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第12章“样板戏”及其评价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如何看待江青对“样板戏”的作用普遍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它是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成果。
江青的介入是后来的事,她出于政治目的,掠夺了这些成果,并塞进自己的私货,因此,应当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江青的干预区别开来。
虽然这种看法有它的道理,却忽略了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1.“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表12-1 “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2.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表12-2 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3.对“样板戏”的评价(1)“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
江青的作用在于使其更加观念化、纯粹化,自然也会渗透她个人的美学倾向,不过,从本质上说,“样板戏”和它的前身是大同而小异。
这“异”,反映了左翼文艺激进派和稳健派之间的不同。
何况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改编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了。
因此,把“样板戏”及其前身一刀两段、截然对立的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
(2)江青的活动不但在戏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戏外。
“样板戏”成为政治工具,为她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治敌手,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本章开头引述的王元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在历史已翻过那荒唐一页的今天,指出这一点是必要的,却不能把它作为对“样板戏”评价的主要依据;应当把江青的戏内活动和戏外活动区别开来,就文本本身进行评价。
考点二:专业工作者和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江青介入只是“样板戏”制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和观众的影响。
1.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1)剧场效果决定戏剧的命运。
舞台艺术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同。
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交流以作品为中介,而舞台艺术的编导和演员必须与作品一道和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声像使其物化、固定化。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出品】
第4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一、填空题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小说分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第二部《偷生》在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1950年5月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至第6期。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名词解释1.《茶馆》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戏剧创作的典范。
2.《骆驼祥子》答:《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它以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64-6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红色经典”;温儒敏;专题课;贾平凹;海子
摘要: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于2013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初版于2002年,多年来一直被许多大学选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的教材,累计印刷27次,销量45万册。
此次增订出版第二版,保留了前版的的特点,加大了当代部分的比重,增加了关于“红色经典”、海子、贾平凹、莫言的专题。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五六十年代)【圣才出品】
第11章五六十年代一、填空题1.知名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曲波【解析】《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______。
【答案】《青春之歌》【解析】《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
二、名词解释1.革命历史小说答:革命历史小说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
特别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
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2.《红岩》答:《红岩》是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以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
它以“渣滓洞”“白公馆”两个集中营里的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以昂扬的气势,浓重的色彩,豪迈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集体,一座巨型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群雕。
江姐、许云峰、余新江、刘思杨等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深入人心,是一部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成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和革命传统的教科书,是一部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悲壮史诗。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穆旦与“九叶诗派”)【圣才出品】
第8章穆旦与“九叶诗派”一、填空题九叶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穆旦【解析】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
他在20世纪四十年代写有不少诗作,后结为《穆旦诗集》。
另有诗作收入《九叶集》《旗》。
二、名词解释九叶诗派相关试题:(1)中国新诗派(2)九叶派答: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期于国统区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
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阵地,共出版作品十七辑,后又出版《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计二十种。
诗作在艺术上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并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某些表现手段,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在四十年代的诗坛独树一帜。
但直到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四十年代的诗选《九叶集》后,该派才得名“九叶派”。
三、论述题试分析穆旦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答:在穆旦的诗歌中,不仅有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而且也有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
统观穆旦的全部诗作,不难发现,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
(1)古墙、旷野、飞鸟在面对狼烟四起的抗战现实时,穆旦却把笔触伸向民族过去的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深中透视和反观民族的命运。
在《古墙》一诗中,围绕这堵古墙,诗人发掘了古墙的多重意蕴,既有“暮野里睡过古代的豪杰/古墙系过他们的战马”的昔日荣光,更有“苍老的腰身痛楚地倾斜/它的颈项用力伸直,瞭望这夕阳”的苦难境遇和坚韧抗争。
这里“古墙”的意象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和精魂的真实写照。
穆旦不但对历史有着深邃的洞察,而且对现实也有着冷峻的体认。
对更深层的当下现实,诗人用“旷野”这一意象来传达,旷野暗含着一无所有的缺失,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圣才出品】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一、填空题《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简析郭沫若《女神》的创作特色及局限。
(600字以上)答:(1)《女神》的创作特色①思想内容上: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展示《女神》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希望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因此《女神》成为新旧交替时代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并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鼓舞着创造社、湖畔社、浅草-沉钟社等一大批诗人。
它的生命观念以及彻底否定的社会批判方式,也很快转变成新文学发展中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传统,直到1940年代,它们经过置换和变形,仍为不少诗人沿袭。
②形式上:诗体解放和古典诗歌技巧的沿用在诗的形式上,诗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创造。
为了打破一切旧的诗形,反映崭新的思想内容,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
诗人还创造了把诗与散文、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的诗剧,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女神》继早期白话诗人半文半白及偏于散文化的尝试后,同样以其破坏性使新诗从旧诗词中解放出来。
郭沫若宣称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为此,他仿照民间自由体诗,学习泰戈尔,特别是惠特曼的自由体诗,借鉴日本诗坛废除俳谐和歌格调采取自由诗律的经验,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其大多数诗歌都去严格的格律而代之以自由的内在韵律,依据情绪的波动构成“自然的音节”,来表现其情绪消长,一方面诗里的爱和恨大多强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仍然都稳妥地保持着情绪与音节变化的呼应,特别是善于密集地、对应地使用“啊”“哟”这类叹词,作为独立或者附属性的音节单位,以显示内在情绪的律动与力度。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圣才出品】
第16章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一、填空题贾平凹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__。
【答案】《秦腔》【解析】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于2008年10月25日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内容主要以发生在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为主,全文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二、名词解释《废都》答:《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
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出了一部社会风俗史,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
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
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
《废都》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三、简答题分析《废都》中性描写的意义和缺憾。
答:(1)《废都》中性描写的意义①透露出过渡期知识分子精神的迷茫庄之蝶代表了一类文化闲人,可以理解为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生活在古老的西京,西京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历史传统的都市,然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废都》所代表的意蕴就是文化之废都。
市场转型时期的中国,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存在巨大的冲突矛盾。
人生活在文化的分裂与矛盾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质疑与挑战,人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
庄之蝶为代表的一类现代知识分子,是社会普遍价值的主体代表。
他们无法摆脱传统历史所赋予的家国意识,又身在一个完全具备现代性的当代社会。
社会的巨大变革,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他们自身价值遭到一定的否定,于是,他们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群焦灼和彷徨的群体。
《废都》性描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即过渡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的另类写照。
②透过欲望去反思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废都》却是更注重从人性角度去剖析情欲、性欲,是将性爱、性行为等生理机能升华为现代人在文明异化中得以挣脱厄运的拯救方式。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第5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曹禺研究概况1.背景(1)曹禺研究历来为许多文学史家的兴趣所在。
(2)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新观念、新方法的引进,研究者逐渐超越过去常用的一般社会学的模式,注重戏剧艺术和深层创作心理的开掘,建立了各种新的理论视角,从而使研究课题更新,范围扩展,成果大量涌现,活跃的学术争鸣态势也终于形成。
2.新角度和新观点表5-1 曹禺研究领域里出现的新角度和新观点考点二: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曹禺代表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不仅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提炼等方面接近和达到了完美,而且戏剧创作方法上有了突破与创新。
(1)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使其中国化曹禺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把这一借鉴充分中国化,使之适于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气质,既与本土观众的审美习惯拉开一些距离,有审美的“落差”、有创新感,又能为中国的观众所接受,不再视话剧为“洋玩意”。
(2)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并糅合多种手法曹禺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糅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并与中国传统文学韵味血脉相通。
曹禺的创作方法已经具有自家的独特面貌,创作个性非常明显。
2.诗意特征的表现表5-2 诗意特征的表现考点三:曹禺话剧的其他特征1.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1)曹禺在《〈雷雨〉序》便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所着力表现的,是那种“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的情感。
“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这种自然的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为转移”。
(2)曹禺笔下的人物很少不是情感型的,不论其在具体表现方式上是外露还是内敛,在《雷雨》《原野》《北京人》《家》等作品中,曹禺都表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戏剧情感世界,那其中有种种难以解脱的情感冲突、人与人之间心理抗衡形成的持久张力。
曹禺所有成功的剧作,都是他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周繁漪性格
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 ,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既渴望自由的爱 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 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她与周 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 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 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摆不脱 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 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 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蘩漪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人 物并不是曹禺理想中的人物,但作家却对她充满感情,特别是对她 的身上表现来的“蛮性”的原始力量加以礼赞,则显然与作家自己 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关。他从小受到的家庭压制和由此形成的软弱 性格,在蘩漪身上,都找到了可以寄托的载体。人总是越缺乏什么 ,越是希望得到什么。
(5)再接再厉。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 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 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 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 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 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1937年4月 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话剧的发展简况
(1)文明新戏时期: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 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2)爱美剧时期:1915爱美 ,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3)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 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 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 次戏剧革新运动。(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27年“大革命 ”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 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 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5)剧场戏 剧时期: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 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 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6)广场戏剧时期:1937年抗战 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 高潮。(7)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汪曾祺[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答: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短篇小说创作、戏剧与民间文艺的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诣。
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
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
其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
代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
2.《子夜》[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答:《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展开了“全方位”的正面描绘,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其“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结构模式等艺术技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
《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开辟了道路,同时也表明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3.《茶馆》[复旦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圣才出品】
第17章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一、名词解释王朔现象答:王朔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现象。
王朔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表现了与80年代同一题材的多数作品的不同视角和处理方式。
王朔这种挑战“文革”的统一书写引起了争议,拓宽了这一敏感题材的表现空间。
小说中的人物表现了对作为主体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抗拒倾向,故事在世俗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展开。
作为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的,是那种调侃、嘻笑怒骂为基调的语言。
针对王朔的争议,主要不是发生在艺术的层面,而是精神、道德倾向上所做的选择。
因此,王朔及其文本成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朔小说的独特性。
答:王朔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作家、编剧,其代表作有早期的《空中小姐》,但直到后来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等,王朔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王朔小说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成为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呈现出独特而明显的大众文化特征,包括消费与娱乐、批量与复制以及利用影视等新兴大众媒体。
与这种大众文化特征相契合,王朔小说在文本层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1)通俗幽默的语言讽刺调侃式的语言是王朔小说最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一切占据了主流地位的美好而神圣庄严的情感和价值观在王朔的小说中都必然受到了无情的讽刺和调侃,最终成为笑谈。
同时京味十足的口语化是王朔小说的又一大语言特色,这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能够表达出原有的标准书面语所不能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更多了一些韵味,同时,更能容纳一定社会时期的时代精神。
(2)典型的人物形象“顽主”王朔笔下的主人公身上都带有浓重的“痞子味”,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和断裂。
(3)独特的反叛精神王朔在小说中敢于怀疑权威与真理的绝对性,嘲弄生活现行的价值准则。
王朔小说的反叛精神引领了市民文化的日益崛起以及对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消解。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散文五家)【圣才出品】
第9章现代散文五家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周作人的“言志”散文1.周作人的概况(1)周作人是有巨大影响的作家,尤其在散文领域,有突出的成就。
他写有大量的小品散文,结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等二十多个集子。
(2)他对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也有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正是以周作人的创作及理论为中心,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
周作人的小品文字也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2.周作人的文风表9-1 周作人的文风考点二:“冰心体”与朱自清的抒情文体1.冰心表9-2 冰心2.朱自清(1)朱自清概况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他的一些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
(2)朱自清的写作特点①写景状物朱自清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这些散文可称为“工笔美文”,细致华美,尤其其中的层层设喻,更为缤纷。
②抒情他的重在抒情的散文如《背影》等则可称得上完美之作,这类抒情文体往往以文字朴素、结构浑成,愈显出感情的“真挚清幽”,为一种臻于极致的“抒情文体”,朱自清最打动读者的应该还是他所抒之“情”。
无论是人格还是文风,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
比起一味的放达洒脱,与一味的谨慎自守,对情感的收放有度才是高难度的文字表达,而同时又能做到“情”与“景”的交融,这是朱自清难以追摹之处。
考点三:郁达夫的行旅散文1.概况郁达夫以小说家出名,但他的旧体诗和游记散文却越来越受到喜爱和重视,在这两个方面,郁达夫都充分地表露了他的才华。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王安忆与女性写作)【圣才出品】
第20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一、选择题下列曾被称为90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的是()。
A.《一个人的战争》B.《方舟》C.《弟兄们》D.《在细雨中呼喊》【答案】A【解析】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
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全书是始自五六岁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
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
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二、名词解释铁凝答:铁凝是我国著名的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后期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成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她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等。
三、简答题谈谈你对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的理解。
答:(1)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
在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不仅得到了明确的体认,而且开始从性别的自觉过渡到了话语的自觉。
这也使得中国文学中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写作的真正的“女性叙事”初见端倪。
(2)对于陈染来说,她的笔所指向的完全是女性个体独特的经验世界她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确的性别意识。
她规避历史、社会、人群而直视女性自我,在以个体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为创作主题的世界中,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存断面。
她用女性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和存在。
从《嘴唇里的阳光》《在禁中守望》等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她都以一种近乎呓语式的内心独白体对女性的私人隐秘体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
温儒敏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考点汇总
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1.从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对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并由此掌握和掌握对于那些时代感强的作品。
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结合起来阅读,以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
2.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以同情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肯定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崇高地位。
3.掌握郭沫若研究在20-40年代、50-60年代和新时期以后三个时期的概况。
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1.掌握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否定茅盾的观点,并以此为个案,学习用文学史的眼光观察有争议的问题,逐渐进入研究领域。
2.通过文本分析,掌握茅盾《子夜》存在的概念化弊病,同时掌握作品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把握,以及对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笔法等对于现代长篇小说新潮流与新局面的开创。
了解那种认为《子夜》是所谓"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的贬斥。
3.分析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
4.掌握茅盾在三十年代社会分析派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这一流派的文学史地位。
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1.了解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
掌握老舍的艺术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
分析老舍笔下老派、新派与正派等三类人物形象的内涵。
掌握老舍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感情。
2.理解《骆驼祥子》可能存在的不同层面的主题意蕴。
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掌握老舍对于病态城市文明造成人性伤害的忧虑。
3.从老舍作品的风俗描写、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幽默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去把握"京味"的风格,掌握"京味"小说的源头,并掌握风格评析的一般方法。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茅盾研究中的矛盾)【圣才出品】
第3章茅盾研究中的矛盾一、填空题1.茅盾《蚀》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幻灭》;《动摇》;《追求》【解析】写于1927年、1928年的《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
三部曲第一部《幻灭》女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幻想破灭,即由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中的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追求》中的男男女女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地挣扎而终不免失败。
2.孙舞阳是小说______的人物,这部小说和另两部小说_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
【答案】《动摇》;《幻灭》;《追求》;《蚀》【解析】写于1927年、1928年的《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真实、迅速地反映了刚过去的大革命及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
其中,孙舞阳是《动摇》中的女主人公,《动摇》描写了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
二、简答题1.结合从《蚀》三部曲到《子夜》,谈谈茅盾创作的变化。
答:从《蚀》三部曲到《子夜》,茅盾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对社会剖析和艺术美相结合的自觉追求在小说题材选择和主题开掘方面,从《蚀》三部曲到《子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剖析和艺术美相结合的自觉追求。
《子夜》是茅盾运用社会分析进行创作的典范之作,作者在小说中从对现代都市畸形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剖析入手,绘制了一幅30年代初中国社会各种错综复杂阶级矛盾的宏大图景。
茅盾从当时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事件作为小说的背景,如蒋、冯、阎军阀混战,国际经济危机与经济侵略,城乡工农运动等。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第1章鲁迅研究四题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1.近代对鲁迅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开始对鲁迅进行批评甚至否定,这和以前神化鲁迅的局面很不一样,他们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占有什么地位,认为鲁迅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客观的观点,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另外,有人认为“五四”以来奉行激进主义,对传统猛烈批判,全盘否定,结果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鲁迅被指责为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代表。
2.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图1-1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考点二: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表1-1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考点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表1-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圣才出品】
第19章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一、名词解释《红高粱》答:《红高粱》是莫言颇具艺术成就的一部小说,作品大胆地写了一个土匪抗日的故事:“我”爷爷余占鳌的伏击日寇以及和“我”奶奶的爱情纠葛。
土匪司令余占鳌既没有阶级觉悟也没有政治觉悟,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却具有直觉的抗暴本能和民族爱国意识。
奶奶戴凤莲是一个有自我有追求的女人,蔑视人间的说道,注重人的力量和自由,生的伟大爱的光荣。
小说极力展现这些草莽英雄们的无畏气概与洒脱人生,意在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壮精神与阳刚之气,把历史意识植入到民族历史的基础层次——民间,从民间文化视角切入历史,向人们展示了民间历史与生存场景。
作品灌注了强烈的现代意识,从而把历史的记忆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了对日渐消退的民族生命活力的忧虑,以及重新激活这些民族生命的渴望。
二、论述题1.结合创作实际,谈谈莫言小说的成就及特色。
答:(1)莫言小说的成就①从数量上看,莫言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莫言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的《透明的红萝卜》,由于感觉、想象力的丰富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次年,中篇小说《红高粱》的发表,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写了与《红高粱》在故事背景、人物等有连续关系的几个中篇,它们后来集结为《红高粱家族》。
故乡高密是莫言很长时间里文学想象的源泉;故事大多以对故乡的记忆为背景展开。
《红高粱》系列、《球状闪电》《爆炸》《红蝗》,以及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丰乳肥臀》,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此前少见的乡村天地:狂躁、混杂,充满酒气和血色,有骁勇血性的人物和无所拘束的激情。
莫言小说数量之多,表现出惊人的创作生命和旺盛的创作激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坛,为世界文坛贡献出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②从质量上看,莫言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成就莫言是当代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在新世纪连续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生死疲劳》曾经荣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第二届“红楼梦”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大奖;另一部《蛙》曾经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穆旦与九叶诗派)【圣才出品】
第8章穆旦与“九叶诗派”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新诗的开端1.新诗的概况(1)提出新诗的人物《新青年》上最早进行的新文学尝试,是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
胡适以“白话入诗”为突破口,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探讨。
针对陈腐僵化的古典韵文,他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
(2)新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目标在新诗发生的开端,打破传统诗歌外在形式上的束缚,用当代的白话口语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成为理论及实践上的主要目标。
2.新诗发展的过程表8-1 新诗发展的过程考点二:“九叶诗派”的聚集、资源与艺术成就1.“九叶诗派”的定义(1)“九叶诗派”,或称“中国新诗派”,是指1940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
“九叶”之名得自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湜、唐祈、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这九位1940年代诗人的诗作。
(2)“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的,南北两批诗人在共同的诗艺追求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2.“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表8-2 “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考点三:艺术创新及其文学史地位1.诗人简介穆旦本名查良铮,不仅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其主要诗集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穆旦非常有艺术个性,总是在对传统的叛逆、反差中显现其创新,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1940年代的新诗现代性探求。
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内在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复杂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2.穆旦诗歌的特征表8-3 穆旦诗歌的特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
8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一、填空题 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大学 2011 年研]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 【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 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小说分 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 年 11 月 10 日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第二部《偷生》在 1946 年 11 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 1950 年 5 月连 载于《小说》第 4 卷第 1 至第 6 期。
表 4-3 《骆驼祥子》的另一解读: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考点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4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4-4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表 4-5 老舍的“京味儿”风格
5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 【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 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一、填空题
曹禺的成名作是______。
【答案】《雷雨》
【解析】曹禺一生创作甚多,在他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一剧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一部《雷雨》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地位。
二、论述题
1.结合性别理论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周萍、周冲等男性形象。
答:性别即社会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
社会性别理论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
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结合性别理论来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周朴园、周萍、周聪等的男性形象,具体内容如下:
(1)周朴园:父权文化的代言人
周朴园早年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在经历婚姻失败后又转向封建专制思想,成为父权文化的代言人。
他的这种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①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展现了周朴园的男性权威形象的复杂性
周朴园和侍萍的结合,最初是建立在对侍萍侍女身份的理解和尊重上的,他冲破了家庭的阻力,并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回忆。
在面临家庭和商业利益双重压力的时候,周朴园抛弃侍萍,并与蘩漪结婚。
多年之后,周朴园在与侍萍的相遇时,又迅速显示出封建大家长的嘴脸。
②通过周朴园与蘩漪的关系,集中展示了周朴园的专制残暴
周朴园有“存天理灭人欲”的宗教天条武装着头脑,他坚信自己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自己教养出来的子弟是“健全的子弟”。
也正是为了维护自己心中“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他才会不顾妻子蘩漪的情感,极为残忍冷酷地实施“存天理灭人欲”的诛心之术。
从“喝药”这一幕中,就能体现出专制暴君的形象。
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不愿吃药,周朴园的体贴和关心完全是为了使蘩漪成为周冲的榜样、受命的奴隶。
他炮制人生的苦药,并用爱当作借口威逼蘩漪喝下去,显示了对妻子无上的统治权力。
(2)周萍:懦弱型的男子形象
他生长、生活在封建意识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家长专制的气息异常浓烈;从接受的文化教育看,他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及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从感情生活看,他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
周萍是一个懦弱而又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
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是十分压抑的。
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
他想摆脱蘩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
他极力逃避困难,是个懦弱的男人。
因此剧的结尾,面对一件件残忍又无奈的事实,他只有选择死亡来为自己解脱。
(3)周冲:悲剧的新青年形象
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是“最无辜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并不允许他那可喜的性格
正常发展,并不理会他是否无辜。
在喝药那一幕,现实让他看到了封建家长专制统治家庭父亲的威权;在处理工人罢工问题上,他看到了慈祥父亲的另一面;在鲁大海身上,他看到了他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母亲,当蘩漪唤他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时候,他透过温情面纱看到了母亲丑恶的嘴脸。
周冲的浪漫热情最终因其对封建大家庭的认识不清晰而丧命,显示出其悲剧的新青年形象。
总之,曹禺的话剧《雷雨》包含太多的内容,具有被无限阐释的可能。
从性别理论这一角度分析周朴园、周萍、周冲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雷雨》极具现代主义色彩。
曹禺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典型性,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
2.从曹禺《雷雨》《日出》中任选一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答:(1)《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①蘩漪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新女性形象
她是位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姐,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任性、傲慢,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和爱情幸福。
她有着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敢于冲破一切桎梏。
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你烧毁。
然而,十八年孤苦虚空的周家窒息的生活,把她渐渐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
只有大少爷周萍闯入她的生活圈子后,才点燃了她的热情,复活了她的生机。
她就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不放。
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既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对周朴园专制统治的一种变态的畸形的反抗。
②蘩漪是具有雷雨性格的女性
她在难以抗拒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走上变态和极端的道路: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她要报复周家父子对她的欺骗、玩弄和侮辱。
正是蘩漪对周朴园的专横自是、冷酷虚伪的丑恶本质以及周家的种种罪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从消极到积极,
从被动到主动,从退守到进攻,而且愈演愈烈。
剧中蘩漪与周朴园有四次正面的矛盾冲突,即第一幕中的“喝药”,第二幕中的“看病”,第四幕初的“赏雨”和第四幕尾的“出走”。
这四次正面冲突,都深刻地揭示了蘩漪和周朴园的性格特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最终撕破了周朴园的画皮,彻底破坏了周家这个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③蘩漪建立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反抗是有限的和不能持久的
她性格中有阴暗、脆弱、自私的一面。
她在破坏这个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别人的幸福;她在追求爱情自由时,也损害着别人的爱情自由。
她对周萍的种种胁迫手段,对无辜少女四凤的巨大威压和无情伤害手段,都充分暴露了她极端利己主义的丑恶灵魂。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惜牺牲别人的一切。
她是周、鲁两家家庭悲剧的推动者而不是制造者,她的悲惨遭遇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而剧作家都过多地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有着美丽的心灵”,正反映了剧作家当时的思想局限性。
(2)《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
①陈白露是一个从生活到灵魂都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浸透了的青年女性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漂亮、聪明伶俐、骄傲任性、愤世嫉俗。
父亲去世后家庭破产,她进入社交界。
她凭着个人力量去闯荡,结果陷入泥潭成为交际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在热闹中解脱寂寞,在享乐中消磨时光。
她鄙视厌恶周围的环境,但又贪恋舒适的生活享受。
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她不得不和她讨厌的好些人物鬼混,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她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了。
②她既是受害者,又是被腐蚀的堕落者
这种双重的地位造成了她复杂而深刻的精神矛盾,她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腐化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下了烙印。
她抽烟、喝酒、打牌,依附和嘲弄着男
人;她玩世不恭,又不甘堕落,她聪明而又糊涂,骄傲自负而又软弱;她嘴角总挂着嘲笑,内心却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方达生这个和她从小有着青梅竹马情谊的人来到她豪华的旅馆客厅时,她灵魂深处的矛盾和斗争激烈动荡起来,美好的回忆、纯真的梦境和现实屈辱的处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她觉得应该和这种堕落的生活诀别,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
③陈白露有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夙愿
她身陷泥淖,仍然热爱生活、渴望自由,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放纵堕落,这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在援救小东西这一事件上,最能体现她精神的悲剧性,促使她的反抗精神再一次喷发。
她对社会绝望了,对自己也绝望了,精神的完全崩溃导致了她的死亡,她潸然泪下,哀叹着自己“这么年轻,这么美”。
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她终于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而长睡不醒了。
陈白露的自杀,控诉了那个腐朽罪恶的旧社会制度,深刻地揭示那弱肉强食的社会已经是不可救药的了。
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她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