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对策研究——基于中国与国际企业品牌管理比较
我国国有企业品牌管理的研究
牌 战略实施 的过程 中始终 坚持企业 文化 的稳定性 ,保证
企业 投资 的方 向 。
二、 目前我 国国有企业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 品牌创建 意识薄弱 当前许 多国有企 业在进行 品牌创 建上 还没有较 为 明 确的意识 ,最直接 的体现 就是没有 进行 明确的企业 优劣
一
、
企 业品牌及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的分析
3 . 企业 品牌 管理 的主要 环节
的分 部 , 在 多个地 区进行定 点设 置 , 但 是实 际上 生产 出来
的经济总额并 不高 。这就是 企业注重 数量额 而不注重 质 量 的结果 , 归根到底 就是没有对 企业 品牌 进行经营管 理。
要 开展 企业 品牌 管理 工作 主要 可 以分 为 以下 环节 : 第一 , 要 明确企 业 自 身 立足 于市场 的优劣势 , 能够 抓住企
业 品牌宣传 的过程 中加 强对 企业文化 的渗透 并且做 好维 系企业和消 费者之 间关 系的工作 。企 业 品牌管理 的主要
是却 以为这样 就完事 了 , 其 实未然 , 企业 品牌 的管理工 作 更 为重 要 。这类 国有企 业往往会 在短期 内不 断拓展企 业
目的就是 为了让企 业能够 更加深入 民心 ,为人们从 心理 所 接纳 , 这能够 直接巩 固企业 的市场竞争 力 。
业 品牌管理 进行深 入研 究 。
主要 发展 目 标; 第三, 建 立一个 企业和 消费者之 间关 系的
分 析系统 , 及时进 行分 析研 究 ; 第四 , 完 善企业 独 特 的品 牌 可识别度 ; 第五, 从 企业和 消费者 的关 系分析 系统分 析 结果 进行 拓展 , 找 出能够 与消 费者 拉近 关系 、 确定关 系 、 巩 固关系 的策略 ; 第六 , 建立并 不断完 善企业 的产 品跟进 制度, 还要 结合 制 度进行 品牌 评估 体 系构建 ; 第七 , 在 品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比较研究
从 表 面 上 看 .品 牌 只 是 标 牌 和 文 字 的 的 生 命 力 日本 的基 础 科 学 虽 然 先 天 薄 弱 , 全 面 的 教 育 高 潮 .课 程 探 讨 全 球 竞 争 的现
组 合 .而 实 际 上 品 牌 蕴 含 着 丰 富 的文 化 内 但 它 是 个 善 于 吸 收 和 借 鉴 的 民族 .能 够 充 状 和 未 来 .以 及 如 何 在 数 据 程 序 方 面 精 益 如 如 涵. 是有 血 有 肉 的个 性 化 的 产 品 形 象 。 品牌 分 利 用 欧 美 的科 研 成 果 .而 且 技 术 开 发 能 求 精 . 何 减 少产 品 的周 转 时 间 . 何 提 升
中外企业 品牌 管理 比较研究
陈 文 琦
( 武汉科技 大 学文法 与经 济 学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
4 06 ) 3 0 5
对 中 外 品牌 进 行 了比 较 . 析 了本 土 品 牌 同世 界 知 名 品 牌 的 主 要 差 距 以 及 原 因 , 对如 何 培 育我 分 并
国本 土 自主 品 牌 的 国 际知 名 度 .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中外 品 牌 比 较
是 企 业 的 形 象 的标 签 . 企 业 文 化 、 品 质 力 强 . 使 它 创 造 出许 多 世 界 级 品 牌 。 是 产 这 职 工 的 质 量 意 识 .公 司 认 为 提 高 产 品质 量
量、 管理 模 式 、 展 战 略 的集 中体 现 。 发 目前 ,
中 国 的 民族 企业 要 想 成 为 真 正 的 世 界 的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就 是 将 质 量 理 念 深 入 人
随 着 中 国 经 济实 力 的增 强 .中 国 的 优 秀 企 名 牌 . 应 注 重 科 研 创 新 , 强 研 发 能 力 , 心 . 造 以质 量 为 核 心 的企 业 文 化 使 员 工 就 增 塑
国内品牌代理国外品牌的利与弊
国内代理国外品牌要思考其利弊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执行本土化时,寻求代理可以缩短新市场的培育周期,本土企业也可以节省自创品牌的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溢价、技术及渠道等方面的收益。
然而,与此相伴随的担忧是,这会不会造成“帮别人养大孩子”的尴尬?节约:时间成本品牌成本对于目前国外大量品牌为泉州企业所代理的现象,业内资深人士叶双全认为,每一个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市场都会面临如何本土化的难题,即使是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大品牌,在中国也是历经十几年的投入与成长才有今天的市场成就。
对于后来进入的国外品牌,最便捷的模式自然是与当地有经营经验及市场渠道的企业合作,以求节省新市场的培育成本。
据分析,泉州集中了国内大部分运动品牌,不仅拥有品牌的集群、庞大的制造基础、云集的各路营销人才,还洋溢着敢拼敢闯的创业激情,自然成为国际品牌青睐的地方。
“HI-TEC”公司全球CEO马丁(MARTIN)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是全球消费市场的一个新增长市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及体育热情的提升,将让这个市场更为广阔。
要使品牌迅速进入中国,以更快的时间融入中国市场,在当地找代理是最便捷的方式。
来自“LeeCooper”英国公司的负责人称,与亿桦公司前5年的合作并没有在市场销售方面提出具体数字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看中的是其品牌未来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
选择与亿桦合作,可以当做在中国市场培育期的开始。
对此,中国营销学会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洪杰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国外品牌梦想的“大蛋糕”,国外品牌欲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面临本土化的问题,找熟悉中国市场的国内企业合作是首选。
与此同时,对于本土企业而言,代理国外品牌可以省下自创品牌所必需的一些运营成本。
收益:溢价技术渠道选择与国内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市场,国外品牌有出于化解不熟悉本土市场难题的考虑,而国内企业选择与之合作,除了可以减少推广成本获取品牌代理的利润外,从中学习国外品牌在管理经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经验,亦是诸多企业热衷于代理的另一目的。
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的六大差距
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的六大差距品牌管理在现代商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差距。
本文将从品牌战略、创意设计、市场推广、消费者关系、品牌文化和国际化等六个方面来讨论这些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品牌战略差距在品牌战略方面,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跨国企业通常拥有全球化的目标,并且注重品牌的一致性。
而中国企业往往更注重国内市场,缺乏对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为了改善这一差距,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制定全球化的品牌战略,并与跨国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学习其成功经验。
二、创意设计差距在创意设计方面,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也存在差距。
跨国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创意设计资源和专业人才,能够推出更具创新性和时尚感的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创意设计上多数还停留在模仿和跟随的层面。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中国企业应该鼓励创新,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注重品牌独特性的塑造。
三、市场推广差距市场推广是品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与跨国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跨国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市场推广资源和经验,能够更好地将产品推广到全球市场。
中国企业在市场推广上往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的策略。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市场研究,提升品牌推广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并加大对新媒体和数字营销的运用。
四、消费者关系差距跨国企业在消费者关系管理方面往往更注重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企业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并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需求。
五、品牌文化差距品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跨国企业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能够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品牌形象。
中国企业在品牌文化的塑造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独特性和深度。
为了拉近这一差距,中国企业应该注重品牌价值观的建设,强化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并加强与跨国企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品牌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研究现状目前,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价值研究:品牌价值是一个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市场表现、消费者调查和企业财务数据等,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2.品牌定位研究:品牌定位是企业在市场中塑造自己独特形象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的定位策略、目标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等,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定位,从而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传播研究:品牌传播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的广告、公关、促销等市场传播活动,研究品牌传播对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品牌管理模型研究:品牌管理模型是指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品牌策略的框架和指导原则。
研究者通过梳理企业成功品牌案例,总结出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适用的品牌管理模型。
以上研究成果为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数据的稀缺性、研究方法的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趋势1.品牌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品牌创新的策略和实践。
2.品牌体验:消费者购买决策不再仅仅依赖于产品本身,而更加注重品牌给予的体验。
品牌管理将更加关注构建优质的消费者体验,提高品牌忠诚度。
3.品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品牌传播将更加数字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策略和效果评估。
4.跨国品牌管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跨国品牌管理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doc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遵循最高质量目标、核心价值标准的质量观念的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质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语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正在纷纷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的有效途径。
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一、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检验单个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样件;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由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出现,利用统计抽样方法检验产品成为必然要求;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在保证用户充分满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第四阶段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补充,使企业经营走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质量管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1.品牌战略进入20世纪以来,品牌化的发展有如核裂变,时至今日,品牌标记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引发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愈演愈烈。
纵观当今世界,质量的竞争乃至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创造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
由此,国外的学者提出,企业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外,关键在于经营自己的品牌。
2.适度质量适度质量关注的是产品质量生产的经济性问题。
随着人们对资源不可再生性的认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认同,企业与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由原来的尽可能完美发展到适度质量要求。
浅谈我国企业品牌问题及对策研究
不 能
地 区和 国家 的核 心竞 争力 转化 为品 牌竞
沿久安 之道 .
一
品 牌 延 但 是 对 品 牌 资 源 韵 深 度 开 战略 。但 品牌 延伸 有很 大风 险 延伸 . 品睥延 伸
仅 仅 为 了物 质 利 益 为 仝 业 做 宣 传 媒 体
争 力 才 是 维 持 我 民 族 来 竞 争 力 的 长 发 与 午 辱 是 企 业 获 得 最 利 润 的 重 要 追 求 物 质 的 心 理 为 某 些 企 业 品 漳 迅 速 成 n 只 再 核 长 造 就 了 裂 机 地 把 媒 体 当 作 塑 造 品 n
班 固 或 减 弱 的 忙 再 当 企 业 把 强 势 品 胆 延 伸到 和原 市场 不相 容或考 不相 干 的市
场 就 有1 章消 费 者 的 心 定 位
的个性
二 、 品牌 问 题 形 成 的 原 因
列 于 以上品 艟仁 正韵 问题
1 企 业 的生 命周 期 嬗 急干 求成
笔 考
1 企 业 品 牌 战 略 管 理 知 识 贫 乏 打 造一 个个性 鲜明 诚 度 的 强 势 品 牌 的 关 键 是 对 品 牌 进 行 长 期 韵 战 略 管 理 . 中 国 大 部 分 企 业 对 于 品 牌 管 理 依 然 十 分 陌 生 .在 品 牌 战 略 管 理 上 的 知 识 还 十 分 贫 乏 .对 品 捭 管 理 究 竟 具 体 做 哪 些 工 作 了 解 不 深 . 再 人 认 为 品
业 之所 以没 有获辱 较高 的利 润主 要不 是
在 技术 上落 后于跨 匡企 业 僮 _的差距 匕 具 体 表 现 在 高 美 誉 麈 与 忠 而 是 品 牌 价
晶 牌 在 市 场 上 取 , 领 导 地 位 后 这 一 品 々 优 秀 品 牌 的 尘 业 是 依 靠 服 务 质 垦 厘 、 牌就 会成 为强 婪品牌 它在 消费者 心 目 价嗜 而不是 单纯依 靠媒 体 . 的产 甲就 有 了特琳 的形 象地位 甚 至 成 为 该 品片 牟不 仅 要 对 外 传 播 而 且 要 让 予 品 类产 品的 代名 词.如 果将这 一 品牌 进行 员工理 解企 业品 牌 些 企 业 把 品 牌 豹 能 靠 延 伸 臼 于近 匿效应 : 最近 的印 象对 推 广放 = 了广告 部甄 者宣 传部 即 E 可这 些 国 企 人 的 认 知 豹 影 响 具 有 较 强 的 作 用 I 的 部 门 的 职 责 往 往 被 片 面 孤 立 } 外 台 存在 就 有 可 胄 对 强 势 品 牌 形 象 宝 作 没 有意识 到对 内传播 的重要 性
关于我国企业品牌战略与对策的探讨
1 将广告当成创 品牌的唯一法宝 . 2 目 前,国内许多企业都认为只要加大广告投入,进行铺天盖地 的媒体 轰炸,就可以促进产品销售 , 树立—个品牌 ! 实际上品牌知名度可以在短 期内达到,而品牌联想却是品牌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 ,是在品牌长期的运 作中建立的资产 ; 作为保持品牌稳定销售 的主要指标—品牌忠诚度,更不 是短期广告所能达成的 , 除了完善的品牌规划设汁和持续优良的产品品质 获得顾客满意度外,更有品牌长期一致的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价差效 应( 与其他品牌比较 , 顾客愿意做出多大程度的额外付出 ) 。 1 品牌缺乏核心价值 . 3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 的精髓 , 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 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 。海尔的核心价值是 “ 真诚” ,品牌 口号 是 “ 真诚到永远 ”,其星级服务 、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 展; 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 “ 科技以人为本” ,同样 , 诺基亚不断推 出新 产品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来 打造其高科 技形象。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 价值 已成为许 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反 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 , 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十分 随意 ,诉求 主题月月新、年年变 ,成了信天游。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 促进产品销售 , 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康” ,打 出 “ 健康成 就未来 ”的主题广告 口号 ,在药类 市场上个性鲜 明, 独树一 帜,为其产品占领市场居功至伟 。 2 必 须考虑 目标消费群 的特征 ,与 目 消费群 的需求相 吻合 。 ) 标 “ 悄悄豆”品牌正是抓住儿童与成年人完全不一样的独特心理特征 ,凭 句简单的广告诉求 “ 悄悄豆 ,不要悄悄吃”而一举扬名。 3 应考 虑产品本 身的特点 。品牌能使人想到某种属性是品牌的重 ) 要含义 。如白酒市场既有高档尊贵的国宴佳酿茅台,又有为广大群众所
浅析我国企业的品牌管理
“ 营销是 一个组织 的灵魂 ,不只是系统 的一部 分 ,营销是企 业是经 营活动 的主要 内容 ,是企 业 的基 本技 能。竞争是 营销 的 特质 。经济 的快速 发展 ,迫 使我们重 新思 考营销 ,分 析 营销构 建 的基础是什么?2 1世 纪 ,应 经成为 一个 品牌竞 争 的时代 ,品 牌作为一个企业 的”无形 资产 “ 和软 实力 ,已经成 为企业 核心 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在 市 场 竞争 中具 有 重要 的战 略意 义。 世界上大约有 2 5万个顶级品牌 ,而其 中大部分集 中在 美 国、 日 本 、英 国、法 国等发 达国家 。而 我 国企业 能否 真正跻 身世 界级
经 冒埋 , 官理佻圆
浅 析 我 国企 业 的 品牌 管 理
宋 恩来
摘 要 :品牌在 市场 中具有 支配地位 ,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核 心,是企业 生存 的重要 基础 。一 个公 司的产 品可能 会 过 时 ,技 术 可 能被 淘汰 , 而 品牌 却 可 以 长存 。 品 牌 之 间 的 “ 斗 争 ” 将 成 为 未 来 市场 斗 争 的核 心 。 对 于 未 来 我 们 的 业 务 , 实施 品 牌 战略 ,加 强 品牌 管理 是 提 高品 牌 竞 争 力 是 必 然 的 选择 ! 关 键 词 : 品牌 ; 品牌 管理 ; 问题 ;对 策
强势 品牌 的关键 就是要 尽快 地建立起 ,科 学 的、规 范 的中 国的 品牌管理体 系。
一
,
品 牌 的 概 述
( 一 ) 品 牌 的发 展 历 程 及 其 含 义
弹” ,被认为是暴利的投资。如著名的奢侈 品香奈儿 ,至少高达 数 千美 元 。如 今 ,产 品 品种越 来越 多 ,但 同质化 越来 越 严 重 , 品牌 只有得到 消费者 的信 赖 ,才 能 成 为人 们选 择 产 品 的标 准。 与此 同 时 ,要 建 立 自 己 独 特 的 品 牌 ,可 以 进 一 步 提 高 竞 争 力 和 抗 风 险能 力 ,这 就 是 品牌 的力 量 。 ( 三 ) 品 牌 管 理 个 品牌 的产 生很容 易 ,但是要 将其 建设成 一个百 年企 业 就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情 。要在建立之初 就进行 良好 的统筹规划 , 使其保持稳定 的可 持续发 展。而要 良好地 解决这 个 问题 ,就要 运用 到品牌管理 的相关 知识 。品牌 管理 的含 义就是 在动态 的市 场环境 中,根据 品牌所处 的市 场竞 争状态 和消 费者 认知 度 ,整 合企业 内外资源 ,在公 司短 期经营 与长期 利益 间两者 之 间均 衡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挑战及应对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挑战及应对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经营机遇与挑战。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所面临的管理挑战,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和意义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通过国际化经营,中国企业可以突破国内市场的局限,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际化经营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管理挑战概述1.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引发沟通障碍和团队冲突,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2. 法律法规:各国法律法规的差异可能给企业的合规经营带来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3. 人力资源:国际化经营需要大量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当地市场和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人才。
4. 品牌建设: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5. 供应链管理:国际市场上的供应链比国内更为复杂,管理难度更大,如何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是一大挑战。
四、应对策略与措施1. 跨文化培训:加强员工的跨文化培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法律咨询: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确保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遵守各国法律法规,降低法律风险。
3. 人才引进与培养:积极引进具备国际视野和经验的高端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打造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管理团队。
4. 品牌战略: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5. 供应链优化:对供应链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五、案例分析此处将选取若干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所面临的典型管理挑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解读来进一步阐述管理挑战的具体表现、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了红塔山、五粮液、联想、海尔、长虹、格兰仕等一大批知名本国品牌。
但我们也应看到,有的企业依然流于形式不重内涵,只重引资不重品牌,有的产品还难以与国外品牌抗衡。
认识实施品牌发展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提高品牌意识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对我国企业发展有意义的相关措施。
一、品牌及品牌战略的含义及作用(一)品牌的含义和作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曾给品牌下了一个定义: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
品牌是一个营销学上的概念,它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以至公司的总体概念,这种概念是消费者长期使用该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是一种心理感受。
品牌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他的附加价值,消费者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除可获得功能享受外,还可获得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通常称为附加价值,它是通过消费者使用品牌的感受,以及广告包装而建立起来的。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工具,也是企业与竞争者争夺消费者的手段。
因此,不要把品牌单纯地认为是品名或知名度。
从企业角度看,它是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表现,有物质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
从消费者角度看,它是消费者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依据和经验,体现身份和个性的方法和工具,也是满足更高需求的期望和要求。
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
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
(二)品牌战略的含义及必要性品牌战略是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
中国知名品牌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与特点 管理资料
中国知名品牌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与特点管理资料前段时间,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 曾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没有媒体该如何拓展自己的品牌?不同的嘉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方法却是千篇一律:根本上说的不是品牌拓展,而是产品销售,我们知道,影响品牌的主要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偏好度、品牌占有率、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等等。
我们在其中能够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品牌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键枢纽。
消费者对品牌的感情越深,其与企业建立的关联度就越强大,品牌的价值就越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的多数企业总是先以自我为主,这应该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化阶段尚浅造成的。
所以真正因为关注顾客而定位自己的企业很少。
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感动顾客”“顾客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等等,然而存在真正感情投资的企业没有多少,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讲: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属于投机品牌! 在研究了《商业周刊》入选的多数品牌后,我发现中国企业的品牌要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级品牌,下面的差距是应该在以后的企业运作中必须弥补的,否那么中国级品牌也只能是中国级品牌。
我们知道品牌是是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有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 杰克.特劳特于1980年出版的《定位》一书中提出“定位营销观念”,从此改变了主导世界的营销理念。
按照杰克.特劳特的理论,品牌的定位并不表达在市场上,而是表达在消费者心中,要在消费者心中占有心智资源。
最正确效果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字眼,就像英特尔代表“微处理器”,奔驰代表“顶级豪华车”那样。
所以理性是企业对品牌的定位打造,而感性是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地方式。
联想到“经济对话”节目中的嘉宾。
多数都强调了广告媒体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顾客的感性投入,正如某演员所说:不管炎及怎么样,还混个脸熟!然而反映在企业品牌,真正能够象“海尔砸冰箱”事件毕竟是少数。
品牌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摘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代名词,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经济社会,要缔造一个能够代表企业的产品特色和价值理念的强势品牌,往往要花费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本文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品牌管理思想及其区别进行深度解析,以期探究适合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在产品高同质化趋势日益显现的当代,必须为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利的位置,当消费者认可某类产品或服务时,就说明企业的品牌营销比较成功。
鉴于此,笔者基于现实情况,就国内外关于品牌管理的现状及部分观点作简要探析。
1国外品牌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品牌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成功的品牌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1“品牌管家”与“360度品牌管理”。
“品牌管家”的构想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奥美国际提出。
可以说,它是一套能够反映一个品牌核心价值的完整的战略规划。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奥美国际又基于整合营销传播(IMC)理念,提出“360度品牌管理”。
该理念是通过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所有点、线、面上进行传播管理,确保所有活动贴近品牌战略,以及积极地去管理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
1.2整合营销与沟通互动。
整合营销的品牌管理模式被写在汤姆·邓肯和桑德拉·莫里亚蒂所著的《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一书中。
顾名思义,整合营销是一个沟通与互动的过程,它阐释了企业应如何塑造品牌关系以及如何维持和强化品牌关系的永久价值。
在企业的营销市场中,谁能更好地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或策略,用以解决客户不同的营销需求,谁就在行业中更有话语权。
1.3品牌三部曲。
大卫·A·艾克的品牌三部曲《管理品牌资产》、《建立强势品牌》以及《品牌领导》相继对品牌资产、品牌识别和品牌领导三项创新理念进行了阐释。
其中,品牌识别是管理工具。
《管理品牌资产》是基于管理理念阐述品牌管理,而《品牌领导》则着重于管理模式的讨论。
我国本土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的有效对策
我国本土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的有效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本土企业加强品牌管理,对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本土企业如何加强品牌管理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本土企业品牌品牌管理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但出人意料的是,跨国公司带进中国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给本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竞争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很多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笔者以为,本土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强化自身的品牌管理。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如果我们的企业目标不仅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微利,而是渴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大企业,拥有稳定的销售和利润,像国际的大企业一样屹立不倒,就必须转变经营观念,重视品牌问题。
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和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无形资产的竞争手段,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载体,是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建立的、需要企业主动追求和维护的一种关系。
品牌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及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便逐渐积累为品牌资产,成为企业的一种最有价值的长期投资。
二、加强品牌的日常经营活动1.从战略的高度做好品牌规划战略决定方向。
企业竞争战略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分销战略和促销战略。
而在产品战略中,品牌战略又占据核心地位。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做好品牌战略规划,同时注重品牌战略和其他战略的有效整合。
2.围绕核心价值进行有效定位品牌定位包括目标市场定位和品牌属性定位,即确定企业目标顾客和品牌价值。
品牌定位的核心是人性化、深刻化、彻底化,归属在客户端,即消费者本位。
企业品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力塑造差异,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要有市场意识,根据消费群体的信息、员工的构成、投资人和战略伙伴的关系、企业的结构、市场的状况、竞争格局等情况勾画出品牌的“精髓”。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对策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对策中国品牌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品牌如华为、海尔和京东已经在全球各地取得了广泛的认知和信任。
在这个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应该是一项战略规划,并且将很有前途。
然而,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包括如何赢得全球市场,如何应付来自海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声誉和文化阻碍,以及如何维护对品牌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从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品牌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中国品牌如何有效实施国际化扩张。
一、品牌定位对于中国品牌,明确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除了定位目标市场外,在具体定位时,还需要确定品牌的形象、定价和销售策略,并且将其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
在品牌形象定位方面,品牌在选择国际化的策略时首先需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明确自己的使命。
比如华为强调26年来专注于ICT技术的研究,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客户的需求并最终满足客户要求。
京东定位新零售,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购物、零售和物流服务,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定价方面,品牌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在该市场中拥有足够的获利空间,例如使用战略定价或差异化定价等技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销售策略方面,品牌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销售方法和渠道。
在全球级别上,该品牌可以选择进口、合资、收购或绿地投资等方式。
二、目标市场确定适合国际市场的目标市场非常重要。
这通常是指在哪个地区实施品牌的国际化扩张,需要了解该地区消费者需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根据其优势及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市场是必要的。
例如,与欧美市场相比,亚洲市场在文化背景、消费者行为及消费习惯等方面较为相似,因此,中国品牌在拓展亚洲市场方面可更容易获得成功。
另外,中国品牌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可持续性和市场增长潜力,以确保在长期发展中保持收益。
例如,华为选择进入欧洲市场是因为该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市场增长潜力也比较大。
三、品牌文化中国品牌需要适应多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以确保其在全球化战略中的成功。
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国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很多国外企业为了谋求发展,纷纷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直接改变了我国市场的主要格局,从原有的单一的市场性质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市场,这对我国的各大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浪潮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价格本身,更发展成为品牌之间的角逐和较量,品牌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当前我国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探讨,并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的概念品牌的概念很宽泛,它可以是一个名称,也可以是一个图案,或者是一个符号,品牌主要是为了给商品一个特定的识别符号,方便其在市场上的销售,同时,品牌也可以区别同一商品的不同来源地,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间的竞争。
通过品牌,同一产品可以有所区别,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去购买自己认可信赖的产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品牌效应”。
在品牌效应的驱动下,企业可以借助品牌形成独具企业特色的内部文化,这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稳定发展。
品牌营销与品牌不同,它是一种动态性、系统性的活动,它是将品牌所包含的概念理论投入到营销过程中,从而在市场中巩固品牌的核心价值,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品牌和营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通过营销,人们对品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在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各种营销手段也逐渐成熟。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加持,品牌在发展中也会实现新的突破。
品牌营销是运用不同的手段将企业品牌进行推广,让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从根本上来说,品牌是营销的核心,营销是品牌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1.品牌意识过于薄弱由于早些年中国发展较为缓慢,品牌观念传入中国也比较晚,导致品牌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比较浅显,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企业对品牌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很多企业缺乏品牌定位,只有产品名称,而没有固定的品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摘要】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随后提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品牌建设策略、推动品牌国际化等对策探讨。
在总结了当前发展状况,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呼吁对策的落实和实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为我国民族企业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问题分析,对策探讨,影响力,策略优化,国际化发展,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实施对策。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民族企业是指由中国本土私人或集体所有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民族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1. 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
面对全球化竞争,如何提升我国民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不断提高,品牌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品牌,加快国际化步伐,是当前亟待探讨的议题。
3.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民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力量,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将有助于为我国民族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的确立,将为全文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我们国家的民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牌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品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稳定。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综述
绩效的反映。
( 二) 近年来国外品牌管理的研究思想
品牌资产论的形成, 使得品牌由此成为企业的一
种新的战略资源, 并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构成新的
热点学术研究领域。品牌管理也因此成为公司管理中
to win the competition, which thereby reinforce the brand management. By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suggest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practice this management well.
小, 品牌之间的同质性增大, 描绘品牌的形象要比强
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征要重要得多; ( 4) 消费者购买
产品时, 所追求的是实质利益与心理利益之和, 因
此, 广告应该特别重视运用形象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
需求。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即是通过市场分析工具,
在解析不同消费者的品牌印象的基础上, 勾勒出某一
The Review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Enterprise Brand Management
LI Xiao-qing1, ZHOU Yong2
( 1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SUST , Qingdao , Shandong 266510, China;
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brand; brand management; revie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 2 8 c 00
第 5卷 第 1 2期
Vo. o 1 1 N .2 5
加强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对策研究
基 于 中国 与 国际企 业 品牌 管 理 比较
刘 阳
( 滨 商 业 大 学 会 计 学 院 ,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02 ) 哈尔 508
摘 要 : 国 外 的 强势 品 牌 相 比 , 与 中国 企 业 的 品 牌 管 理还 处在 初 级 阶段 。 乏 品 牌 经 营 的 环 境 和 意 识 、 牌 管 理 缺 品 手 段 落 后 、 乏 战 略 性 的 品 牌 理 与规 划 等 问 题 不 同程 度 存 在 , 过 构 建 适 合 我 国企 业 的 品 牌 管 理 模 型 。 出要 通 过 缺 通 提
( ) 内研 究 现 状 与 趋 势 二 国 国 内对 品 牌 管理 的研 究 始 于 9 0年代 初 . 主要 集 中于 以下 方面:  ̄ 杨 (97提 出 , 量 、 告 、 模 、 才 是 培 育 名 牌 19 ) 质 广 规 人 产 品这 一 系 统 工 程 的 四项 战 略 要 素 ; 国柱 、 丹 峰 ( 9 ) 赵 黄 1 7提 9
和 利 维 (9 5 强 调 品 牌 不 仅 具 有 功 能 性 价 值 , 15 ) 而且 具 有 情 感
性 价 值 K v aeK lr 19 ) 过 对 品牌 资 产 的建 立 、 ei L n e e f9 8通 n l 测
量 与管 理 的深 入 全 面 的 分析 .从 战 略 角度 对 品 牌管 理 做 了系 统 的 研 究 : ai .a e ( 9 )J 提 出 基 于 单 个 企 业 品 牌 D vdAA kr 1 8t 确 9  ̄ 系统的“ 品牌 群 ” 念 . 次 将 生 态 学 的 种 群 概 念 引 入 到 品牌 概 首 理 论研 究 中 . 指 出这 是 一 个 认识 品牌 的全 新 角度 . 并 又进 一 步
作用。 ( ) 一 国外 研 究 现 状 与趋 势 对 品 牌 理 论 的 研 究 .经 历 了从 上世 纪 5 O年 代 末 u P理 s 论 ( os r R ee 1 6 ) 6 年 代 品 牌 形 象 策 略 ( ai R s e v .9 1 、 0 e D vd
型 . 缺 乏 对 品牌 管 理 的 系统 性 分析 . 而也 未 能 揭示 品牌 管 但 进 理 各要 素 之 间 的 相 互作 用 关 系
了品 牌 的本 质和 品牌 的 价 值 .但却 忽视 了对 品 牌 忠 诚价 值 来 源 的深 入 研 究 :没 有 在 经 济 行 为 主 体 相互 作 用 的 真 实市 场 环 境 里 研 究 名 牌 产 品 的创 造 问 题 .因 此难 以解 决 实 践 中对 创 造 名牌 产 品战 略 的 实施 管 理 问 题 :没 有 对 品牌 运 作 的 具体 环境
20 0 8年 l 2月
湖北 经济 学 院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版 ) 人 Jun l f u e U i r t o c n m c( ma ie n o i ce c s o ra o b i nv s y f o o is H e i E Hu nt s dS c S i e i a l a n
和适 用 范 围 进 行 有针 对 性 地 分 析 :虽 然提 出 了品牌 管理 的模
品 牌 和 品 牌 管 理对 产 品 发 展 . 企 业 成长 、 业 和产 业 竞 对 企
争 力 提 升 意 义 重 大 拥 有 和 发 展 品牌 、 护 和管 理 品 牌 , 促 维 对
进 企 业 和 国家 经 济 发展 . 高 产 品 阡加 值 、 成 企 业 和 国家 的 提 j 形 核心 竞 争 力 . 以及 提 高参 与全 球 经 济 的竞 争 能 力 具 有 重要 的
二 、 析 方 法与 构 建 模 型 分
( ) 一 品牌 管 理 的 分析 方 法
O iy 、O年 代 的 品牌 定 位 理 论 ( i & r t1 8 ) 8 gv )7 l Rs To ,9 1 和 0年 e u
代 的 品 牌 权 益 理论 后 . 外对 品牌 理 论研 究 逐 渐 成 熟 。 德 纳 国 加
政 策 导 向 和 企 业 自主创 新 , 分借 鉴 国 外 大 公 司在 品 牌 管理 方 面 的成 功 经 验 , 结 合 自身 实际 , 力 加 强 品牌 管 理 充 并 大
的 创 新 等 系列政 策 建 议 。
关 键词 : 牌 ; 牌 管 理模 型 ; 策 品 品 对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与 文 献 回顾
品 牌 管 理 是 建 立 、 护 、 固 品 牌 的 全 过 程 , 及 品牌 管 维 巩 涉
理 策 略 、 牌 管 理组 织 及 品 牌 管 理 支持 , 牌管 理 是 一 项 系统 品 品 工 程 。 同 时 . 子 因素 的变 化 会 对 品牌 成长 、 各 品牌 价 值 和 产 品 核 心 竞 争力 的提 升 产 生影 响 对 于 品 牌 管 理 的 分析 主 要 采 用 系统 分 析 方 法 . 归集 影 响 品牌 成 长 、 品牌 价 值提 升和 产 品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各 变量 集 和 各 因 素 : 以及 采 用 比较 静 态 分析 方 法 . 研 究 当参 数 或 经济 条 件 发 生 变 化对 系统 影 响
提出 “ 品牌 领 导 ” 的新 管 理 模 式 ( 0 0 : g i z aWike 2 0 ) A ne k n l s r r 9 ) 出 了 品 牌 生 态 环 境 的新 概 念 . 指 出 品 牌 生 态 环 境 1 9提 9 并 是 一 个 复 杂 、 满 活 力并 不断 变 化 的有 机 组 织 【 充 I 】
出 名牌 企 业 应 进 行 自我保 护 , 利 用 政 府政 策 、 应 制度 和法 律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