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8讲 天气与气候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8讲天气与气候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8讲天气与气候教案浙教版

天气与气候二)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

东南风,即从东南方向吹来。

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

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风速仪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

并了解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的关系。

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就越小。

干湿球湿度计上的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降水强度1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水量小雨小于2.5毫米小于中雨 2.6-8.0毫米10.0-大雨8.1-15.9毫米25.0-暴雨大于16毫米大于6)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的一条过渡带。

当冷空气主动推动暖空气移动时,这个过渡带就叫冷空气前锋,简称冷锋,反之,就称为暖空气前锋,简称暖锋。

当冷暖空气相持少动时,这个过渡带就称为静止锋,锋面附近往往伴随着多种天气的发生发展。

当冷锋经过某地时,某C. ③D. ④: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天气预报的是()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为特征。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此题考查气压、锋面和天气的联系。

概念: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教案: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3)学会分析气候现象的成因,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气候现象;(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会尊重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3)气候现象的成因分析。

2. 教学难点:(1)气候现象的成因分析;(2)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气候相关知识,熟悉教材内容;(2)准备教学课件、地图、案例素材等;(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2)观察和体验身边的气候现象;(3)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明确二者区别;(2)提问:你们身边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气候的概念,阐述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3)分析气候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4)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3.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观察和记录家乡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气候概念和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4.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氛围是否良好;5. 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是否合适。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掌握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气温的变化,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天气和气温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温的定义2. 天气和气温的表示方法3. 天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4. 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5. 天气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和气温的概念、表示方法、变化规律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 难点:天气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运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观测和记录天气和气温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天气和气温的定义、表示方法、变化规律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天气和气温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天气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天气和气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天气和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天气和气温关系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评价他们观测和记录天气和气温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专业地了解天气和气温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气象观测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气象变化,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八、教学资源1. 气象知识PPT课件2. 气象案例资料3.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4. 气象观测记录表5. 相关视频资料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新-八年级科学上册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因素学讲稿一浙教版精品(7页)

最新-八年级科学上册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因素学讲稿一浙教版精品(7页)

最新-八年级科学上册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因素学讲稿一浙教版精品(7页)3.2.8.1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气候的气候的因素;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能对家乡的气候做出一定的解释。

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预习范围】从76页到77 页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综合的能力。

﹡﹡﹡﹡﹡﹡﹡﹡﹡﹡﹡﹡﹡﹡﹡﹡﹡﹡﹡﹡﹡﹡﹡﹡【学讲互动】﹡﹡﹡﹡﹡﹡﹡﹡﹡﹡﹡﹡﹡﹡﹡﹡﹡﹡﹡﹡﹡﹡一、—————【自主预习】——————————【自主预习】—————1. 气候的概念: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长5.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往时间内的。

它包括天气的往比较凉爽,这是为什么呢?状况和状况。

6.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热量2.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也就是说,水的质量,同地区而造成的,其中升高的温度,需要也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但主要是对越大。

造成影响7若换用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升高相同3.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的温度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位8.比热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置不同。

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叫[思考]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哪几带?你能举例说明吗? 9.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见书中表),4.我国海南岛低,10.水的比热4.2×118焦/(千克·℃) 高,属五带中的,长夏无冬。

地处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时,需要吸我国最北的漠河,高,短,收的热量为。

长而寒冷。

—————【突破点拨】——————————【突破点拨】—————1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天气的的热量不同是。

D.相同的物质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 A.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冬暖夏凉 2.铝的比热为0.88×118焦/(千克·℃),D.终年高温E.和风细雨F.雷电交加它表示的意义是( )2.不同物质的比热大小不同,这说明 A.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118焦( ) B.0.88×118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 A.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增加1焦的热能吸收的热量为1焦吸热不同 C.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18 B.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每升高1℃时,所焦/(千克·℃)吸收的热量不同 D. 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焦118×0.88是℃时所放出10不同的物质温度每降低 C.—————【沙场练兵】——————————【沙场练兵】—————(1)分析比较(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候范畴的是列1.下选项中属于气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运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气候现象的形成;(2)运用地图和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气候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2)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象资料、地图、多媒体设备等;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气象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2)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2. 探究气候的定义和特征(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教师总结气候的定义:长期稳定的天气现象;(3)强调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3.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中的作用。

4. 探究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重要作用;(3)总结气候现象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强调气候现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3. 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气象资料、分析地图和气象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

3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过程】1、实验器材:烧杯(质量要尽可能相冋)一对,温度计一对,带铁圈、铁夹的铁架台一对,酒精灯(火焰大小要一致)一对,石棉网一对,天平;水和煤油等。

2、把两个同样的烧杯放在天平的两盘中,分别向杯内倒入半杯水和半杯煤油,并使天平平衡,水与煤油的质量相等。

按图2- 50所示装配好装置,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实验时,为了使酒精灯加热效果相同,必须把石棉网调到相同的高度)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里吸收相同的热量。

两杯的初温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不同,可用酒精灯稍加热进行调整。

3、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是水中还是煤油中的温度升高得快?【结论】1、实验表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

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要多加热一些时间,即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2、以上的实验反映了水与煤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以此延伸,就是质量相冋的不冋物质,升高相冋的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冋的。

㈠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C使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㈡比热单位:焦/ (千克.C)读作:焦每情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C)㈢水的比热:4.2 X 10 3焦/ (千克.C)表示的含义是什么?㈣比热表的阅读:得出: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思考】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验证猜想【思考】海洋对沿海地区降水的影响【小结】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

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

四、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1•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掌握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气温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天气和气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温的定义2.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3. 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4. 气温的变化规律5.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关系,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

2. 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温。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阐述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举例说明。

4. 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气温变化。

5. 讲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一周的气温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天气和气温的变化。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天气预报视频、气温变化图表等,增强学生对天气和气温的认识。

3. 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温的概念。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天气对气温的影响。

4. 讲解气温的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气温的计量和转换。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掌握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气温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温的概念。

2.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3. 气温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4. 天气预报的编制和应用。

5. 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关系,气温的测量和表示方法,天气预报的编制和应用。

2. 难点:气温的测量和表示方法,天气预报的编制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定义及特点。

3.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

4. 讲解气温的测量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5. 讲解天气预报的编制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作用。

6.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7.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悟。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10.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象变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天气和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天气和气温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气温测量和表示方法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对天气预报编制和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对天气和气温对生活和生产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天气预报视频资料。

2. 气象图标和图表。

3. 气温测量工具模型。

浙教版科学八上《天气和气温》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天气和气温》word教案

天气随和温【教材剖析】:(上)第二章“地球的外套—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大气”第二节“天气随和温”。

【学情剖析】:关于八年级学生,刚才在前面学习过了第一节“大气层”,理解了地球的四周存在着大气,以及大气的存在对地球、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也掌握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涨的变化状况,进而深刻理解大气分层的依照——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对“对流层中空气的对流是如何形成的”知识也有了必定的认识,也知道了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上。

在这基础上,更深入学习天气随和温是教课内容所要求的,是为这一章后边的天气预告、天气随和候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打下基础,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天气的观点以及天气的因素,知道天气现象有哪些。

2、掌握如何丈量气温。

3、理解气温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依据天气的观点察看并描绘生活中的天气状况;2、会使用温度计丈量气温或其余物体的温度;3、能依据生活中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的变化。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能将所学的相关天气的知识擅长应用,察看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培育学生将知识交融到实质生活中的能力。

2、着手制作一个温度百叶箱,察看学校的气平和天气预告中的能否一致,进而培育谨慎的科学态度,尊敬客观事实。

【教课重、难点】:1、如何使用温度计丈量气温,理解为何还要用最高温度计与最低温度计丈量一天中的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

2、对百叶箱内与箱外的气温进行对照,理解为何要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丈量?3、如何理解气温高低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教课方案】:一、引入:依据上课时的天气状况聊聊相关天气的话题,进而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天气与气温老师:上节课同学们都知道了对流层是最简单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依据我们的平时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都不同样,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那大家谈谈今日的天气怎么样?同学们:.老师:在今日的天气状况下,大家最想做什么呢?同学们:老师:除了方才大家描绘的今日的天气之外,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同学们:.老师:那什么样的天气才是明朗的,什么样的才是多云的?什么样的是严热的、寒冷的呢?这些天气之间是如何区其余?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学习天气。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掌握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气温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天气和气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温的概念。

2.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3. 气温的测量方法。

4.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5. 保护环境,关注气候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难点:气温的测量方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气温变化和天气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气温测量和天气预报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变化和气温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阐述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3.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 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实例。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天气和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气温测量实验,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天气、气温变化方面的不足。

8.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气象资料,了解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评价设计评价目标:1. 学生能准确描述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气温测量工具,并解释测量结果。

3.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其制作过程。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展示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关注。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浙江版知识精讲

初二自然科学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重点、难点:1. 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 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5. 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6. 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教学过程】1.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天气是短时间内的一些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

气候是对某地区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主要天气特征的平均描述。

例如:“秋高气爽”表明秋季以晴天为主,不是没有降雨天气。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这里主要讲四个:(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温度和四季)。

纬度位置不同,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太阳的直射点移动),靠近赤道的受热多,温度就高,靠近两极的地区受热少,温度就低,例如我国的某某岛长夏无冬。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山地迎风坡就容易形成地形雨。

(3)海陆性质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实质: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是不相同的。

水的比热最大。

两个不同的物体,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大的物体温度升高幅度小。

例如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石头,石头温度升高要快得多。

如何影响气候:(1)昼夜或年度的温度差。

例子:我国的吐鲁番和同纬度的比较(2)影响气压高低(3)降水(4)季风的成因。

我国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的原因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降水就多。

【典型例题】解题1.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分析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某某四季如春(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5)风和日丽(6)暴风骤雨(7)阴转多云解答:描述天气的语句:(1)(4)(5)(6)(7)描述气候的语句:(2)(3)精析:区分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它描述的时间的长短,天气的时间是较短的,而气候一般指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平均天气特征。

培养科学态度,探索气象现象——《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培养科学态度,探索气象现象——《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培养科学态度,探索气象现象——《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气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气象,掌握气象预测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个人的出行计划,还能够指引国家决策,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支持。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气象观念、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预测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案,探索气象现象,在学生中间培养科学态度,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资源,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和气象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气象的基本预测技术,了解气象预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预测思维;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怀有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学会从自然中获取知识与能量。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分钟)1、课前导入 52、概念解说:天气和气候 103、气象因素的介绍 154、气象观测的方法 155、气象预报技术的介绍 156、气象预报训练体验 257、教学总结 10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检索答案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媒体课件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的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便于理解。

4、配备实验环节通过实验等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通过活动的方式增强学习让学生在游戏等活动场景中,更好的融入气象知识,降低教学的单调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天气图谱,引导学生领略到气象图谱的神奇,培养学生对气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合神色,预测接下来的天气。

2、概念解说:天气和气候(10分钟)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来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简要介绍,最终呈现出我们的气象分布图。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3. 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气候现象的形成;2. 学会运用地理信息工具,获取和处理气候数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教学难点:1. 各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2.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气候数据和图表;3. 地理信息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地球上的大气层;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它有什么特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气候的定义和特征。

二、探究气候的形成(15分钟)1. 提问: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气候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 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学生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案例,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2. 学生分析案例中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案例分析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气候的定义、特征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理因素解释气候现象。

2.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1.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现象的图片、图表和数据。

2. 准备案例素材,如世界各地气候特点的介绍。

学生:1. 预习教材,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

2. 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资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认为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2. 讲解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明确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3. 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以案例形式展示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的气候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等。

4. 分析气候分布规律:运用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因素解释气候现象。

如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赤道地区温暖,两极地区寒冷;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分布规律。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理解。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 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简单的气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3. 运用气候影响因素的知识解释简单的气候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效应。

2. 运用气候影响因素的知识解释复杂的气候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气候现象讲解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现象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气候影响因素的相关图表和动画。

3. 案例分析材料。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气候的概念和特征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二、新课讲解1. 讲解气候的概念: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讲解气候的特征:气候具有稳定性、变化性和区域性。

3. 讲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状态,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

第二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导入新课1. 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2.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近海地区气候湿润,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3.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差异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冷流降温减湿。

第三课时: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效应一、导入新课1. 提问:气候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 讲解综合效应:各气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气候数据,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气候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关系;(2)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气候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气候变化的趋势;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5.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2. 学生准备:预习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3. 教学资源:准备气候分布图、地形图、气候数据等教学资料;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气候现象,思考气候的重要性;(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浙教版-科学-八上-气温 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气温 教案.

气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天气的概念②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③学会测量气温,并了解百叶箱的作用。

④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图片、天气预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了解构成天气的各个要素。

②通过“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对气温的观测,体会到百叶箱的原理和作用。

③通过讨论与交流,体会到气温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STSE教育,深切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天气的概念,二是介绍天气的第一个要素—气温。

本节内容的作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中(承上),同时天气现象由很多要素构成,从第2节至第4节分别介绍天气的各个要素,而这些要素又与气温联系密切(启下)。

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陌生,易于接受,都有切身体会,但这种感受比较肤浅,且缺乏系统性。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安排观察天气现象图片和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观测气温的活动,通过讨论、探究、实验、分析,使学生对天气的感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天气的概念、测量气温的方法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一、引入:大气的分层,对流层的特点(强烈的大气对流运动),这种特点形成了对流层复杂且多变的天气现象。

活动2【导入】新课二、新课:1、出示天气现象的图片:刮风、下雨、闪电、霾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桐乡市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内容,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出天气包括哪些要素。

桐乡市气象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市区天气】今天白天多云,今天夜间多云温度:19—26℃【风向风力】东北风3-4级【降水概率】10%【相对湿度】:65% 【气压】:1016 hPa 3、讲授天气的概念,突出关键词“短时间”,思考与讨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鹅毛大雪四季如春烈日炎炎长夏无冬4、想一想:①你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低飞?②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什么?③人类的某些疾病也能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如关节炎)5、说明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其余的要素与气温密不可分!6、讲授气温的含义、单位、测量工具(三支温度计)7、思考与讨论:为什么要用三支温度计测量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8、猜测: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图,验证自己的猜测。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教案: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查询和分析气候数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查询和分析气候数据。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2)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知识;(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操作方法;(3)准备相关气候数据和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知识;(2)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气候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2)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自主完成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学习任务;(2)教师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4. 实践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查询和分析气候数据;(2)学生操作软件,完成气候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任务;(3)教师点评学生操作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气候现象进行查询和分析;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等;2. 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3. 探讨气候变化对特定区域的影响,如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等。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2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2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2 浙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温的观测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思考]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一、天气是什么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板书]如: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补充]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板书]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读图] 2-6、2-7感受天气。

[讨论] 天气概念(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板书]二、气温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板书]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板书][分类]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复习回忆]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思考] 为什么要把气象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探究实验2] 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2-11)。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气候二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

东南风,即从东南方向吹来。

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

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
风速仪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

并了解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的关系。

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就越小。

干湿球湿度计上的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降水强度1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水量
小雨小于2.5毫米小于
中雨 2.6-8.0毫米10.0-
大雨8.1-15.9毫米25.0-
暴雨大于16毫米大于
6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的一条过渡带。

当冷空气主动推动暖空气移动时,这个过渡带就叫冷空气前锋,简称冷锋,反之,就称为暖空气前锋,简称暖锋。

当冷暖空气相持少动时,这个过渡带就称为静止锋,锋面附近往往伴随着多种天气的发生发展。

当冷锋经过某地时,某
C. ③
D. ④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
...天气预报的是()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为特征。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此题考查气压、锋面和天气的联系。

概念: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五带,当分析一地的气候时,首先看它所处的
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本题考查比热容知识的应用,要注意把比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注意水的比热大,是良
【讨论】为什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

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
热岛现象

;。

多云是指天空总云量在………………………………………………………
B 20. A 21.
C 22. C 23. C 24.
D 25. A 26. C 27. C
66% 61% 82% 92%
)物质的比热、升高的温度和质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
B.
──播种小麦 D.──高空作业
A. B. C. D.
④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