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拨叉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张4.夹具装配图1张5. 夹具体零件图2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4000n=件台,每日一班Q=台/年,1/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3)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1、选择毛坯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3、设计毛坯图 (4)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3、制订工艺路线 (5)四、工序设计 (7)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2、确定工序尺寸 (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9)1、工序1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2、工序2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六、夹具设计 (15)1、定位方案 (16)2、夹紧机构 (16)3、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4、夹具体 (16)5、使用说明 (17)6、结构特点 (17)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底板座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⒈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⒉毛坯图1张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⒋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张⒌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⒍夹具体主要零件图1张⒎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序言-—-———————-————-———-———--—-—--—---————--———————一、分析零件图纸并确定其生产类型-----—-——--—-------—二、选择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四、工序设计———-—-————-----—-------—-—----—-———--—-—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六、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七、夹具设计-—-—----—-—————-——-——---------—-----—--—设计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底板座架工艺与工装设计摘要:本设计对底板座架的各个加工难点、生产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毛坯设计、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
为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各个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对十字孔加工的夹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它座架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底板座架工艺工装夹具设计序言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在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和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完成此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能够综合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分析;•能够运用 CAD、CAM 等软件进行机械零件与总成的设计及制造工艺的规划;•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与高精度机床的应用;•掌握知名机床厂商的各种机床、工具、刀具等制造商的产品,并能有效评估其适用性与可行性等。
2.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模块一:机械零件的设计1.学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设计标准和参数。
2.运用 AutoCAD 和 SolidWorks 等 CAD 软件,绘制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机械零件。
课程设计过程可以得到一定辅导,以帮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设计中的实践问题。
3.进一步优化零件图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零件加工模拟。
模块二:总成的设计1.进一步学习零件设计与组装原理,熟悉组装标准与规范的基本要求。
2.运用 Pro/E 和 SolidWorks 等软件,绘制含有多个零件的总成零件,从原理、结构、装配、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基于模拟,进行总成零件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测试,包括机械运动和热力学性能等。
模块三:机床的实际操作1.熟悉常见的机床的各个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
2.理解机床的加工工艺,熟悉加工工艺的基本要求。
3.熟悉操作各种机床(如车床、铣床、磨床等),并通过实操来加深对工艺流程与安全操作的认知。
模块四:机床的保养和维护1.理解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必要性,学习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床日常保养以及部分关键机床部件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如主轴、导轨、负载轮等。
3.学习机床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培养基本的机床故障评价和维修能力。
3.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CA10B解放汽车第四速及第五速变速叉加工工艺及钻M10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 目:变速叉钻 螺纹孔夹具设计院 别: 机 电 学 院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日 期: 2013年 月 日10M目录目录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序言 (4)一、零件的分析 (4)㈠零件的作用 (5)㈡零件的工艺分析 (5)二、夹具的定位结构方案设计 (7)㈠设计定位方案及定位误差分析 (7)①方案一 (9)②方案二 (9)③方案三 (10)㈡确定定位方案 (11)三、定位元件的设计 (11)i.定位心轴的设计 (11)ii.定位销的设计 (12)四、导向装置设计 (13)i.快换钻套选用 (14)ii.钻套用衬套选用 (15)iii.钻套螺钉选用 (15)五、夹紧机构设计 (16)㈠确定夹紧机构 (16)㈡夹紧元件的设计 (16)㈣夹紧力的计算 (18)㈤校核夹紧的强度 (20)六、夹具体设计 (20)七、绘制总图及确定主要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21)八、总结 (22)九、参考资料 (2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全套图纸,加153893706设计题目设计CA10B解放汽车第四速及第五速变速叉加工M10螺纹孔的专用钻床夹具设计内容:1、零件图1张2、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3、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1~2张4、课程设计说明数1份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可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里,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㈠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A10B解放汽车第四速及第五速的变速叉(见图1-1),应用在汽车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齿轮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齿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有机会研究到齿轮的设计、制造以及相关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主题本课程设计将以以下主题为核心内容:1. 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3. 齿轮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评估4. 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5. 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和应用案例分析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选择一个特定的齿轮类型或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和设计。
2.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4.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5.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并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
2. 深入研究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 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4.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5.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
6.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7.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案例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参与以下实验:1.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2.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进行相关性能评估实验。
3.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实验。
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验内容:1. 齿轮参数计算实验2. 齿轮材料性能评估实验3. 齿轮加工工艺实验4. 齿轮传动系统性能评估实验结论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2. "机械设计"教材3. 齿轮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总结如下: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 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的步骤:-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行业和市场需求。
- 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
- 制作样品或模型,测试和改进设计方案。
- 编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评估设计的有效性。
3.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应该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课程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 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安全可控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4. 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改进:- 评价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结果的实用性。
-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实施能力提升,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200mm 130mmm 100mm
4mm 3.5mm 4mm
±1.5mm ±1mm ±1mm
(三)绘制毛坯图 所设计的毛坯图如附页 2 的图所示。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盘类零件, 通常以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这里Φ 260 外圆面和Φ 120 外圆面的余量一样, 但Φ 260 外圆面尺寸大,故选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对盘类零件来讲,要求零件的端面与端面之间要平行,端面对外圆及孔要垂直,台阶轴或孔 要同轴等。因此选择精基准时,为了保证Φ 120 外圆端面和Φ 60 内孔垂直,最好在加工这两 个面时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因此选用Φ 120 外圆面作为精基准。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Φ 120 外圆面,表面粗糙度 0.8μ m—粗车→精车→精磨 2.Φ 120 外圆面端面,表面粗糙度 3.2μ m—粗车→精车 3.Φ 60H7 内孔,表面粗糙度 1.6μ m—粗镗→精镗 4.Φ 260 外圆面,表面粗糙度 6.3μ m—粗车→精车 5.Φ 200 内孔,表面粗糙度 6.3μ m—粗镗→精镗 6.Φ 200 内孔内端面,表面粗糙度 6.3μ m—粗镗→精镗 7.2*1 圆槽,表面粗糙度 6.3μ m—精车 8.Φ 260 外圆端面,表面粗糙度 6.3μ m (三)工艺路线的拟定 拟定的工艺路线过程如附页 3 的图所示。 —粗车→精车
0.03 600 mm 0.3 590 mm
1.5mm
57 1.5mm
五、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等工艺装备的选择
1.工序 15 粗车:
1)粗车Φ 120 端面;2)粗镗Φ 60 内孔; 3)粗车Φ 120 外圆; 4)粗车Φ 260 外圆台阶端 面;5)倒角; 机床:CA6140 普通车床 夹具:三爪卡盘 各工步刀具、量具、切削用量如下: 工步 1)粗车Φ120 端面 a)刀具:K30,45°外圆车刀、刀杆尺寸 16*25mm Kr=45° Kr´=45° r0=10° λ s=0° rε =2.0 b)量具:游标卡尺 c)切削用量: A:由于 Ra 为 3.2,余量为 z=4mm,选被吃刀量 asp=3mm B:进给量 f=0.8(mm/r)见【2】表 7-15 C:切削速度 刀具耐用度 t=60min(车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 1mm) 【3】表 1.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长轴讲解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题名称:长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成绩:学院2015 年7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
..1.课程设计的目的。
.。
..。
....。
..。
.。
.。
.。
.。
.。
.。
.。
2.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纲领的计算。
...。
.。
....。
.。
....。
.。
..二.长传动轴的工艺分析...。
.。
......。
.。
..。
.....。
..。
....。
.。
.1长传动轴的用途。
.。
.。
.。
...。
....。
..。
.。
...。
....。
2长传动轴的技术要求。
.。
.。
.。
...。
...。
.。
..。
.。
..。
.。
..。
3审查长传动轴的工艺性...。
.。
.。
..。
..。
.。
..。
..。
.。
.。
..。
.。
三.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
..。
.。
..。
.。
...。
...1选择毛坯。
.。
....。
..。
.。
.。
..。
..。
...。
.。
.。
...。
.......2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
.。
.。
...。
.。
.。
3绘制长传动轴锻造毛坯简图。
..。
..。
..。
.。
.......。
.。
..。
.。
四。
拟定长传动轴工艺路线。
.....。
....。
..。
.。
..。
.。
.。
1定位基准的选择。
..。
..。
.。
.。
.。
....。
.。
....。
..。
...。
2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
.。
...。
.。
.。
...。
..。
.。
.。
.。
.。
3加工阶段的划分。
.....。
..。
.。
..。
..。
.。
...。
.。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
.。
..。
....。
...。
....。
5工序顺序的安排.。
.。
.....。
..。
...。
.。
...。
......。
.......6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
.。
.....。
.。
.....。
...。
7确定工艺路线..。
...。
.。
...。
.。
.。
...。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在组合机床上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组合机床是多轴、多刀同时加工,所以选择的切削用
量比一般通用机床单刀加工时要低。这是因为大量刀具如果迅 速磨损,将使换刀时间增多,刀具消耗增加,影响机床生产率 及生产成本。确定组合机床的切削用量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尽可能达到合理利用所有刀具,充分发挥其性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工序数目和顺序的确定 根据每个加工表面的结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采用何种
加工方法和分几次加工。一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 分为粗加工阶段工序、半精加工阶段工序、精加工阶段工序和 光整加工等阶段。具体安排工序内容时,要把粗、精加工分开, 但加工阶段划分不应过细,否则会使工序数目增加、加工过程 复杂,影响生产率和成本。因此,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 划分的工序数目应尽可能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量具选择 在小批量生产中尽量选用标准的通用量具;在成批大
量生产中,一般应根据所检验尺寸设计专用量具和各种专门检 验夹具。在选择量具时,除应考虑零件的生产类型外,还应考 虑被测零件的精度要求,考虑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经济指标。
(4)夹具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批量生产中尽量采用通用夹具;当被加工件的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同学们综合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其它多门课程的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同学们的全面素质。 3、 通过查阅相关手册,掌握获取工程数据的方法,提高同 学们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信息整理、信息加工 的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二)计算生产钢领与生产节拍
1、计算零件的生产纲领 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可根据设计任务书上给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工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内容1.项目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践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械制造项目进行设计。
项目可以是机械零件的加工和组装、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机械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等。
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方案包括设计思路、结构设计、工艺流程、材料选择等。
3.设计计算: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计算内容可以包括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运动学计算等。
4.制造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包括工艺准备、工艺操作、设备调试等。
5.试验验证:学生需要对制造完成的机械制品进行试验验证。
试验内容可以包括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6.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一个完整的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制造过程、试验验证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1.项目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械制造项目。
2.设计方案: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设计计算: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4.制造过程: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制造过程。
5.试验验证:学生对制造完成的机械制品进行试验验证。
6.设计报告:学生撰写一个完整的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评价评价标准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制造过程的规范性、试验验证的有效性和设计报告的完整性等。
五、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面授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程设计考核可以采用课程设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制造过程、试验验证和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1. 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设计和制造简单机械零件;•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图和设计;•学生能够进行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等方面的知识。
3.2 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生将进行机械加工实践操作,学习和掌握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铣削、车削、钻削、刨削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悉不同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3 CAD绘图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和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图和设计。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和二维绘图。
3.4 机械零件装配和调试学生将进行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实践,学习和掌握机械零件的装配方法和调试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机械零件的装配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装配调试的基本技能。
3.5 实际机械制造问题解决学生将面临一些实际机械制造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1)必修的实践环节。
2)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综合解决设计、制造和管理中问题。
3)对指定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机床选择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4)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机进行绘图和编程。
2.本课程的前置课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完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技术等、CAD/CAM 课程。
相关课程.3.时间和学时安排学时:两周安排:四年级上学期进行。
4.基本要求1.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的能力;2.掌握分析机床的基本知识,具有选择和使用机床的能力;3. 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和产品装配方法的能力;4 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业规程的能力;5.具有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5. 设计的任务6.填写工艺文件。
填写要求是:内容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字迹清晰。
对工艺文件填写作如下规定: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的工时定额可不填。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
图中主视图应处于加工位置,用细实线将零件的主要轮廓画出来;用粗实线给出加工表面;用定位符号表示定位基准;用夹紧符号表示出夹紧表面;并标出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注上工序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有关的其他技术要求。
(3)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工时定额只填写基本时间,工人技术等级此项不填。
(1) 分析、了解产品性能、用途;(2) 了解制造规模、方式,生产条件(3) 制订制造方案;(4) 编写工艺(主要任务) ;(5) 设计工装(可以在其他课程设计中进行) 。
(6) 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7) 所有设计资料文挡拷贝电子版一份上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1. 零件的技术要求 (3)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 (4)二、毛坯的选择 (5)1.选择毛坯 (5)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5)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7)1.精基准的选择 (7)2.粗基准的选择 (7)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8)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2.加工阶段的划分 (9)3.加工顺序的安排 (9)4.具体方案的确定 (10)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1)1.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1)2. 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 (12)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13)六、设计心得 (37)七、参考文献 (39)第 2 页共 39 页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
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第 3 页共 39 页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第 4 页共 39 页二、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Q235-A,因其为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喂入辊轴由于尺寸落差不大选用棒料,材料为45钢。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喂入辊轴:根据轴类零件采用精轧圆棒料时毛坯直径选择可通过零件的长度和最大半径之比查的毛坯直径206L8.24R25==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55根据其长度和直径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2。
故其长度为206+2+2=210mm堵头:1.公差等级:由于堵头结合件用一般模锻工艺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重量:锻件重量的估算按下列程序进行: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重量。
并按此重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据粗略估计锻件质量:11.6f KgM=第 5 页共 39 页第 6 页 共 39 页3.形状复杂系数: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按公式:2N d h 4M πρ=计算293186.51011047.851021.65Kg NMπ-=⨯⨯⨯⨯⨯=形状复杂系数: f 11.60.5421.6M S M N ===故形状复杂系数为S2(一般)级。
4.锻件材质系数:由于该堵头材料为Q235-A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0.14%—0.22%,小于0.65%所含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Si 0.3%≤、S 0.05%≤、P 0.045%≤故合金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3%0.05%0.045%0.395%3%++≤<%。
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为M1级。
5.锻件尺寸公差根据锻件材质系数和形状复杂系数查得锻件尺寸公差为( 2.41.2+-)。
6.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堵头的形装特点,选择零件轴向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7.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堵头结合件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 均大于等于1.6μm 。
属于a 类。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1.精基准的选择喂入辊轴:对实心的轴类零件,精基准面选用顶尖孔,轴上所有的外圆表面都是以轴线为设计基准,用顶尖孔定位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避免了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能最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避免了因基准转换而产生的误差。
堵头:选择堵头外圆表面和堵头结合件端面作为精基准,堵头外圆表面的轴线是堵头的设计基准,将它作为精基准,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
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堵头左端面作为工序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避免了因基准转换而产生的误差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选该喂入辊轴的外圆表面、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第 7 页共 39 页四、工艺路线的拟定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第 8 页共 39 页2.加工阶段的划分该堵头结合件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粗加工阶段:粗车喂入辊轴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粗车堵头端面、粗车堵头外圆、粗镗堵头内壁、粗镗堵头内孔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喂入辊轴外圆、半精车端面、半精镗堵头内孔。
精加工阶段:精车喂入辊轴外圆、精车堵头外圆表面。
3.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2)方案对比:方案一:喂入辊轴主要表面粗加工-轴颈φ40H8/n7精加工-堵头主要表面粗加工-堵头主要表面精加工-焊接-轴主要表面精加工方案二:喂入辊轴主要表面粗加工-轴颈φ40H8/n7精加工-堵头主要表面粗加工-堵头内孔φ40H8/7精加工-焊接-轴主要表面精加工-堵头主要表面精加工方案三:喂入辊轴主要表面粗加工-轴颈φ40H8/n7精加工-堵头主要表面粗加工-堵头内孔φ40H8/n7精加工-焊接--堵头主要表面精加工-轴主要表面精加工论证:从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及各方面考虑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方案作出下列论证第 9 页共 39 页第 10 页 共 39 页方案一:堵头外圆表面精加工之后进行焊接,使工件发生变形,使堵头外圆表面和辊轴的同轴度降低。
方案二:为了使零件在加工后发生变形的变形量小,先对零件进行焊接,焊接之后加工堵头外圆表面保证了堵头外圆表面和轴颈的同轴度,但加工堵头外圆表面时以轴颈φ40H8/n7作为定位基准,会破坏轴颈表面,由于轴颈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故不太合理。
方案三: 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将最后两道工序进行颠倒,即焊接之后先加工堵头外圆表面,然后加工轴颈φ40H8/n7,保证了φ40H8/n7表面的质量综合以上可知方案三最为合理 4.具体方案的确定1.粗车辊轴两端面,打中心孔。
2.粗车φ50外圆。
3.粗车φ40n7外圆。
4.半精车φ40n7外圆。
5.精车φ40n7外圆,并倒角。
6.粗车φ40h7外圆。
7.粗车堵头右端面。
8.粗镗堵头内孔。
9.粗车堵头左端面。
10.半精车堵头左端面 11.粗车堵头外圆表面 13.粗镗堵头内壁表面14.粗镗堵头内孔外臂表面 15.粗车堵头内端面(A 面) 16.半精镗堵头内孔 17.精镗堵头内孔 18.倒角0.5×45° 19.钻孔20.攻螺纹105M H 长度为17mm 21.焊接22.半精车堵头外圆表面23.精车堵头外圆表面,倒角8×45° 21.半精车辊轴φ40h7外圆22.精车辊轴φ40h7外圆五、工序内容的拟定1.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2.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根据堵头结合件的切削要求,零件大小、结构尺寸、工艺路线、保证加工余量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选择C6140型车床,三爪卡盘夹紧。
选用车刀YT15。
由于钻孔直径为8.5mmφ,孔径较小,考虑其经济性要求,故选用5125Z型台式钻床,并选择8.5mmφ钻头,即可满足其加工性能,同时选用10M的丝锥。
在切削过程中选择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作为测量工具。
3.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工序1 下料毛坯选择棒料,材料为45号钢。
毛坯直径D=55mm,毛皮长度L=210mm.工序2 车削喂入辊轴两端面,打顶尖孔,以外圆表面为粗基准: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45#,σb=630-700MPa,棒料;工件尺寸:L=210mm d=φ55加工要求:车削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为2mm,表面为自由尺寸公差,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2.5aR=刀具:YT15硬质合金车刀。
尺寸:宽度B=16mm 高度H=25mm刀杆长度L=125,选择刀具前角γ0=20°后角α=10°,副后角α=10°,刃倾角λs=-8°,主偏角Kr=90°, ,副偏角Kr’=5°。
2. 切削用量按机床的实际情况,选取主轴转速560/min 9.3/n r r s ==(1)确定背吃刀量:轴线长度方向的端面的加工余量为2mm ,需全部加工,因为余量较小,故可一次加工,选择背吃刀量2sp a mm =。
(2)确定进给量:进给量0.5/f mm r =(查表得)。
(3)计算切削速度:3.14559.3 1.61/10001000c dn v m sπ⨯⨯=== (4)选择刀具磨钝标准及耐用度由刀具磨顿标准参考值表查取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磨损部位为后刀面且粗加工时的后刀面磨损最大限度为0.6-0.8,焊接耐用度T=60min 。
(5)计算基本工时:公式为b Lnft =式中11232d d L l l l -=+++其中1(23)tan sp ra l k =+ 235l =故:b L nft ==550(0234)/5600.50.12min 2-++++⨯= (6)校验机床功率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教科书中表2-6查得45钢的单位切削功率为6332.710/(/min)s P KW mm -=⨯,再由表2-7查得当f=0.5 mm/r 时0.93FC K =故1000C s c p FC P P v a fK ==632.710-⨯⨯99.6⨯2⨯0.5⨯1000⨯0.93=3.03KW机床消耗功率P=3.03/0.8=3.78KW<7.5E P KW = E P 为机床功率,故所选机床功率足够。
工序3 加工喂入辊轴外圆表面,以顶尖作为定位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45#,σb =630-700MPa ,棒料;工件尺寸:L=206mm d=φ55加工要求:粗车φ55表面到φ50,表面粗糙度为12.5。
粗车-半精车-精车φ50到0.0420.01740φ++,长度为 60mm ,并倒角1×45°。
粗车φ50表面到φ41.6长度为121mm ,表面粗糙度为3.2刀具:YT15硬质合金车刀。
尺寸:宽度B=16mm 高度H=25mm 刀杆长度L=125,选择刀具前角γ0=20°后角α0=10°,副后角α0=10°,刃倾角λs=-8°,主偏角Kr=60°, ,副偏角Kr’=5°。
2.确定切削用量粗车φ55表面到φ50 (1)确定背吃刀量粗车φ55mm 外圆,加工余量为5mm,两次走刀,则背吃刀量 2.5sp a mm =(2)确定进给量进给量0.5/f mm r =(查表得)。
(3)选择刀具磨钝标准及耐用度由刀具磨顿标准参考值表查取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磨损部位为后刀面且粗加工时的后刀面磨损最大限度为0.6-0.8,焊接耐用度T=6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