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最新第三章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 CVP分析x-56页文档
二 本量利分析模型
=0
保本量
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固定成本 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一 本量利分析概述
(二)本量 利分析基本 等式
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 系用方程式来描述,即:
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 总额)=利 润总额
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 总额+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利润总 额
设销售单价为p, 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 总额为a,
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利润总额为P
安全边际举例
•例:某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位售价50元,单 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50000元。预计销售 量为4000件,计算的保本点为2500件。
•解:安全边际量=4000-2500 =1500(件)
安全边际额=4000×50-2500×50 =75000(元)
企业经营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边际率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安全边际率举例
一例、:盈某亏企临业界产点销及一其种相产关品指,标单位售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 (3本130).点元安安为全,全边2边固5际际定0率0率成件:与本。保5本0作00业0率元。预计销售量为4000件,计算的保
解:安安全全边边际际率是量指=安40全0边0-际25量0(0=金1额5)00与(预件计)销售量(金额)之比。 计算公安式:全边际额=4000×50-500×50=75000(元)
实现目标( 利保 润 ( 利 1 2 的 36% 量 3 ) 8 销 5 0) 0 0 售 030 量 6(0 件 00) 5 025
《管理会计学》第3章 本-量-利分析(人大5 孙茂竹 146页)
固定成本
盈利区间 销售量
传统式盈亏临界图
上图直观而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 单价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盈亏临界点 是既定的,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也就 越多(当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时),或者 是亏损越少(当销售量不足盈亏临界点时); 反之则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大。这是盈亏临 界图中的基本关系。
(2)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 点的位置随销售单价的变动而逆向变动: 销售单价越高(表现在坐标图中就是销售 收入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3)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 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固定成本总 额的变动而同向变动:固定成本越大(表现 在坐标图中就是总成本线与纵轴的交点越 高),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反之,盈亏临界 点就越低。
企业的决策人员需要知道利润对 哪些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对哪些 因素的变化不太敏感,以便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
敏感系数
=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固定成本 利润
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
销售价格 销售量 利润
例3-5
例3-5
固定成本变动的盈亏临界图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 临界点的升高,单位变动成本的减 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例3-6
例3-6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盈亏临界图
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销售价格的上升会导致盈亏临界 点的降低,销售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盈 亏临界点的升高。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期间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贡献毛益的概念
含义: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贡献毛益 m 贡献毛益总额 M 贡献毛益的相关概念 ①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②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5. 与完全成本法比较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2)存货的计价不同
(3)分期损益计算程序不同
70 40.5 42 — 51 9 3.5 24.5 21.5 15 6.5 3
80 52 48 9 42 3 4.0 28 21.5 15 6.5 6.5
解法二:利用公式计算(完全成本法) 19×6年 ① TR 14万×5 = 70万元 ② 已售产品生产成本
210 15 42 12.35 54.35 3 14 42 17 17
1 5 5 1
000 000 000 000
1 000 4 000 5 000 0
15 000 15 000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1)按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某公司贡献式利润表
摘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销售管理费用 小计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小计 税前利润:
5 000 5 000 10 000 15 000
5 000 5 000 10 000 15 000
15 000 15 000 30 000 45 000
(2)按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某公司传统式利润表
摘要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生产 期末存货
毛 利:
单位:元
第三年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2、变动成本率(VC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2007年的销售量为:V =6000÷12=5000(件)由于:VC ’=40%,VC =12元所以:SP =12÷40%=30(元)又由:P =V ×(SP -VC )-FC得:FC =V ×(SP -VC )-P =5000×(30-12)-18000=72000(元)2007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V =FC/(SP -VC )=72000÷(30-12)=4000(件)(2)由于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和变动成本率不变,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2008年的利润为:P =V ×(SP -VC )-FC=5000×(1+8%)×(30-12)-72000=5400×18-72000=252000(元)3、(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P +FC )/(SP -VC )=(100000+50000)/(80-50)=5000(件)(2)方法一:根据敏感系数的计算式,以当年有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4000 1.71700004000 4.577000040005.86700005.7170000V SP VC P V SP P V VC P FC P ⨯⨯==⨯⨯⨯⨯(-(80-50)销售量的敏感系数=80单价的敏感系数===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000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0方法二: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各变量增加10%时利润的变动率,再计算各变量的敏感系数。
例如:当销售量增加10% P ×100.70000. 1.71⨯时,利润为:=4000(1+10%)(80-50)-5 000 =82 000(元)82000-70000利润的增长率为:%=1714%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1714%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0%方法三: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各单一因素变动的百分比,再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管理会计第三章
比较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在销售量增加20000的条件下,利润也相 应增加(150000-50000),揭示的产销量 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容易为管理者所理解, 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有利于经营 业绩评估。
• 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利润表的是当期发 生的全部固定生产成本。
• 在完全成本法下,记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 成本的数额,不仅受到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生 产成本水平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可能存在的 期末存货和期初存货成本中所包含的固定生产 成本水平的影响,。
完全成本法下
• 期末存货≠0,期末存货吸收固定性制造费用 (“—”表示),将递延到下一期,意味着当 期计入销售成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减少
完全成本法--理论依据
• 固定性制造费用——为保持一定的经营条 件而发生的,同产品生产有关的成本也就 是同形成企业正常生产能力相联系。
• 固定性制造费用随产品的流动而结转,从 而使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存货具有完全相 同的成本组成
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
变动成本 法的理论 依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 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产品产 量成正比例关系变动,故应计 入产品成本。
• 期初存货≠0,期初存货释放固定性制造费用 (“+”表示),上一期的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由本期承担,意味着当期计入销售成本的固定 性制造费用的增加
若干连续会计期间 • 生产总量与销售总量相等 • 生产总量大于销售总量 生产总量小于销售总量
管理会计学 第三章
实现目标利 润的销售量=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实现目标利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润的销售额=
贡献毛益率
3.2.2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例题3-7: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 如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管理 会计学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财经学院 代婷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目录
CONTENTS
3.1 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 3.2 本量利分析 3.3 本量利分析扩展
3.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1.1 相关范围假设
• 期间假设:成本性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本— 量—利分析是基于一定期间之内开展分析的。
假设单位变动成本不 本—量—利分析中,通 变,或者说假设变动 常假设销售价格为一 成本总额呈完全线性。个常数,这样销售收入
与销售数量之间就呈
现一种完全线性关系。
3.1.3 产销平衡假设
产销平衡
• 本—量—利分析的核 心是分析业务量作为 驱动因素如何引起成 本和利润的变化。而 在分析业务量的变化 时,对应着产量和销 量两种指标,而且产 销不平衡以及由此出 现的存货问题会将分 析引向一系列复杂的 情形。为简化问题, 基本的本—量—利分 析假定产销平衡,即 产量与销量相等。
➢ 每个敏感系数都只是放开了一个变量的 假设,其他假设仍然遵循。
3.2.3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简单来 说,就是求取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 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大最小法。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解析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一、关键概念1.成本计算的含义2.变动成本法3.产品成本4.期间成本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8.利润差额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10.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12.广义营业利润差额 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二、分析思考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 5.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6.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7.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研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完全正相关B.基本正相关C.完全相关D.完全无关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管理会计学 第三章
(三)产销平衡假设
存货会“吸收”一定量的成本。因此如 果产销不平衡,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当期实际 结转的成本就会不一致。
本 量 利 分 析
(四)销售结构不变假设
在多品种情况下计算综合保本点
(五)单一成本动因假设
假设产量(销量)是影响成本高低的唯
23
二、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问题
敏感性分析: 研究的是基本前提的变化对某一结果产生 的影响。本量利分析中主要揭示有关因素变化 对保本点及利润的影响。
1
销售成本 = 销售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则有一般表示式:
利润 = 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本 量 利 分 析
= 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2
第一节
保本点的基本原理
可以得到:
销售量 = ————————— 单位边际贡献
4
固定成本+利润
利润为零,所达到的销售量即就是保 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
保本销售量 = ———————— 单位边际贡献
本 量 利 分 析
= ———————————
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
可进一步推导出保本销售额 :
保本销售额 = 销售单价×保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
25
3、销售单价的变动
销售单价与保本点存在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但不成反比。
4、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
结论:
本 量 利 分 析
如果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上升,
相应地边际贡献率低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下降,
管理会计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计算分析题:1、单位贡献毛益:25-10=15贡献毛益率:15/25=60%变动成本率:1-60%=4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0/15=1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60%=250002、(1)安全边际量:600×25%=150,安全边际额:150×80=12000,(单价:40/50%=80)(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5%=75%(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75%=45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80=36000 (4)利润:12000×50%=60003、(1)总收入:200×100+400×125+300×600=250000销售比重:A产品:8%;B产品:20%;C产品:72%综合贡献毛益率:8%×(1-60%)+20%×(1-56%)+72%×(1-70%)=33.6% 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160/33.6%=60000元其中:A产品:60000×8%=4800元(销售量为48台)B产品:60000×20%=12000元(销售量为96件)C产品:60000×72%=43200元(销售量为72台)(2)预计利润:(250000-60000)×33.6%=63840元4、(1)单位变动成本:(355000-265000)÷(50000-35000)=6元固定成本:355000-50000×6=5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2-6)=30000单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12=360000元(2)安全边际率上年度:(35000-30000)÷35000=14.29%本年度:(50000-30000)÷50000=40%(3)利润:(54000-30000)×(12-6)=144000元(4)目标利润:(50000-30000)×(12-6)=120000元降价后单位贡献毛益:12×(1-10%)-6=4.8元降价后销售量:(120000+125000+55000)÷4.8=62500单位增长百分比:(62500-50000)÷50000=25%(5)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0-6)=45000单位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5000×10=450000元保证150000元利润的目标销售量:(150000+125000+55000)÷4=82500单位5、(1)原营业利润=260000=200000*(10-VC)-680000所以VC=5.3(元)新营业利润=200000*(1+30%)*[10*(1-10%)-5.3]-680000=282000(元)(2)新销售量=(430000+680000)/ [10*(1-10%)-5.3]=300000(单位)案例一:1汽油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354.33*78.10%/2.8=10140(升)元的利润水平不变,汽油和关联货品销售所需的贡献毛益必须是:8 064+2 240=10 304元或:11204-900=10304元由于汽油价格要发生变动,而其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故汽油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因而,不能根据其原贡献毛益率来计算价格。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CVP分析x
安全边际额=4000×50-2500×50 =75000(元)
企业经营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边际率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安全程度 危险 值得注意 较安全 安全 很安全
教材P47,右下角
二 本量利分析模型
(二)安全 边际和安全 边际率
(一)、盈亏临界点 1. 盈亏临界点定义: 盈亏临界点,又称为盈亏两平点、 损益平衡点、保本点等。 是指使企业处于不盈不亏,达到保 本状态时的业务量(销售量)。 保本状态: 企业不盈不亏,利润为零的状态。
二 本量利分析模型
=0
保本量
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固定成本 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一 本量利分析概述
(四)基本 假设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 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相关范围假设: “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 (1)期间假设: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体现在特定期间, 成本金额的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 的。
(2)业务量假设: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 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变动成本(元)
174×500=87000
贡献毛益(元)
140000-87000=53000
贡献毛益率
53000÷140000=37.86%
销售收入比重
140000÷170000=82.35%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保利量) 40000 50000 3600(件) 50 25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保利额) 40000 50000 18000(0 元) 50%
管理会计学第3章教材习题解析
第三章教材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盈亏临界点又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第三章例题
第三章【例3-1】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4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销售量为1万件。
要求:(1)该产品的单位售价是多少?(2)该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3)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利润是多少?解:(1)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60÷0.6=100(元/件)(2)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60=40(元/件)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00×1-60×1=40(万元)或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40×1=40(万元)(3)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40÷100×100%=40%或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1-0.6×100%=0.4×100%=40%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0.4+0.6=1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40-34=6(万元)【例3-2】按【例3-1】的资料要求:计算保本点的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
解:(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40 000÷(100-60)=8 500(件)或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340 000÷40=8 500(件)(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340 000÷0.4=850 000(元)或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340 000÷(1-0.6)=850 000(元)保本销售额=单价×保本销售量=100×8 500=850 000(元)计算表明,企业要保本,至少要销售8500件产品,或销售额达到85万元。
【例3-3】某企业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年固定成本为60万元,有关资料见表3-1。
人大管理学会计第三章
=销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例3—2]某企业只生产甲产品,单价18元,单 位变动成本9元,销量500件,固定成本1500元,则:
利润=(18-9)×500-1500=3000(元)
以上方程式,根据需要可变换成其它形式:
销量
Home
固定成本 利润 单位贡献毛益
危险
Home
•第二节 本量利依存关系分析的应用
3、安全边际与保本点的关系分析
正常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安全边际
1=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
4、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分析 因为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 贡献毛益率 保本点销售额 贡献毛益率
=(销售收入-保本点销售额)×贡献毛益率
Home
•第二节 本量利依存关系分析的应用
2、安全边际率 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率 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率
表3-6
安全边际率 40%以上 30%~40% 20%~30% 10%~20% 10%以下
安全边际销售量 100% 实际(预计)销售量
安全程度
很安全
安全
较安全
值得注意
Home
( ) 0
销售量(件)
敏感性分析
例:设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计划年度 内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5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 000元, 设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依次增 长20%。 (1)设其他条件不变,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 定成本、销售量分别增长20%,求变动后的利润及 利润变动率 (2)如上例中的单位变动成本改为30元,固定 成本改为50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计算变动前后 的利润及利润变动率
管理会计学第3章 本量利分析
FC SPVC
3.2.1 盈亏临界点分析—公式法
(SP-VC)*V / TR 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损益分界点销 边 固售 际 定额 贡 成献 本 1率 固 变定 动成 成本 本 FC / SP V= C
SP
或者: 损益分界点 损销 益售 分额 界 点 X 销单 售价 量
练习
解:
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 40* (1-30%)= 28 (元) 保本销售量 = 210000/(40-28)= 17500(件) 保本销售额 = 210000/30%= 700000(元) 利润 = (40 – 28)*21000 -210000 = 42000(元)
练习
利润 =( 21000-17500)*(40-28) = 42000(元)
练习
•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单价为2元,贡献毛益 率为40%,本期的保本量为200 000件,其 固定成本为() A 160 000元 B 500 000元 C 800 000元 D 1 000 000元
答案 A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即:20万*2 =固定成本/40%
练习
某企业计划销售A产品20万件,每件售价2 元,贡献毛益率为25%,该企业在这个销售 水平上正好保本,则固定成本总额() A 10 万元 B 16 万元 C 20 万元 D 30 万元 答案 A
3.2.1 盈亏临界点分析—公式法
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的生 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达到损益临界点的开工率)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盈 亏 正 临 常 界 销 点 售 销 量 售 ( 量 额 ( ) 额 ) 1 0 0 %
正常销售量:正常市场环境和企 业正常开工情况下的产品销售量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课后习题解析第四大题计算题1、(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450+22.5/(0.015—300/600/0.015)=6.3万件(2)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6.3*150=945万元2、(1)加权平均法:注(p为单价,q为销售量,b为单位变动成本,a为固定成本,TCM 为贡献毛益,CMR为贡献毛益率,P为利润)TCM总=(200—160)*1200+(240—180)*1000+(320-224)*1000=204000CMR总=TCM总/pq=204000/(200*1200+240*1000+320*1000)=204000/800000=25.5%综合保本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边际贡献率=91800/25.5%=360000元A产品销售比重=200*1200/800000=30%B =240*1000/800000=30%C =320*1000/800000=40%A产品:保本额=360000*30%=108000元保本量=108000/200=540件B产品:额=360000*30%=108000量=108000/240=450C产品:额=360000*40%=144000量=144000/320=450(联合单位法)ABC三种产品的销售比为1.2:1:1联合单价=200*1.2+240*1+320*1=800元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60*1.2+180*1+224*1=596元联合保本销售量=91800/(800—596)=450联合单位综合保本销售额=联合保本销售量*联合单价=450*800=360000元A产品:销售量=450*1.2=540件销售额=540*200=108000元B产品:量=450*1=450额=450*240=108000C产品:量=450*1=450额=450*320=1440003、CMR(A)=1—b/p=1—160/200=20%CMR(B)=1—180/240=25%CMR(C)=1—224/320=30%综合边际贡献率=20%*20%+25%*20%+30%*60%=27%综合保本销售额=91800/27%=340000A产品:保本额=340000*20%=68000保本量=68000/200=340B产品:额=340000*20%=68000量=68000/240=283C产品:额=340000*60%=204000量=204000/320=6384、(1)q=a/(p-b)=54000/(80—70000/112000/80)=1800件112000/80=1400件1800—1400=400件需要增加400件(2)q=a+P/(p-b)=54000+10000+50000/(80-7000/112000/80)=3800件5、(1)p=b+(P+a)/q=72+(20000+120000)/20000=79每件售价79元(2)q=(P+a)/(p-b)=(20000+120000)/(77-72)=28000件b=p-(a+P)/q=77-(120000+20000)/20000=70a=(p-b)*q-P=(77-72)*20000-20000=800元。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 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 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37 500(万元) 营业毛利=60 000-37 500=22 500(万元) 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5 000(万元) 营业利润=22 500-5 000=17 500(万元)
②尽管非生产成本在贡献式利润表中被扣 除的位置不同,却丝毫也改变不了它们属 于期间成本的性质。 ③不论哪种格式,都能够反映“贡献边际” 这个中间指标。 ④不论哪种格式,计算出来的当期营业利 润数额相同。
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期末存 期末 本期单位 货成本 存货量 产品成本
本期销 期初存 本期生 期末存 售成本 货成本 产成本 货成本
注意:变动 成本法与完 全成本法的 单位产品成 本不同
【例3-2】两种成本法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 计算
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 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 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
营业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 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看【例3-4】【例3-5】你自然就会明白!
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 成本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 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万 元变动生产成本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 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 成本法少了7 500万元。 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 动成本法下,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 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 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 品成本(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期末存货成 本,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
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本期销 期初存 本期生 期末存 售成本 货成本 产成本 货成本
两法都 可以
本期销 本期 单位 售成本 销售量 产品成本
变法可以, 完法不一 定!
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固定性制 造费用 销售费用 Fra bibliotek间成本40 000
10 000 1 600
10
-
50 000
1 600
12.5
-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合 计
2 800
600 15 000
-
2 800
600 5 000
-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 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 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 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 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价值单位:万元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10 000 1 600 2 800 600 15 000 50 000 50 000 12 500 37 500 22 500 60 000
固定性制造 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 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资
料
变动性
24 000 12 000 4 000 600 300 10000 1000 2500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万元) 直接人工 (万元) 制造费用 (万元)
固定性
合计
24000 12000 14000 1600 2800
销售费用 (万元)
管理费用 (万元) 财务费用 (万元)
0
600
600
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 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
③=①+②
④=③÷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 ⑤ ⑥=④×⑤ ⑦=③-⑥ 期末存货量 期末存货成本 本期销货成本
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 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 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 成本外,还包括2 500万元(2.5万元/件 ×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 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 存货成本少了2 500万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 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类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不同
产品成本构成 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非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例3-1】
表3—5
标准式 营业收入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合计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30 000 600 300 30 900 29 100 60 000
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格式
贡献式利润表 变通式 营业收入 减:变动生产成 本 营业贡献边际 减:变动非生产 成本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10 000 1 400 2 700 60 000 30 000 30 000 900 29 100 简捷式 营业收入 减:变动生 产成本 营业贡献边 际 减:期间成 本 60 000 30 000 30 000
表3—4
序号 ① ②
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分析表
项 目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可供销售商品 成本合计 变动成本法 0 40000 40000 10 1000 10000 30000
价值单位:万元
完全成本法 0 50000 50000 12.5 1000 12500 37500
差 额 0 10000 10000 -2.5 0 -2500 -7500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变法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完 法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营业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其中: 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3-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
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 业利润。 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 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 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 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 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 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4 100(万元) 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
常规成本计算中重要的分类 (成本划分口径和损益确定程序)
●完全成本计算。即完全成本计算法,简称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计算。即变动成本计算法,简称 变动成本法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 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
贡献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本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
变动成本合计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
期间成本构成 不同
【例3-1】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计算
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 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表3—2
存货及单价
期初存货量(件) 本期投产完工量 (件) 本期销售量(件) 期末存货量(件) 销售单价 (万元/件) 0 4000 3000 1000 20
【例3-4】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
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 (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 (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 (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 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解: (1)编表结果如表3—5所示。
成本计算的涵义
狭义的成本计算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即归集和分配实际成本费用的过程。 广义的成本计算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 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成本核算子系统、成本 计划子系统、成本控制子系统和成本考核子 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管理会计学中使用的 是广义成本计算概念。
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
按成本计算的演化进程分类 按成本计算流程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时态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对象的类型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规范性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手段的不同分类
二、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