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_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_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

合集下载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本书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的深入探讨,书中得出结论:分权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增加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野心和行为失范,损害财政秩序和经济稳定性。

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财政制度和监督体系,实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部研究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综合性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和政治体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本书对于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财政分权的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和深度地讨论和分析,同时探讨了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者在书中详细讨论了财政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构成和演变。

通过对财政管理的历史梳理及现实情况的描述,尤其是对于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和模式。

作者提出,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中央与地方经济分权的重要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然而,财政分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财政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利益诉求,财政资源容易被过度地抽取和浪费,甚至会导致相应的财政危机。

此外,地方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也容易出现不合理行为,如任意征制地方企业、虚假收支记账以及产业扶持偏颇等,这可能会有损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利益。

在分析财政分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

例如,通过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调节机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源,防止过度抽取财政资源导致的财政风险和危机。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定范围内的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相应范围内享有财政自主权。

这种财政分权的做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财政分权的背景与意义财政分权在现代国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财政分权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具有较大差异,中央政府无法完全照顾到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

因此,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灵活地调控和使用地方财政资源,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财政分权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责权一致。

在中央政府授权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更好地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将承担更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责任,也会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财政分权的意义在于,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财政分权也有助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过度干预,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1.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其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自主决定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这种财政自主权的提高,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地方民生问题。

2. 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财政责任。

地方政府需要自主决策并保障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财政责任的增加促使地方政府更加注重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使用效率。

3. 加强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的互动财政分权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财政分权改革_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改革_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奇迹的研究兴趣,他们从各个视角、建立各种理论试图诠释中国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奇迹。

在种种因素中,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而在中国所特有的制度安排中,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改革成为了经济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中国的财政分权究竟在什么地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分权改革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呢?这种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异质性又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呢?它又是通过什么渠道或机制实现或施加这些影响力的呢?本文从财政分权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政分权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间关系以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试图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03BJL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73036)资助。

此项研究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张璟沈坤荣内容提要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

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

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张璟,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3沈坤荣,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10093一、我国财政分权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财政分权是指通过法律等规范化的形式,划分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和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征税权和支出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相应的预算管理权限。

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可以独立决定部分财政收支事项。

这种分权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但是在分权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中国的地方政府系统中。

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方面,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更加自主地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

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地方经济特点和需求。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这也符合地方政府服务本地民众的需要和责任。

总体来说,地方政府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拥有的财政收益并不一定完全够本地开支。

一些地方政府还需要从中央政府申请额外的财政资金。

这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不稳定、财政压力增加等问题。

其次,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差距也会变得更大,一些地区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难以推进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治理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中国地方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优化地方税收制度,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拥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持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

其次,需要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来支持财政收支平衡。

同时,地方政府还需探索合理利用各个财政收入来源,实现财政分权与财政协调,使地方融资稳健有序发展。

除了这些措施外,地方政府还需关注基层政府机构的能力和透明度问题。

地方政府需要引导基层政府树立正确的财政观念,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财政预算,并使财政支出公开透明。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更加有序的财政分权奠定可靠基础,促进地方政府的合理执行。

总体来说,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种制度也面临挑战和问题。

中国地方政府需要继续探索合理的财政分权和协调机制,合理利用财政收入并保证基层政府透明度,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研究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分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定的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

财政分权的实施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一、理论探讨1. 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会追求自身利益,因此中央政府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情况,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并且可以减少中央政府的腐败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市场化改革,使地方政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财政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好地掌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更好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2)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

财政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负责任,因为地方政府必须自行承担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所需的资金。

(3)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财政分权可以使各地方政府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创新和发展。

二、实践探讨1. 财政分权的实践历程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实行财政分权制度。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财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等,以规范和完善财政分权制度。

2.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影响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了本地区的经济水平。

(2)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

由于财政分权制度要求地方政府自行承担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因此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本地区的利益。

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孙起生【摘要】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作者】孙起生【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一、引言分税制之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此时作为行政主体和具有独立利益实体的地方政府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动力。

但是,经济分权并不足以构成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全部激励,[1]党中央拥有绝对权威并继续任命地方官员,因而有能力奖惩地方官员的行为,即政治集权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官员具有非常强的政治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另外,在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之外,还有一种超越二者的力量存在,这就是官员腐败。

李猛和沈坤荣认为,直接经济利益即官员腐败对官员具有导向作用,对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

[3]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存在强烈的导向性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行为。

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方面进行探究,鲜有文献从地市级层面上来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之间关系的影响,且现有关于地方干预的研究多从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的角度进行考虑,忽略了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贪污腐败激励动机。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基于经验的假说与解释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基于经验的假说与解释

惜 侵犯 辖 区 内居 民利 益 的 动机 , 表 现 就 是 政 府 规 模 将 会 无 效 率 地 自动扩 张 , 此 , 其 为
B en n n u h nn 1 8 ) 出“ 兽理 论 ” 认 为 财政 分 权 所 导 致 的地 方 政 府 竞 争 rn a aa dB c a a ( 9 0 提 怪 , 将 有效地 遏 制地 方政 府 的无 限扩 张 。任何 削弱地 方政 府 之 间 竞争 的制 度将 不 利 于财政


问题 的 提 出 与 文 献 回 顾
财政 分权 能 否 遏 制 地 方 政 府 规 模 扩 张 , 是 一 个 依 然 存 在 争 议 的话 题。 Si e 这 tl gr
(97 和 M srv(99 基于 政府 是 仁 慈 的假 设 , 为在 一 个 国家 内部 财政 分 权 导致 15 ) ugae 15 ) 认
l 0 6
中 绐游量 渔
20 第 期 0 年 5 1
权指 标 , 现财 政分权 消减 了政 府 总规模 , 发 但联 邦政 府对地 方政 府 的转移 支付 却扩 大 了 政府 规模 。M ee n a ( 0 0 认 为分权 变量应 使 用地 方政 府 对税 收 收入 自主程 度 osna dV n 2 0 ) 来衡 量 , 因此 应从地 方 收入 中剔 除政 府 间转 移支付和 地方 政府借 款 , 将地 方政府 实 证 检 验 发 现 , 国 的 财政 收 入 、 出分 权 与地 方 政 府 整 体 规 模 正 相 关 , 中 支 “ 兽 ” 论 在 中 国 不 成 立 , 要 原 因是 , 当前 的 财 政 分 权 体 制 下 , 方政 府 在 财 政 竞 争 和 怪 理 主 在 地 官 员晋 升 竞 争 的 压 力 下 , 更加 积极 地 开展 财 政 支 出竞 争 ( 别 是 注 重 扩 大 生 产 性 基 础 设 施 方 特 面 的财 政 支 出规 模 ) 导致 地 方 政 府 规模 不 断 扩 张。 本 文认 为 应 改 革 官 员 的 考 核 机 制 和 转 移 , 支付 体 制 , 度 地 扩 大 地 方 政 府 自有 收 入 规 模 , 而将 会 有 利 于 改 善 地 方 政 府 治 理 水 平 , 动 适 从 推 经 济 可持 续 地健 康 发 展 。 关键词 财 政分权 地 方政府规模 财 政 支 出竞 争 官 员晋 升 机 制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近年来,中国在财政分权和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验证据,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和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效果和影响。

一、财政分权的实施中国式的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预算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决策和使用属地财政资源。

这种财政分权的实施,旨在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和活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财政资源。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财政政策和项目。

另一方面,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投资、培育产业、优化区域结构等,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管理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通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与目标的明确性和实现性的提高。

首先,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设定,如GDP增长率、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地方政府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吸引外资等措施都在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

这些努力不仅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最后,通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考核和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目标也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这种监测和评估不仅可以了解地方政府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可以为中央政府提供相关政策的参考和调整。

结语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和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假说及检验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假说及检验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假说及检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400030)教育部985平台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周文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100871)章铮摘要: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尚无定论。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说:财政分权速度和程度对于经济增长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假说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框架。

通过对中国建国以后的计量历史进行考察,发现考虑速度和程度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有惊人的相关关系,而通常认定的80年代中期进行的财政分权改革和90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只不过是一个历史阶段延续问题。

从长期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但不排除中短期出现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短期过快过急的财政分权(有时与行政分权有关)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大跃进”)。

当财政分权程度已经很高时,其效果减弱。

财政分权具有边界,有时甚至需要适当逆向分权。

另外,数据模拟还显示,除财政分权外,70年代末开始的市场化改革的其他因素对于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大跃进计量历史作者简介:章铮,男,1952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专著有:《传统与现代化的沉思》,学林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周文兴,男,1967年生,重庆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专著有:《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一、引言通常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实行了财政分权改革,一些学者通过对这期间财政分权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究竟是什么关系,需要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

然而,这方面的学术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

进一步,中国的财政分权究竟还能走多远,财政分权有没有边界,这都是值得探讨的严肃的经济乃至政治问题。

科研课题论文: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科研课题论文: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109087 财政研究论文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献综述财政分权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权式改革,被普遍认为是产生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安排。

国内外对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大部分研究认为财政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

马骏(1997)选用省级政府的平均留成比例作为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林毅夫和刘志强(2002)使用边际留成比例衡量财政分权,选择了28个省级政府1985―199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认为财政分权主要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不是促进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乔宝云(2002)就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财政资源分配均等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取舍关系进行了探索,使用中国1985―1998年间分省的有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计量模型,对经济增长率、分配均等和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认为财政分权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正面影响并不是线性的。

也有研究认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起到负面作用。

Zhang and Zou(1998)用人均省及省以下的财政支出与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衡量财政分权程度,并据此估计财政分权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2年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张晏和龚六堂(2005)验证了1986―2006年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系数显著为负,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系数显著为正。

但是,文献对财政转移支付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

Zhang and Zou (1998)认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主要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现阶段的财政分权约束了中央政府进行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林毅夫和刘志强(2002)认为估计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只是阶段性的成果,理解在中央―省谈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和机制非常重要。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文库)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是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城乡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为中国的城乡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实用的政策建议。

从财政分权的角度来看,中国财政分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的关系。

随着财政分权的加强,地方政府具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因而可以更好地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城乡经济结构调整、资源优化、服务业发展、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投入,实现财政收支能力、经济增长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协调发展。

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推进宏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提高生产率等方面,地方政府层级可以有效利用财政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监管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阶段,增加整体经济增长水平。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结合财政政策和行政制度的改革,推动地方政府层级的改革,支持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投入,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中国经济有序发展。

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假说及检验

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假说及检验

作者: 王文剑[1];覃成林[2]
作者机构: [1]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9-21页
主题词: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攫取之手”;地区经济结构
摘要:分税制改革后,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都拥有更加强烈的激励扩大预算外收入,加大对地区经济的攫取。

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经济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地方政府行为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各异,并最终导致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出地区性差异。

本文通过构造反映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计量指标,运用1997~2OO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

得出的主要的结论是: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攫取之手”就越少。

因此,在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反。

本文认为加大对预算外收入的约束、改革转移支付体系和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将会逐步扭转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这对地方政府的治理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分权调整了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意识。

财政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了地方财政独立和自主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健性。

财政分权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效率,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

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提升了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确保财政分权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权力结构、财政管理、公共服务、效率、经济发展、监督、问责机制、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合理设计、积极作用。

1. 引言1.1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实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分担。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可以更灵活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有利于更加贴近基层、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决策。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产生影响。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财政支出调整,更好地满足地方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

财政分权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及效率。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财政分权也会影响地方经济增长和发展。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更有动力创新、拓展经济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财政分权也会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产生影响。

财政分权可以透明地划分责权,增强政府监督和问责效果,推动地方政府更加规范、透明地运行。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研 究 兴 趣 , 们 从 各 个 视 角 、 立 各 种 理 论 试 图 他 建
诠 释 中 国 持 续 多 年 的 高 增 长 奇 迹 。 在 种 种 因 素
中 , 国 特 有 的 制 度 安 排 成 为 越 来 越 多 的 研 究 者 中
所 关 注 的 一 个 重 点 。而 在 中 国 所 特 有 的 制 度 安 排
维普资讯 黧 j


江苏社会科学
n_ . j 、 0 ~H} l t t j
年 期 第
财政分权改革 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张 琮 沈 坤 荣
内 容 提 要 本 文 将 我 国 财 政 分 权 改 革 、 地 方 政 府 行 为 和 经 济 增 长 纳 入 到 一 个 统 一 的 框 架
中 , 国特 色 的财政 分权 改 革成 为 了经 济 学研 究 中
关 注 的 焦 点 之 一 。 那 么 , 国 的 财 政 分 权 究 竟 在 中
什 么 地 方 有 别 于 其 他 国 家 的 分 权 改 革 而 形 成 了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 3 J 0 6 、 0 B L 2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0 7 06) 7 4 3 3 资助。 此项研究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 学创新基地“ 南京大 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 中心 ” 子课题“ 经济增 长与结构转型研究” 目的阶段性成果 。 项

5 — 6
维普资讯
经 学 研 究 济


我 国财 政 分 权后 中央 和 地 方 的关 系 : 财
并在 此 基 础 上进 一 步赋 予 中央政 府 ( 者联 邦 政 或
政 分权 和政 治集 权
财政 分 权 是指 通 过 法 律等 规 范 化 的 形 式 , 划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
维普资讯
经 济理论 与经 济管理 2 0 0 7年第 1 O期
财 政 分 权 地 方 政 府 行 为 与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 — 一
个 基 于 经 验 的判 断及 检 验
王 文 剑 ,覃 成 林
(.河 南师 范大学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河南新 乡 1
和下 放 的过 程 。财政 分权 则是 中央逐 步将 财政 收支 权力 下放给 地方 政府 。财政 分权 对地 区经 济增长 的
区市场经 济制 度关 系 ,就应 重点研 究分 权体 制下对
地方 政府 产生 哪些 压力 和激励 ?笔 者认 为 ,分 税制 改革后 地 方政府 主要承受 了两 个方 面 的压 力 ,一是 由于 割断 了地 方 政府 收入 与 “ 出需 求 ” 的联 系 , 支
4 30 ; 5 0 2 47 0) 5 0 1
2 .河 南大 学黄河 文明与 可持 续发展 研 究 中心 , 河 南开封 .
中国 自 1 7 9 8年 以来 的经 济 体制 改革 既 是 由计 划 经济体 制 向市场经 济体 制转 轨 的过程 ,也是 政府 将在 计划 经济 时代所 掌握 的资 源配 置权 力逐步 分解
他 指 标 的信 息 涵 盖 进 来 ,为 了在 计 量 方 程 中减 少 多 元共 线 性 带 来 的偏 误 ,笔 者 最终 放 弃 了其 他 变 量 。
60
维普资讯
经济 理论 与经 济管 理 2 0 0 7年第 1 0期
过 程 中 ,这些 差异 对不 同地 区的地 方政府 产生 “ 非 同质 性 ” 的行 为 激 励 。基 于 此 ,在 财政 分 权 体 制
19 9 4年 推 行 的 分税 制 改 革 使 中央 与 地 方 的分 权关 系实现 法制 化 ,此后 的 中国才开 始 出现较 为严 格意 义上 的财政 分权 体制 ,中 央对地 方 的调 控方 式 从 行政 命令 为 主过渡 到 以经 济手 段为 主 。财 政分 权 水 平越 高意 味着 地方 政府被 赋予 更大 的财政 决策 权 力 ,因而在对 本 地经济 发展 路径选 择上 享有更 多 的 自主权 。如果 考察 这个 时期 内地方 政府 行为 与本 地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摘要】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在地方政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将讨论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通过研究,可以为未来提供一定的启示,并指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高效地区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改革和发展、地方政府、关联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旨在探讨财政分权制度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权力范围和责任。

对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引入的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研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探讨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激发地方政府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财政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机制,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区域差异的国家,各省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深入研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摘要】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将部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从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演变、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权力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探讨,揭示了财政分权制度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通过对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探讨了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启示,展望了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未来。

通过深入研究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地区经济增长、演变、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权力、影响、财政自主权、改革与发展、启示、互动关系、实践意义、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所有税收和财政收入都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和分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加大,集中的财政体制已经开始显现出许多不足之处。

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不透明性,导致了许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探讨和实行财政分权制度,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发展活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均衡发展。

财政分权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责任意识,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通过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调动地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分权制度也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地方政府自主性和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读后感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读后感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读后感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广大领土和多民族组成的大国中,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这本书通过对于中国目前的财力分配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为财政分权改革的未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做出评价。

首先,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在财政分权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逐渐推行财政分权政策,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功,以此满足地方政府日益增长的行政开支。

这项政策的实行,不仅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且也为中央政府减轻了一部分财政负担。

本书揭示了财政分权带来的好处是显著的,特别是对于弱势地区而言,财政分权政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持,有效缓解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其次,本书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在落实财政分权政策时所采取的行为策略。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财政分权政策的实行使他们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和其自身的利益,经常采取“攀比”、“扩大规模”、“保增长”的经济行为。

这些行为的确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但也有可能在长期内面临严重的隐患。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出现了许多负面的行为表现,比如疏通关系、逃避法律监管等行为。

本书利用详实、全面的数据证实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同时也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最后,本书对于如何改革财政分权政策和解决地方政府行为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对于财政分权政策,本书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和协调的政策沟通机制,以此减少财政分权政策在实行过程中的不顺畅。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管,建立更加完备和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约束机制,以此防止地方政府滥用权力。

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解决方案则是加强公众参与,增强社会监督力量,同时也需要强化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有些地区经济腾飞,实现了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陷入了经济困境。

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被认为是导致这种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财政分权是指国家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分权的出现源于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自主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财政分权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权力过分集中、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导致了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化。

其次,地方政府行为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投资、发展产业、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地方政府的行为可以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市场监管等方式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增长。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短期利益或政绩,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给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首先,财政分权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使其更加主动地推动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财政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然而,财政分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其次,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利益驱使,可能导致资源不合理的竞争和分配,进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再次,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将短期经济表现作为唯一目标,并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r——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r——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r——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林春;孙英杰【摘要】财政分权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对财政分权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效果;二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针对上面结论,得出继续强化地区财政分权力度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启示.【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10页(P33-42)【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系统矩估计;门槛效应【作者】林春;孙英杰【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方向过渡,而作为发挥国家重要职能的财政分权体系必然会助推这种阶段的过渡,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便备受关注。

国外有关财政分权理论较早可追溯到Tiebout(1956)的“以脚投票”理论,他通过用脚投票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根据居民偏好提高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1]。

这点与Musgrave(1959)认为地方政府利用居民偏好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来稳定经济增长的结论[2]和Oates(1972)在分权定理中提出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有效率的结论不谋而合[3]。

同样,Brennan & Buchanan(1980)论证了收入约束角度下不同级别政府的竞争会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4]。

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不断演进,催生以Weingast(1995)、Qian & Weingast(1997)为代表的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他们认为财政分权能够促进经济激励机制和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的产生,并以此来推进地方经济的增长[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7-07-26[作者简介] 王文剑(1974-),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覃成林(1962-),男,湖北来凤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由于部分数据不可得,本文计量分析不包括海南和西藏。

考虑到历史的行政隶属关系,将重庆与四川合并,因而所考察的省份为28个。

对三大地带的划分标准,采用了严冀等人的标准。

[1] ② 樊纲等人测算出衡量省级市场化水平的综合指标[2],但是由于时间段较短,如果应用到下面的计量分析中会损失很多有用的信息,本文只选取用于衡量一个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三个相对重要的指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指标主要因为,一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二是这三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主要变量,基本上能够把其他指标的信息涵盖进来,为了在计量方程中减少多元共线性带来的偏误,笔者最终放弃了其他变量。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王文剑1,覃成林2(11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2;2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57001)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既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也是政府将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力逐步分解和下放的过程。

财政分权则是中央逐步将财政收支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而影响政府和市场在配置地区经济资源的权力结构得以实现的。

一、经验判断 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关系实现法制化,此后的中国才开始出现较为严格意义上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央对地方的调控方式从行政命令为主过渡到以经济手段为主。

财政分权水平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被赋予更大的财政决策权力,因而在对本地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如果考察这个时期内地方政府行为与本地区市场经济制度关系,就应重点研究分权体制下对地方政府产生哪些压力和激励?笔者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主要承受了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由于割断了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需求”的联系,硬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增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二是地方政府之间从计划经济时的“兄弟关系”过渡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的关系,且地方政府官员积极参与晋升博弈,使地方政府之间面临着“非进即退”的竞争压力。

这两个压力对地方政府形成很强的行为激励,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收支规模,客观上表现为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地区经济发展。

各地区也因此而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地方政府主导型”的转型经济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分税制改革时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水平已存在显著差异,从图1~图3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投资市场化和民营化三个指标无论是初始水平还是发展趋势都明显的高于中西部地区。

①②在参与地区竞争和缓解支出压力过程中,这些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产生“非同质性”的行为激励。

基于此,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本文提出以下关于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制度发育之间关系的经验判断。

(1)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和对外开放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税源,地方政府具有相对强烈的动机进一步扩大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这样做既能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获得更多的财政资源,满足自身的财政支出需求,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本地经济,吸引区外资源,提高地方政府在竞争过程中的实力。

财政分权应使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倾向于保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有助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增长效应。

(2)在市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能力充分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且计划经济时期留下了相对于东部地区更多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经济(图3也可反映国有经济在三个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需要地方政府动用财政和金融资源进行“父爱式”的救助,使其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预算外收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攫取,成为一种“掠夺型”政府。

[1]同时,尽管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也认识到市场经济制度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意义,但是高效运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并非一时可以建立起来,计划经济的制度体系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短时期内很难产生内生性的自我革新。

而中央制定的对官员晋升的考核机制过度地关注GDP 、财政收入等短期指标,忽视了对“软环境”建设的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为在任期(短期)内“创造”晋升的条件和机会,很难从地区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保护和发展本地区市场经济制度。

因此,当地方政府面临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和赶超先进地区压力时,会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加强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和干预,如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和干预投资市场等,成为一种具有“保护型”特征的政府。

[3]无疑,这些地方政府行为使财政分权不利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育,阻碍或降低了市场经济制度增长效应的发挥。

二、经验检验(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以上是基于经验的判断,需要在实证上予以证实。

下面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

本文参照林(Lin )和吕(L u )的类似做法,[4]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模型,假定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两组变量,一组是FD M A R K E T ,FD N OS O E 和FD T R A ;另一组为控制变量,即:FD,M A R K E T,N O2 S O E,T R A,I N D,GOV和W B N(变量定义见表1),地区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被设为: GRW it=β0+β1K it+β2FD N OSO E it +β3FD TRA it+β4FD TRA it +6j=7βj・γijt+εi+γt+<it(1)式中,t代表年份(1994—2002年);i代表地区;ε代表地区性干扰;γ代表时间性干扰;<为随机扰动项;γijt是一组控制变量。

表1变量的定义和说明变量缩写定义GR W地区人均G DP的实际增长率K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劳均资本增长率FD人均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人均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人均预算内中央财政支出),反映财政分权的程度M A R K E T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投资占总社会投资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的投资市场化程度N OS O E非国有单位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的民营化的程度T RA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 DP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I N D第二产业产值占G DP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GOV政府消费支出占全社会最终消费的比重,反映政府支出行为对经济的干预W B N预算外收入与预算内收入的比例,反映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对经济的干预FD N OS O E,FD T RA,FDM A R K E T各个市场经济制度变量与财政分权哑变量的交互项,反映FD对各个市场经济制度变量的影响 说明:11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94-2002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和中宏数据库内省际年度数据;21经过对FD滞后3期的变量与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后,发现FD具有显著的外生性特征,实际上财政分权作为国家一项强制性制度变强,其大小更多的是受到中央政策调整的影响,这一结果与乔宝云等[5]的观点一致。

注:①。

本文采用乔宝云等所使用的财政分权指标,[5]比较符合国际上通行做法,也便于与已有研究比较。

②经过检验,各个衡量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量与FD乘积的相关系数比较高,FD N OS O E,FD T RA和FDM A R K E T均在0180以上,如果直接用各个衡量市场经济发育的制度变量与FD的乘积作为交互项,将产生严重的共线性问题,降低最后结果的可信性。

因此,本文参照罗长远的类似做法[6],引入FD的哑变量。

这一变量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各省的FD在考察期内的算术平均值,然后和全国FD的算术平均值进行比较。

如果某省FD的算术平均值大于全国的平均值,则FD 的哑变量=1,否则为0。

通过这样的处理,FD N OS O E,FD T RA和FDM A R K E T与FD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 0152,0146,基本上避免了多元共线性问题。

(二)计量结果分析由于在理论上没有太强的理由支持选择哪一种模型进行估计更为合适,本文完全依据H ausm an 检验结果来决定。

H ausm an检验结果显示,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变量均支持固定效应,为了消除面板数据可能出现的异方差问题,对所有的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采用G L S方法。

表2显示了基于方程(1)的计量结果,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上与笔者的经验判断一致。

(1)的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有利于经济民营化的增长效应,在中西部则相反。

表2显示,FD N OS O E和FD T R A的系数均为正,系数分别为01159和01481,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

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01305,-01233,在中部地区只在10%水平下显著,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2)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有利于对外开放发挥经济增长效应,但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表2显示,在东部地区,FD T R A的系数为01481,且在1%水平下显著,在中西部地区该变量系数值较小(分别为01137和01080)且不显著。

(3)财政分权不利于东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市场表2方程(1)的回归结果(1994-2002年)变量东部中部西部C01298333(01076)01156333(01043)-010883(01055)K01527333(01051)0137333(01069)0120533(01050)N OS O E01348333(01046)01280(01060)01122(01083)M A R K E T0108033(01055)010103(01072)01033(01064)T RA01165333(01052)010693(01095)01247(01134)I N D0120933(01052)010693(01038)0112133(01121)FD01211333(01081)-01220(01062)-01107(01052)GOV-012483(01137)-014163(01213)-01076(01095)WB N-010513(01016)-0104433(01016)-01019333(01017)FD N OS O E0115933(01068)-013053(01099)-01233(01103)FDM A R K E T-01113(01077)-01239333(01090)-011753(01086)FD T RA01481333(01059)01137(01138)01080(01182)调整后的R2016601690179 F值211733112311104 Hausman检验59102110134101139 说明:(1)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2)3,33,333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