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 shù)、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木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 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生字词。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讨论科利亚的木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4. 品悟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 学生能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七、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练习。
3. 课文中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阐述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互动式教学: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情感体验。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默写,巩固知识点。
4.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与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文和课堂口头表达,考察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精选科利亚的木匣教案3篇
精选科利亚的木匣教案3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教学过程一、精彩两分钟学生展示二、课中研讨(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师出示照片)猜猜这张照片有多大(出生),再看这一张呢?(这是一周岁的时候)看完照片,你有什么发现?(生作答)说说看:你和小时候比有什么变化?(生作答)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女儿已经一岁多了,你们也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
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
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指导学习“匣”的音形义。
(二)初读感知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或问同学解决。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4、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根据这三个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利亚的木匣》,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勇敢。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2.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主人公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木匣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利亚的木匣》2. 课件:故事情节图片、相关教学素材3. 教具:木匣道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木匣道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科利亚的木匣》。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科利亚的品质。
3. 教师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5.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6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3.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
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范文最新推荐------------------------------------------------------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
1.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3/ 6(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科利亚、木匣”等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中的对话,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玩具,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如“科利亚、木匣”等。
3.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气和表情。
三、分析课文(10分钟)1. 学生讨论课文中科利亚对待木匣的态度,分析其性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木匣”代表科利亚的家乡。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家乡”为主题的活动,如绘画、写作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科利亚对待木匣的态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其他人物对待木匣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七、课堂小练(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内外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科利亚种白桦树的原因,以及她对待木匣的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科利亚的心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科利亚种白桦树的原因。
(2)体会科利亚对待木匣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提问:“你们认为,科利亚为什么种白桦树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科利亚种白桦树的原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找到的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科利亚对待木匣的态度是怎样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科利亚和木匣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科利亚种白桦树的原因和对待木匣的态度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情节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并学会以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钥匙”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分享,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2. 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科利亚的木匣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对科利亚的木匣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她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拓展作业:以事情发展顺序写一篇关于“我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3. 作文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事情发展顺序的掌握程度和作文的整体质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并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2. 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谊、时间的珍惜的认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设想科利亚埋木匣后的心情,以及她与朋友们重逢的场景;(2)学生交流分享,体会友谊的珍贵。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友谊、时间的珍惜之情。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下续写故事,设想科利亚与朋友们重逢后的生活;(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对友谊、时间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起先挖掘。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斗争降临的时候,为了躲避灾难,妈妈和科利亚都把一些无法带走又特别心爱的东西埋了起来。
然后一起搬到喀山去了,在那儿差不多住了4年。
最终法西斯被赶走了,他们一家回到了家乡。
当科利亚满怀喜悦去挖木匣的时候,哎呀,心爱的木匣不见了。
我们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幻灯片出示第八自然段〕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索:此时科利亚的心情怎样?2.指名读并提问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情吗?〔2-3名〕〔难受、焦急〕3.是啊,难受、焦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索。
1.怎么挖不着呢?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咦,木匣哪里去了呢?2.你们愿不情愿协助科利亚,那么就当一会小侦探帮帮科利亚,先快速读一读1-10自然段,好好想想他怎么会挖不到木匣呢?会有哪些可能?3.同桌探讨,全班沟通。
挖不到木匣的可能:〔1〕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2〕数步伐的方法不管用;〔3〕挖的方向可能不对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她开心地说:“算术真有用。
假如当时我随意挖个坑把箱子埋了,此时此刻就不好找了。
”〔4〕自己的步伐可能有问题。
4.这几种都有可能吗?你有什么理由?小侦探们再谨慎细致地读一读课文1-10自然段,思索: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行能的?,有关的重要线索可以用笔划一划。
5.四人小组合作协商。
6.这几种都可能吗?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行能的?三、细读课文,探讨可能。
(一) 探讨第一种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1.科利亚的木匣可能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吗?〔不是〕2.为什么说不是呢?你能找到理由吗?指名沟通〔幻灯片出示第九、第十自然段〕。
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3.沟通: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不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因为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都没有发觉,目标小的木匣更不行能被发觉。
4.朗读指导。
这个问号有没有什么问题?反问,读出这种味道。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埋木匣的过程以及木匣对他的意义;(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3)学会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3)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及其意义;3.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及其意义;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3. 学会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 课文原文;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他埋木匣的过程是怎样的?木匣对他有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4. 精讲细练:(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理解程度;(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3)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一、教学内容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述科利亚用智慧和勤劳改变自己命运的励志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利亚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也能学习到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精神品质,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励志故事比较感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运用表达方法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通过适当的练笔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精神品质。
难点: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信息。
4. 体会科利亚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谈谈对科利亚的印象,讨论他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5. 朗读感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科利亚的精神品质。
七、课堂练习1. 练笔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科利亚为榜样,写一写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优秀8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篇一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教师可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生字“匣多多,读xiá,不读jiá;“避”,读bì,不读pì;仍,读二声,不读一声。
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
“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3、指导学生阅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埋木区”“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根据三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
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
从中也可以看出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所在。
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
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的写作意图。
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
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教学中可结合文后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四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四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3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
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1)自读课文。
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齐读中心句(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xiá)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第二课时(简案)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检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情节。
1.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主题。
2.2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感受科利亚的聪明才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阅读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2.2学生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阅读课文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2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情境体验5.1教师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课文的情感。
5.2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小组合作6.1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7.创新实践7.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新实践。
7.2学生展示创新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8.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四、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3.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体验、合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通过创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善于观察、勇于尝试的品质。
3.2教育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科利亚的品质。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1.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3.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科利亚的品质,如勇敢、善良、聪明等。
5.课文寓意理解5.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
6.课堂活动6.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意,进行情景剧表演。
6.2教师评价各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8.作业布置8.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词的复习和运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3.课堂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4.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和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程度。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
(2)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友谊和助人的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练笔。
3.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午街铺镇中心小学王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饿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饿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匣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谈话激趣: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大屏幕上出现的这幅图是什么?一起板书木匣,指名解词。
木匣(木盒)
2.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也有个聪明的孩子,板书:科利亚。
一起喊喊他的名字。
他也有一个令他非常喜欢的木匣。
不仅如此,他还
从与木匣有关的一件小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大意,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板书理出文章写作顺序。
埋木匣→挖木匣
师导:作者先写四年前怎样埋木匣。
再写四年后怎样挖木匣,从四年前写到四年后这叫顺序?(时间顺序)
3.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请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科利亚一共挖了几次木匣?每次是怎样挖的?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一)埋木匣
1.汇报所找到的句子。
(出示相关语句)
(1)指名朗读,思考: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动作。
其余同学朗读,台上同学表演。
并互评。
(3)出示步子示意图。
(4)师读生做动作,这么做看出他做事有什么特点?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
(读埋木匣的句子)(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
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1、汇报所找到的语句。
2、第一次挖木匣
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
(1)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的科利亚是什么心情?(3)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师创情景领读此句。
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第二次挖木匣
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2)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
指名读。
(3)谁愿意上台和老师合作饰演四年前的科利亚和四年后的科利亚?(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
(6)谁能来画画这次科利亚走的步数的示意图。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5、想想,从我们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现在,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聪明的脑袋。
那么,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爱动脑……)
1、畅所欲言(或跟同桌说说):大声说说自己想变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
2、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变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的。
能吗?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