的城市扩容,力争逐步建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再次是把县城及中心镇建设发展起来,通过农转非,减少农民、增加就业[4]。
三是现代农业吸收。
现代农业是一种集约化农业。
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对耕地进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同时增加。
湖南省的现代农业已经起步,特别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优质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业建设项目和设施农业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如衡阳市走“兴特色产业、建特色基地、搞特色加工、创特色品牌”之路,全市的黄花菜、湘黄鸡等特色产业安排了农村劳动力80万人;浏阳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花卉苗木产业,全市34个乡镇种植花卉苗木,从业劳动力达6万人;益阳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兴办的“农家乐”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5]。
四是政府还要引导农民建立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要对人力资源加强组织、扶持、引导、服务,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1]柏群.日本新农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5.[2]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刘黎辉.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11):17.[4]朱有志,陆远如.深化湖南农业产业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5]董明辉.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