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与多元——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方法论特质

合集下载

社群主义书评

社群主义书评

俞可平《社群主义》书评俞可平的《社群主义》一书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小册子,书中着重介绍了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成就——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

本书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流变”,主要评述了社群主义的兴起以及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的相互批判及应对;第二部分“个人与社群”,着重论述了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自我、认同、社群、成员资格、公民资格等众多社群主义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权利与公益”,主要评析了社群主义的社会政治主张,即社群主义公益政治学,主要内容包括其明显区别于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美德观、公益观和国家观。

第四部分是“结束语”,总结概述社群主义的学术意义和实际政治意义。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以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

罗尔斯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1971年因发表《正义论》而声名鹊起,他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被公认为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New Liberalism)禀承了康德的个人主义传统,所以又称为新康德主义或新个人主义( New Individualism)。

作者没有将社群主义作为单一的对象进行描述,而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看作是两个相异的个体,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一些根本但重要方面的异同,从而使人们对社群主义会有一种相对深刻的理解。

从方法论上说,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个人成为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视角。

反之,一切复杂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政治运动等等,最终都被约简为个人行为,所以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或"原子主义"( Atomism)。

道德伦理的多元性

道德伦理的多元性

道德伦理的多元性道德伦理是人类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道德伦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道德伦理的多元性,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产生影响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这导致了道德伦理的多元性。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是受重视的价值观,个体权利被视为不可侵犯的;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家庭和集体的利益更为重要,个人权利相对较低。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于同一道德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判断标准。

二、历史变迁对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产生影响道德伦理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道德观念有所不同。

例如,在古代社会中,奴隶制度被广泛接受,并将奴隶视为私有财产;而在现代社会,奴隶制度被普遍废除,并且奴隶制度被大多数人谴责为道德败坏。

这种历史变迁也造成了道德伦理的多元性。

三、个人和经验对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产生影响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受到个人经历和背景的影响。

例如,一个成长在艰苦环境下的人可能更加重视互助和团结的道德准则;而一个富裕家庭长大的人可能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的道德观念。

个人因素带来了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评判道德问题。

四、道德伦理的多元性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为社会带来了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创新的可能性。

同时,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也给个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决策的自由。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和追求个人的幸福。

然而,道德伦理的多元性也可能导致困惑和冲突。

不同的道德观念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这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争议的产生。

例如,在涉及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领域,人们往往对于如何把握科技与道德的平衡持不同意见。

这样的分歧和冲突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以实现多元性与共存。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研究摘要:纵观人类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男女分工,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女性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社会发展和利益冲突推动了女性觉醒,女性逐渐开始追求权利平等和地位改变,可以说女权主义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次女性解放浪潮无疑也推动了女权主义的进步。

朱丽叶·米切尔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结合,批判传统家庭观念和性别理论。

她的著作对女性主义至今有影响,她认为“四大结构”是造成女性地位困境的重要原因,需要多方面改革。

此外,米切尔提出“二元制”理论,强调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如今,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已广泛认可,女权主义运动持续发展。

研究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对现代女性解放、政治平等和社会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女性解放一、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一)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女权主义的兴起可追溯到近代历史的某些关键时期。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对人权和平等的讨论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思考和争取改变的基础。

同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女性在工作、教育和政治等领域争取平等权利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崛起,主张获得妇女教育和选举权等基本权利。

进入20世纪,女权主义经历了第二波和第三波的发展。

第二波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重点关注妇女的生殖权和社会地位的改善。

在这一时期,性别歧视和家庭结构的议题成为热点,妇女开始争取在职场和家庭中平等对待。

随着社会的变迁,第三波女权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强调多元化、包容性和反对压迫的观念。

此外,跨国女权主义的兴起也使女性主义成为全球性的运动[[1]]。

在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是第二波女权主义的高潮,女性开始追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平等权利。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2014级史晨霞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兴起,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

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英美派和法国派两个流派,共同经历了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要了解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女权主义有所认识.追溯女权主义的源头,不能忽略人类的发展历史。

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本是由男性女性共同形成,男女性理应处于平等地位。

但千百年来,女性一直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无论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压抑与沉默之后,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一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肇端。

文艺复兴倡导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对中产阶级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鼓舞了妇女争取平等的愿望。

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开始。

在这一历时约70年的女权运动中,妇女高喊男女平权的口号,强烈要求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最终以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胜利告终。

进入20世纪,西方女权运动又掀起了两次浪潮,分别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和80年代末,经历了从主张女性存在的特殊性和性别的差异性到要求多元化的差异取代男女对立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推进到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治话语。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不能等同,但可以认为,女性主义源起于女权主义,是由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衍变而来.“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建构,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的.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西方正掀起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就在这一时期兴起。

女性主义——精选推荐

女性主义——精选推荐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

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请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二、发展背景女权主义是跟男女分工等值,妇女权益相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格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西方社会是一个以男权霸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女对这些男女们人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Abusement)的坏状况。

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女性主义理论是指从女性解放的角度,以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理论体系。

女性主义理论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和美国,当时,妇女们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包括投票权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现代女权主义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自由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自由女权主义自由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流派主张个人自由,强调女性的权利和选择,并反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

自由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利,如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育方式。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和贝蒂·弗里登。

文化女权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女性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角色。

该流派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构建,女性在社会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反对女性在文化中的被压迫和边缘化地位。

文化女权主义强调女性参与文化生产,强调女性的文化创造力和独特的女性观点。

代表人物包括贝拉·胡克斯和朱莉娅·克里斯特娜。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该流派主张以阶级斗争为基础,认为性别不平等是一种阶级问题。

更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控制生产资料,并在家庭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导致女性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抵消这种不平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强调社会所有制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重新组织。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安格拉·戴维斯和西尔维娅·弗雷德里克。

结论女性主义理论既包括对权利和自由的渴求,也强调文化和社会构建中的性别问题。

不同的流派强调了不同的方面,但所有流派都认为,改善女性的社会和文化地位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和自由。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是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它也继续面临挑战和反对,如反对女性堕胎权利的反堕胎运动。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

文學中的女性主義觀念與女性形象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表达思想、传递价值观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文学的世界里,女性主义观念和女性形象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分析其变迁和影响。

一、女性主义观念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源于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追求。

起初,女性主义以争取妇女平等权益为中心,呼吁消除性别歧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主义观念逐渐深化,开始关注更广泛的领域,如性别角色、家庭与职业选择等。

女性主义观念在文学中的呈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主人公们》中,她通过对数位女性事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妇女面对男性支配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困境。

这种呈现女性内心世界的方式,使得女性形象在文学中开始崭露头角。

二、文学中女性主义观念的演进随着女性主义观念的不断演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

从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

19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呈现了一种反叛的精神。

美国作家查尔洛特·勃朗特和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塑造自立、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婚姻与家庭对女性的束缚,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角色。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探讨女性内心世界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彰显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意识。

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女性神话》,以及欧洲作家米兰达·法斯特的《女性的性与生活》等作品,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呼吁女性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

三、女性形象的多面性与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刻画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尽管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强大、独立的形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如此。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旨在分析和解读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探讨并反映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地位和权利,并挑战传统文学中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和发展,为女性作家和读者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观点,也为深化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当时女性意识和权益的争取活动兴起,女性开始批判和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制度。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扩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着女性权益运动的高涨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如珍妮特·沃尔芙、希拉里·布雷尔、艾利斯·海尔曼等。

她们通过重新解读文学经典作品,探讨文本中的性别问题,提出了“男性之眼”、“女性之眼”等概念,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颠覆。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关注女性经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揭示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并以此为中心去重新解读文本,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女性形象。

2. 揭示权力结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权力结构,分析性别、阶级、种族、性取向等因素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不平等和偏见进行批评和反思。

3. 建立女性话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给女性创作者和读者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呼吁建立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文本和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工具。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 文本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并考察文本如何描绘和塑造女性角色。

罗尔斯的正义辩难及其方法论启示

罗尔斯的正义辩难及其方法论启示

罗尔斯的正义辩难及其方法论启示张涛摘要正义是人类及其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但不是唯一价值。

正义形式上是人们利益、目的、愿望乃至观念的理想表达,实质上却是社会存在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

罗尔斯的正义论及由以生成的诸多辩难,一方面表明正义问题之复杂性,即基于两条基本原则(自由和平等)的矛盾人们对此问题论争的多重面相———正义本身的不同理论来源、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不同研究视阈等等;另一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难题”的求解也带来方法论启示,无论是“纯粹”的理论话语表达还是“不纯粹”的生活实践智慧。

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置于复杂社会整体的伦理追求之中,以“责任”求“信念”,妥善处理好社会日益复杂化背景下其与其他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的关系。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责任伦理;信念伦理作者简介张涛,哲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

(陕西西安,710048)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项目(14JK1279)正义即公正、公道、正当、合乎道义或合乎情理。

自有学会直立行走和仰望星空的人类横空出世,正义就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而被期许、被追求和被建构,也被古往今来的无数学人们孜孜探索,但时至今日却仍问题重重。

事实证明,由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正义在情与理、规则与心性、秩序与个体能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游弋亲缘,决定了正义概念不可能具有内涵的独立自足性和外延的完备周全性。

也就是说,正义观念本身或者正义的实际内容由于现实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变化,需要我们适时适地具体分析具体把握。

当代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快速前行中,其内在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这一背景下的公平之思和正义之辩,我们自当拥有如下一系列学理辩难: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正义?正义理论建构的理论资源何以有效挖掘?马克思正义观念的廓清明辨及其方法论又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意识形态化了的正义批判实现正义的现实形态又如何发现乃至创制等等。

女权主义法理学

女权主义法理学

1983年麦金侬的两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秩序与国家:走向女性主义法学》(Feminist,Marxism,Method and the State:Toward Feminist Jurisprudence)及《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国家:理论的议事日程》奠定了女性主义法学基石。

其她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米诺、加州大学的奥尔森、马里兰大学法学教授罗宾·威斯特(Robin West)、纽约市立大学法学教授潭兢嫦等。

这些法学家从不同侧面分析批判美国法律制度,构筑了女性主义法学。

[2]内容性别歧视批判女权主义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各种性别歧视。

它区分了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认为“自然性别是男女的自然属性,即两性先天的差异;社会性别是指社会造成的基于性别之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后天习得的社会性角色。

”它反对的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关注的是性别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其中,在关于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的批判是重要标志女性主义法学代表著作1女性主义法学代表著作1。

在当今社会,妇女就业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领域也已经深入到科学界、律师界、政府部门等原先属男性独占的领域,并渐渐地有妇女登上各个领域的领导职位。

但是,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代仍然比比皆是。

女权主义者指出,今天的劳动分工依旧是基于性别的分工,即基于想象的不同性别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而作出的劳动分工。

这种想象的观念往往偏见地把妇女看成弱不禁风、没有理性、没有竞争力和被家庭所拖累的群体。

这些想象的特点,常被雇主当作排斥妇女的借口这种性别歧视一方面反映了公私领域划分的观点,同时反映出男性力图维护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行业的思想。

有些女权学者指出,女性就业没有摆脱受压迫和歧视的束缚,劳动妇女在今天还承担外面工作和家务劳动两重角色,男性对家务劳动的忽视,造成对妇女在家庭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著者:曹咏彤摘要: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

本文综合概述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理论和形式。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歧视引言: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中语言类节目中某些涉及女性的词语成为了网友热烈讨论的对象,并引出“春晚歧视女性”的争议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历史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

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

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她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更早以前就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例如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

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

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

艾米琳·潘克斯特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

2021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及生态学的关系范文2

2021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及生态学的关系范文2

2021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及生态学的关系范文 生态女性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多样的女性主义理论和生态学观点的影响,对此有学者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因为它承认并意图消除男性偏见,此外,它还力图创建无男性偏见的实践、政策和理论。

”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的,因为它理解并且承认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这包括承认人类是一种生态存在物,承认任何一种充分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哲学都应该包括环境的维度。

”不难看出,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受益于女性主义和生态学理论,它一方面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解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它提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主张解放生命,反对压迫,追求整体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绝不是女性主义和生态学观点的简单相加,它既有对后两种理论的继承又有别于甚至超越了后者。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出: “任何未包括生态视野的女性主义以及任何未包括女性主义视野的环境哲学都是不充分的。

” 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和生态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两者的关系中,可以发掘生态女性主义自身的独特性。

一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之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而言,女性主义是其重要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想源于20世纪 70 年代中期的女性主义运动,所有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批评观点均建立在女性主义理论观点的基础之上。

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薇尔·普鲁姆德指出,从早期的女性主义理论中能够找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思想的渊源: “早期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力图把妇女当作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揭露了权力和统治的结构及其过程,激进的女性主义批判统治文化的男性气质并且意图取而代之,使那些被贬低的事物得以确认”。

生态女性主义者卡洛琳·麦茜特从不同流派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观点出发揭示女性致力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各种方法,并强调指出,每一种生态女性主义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女性主义类别的基础之上。

《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二、朱丽叶·米切尔的生平与背景朱丽叶·米切尔是一位活跃在学术界的女性主义者,她的学术背景和人生经历为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她曾在多个知名学术机构工作,并发表了大量关于性别、权力、社会不平等等领域的论文和著作。

她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关注着女性在各种社会角色中的地位和权益。

三、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框架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朱丽叶·米切尔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社会结构和制度性问题的产物,而不是单纯的文化或个人问题。

她强调了性别与权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认为必须从宏观层面分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2. 女性主体的多元性:朱丽叶·米切尔关注女性的多元性,她认为不同阶层、种族、年龄的女性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挑战,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3. 批判与解放: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强调批判与解放的统一。

她认为,只有通过批判和反抗现有的社会制度和观念,才能实现女性的解放和自由。

四、朱丽叶·米切尔的核心观点及影响朱丽叶·米切尔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对性别刻板印象:她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推动性别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2. 强调女性的经济地位:朱丽叶·米切尔认为,女性的经济地位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义”概念流变考察:以西方法哲学思想演进为线索——兼论中国社会的“正义”观

“正义”概念流变考察:以西方法哲学思想演进为线索——兼论中国社会的“正义”观
兼论 中国社会 的 “ 正义’ ’观
陈 兵 丁寰翔
( 吉林 大 学 法 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 0 1 ;2 香港 城 市 大 学 法 律 学 院 ,香 港 九 龙 2 0 1 302 . 2: 3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法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 5 0 ) 1 10

要:应随西方法哲 学思想的发展,“ 正义”概念从原始 朴素的世俗性 ,历经 了宗教神 学浸 淫的观念性与超验性 ,穿
体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是法律制度所追求的日标 ,足法律规 范正确适用的结果,含有争端公正解决的意义 。 同时, … 正 义,Jsc 作为一个构词 ,其词义如前述 ,但意义的强弱、范 ute i 围、侧重点却有差别。从中文构词的角度言,一般认为,单就
“ 正” 来说 ,就有 “ 公正 、合 理、 正直” 等意 ,再从 “ ”字 义
过飘忽的、 象的观念性 ,落到 了具体 实在的制度价值层 面,回归了正 义 自身的世俗 性历经。相比之下,中国社会 中 “ 抽 正义”
的 内涵,在很长时 间内受到传统礼 文化的影响,表达 出强烈的政治哲学 色彩 ,注重家族 式或集体 式 “ 、”的观念性 ,忽略 正天 了 “ 个人权利”和 “ 社会平等”下的 “ 义”的 实在性。这种现 象直到改革开放后 ,才得 以改变,出现 了兼顾 “ 正 效益”与 “ 公
至柏拉图时期,柏氏把正义思想推到了抽象的思辨哲学高
邦的构成与繁荣、稳定,其首要的就是一种秩序的存在,没仃秩 序的个人集合 , 不能称之为城郧,也不能称之为正义, 城邦以正 “
收 稿 日期 : 2 1 —0 —2 00 1 5 义为 原则 ” 。I 4 _
作 者 简 介 : 陈 兵 (9 0 ) 18 一 ,男 ,法 学 博 士 ,吉 林大 学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指一系列关于女性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观点、理论和观念的学术体系。

它涉及了对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的探讨与争取。

女性主义理论源自对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反对,试图通过批判和重构现有的社会体制来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保障。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主义理论以不同的形式和理论框架发展,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历史回顾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和演变过程。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时期,关注于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而在20世纪中叶,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揭示了性别歧视的深层结构,并追求性别解放和性别平等。

此后,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关注性别、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重身份认同的交织。

核心理论观点女性主义理论包含了丰富多元的理论观点和范式,其中一些核心理论观点包括:- 结构性性别歧视理论:揭示社会体制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结构,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品。

- 父权制批判:批判父权制作为社会组织原则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

- 后现代女性主义:探讨性别认同、权力关系和文化表达的复杂性,强调个体和主体性的反思与实践。

-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性,指出性别平等与生态平衡的密切联系。

当前挑战与反思尽管女性主义理论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影响,但在当今社会仍面临种种挑战和困境。

性别暴力、职场性别歧视、性别薪酬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同时,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女性主义面临着认同、包容和传统文化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代社会中维护女性权益和实现性别平等仍需深入探讨和实践。

未来展望在未来,女性主义理论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女性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迁,引领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保障的发展。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理论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它关注着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社会变革。

第三讲女性主义文论

第三讲女性主义文论

(3)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合著的 《阁楼上的疯女人》(The Mad Woman in the Attic)揭露男性父权社会对女性的 歪曲和压抑。她们更惊人地指出伯莎其 实简·爱的另一面,伯莎最后把桑菲尔德 堡烧掉是简·爱反抗罗切斯特男性中心位 置的潜在愿望,也是毁灭男权的象征。
迁移训练:
(3)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天使与妖妇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女性歪曲和 压抑,这反映了父权制下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 歧视和贬抑。
天使,呈现的是男性审美幻想,并强加在妇 女身上。
妖妇,是对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厌恶,压 制了女性的自我觉醒。
总之,文学形象在性别意义上的虚假性,暴 露现有男权社会权力结构的诸多不合理。
伍尔夫提出,写作有一种“双性同体” 现象:人是男性力量和女性力量并存, 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
双性同体是理想的人格形象,
双性的和谐是文学创作最理想境界。
(2)凯特·米勒特的“性的政治”理论
著有《性别政治》(1969)。 所谓“性别政治”指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 性别分析比阶级、种族更具有政治意义。她 认为,男权社会把生理差异作为依据,在男女 两性的角色、气质、地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 人为的价值观念,并使之意识形态化。
一关注女性作家写作背景研究。 二研究性别意识、性别歧视如何影响文学形 象塑造。 三注重唤起女性自我觉悟、反抗意识。
2.吉尔伯特和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 简·爱与伯莎分别代表了天使和恶魔。 (1)天使:满足男性对女性的需 要和审美理想。 如圣女、贞女、仙女、贤妻良母等。 《白蛇传》白素贞形象。
(2)妖妇:失贞者、男性化的女人、悍妇 形象--对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厌恶, 压制女性的自我觉醒。 如历史传说中的妲己、武则天、杨玉环、 陈圆圆等红颜祸水论。

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

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

通过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 (如调查、访谈、观察等)来 获取更丰富、多样的数据。
将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行分析, 以揭示数据背后的意义和趋势 。
跨学科研究法
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某一特定领 域的问题。
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以获得更全面、深 入的理解。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 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反抗压迫
除了性别歧视,唐娜·哈拉维还认为社会中 存在其他形式的压迫,如阶级、种族、文 化等。她主张反抗所有形式的压迫,为被 压迫的群体争取自由和平等。
对跨学科合作的倡导与实践
倡导跨学科合作
唐娜·哈拉维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 合作和交流。因此,她倡导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领域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机器融合
提倡将技术与身体融合,利用技术改善身体功能和感知能力 。
性别、种族与阶级的交织
性别歧视
批判性别歧视在科技发展中的体现,提倡 消除性别差异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VS
种族和阶级问题
关注种族和阶级问题在科技发展中的体现 ,呼吁科技发展应惠及所有人。
赛博格女性主义与其他女性主义流派的区别
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差 异
02
赛博格女性主义的理论观 点
生物政治与性别政治
生物政治
赛博格女性主义强调对生物性别和生殖系统的控制和改造,以实现对性别和生命 的自主权。
性别政治
主张通过科技手段改变身体与意识之间的传统界限,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二元 性别观念。
身体、机器与认知的融合
身体认知
认为身体是认知和感知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意识的载体。
THANKS
实践跨学科合作
唐娜·哈拉维不仅倡导跨学科合作,还积极实践。她与其 他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这种 跨学科合作的方式有助于产生新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救治_迈克尔_桑德尔的正义理论_高信奇

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救治_迈克尔_桑德尔的正义理论_高信奇

2008年第5期(总第111期)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Administration Ins titute No.5,2008G ener al N o.111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救治)))迈克尔#桑德尔的正义理论高信奇(南京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01)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对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中建构起/内在于善0的正义理论。

内在于善的正义理论力倡:建基于善的正义并非优先于善,在社会诸美德词典式排序中也非占据首要位置,这种正义理论的哲学人类学基础是构成性或主体间、主体内的自我观,社会正义的分配原则只能是以社群为道德基础的差异原则。

关键词:正义首要性;自我;基于善的正义;正义原则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08)03005705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高信奇(1972),男,安徽全椒人,南京行政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社群主义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在对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

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是社群主义者共同批驳的靶子,这些社群主义者各自援用不同的思想资源,从不同视界对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发起攻击,形成了合围之势。

麦金太尔诉诸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倡导德性正义,沃尔泽诉诸文化多元主义构建了多元正义,泰勒得益于黑格尔的整体主义思想提出了承认政治的正义理论,而社群主义少帅桑德尔则借助黑格尔主义的历史思想和后现象学主体间性的哲学资源从较为抽象的哲学层面主张一种基于善的正义观或/内在于善0的正义理论。

一、对社会正义首要性的质疑当代道义论自由主义的主帅罗尔斯在其扛鼎之作5正义论6的开篇写下了自由主义理论宣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0。

[1]这一宣言强烈地主张:正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并在所有的政治价值和道德理想的词典式排序中永远处于首要的、压倒性的位置。

《2024年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2024年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朱丽叶·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朱丽叶·米切尔,一位在女性主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其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对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理论观点1. 性别与权力关系朱丽叶·米切尔认为,性别是社会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强调性别不只是一种生物特征,更是一种社会建构。

在权力关系中,性别成为了一种资源,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她提出,要深入理解社会不平等现象,必须从性别角度进行分析。

2. 女性身份认同与多元性米切尔认为,女性身份认同具有多元性。

她指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有着不同的身份认同。

因此,女性主义研究应关注女性的多元性,尊重不同女性的经验和需求。

3. 性别歧视与教育问题米切尔认为,性别歧视是造成女性在教育领域遭受不平等待遇的重要原因。

她强调,教育是改变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关键途径。

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知,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三、朱丽叶·米切尔的研究方法1. 跨学科研究方法朱丽叶·米切尔在研究中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她将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分析性别问题。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性别问题。

2. 实证研究方法米切尔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实际情况。

她运用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女性的生活和需求。

这种实证研究方法为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四、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1. 推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性主义思想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义正 义 观 的 演变 ,女 性 主 义结 合 立 场论 、经 验 论 以 及性 别
心 理分 析 法 对 性 别非 正 义 的根 源 以 及 实现 性 别 正 义 的 途径 进 行 了深 入 探讨 ,拓 展 了正义 论 研究 的 新思 路 、新 方 法 。
( 一 ) 经验 论 分析 法
关键词 :女性主义正义观;方法论;多元 作者简介 :张炎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 邮政编码 5 1 0 0 5 5 )
中图分类号 :C 9 1 3 . 6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6 3 5 9 ( 2 0 1 4 ) 0 6 - 0 0 9 0 -0 4
女 性 主 义 对性 别正 义 的 经验 研 究 不仅 有 助 于 深化 对 女 性
事 物 ,排 除 偏 见 ,揭示 事 物 本 质 的重 要 方 法 。在 研 究 中 ,女 性 主 义运 用 此 方 法 探析 现 实 制 度 的性 别 根 源 ,批 判 主 流 正 义 论 的性 别偏 见 ,揭 示 男性 视 角 下 被遗 忘 的 事 实 ,重 新 审 视 女
由于这 种 方 法 的 现 实性 , 因而 能够 为 构 建 更具 有 包 容 性 的 科
女性 主 义 认 为 “ 传 统 的 经验 主义 并 没 有 引导 研 究 者把 自
己的研究主题定位在同一批判层面上 。因而 ,当非女性主义
研 究 者 搜集 证 据 、捍 卫 或反 对 这 些假 设 时 ,这 种缺 乏 指 导 性 的 ‘ 科 学 方法 ’是 不 可 能发 现 并 消 除 男性 中心 主 义 的 ,而 这
性 的特 质 。
的 经验 和 情 感 的研 究 ,重 新 评价 女 性 的价 值 ,而 且 有 助干 推 动现 代 理 念 的 科学 化 。正 如 赫希 曼认 为 : “ 尽 管 女 性 的 经验 并 不是 普 遍 性 的 ,然而 研 究 女性 过 去 与 现 在的 经 验 仍 然是 有 用 的 ,因 为她 们的 经验 对 社会 现 实和政 治 理论 都 很重 要
中共 济南市委党校 学报 ・ 6 / 2 0 1 4
流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元
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方法论特质
张 炎 子
摘要 :综观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演变,女性主义结合立场论、经验论以及性别心理分析法对性别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性别
正 义 的途径 进行 了深入 探讨 。作 为 一种 非 主流 的声 音 ,其所 采 用 的独特 视 角为 正义 理论 提供 了一种 令人 耳 目一 新 的研 究方 法和 范 式 ,开拓 了新 的 思路和 反 思基础 ,丰 富 了正义论 的 内涵 ,凸显 了女 性在 社会 发 展 中 的地 位和 价 值 , 同时也 为构 建 中国 化 的女性 主 义 正义 观 以及发 展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提供 了重要启 示 。
女性 主 义 认 为 ,女 性 主 义 经验 论 可 以 弥补 传 统 正 义论 研 究 方 法 的抽 象 缺 陷 。她 们 从 具 体 的生 活 背 景 出发 ,指 出罗 尔
斯的 “ 原 初状 态 ” 中 的 “ 各 方 代表 ”是 抽 离 了具 体 生 活 经 历 的 “ 抽 象 的人 ” ,而非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 具 体 的 人 ” ,正 义 原
霸 权 和 暴 力五 方面 的 女性 受 压 制 的具 体 经 验 ,揭 示 出性 别 不 正 义 。通 过 经验 论 方 法 ,女 性 主 义 考 察 了人 类 活 动 的 背景 ,
对 社 会 制 度 的结 构 进 行 了分 析 ,从 正 义的 多维 面 出 发 ,而 不
是 先 人 为 主地 排 除 出一 些主 体 和 对 象 ,指 出 :正 义论 的建 构
传 统 的正 义 论 为女 性 主 义 的 正 义思 考 提 供 了理 论 来 源 , 同时 自身 理论 的局 限性 也为 女 性 主 义 的超 越 提 供 了可 能 。女 性 主 义 既 不能 全 盘 抛 弃 传统 正 义 论 的研 究 范 式 ,又不 能 完 全
照搬 正 义 论 的研 究 方 法 和视 角 ,只 有 另辟 蹊 径 才 有可 能 破 除
种 男性 中心 主 义 却 决 定 了 研 究 的进 程 。 ”” 因此 ,这 种 埋 没
学 理论 提 供一 种 新 的认 识境 界 。
( 二 )立 场论 分析 法
女 性 的 声 音 、思 想 及 特 质 的科 学 理 论 是不 完 善 的 理论 ,正 如 罗 尔斯 的 正 义论 一 样 ,他 的理 论 回避 了性 别正 义 的 问题 ,必 然导 致 正义 社 会 的前 景 不够 完 整 。
传 统的束缚 ,发掘以往被遗 忘的东西 ,获 得性别故 事的真
谛。
则 中涉 及 的社 会 利 益 与 负担 的 公 正分 配问 题 ,恰 恰 是 忽 视 了 女 性 在 家 庭生 活 领 域 中 的价 值 ,因而 ,在 考 虑 正 义 问题 时 , 需 将 女 性 经 验 纳 入 检 验 正 义理 论 的 标 准 之 中 。 为 此 ,卡 罗
也 需 考 虑 性 别特 征 ,因 为 女性 在 社 会 现实 中同 样 承担 着正 义
人 类 认 识 史 发展 至 今 ,经验 论 方 法 已成 为 引导 人 们认 识
的责 任 ,她 们 天生 具 有 关 爱 的美 德 ,会 以一 种 比 男性 更亲 和 的 方式 调 节 正 义 的社 会 关 系 ,她 们 所 建立 的理 论 也 被 其他 边 缘 化 的 群体 共 同拥 有 。

流 变 :女性 主义正 义观 拓展 正义 的研 究方 法
在 哲 学研 究 中 ,方 法论 具 有 至 关 重要 的意 义 。综 观 女 性
尔・ 帕特曼提出 “ 性 契 约 ” 论 来 补 充 契 约 论 中被 遗 漏 的 性 别
背景 分 析 ;艾 利 斯 ・ 扬 阐 述 剥 削 、边 缘 化 、剥 夺 权 力 、文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