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即墨二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试题
![即墨二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40fcca4028915f804dc286.png)
即墨二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庇(bì)佑殷(yīn)勤扁(biān)舟子钟鼓馔(zhuàn)玉B.恫(dîng)吓拜谒(yè)篱笆(bā)门暴殄(tiǎn)天物C.睥(bì)睨入赘(zhuì)孺(rú)子牛义薄(bï)云天D.切磋(cuō)殉(xùn)道比翼(jí)鸟诲(huì)人不倦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有教无类缘木求鱼杀身成人任重道远B.鸡鸣狗盗一名惊人脱颖而出毛遂自荐C.烹羊宰牛字字珠玑琼楼玉宇灯火斓珊D.薄情寡义鞠躬尽瘁衣衫褴褛彤云密布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写文章要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因为一篇好文章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应该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反复琢磨。
B.本世纪以来,中国博士生招生规模逐年膨胀,数量与美国相当,而质量却在下滑,这种情况受到有识之士的诟骂。
C.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之后,一些地方官员对惨重的人员伤亡视而不见,对理应负有的责任避而不谈,却总能巧言令色地将救灾救援美化成向上级“邀功”的政绩。
D.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举一反三、深入思考的习惯,才会激发出智慧,走向成功的人生。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40081619e8b8f67d1cb9c1.png)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
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
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
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说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796510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0.png)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谢逸①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
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
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
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
B. 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
C. 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
D. 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
16. 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
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15.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倚天万里须长剑”用倒装笔法和夸张手法,表达出诗人渴望用万里倚天长剑驱除占踞西北中原的金人,豪情壮志,扑面而来,词境豪壮。
B. “人言”紧扣双溪楼引出双剑落水的传说,“我觉”写出高山阻隔而来的飕飕寒意,“怕”“怒”“惨”三字相承,从静止转而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287a2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c.png)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郑霖甫营①亭子小,花柳崭新栽。
衰翁余暇,何妨领客少徘徊。
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
芦荻晚风起,明日满沙堆。
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
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
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②。
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
[注释]①甫营:刚刚营建。
②苏台:指姑苏台,在苏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以新筑小亭、初栽花柳开篇,表现出词人沉浸于悠闲的生活和对美景的喜爱。
B.词人由眼前的芦荻、明月等秋景联想到去年中秋的境况,既虚实结合,又过渡自然。
C.词人发出“挽天河无路”的慨叹,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却无路可走的心酸与无奈。
D.本词围绕中秋招客,将人生中的聚与散、乐与悲熔铸在一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16.本词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化用了“痴儿官事”这一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15.A16.①本词中,使用这一典故写词人在中秋与友人相聚中感慨自己之后还要忙于公事,辗转奔波,传递出身在官场、身不由己之感。
②黄诗中,用这一典故写诗人办完了公事后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游赏,自嘲、兀傲之情中透露出轻松解脱之感。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注】,孤飞自可疑。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矰(zēng):短箭。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生丝绳。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诗首联用“几行”与“独”形成强烈反差,尽显飞雁的形单影只。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宋词检测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宋词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f4a38112cc58bd63186bdf2.png)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复习检测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腮sāi 罗襦rú鹧鸪zhè罗衾qīn 料峭qiào 春意阑珊lán B.帘幕mù玉勒lè游冶zhì黯然àn 思量liáng 雨横风狂héng C.苒苒rǎn 渺邈miǎo 颙(ǒu)望吟啸xiào 乙卯(mǎo) 正恁(rèn)凝愁D.郴江bìn 弥望mí遥岑cén 怆然cāng 豆蔻kòu 玉簪螺髻(jì)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⑴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⑵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⑶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f1e891cc175527072208a7.png)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导读: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b2c0f4e0aa00b52acfc7ca32.png)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江渚.zhǔ凤阙.què绮筵.yán 扁.舟piānB、碣.石jié梦泽.zé草腓.fēi 訇.然hōngC、金樽.zūn 危樯.qiáng 旧醅.pēi 恣欢谑.xuèD、薜.荔bì酩.酊míng 槲.叶hù韶.光shào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A、韶光:美好的时光。
青芜:青碧的丛草。
B、菡萏:桃花的别名。
不耐:忍受不了。
C、巧笑:巧妙的微笑。
游冶:游乐。
D、百啭: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等闲:闲着无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3、填写名句:(任选五句)①宁为百夫长,。
②明月松间照,。
③,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武皇开边意未已。
⑥人世几回伤往事,。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若问闲情都几许,,,梅子黄时雨。
⑨帘卷西风,。
⑩零落成泥碾作尘,。
4、文学常识填空:⑴“诗仙”指“诗圣”指“诗佛”指“诗鬼”指⑵唐宋八大家:、韩愈、曾巩、王安石、、、、。
⑶苏门四学士:、、、。
⑷初唐四杰:、、、。
⑸词分派和派,前者代表词人有:、,后者代表词人有:、。
三、阅读鉴赏(共30分)(一)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6、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7、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物融为一体?纵观全词,能看出作者对景物观察角度的是哪一种?9、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0、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词的含义是什么?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四、作文:(40分)从《唐诗宋词选读》中,任选一首或几首诗词,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可描写,可评论,可读后感等。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c201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f.png)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①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②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黾勉:勉力,尽力。
②契:惬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从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既写出了隐者远离尘嚣,也写出了诗人殷勤远访,不惮艰劳。
B.诗人走到茅屋外叩门;却没有僮仆应承,窥看室内别无他物,只有桌案和茶几,可见隐者生活简朴。
C.“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意外与隐者错过,白白地辜负了一片景仰之情。
D.本诗虚实结合,诗人眼见的自然之景是实写,设想隐者乘车出游是虚写。
语言以雄浑豪迈见长。
2.近代学者曹光甫评价此诗抒写了“此行不遇而遇的欣慰之情”。
请结合最后八句,分析“欣慰之情”的具体内涵。
(6分)参考答案1.D【解析】雄浑豪迈错,应是以质朴清新见长。
2.①享受自然美景:新雨中草色一片青葱翠绿,晚风把阵阵松涛吹进窗里。
清幽的自然景致涤荡诗人的心灵,增添欢愉。
②感悟清净之理:虽未与隐者相对畅叙心意,但这番寻访、静驻,已对诗人产生启发,感悟了隐逸修身的清净道理。
③顿悟寻隐的意义:诗人领悟到寻隐的意义不在于访,而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乘兴而往,兴尽而归。
(或答发现人生的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寻的结果,而在于过程的满足。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
)。
苏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检测及答案
![苏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检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12c26c0975f46526d3e10d.png)
高二语文抽测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江渚.(zhǔ)凤阙.(què)绮筵.(yán)扁.舟(piān)B.碣.石(jié) 渌.水(lù) 草腓.(fēi) 訇.然(hōng)C.金樽.(zūn) 危樯.(qiáng) 旧醅.(pēi) 恣.欢谑(zī) D.耶.娘(yé) 酩.酊(míng) 砧.声(zhēn) 韶.光(shà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困境,浙江省着力开展“医学人才下沉”工程,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
B.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将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的新局面。
C.语文教材的低幼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发育与成熟,面对这一严峻的现象,人们怎么会无动于衷而不引起深思呢?D.屠呦呦获得诺奖,使一向被质疑的中医终于吐气扬眉,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这个宝库,更被业界认为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
3.下列诗句与“落木云连秋水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青山聊因美酒横??? B.晚花幽艳敌春阳 C.乱山烟入夕阳桥??? ?D.闲花落地听无声4.括号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忘情)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音讯)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危险)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山东省,古称鲁) 5.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4分)①杜甫的一生,主要表现为生不逢时的忧患②他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⑥比如杜甫的《倦夜》一诗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答: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67c37b52acfc789ebc9ec.png)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75302087】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综合质量测评+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综合质量测评+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17cc5700abb68a982fbb8.png)
综合质量测评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
回顾,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
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
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看图识字读本了,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
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声音稚嫩而甜美。
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
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语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
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遇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
国土一统,四海归心。
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充实。
”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
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
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子一举成名。
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
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
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扬扬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
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
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
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
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
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
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
《唐诗宋词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唐诗宋词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cb37c4b52acfc789ebc9d4.png)
《唐诗宋词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
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的旁观者在争议中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默默无闻B.行人..弓箭各在腰行人:从军出征的人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仿佛D.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中原地区5.下列根据诗的标题推测诗的题材,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A.怀古咏史诗:《蜀相》《题乌江亭》《乌衣巷》《过陈琳墓》B.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商山早行》C.咏物言志诗:《雪梅》《蝉》《赏牡丹》《孤雁》D.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江南春》《初春小雨》《长安秋望》6.下面诗句吟咏的诗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咏李白)B.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棹孤舟/把孤舟托给北征的湘水/把湘水付给濛濛的雨季/似海洞庭,日夜摇摆着乾坤→(咏杜甫)C.巴山夜雨已经淹没了晚唐的歌声/一代人多年没有回家/而谁是那双秋池涨水的明眸/被千里之外的一首《无题》彻底照亮→(咏李商隐)D.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咏杜牧)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江苏省部分地区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73ab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c.png)
江苏省部分地区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寸金柳永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
仗汉节、揽辔澄清。
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起首二句突出了两蜀地势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其中的“井”与“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井”同义。
B.“控西夏”指出两蜀地处西北军事对垒要冲的形势,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在此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下阕多处运用典故,推许地方官员的施政理念,费项他的政绩,甚至超过了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文翁。
D.结尾表达对治蜀官员即将升迁到朝廷高位的祝愿,表明这首词是作者进呈给地方官员的投献之作。
(2)上阕是怎样展开对成都风物的描画的?请简要分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杜牧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
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
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 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这与下句构成对比,刻画了诗人欲归不归的矛盾心理。
【通用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通用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8581bd6c175f0e7cd137b1.png)
【通用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①·晚桃刘长卿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注]①礼部李侍郎是礼部副长官,掌贡举,此诗为投卷之作,即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欲然”三字写出了初夏时节“深涧底”桃花灼灼盛开的样子。
B.颔联交代了桃花晚开的原因,所处地势低下,节候时间较晚。
C.“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赞扬了晚桃默默无言,无私奉献的精神。
D.尾联诗人邀请李侍郎前来赏花,不要让桃花空自艳丽于幽林之前1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
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
【解答】(1)C.“赞扬了晚桃默默无言,无私奉献的精神”分析错误,“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意思是这个认识很值得重视,可惜无人让它传播,传达是诗人为晚桃抱不平之情。
(2)题为“晚桃”,诗人是借咏晚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晚桃因为所处的地势低,因而延迟开放,如果不知道这个信息,就会错过观赏晚桃开花的机会。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诗人借晚桃自比,表达了诗人担心自己因处境不佳,错过被选拔的机会,投书李侍郎,希望李侍郎能慧眼识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筵(qǐ)旌旆.(pèi)凤阙. (què) 江渚.(zhǔ) 槛.外长江空自流 (kǎn) B.稽.首(qǐ) 霰. (xiàn) 汀.上白沙 (tīng) 纤.尘 (xiān) 扁.舟(piān) C.砧.声 (zhān) 浣.女 (huàn) 朔.漠 (sù) 塞草腓. (féi) 玉箸.(zhǚ) D.草檄. (xí) 天姥. (mǔ) 渌.水(lǜ) 欢谑. (nuè) 啾.啾(jiū)2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
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D.《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
13.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
44.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
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
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5、对《山居秋瞑》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4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造口:一名皂口,在万安县西南60里。
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②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
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1).对这首宋词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中间多少行人泪”,直接点出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宋隆祐太后被金人所追之地,将满腔的悲愤化成这悲凉之句。
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遥望长安,可惜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C.“东流去”用来比喻正义所向,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浩浩的江水。
D.最后一句借闻鹧鸪之声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北方失地充满了希望之情。
4(2).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词起笔横绝,郁孤台三字劈面便突起一座郁然孤持之高台,进而更写出台下清江之水。
B.作者用“可怜”二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隆祐太后被金人追杀无力还击的落魄情景。
C.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
D.这首词抒发了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索念,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2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0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
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3分)答:。
(2)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答:。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并作赏析。
(3分)(4)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1分)8、(1).《滕王阁诗》和《登高》虽然都是登高抒怀,但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怀?(2). 这两首诗的表达手法有相似,请作具体分析9、将《九日齐山登高》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_分)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_分)11、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
回答问题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14、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15、名句赏析:(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颔联分承首联两句: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更显原野空旷无际;舟前江涛滚滚.月影翻动如涌,更见大江奔流不息。
此联两句,出句写平野静景,犹如时间凝固的定格画面;对句写江月动景,恰似日月星辰的无止运转。
两句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气魄宏大,境界开阔,是杜甫五律中的名句,历来为后人所欣赏。
后人常把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渡荆门山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行比较,杜诗中“垂”、“涌”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中“随”、“入”流转自然,不事雕饰。
杜诗沉郁,带给人苍劲的力度感;李诗飘逸,带给人飞动的轻灵感。
杜诗此联与整首诗顿挫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首诗的明快清逸一致。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赏析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力。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所用层深之法。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
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
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
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
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赏析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