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生产与消费——民俗变迁的经济学视角
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
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重视我们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它是国家和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除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之外,民俗文化还可以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
首先,民俗文化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许多国家都有独特的民俗表演和传统节日,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比如说中国的春节和端午节,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和购物。
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民俗表演和传统游戏,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地方特色美食。
这些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为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其次,民俗文化还可以成为商品和手工艺品的创作灵感。
许多民俗文化的元素,比如服饰、器皿和雕塑等,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从而刺激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此外,手工艺品的销售也成为了一种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
再者,民俗文化还可以与农业活动相结合,促进乡村振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和经济困境的问题。
然而,许多农村地区正是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和民俗文化。
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支持。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供经济资助和政策支持,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
这包括采取措施保护民俗遗址和古建筑,培养专业人才从事民俗研究和传承工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庙会等等。
只有通过经济的支持和文化的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民俗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
民俗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俗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俗是指民族、地区或某个特定社会群体流传下来的特殊习俗和传统。
它们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俗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一、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民俗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之一。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例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品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兴趣,并成为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游客带来的消费和投资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活动。
例如,游客在当地购买纪念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入住酒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
而民俗文化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使得当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二、民俗活动推动相关产业的兴盛民俗活动也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传统节日为例,庆祝活动通常包括了一系列的庆典、表演和庙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也吸引了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酒店、交通等。
在一些乡村地区,民俗活动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一些农民会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
这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刺激了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民宿、农家乐等。
三、民俗传统的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传统对于当地文化的根基和传统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地方都在努力保护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创造独特的文化产品。
通过将传统民俗元素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不仅展示了当地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例如,民俗元素可以应用于设计服装、手工艺品、家居用品等,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提高就业率。
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家乡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小镇,每到春节或其他传统节日,都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
本文将就家乡的民俗活动如何影响地方经济进行探讨。
首先,家乡的民俗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每年春节期间,家乡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种传统表演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游客带来了消费,包括饮食、住宿、购物等各个方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
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家乡的民俗活动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家乡的民俗活动也给当地手工艺品的销售带来了机会。
在民俗活动中,很多当地手工艺人都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游客购买。
这不仅提升了当地手工艺品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当地手工艺人的收入。
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在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复兴,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另外,家乡的民俗活动也促进了当地特色土特产的推广。
很多民俗活动中都会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农副产品展销,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品尝家乡特色美食的机会,也为当地的农民增加了销路。
一些特色土特产在民俗活动中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助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家乡的民俗活动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在举办节日庙会时,会给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带来了增长机会。
餐饮业可以举办传统美食节,住宿业可以提供特色民宿服务,交通业可以增加班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些都会为当地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密不可分,通过传承文化、推广手工艺、促进土特产、带动相关产业等多种方式,家乡的民俗活动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家乡的民俗活动能够不断创新,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习俗与经济行为
文化习俗与经济行为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社会中的文化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经济行为。
从古至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展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不同文化习俗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首先,考虑到个人喜好和需求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承认文化对这些偏好和需求的塑造作用。
例如,在传统东方文化中,家庭和集体的利益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东方人在购物决策时通常考虑到如何满足家庭和群体的需要,而非只考虑个人需求。
这种文化习俗影响了他们的购买行为,使得他们倾向于购买有益于整个家庭或社群的产品和服务。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广泛接受,因此个人需求往往成为经济行为的核心。
这种文化习俗使得西方人更注重个人满足和享受,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能够提供个人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其次,文化对于经济交往中的信任和合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研究发现,一些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加信任陌生人,愿意进行长期、风险较高的合作。
这使得这些文化中的经济活动更具合作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对而言,一些文化中的人们对陌生人更加怀疑,更偏向于进行短期的、低风险的合作。
这种文化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交往的深度和范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除了个人喜好和信任合作的影响,文化习俗还对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规范和职业道德,这影响着他们的商业行为。
以礼仪习俗为例,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商业礼仪,对待商务伙伴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商务活动被视为正式场合,需遵守一定的礼节和规范。
这些文化习俗使得商务交流更加谨慎、尊重和注重细节。
相反地,在一些文化中,商务交流被视为轻松、随意的场合,往往更注重效率和直接表达。
最后,文化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还可以在商业合作和市场交易的机制中看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合同和承诺的理解和遵守程度有着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对于合同和协议的约束力非常重视,而在其他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灵活处理、注重人际关系而非只关注合同。
商业民俗变迁的经济学解释
刘
楠: 商 业 民俗 变 迁 的经 济学 解释
商业 民俗变迁的经济学解释
刘 楠
( 山 东财 经 大学 经济 学 院 ,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 目前连 锁店 、 网店 等逐 步取代 了部分 集市 和小 商业 店铺 形 式 , 叫卖 、 招 牌等传 统传 播形 式
民俗健 康 发展 。
关 键词 : 民俗 ; 商 业 民俗 ; 制 度 变迁 中 图分 类 号 : F 7 1 3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2 6 7 0 ( 2 0 1 4 ) 0 5~ 0 0 4 9— 0 6
一
、
引 言
新 中国成立 六 十多年 来 , 我 国经 济发展 逐 渐取 得丰 硕 成果 , 其 中最 为显 著 的就是 商 业 的 繁荣 与 发展 。商
业集群创新发展 的动力机制研究 ” ( 2 0 1 3 G G X1 0 6 0 2 ) 。
作者简 介 : 刘楠 , 女, 山东 泰安 人 , 山东财经 大学 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文化 与经济 。
49
2 0 1 4年第 5期
刘
楠: 商业 民俗变迁 的 经济学 解释
业的发展。王丽坤 侧重于民俗对于县域经济影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析。她提出, 民俗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 的增长点 , 对
于提 高 县域整 体竞争 力具 有重 要作 用 。与此 同时 , 商业 民俗 作为 民俗 的重要 分 支 , 从 1 9 9 2年起 就引来 众 多 学 者 的研究 。宋 醒 民 对 商业 文化 内涵 及其 变迁进 行 了研 究 。他 的研 究 主要 是从 商 业 文化 的价 值观 和 商 品文 化角 度进 行分 析 , 提 出重 塑和建 设 商业 文 化 。王 锐 最早 将 商业 民俗 作 为 独立 的概 念进 行 研 究 , 认为 “ 商业
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1.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例如海南的黎族,世代居住在海南,与世隔绝,于是形成了别具各色的民俗竹筒饭爬竹子椰子饭树皮衣等2.受到自然地理的影响。
例如南方的民族居住一般以竹楼,吊脚楼为主,以及福建的土楼,北方以窑洞和墙体厚为主3.收到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
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这样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混合。
例如云南各民族风俗混合,各具特色。
举例说明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经济角度:市面上产品量过剩,需求率降低,价格下降。
反之市面上产品独特,缺稀,需求率上升,价格水涨船高。
举例,原油是按全球经济状况及工业发展需求情形。
经济状况好转导致工业活动盛行,而原油需求也受到提振,带动油价走升;反之经济处于低迷时,工业活动衰弱,原油需求降低,导致油价走软。
产品自身角度:产品品质和包装过硬,价格上升。
反之则下降。
举例,苹果电脑及其他品牌电脑。
举例说明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知觉在本质上有如下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物件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物件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例如我们在看到一只铅球时,就会觉得它硬、冷、圆、光,这是人的多种感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即知觉水平的认识。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物件中,对其中部分物件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物件则作为背景而知觉得比较模糊。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看,有*** 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强度、反复出现等;从主观方面来看,有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
3、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理解可以使知觉更为深刻、更为精确,可以使知觉的速度提高。
论文一民俗在旅游业中经济功能形式简析
论文一民俗在旅游业中经济功能形式简析关于民俗在旅游业中经济功能形式的简析内容简介:民俗旅游成为当前旅游业的炙手可热的特色部门之一,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民俗和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功能,同时也必然有着诸多的经济功能的表现形式这些经济功能形式的开发和完善,必然会进一步带动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关键字:民俗民俗旅游经济功能经济功能形式一、关于民俗和民俗旅游的界定关于民俗的界定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两方面生产民俗具体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以及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生活民俗具体指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第二,社会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如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的风俗习惯;还包括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等,如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礼俗,尤其是节庆礼俗第三,精神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主要有游艺民俗,如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风俗;民间文学文艺等;以及一些其他的民俗观念,如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关于民俗旅游的界定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及其优势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旅游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它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原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旅游层次的提高,以民俗旅游作为地方旅游业的特色项目便十分适合适宜了民俗旅游开发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这些独特之处,正好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据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士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可见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撑三、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主要经济功能及其表现形式直接的民俗物质消费功能1、民俗旅游景区本身的的经济功能民俗旅游景区本身的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民俗景区凭借景区自身的观赏价值、知名度以及其他必备硬件服务,通过为游客提供服务来获取自身收益的功能,其功能的实现程度主要以以一定时期内的旅游人次来衡量2、民俗景区内直接性的吃穿住行等旅游体验的经济功能所谓民俗景区内直接性的吃穿住行等旅游体验,是指不同于景区外提供的为旅客们纯粹休憩而服务的相对外围的服务业,如现代化的交通、酒店宾馆的行业;而是指具有民族地域等民俗特色的吃穿住行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而且着这种服务相对较少,主要是体验性的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原生态建筑的欣赏与试住,对民俗服饰的欣赏、租用和购买,对具有民俗色彩的出行工具的体验,对民俗美食及其美食文化的欣赏与品尝第一,对原生态建筑的欣赏与试住一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独特的民俗居住环境等等,是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物质载体民俗色彩浓厚的居住环境,承载了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等许许多多的生产生活的独特习惯或方式,日久天长积淀成为独特的不同于外界的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对地方色彩浓厚的居住房屋的欣赏、试住,已经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三省的火炕、岭南民居的竹筒楼、云南哈尼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吊脚楼”等等,都是鞋相当吸引游客的景点人们的新奇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地方农家小舍的拍照留念,而是迈过走马观花的欣赏形式,更多愿意去留宿在农家小舍亲身体验一下居住的感受这就不仅仅是积聚了大量的旅游人次,还切实的增添一大笔不菲的居住收入第二,对民俗服饰的欣赏、租用和购买蒙古族的传统服式蒙古袍、维吾尔族男子长袍袷袢、藏族和门巴族的主要服装藏袍、彝族和苗等族妇女的衣裙百褶裙、大小凉山彝族男女所著的披衫“擦尔瓦”··· ···新奇、惊艳、与众不同的地方服饰,尤其是民族服饰,就像多彩的孔雀屏一样一下子抓住了游客的眼球民俗服饰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它创造的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于游客对民俗服饰的租用和购买上而其中对民俗服饰的租用成为重要的经济收益来源在整个民俗景区内,身着精美独特的民俗服饰悠然穿梭,一定是很多的愿望,这就促使了服饰租借服务的产生甚至简单的租借服饰拍照留念,也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第三,对具有民俗色彩的出行工具的体验对具有民俗色彩的出行工具的体验,也是民俗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栈道、渡头、马车、滑竿、溜索等等,对于很大一部分游客来说都是新鲜刺激的事物,这些与游乐园里德活动相比更富有人文韵味到民俗景区观光的游客,自然不会放过这么独特的生活体验方式第四,对民俗美食及其美食文化的欣赏与品尝为品鉴民俗美食及其美食文化而花费,无疑是旅游消费中的重要支出每到一个地方特色浓郁的景区,总会有各色各样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勾起你的食欲绍兴的臭豆腐、老北京的烤鸭、南京的盐水鸭、新疆的囊和哈密瓜、*的糌粑和牦牛干、土家族的竹筒饭、周村的烧饼和蚕蛹··· ···总之,各种民俗美食遍布在景区里大大小小的街巷、山水小道这给游客们的饮食听提供了很多方便,也增加地方旅游业和地方居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具有民俗特色的美食工艺和美食文化,大量的对游客开放,也吸取了游客们的很多支出如老北京烤鸭的制作工艺、棉花糖等制作工艺、淄博周村的烧饼制作作坊··· ··· 3、关于民俗工艺的旅游经济功能民俗工艺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民俗工艺品的产销和民族工艺技术的展演首先,民俗工艺品在旅游纪念品中占有极其大的比重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或地域性以及手工性和独特性,民俗工艺品成为游客们彰显都此一游的炫耀品和赠送亲朋好友的首选这样民俗工艺品,尤其是小手工制品的畅销,就成为旅游业收入的里一个重要来源如潍坊的风筝就是民显得例证其次,民俗工艺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销售,还更多的作为一种文化和工艺向大家展示,从而又激发了游客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实现创收例如周村烧饼作坊的对外开放和刚出炉烧饼的叫卖紧密结合在一起,还有西湖龙井的采摘、翻炒、销售,也都采取了开放展演的形式同时,某些民族工艺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可参与性,这就更加吸引有游客了例如周村的陶瓷制作工艺、秦始皇兵马俑的陶像制作、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制作等,都采用了游客参与体验的形式,并得到了良好的反响4、关于景区内民俗性生产活动或方式的经济功能与以上三种经济功能形式相比,这一功能的变现形式就相对单一了一些,并且分布也并不广泛当然,经济效益占整个旅游业收入的比重也是最小的但它也是一个尚有开发余地的民俗旅游项目它可以更多的与其他旅游体验形式结合在一起,如民间饮食文化、民俗工艺展演等等形式西湖龙井村,可以为游客提供给采茶、制茶、品茶三位一体的体验形式它更多的是在为其他经济功能的实现提供辅助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烘衬强化功能间接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当一个地区的个别景区发展起来,与之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等服务设施都会发展起来,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当地人口的就业近些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架马车,而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更成为地方*高度重视的开发项目之一,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是这一功能的重要表现,因此它势必会成为一个地方旅游业决策的关键内容这一经济功能的作用形式,尽管是外围的,但更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予赘述间接地民俗精神消费功能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经济功能还远不止以上两个方面在民俗旅游中人们更多的被地方色彩和传统色彩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的民俗节日、神秘独特的民俗文学文艺,这些都成为民俗旅游中的重要内容,比物质景观、历史遗迹等等更牵动着游客的兴趣1、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民间娱乐活动作为民俗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在地方民俗旅游业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由于地域性、民族性、阶层性的差异,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广泛多样的娱乐活动形式民间游戏、民间竞技、民间杂技术等是民俗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现代旅游业中,这些娱乐活动由于具有较强的旅游观赏性和一定的可参与性,成为游客们极其喜爱的景区特色之一民俗娱乐活动,也在游客们观赏和体验独特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为旅游业增添了一大部分利润例如,流行于山西忻州的“挠羊赛”,蒙古族赛马、射箭和摔跤,哈萨克、塔吉克、锡伯等族的“刁羊赛”,哈萨克族的“姑娘追”,江南水乡的“赛龙舟”,东北农村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各地方的戏曲小调··· ···这些少数民族或地区重要社交娱乐活动,像神话传说般吸引着充满好奇心游客们;同时,这些活动的丰厚奖品、极强的参与性等等,都成为游客们兴致很高涨的催化剂民间艺人的杂耍手艺、动物表演及诸种斗戏,如杂技、戏法、斗鸡、耍猴等等动物表演,也是游客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一方面吸引大量的游客,增加民俗景区的游客人次;另一方面,借助活动的可参与性,让游客们心甘情愿的打开腰包,快乐的消费;至于吸引游客所带来的吃穿住行的外围服务业的创收,更是极其可观的 2、五彩缤纷的民俗节日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天都有不同民族在欢度节日这些民俗节日也成为实现民俗在旅游业中经济功能的重要形式生产性节日如藏族的望果节,纪念性节日如锡伯族的西迁节宗教性节日如广西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 ,社交娱乐性节日如大理白族的传统盛会“绕山灵”,传统的民族节日如藏族的藏历年······以及其他的一些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俗节日,如壮族的歌圩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如泼水节、花儿会、火把节···太多的民俗节日吸引着大家,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成为民俗文化实现其经济功能的主要形式民俗在旅游业中经济功能的实现新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民俗文化的庸俗化和片面追求利益,因地域、民族、语言或信仰不同造成的误会,民俗旅游的品牌效应不足,部分民俗景区的接待能力差等等这些都是民俗旅游业发展中应道注意的问题当然,民俗旅游业还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刺激能力和拉动能力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XX年1-3季度,全区从事民俗旅游的接待户为户,比去年同期增加户,增长%;接待游客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万人次,增长%,;实现民俗游总收入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房山区民俗旅游的发展,大大拉动了房山区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地方经济的增长参考文献:北京市房山区人民*网 XX年8月《民俗旅游学概论》,梁福兴、吴忠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XX年x月x日百度百科民俗旅游《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福建人民出版社,XX年9月。
浅谈民俗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民俗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俗”一词在《中华大词典》里解释为:人民的风俗习惯;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
对于民俗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在国际上,早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中国古代社会,孔子、庄子的著作中也早已有所涉猎:“如《庄子〃逍遥游》上讲述了一则商贸与民俗关系的故事。
作为专论的先驱者当首推汉代的司马迁,他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便是以区域风俗特点作为该书的基本架构的。
”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发凡》一文中提到了“经济民俗文化学”这个概念,并将其研究范围界定为着眼于中下层社会的生产、经营分配、消费等活动所表观的风习的探究。
”近年来,有关民俗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著名民俗文化学者何学威认为:“经济活动本身(如生产、供求、买卖关系等)就含有民俗文化因素,所以单从经济学的观点处理问题,往往还收不到应有的效益。
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弄到血本全无。
从商务实践来看,重视民俗文化分析者成功,忽略民俗文化分析者失败,这已成为商界的一条定律。
”此外,他在《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一文中认为:“民俗文化是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
每个民俗文化符号,都传达着特定的民族的、民俗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符号无论是以物质或精神的形式融入商品之中,即会产生“超值”现象。
发掘、生产、销售这种“民俗文化符号”,是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民俗文化产业。
”他在另一篇文章认为:“民俗文化也是生产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中民俗文化的含量越来越大,商品的民俗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利用它可以为经济发展服务。
我们要以经济腾飞与发展促进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以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带动经济的繁荣。
”石中坚、付春光等学者在《民俗的变迁与地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东潮州意溪与枫溪两镇游神活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俗文化活动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能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商机,有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健康积极的民俗活动是地域经济的发展的催化剂。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
作为现代社会学科的民俗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时光。
学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前进。
每个时代,社会的变迁总会向民俗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任务。
民俗学作为一种现代学科应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有时甚至要对学科概念的界定加以修正,使之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品格。
比如什么是民俗与民俗学?在不同的时代,它的定义总要受到时代的制约,必须要作出新的阐释。
目前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课题。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民俗学学科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之后,终于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时期,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带给世界最大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趋势的全球化。
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社会的发展毕竟要全力维护自己的发展态势并勇往直前。
民俗学应该意识到社会的这种变化带来的民俗文化的巨大变化;社会生产方式和民众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和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时代急剧变化的今天,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问题,寻找自己的学科定位和发展前景,民俗学也不例外。
一、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民俗与民俗学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历史。
上下五千年,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经历了史前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从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看,经历了农业社会、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今天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迈进。
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面临着经济或社会的转型,面临着思想的飞跃和文化的跟进,不如此社会就不能进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大的转型。
随着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国社会由个体经济变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这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的转型,包括意识形态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和观念,影响了传统民俗文化生存的基础,即当经济基础变化之后,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都严密地控制在政治制度之下,政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人们新的生活。
【最新】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
西北民族研究!""#年第!期!总第#$期"!"#"$%&’()!*%+(’*,-%./+01!""#%&’%!!(’)*+&’%#$"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文章编号$$""$,---.!!""#""!,"!"A ,"-"咸春林!!#摘要$!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内外环境给中国民俗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本文以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一次尝试性解读&!!#关键词$!经济学视角(民俗学(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前!言民俗学国际术语\’+?+’5/一词是英国汤姆斯!W )B )(0’=>"于$.#A 年将萨克逊语的\’+?和+’5/二词组合起来形成的&*+\’+?,和++’5/,原意是+民间知识,或+民间智慧,的意思&+\’+?+’5/,的合成’词意直译为+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兼具民俗和民俗学两种含义&-5为何汤姆斯要创造\’+?+’5/一词?这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A 年’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社会正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帝国主义过渡’这时城乡分化加剧&$.##年’英国国内爆发了工人宪章运动’同时正向外进行大规模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此时汤姆斯身为英国议会秘书&面对英国国内外两种政治环境’作为新贵族一员的汤姆斯’为迎合!!5!何学威%经济民俗学#C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R E %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创造了\’+?+’5/一词"因此!笔者认为对一门学科依据时代需要进行价值取向研究!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这就是本人通过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一#民俗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自!"世纪."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全球化贸易往来增多!资本跨国流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使世界各国与地区进一步融合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之中%闭门造车&"’5经济步入全球化!首先我们面对的就是所有市场的不同文化"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更急需民俗学为其探求规律"只有掌握民俗文化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世界今后发展的各种规律"纵观天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中"时下!商界正积极学习各国民俗文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更需要世界文化的大交流"不熟知民俗文化!不掌握民俗文化的发展规律!世界经济就难以步入国际化"从此意义来讲!民俗文化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导"中国加入W(T!意味着中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联合国’!中国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经济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国际贸易活动要多边化!研究各国民俗文化便成为首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讲!民俗文化决定着经济全球化效益"经济之所以要全球化!是因为经济活动要追求效益!经济效益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要占有全球市场!获取最大收益"俗民是市场的主体!存在市场的地方!就存在俗民!有俗民就有民俗文化"$任何发达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不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6所以!经济全球化必须认可民俗文化多元化"$总之!全球化的世界应该也只能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全球经济促使和要求对多元文化新的认可和整合"’F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我们要从两方面正确对待民俗文化的多元性(一是认可和尊重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民俗文化承载和传承着民族或群体的基本民俗生活"民俗志的乡土性决定了民俗文化的区域性!这种区域性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制定一切营销策略和管理制度的原初依据和标准"民俗学界有句俗语(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鲁迅全集+第$!卷第!D!页,试举两例!美国詹姆斯-沃尔什于$;;D年.月#日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曰*肆无忌惮+"文中说A月!$日比尔-克林顿在丹佛做东招待一些世界领导人时要求客人一律穿牛仔裤#戴牛仔帽#穿牛仔靴!乔装打扮赴宴"虽然克林顿的用意是活跃气氛!但违背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原则!其效果甚差"德国总理科尔最不愿穿牛仔靴!法国总理克拉克也拒绝穿靴子!并同科尔订下誓约!在服装问题上团结一致!决不让步"然而$;;.年$$月$.日!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亚太领导人年度非正式会议上!与会的!$位领导人身着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的蜡染衬衫!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与克林顿的牛仔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若用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来解释那是再准确不过了"二是对待民俗文化要兼容并包#共同发展"民俗文化是多元的!实际是指民俗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受时代#环境#地域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对待民俗文化的差异性!要有兼容态度#共同发展的心理!因为差异性的背后隐含着潜在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强强合作已证明!未来强者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在合作中取胜"前苏联和美国在!"世纪中后期的核竞争拖跨了一个大国的国民经济!致使前苏咸春林!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5 6 F 王春涛主编%入世(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起点/C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R A%刘锡诚%民俗与国情备忘录/B0%报告文学!!""!!);,($A.%何学威%经济民俗学/C0%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R#%!咸春林!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联解体!而今天跨国公司的强强联手却成为新时期商界资本运营的最佳方式"因此!经济全球化!不需要民俗文化的#吞没$或#同化$!而需要民俗文化的互融与整合"在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才是上策"总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民俗文化的先导作用越来越强"利用它!可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忽略它!会阻碍经济发展"因而!要以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以全球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带动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二%民俗文化与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其根本目标是宏观调控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于平衡"社会总需求是社会总供给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总供给是社会总需求的结果和体现!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社会总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谁$?民俗文化!试举一例!某厂商派两位营销员到非洲某地开发市场"甲看到该地人都光着脚!便向老板汇报!该地人不穿鞋!没有市场&乙看到该地人都光着脚!却向老板汇报!该地人没鞋穿!市场很大"常人分析两位营销员的营销观念!而我要分析经济与民俗文化的关系"非洲某地人不穿鞋!是一种#不穿鞋$民俗文化"如果不了解此文化现象!乍一看!满以为该地无鞋供给!厂商贸然大批生产鞋!这会违背民俗文化发展规律!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行业失调!国民经济失控"如果了解#不穿鞋$这一民俗文化!教会该地人穿鞋!变革一下他们的俗文化!产生新的#穿鞋$民俗文化!就会给商家带来无限商机"这样按需生产!就会促进行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消费都是民俗文化消费’至少是转产的民俗文化消费("民俗文化消费决定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又体现和满足了民俗文化消费!这是一对辩证的逻辑关系"市场供给体现了俗民民俗文化消费心理!民俗文化消费体现了俗民民俗消费行为"如$;.A年我国在巴黎拉德芳斯城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一售货部陈列着许多松鹤常春丝麻小挂毯!开幕$$天!几乎无人问津"经了解!法国人不喜欢我国认为吉利的松鹤图案!巴黎人爱公鸡!他们把大公鸡作为光明的象征"事也凑巧!另一售货部出售机械玩具小公鸡!货一上柜!极受欢迎!三天之内所有货物被巴黎市民争购一空"欧洲人爱小猫!认为是好兆头!尤其是黑猫"美国人恰恰相反!见黑猫如闻死讯!而看到白猫倒认为是#喜讯$% #佳音$的先兆"以上事例都说明俗民不同的民俗消费心理和民俗消费行为都承载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体现着民俗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又决定市场供求关系"而且单个部门或行业的供求往往能引起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以民俗文化为导向平衡国民经济的供求关系!这便是新形势下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民俗文化与西部大开发今天的西部!行政区划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省’区%直辖市(!面积达A."万平方公里!人口E%-亿"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A F!全国八个民族省区均在西部"所以!#西部大开发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5西部!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多!不开发焉能发展?不发展焉能致富?西部的开发!关系到国家建设的整个大局"但西部有西部的优势!经济学家童大林指出!我国西部是地球上最壮观%最富饶的地区"世界有三大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是西伯利亚!二是巴西亚玛逊河流域!三是中国5吴建国!马勇!肖琼%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C,%北京)民族出版社!!""$%西部!西部大开发"首先开发什么?观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观念就是民俗文化!过去西部人习惯向国家等#靠#要"这种习惯了的$习惯%养成了俗民生活的惯习!$这也是俗民群体自身参与其中的一种自发的&教化’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的习俗惯例"同时这些惯习反过来制约了人们的实践"受到惯习的制约或支配!惯习于是变为既定的意义和观念的体系"约束着俗民的生活秩序!%5这种惯习是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转变的!另外"不了解西部"不认识西部"何以谈及西部大开发?认识一个人"要通过语言的交流(认识西部"要通过西部民俗文化的了解!西部大开发是综合的开发"全面的开发"但核心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能跟得上!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是根本目标"民俗文化的开发是必然的凭借!西部大开发"依据民俗文化"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发展民族经济!西部大开发"民俗文化就是向导!朱镕基总理在视察甘#宁#青三省)区*时指出"西部地区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种特点"立足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养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旅游业为例"$旅游业"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桶金!西部地区特色旅游有条件获得超常发展"成为西部开发中的第一桶金!%6复杂的地貌特征#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族风情"使西部地区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都独具特色!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往往会追求大漠草原#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所谓$非现代%和$原始性%的旅游产品"这在理论上使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具有天然优势!中国加入W(T"又给西部旅游业带来极大的政策发展空间#客源和资本来源!西部旅游业品位高"集娱乐#休闲#强身#健体#追溯历史#回归自然等为一体!陕西有秦始皇兵马俑#皇帝陵#法门寺#西安碑林#半坡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文物景点(甘肃民族风情多样"还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夏河拉卜愣寺等古迹(宁夏有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等旅游胜地(云南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民族文化风情古朴(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些旅游资源不论已开发的#正开发的#将要开发的"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的$主唱%作用!难怪有人说,$谈到西部大开发"如果我们只注意到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而没有重视西部文化的巨大价值"我们就失去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山!%F 文化部长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曾说,$我要提醒大家"西部大开发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他说"文化的氛围"艺术的力量"能够鼓舞人们建设锦绣河山的豪迈情怀"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西部开发"开发的是西部的$土味%"但这种$土味%不等于$土气%"$民俗%并不是$庸俗%!我们的$土%正是外国人眼中的$洋%"$土%到家时方为$雅%!G四#民俗文化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和态势!为实现商品和劳务交换而达到企业理想的利润目标"使产品畅销于国际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国际市场"立足于国际市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已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和将要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进行国际贸易往来!中国地处世界东方"长期以来有着自己独特的国内贸易方式"而世贸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运行基础的!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国要打好国际贸易战"就必须了解国际市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了解是手段"利益是目的!为何了解?因为人和人#地区和地咸春林!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5 6 F G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R$%杜平主编%西土取金.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R E%$$#R 杜平主编%西土取金.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R E%$$D R 何学威%经济民俗学.C/%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R E""%区!国家和国家之间都有着质的差别"了解了国际社会俗民的民俗文化#就等于了解了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青海盛产冬虫夏草#宁夏盛产枸杞"虫草!枸杞乃名贵药材"外商不懂西北民俗风情#到口的肥肉吃不上$国商不懂外人的营养观!消费观#就是美元发霉#你还是穷的"这就是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从开拓国际市场角度看#俗民就是市场"%具体来说#市场由三要素构成&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只有当三要素同时具备时#企业才拥有市场#或者说拥有顾客"’5从用途划分#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品(:’1>6=/5S’’J>)#是俗民为生活消费而购买的产品$一类是工业用品(Z1J6>)52*+ S’’J>)#是组织和群体为营利和营业而购买的产品"例如木材被俗民买去造房子#用于个人消费时为消费品#而被工厂买去做家具时为工业用品"这是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两类国际市场"先看消费品市场"俗民的购买行为取决于他们的需求和欲望#这种需求和欲望主要受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俗民的消费需求及购买习惯也不同"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实际上是俗民的习俗惯制和习俗规则#心理因素则是俗民的民俗心理活动"可见市场消费无不体现着民俗文化的消费"再看工业用品市场"生产者!中介商等组织的购买行为表面上虽与普通俗民消费行为有较大差别#但实际上生产企业对工业用品的需求是由俗民对民俗文化消费的需求派生出来的#这是%民俗文化消费需求’概念外延的延伸和扩大#同样体现的是民俗文化消费#或者说是民俗文化消费的一种转产"中国已经加入了W(T#国内正大力进行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面对新形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入国际竞争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所以#就不得不重视民俗文化#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立足国际市场"结!语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界的一代宗师#为中国民俗学学科建立起了%源’"!"世纪."年代以后#钟教授率领学科点队伍锐意进取#依据%民间文学’进行民俗学的学科整体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促使民俗学在高校中获得正式的建制#进而又不断提升了民俗学在高校文科中的地位"$;;D年#%民俗学’被首次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培养专业目录’#将%民间文艺学’包含于其中"6老人与世长辞后#中国民俗学在新形势下的%流’向等问题便交给了同仁及后学"!""!年#刘锡诚先生发表*民俗与国情备忘录+一文#将民俗文化的应用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探讨中国民俗文化精神内涵的新课题"笔者不揣浅陋#依据新形势#以经济学视角对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进行一次尝试性!探索性的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经济价值内涵#中国民俗文化与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西部大开发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整个全球或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始终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深刻地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在某个阶段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意义"因此#发展经济#虽说民俗文化不是万能文化#但离了它是万万不能的!,收稿日期-!""E8"D8";,作者简介-咸春林($;D A A!)#男#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硕士生"兰州D E""E"!咸春林!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5 6邓力平主编%国际经济与贸易,C-%北京&科学出版社#!"""R;%刘铁梁%开拓与探索的历程"""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回顾和展望,B-%北京师范大学学报#!""!#(-)&D A A.#%蒙古诗歌押头韵的习惯!N*925才总是和N*)*1连用!而3214则和321442>相搭配"其实N*925和321442>这两个都可以作为头衔称号的词语在含义上的相似性早在A"年代就被德福特地点出"5而现在!本文可以说又利用反映蒙古民俗的若干材料对它们的近似用法作了进一步的证明"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后来蒙古西北部附近的乌梁海人和吉尔古斯人中!前者把神话人物成吉思#格斯尔#喀喇汗称作卡迪尔$N*J25%!后者则把神名成吉思#撒吉尔#腾格里又称作卡迪尔$N*J25%"6而且这两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点&正如N*925N*1已经偏离其本意而常常在萨满神歌中用于歌词中的祝语一样!’成吉思(一词据称也有与之相似的用法"F!收稿日期"!""E8$"8$$!作者简介"钟焓!中国社会科学院!""!级博士生"北京$""$"!!"#!#D):0.9#,#01’"%&)"#A%18J1-/-&%*!"#$%!"&)!"#$%"!"& -&)"#50-&)9#401R,%*K%&/%.-0&5"040&P%#*!"*;<,)10’)&(0/*6)0’5>)6J2/>)0/V’5J’52421’K M"(&.M"*)M"(&."M"*V02305/75/>/1)>)0/ 4’J>*K/46*5J2141*)65*+=*)/52*+>*1J2>’K)/1>//121)0/>*21)5/=*5?>’K C’14’+2*1 L0*=*1*1J0’+J>)0/2J/*)0*))02>V’5J3’=/>K5’=)0/30*14/J70’1/)23K’5=’K M"’3&.M"*!)0*)2>M"(&.M"*!)0/@*>23>)/=’K)0/>/)V’V’5J>2>M"3&.V02300*>)0/=/*18 214’K’>)5’14*1J0*5>0(%=#2>%18,&M"(&.M"**M"3&.M"**)0/>*21)5/=*5?>’K L0*=*1!"#I#>+’%&%4-’!"-&R-&/%*3%.R$:.):1#&H&)#1(1#)-&/)"# Y0.:#J1-#&)0)-%&%*$"-&#,#3%.R$:.):1#-&)"#I#>5-):0)-%&-&)"#B#1,(#’)-6#%*+’%&%4-’,O&"*+%)*’7&*;<,)10’)&(0//3’1’=234+’@*+2]*)2’1*1J:021/>/V/>)/51J/H/+’7=/1)7’+23975’H2J/’78 7’5)612)9*1J30*++/14/K’5)0/2=75’H/=/1)’K:021/>/K’+?+’5/%\*3214)0/V’5+J/3’8 1’=2321)/45*)2’1*1JJ//7/1214)0/>)6J9’K)0/H*+6/’52/1)*)2’1’K:021/>/K’+?36+)65/! )02>*5)23+/)52/>)0/21)/575/)214’K2)21*7/5>7/3)2H/’K/3’1’=23>%=#2>%18,&7/5>7/3)2H/’K/3’1’=23>*K’+?+’5/*H*+6/’52/1)*)2’1$&Y R!"A% !钟!焓!蒙古萨满神歌保护神N*925N*1"N*925*N*1词源来自N*J25N*1考5 6 F S R P’/5K/5$;A E#’7%32)>E$-%@%\%C$"&#(##b+,/-(D,=,/$*&#&B$_E$#.$:(_#K L)Y/)/5>@654$..E:R.$D A.!"R此据萧启庆转述其师柯立夫$\RW R:+/*H/>%教授的意见#参萧启庆&元朝史新论’(允晨文化事业公司$;;;年#第.A页(。
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
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就是一项重要得旅游资源,具有重大得经济与社会价值.开展与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得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得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得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得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得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就是一个民族地区得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得爱好、风尚、传统与禁忌;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得文化生活。
每个城市得同一民族都有它自己得特殊历史传统与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强烈得感情,并将它升华为本地区、本民族得标志。
同一民族所处地区、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得不同,可以产生不同得民俗表现形式,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得独特民俗.民俗文化,就是依附人民得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得文化.由于民俗文化得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得一致性。
民俗文化就是社会属性得一种表现形式,当前世界上对经济得推动作用也就是非常明显得,尤其表现在旅游经济上,世界很多国家与地区均有成功得鲜例.而民俗文化旅游则就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得得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得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得旅游项目之一。
如张家界就是以旅游立市得一座城市,以其独特得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推动了全市旅游经济得快速发展。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谐社会,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将农村经济来个质得飞跃,加快农村与城市与谐进程,而中国广大农村有着几千年得历史文化,各地早已形成各具特色得民俗色彩,相信只要大力弘扬她们民俗文化,提高民众得凝聚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必有巨大影响。
民俗特色就是丰富多彩得,各地都有不同得风俗习惯,无论就是生产、劳动、饮食、居住等既有不同也有相同得,如南方人喜欢吃白米饭,北方人喜爱吃小麦,居住方面一般以姓氏集居等,在此不再展开讨论,倒就是如何利用它们得异同突出特色发展经济,构建与谐才就是关键。
民俗是如何被消费的
民俗是如何被消费的小时候,大人常常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拿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等等。
危险,另一个世界,不一样,陷阱,阴谋,欺骗,此类的修饰语牢牢地与陌生人结合在一起。
有一天,我们长大了,我们第一次独自上路,我们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他们或者与我们一样或者与我们不一样,或者危险,或者平和……我们发现了在自己的世界之外,还有许多别样的人,别样的活法。
这些不一样,现在成了许多人上路的理由,旅行就是为着看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地方。
就像艳遇,要爱只爱陌生人。
陌生现在成了神秘、刺激、无牵无挂,成了一种诱惑。
于是,民俗成为旅游资源就在情理之中了。
异的追寻,一直是人们行走的目的之一。
如果用精神分析学去解读,也许又会引出窥私欲的说法。
从别人的窗口走过,那半掩的窗帘,惹起我们对窗内世界的好奇。
在路上,我们总是想要知道那些在我们界域之外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别人的习俗,习惯,就这样拥有了看的价值。
一种异的旅游学由此诞生。
当然,并不局限于旅游,波德里亚早就指出在消费社会,存在着“差异的工业化生产”,并断言“对差异的崇拜正是建立在差别丧失之基础上的”。
我们只要到商店去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会明白波德里亚的意思。
差异的消费,有时候是猎奇,例如地方美食的到处流行,有时候是自我在找寻参照物,或者用一个比较严重的词:他者,对异的热忱有时候确实隐藏着塑造一个他者的企图,例如以各地民俗为目标的旅游就是如此。
民俗这个概念已经假定了一系列以进步/落后为杠杆的相对元素:乡村/城市,现代/传统:文明/野蛮;人工/自然:等等。
在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区域,民俗基本上荡然无存。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所谓民俗旅游,其实是发达区域的人到落后地区去怀旧,去看已经消失的生活。
而耐人寻味的是,落后区域正是从这种需求发展出一套民俗经济体系,民俗现在成为表演给游客观看的仪式,一种可以生产的商品。
游客在消费民俗的时候,获得优越感以及操控落后民族的权力感。
浅谈民俗文化对消费经济影响
浅谈民俗⽂化对消费经济影响浅谈民俗⽂化对消费经济影响------以中国的传统节⽇春节为例中国作为世界“四⼤⽂明古国”中唯⼀⼀个⽂化没有被割裂的国家,拥有源远流长和博⼤精深的五千年深厚的历史⽂化积淀,这其中⼜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化。
俗语云:“百⾥不同风,千⾥不同俗”。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民众的风俗⽣活⽂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这些风俗⽣活习惯也是为当地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
由此可见,民俗⽂化是⼈们在长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族共同创造和遵守的⾏为准则。
民俗依附于⼈民的⽣活、习惯、情感与信仰产⽣,同时也培育了社会的⼀致性。
即民俗⽂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运⾏下的今天,民俗⽂化以其特有的影响⽅式对我国消费经济产⽣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俗话说“⽼太太,您别急,过了腊⼋就是年。
”刚进⼊寒冬腊⽉,就迎来了腊⼋节,⽽过了腊⼋节,让我们最期待的就是春节了。
春节,是农历新年,是我们国家最热闹的民间传统节⽇,⼤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渊源。
春节历史悠久,习俗更是源远流长。
诸如,腊⽉过后,各家各户,杀猪宰⽺,贴春联,贴年画,蒸年糕,除⼣守岁,放鞭炮,吃饺⼦,⾛访亲友等等,⼈们达旦不寝,迎接新年。
春节期间,⼈群、⾦融、物资、信息、艺术的⼤规模流动,带动了⽂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融、餐饮各⾏各业全⾯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所以说,春节,既是⼀种社会现象,也是⼀种经济现象。
春节在消费⽅⾯的作⽤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其影响⼤到民族国家、各⾏各业,⼩到家庭、个⼈。
⽽今天我们从春节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延伸出来的问题进⾏探讨,以便使我国的优秀民俗⽂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家庭与春节经济家庭是社会最⼩的经济单位同时也是亲属中较⼩的户内群体,共同⽣活居住、共同经济核算、相互合作发挥作⽤的⼈组成的单位。
对于国内经济来说,正是由于单个家庭的消费才构成了社会消费群体,也就是说从个⼈需求到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逐步扩⼤了国内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风俗习惯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研究
社会风俗习惯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风俗习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对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风俗习惯是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并且给出相应的案例和分析。
首先,社会风俗习惯在商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地域中,人们对商业交流的方式和态度存在巨大差异。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谈判风格注重礼节和尊重,并重视建立人际关系,而美国则更注重直接和务实的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影响到商业谈判和合作中的经济决策。
因此,了解并适应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对于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其次,在国际贸易中,社会风俗习惯同样对经济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规范,这些习俗包括礼仪、语言、用餐习惯等。
这些习俗通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往来传播,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商业文化。
例如,在日本,礼仪和尊重对待他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和日本企业进行合作时的决策。
因此,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对于国际贸易的成功至关重要。
此外,社会风俗习惯还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在某些社会中,人们对品牌和传统的崇尚程度较高,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
举个例子,中国的消费者通常会偏好购买具有中国元素的商品,因为这代表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这种消费者行为形成了一种市场需求,推动了相关产品的经济决策,例如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
另一方面,社会风俗习惯还在旅游业中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而社会风俗习惯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人会选择去体验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活动。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回家和家人团聚。
这种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社会风俗习惯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成为了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一下,社会风俗习惯对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影响着商业交流、国际贸易、消费者购买决策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
论中国民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论中国民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论中国民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7 民间观念8 民间文学。
由此可见,民俗是与人息息相关的。
民俗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请看: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民俗旅游2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
例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赛龙舟,十二生肖等等由于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资源一度被闲置和封闭,现有的一些旅游景点经济疲软,旅游品位低下,国内外旅客很少光顾,从而使当地旅游业与外界的市场旅游经济严重脱节。
面对这样的现状,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民俗资源丰富则是自己所长,故应以开发民俗作为自己的旅游特色优势。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
下面我们再来引入一个概念:文化化经济界定是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经济以及实物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加的经济。
家乡年俗习惯与节日经济的关系
家乡年俗习惯与节日经济的关系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资源,家乡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常常是
一座城市或乡村的文化名片。
这些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在经济发展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
产业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家乡年俗习惯与传统节日对经济的影响和关系。
家乡年俗习惯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
年的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有着一系列的习俗和活动,如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看花灯等。
这些年俗习惯不仅可以增进家庭、亲情、
友情的交流,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社会网络,促进社
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家乡年俗习惯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传统节日为
契机,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庙会、民俗表演、
文艺演出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还可以促进当地
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创造了丰
厚的收益。
在一些地方,家乡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经济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甚至成为地方的品牌和象征。
例如,月晦大战、英雄会等节日活动,
不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这些节
日活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因此,家乡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对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通过传承
和发扬家乡的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为地方社会和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让我们一起珍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家乡的年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共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家乡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
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包含着特定地域历史、文化、宗教和传统的一系列道德准则、社会规范、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文化现象。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尤为密切。
首先,民俗文化丰富了经济产品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相对满足,而对情感和文化需求的追求则成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标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合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就成为了消费者追求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首选。
举一个例子来说,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春节期间会用红包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和财富。
现在,很多公司将这种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中,推出了具有春联和福字的特色红包,以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
这样的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其次,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
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对于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中国为例,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京剧、传统汉服、龙舟节等,这些都成为了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游客们不仅来到一个地方观光旅游,更是借此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增长见识的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再次,民俗文化塑造了地方特色品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个地方都在争相推崇自己的地方特色,以吸引人们到来。
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不仅可以为一个地方赋予独特的文化氛围,更能够打造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
以法国巴黎为例,巴黎塔、卢浮宫等文化景点都成为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标志,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而这些文化景点所蕴含的正是法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精髓。
最后,民俗文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代表着这个地区的传统、历史和习俗,它们既是文化遗产的载体,也是激发创新创业的源泉。
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家乡是我深爱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传统的庙会、民俗节庆到现代的农耕体验、旅游活动,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密不可分。
首先,家乡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家乡的庙会就如约而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购物。
庙会上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促进了地方商品销售,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庙会上还有众多传统表演,如舞狮、舞龙等,吸引了更多游客,为当地商家增加了收入。
其次,家乡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端午节,家乡举办龙舟赛,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观赏。
龙舟赛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地方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比赛现场人头攒动,商家纷纷开设临时摊位,售卖各种美食、纪念品,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龙舟赛的举办不仅增加了地方的知名度,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使家乡成为了游客们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此外,家乡近年来还兴起了一些新的民俗活动,如农耕体验、乡村游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农耕生活,感受乡村风情。
农耕体验项目将当地的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为当地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游带动了当地的民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兴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家乡的民俗活动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传统的庙会、民俗节庆活动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现代的农耕体验、乡村游则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乡的民俗活动不仅是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让我们珍惜家乡的民俗活动,共同努力,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春节期间传统节日经济学的研究与分析
春节期间传统节日经济学的研究与分析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且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风俗。
春节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涉及到有关经济的各个方面。
因此,对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经济学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还可以为相关产业和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底有多少产业受益于春节这一节日的到来。
春节是人们团聚的时刻,许多人会利用这个假期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这就形成了长途客运、航空交通、火车票务、酒店住宿等相关产业的需求增长。
此外,还有购物、餐饮、旅游等行业也会迎来一个消费旺季。
传统的春联、年画、年货等也会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通过研究春节期间产业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底哪些领域的经济受到影响,进而为相关产业提供优化服务和产品的建议。
其次,春节期间传统节日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消费行为的变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购物季节,也是人们大规模购买礼品、年货的时间。
研究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的购物行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制定更合适的营销策略。
另外,在现代社会,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春节期间的网络购物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城市、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偏好和消费习惯,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销售策略。
此外,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经济学研究还有助于了解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
春节是一个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节点。
城市居民在春节期间的支出往往更高,包括年夜饭、走亲访友、购物等,这对城市的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而农村地区则更加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对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通过研究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底哪些地区受益较大,进而为地方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和扶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 , 传统 民俗 生产 中 , 产 和 消费是 自然一 体 的过 生
程 。有 了需求 , 产者根 据需求 生产 出相应 的文化产 生
品供 自己消费 , 一种 自给 自足 的状态 。而现代 社会 是 分工细化 , 民俗 的生产者 和消 费者 变成 了两个不 同的 阶层 , 生产 者掌握 在少数人 手 中—— 那些完 全 听命于 资本和市 场的所 谓 “ 化 经济 人 ” “ 文 和 经济 文 化人 ” , 他 们 以利 益 为最 终 的追 求 目标 , 制着 消 费者 的思 控
业 等产业 。产业 的分 化 , 致 了生产 者和 消 费者 的分 导
化, 生产 者是少 部 分 人 , 费者 变 成 广 大城 市 的 居 民 消
和农 村 的农 民 , 这决 定 了农 业社会 自给 自足 的文 化形 态与分 工细 化 的工 业社会 的形 态差 异 。 ( ) 一 民俗 的生产 与消 费 【 国正处 于农业 社会 向工 业社会 转 型 的阶 段 , f 】 契
21 0 1年 6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UR AL N OF THE CENTRAL NSTI I TUTE OF OCI S ALI M S
J n.01 u 2 1
第3 ( 期 总第 1 1 ) 7期
NO. ( 1 1 1 3 Ge. 7 )
民俗 的 生 产 与 消 费 — — 民 俗 变 迁 的 经 济 学 视 角
关键词 : 民俗 ; 经济学 ; 生产 ; 消费
中图 分 类 号 : 80 K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5 9 2 1 )3— 15— 4 10 0 1 (0 1 0 00 0
一
、
民俗 的经 济学视 角
就 是人 和空 问 的排 列 , 即村 和村 之 间关 系 上 的孤 立 、 隔膜和封 闭 。传 统 的文 化 生 产 正是 在 这样 的 土壤 中 得 到 了封 存 , 化 石一样 存活 着 。伴 随着 中国 的改革 像 开 放和城 市化 进 程 , 来越 多 的农 民进入 城 市 , 个 越 整 社 会封 闭 的状 态被 打破 。城 市聚集 了大 量不 同血 缘 、 系谱和 文化 的人 , 速 了群体 问分 工 和交 换 的发 展 , 加 人 们将 注意力 集 中在更 窄的 生产领 域 中 , 易产 生技 容
分 工 的细化带 来 的另 一个 社 会 问题 就 是 家庭 功
合传统文 明的原生 形态 的衰落 , 以及 顺应 工业 文 明的 蜕变形态 的衍 生 , 民俗 随着 文化 主流 的价值 调 整 而 是
呈现 出的两 种基 本 态 势 。这 一 时期 出现 了很 多 新 的
能 的分解 。家庭 不 再像 以前 那 样 承担 着 各 种 教 育培
类产 生 了巨 大 的诱 惑 , 们 的时 问和 精 力 成 为 稀 缺 人 品, 民俗 的生产 就交 由少 数 人 去 打理 , 余 的人 消 费 其
着他们 的“ 成果 ” 时 间 的 稀 缺 性 , 得 人 们 的 消 费 。 使
也变 成 了快 餐似 的过 程 。而在传 统 的 民俗 生产 中 , 物
带则是 后工 业 化 阶段 。这 些 形 态 可 以分 为 两 种 基 本 类型 , 由小 自然村 到镇 的农村 聚落体 系 和大 都 市 至都
起 的家庭 已经 越来 越 少 。家 庭 对 传统 民俗 的 教 育培 训 功能 也 已丧失 。这 时 , 济学 中的稀 缺性 规律 体现 经
出来 。城 市生活 节 奏 的加 快 , 质 的极 大 丰 富 , 人 物 对
16 0
刘
凡: 民俗 的生 产 与 消 费— — 民俗 变 迁 的经 济 学视 角
21 0 1年第 3期
( ) 二 民俗 的 生产者和 消费者 农村 群落 和都 市群 落是 两 种 不 同的 生产 和 生 活
被调查 的这户人 家 , 夫妇俩来 自安徽省 含 山县仙 踪镇 的乡下 , 在南京 生活 、 居住 已有 十多年 , 一儿一 有 女, 尚未成年 。笔者通过对 传统 中秋 节的风俗 特点和
刘 凡
( 汉 纺 织 大 学 , 湖北 武 武汉 407 ) 30 3
摘
要 : 中国从农耕社会 向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 中, 在 经济基础 的变化 , 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以及 民俗 生产与消 费
的分 化 。在 城 市 化 的 进 程 中 , 民俗 生 产 与 消 费 的变 化 以及 民俗 的 消 费 者 因 生 产 方 式 的 改 变 而 带 来 了一 系 列 内化 和 外 化 的心 态 结 构 的 变 化 。
术创新 , 既促 进 了生 产 方 式 的发 展 , 时也 加 速 了民 同 俗生产 的分 工 。
决定 文化 生产 的是经 济基 础 , 是生 产 的前 提 和 它 先 决条件 。农业 社 会 和 工业 社 会 生 产 方式 的最 大 区
别 在于 , 工业社 会 除 了农 业 , 有 工 业 、 务 业 、 息 还 服 信
训 、 和娱 乐 功 能 。这 功 能 都 转 移 到社 会 , 宗教 家庭
结 构越 来越 向核 心家庭 发展 , 二代 或更 多代 生 活在一
文化生产 与 消 费 现 象 , 都 是 值 得 我 们 研 究 和关 注 这 的 。本 文关 注的 是 在经 济 基 础 已经 发 生 变 化 的 空 间 区域 内 , 民俗生产 对消 费 的影 响及其 原 因 。 小 自然 村 、 庄 、 , 市 古 已有 之 , 都 市 是 工 村 镇 城 大 业化 时期人 口大规 模 激 增 的产 物 , 大 都 市 区 、 市 而 城
质生产 具有 稀 缺性 , 以 , 们 把 大 量 的时 间 用 于 物 所 人 质财 富的创 造 与享受创 造 的成果 。
市带 的城市 聚落体 系 。
农村 群 落 中 , 和空 问关 系 的 不 流 动 , 接 结 果 人 直
收 稿 日期 :0 1 3— 3 2 1 —0 0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 : 刘凡( 90一)女 , 18 , 武汉纺织大学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 事视觉 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