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点;3.熟悉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工具。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2.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机械设计;3.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会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我们会讲解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然后,我们会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工具,如力学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
此外,我们还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会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会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会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和技巧。
最后,我们还会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首先,我们会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同时,我们还会准备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源。
此外,我们还会准备实验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stm课程设计活动范例
stm课程设计活动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STM32微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STM32CubeMX和Keil uVision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STM32微控制器的架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掌握STM32CubeMX的使用方法,包括时钟配置、外设配置和中断设置。
(3)熟悉Keil uVision编程环境,学会编写和调试STM32程序。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STM32CubeMX和Keil uVision完成一个简单的STM32项目。
(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项目需求进行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3)学会对STM32项目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TM32微控制器概述:STM32架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2.STM32CubeMX使用方法:时钟配置、外设配置和中断设置。
3.Keil uVision编程环境:编写和调试STM32程序。
4.STM32项目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STM32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5.调试与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系统性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STM32微控制器的原理、STM32CubeMX和KeiluVision的使用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验法:动手实践,完成STM32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STM32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
简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是指学校自主设计与组织的教学课程方案,旨在满足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教育目标。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范例,以供参考。
课程名称
科学探索之物质变化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 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
-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模块一: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分类和特征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性质变化
- 密度和比重的概念和测量
模块二:化学反应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征和变化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实践探究
模块三:热与化学反应
- 热和温度的基本概念
- 热容和热传递
- 热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和应用
课程教学活动
- 实验探究:设计和完成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实验
- 小组讨论: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视频观摩:观看相关化学反应的视频案例,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讲解:讲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评估方法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 小组项目:合作完成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小组项目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 《化学基础教程》,作者:XXX
- 《实验化学》,作者:XXX
- 《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作者:XXX
以上是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的范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java课程设计范例
java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以及简单的数据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
2.掌握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3.熟悉Java的基本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
4.能够运用Java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算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介绍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基本语法规则。
2.流程控制语句:讲解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流程控制语句的用法和意义。
3.基本数据结构:介绍Java中的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4.编程实践:通过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和基本数据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Java程序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Java语言的应用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编写和运行Java程序,亲自体验和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Java编程语言》等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
2.多媒体资料: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和基本数据结构。
3.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让他们能够编写和运行Java程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编程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及班级:数控技术70511设计:xxx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06.12.25目录前言 (4)第1章选择传动方案 (5)第2章选择电动机 (6)2.1 电动机的选择 (6)2.2 输送机的输送量及功率计算 (6)2.3 电动机的功率 (6)2.3.1 螺旋输送机主轴上所需功率 (6)2.3.2 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 (6)2.4 电动机的转速 (7)2.5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7)2.6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运动参数 (7)2.6.1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7)2.6.2 计算各轴转速 (7)2.6.3 计算各轴转矩 (8)第3章选择V带 (9)3.1 选择普通V带 (9)3.1.1 按照计算功率P c,选择V带型号 (9)3.1.2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9)3.2 初选中心距 (9)3.3 确定V带的根数 (10)3.4 计算紧张力 (10)F (10)3.5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R3.6 结构设计 (10)第4章传动设计 (11)4.1 选择高速级齿轮传动的材料及热处理 (11)4.2 强度计算 (11)4.3 确定选择齿轮传动的参数和尺寸 (11)4.4 验算齿根弯曲应力 (12)4.5 结构设计 (13)第5章轴的选择 (14)5.1 高速轴的设计 (14)5.1.1 选择轴的材料 (14)5.1.2 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14)5.1.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14)5.1.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14)5.1.5 高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6)5.2 低速轴计算 (17)5.2.1 计算轴上的力 (17)5.2.2 计算支反力 (17)5.2.3 作弯距图,齿轮作用力集中在齿宽中心 (18)5.2.4 轴输出转矩 T = 659000 (18)5.2.5 求最大当量转矩 (19)5.2.6 强度校核 (19)5.2.7 低速轴段的长度确定 (19)第6章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 (20)参考文献 (21)前言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vfp课程设计范例
vfp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VFP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理解VFP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VFP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掌握VFP的基本语法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概述:介绍VFP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VFP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VFP基本语法:讲解VFP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3.常用VFP函数:介绍VFP中常用的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函数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4.面向对象编程:讲解VFP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包括类、对象、属性、方法等。
5.VFP数据库操作:介绍VFP对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记录的增删改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VFP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VFP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VFP课程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上机实验的条件。
4.在线资源:推荐一些与VFP课程相关的在线教程、博客、论坛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原则。
1. 学生为主体。
课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程设计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传授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性与科学性。
课程设计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程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名称,XXX课程。
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3. 课程学时,XX学时。
4.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5. 教学内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或单元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6.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
7.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需求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5. 教学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实施。
6.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价。
课程设计案例范例
课程设计案例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学会使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
4.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6.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3.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介绍XX学科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演变过程,认识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XX学科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书。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展知识面。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一、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接触到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本文将以一个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设计范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二、课程目标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具体而言,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3.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两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是课程的重点,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并在课程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四、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安排2-3个学时。
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项目。
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内容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3. 评价方式该课程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表现。
理论学习方面,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实践项目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报告、项目展示和项目成果的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其中,理论学习方面可以准备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实践项目方面可以提供实验设备、材料和制造工具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结构元件,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问题,计算出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材料设计并构建小型结构模型,展示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能够掌握测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解决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将对工程学和结构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志向。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技术工作的尊重,理解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对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介绍梁、柱、板等常见结构元件,及其在承受不同类型力时的响应。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3.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讲解结构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图绘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型结构模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课程相关知识背景。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设计为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应用能力。
- 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信息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与示范。
- 实践活动中关键步骤的指导与解析。
- 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与培养。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回顾已学知识或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一个简短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或板书讲解等方式,清晰、系统地传授新课程的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 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准确把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程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该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设计、控制和应用。
此外,该课程还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选型、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范例,以期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课程设计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气设计能力、模拟仿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变流器的设计和控制技术。
2.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电力电子变流器。
具体包括:(1)设计一个交流输入、直流输出的电力电子变流器。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计算所需的功率半导体装置。
(3)设计适当的电路保护和故障检测系统。
(4)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变流器的开关控制。
(5)进行电路仿真和实验验证。
其中,电力电子变流器可以采用全桥式、半桥式、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等常用拓扑结构。
3. 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明确所需完成的技术任务和各个环节的时间计划,提前预估和解决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2)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
包括相关电路设计资料和器件规格书等。
(3)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型计算,选择满足要求的元器件。
(4)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电路模型,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进一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5)设计控制系统。
采用单片机或FPGA等控制芯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变流器的开关控制,并对控制程序进行仿真和验证。
(6)进行实验验证。
制作样品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短路等电路故障。
(7)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
4. 课程设计评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案设计(20分)。
设计方案的完备性、实现难度、适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考虑。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范例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对造价控制和成本管理的能力。
1.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
2.熟悉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
3.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原理和技巧。
4.能够运用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进行简单的工程造价计算。
5.能够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
6.能够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造价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工程造价基本概念、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1.工程造价基本概念:介绍工程造价的定义、分类和构成,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
2.工程造价计算方法:讲解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包括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和全费用综合单价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工程造价管理:阐述工程造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如目标成本法、挣值分析法和动态控制法等,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
4.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项目造价案例,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计算和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造价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工程造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体育课课程设计范本
体育课课程设计范本一、课程概述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灵活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提高;4.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体育课程设计共包含三个主题: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和团队合作运动。
1. 主题一:田径运动1.1 目标: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1.2 内容:- 推广长跑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长跑活动,提高他们的耐力和增强体质。
- 排球传球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排球传球练习,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主题二:球类运动2.1 目标:培养学生的球类技术和协作能力2.2 内容:- 篮球比赛: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培养他们的篮球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
- 足球训练:通过足球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和战术意识。
3. 主题三:团队合作运动3.1 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2 内容:- 羽毛球双打:学生分组进行羽毛球双打比赛,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 推广接力赛: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如示范教学、分组合作、讨论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关注学生的安全,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五、评估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合作能力等。
2. 量化评估:采用定量测试方式,如计时、计分等方式,评估学生在不同项目中的成绩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2. PPT演示3. 体育教学视频和教学示范材料七、教学环节设计1. 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操和拉伸运动,预备学生身体活动。
单点课程设计范例
单点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性,以及说明物质的相变过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变化的因果关系,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学生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状态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介绍元素、化合物及物质的分类,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
2.第二节:物质的状态与变化,探讨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相变过程,分析物质变化背后的原因。
3.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讲解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展示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确保学生对物质与能量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物质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全面学习,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然科学基础》第三章相关内容,提供理论框架和学习指导。
2.参考书:收集相关领域的科普读物,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各种实验材料和仪器,确保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范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3. 学生能够了解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提升概括和归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表达、倾听和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习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关爱、团结等。
3.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程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核心,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结合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字词学习:挑选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
2. 课文学习:选取一篇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阅读理解: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和句子,培养概括和归纳能力。
4. 写作训练:以课文为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技巧。
5. 课堂活动: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协作能力。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步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三课时:开展写作训练,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课时:组织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协作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的《摆渡》课程设计和教案范例
本文将针对学习效率提高的《摆渡》课程进行设计和教案范例的介绍,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课程背景分析在当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学习中培养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也变得尤为重要。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成绩好坏的关键在于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常常他们的学习方法是科学合理的,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程将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摆渡”课程的教学方式,对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指导。
2.课程设定2.1.课程目标通过“摆渡”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学习的内在规律。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科学合理的方法。
(2)掌握科学的记忆技巧及其运用。
(3)通过阅读、听取、记笔记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4)发掘自己的学习优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2.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注重学生自我调控和探究过程,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课程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学习方法的介绍:学生通过探讨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
(2)记忆技巧的运用:运用各种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森林、视觉记忆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高效的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3)时间管理与计划: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计划方法,控制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4)阅读技巧的训练:针对不同阅读难度和读者的阅读需要,通过量化阅读、扫读、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5)笔记技巧的学习:学生通过阶段性地提取重要信息,分离核心内容和次要信息,运用图像化表达等技巧进行记忆,提高信息获取和记忆效率。
(6)学习成果评价:学生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以及与他人进行评估,评价学习成果的优劣,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3.教学策略3.1.情境教学法“摆渡”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各种情境让学生进入到学习中,鼓励他们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和探究,从而更加真实、直观地完成学习任务。
vfp课课程设计范例
vfp课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VFP(Visual FoxPro)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VFP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VFP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熟悉VFP的运算符、表达式和函数;•理解VFP的程序结构、控制语句和事件处理;•掌握VFP的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了解VFP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VFP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VFP进行数据库设计和表的创建、修改、查询、删除操作;•能够使用VFP的界面设计工具,创建简单的用户界面;•能够使用VFP的调试工具,调试和优化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软件工程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VFP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3.VFP的运算符、函数和事件处理;4.VFP的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5.VFP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6.VFP的程序结构和控制语句;7.VFP的界面设计工具和调试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VFP的应用场景和编程方法;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VFP进行编程和数据库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Visual FoxPro 教程》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Visual FoxPro 编程实例》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展示VFP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设计;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5.在线资源:提供VFP的在线教程、论坛和帮助文档,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课程设计技术方案范例
课程设计技术方案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XX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包括重点知识点和辅助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并结合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课程总评的20%;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课程总评的5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考试内容将涵盖课程所有的知识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操作题等。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共计16周。
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验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不同启动子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影响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双链RNA导致基因沉默—RNA干涉,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生命现象,也是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尽管对RNAi的机制研究已经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探查。
玉米乙醇脱氢酶基因启动子(ubi)具有高效启动转录的作用,并且它基本不受组织细胞的限制,是禾本科植物中较为常见的启动子,能够有效地提高外源基因在水稻愈伤中的瞬间表达,效率为35S启动子的4倍。Pnzip启动子是一种具有严格组织专一性的启动子,它能驱动外源基因在光合组织中特异、高效表达,效率为35S启动子的9倍。在RNA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研究中,目前尚未见有关比较不同类型启动子抗病性的系统报道,本研究将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
[4]Cogoni C, et al. Suppress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omologous transgene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94, 65 (3): 205 - 209.
[5]Derek M, et al. Silencing viral infection.PLoS Medicine, 2006, 3 (7):1000-1004.
RNA沉默是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RNA)引发的同源mRNA降解现象(Hammond, 2001; Phillip, 2002; Kawasaki, 2003)。在细胞中,dsRNA在Dicer酶的作用下从两端逐段酶解大小约21~25nt的小分子双链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片段。双链siRNAs形成后,与RNA诱导的RNA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在ATP酶的作用下将双链siRNA解开成单链RNA。在ss-siRNA的引导下,识别与其同源的靶mRNA,一旦siRNA和靶mRNA互补配对,RISC中的核酸酶就将靶RNA从siRNA中点的对应位置处切断,导致靶RNA降解。RNA沉默的显著特征是这种沉默作用可以被扩大。这种扩大作用可能是由于反义siRNA与靶mRNA结合,在RdRP的作用下扩增出dsRNA。然后在Dicer的作用下可形成大量的siRNA。
[8]Elbashir S M, et al. RNA interference is mediated by 21- and 22-nucleotide RNAs[J]. Genes Dev ,2001, 15:188-200.
[9]Fire A, et al.Potent and spacific genetic interferenoe by double- stranded RNA inCaenorhabditis elegans. Nature, 1998, 391:806-811.
[2]Boutla A, et al. Short5’-phosphorylated double-stranded RNAs induce RNAinterference inDrosophila.Cuurr Biol, 2001, 11: 1776-1780.
[3]Cogoni C & Macino G.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inNeurosporaby a RecQ DNA helicase .Science, 1999,286:2342-2344.
建立dsRN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对于成功地应用RNAi技术培育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转基因来说,dsRNA形成的途径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构建的发夹结构(hairpin)的外源基因转录产生。具有发夹结构的外源基因由两段反向重复(IR)DNA序列和一段其他DNA(spacer)序列组成,两段IR DNA由spacer连接起来。这样的结构所转录的RNA会形成发夹结构(hairpin RNA,简称hpRNA)。hpRNA由具有双链结构的“茎”(stem,是IR DNA转录的产物配对形成双链)和单链结构的“环”(loop,是spacer DNA转录的产物)组成。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转基因植物中(即含有非hpRNA结构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产生基因沉默的几率一般为10%~30%;而转录后能形成双链RNA的转基因(hpRNA结构的转基因)诱发基因沉默的几率较高,可达到60~80%以上;尤其对于转录后形成的“环”(loop)为内含子的发夹结构(ihpRNA),诱发基因沉默的效率更高,有的可达100%(朱俊华, 2004;竺晓平, 2006; Smith, 2000; Wesley, 2001;Zamore, 2002;Helliwell, 2003; Pandolfini, 2003)。基于hpRNA表达而诱导的基因沉默已在多种生物、多种基因上获得成功(Smith, 2000; Wesley, 2001; Piccin, 2001; Paddison, 20)。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现象最早是在植物中发现的。1990年,Napoli等将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导入到紫花矮牵牛中,旨在加深花的颜色,但结果花的颜色不但没有加深,而变成白色或紫白相间。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并没有新的基因表达,反而使植物本身的色素合成基因也受到了抑制。当时将这种现象称为共抑制(Co-suppression)或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随后,Dougherty等(1992年)用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的非翻译CP基因转化烟草,发现在表现抗性的植物细胞核中,转入病毒CP基因的转录正常,甚至加强,但在细胞质中的积累大大降低。这与在研究chs基因的结果极为相似,也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这种抗性被称为RNA介导的病毒抗性(RNA-mediated virus resistance, RMVR)。继在植物中发现PTGS后,目前已在微生物、动物中也发现与PTGS类似的现象,如在真菌内发现的“quelling”(Guo, 1995)、线虫、果蝇内发现的RNAi(Fire,1998;Zamore,2000)。根据上述各种基因沉默的特点和性质,可统称为RNA干扰或RNA沉默。
RNA干涉(RNAi)是利用双链RNA特异性的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 ,从而特异性的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RNA介导的病毒抗性技术是利用病毒本身的一些基因导入植物从而获得抗病毒植株,也称为源于病原诱导的抗病,是植物病毒基因工程常用的策略。
马铃薯Y病毒(PVY)对马铃薯、烟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危害十分严重,其侵染所造成的损失可达80%,尤其是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可以造成寄主提前死亡而绝收。本研究以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3’端400bp的序列为靶目标设计反向重复序列,插入含有三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构建hpRNA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不同启动子对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影响,寻找能够引发RNA介导病毒抗性产生的最佳类型的启动子,同时探讨启动子对RNA介导病毒抗性的作用本质。
hpRNA中的“环”(loop)也可对PTGS(RNA沉默)产生影响,loop的长度直接影响hpRNA的形成和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短loop有利于hpRNA的形成和稳定,但loop过短会影响IR结构DNA的在细菌内的克隆。Piccin等(2001)在研究hpRNA引发果蝇Y基因(长度为1120bp)沉默中的研究中使用GFP基因片段为spacer,结果表明当loop长度为330nt时,对dsRNA引发的RNAi无显著影响,且极大地提高了IR克隆的效率;而当loop长度为150nt时,则对提高IR克隆的效率没有帮助。Wesley(2001)等报道,在植物中,当loop长度为30~50nt,stem的长度为98bp时,就可引发100%的基因沉默。我们的研究表明,当stem为200nt长度时,50nt长度的loop可有效地形成稳定的hpRNA(朱俊华等,2004);当stem长度为300nt时,载体的构建相当困难。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较适宜的茎环比例应为3/1-4/1(温孚江,2004国家基金)。适宜茎长度和茎环比例的确定为研究中构建dsRNA的高效表达载体提供了依据。
[10]Gil, J. & Esteban, M. (2000)Apoptosis5, 107–114.
[11]Grishok A, et al. Genes and mechanisms related to RNA interference regulate expression of the small temporal RNAs that controlC. elegansdevelopmental timing.Cell, 2001,106:23–34.
通过对hpRNA的研究表明,hpRNA中的双链“茎”(stem)部分是诱发基因沉默的关键部位。茎的长短可影响RNA沉默的效率及稳定性。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Helliwell(2003)等研究发现,50~1000bp的基因片段均能诱发基因沉默,但基因片段越短,基因沉默的效率越低;并认为片段长度为300~600bp时,是合适的,且可以获得最高的基因沉默效率。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tem的长度为200bp、100bp和50bp的茎长度均可高效的诱导病毒抗性,但200bp的效率更高(竺晓平,2006;迟胜起,2005;李鹏,2007)。茎长度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足够效率的基础上,选择尽可能短的片段。这样,第一,可减少外源DNA的插入对植物细胞染色体DNA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可进一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第三,可很方便地将同一病毒不同功能基因的cDNA区段或不同病毒的cDNA连接在同一载体上,从而更高、更持久抗性或多病毒抗性的植物。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看,较短的适宜茎长度为300bp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