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善与恶永恒的罪与罚_评电视剧_日瓦戈医生_

合集下载

《日瓦戈医生》的电影音乐和叙事

《日瓦戈医生》的电影音乐和叙事

初次接近拉娜的生活
• 成年后,日瓦戈在医学院学习,一次和做 医生的养父一起出诊,挽救了因为知道了 拉娜和男友关系后自杀的拉娜母亲的生命。 日瓦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拉娜的生活, 日瓦戈以他诗人的敏感,总能在平凡的地 方捕捉到美丽与动人,巴拉来卡与弦乐共 同演绎出主题音乐,音乐舒缓但瑰丽,在 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内心却滋生着浪漫情怀。
恢弘的开始曲
弦 乐和 俄罗 斯 民间 乐 器巴拉来 卡 以弱 起 逐 渐加入铜管 乐, 在高潮处推出了 影片的 主 题 音乐。 这 个 主题 音乐 是 带 有 华 尔 兹 节奏 的欢乐的旋律, 以巴来 卡 拉 和 管弦 乐 共同 演奏,音乐色彩绚丽而恢弘。 • 问题:音乐预示了影片的什么内容?
为母亲送葬
和拉娜诀别
• 科莫斯基再次找来,但这次他无力拒绝他 带走拉娜,因为拉娜和孩子面临当局的威 胁。当载着拉娜的雪橇向远方出发的时 候,拉娜回过头来无力的对日瓦戈说,我 们还会见的,但他们知道这将是他们之间 的诀别。目送着雪橇的远去,主题音乐小 心翼翼的进入,之后变得恢弘,并随拉娜 逐渐消失在视野外。 • 问题:拉娜是否带走了他所有的热情和希 望?
回到莫斯科
日瓦戈回到莫斯科,革命使生活的秩序 遭 到 破坏 , 往昔 的 温暖 而舒 适 的 家 已 不 复 存在。 问题:以革命的 名义占据私人资产是合理的 吗?
在晨曦中的诗意
由于他写的诗和他不愿撒谎的正直品格,他的 生存面临危险。他听从了的身为红军的同父异母 哥哥 的 劝 告 , 去 偏僻 的 乡 下 避 开残 酷 的 政治 斗 争。 • 在 火车 行 驶途中, 到 处 都 是 残 酷 的杀 戮 。 在 宽 厚的圆号一个上行音型的引领下,日瓦戈追随着 朝阳的踪迹,在小号重复了后小节,弦乐动情地 奏出那个主题开始部分时,日瓦戈动情于朝阳喷 薄而出的动人时刻。 • 问题:在残酷的境遇中捕捉美的瞬间表现了日瓦 戈怎样的心灵状况? •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概述《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以一位医生在苏联大革命和二战期间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对人性、爱情和理想的深刻反思。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发展。

背景小说背景设定在俄国历史重大时期,跨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内战以及二战等动荡时期。

这个时代充满着巨变和冲突,人们面对着死亡威胁、失去亲人和剧变社会环境等困境。

故事梗概主角日瓦戈医生是一个虔诚而敏感的医生,在医学领域有卓越才华。

故事从他与拉拉相遇开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然而,在这个充满恐惧和暴力的时代,他们面临着许多考验,包括政治迫害、战争和死亡。

他们的感情被不断的挑战,最终走向了悲壮的结局。

人物塑造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鲜明而真实。

主角日瓦戈医生一方面是一个伟大而无私的医生,尽力拯救人类苦难;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内心矛盾、迷失和受伤的男人。

拉拉是一个美丽坚强,为了爱与理想愿意牺牲一切的女性形象。

其他配角也各自有着深刻的个性和命运。

主题思想《日瓦戈医生》以爱与战争为核心主题,在悲剧般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小说通过描写不同人物在动荡时代面对困境所做出的选择,探讨了个体与集体、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冲突,并反映出人们在生死关头仍然秉持着相信和坚守正义、善良与道德底线。

影响《日瓦戈医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阅读。

它不仅在文学上获得了赞誉和奖项,还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发展。

这部小说的反映和思考引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权力、自由等议题的关注,成为一部重要的文化符号。

结论《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揭示爱情与战争交错之间的悲壮故事,通过在历史背景下塑造鲜明而真实的角色形象,探讨了人性、爱情和理想面临困境的问题。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的思考和感人的叙述风格,持续影响着读者,并将其定位为文学经典之一。

日瓦戈医生电影观后感

日瓦戈医生电影观后感

日瓦戈医生电影观后感《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观后让我回味无穷。

影片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大师级导演大卫·里恩执导,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挣扎和艰难抉择。

影片以俄罗斯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刻描绘了医生日瓦戈在战争中面临的道德困境,引发了我对人性、战争与医学伦理的深入思考。

影片一开始就让我深感震撼,画面中日瓦戈医生身处战场,匆忙奔跑着,忙碌着救治伤员。

日瓦戈的医术高超,他尽全力拯救了许多生命,但也经历了一次次无法挽回的死亡。

在这个血与火的世界里,他不仅要面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还要艰难平衡自己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日瓦戈面对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他与伊拉娜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伊拉娜是日瓦戈的爱人的妹妹,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让日瓦戈陷入了道德的困境。

在战乱年代,大家都在努力活下去,对于伊拉娜的感情,日瓦戈既要面对自己对爱人的背叛,也要为了和平而选择离开心灵的安宁。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冲突让我不禁思考:在战争中,道德和人性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是否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失去自己的善良和底线?影片还通过刻画日瓦戈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对医学伦理及人性的深入探讨。

日瓦戈与其他医生、护士和患者的交流和互动,让观众对于战争背景下医疗工作者的艰辛工作和伦理压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地救助伤员,为每一个生命的存在而战,但同时也面对着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问题。

在战时,面对实力有限,每个医疗工作者都面临着拯救谁、放弃谁的难题,这是对于医学伦理困境的现实写照。

在影片的高潮期,日瓦戈被迫与白卫军合作,他们要一同去护送一位伤员走出前线。

在这一过程中,日瓦戈与白卫军司令员扎哈罗夫之间有了许多深入的交谈。

他们的对话不仅展现了战争对于人性的冲击,也触及到了人们在生死边缘对于自由、人权的思考。

在这段对话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战争对人们的毁灭力。

《日瓦戈医生》的反史诗性

《日瓦戈医生》的反史诗性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日瓦戈医生》的反史诗性陈越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本文对《日瓦戈医生》反史诗的特性进行研究。

这部小说用史诗的架构书写了一位非英雄人物的经历,没有丰功伟业,主人公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和大自然。

正是这些反史诗的特性让《日瓦戈医生》不同流俗,让日瓦戈成为一种自由精神的象征。

关键词:史诗性;反史诗;个性自由作者简介:陈越(1993-),女,汉族,安徽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28-02《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的一部杰作,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这样写道:“无论在现代抒情诗还是在苏联传统叙事文学上,他都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1]。

这部作品的史诗性浓郁,而反史诗的特征也同样鲜明,这样矛盾的存在使得作品充满了张力,表达出了作家想要传达的真实意图。

一、史诗性史诗这一文体,涉及历史、民族、宗教或传说,经长期演变成为奠基于历史观念上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时间跨度长的叙事作品。

在这个意义上《日瓦戈医生》足以称为史诗。

帕斯捷尔纳克称这部小说为“小说中的大叙事”。

这里的“大”不仅是指小说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繁复,而且指作家思考的宽度和深度。

通过人物之口传达作家之思,在个性、人生、社会、历史、战争、自然等种种问题上都有深入的体会与思考。

此外,小说还有形似《荷马史诗》的环形结构。

在篇章布局、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场景设置中都呈现出一种复现、呼应和对称。

[2]这种结构使小说具有一种平衡对称的几何美感,使小说丰富的内容庞而不杂、多而不乱,有机的串联起来。

这些都表现了小说的史诗性。

二、反史诗在《日瓦戈医生》里,充满了人物独白、思考、谈话和书信,却少有展现历史事件波澜壮阔的画卷,以此承载小说文化内涵,表现了一种“反史诗”的意图。

(一)英雄缺失小说中看不到历史弄潮儿在革命中的奋勇杀敌,红军的种种胜利,百姓对革命的一呼百应,或是敌人的残酷狡诈、阴险狠毒,只有个人的体验。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日瓦戈医生,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他向我们展示了医生的真正使命和职责。

影片通过一位天才外科医生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医学伦理及医疗行业的现实问题。

让我们深入分析并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影片以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故事展开,他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深受患者和同事的尊敬。

然而,每天面对的病人都是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让他渐渐迷失了方向。

首先,影片触及了医生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日瓦戈医生面对的病人大多是疑难杂症,需要进行高风险的手术。

他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使得他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然而,在救治过程中,他常常面临抉择:是否应该为了病人的生命而违反伦理规范和法律道德?其次,影片也揭示了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生权威的问题。

日瓦戈医生不满于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医疗保险限制,他对病人进行了一系列超越规定范围的手术。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医疗保险是否应该限制医生行为的讨论,同时也反映了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在决策中的权威和责任。

另外,影片中的日瓦戈医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孤独感的角色。

他以牺牲个人生活和健康为代价,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他渐渐变得孤僻,失去了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

这种人生的选择与医生职业本身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最令人深思的是,影片通过揭示医学界内部的黑暗面,引发了对整个医疗行业的思考。

日瓦戈医生为了救治病人不惜违反规章制度和法律,这正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挑战。

而医生们在追求技术与利益的过程中,是否忽略了患者的人道关怀和尊重?综上所述,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引发观众深思的电影,它通过展现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医疗保险体系、医生权威和医学行业的黑暗面,引发了对医疗行业与人性的思考。

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及医疗行业改革与医患关系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故事片。

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在极端情况下医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提醒我们作为观众,要对医生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感激。

同时,电影也警醒我们要不断反思医疗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维护医生权威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反“国家主义”的“自由个体”叙事——《日瓦戈医生》的叙事伦理刍议

反“国家主义”的“自由个体”叙事——《日瓦戈医生》的叙事伦理刍议

长篇小说 《日瓦戈医生 》 的核心
待 生 活 的 。在小 说 中 , 帕 斯捷 尔 纳 克 有关 国家 与 自由个 体 问题 的思 考 与体 验 构成 了小说 最 为 显 在 的叙 事话 语 之一 。作 家 向读 者讲 述 了一 个 知识 分 子在 社会 转 型期 所 经历 的生 命苦 旅及 存
Ti t l e: Th e An t i — S t a t i s t Na r r a t i ve Et h i c s o f Do c t or Zhi v a g o ABSTRACT:Na r r a t i ve e t hi c s r e f e r s t o e t hi c a1 va l ue s a n d mo r a l i udg me nt s e x pr e s s e d i n a na ra t i v e s i t u a t i o n. I n Ru s s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 t h e e n t r e n c h e d na ra t i v e t r a d i t i o n
Pa s t e r na k’ S no v e l Doc t o r Zhi v a go b r e a ks t he s t a t i s t t r a di t i o n t o c ha mpi o n t he o p pos i t e n a ra t i v e e t h i c s f e a t u r i n g pe r s o na l n a ra t i v e ,e t h i c n a ra t i ve ,a n d l i b e r a l n a ra t i v e t o d e f y a u t ho r i t a r i a n i s m. Ke ywor ds : Do c t o r Zh i v a go, n a ra t i v e e t hi c s ,s t a t i s m, f r e e i nd i vi d u a l

浅析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女性形象

浅析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女性形象

2020 年 17 期1957年,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轰动。

该长篇小说描写了知识分子日瓦戈在那个动荡时代中风雨飘摇的命运,拉拉,冬妮两位女性都曾陪伴过日瓦戈医生,虽时间长短不同,但他们的出现都对日瓦戈医生的人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拉拉人物形象分析拉拉是一位比利时工程师的女儿,但她在童年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哥哥因沉迷于赌博而经常赔钱,因此拉拉很小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为支付哥哥的学费,她在上学期间去了她的朋友纳迪亚家做家教,即使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拉拉身上,但她仍能坚强且勇敢的面对,她身上体现的是女性坚毅不拔的品质。

各种机缘巧合使得拉拉与日瓦戈医生相遇,因为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拉拉并没有成为日瓦戈医生的合法妻子,但她却是日瓦戈医生一生中最深爱的女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那种怦然心动的爱情。

拉拉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日瓦戈医生的生活,日瓦戈医生也给拉拉极大的精神鼓励,他们相互扶持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生活。

尽管日瓦戈医生与拉拉在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精神世界是可以彼此理解和沟通的。

在战争时期,拉拉是一位护士,她理解也支持日瓦戈医生最喜欢的医学事业,明白他对文学工作的热情以及他对独立人格及自由的追求。

拉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可以欣赏到艺术的美丽,日瓦戈医生因此对拉拉还带有着一丝崇拜。

拉拉与日瓦戈医生一样,他们对外界物质世界毫不关心,他们在为自己内心的自由而奋斗。

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着灵性和激情,他们之间的爱情轰轰烈烈。

拉拉不仅拥有学识和才华,她身上更是处处彰显着女性独有的大爱。

在日瓦戈的妻子冬妮娅即将生产时,拉拉全心全意待在冬妮娅的身边照顾着她,日瓦戈医生甚至评价拉拉:“她是这世界上最纯洁的女人。

”后期军事形势十分紧急,在明知日瓦戈医生已经逃脱军队时,拉拉并没有要求日瓦戈留在她的身边保护她,而是站在日瓦戈医生的立场上希望他能够回到莫斯科,回到亲人的身边,承担起他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

方圆剧阵无法原谅的谎言精编版

方圆剧阵无法原谅的谎言精编版

方圆剧阵无法原谅的谎言精编版摘要:I.引言- 介绍方圆剧阵- 简述《无法原谅的谎言》II.剧情概述- 谎言的起因- 剧情发展- 谎言被揭露III.角色分析- 主要角色性格特点- 角色间的冲突IV.主题解析- 谎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性中的善恶对决V.结局与反思- 剧情的最终走向- 对现实生活的启示VI.总结- 对《无法原谅的谎言》的评价- 对观众的启示正文:方圆剧阵作为我国著名的电视剧制作团队,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其中,《无法原谅的谎言》以其紧张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无法原谅的谎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林家的大女儿林梦,为了救治患有重病的弟弟林浩,不得不向家人和社会撒下一个又一个无法挽回的谎言。

这些谎言不仅让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还让整个家庭陷入了信任危机。

剧中的角色性格鲜明,塑造成功。

林梦为了家人可以牺牲一切,但她的谎言却让家人陷入痛苦;林浩善良、单纯,却因为姐姐的谎言而饱受折磨;林家的父母,他们关爱子女,却因为谎言而痛苦。

这些角色间的冲突,让观众感受到家庭亲情与谎言之间的纠结。

《无法原谅的谎言》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真实与谎言等主题。

谎言,作为一种人性中的缺陷,在剧中被放大。

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而真实,虽然有时残酷,却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在剧情的最后,林梦的谎言被揭露,家人和社会开始原谅她。

然而,这个家庭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部剧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在有意无意地说着谎言?这些谎言又是否会对我们和身边的人产生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无法原谅的谎言》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认识到,真实才是维系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品质。

《日瓦戈医生》中的爱情与革命抉择

《日瓦戈医生》中的爱情与革命抉择

《日瓦戈医生》中的爱情与革命抉择《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历史的独特审视,展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爱情与革命之间的艰难抉择。

故事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良知的知识分子。

他生活在俄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事件。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混乱的时代里,日瓦戈医生不仅要面对社会的动荡和生活的困苦,还要在爱情与革命之间做出抉择。

日瓦戈医生的爱情经历是复杂而曲折的。

他与拉拉之间的爱情,是小说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

拉拉是一个美丽、勇敢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

她在生活中遭遇了诸多不幸,但依然坚强地面对一切。

日瓦戈医生与拉拉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安慰和理解,爱情在他们心中悄然生长。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

社会的动荡、战争的威胁以及种种现实的阻碍,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磨难。

在革命的浪潮中,日瓦戈医生也曾试图积极参与其中。

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同情,希望通过革命来改变这一切。

然而,随着革命的发展,他逐渐发现革命的现实与他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

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变革,还有混乱、暴力和人性的扭曲。

日瓦戈医生开始对革命产生了怀疑和困惑,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迷失了方向。

在爱情与革命的抉择面前,日瓦戈医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他既不愿意放弃自己深爱的拉拉,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知和理想去迎合革命的潮流。

他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但这却并非易事。

最终,日瓦戈医生在爱情与革命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他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从日瓦戈医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与革命之间的冲突是多么的激烈。

革命往往意味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动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也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爱情往往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被现实的残酷所碾压。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800字优秀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800字优秀

《日瓦戈医生》观后感800字优秀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得以在中国上映。

其中《日瓦戈医生》就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

影片是以赫尔曼·哈普克的同名小说为基础,由斯蒂芬·达尔西主演,以医生们在苏联时期的种种艰辛和感人事迹为主线,承载着观众对于爱情、信仰和人性的沉思和感悟。

影片中,当地的医生日瓦戈及其团队,为了挽救疫区的居民,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一心一意地治病救人。

而他们的奉献和自我牺牲,在一战中大放异彩,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个人认为,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刻画了医生们的良知,他们几乎可以背叛自己的生命,但不会背叛他们的初心。

而刻画这一点,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影片中那些令人瞩目的场景:病人和医生们苦苦挣扎的场景、医生家属的哀嚎、甚至连病人的最后呻吟都在伴随着观众的心灵。

从影片中的台词、画面和音乐中可以感受到追求真理、正义和人性的力量,这是每个人的灵魂本质,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爱。

如影片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某一天,我们能拼凑出一个互相扶持的世界。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更是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人性的良知和善意,是否已经忘却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

电影的深度思考和社会批判的能力,犹如为人类精神的长河添加了美丽而坚强的篇章,让观众更好地认识自我、面对自我。

最后,感谢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思考和启迪。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深重的情感和良知、以及追求真理正义和人性的本质。

这种力量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也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勇往直前,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前沿行业中。

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越来越多地登上中国的银幕,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更深的启示。

解读《日瓦戈医生》中拉拉的“圣母”形象

解读《日瓦戈医生》中拉拉的“圣母”形象

文章编号:1671-4067(2020)04-0084-04解读《日瓦戈医生》中拉拉的“圣母”形象刘红霞(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甘肃兰州730060)摘要:对于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研究自问世以来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它仍然像一幅谜图,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与解码。

拉丽莎·费奥多罗夫娜·安季波娃(拉拉)是作品中一个具有非凡魅力、饱含深刻内涵的动人女性形象。

其形象隐含《圣经》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

本文尝试应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阐述拉拉所体现的“圣母”形象,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拉拉;原型批评;“圣母”玛利亚中图分类号:I512.074 文献标识码:A1 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兴起于文化人类学和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重要批评流派之一,也称“神话-原型批评”。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后被弗莱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进而得到广泛应用。

该批评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典型主题、意象等文学因素进行阐释而进行文学作品赏析。

它将分析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引入文学研究领域,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1]。

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晚辈与合作者,修正了弗氏关于艺术创作是受无意识的性欲所激发的观点。

同时也肯定了“无意识”,但又认为其内容并非完全与性欲有关,且也不只有“个人无意识”一种类型,它还包括“集体无意识”。

他指出,人类先祖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以后,在种族心灵上形成“积淀”物—“原始意象”。

“原始意象”被留存在种族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代流传。

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2]。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潜意识的一部分,具 收稿日期:2020-06-08作者简介:刘红霞(1992-),女,甘肃庆阳人,助教,硕士.备人类和所有生命形式,包含科学、宗教和道德等不同层面。

审美.旨归.镜鉴印度电影《嗝嗝老师》断想三题

审美.旨归.镜鉴印度电影《嗝嗝老师》断想三题

113第24期【作者简介】王 馥,男,江苏常熟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李 剑,男,江苏启东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委员会理事。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电影文化传统与当代数字影像艺术的融合研究”(项目批准号: 17YJC760037)成果。

《嗝嗝老师》是由西达夫·马贺拉执导,拉妮·玛克赫吉领衔主演的一部印度校园励志电影。

影片讲述了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导致说话不断打嗝的女教师奈娜的传奇经历。

奈娜历经挫折找到了理想中的中学老师工作,她被指派的9F班学生却顽劣不堪,不服管教,致使奈娜和9F班被他人视为异类,遭遇歧视,奈娜面对重重阻力,与全班同学一同战胜困难,逆袭成功,并在这一同甘共苦的过程中照亮彼此的心灵世界。

本片作为票房与口碑俱佳的印度电影,彰显了崇高的美学底蕴,表达了艺术的终极关怀,也对我国电影创作极具镜鉴价值。

一、审美:崇高的美学底蕴《嗝嗝老师》撼动人心,催人泪下,思忖再三,与“崇高”二字息息相关。

作为西方美学重要的审美范畴,“崇高”具有其质的规定性。

本片在充分表达这一规定性的同时,融入了道德层面的东方色彩,在量的范围上深化了“崇高”的精神内蕴。

一方面,《嗝嗝老师》折射出“崇高”的美学光芒。

康德是把“崇高”作为美学范畴探讨的第一人。

康德认为,客体在数量上的无限多、体积上的无限大、力量上的无限强超出主体想象力能够把握的限度,使主体产生惊惧,从而否定主体,并唤起主体的理性观念,最后理性观念战胜客体对象,进而肯定主体尊严,产生崇高美感。

影片中,崇高之美并非来自9F班同学成功逆袭至A班,而恰恰源于遭受打击即将放弃时拼尽全力的最后一搏。

客观因素的强度超出主体承受能力是崇高产生的先决条件。

面对客观现实,主体战胜客体对象的理念被唤醒和强化,“崇高”便破土而出,成长为精神世界的参天大树。

也就是说,在康德强调的“无限”强度中,主体客观上的弱势与主观上的强大构成的张力便是崇高萌发的动力。

《日瓦戈医生》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日瓦戈医生》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日瓦戈医生》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日瓦戈医生》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日瓦戈医生》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苏联】帕斯捷尔纳克帕斯捷尔纳克鲍利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

有争议的作品(2)_787604571

有争议的作品(2)_787604571

反思十月革命
革命暴力在摧毁千百年来 的罪恶时, 的罪恶时,总不免顺带地 损坏一些美好的东西, 损坏一些美好的东西,这 对心地善良的人们来说是 难以承受的. 难以承受的.作者和他的 主人公都是心地善良的知 识分子, 识分子,对于革命暴力非 常反感, 常反感,更不要说革命的 失误了. 失误了.
爱情的避风港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
这是一部描写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的 命运的小说. 命运的小说. 主人公:尤利日瓦戈 日瓦戈, 主人公:尤利 日瓦戈, 拉拉
反思十月革命
主人公在十月革命前 后三十年的遭遇蕴含 着作者对于十月革命 的反思. 的反思.1905年开始 年开始 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 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思想意识, 方式和思想意识,人 们不得不对时代, 们不得不对时代,历 史,自我进行思索和 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
索尔仁尼琴将 遍布苏联的一 个个劳改营比 喻成一个个孤 立而与世隔绝 的孤岛, 的孤岛,它们 共同构成的群 岛就象征着整 个国家机器. 个国家机器. 这是一部全面反映苏 联集中营的作品. 联集中营的作品.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 监狱工业" 一,"监狱工业" 永恒的劳动" 二,"永恒的劳动" 死亡劳动营" 三,"死亡劳动营" 灵魂和铁丝网" 四,"灵魂和铁丝网" 苦役" 五,"苦役" 流放" 六,"流放" 斯大林没了" 七,"斯大林没了"
有争议的作品( 有争议的作品(二)

悲歌_赏析影片_日瓦戈医生_康杰

悲歌_赏析影片_日瓦戈医生_康杰
91·
商界论坛
前沿探索
“电视剧的内容应该反映更多的新信息和新观点,反映观众关注 的热点。尤其是都市电视剧,不是光贴近百姓就万事大吉了, 而要表现百姓渴望了解的热点。 对于电视剧,观众的普遍心理 ” 是 ‘喜新厌旧’ 的。 那么,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在电视剧剧中常常 看不到真实的故事,太假。 深入生活常常被认为是创来越缺乏 吸引力的关键问题何在? 笔者作为时常关注电视剧的一名普通 观众认为,最作的根本,而现在的电视剧创作者们也常常自称 。曾庆瑞教授认 是熟悉生活,但就是在作品中不能闪现 “火花” : “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再谈熟悉生活已经不能完成 为 对作品的认真诠释,因为网络上什么都有。 但是,真正的好作 品需要对生活的切实感悟,只是熟悉已经不够了,需要对现实 生活灵魂上的感悟。 不能说 《书香门第 》 的作者不熟悉校园生 活,但对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是不是达到了感悟的程度它 把平台搭在了教授家,但对过去生活的叙述没有新鲜感,未闻 书香只见门第,把后辈的感情纠葛推向前台,也没有新的诠释, 。不是不能回忆过去,但过去 所以被认为是 ‘高校里的大宅门’ 时代的特定环境被淡化了,被男女的情和爱湮没,观众肯定失 望。而 《粉红女郎》 更是把成人漫画拍成给青少年看的电视作 ” 品,根本没有找到拍这类电视剧的方法和规律。 那么,问题要怎样解决呢? 笔者认为,真实的故事 + 感悟 生活 = 精彩创作。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剧作者首先要树立 冷静深掘的创作态度,要敢于难为自己,关注并深入挖掘百姓 关注的热点,从平凡生活中感悟,才能创作出真正出色的受到 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 创作者不关心百姓,百姓也不会关注 你。(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 下接第 291 页) 莫非多摩罗斯基是真的爱娜拉,亦或者说是对 拉娜母亲的惦念? 不然他何必要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不顾生命去 救拉娜呢? 最让人期待的是拉娜与日瓦戈的爱情。 影片制造了一系列 的巧合让拉娜与日瓦戈相遇,因此就注定了他们之间会有故事。 两人真心相爱,却由于各自都有家庭,只能互为情人,以求得 短暂的幸福。 她爱的轰轰烈烈,无法自拔。 当拉娜和日瓦戈推 开瓦尔基诺他父亲的老宅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绝望? 亦或是 珍惜? 或许在他们心里既充满了幸福和安宁,又隐藏着不安和 恐惧吧。这就像是明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却努力唤起对 生活的热情的病人,有一种绝望中的快乐。 他们不知道各自的 命运,不知道将会何去何从,但却依然尽情享受,抵 死缠 绵。 所以日瓦戈为拉娜写诗,为拉娜驱赶狼群,拉娜在日瓦戈的怀 中享受着安定,体味着平静,他们是幸福的,以虔诚的心情度 过未知的时间。拥有这样的爱情,拉娜定然无怨无悔。 ( 二) 桃尼的爱 桃尼和日瓦戈从小一起长大,是毫无悬念的青梅竹马,两 人长大后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 桃尼是影片中唯一一个没有瑕 疵的女性。 她从一个满身粉红色套装 、 热爱购物的天 真 女 孩, 蜕变成一个懂得持家、 学会隐忍的完美女性。 一直以来,桃尼 都与世无争的生活着,当他们的生活只有对方时,他们恩恩爱 爱,平静幸福。后来日瓦戈知道她怀有身孕,用善意的谎言急 匆匆地向她告别,准备去和拉娜分手的时候,桃尼的眼神至今 让人无法忘怀,充满了眷恋与不舍,似乎已经预感到了结局, 而这次告别终究成了诀别。 桃尼喜欢日瓦戈的诗,毫不张扬地爱着日瓦戈,她的爱包 容而安稳,沉静而平和。 日瓦戈是她唯一的爱人,一辈子的寄 托,所以面对拉娜的存在,她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宽容,她真 心地接受了拉娜的存在。 她从未过问,也从未表露,仍然尽着 妻子的责任,保全着她的家庭。 事实上,自始至终,她都用她 的胸怀包容着周围的一切。 这种包容,使她在某些方面比拉娜 更让人钦佩。影片最后并未交待桃尼和她父亲的下落,这对于 观众来说,可能更舒心一些,毕竟,谁也不愿意再看到一颗善 良恬静的心被时代摧毁。 有一种自由叫做孤独,有一种爱情叫做放手 。 影片结尾, 日瓦戈猛然间看到了拉娜的背影,奋力追逐却猝死街头,两人 永远都是一前一后的错过,终究不能厮守。 或许这样的结局更 让人忧伤,毁灭的悲歌瞬间唱响,纵然遗憾,却也无怨。 正如 有句话说的那样: 宁愿经历过后悔,也不愿后悔没去经历。 影 片中,主人公都为了自己的生活挣扎奋斗,从未屈服逃避,换 来了各自的家庭,虽然短暂,却也深深 留恋,在那样岁月里, 难能可贵; 更何况,他们曾经深深爱过,这已足够,别无他求。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观念戏剧与现实主义--评萨特的《肮脏的手》

观念戏剧与现实主义--评萨特的《肮脏的手》

观念戏剧与现实主义--评萨特的《肮脏的手》
冉东平
【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4)005
【摘要】通过对<肮脏的手>的戏剧危局与戏剧悬念、悲剧性格与戏剧时空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萨特观念戏剧回归现实、介入生活的美学倾向以及观念戏剧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性.
【总页数】4页(P53-55,92)
【作者】冉东平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
【相关文献】
1.重温萨特:“我们有我们的问题”--评江龙《解读存在: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J], 钟友循
2.革命的异化与异化的革命——关于萨特《肮脏的手》的探讨 [J], 李燊;
3.萨特观念戏剧对法国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J], 冉东平
4.萨特的困惑——从《肮脏的手》看萨特思想的两面性 [J], 杨永红
5.萨特和他的《肮脏的手》 [J], 江峰;罗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tor zhivago日瓦戈医生电影鉴赏

doctor zhivago日瓦戈医生电影鉴赏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

10岁丧母成了孤儿。

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

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

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

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

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

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

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

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

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

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

他与拉拉虽然近在咫尺却忍受住相思之苦,不同她见面。

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

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候,就会把他踩死。

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

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

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

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

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

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

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

欺骗过拉拉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在与日瓦戈谈话以后,日瓦戈欺骗拉拉也会随后跟随他们而去,科马罗夫斯基带走了拉拉和拉拉与安季波夫的女儿卡坚卡,日瓦戈却留了下来。

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

你是最好的时光_高一观后感

你是最好的时光_高一观后感

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一、隔离种植,防止串粉。

为了保证鲜食玉米的粒色和食用品质,必需与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隔离距离在300米左右。

假如空间隔离距离不够,能够实行时光隔离,即错时播种,使两类玉米的播种期错开,播种期至少要相隔20天以上。

同时要挑选肥力适中、排灌良好的田地种植。

其次,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1500公斤,磷肥30-40公斤。

深耕整地,耙平,按1.3米宽的畦面和畦面双行种植。

三、适时早播,合理密植3月播种春播,8月左右播种秋播。

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32厘米左右,每亩种植3300株左右。

认真播种,以实现完整、匀称和苗壮的幼苗。

四、科学施肥,强化管理。

3-4叶期举行间苗、移栽苗填补空隙,定植后立刻浇水,5叶时每穴定苗一株。

强化苗期管理,适时追施苗肥,增进壮苗,保持平衡,结合追肥举行中耕管理,苗期松土,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前培土。

合理排灌,保持土壤潮湿,苗期注重防涝,开花吐丝期特殊是开花授粉期注重防旱。

五、准时控制病虫害重点做好苗期地下害虫和玉米螟的防治,注重阴雨湿润天气的叶斑病和纹枯病的防治。

播种时,每亩施3%米乐颗粒混合种肥5-6公斤,或每亩施0.3%锐劲特或5%抗虫颗粒1公斤,土质细,匀称撒在播种沟内,可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的防治可采纳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每亩拌细土8-10公斤制成毒土,施于心叶;或填充或喷洒1000-2000倍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控制纹枯病。

可用种子量0.02%浸种灵或2%伏苓合剂拌种防治效果;叶斑病初期,用10%世高或20%三环唑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共2-3次。

不及物动词适时心得授粉后23天左右(乳熟期)为相宜心得期,应准时采收上市。

原作不朽翻译无不朽 《日瓦戈医生》重译

原作不朽翻译无不朽 《日瓦戈医生》重译

原作不朽翻译无不朽《日瓦戈医生》重译《日瓦戈医生》这部翻译的难度可谓是不小啊,那么它究竟是有多么的困难呢。

而这困难的著作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翻译出来的。

蓝英年先生身材颀长,声音洪亮,一点也不像是年逾八十岁的老人。

30年之前曾与张秉衡合译《日瓦戈医生》,而三十年后蓝先生自己又把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

蓝英年 1933年出生,俄语文学翻译家,译著有《滨河街公寓》(合译)、《亚玛街》、《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回忆果戈理》、《日瓦戈医生》(合译)、《邪恶势力》(合译)和《塞纳河畔》;随笔集有《青山遮不住》、《冷月葬诗魂》、《寻墓者说》、《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利季娅被开除出作协》、《苦味酒》、《回眸莫斯科》、《从苏联到俄罗斯》和《蓝英年随笔选》。

重译经典,没有不朽的译本,只有不朽的原作。

1983年夏天,蓝英年和张秉衡一起从原文合译《日瓦戈医生》,第一个版本是在仓促的情况下译出的。

期间,由于开展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为此搁笔了几个月。

运动过后,人文社领导孙绳武定了个日期,要求那天必须交稿。

此后蓝英年和张秉衡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们每天译完一段,人文社的编辑就专程来取走一段。

交稿一个月后,《日瓦戈医生》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诞生了。

为此蓝先生对这一版的翻译质量并不满意,随着这本书的一再再版,他内心也越来越不安,觉得愧对读者和作者,应当重译。

30年后,他再次面对这本困难的译本,一个人把它翻译了下来(张秉衡已年近九十,指望不上,只能一个人重译。

这本书有多么的难翻译呢,蓝英年举了个帕斯捷尔纳克风格的例子:“广场上有两个人从斜对角迎面走来,这两个都是高颧骨,他就写‘两个人的颧骨把广场割开了。

这类描写很不好表达,怎么才能既保留作者风格又能让读者接受呢?帕斯捷尔纳克本身就是未来派诗人,遣词造句往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简直是折磨译者。

这次重译比第一次翻译吃的苦还大。

但仍没有翻译好,有待后来的译者。

译文没有不朽的,只有不朽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艺录・错位的善与恶 永恒的罪与罚———评电视剧《日瓦戈医生》3池济敏 摘要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一部长篇巨著。

2006年,它被改编成了十一集电视剧。

本文从电视剧对日瓦戈、拉拉、科马罗夫斯基形象的改编着手,介绍两种版本的主要差异,并从日瓦戈和科马罗夫斯基这两类知识分子的对比,试图分析21世纪背景下,俄罗斯社会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

关键词 《日瓦戈医生》 影视改编 俄罗斯 知识分子 一部《日瓦戈医生》凝聚了帕斯捷尔纳克毕生的心血,为他带来巨大的荣誉和灾难。

在读者心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继1965年和2002年美国好莱坞、英国相继拍摄了同名电影及电视剧后,2006年这部作品终于在俄罗斯被搬上了荧幕,改编成了十一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

2006年5月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各大影视论坛里,网友们各抒己见,评论家们也纷纷撰文品评。

在2006年度俄罗斯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该剧荣获了最佳电视剧、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最佳美术四大奖项。

该剧导演亚・普罗什金在俄罗斯国内享有盛誉,执导过《53年寒冷的夏天》、《俄罗斯暴乱》等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

编剧尤里・阿拉鲍夫(ЮрийАрабов)是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奖的获得者。

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

日瓦戈医生由奥・缅什科夫扮演。

这位2000年曾因在《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精彩表演荣获国家文艺奖的俄罗斯人民演员,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除了外型与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主人公神似:“长得不帅,翘鼻子”,更是把主人公20多年沧桑岁月的变迁演绎得淋漓尽致。

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奥・扬科夫斯基为头号反角科马罗夫斯基增色不少。

而秋・哈马托娃扮演的拉拉从外形到内在,独具特色,也深得好评。

3本文得到“四川大学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对于熟悉原著的观众而言,这部电视剧犹如一棵被砍去了繁茂枝叶的大树,只剩下了主干,未免感觉单薄,意犹未尽。

名著的改编本来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编剧阿拉鲍夫采取了“形异神同”的改编方式:“基本素材取自原作,但对原作的诸多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整合。

而这种调整和整合是原作不具备的,是改编者的一种艺术创造。

”[1](112)除了把小说语言转化为戏剧语言外,阿拉鲍夫对原著做了大刀阔斧的删改。

略去了大量的背景交待,减少了很多人物,对人物的命运也作了改编。

与另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大师和玛格丽特》相比,大师还是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但日瓦戈已是阿拉鲍夫的日瓦戈了。

难怪在片头字幕上,没有打上:“根据帕斯捷尔纳克作品改编”,而代之以“根据帕斯捷尔纳克创意改编”。

巧妙的一词之差,给了改编者很大的空间。

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在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对电视剧的改编颇为不满:“谈论这种改编毫无意义。

人物情节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68我们在片中看到的是那些漫画般可笑的人物,和荒诞的情节。

”[2]与之相反的是,该剧的主创人员和大多数观众却认同了这种符合当今社会观点的改编。

距离小说《日瓦戈医生》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日瓦戈及其所代表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命运牵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心。

每个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日瓦戈、拉拉、科马罗夫斯基。

好莱坞的改编尽管获得了奥斯卡奖,却并未得到俄罗斯人的认可。

他们认为,电影中表现的并不是俄罗斯。

英、美、德合作耗巨资拍成的《日瓦戈医生》同样让俄罗斯人感觉,画面虽华美壮观,但只求得了形似而非神似。

导演普罗什金认为,“虽然这两种版本在西方人当中引起了轰动,让西方人认识了帕斯捷尔纳克。

可只有俄罗斯人才能真正让电影成为一座丰碑,让人们记住这位历经磨难的作家。

”[3]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上个世纪的作品,编导首先考虑的是本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对原著进行一番时代性的选择。

俄国版的《日瓦戈医生》已经不是对历史的重现,而是21世纪的俄罗斯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对当今社会的剖析。

它不再拘泥于再现近百年前这个国家的人民遭受的灾难,而是通过重新塑造人物形象,告诉人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处世之道。

俄罗斯知识分子到底是怎样一种人?数百年来,探讨者众多。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作者拉吉舍夫被别尔嘉耶夫称为俄罗斯第一个知识分子。

他曾说:“我的心被人类的痛苦充盈。

”[4](17)这句话代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宿命。

真正的俄罗斯知识分子是沉重的,落寞的,淡泊的,或者说不得志的。

帕斯捷尔纳克塑造的日瓦戈正是体现了这种宿命。

在革命的洪流中,他既没能拯救国家,也没能保护自己的小家,甚至无力捍卫自己的爱情。

落魄一生,最后黯然离世。

在俄罗斯的传统中,英雄不是叱咤戎马,挥刀冲杀的人,而正是这种历经磨难却一事无成的人。

像许许多多知识分子一样,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良心,可是这也无法让他摆脱罪孽的困扰,只能用痛苦荡涤心灵。

屏幕上,当格罗梅科教授勾搭上了家里的女仆,终日沉溺于杯中物;当医院的学术权威更关心的是何处才能买到更好用的炉子,当日瓦戈医生为了面包不得不与妻子沿街叫卖,每个人都会问,这究竟是谁之过?电视剧比小说更直接地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眼前。

小说中,日瓦戈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总是能以一种近乎神秘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帮助他,可电视剧里,编导残酷地删掉了这个救星,让日瓦戈独自一人在清苦的岁月中飘摇,在有轨电车上静静地死去。

当他人生的列车缓缓驶向终点,红色的大门在他身后紧紧关闭。

在剧中改变最大的是拉拉的形象。

她成了一条贯穿全剧的线索。

片中,日瓦戈因受伤在野战医院重逢拉拉。

他们谈到拉拉的丈夫安季波夫时,后者的一句话:“世界上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那就是罪孽,负罪感。

”成为了全剧的主题。

拉拉周旋于三个男人当中,至少造成了其中两个人的悲剧。

她的人生经历,就是一场赎罪之旅。

其他人也何尝不是如此。

罪与赎罪成为剧中每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主题,她就像一朵美丽的恶之花。

有放荡桀骜的一面,也有正直率真的一面。

她给了日瓦戈梦寐以求的激情,但也为后者酿成了妻离子散的苦果。

她一面忠于自己的丈夫,可同时又破坏了别人的家庭。

剧中,拉拉与安季波夫相识于街头游行的混乱中。

从一开始,她便成为了绝对的主宰,让安季波夫目睹了自己与科马罗夫斯基的调情,对安季波夫忽冷忽热之后却突然向之求婚,新婚之夜,曾半推半就委身于科马罗夫斯基的她却难于向丈夫献出自己的身体。

影片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场景:婚礼上,牧师刚拿出结婚戒指准备让新人进行下一步仪式,安季波夫激动地一把抓过去套在了自己手上,然后却无论如何也取不下来了。

后来,当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在妻子心中的位置,在参军奔赴前线的列车上,戒指被轻而易举地取了78下来,并被他抛出了车外。

这一戴一取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安季波夫对拉拉的态度:他曾如此热切地梦想着这个上天送给他的尤物,没曾想到的是,这却是铸成他一生悲剧的开端。

投身革命就意味着抛弃家庭,抛弃一切人世的凡俗,包括父子感情,做一个纯粹的职业革命者。

戒指在这里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这个婚姻的证物却成了人世悲欢的转折。

从大喜到大悲,也是人生的一个轮回。

小说中对他们的婚礼完全是另一种描写,场面热闹、温馨。

亲友祝福,“一对年轻人含羞带笑地接吻”,“为了帕沙的幸福,拉拉宁愿牺牲自己的前程,于是她尽量把蜡烛举得很低。

不过还是没有用,因为不管她怎么想办法,她的蜡烛总是比帕沙的高。

”[5](94)而电视剧里,肃穆的教堂里,在幽幽烛光的映照下,写在一对新人脸上的全是紧张、不安,甚至惊恐。

错戴的戒指更让这桩婚姻平添了些许滑稽色彩。

影片的开头是老日瓦戈和科马罗夫斯基分别在火车上结识了戈尔东父子和拉拉姐弟。

随着老日瓦戈跳下铁轨,火车急刹,在餐桌上交谈正欢的科马罗夫斯基和拉拉姐弟面前血红的葡萄酒轰然倒下,染红了桌布。

一大片红色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屏幕,颇具视觉冲击力。

这红色,既宣布了革命的开始,又预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当一个男人在三个女人中选择的时候,“每次都出现在女人中作出自由选择的情况。

而且这种选择必定落在死亡上。

没有人愿意这样选择,可命运偏偏让人成了死亡的捕获物。

”[6](63)日瓦戈不幸又落入了这样的宿命:在他的三个女人中,他最爱的拉拉却是他的死神。

拉拉的一生充满了罪孽:对自己的母亲(勾搭母亲的情人),对丈夫(无爱的婚姻),对日瓦戈(破坏别人的家庭)。

这注定她的一生必定饱经磨难,洗涤罪恶,获得重生。

原著中,帕斯捷尔纳克让她在送走自己心爱的人后,不知所终,或许进了集中营。

这恰是她洗涤心灵的最好归宿,如同《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流放之旅。

而影片中编导或许出于对女主人公的同情,给她安排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流放地:日瓦戈从收到的妻子的唯一一封信中得知,冬尼娅在巴黎看见了带着两个女儿的拉拉。

她同样在流放中完成自己的赎罪之旅。

拉拉这个角色的塑造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尽管她已经不是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形象,但她具备了今天现代女性的元素:泼辣干练、敢爱敢恨、独立自主、心地善良、收放自如。

难怪有人把她称为近八年来荧幕上最成功的女性形象。

[7]另一个改变很大的形象是科马罗夫斯基。

同美国版《日瓦戈医生》相比,科马罗夫斯基不是个大腹便便其貌不扬的市侩,而是一个风度翩翩,还不时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形象。

由老演员扬科夫斯基扮演的这个角色十分出彩,也最具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科马罗夫斯基是片中最大的反角。

他圆滑世故,见风使舵,投机取巧,占尽风头。

但他究竟错在哪里?他刚好是日瓦戈的投影———一切正好相反。

他合理地利用了日瓦戈所唾弃的一切,却得到了后者所得不到的东西,甚至成为后者某种意义上的救星。

日瓦戈的善良、真诚与爱情都无法拯救拉拉母女,而科马罗夫斯基的罪恶与谎言却让她们逃离了窘境。

科氏是每个时代的胜利者,日瓦戈却总是被时代抛弃。

善导致痛苦,恶却能拯救。

这是命运的嘲弄吗?日瓦戈的时代过去近百年后,科马罗夫斯基类型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日瓦戈与科氏的对话已不再是白银时代知识分子的对话,而是现代人对生存之道的思索。

1999年俄罗斯《文学报》主编尤・波利亚科夫的小说《无望的逃离》也正是一部四十年之后的《日瓦戈医生》。

其中同样描写了在苏联解体前后两类知识分子的对话。

一类坚守信念却始终不得志,处处碰壁。

另一类却抓住每一次转折的机会,步步高升。

人应该如何适应社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命题。

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几经周折的国家,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有得势者与失势者,都会造就88新贵,也会让另一些人失去利益。

人们在经过了这一切之后回头审视,对科马罗夫斯基的形象会有更深的理解。

当俄罗斯人已很少谈及“良心”,而代之以更模棱两可的“精神”,社会的道德观也开始悄然改变。

导演普罗什金承认,虽然他也认为科马罗夫斯基是个反面形象,但他对之深怀同情。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熟悉原著的观众感觉,这个科马罗夫斯基不但不够坏,甚至让人觉得可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