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特点及培养机制完善探析
把握民主党派干部成长的特点规律加快复合型干部的成长
把握民主党派干部成长的特点规律加快复合型干部的成长探索和把握民主党派干部成长规律有利于科学培养和选配民主党派干部,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
一、民主党派干部成长具有其特殊的规律民主党派干部的成长受到本人的政治素质、党派身份、专业成就、能力结构、人格魅力、奉献精神,以及所处的政治环境、组织的培养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良好的政治素质与特定的党派身份互相兼备的规律。
民主党派中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其中年龄较大的部分成员,他们都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他们特定的党派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参政议政的效果,也为其在政府部门任职直到了助推作用。
2、突出的专业成就与完善的能力结构互相结合的规律。
民主党派干部一般都是所在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能手,如果能够统筹兼顾,及时培养好其他各个方面的素质,拥有比较完善的综合能力,就会真正造就“一专多能”的领导干部。
3、强烈的奉献精神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互相影响的规律。
就目前情况来看,民主党派干部在国家的干部队伍中还是极少数。
但是,一批优秀的民主党派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能始终保持强烈的奉献精神,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
4、民主进程的氛围与组织的科学培养互相促进的规律。
一名优秀民主党派干部的成长,除了必须具备完善的能力结构,还与国家的民主进程和组织的科学培养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的氛围越浓厚,组织培养的方式方法越科学,民主党派干部的成长道路就会越顺畅。
二、当前民主党派干部成长的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人员多,机关人员少。
民主党派干部与党内干部有所不同,每个民主党派都有相对固定的界别,党派在发展党员是也受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在特定的行业领域中发展,人员知识结构有相似性,在机关发展的党员少,缺少综合型人才。
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国有企业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群体应当充分考量员工长远的发展规划,打破内部原有陈旧、落后的人员晋升以及教育培训体系。
本文对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当前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问题;对策引言:培养国有企业年轻干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建立健全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机制,制定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计划,为员工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成长道路,规划科学职业生涯,进而推动年轻干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培养规划重“当下”轻“长远”国有企业的干部培养大多根据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的需要来安排部署人力资源配备,组织开展为解决当下工作生产、经营、管理进程中的“燃眉之急”的定向培养,只注重“当下”而不考虑“长远”,没有从企业宏观的发展角度并结合员工个人能力及特点来指定培养计划。
此举能够推动员工在短期内完成某一业务技能水平的大幅提升,但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欠缺,未重视后续长远、稳定的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培养,以至于国有企业年轻干部群体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眼光越来越狭窄,困在当前岗位,无法打破专业壁垒,无法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层次重“高层”轻“中层”国有企业的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大多着重于高层干部群体,如企业内部厅级单位往往比企业内部科级、股级单位投入更多的资源,提供更便利的政策来保障单位干部群体成长成才。
其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大多具有“只需要定向化培养高层次的领导团队,再通过一层带动一层完成相应的能力提升即可”的固有思维。
在国有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高层干部群体具有决定权,而中低层次人才群体往往只具有“执行权”,因此教育培养更加注重对高层干部群体的能力提升,如此一来,高层对低层干部群体的能力推动提升往往是“千人千面”,不具备公平、公正、公开性,培训效果出现差异性。
市加强优秀年轻干部育选管用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市针对年轻干部经历来源单一、专业型干部缺乏、成熟的数量不足等问题,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工程,开展以下派墩苗、上选培育、一线历练、专业培养、能力拓展为主要内容的年轻干部培养提升计划,结合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推动年轻干部数量质量“双提升”,更好担负新时代新使命。
一、以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桥铺路。
一是坚持事业为上,加大交流任职力度。
通盘考虑紧缺急需的专业型、复合型领导干部选拔使用,畅通干部交流渠道,加大区直部门和市县乡之间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力度,既把懂专业、善管理、有特长的干部选派到基层工作,又把熟悉基层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机关任职,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年龄和专业结构。
今年交流任职的优秀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9.4岁,全部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组织审核推荐、考察等程序开展综合比选,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着力把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共有83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经过比选进入乡镇(街、区)党政班子,其中8人担任党政正职。
二是坚持打破壁垒,拓展干事创业平台。
将30岁以下一级科员、35岁以下副科级领导干部,纳入年轻干部培养序列,定期收集其述职述廉报告、现实表现等材料,逐人填写《个人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进行分析研判,注重从各部门各领域各条块选拔年轻干部,推动地市和区直单位推荐“行家里手”、“能干人”,拿出重要关键岗位接收交流干部,大胆让年轻干部到不熟悉的领域和部门开阔眼界,到吃劲岗位经受磨炼。
今年以来,全市共有XX家单位推荐XXX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交流人选,经过多轮谈话、多途径了解、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交流任职人选XX名,其中X名从市直机关交流任县区党政正职、XX名从基层交流到区直机关任县处级实职。
三是坚持常态长效,健全培养锻炼机制。
组织35岁以下干部开展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的视为合格,并将测试成绩作为衡量年轻干部素质的重要指标,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研究
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研究摘要:社会在持续向前发展,国企改制也在稳步推进,党务工作者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党务干部本身的价值也越发凸显出来。
对于党务干部而言,在新时期,他们既需要适应新时代下党务工作者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和探索,以期满足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多种要求。
本文是在新的背景局势下,分析新时代下在党务工作的挑战和新要求、内容,提出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策略,为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意义,以期全面促进党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党务干部;高素质;专业化企业中的党务干部,是直接对国企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党务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关乎国企人的思想建设质量以及相应业务工作的建设质量。
在开展党务工作时,党务干部自身能力同工作成果紧密相关。
所以,党务工作者要持续强化学习以及探索,反复开展论证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用更加良好的手段来丰富党务工作,让党务工作者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开展党务工作,推动党务干部以更加科学、现代化的手段做好新时期党务工作。
一、新背景下党务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新要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党务工作者面临着工作上的严峻挑战,科学做好党务工作,保证党务工作的执行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国企开展好党务工作的重点任务。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不管是改革前的国企,或者是改革后的国企,某种程度上都经历了改革的洗礼,企业主动开展了一些科学的尝试,党务干部走上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能够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开展党务工作,创新党务工作的内容,工作的变化使党务干部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
在党务工作领域存在着诸多的挑战,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一名在国企中从事党务工作的员工,既要面对繁重的宣传任务,又要应对好持续变化的党务工作宣传形式,同时,由于多元化发展概念的完善和改进,迫使党务工作者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
新形势下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新形势下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新形势下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
”如何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力度,在急难险重一线工作中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建立起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新时期组织部门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深入实践、改造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区大力践行“六个一线工作法”,牢固树立“四重四让”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一线选干部,让基层一线出干部”的思路,不断延伸拓展干部培养选拔链,注重选拔使用那些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安置回建、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等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品格优秀的干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营造了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为提高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
区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座谈研讨、谈心谈话等多种方法,对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对区近年来在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深入探讨研究,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构建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中央最新政策方针是否得以落实,主要依靠基层一线干部。
基层一线干部是我党的“神经末梢”,最灵敏地感知时代脉动;是政治系统的“毛细血管”,关系整个政治机体的健康运转;是我党执政水平面对群众的最直接体现和反映,关系政令畅通、民心向背、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大局。
对推动专业技术型领导干部科学成长的探讨——基于长沙市专业技术型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调研思考
敢实干的作风 。
群众 基础 好 。由于 多年 从事 专业 一线 的工作 , 与
基层群众 同甘共苦, 因此普遍做事身体力行 , 为人热
情 正直 , 诚信 可 靠 , 不摆 架 子 , 善解 人 意 , 事 公道 正 办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6 1
文化 水平 高 。作 为专 业 技 术型 领 导干 部大 都 处 于社 会 事务 管理 的前沿 岗位 ,其 知 识 渊博 ,性 情理
智 , 维严 谨 , 胸 开 阔 , 达 事 理 , 思 心 通 明辨 是非 ; 有理 想、 有抱 负 、 纪 律 , 学 习 、 科 学 、 团 结 、 协 有 讲 讲 讲 讲
— —
基 于长沙 市专 业技术 型领导干部 成长 规律 的调研 思考
李晓军
( 中共 浏 阳市 委党校 ,湖 南 浏 阳 40 0 ) 13 0
摘要: 专业技 术型领 导 干部是 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生力 军 , 党政领 导干 部人 才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是 是推 动
“ 两型 ” 社会 建设 , 实现 “ 民强 市” 富 的重要人 才保 障 。 应通过 了解和 分析相 关 的基本 状 况 , 索专业技 术型领 导 探
政 治意识 相对 淡 薄 。专业 技 术型干 部 由于长 期
则慢 于一 线业 务 岗位干 部 ;而 机关 干 部 成长 速度 不 快 。这表 明 , 青 团干部起 点 快 , 线 业 务 岗位 干 部 共 一
21 0 0年第 5期
{ 第 6期 】 总 5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双月刊)
J URNALO F O HUNANADM I S NI TRATI ONI NSTI r E TL r
工作总结:党的干部交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工作总结:党的干部交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干部交流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调任、转任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对于推进干部人事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干部交流制度的发展沿革干部交流不仅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干部管理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
干部交流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有其雏形。
1942年中共中央军委曾颁发《关于干部交流的指示》,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对象、范围、时间等进行了相应规定。
随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了《关于延安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决定》,着重指出要注重不同层级干部的交流。
这些表明我们党对于干部交流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极大地规范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干部交流制度也在不同地区和部门逐渐恢复和发展。
一些省市和部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干部交流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交流的力度与深度。
1990年7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实行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指出有计划地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交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便于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此后中央于1993年和1995年分别颁发了两部重要法规条例,即《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两者都强调要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经过多年实践,《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于1999年4月制定并实施,由此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党政干部交流制度。
中央于2006年8月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几十年来干部交流制度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困扰各地各部门执行干部交流存在的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便于干部交流的具体操作,这标志着干部交流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基层青年干部的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
构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成长链的实践与思考--基层青年干部的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导读:本文中的基层青年干部指具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传达和执行者,他们中有村级定工干部,国家选聘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乡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县(区)级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他们直接服务人民群众,是国家政策的最后传达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国家的未来,他们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的决策,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一大批年富力强、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的青年干部扎根基层、贡献青春、服务群众,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基层工作的复杂性,繁重性和多联系性也为基层青年干部不断提高解决基层实际情况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思想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加有力的促进了基层青年干部健康的成长。
时至今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的科学用人思想,内容丰富,旗帜鲜明,极大地激发了基层青年干部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服务人民的热情。
正所谓“上面布置工作千条线,下面落实工作一根针”,基层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各项工作的直接落实者;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正是因为基层青年干部担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基层青年干部的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关注、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个别地方发生了不稳定的问题时,农村干部不是勇敢地站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临阵退缩;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暧昧;更有甚者是唯恐事情闹得不大。
探讨全能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的区别
探讨全能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的区别全能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是在组织管理领域中常常被讨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全能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势和适应能力。
一、全能型干部的特点全能型干部是指那些具备多种技能和能力的人才,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全面的领导能力。
下面是全能型干部的特点:1. 多领域知识:全能型干部通常具备不同领域的知识,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领域,并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多功能能力:全能型干部具备多种职能能力,他们能够在不同职位和角色中灵活转换,并有效地管理和领导团队。
3. 横向沟通和协调能力:全能型干部擅长与不同部门和团队进行沟通和协调,他们能够整合资源并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
4. 综合决策能力:全能型干部能够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决策,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5. 领导和管理能力:全能型干部具备良好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团队、落实目标,并激励员工达成最佳绩效。
二、专业型干部的特点专业型干部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技能和专精知识的人才,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下面是专业型干部的特点:1. 专业技能和知识:专业型干部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深入研究和专注度:专业型干部对所从事的领域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他们深入研究和探索,致力于为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3. 精准执行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型干部能够针对特定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有效执行。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独特的洞察力和经验。
4. 专业影响力和声誉:专业型干部通过在特定领域内的出色表现和贡献,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专业影响力,他们通常被其他人所尊重和认可。
5. 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专业型干部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积极追求创新和改进,并推动领域内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新时代国企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140作者简介:王慧(1986— ),女,汉族,江苏宿迁人。
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党建。
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召开以来,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质量在国有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提升,在“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下,党务部门设置、党务干部配备方面得到全面加强。
但国企党务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专业程度不高、工作本领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全面加强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一支打造“满足新时代需要、服务国企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
一、国企党务干部队伍现状目前,国企各级党组织的党务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贯彻执行,但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一)党务人员配备与党建工作要求不适应仍有部分党务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思想,还片面地认为党建工作是服务保障工作,甚至以为只要把业务工作抓好就可以了。
有的党组织党务人员配备不足,没有按照党员比例配备党务干部,一人多岗、兼职使用的问题仍存在,有的甚至是专职党务干部缺编。
有的忽略了党务工作岗位特殊要求,配备的党务干部水平不高。
(二)党务干部业务素质与履行岗位职能不适应有的党委干部工作能力弱,对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建业务知识不熟悉,党建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完成上级党组织的规定要求;部分党支部书记甚至把党建工作分摊至各支部委员身上,对改善本部长的党建工作提出的建议对策针对性不强;有的工作方法呆板,不善于做群工作众,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号召力和感召力。
(三)党务干部选拔使用与党务工作地位不适应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还存在党建工作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认为干党务工作对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意义不大,致使党建工作没地位、没影响,也导致一些干部不愿干不想干不会干。
有的党组织未制定对党务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党务干部选拔使用、交流任用面较小,导致党务干部心理有落差,工作积极性受挫。
试论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作者: 向熙扬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图书资料中心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40-42页
主题词: 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中青年领导干部;成长过程;阶段性;成熟度;领导者;世界观;干部成长;基本功
摘要: 试论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向熙扬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探索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不仅要研究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研究党政领导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
在新时期,从二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逐步成长为党政领导干部,成为高层的党和政府的领导者,这...。
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方法
(责任编辑 张 敏)2011年12月号 党政论坛编辑:《党政论坛》编辑部出版:《党政论坛》杂志社地址:上海市虹漕南路200号邮政编码:200233电话:(021)22880423印刷:上海师范大学印刷厂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广告许可证编号:3101044000046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北京399信箱)本刊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马春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尹继佐/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 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家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金炳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罗世谦/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周禹鹏/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张惠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赵启正/国务院原新闻办公室主任姜燮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委秦绍德/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龚心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编委会主任: 王 瑜 吕 贵编委会副主任:王国平 杨俊一陶柏康编委会委员: 朱 华 曾 峻郭庆松 张春美 王志平程竹汝 刘宗洪 陈奇星梅丽红 谭 力主 编:杨俊一常务副主编:陶柏康副主编:谭 力执行编辑:张 敏版面编辑:朱振海………………………………(责任编辑 陶柏康)张云泉的“以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稳定”一文指出,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多,有些地方出现的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还影响一方稳定,个别恶性事件甚至还在国际上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要居安思危,把责任意识体现在为民办事的全过程。
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有真本事,要向群众倾注一腔真感情,自身一定要有高境界,要刻苦学习,掌握适应时代需要的真本领。
李怀录的“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建设”一文指出,党的理论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进行的理论创立、发展、学习、宣传、教育以及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的活动。
它大致分为三方面内容:一是党的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二是党的理论的宣传教育;三是党的理论的运用。
新形势下科技型国有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探析
人力资源MODERN ENTERPRISECULTURE712021.11(上)第31期 总第574期新形势下科技型国有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探析黄诚 孟欣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摘 要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优秀年轻干部是科技型国企的中坚骨干力量,企业要明确选拔标准、科学合理评估、系统培训培养,提升优秀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优秀年轻干部 干部培养中图分类号:E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1-071-0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国有企业肩负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
新形势下,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人才,这就要求科技型国有企业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管理体系,为科技型国有企业输送一大批“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从而加速促进科技自立自强进程,加快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时代意义(一)有利于引领国企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经营管理愈发复杂,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对国企干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国企干部接受新思想、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方法,推动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保持持续的变革更新。
因此,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为各级管理岗位提供足够的适应新时代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完善国企人才工作体系,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系统性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可以有效提升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而能力的提升是激发年轻干部个人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利于积极重塑年轻干部的工作方式,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促进人才发展,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问题研究大规模培训干部, 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两年来, 我们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 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 全面筹划, 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 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 我们发现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质量,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 就是由各级党委统一部署, 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要任务,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以脱产培训为主要方式, 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三支队伍”为基本培训对象, 以多层次、广渠道、全覆盖、高质量为奋斗目标的教育培训活动。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鲜明的政治性。
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范畴, 其核心问题是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培训, 使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 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 为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组织保证。
二是内涵的时代性。
当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随着党的建设的阶段目标和任务的变化, 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必然要求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形式、领导体制等多方面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三是对象的广泛性。
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所针对的对象既包括党政干部, 又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既包括领导干部, 也包括在职的所有一般干部。
培训所涉及的范围比以前任何培训都要广泛。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作者:黄嘉玮袁茂琳张晓露郑红渠张觅王静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这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下,如何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亟待解决、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内涵及意义(一)准确理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深刻内涵。
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就基本素质看,在领导科学理论中,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其中,政治素质是根本,是第一位的。
就专业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要增强“八大本领”,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是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二)准确把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高素质专业化拓展了德才兼备用人原则中“才”的专业化内涵,完善了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有机统一的可操作性用人标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更好地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为我们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准用准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是推动渝中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必然要求干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切实解决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一)干部综合素质培养“重业务轻理论”。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干部德与才的培养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平衡、精力投入不平衡、考核比重不平衡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重视见效快、目标更明确的业务工作,忽视了对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
党务干部成长路径研究
党务干部成长路径研究广东中山,528403摘要:国企党务干部是对党的路线、政策进行传达、落实的先锋力量,是国企党建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是决定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是否及时、高效地在国企贯彻执行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企业党务干部的成长路径,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党务干部;成长路径引言:党务干部在党务管理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党的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
党务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效能等方面的个人素质,与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质量及实际效果有直接的联系。
对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以及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更是对企业的政治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国有企业要对党务干部的自身素质进行强化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展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能充分发挥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对国企发展的保障作用。
推动党务干部成长,是国企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建设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实现党员干部成长和发展之路的真正通达,就一定要把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当作是“一把手工程”,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党务干部成长发展、培养和提升整体素养的根本保证,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机制体系的支撑。
对于党务干部来说,应该以健全的制度机制为前提,重视并强化机制的实施。
持续创新,让基层党建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一)组织机构规范设置党务工作机构,增强党务工作机构的独立性。
将党务工作临时纳入综合行政机构的,应当配备专职的组织和宣传岗位。
在此基础上,要理顺各有关部门在党建工作中的权力和责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定位和细化。
(二)岗位编配机制对党务干部的选聘、培训和使用进行总体规划,对党务干部的配备要坚持“定编、定岗、定位和责任”的原则。
浅析青年干部的培养与成长
浅析青年干部的培养与成长作者:骆明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年第10期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与途径,只有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途径,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
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例外。
只有认识和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干部培养和干部成长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年轻干部总体特征与成长基本规律截至2015年,采气厂35岁及以下干部240人。
从科级干部的提拔任用工作年限与主管、工程师任职时间统计,采气厂目前年轻干部的成长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2年:起步阶段;3-4年:成长阶段;5-8年:基本成熟阶段;8-12年:成熟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
通过对调查对象成长历程的调查分析,发现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不是一个自然的成熟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干部自身的内因基础条件;二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外部客观环境。
目前已有大量的调研材料证明,内外因双重作用决定一个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轨迹。
年轻干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成长过程虽然与其主观努力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领导的培养,取决于组织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只有按照和遵循这一规律,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担当重任的人才才会大批涌现出来。
其一般成长规律表现如下:(一)自身勤奋和努力是干部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努力工作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
一是勤于学习,储备技能。
二是勤奋工作,创造成绩,以优异的成绩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
三是把握机遇,展现自我。
重大场合的表现、艰苦环境的锻炼、处理突发事件的才干等,都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有利时机。
(二)组织培养和推动是干部成长的动力年轻干部自身素质是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但必须通过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的外因推动才能起作用。
(三)基层历练和感染是干部成长的支撑一个干部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就会磨练过硬意志,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增长实践能力,为以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特点及培养机制完善探析作者:丁萍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19期【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型党政干部已成为支撑各行各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如何加强专业型党政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管理工作研究,不仅具备相当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党政干部成长特点培养机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党政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财政、金融、建筑、执法、司法等专业性较强的条线部门,大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型党政干部已然成为支撑各行各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加强专业型党政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管理工作研究,不仅具备相当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结合党政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工作实践,笔者在此拟对专业型党政干部的成长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1.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基本内涵及特点专业型党政干部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务型干部”、“技术型干部”,指的是党政干部队伍中从事某些业务职能工作时间较长,在特定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在特定行业领域具有一定建树的人员。
概括起来,专业型党政干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专业层次高。
专业型党政干部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第一学历,或者较为深厚的专业学习背景和较高的技术职称,由于受专业学习及业务氛围熏陶,专业型党政干部一般都能做到注重业务学习,钻研本职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作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产物,专业型党政干部与传统党政干部群体存在一定差异,但也不能简单认同为泛社会群体的高层人才,其产生与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更充分体现了党政干部队伍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与一般意义的知识分子概念不同的是,专业型党政干部的知识素养并不直接表现为综合文化知识,而是通过其岗位技能或专业知识才能进行充分的展示。
通常来说,专业型党政干部的人才评价,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党政干部评价体系操作,而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评判或行业评定才能得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结论。
1.2行业特色浓。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专业型党政干部的产生与培养,与岗位设置、专业要求的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同行业背景下,专业型党政干部的队伍建设、总体规模、发展前景都各不相同。
专业型党政干部身份中“专业型”的评价,是可能随着从业者岗位变化或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如在A岗位工作多年的业务型技术骨干,交流到B岗位若干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成长为B岗位的骨干人才。
实践中,对于专业型干部的评价不能等同于专家型人才的评价,不能过于拘泥于学历文凭、发表论文等所谓“硬性指标”,而要结合岗位表现、业务技能等实际情况进行行业性的综合评判,如此才能深入把握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德才全貌。
1.3培养周期长。
专业型党政干部的成长培养有着其内在科学规律,不能简单地把高学历、高职称等同于高素质、高水平,在人才评价时唯学历、唯身份。
一般来说,专业型党政干部的成才成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其他经验的积累,如成为一名优秀法官或一名优秀检察官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律功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社会经验,绝不是仅凭一两次考试或一两个职称所能完成的。
专业型党政干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其选拔使用不能一概参照普通机关干部的管理使用规定,而应对其成长规律、自身特点做全面考量,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成才的这一特点,值得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认真研究。
1.4交流轮岗少。
纵观专业型党政干部群体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骨干作用突出,不少同志在某一岗位或某一类岗位工作十年、二十年的情形可谓屡见不鲜。
诚然,就专业经验积累、推动工作开展而言,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就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树立干部选拔导向等长远大计而言,过于封闭、长期缺少流动的干部管理机制,显然难以调动干部个体的积极性,容易造成懈怠情绪的蔓延。
随着干部选拔交流以及基层一线锻炼等工作的推进,这一现状目前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总体而言这一特点在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中的常见瓶颈制约因素与相关党政综合部门的同志相比,专业型党政干部入门门槛高、成才慢、提拔交流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虽有主观因素使然,但也不可否认客观环境的影响。
笔者以为,当前制约影响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专业优势与岗位阅历的强烈反差。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专业型党政干部在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也存在着应对危机能力不足、组织协调能力偏弱等明显不足。
由于专业型党政干部多注重于本职学习,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往往较少涉猎,反而不太容易被行业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所熟悉或认可。
当然,此类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实践专业型党政干部中涌现出的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同样不在少数。
但总体而言,专业型党政干部在拥有专业优势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有了岗位单一、多岗工作经验不足的“经历缺陷”。
一般来说,从事专业岗位时间越长,向综合型岗位转型的机遇越少、难度越大。
实践中,专业型党政干部受此制约往往仅能在本部门、本系统或者相关条线内发展,发展机遇偏少、上升空间有限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
2.2岗位需求对个人发展的有限满足。
就专业条线部门的自身工作需求而言,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型专业人才无疑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石,倘若不能保证一定的人员稳定性,显然无法满足部门自身工作的需求。
但对专业型党政干部自身而言,其在能力、资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谋求更高平台的个人发展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两者之间的反差即带来了岗位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在业务条线部门岗位上升空间较小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有时甚至会被人为放大。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及党政干部现行管理机制的制约,干部专业特长、技术等级与行政职级待遇之间缺少完整、合理的参照标准,专业型党政干部在原有岗位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感,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发展规划造成了相当的客观影响。
2.3评价体系与选拔标准的不相吻合。
专业型党政干部长期处于专业条线的工作氛围中,其内部评价往往带有浓厚的行业色彩和专业特点,如不少专业部门除领导岗位设置外,往往还设有相应的技术等级、技术职称、上岗资格等硬件条件。
但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除少数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以往,专业性选拔条件则较少涉及,一般性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测试和干部考察则往往成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这无疑大大减少了专业型党政干部在领导干部选拔中的竞争优势,使得其在现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难以充分展示才干。
当然,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用机制的不断改革,“干什么,考什么”已逐渐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但毋庸置疑,专业型党政干部长期所处环境培养的素质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自我认知往往成为制约其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正确对待外部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2.4所属行业与结构需求的动态关系。
专业型党政干部的成长成才,与其所属专业在社会需求大背景之间的关联度也是密不可分的。
如八九十年代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学习机械、化学等理工科出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在少数;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金融、外贸等文科类专业的党政干部占比则不断提高。
因此,专业型党政干部的脱颖而出,既有自身努力、不断完善的内在因素,同时也与社会需要以及党政干部的结构化需求密不可分。
正确看待专业型人才的成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统筹各种类型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培养,不仅是合理构建党政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要求所在,也是干部选拔任用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
3.专业型党政干部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构建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路径,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成长规律认识、探索党政干部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笔者看来,合理构建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培养机制,关键在于做到“四个平衡”:3.1条线发展与综合发展的平衡。
就专业型党政干部的能力素质培养而言,要根据不同个体在个性特点、现有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辟专业发展和综合发展两类成长通道。
要在坚持专业岗位业务练兵,大力培养业务尖子、岗位能手的基础上,分批分层次选拔年富力强、个性活跃、敢于担当的专业型年轻干部到一线岗位、非专业岗位进行多角度锻炼,进而从中培养发现更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要坚决摒弃“就专业看人才,就简历看人才”的狭隘视角,将专业型干部的成长成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统筹安排。
3.2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
要全面把握专业型党政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个人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全局性谋划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
要切实加强专业型党政干部尤其是中青年骨干的职业规划指导,尊重其自身发展意愿,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活力。
要针对专业型岗位的特点,切实加强专业型党政干部配套待遇问题的研究,提高专业型岗位对党政人才的吸引力。
要通过分类设计专业型干部和综合型干部成长路径,在提升专业型党政干部自我实现价值上取得新的突破。
3.3干部选拔与专业特点的平衡。
要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时的专业型党政干部使用,切实改变干部选用时的“大呼隆”现象,细化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党政干部使用比例及名额分配。
要根据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分类如法律、金融、财会等建立相应的党政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后备人才库,有效减少当前后备干部管理中“备而不专,专而不备”的现象。
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专业型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切实加强适岗评价、专业能力分析、行政能力测试等多种手段的共同使用,全面考量选拔对象的专业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
3.4梯队培养与多元使用的平衡。
要根据专业型岗位的从业特点,广泛推行专业型党政干部岗位AB角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梯队,为专业型党政干部的流动、成长建立相应的机制条件。
要构建多元化的专业型人才成长平台,打破传统的党政人才流动壁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专业型党政干部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如某些地方开展的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专业型干部到大型国有企业任职等做法都是不错的尝试。
通过加强梯队培养和多元使用,进一步推动专业型党政干部的合理流动和自我发展,进而实现专业型党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