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吴均与“吴均体”
最新-吴均体 精品
吴均体
篇一:练习题与朱元思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赢在起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碧()经纶()窥谷()急湍(....轩ǎ()横ē()īī()íí(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2).争高直指()..(3).望峰息心()..(4).经纶世务者()..(5).天下独绝().(6).百叫不绝().(7).负势竞上().(8).横柯上蔽().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本文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的特征。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句子(2).描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3).描写两岸高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句子:(4).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课堂达标课中探究当堂达标1.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鲁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
鲁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1. (16分) (2017八上·绍兴期中)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吴均与吴均体】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通史学,有个性。
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
后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诗文多描绘山水景物,而文胜于诗,风格以清丽挺拔见长,时人或仿效之,世称“吴均体”。
【吴均诗文】【甲】赠王桂阳别诗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
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深浪暗蒹葭,浓云没城邑。
不见别离人,独有相思泣。
【注释】王桂阳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诗人吴均曾依附于他,然而似乎也未得到王的器重,因而他终于辞别王桂阳而去,写下了三首赠别诗,这的是第三首,状写自己飘然而去及别后所见所感。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注释】①汉:银河。
②企水:口渴求饮。
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吴均与“吴均体”
吴均与“吴均体”篇一:与朱元思书(配答案)与朱元思书一、简介吴均与“吴均体”二、结合原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批注、解释难字、难词、难句,逐句译文。
三、直译课文四、正音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作响嘤(yīng)嘤成韵千转(zhuàn)不穷鸢(yuān)飞戾(lì)天者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有时见(xiàn)日五、节奏划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解词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一百许里5、天下独绝。
6、水皆缥碧.....7、急湍甚箭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鸢飞戾天者11、经纶世务者12、窥谷忘反.....13、横柯上蔽.七、问题1、富阳至桐庐山光水色的总特征?2、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写江水清澈的句子?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写听觉感受的句子?写山之“奇”的句子?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在哪些句子上?5、“奇山异水”,山奇在何处?水异在哪儿?文中抓住山水什么特征?6、哪些为侧面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7、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8、文中出现的对偶句?(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吴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
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
还除奉朝请。
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
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①付省焚之,坐免职。
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注释】①敕:帝王命令
——《梁书•吴均传》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颇相.称赏(______)日引.与赋诗(______)
2.翻译句子
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3.你还记得我们曾经背诵过一首吴均写的诗吗,请写出这首诗的题目,并完整默写这首诗。
【答案】
1.他拉着
2.不久,(高祖)又命令召见(吴均),让他撰写《通史》,从三皇开始,到齐代,吴均起草本纪世家,部分已经完结,只有列传尚未完成。
3.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
龙源期刊网 吴均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9年第21期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号不详,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吴均很注意学习乐府民歌,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
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内容现实,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
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文辞优美,书中不少故事广为流传,如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故事,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故事,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等等,常被人引作典故。
【本版编辑部】。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
吴均、吴均体及吴均作品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西北)。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入为奉朝请。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
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平生著作颇多,除《齐春秋》、《通史》外,还有《钱塘先贤传》五卷、《谈文释》五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另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别有小说《续齐谐记》一卷传世。
今存诗130余首,其中乐府30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
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有关。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
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现今存诗一百四十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
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体”新论
( 一) 转 韵 体 特 征
传 播开来 。 如纪少瑜 之《 拟吴均体应 教诗》 , 题 中“ 应教” 二
字 意 为文学 集 团聚会 之时 由多 人就一 种文 体 同时拟作 ,
此诗 即为纪少瑜奉 太子 萧纲之命 而作 , 足以说 明当时“ 吴 均 体” 颇 受欢 迎 , 而吴均此 时被模仿追 附的作 品并 不包 括 他 那 在 风格上迥 异于 齐梁诗风 ,独具 清拔 特色 的军 旅
边塞诗 。 闪此 , 在 吴均生 活的齐梁 时期 , “ 吴 均体” 被赋予 的涵
齐梁文 人作 诗依 旧遵从 的是 “ 永 明体 ” 的四声八 病 ,
义并不 完整 。仅仅是指 在语体上具 有“ 转韵体 ” 特征 的一
种诗 体 , 而非 《 梁书 ・ 文 学传 》 所 载 的“ 清拔有 古气 ” 之“ 吴 均体 ” 。
置到具 体 的历 史时期加 以研究 比较才能全 面理解 。
( 一) 齐梁时期 的“ 吴 均体 ”
与 吴均也 十分 贴近 , 曾作《 过梅 里七首 ・ 上 家 山》 一诗, 同 样 用清拔古朴 的笔触 , 饱蘸一 腔热血 , 抒发 出内心无 限惆
怅2 _ N。 他在序言中表明: “ 上家山即惠山。 余顷居梅里, !
摘 要: 《 梁 书・ 文 学传 》 载: “ 均文体 清拔有 古气 , 好 事 者 或 学之 , 谓为‘ 吴均体 ’ 。 ” 吴 均 能 以 自己 的 名
技 干 术 部 学 学 院 院
二
字 自成 一 体 。 在 齐 梁 时 期 是 独 此 一 份 。从 古 至 今 , 学者们对“ 吴均体 ” 的理 解众说纷 纭, 或 以诗 律 论 , 或以
吴均古诗词10篇吴均写的诗
吴均古诗词10篇吴均写的诗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吴均古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赠杜容成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
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
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
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渌水曲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香暧金堤满,湛淡春塘溢。
已送行台花,复倒高楼日。
共赋韵咏庭中桐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龙门有奇价,自言梧桐枝。
华晖实掩映,细叶能披离。
不降周王子,空待岁时移。
严风忽交劲,遂使无人知。
和柳恽毗山亭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平湖旷复远,高树峻而危。
行路难五首·其三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君不见西陵田。
从横十字成陌阡。
君不见东郊道。
荒凉芜没起寒烟。
尽是昔日帝王处。
歌姬舞女达天曙。
今日翩妍少年子。
不知华盛落前去。
吐心吐气许他人。
今旦回惑生犹豫。
山中桂树自有枝。
心中方寸自相知。
何言岁月忽若驰。
君之情意与我离。
还君玳瑁金雀钗。
不忍见此使心危。
梅花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梅性本轻荡,世人相陵贱。
故作负霜花,欲使绮罗见。
但愿深相知,千摧非所恋。
去妾赠前夫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弃妾在河桥,相思复相辽。
凤凰簪落鬓,莲花带缓腰。
肠从别处断,貌在泪中消。
愿君忆畴昔,片言时见饶。
绿竹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婵娟鄣绮殿,绕弱拂春漪。
何当逢采拾,为君笙与篪。
酬萧新浦王洗马诗二首·其一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始可结交者,文酒满金壶。
围棋帝台局,系马秦王蒲。
长剑皆玉具,短笛悉银涂。
送归日愁满,留客袂纷吾。
今成桓山上,秋风星散乌。
杂绝句诗四首·其一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昼蝉已伤念,夜露复沾衣。
昔别曾何道,今夕萤火飞。
吴均(469~520年)[1],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吴均体名词解释(一)
吴均体名词解释(一)
吴均体名词解释
1. 吴均体
•吴均体是一种艺术表现风格,源自中国画家吴均的笔墨用法和创作理念。
•吴均体的特点是以简洁、精炼的线条和墨色表达形象,注重意境和气息的表达。
•例如,吴均的《山居图》运用吴均体的表现手法,以几笔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营造出寂静幽深的山居氛围。
2. 艺境
•艺境是吴均体强调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构图、色调和线条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例如,吴均的《草书二十四字》中,书法的线条流畅而有韵律感,搭配淡墨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宁静、沉稳的艺境。
3. 线条写意
•线条写意是吴均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强调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来勾勒形象,追求在简约中体现丰富的内涵。
•例如,吴均的《梅花图》中,他用几笔简洁的线条描绘出梅花的轮廓和枝丫,通过线条的疏密和变化,表现出梅花的傲雪坚韧之美。
4. 墨色渲染
•墨色渲染是吴均体的重要技法,通过运用墨的浓淡变化来渲染画面,营造出丰富的质感与空间感。
•例如,吴均的《石榴图》中,他利用墨色的渐变和层次感,将石榴的红色与黑色相结合,突出了果实的丰满和光泽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5. 笔墨意趣
•笔墨意趣是吴均体注重的创作理念,强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吴均的《行舟图》中,他运用流畅的笔墨勾勒出江水和船只的形象,通过抓取瞬间的意趣,表现出行舟的自由与欢快。
以上是关于吴均体的相关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
吴均体以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吴均生平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可惜已亡佚。
二.文史成就《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体名词解释
吴均体名词解释一、引言吴均体是一种古代汉字字体,起源于中国南朝时期的吴国。
它以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艺术风格而闻名,被广泛用于书法、篆刻和印章制作等领域。
本文将对吴均体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历史渊源、特点与应用。
二、历史渊源1. 吴国与吴均体的关系吴国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和上海市一带。
在吴国兴盛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书法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
2. 吴均体的起源吴均体得名于其创始人吴均,他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根据史书记载,吴均以秀丽俊逸、独具风格而著称。
他在学习传统楷书基础上创新了笔画结构和造型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字体。
3. 吴均体的发展与传承吴均体在吴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均体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三、特点与风格1. 笔画结构吴均体的笔画结构独特而丰富。
它注重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追求笔画线条的韵律美和变化。
在书写过程中,吴均体注重运用勾、挑、撇、捺等不同类型的笔画,使字形更加生动有力。
2. 字形造型吴均体的字形造型清秀俊逸,线条流畅而有力。
它注重字形比例和平衡感,在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
吴均体的字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装饰性,但又不失简洁明快。
3. 艺术风格吴均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融合了楷书、隶书和行书等多种字体元素,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吴均体的艺术风格兼具端庄大气和灵动活泼之美,给人以美感和审美享受。
四、应用领域1. 书法艺术吴均体在书法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被广泛用于碑刻、对联、题字等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吴均体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书法家们追求的对象,也成为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 篆刻与印章制作吴均体在篆刻和印章制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雕刻技艺,而印章则是篆刻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之一。
吴均体的独特造型和韵律美使其成为许多人喜爱使用的印章字体。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吴均是南朝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文风清新,音韵和谐,大部分反映了社会现实,在当时很有影响。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生于469年,卒于520年,是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
他开创的吴均体,文风清新,用典贴切,影响深远。
吴均出身寒门,但勤奋好学,学以致才,颇受赞扬。
吴均虽满身才华,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他做过的官职都是些没有实权的小官,不能在官场上有什么大作为。
他在仕途上坎坷,与他耿直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吴均曾奉命撰写齐史,他时刻谨记作为一个史官的职责,尊重历史,据实记载。
于是为了尊重史实,他向梁武帝借阅关于齐帝和当时群臣的行为记录,但是梁武帝告诉他,关于齐国的故事,民间有很多的流传,你可以自己去搜集访问。
于是吴均就开始写齐史,他写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忌讳可言,按照事实如实撰写,但他历经艰辛,呕心沥血而成的齐史,却触怒了梁武帝,梁武帝的一句不实,就下令将所成书籍全部焚毁,吴均也被免职。
一代帝王总希望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并不见得就会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为他国帝王扬名。
史官的职责是记录事实,但真相总是掌握在掌权者的手里。
吴均性格耿直,不会变通,他这样的性子最适合做史官,也最不应该做史官。
他的仕途不顺也是可以预见的。
后来,梁武帝又命他撰写通史,但是吴均还没有写完就病逝了,时年52岁。
吴均在官场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在诗文上却影响深远。
他喜欢描写山水景物,诗文文风清透隽永,广受赞扬。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这首诗将一片幽静淡然的山村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形成的特殊环境给了人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全诗虽然简洁,但是都没有离开山中的主题。
通过对种种景物的描写,来体现山中生活的淡然,远离尘嚣的宁静。
这不同于传统的借景抒情,四句中虽然没有写到人,但每处景色都是人之所见,暗示了诗人淡然的的心态。
关于“吴均体”诗歌及其文学价值
关于“吴均体”诗歌及其文学价值一关于诗体的称谓,我们后世有“白体”(白居易之诗)、“柳体”(柳宗元之诗)、“山谷体”(黄庭坚之诗)等称谓,后人奉其诗歌作品为创作的楷模,进行摹习。
一方面该诗人作品本身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该诗人之作品具有可学性、可模仿性,即可操作性。
“吴均体”是最早的以作家姓名命名的诗体,它的基本内涵如下。
《梁书·吴均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斅之,谓为‘吴均体’”。
首先应当辨明的,是“吴均体”的具体所指。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题辞》引文中子语“吴均、孔硅,古之狂者,其文‘怪以怒’”,又自云吴均“文鲜绝奇者,独《饼说》《责璧》二文,颇诡博不经”。
由“ 怪以怒”与“诡博不经”即能看出作者的个性,但这类牢骚之文,两汉而至齐梁,并不罕见。
其它如《与顾章书》《与宋元思书》一类的山水小品文,许链《六朝文絮》谓其“简淡高素,绝去短灯艰涩之习”,而这类“简淡高素”的山水之文,虽有新的时代特点,但在当时,并非吴均所独有。
此由而论,以散文论“吴均体”,是有失妥当的。
因此所谓“吴均体”者,应指其诗,而不是指其文。
吴均今存五言诗140首,其中乐府古题32首,乐府七言歌行5首,另有四言诗1首,楚歌诗1首,总计有147首。
吴均诗中“清拔有古气”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拟古诗。
自西晋以来,傅玄、陆机等摹仿汉乐府,已蔚然成风。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谓“近吴均辈多拟此等,并自为乐府。
”然而拟古乐府诗者,未必尽皆“ 清拔有古气”,观齐梁诸人拟古之作可知吴均所拟,当另有自己的特点。
吴均五言拟古诗内容,其中与北方边关之景、游侠之人、征战之事相关者,多达四十余首,几乎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
这类诗歌描摹景物不外乎龙城片云、胡地早霜,言人物不外乎天子羽书、将军玉门、扬鞭易水等豪情壮志的志士仁人。
吴均体之“清”——再论吴均体(一)
l ・ 5
上 面说吴 均 的风格 是 “ 清丽 ” 清 是 清 冲 , 是 , 丽
于江淹 好运 用“ 丽 ” 浓 的颜色 字 , 一 比照 , 稍 即可 见 出二人 的 区别 。
与柳 恽 相赠 答诗 六首其 一 — — 吴均 黄 鹂 飞上 苑 , 芷 出汀洲 。 日映 昆明 水 , 绿
胡笳 屡 凄断 , 蓬 未肯 还 。妾 坐 江之 介 , 征 君 戍 小长安 。 相 去 三 千 里 , 商 书信 难 。 四 参时Biblioteka 无人 见 , 复重 罗纨 。 谁
一
《 书》 载 : 梁 亦 均文 体清 拔有 古 气 , 事者 或 效 好 之 , 为“ 谓 吴均 体 ” [ ‘ 。] 哪 关 于吴 均体 , 有很 多 不 同 的观 点 , 认 为指 其 有
以备 一说 。笔 者 以为 , 吴 均 体 ” 根 本 还 是 在 于 “ 之
此诗有极细微的描写 , 留步惜余影 , “ 含意结 愁眉” 也有女主人公 的悲怛 ,独向蘼芜悲” 但读 , “ , 完并不能使读者生发出浓烈的愁情 。
・
“ 清拔有古气” 这五个字 , 今先阐述此“ 字。 清”
吴 均 的诗之 所 以 “ ” 细 析之 , 两点 原 因。 清 , 有
一
、
遣 词 的清 丽
我 们来 看 他 的 诗 。一 般 来 讲 , 作 以 对 女 性 诗
一
诗。均文体 清拔 , 古气, 事者或 学之 , 有 好 谓
为 “ 均体 ” I (7 ) 吴 。l P8 l 10
的描写和摹刻景物最讲 求辞采 , 他的《 闺怨》 其 ( ) 不 以辞采 而 以深挚 的感 情 打动人 : 却
我们 试 看其 《 咏》: 春 春 从何 处 来 , 水 复 惊梅 。云 障 青琐 闼 , 拂 风 吹 承露 台。 关人 隔 千 里 , 罗帏 闭 不 开 。 无
最新 南朝吴均的生平思想与作品特点-精品
南朝吴均的生平思想与作品特点古代官制将春季对皇帝的朝见称为“朝”,秋季的朝见称为“请”。
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南朝吴均的生平思想的,欢迎阅读参考。
南朝偏安中国南方,地域是很有限的,如荆州与襄阳已经是它的边镇了,尽管地域狭小,但南朝一些拥有豪情壮志的文人,仍然心飞万里,幻想着能在秦皇汉武时期的边疆,策马扬鞭、杀敌建功。
所以在他们的作品里经常会见到轮台、祁连、龙城、马邑这些前朝重要的边塞,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到过那。
在南朝众多的伪边塞诗人中,作品写得最意气飞扬的便是吴均。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但是年幼好学而且很有天赋。
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见到吴均的文章后,非常欣赏。
天监初年,着名诗人柳恽为吴兴太守,特征召吴均担任候补主簿,并经常与他饮酒赋诗、游玩赏心。
梁建安王萧伟为扬州刺史的时候,将吴均提拔为秘书长。
萧伟这个王爷很爱惜人才,积极向上推荐吴均,不久吴均被任命为奉朝请,正式步入京官的行列。
古代官制将春季对皇帝的朝见称为“朝”,秋季的朝见称为“请”。
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南朝常用此官来安置闲散官员,齐梁年间,获得这个官称的人,曾经达到数百人。
担任了这个闲职后,吴均不想白食俸禄,于是主动提出准备撰写《齐春秋》。
吴均花费心血,不久书稿写成。
但是,萧衍看后不甚满意。
原因是吴均才思敏捷,据实而写,一蹴而就,较少琢磨君主心思,其中一些细节,引起了萧衍的不快。
认为吴均做事过于独断专行,不会向上级请示汇报。
于是以其书不实,派人向他诘问其中的几个问题,吴均猝不及防,回答不够圆满。
于是萧衍下令将书稿烧毁,吴均也被免职。
没过多久,梁武帝又启用吴均撰写《通史》,时间跨度从皇帝到齐朝。
吴均后来只完成了本纪与列表,列传没有完成。
吴均对于皇帝和从政的热情,随着第一本书的被销毁,已经荡然无存了。
留在吴均心底的是对皇帝反复无常的厌恶及对官场虚伪造作的抵触。
一、壮志悲鸣史书上称吴均的诗歌作品“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引起很多人的仿效,谓为“吴均体”。
吴均体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吴均体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吴均体古代文学是一种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闻名。
该文学体源于中国南方的一位古代文学家吴均,因而得名。
吴均体古代文学以其辞藻华丽、构思巧妙和情感细腻等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它通常以叙事形式出现,在描写情节和人物时,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和生动的修辞语言,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此外,吴均体古代文学还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思想的传达,通过作品表达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
吴均体古代文学的流行和发展推动了古代文学的繁荣,并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在唐宋时期,该文学体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文艺界的主流。
它不仅在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来说,吴均体古代文学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体裁,以其辞藻华丽、情感细腻和意境丰富而受到广泛赞赏。
它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文学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2与朱元思书-吴均(解析版)
专题12与朱元思书-吴均知识讲解1.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背景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被梁武帝免职后,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本文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客套的问候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
3.主题解说本文从泛舟江上的实感出发,生动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风景,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经纶(lún)嘤嘤(yīnɡ)轩邈(miǎo)桐庐(tónɡ)B.窥.谷(kuī)横柯.(kē)故鄣.(zhuānɡ)无碍.(ài)C.缥碧(piǎo)急湍(tuān)泠泠(línɡ)鸢飞(yuān)D.飘荡.(dànɡ)疏.条(shū)俱.净(jù)戾.天(lì)【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解答】A.正确;B.“故鄣.(zhuānɡ)”读作“zhāng”;C.正确;D.正确。
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吴均与“吴均体”篇一:与朱元思书(配答案)与朱元思书一、简介吴均与“吴均体”二、结合原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批注、解释难字、难词、难句,逐句译文。
三、直译课文四、正音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作响嘤(yīng)嘤成韵千转(zhuàn)不穷鸢(yuān)飞戾(lì)天者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有时见(xiàn)日五、节奏划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解词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一百许里5、天下独绝。
6、水皆缥碧.....7、急湍甚箭 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鸢飞戾天者 11、经纶世务者12、窥谷忘反.....13、横柯上蔽.七、问题1、富阳至桐庐山光水色的总特征?2、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写江水清澈的句子?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写听觉感受的句子?写山之“奇”的句子?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在哪些句子上?5、“奇山异水”,山奇在何处?水异在哪儿?文中抓住山水什么特征?6、哪些为侧面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7、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8、文中出现的对偶句?(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知识点1、通假字①“转”通“啭”,鸟鸣声。
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反”通“返”,返回。
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古今异义①东西:古义:向东向西。
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②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③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奔④穷:古义:穷尽。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⑤戾: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⑥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⑦窥:古义:看,观察,侦探。
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1、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止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横柯上蔽 (在上边)3、 [无] 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不)4、 [百] 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5、 [直] 直视无碍(直接)争高直指(笔直)6、[负] 负势竞上(凭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7、[穷]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穷冬烈风(深)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欲穷其林8、[见]有时见日(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4、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③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⑧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⑨皆生寒树(“寒”: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5、特殊句式省略句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倒装句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译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篇二:21 与朱元思书21 与朱元思书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
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
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
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二、问题研究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
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
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
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文章的体式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
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课文语句质疑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飘荡”,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练习说明一、背诵课文。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
本文语言优美,而且多用骈偶句式,应该比较容易成诵。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此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同时,这也是一道口头表达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与上一题口头表达的练习相得益彰。
改写时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
也可以查找一些历代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论,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
本文的难点是“飞戾天”两句。
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有关资料一、关于作者(穆克宏)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入为奉朝请。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
今人朱东润《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
《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其“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