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抓住重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要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X。

教学时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文章脉络。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X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以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X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X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综合以上四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1、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水浒》相关知识介绍阅读名著导读《水浒》部分课本229页,完成填空题。

三、预习检查四、主要人物——杨志介绍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

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

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

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

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

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

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五、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六、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教版语文九上六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上六单元复习教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c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于是:因屏人曰】
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
(2)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
(5)古今异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暗地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可怜】
夜篝火。【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③“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8、(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实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意动、使动用法等,文言实词包括“之”“其”“以”“则”“焉”等。

2、通晓特殊句子的译法。

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3、会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4、能触类旁通,拓展阅读课外文言文。

5、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方法与能力整合】:(文言文阅读的两种方法)1、品读。

(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课堂专题讨论,研究重难点,并分析解答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有关文章分析和鉴赏的练习。

(4)尝试写文艺评论,以加深对课文的审美理解,从而培养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力。

2、诵读(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

(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文言文。

(4)理解学习笔记,编成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

(5)写读后感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基础知识梳理】:(组长带动组员一起梳理)1、字音:2、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3、常见的文言句式:【课文内容回顾】: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述自己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的句子是,,。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的雄心和抱负的句子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3、范仲淹《渔家傲》中抒发戍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的句子是:,。

4、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6、先汉兴隆的原因是;后汉倾颓的原因是。

【能力拓展】比较阅读下列短文[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X备等人物形象,体会X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X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X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某某并州某某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X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X备的军师。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拓展迁移,提高赏析文言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复习重点:(1)解释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积累古诗文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复习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复习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复习课
(。

【初三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初三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

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词五首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你将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单元分析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学习这个单元,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或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1、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史记》、司马迁及有关常识。

朗读疏通课文,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判断句式、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素质。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常见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

疏通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在追忆中复现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

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

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斗争。

我们一定对这件历史史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哪一位同学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

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二、在合作中疏通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

(生自由朗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

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

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

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

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

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3、大家在小组内有什么争论不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也多一次合作探讨的机会啊!4、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

最新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重点,所选文章大都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写。

在写法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史书中写人记事的艺术成就。

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而且可以积累文言语汇,借鉴写作方法。

此外,本单元还选编了五首词,题材和风格均有差异,可以通过比较鉴赏,受到审美熏陶。

二、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史知识,借助背景资料,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史为鉴,审视现实。

2.理解诵读赏析,积累文言词句及经典文篇,培养文言语感和诗词赏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与积累难点:结合相关背景解读历史,赏析词作。

四、时间分配第二十五课三课时,其余每课二课时,另单元起始、复习、检测个一课时,共预计十四课时。

单元起始课(第四十七课时)一、阅读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课文题材侧重点,确定学习要点—诵读、识记、理解;了解背景,把握相关人物和事件,解读历史,审视现实(这是阅读史书的关键);从写作上借鉴运用;词作重在体会意境,赏析艺术手法。

二、通读各篇课文,预习时当每篇四遍,依次要求:第一遍,读出障碍——读音、停顿及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第二遍,读通文句;第三遍,读懂意思;第四遍,赏析探究——读出在写作手法及思想内涵方面的认识和疑惑。

(受学生实际条件所限,第四遍当从略。

)三、教师检测初读效果,订正错误。

21.陈涉世家(第四十八、四十九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语汇。

3.分析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及经过,进而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4.认识陈胜的光辉形象,思考人生,强化自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积累,把握事件概况难点:认识历史,审视现实。

三、教学流程1.导入(漫谈大泽乡起义,或借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对“正史中的中国脊梁”的评说引入),了解司马迁,《史记》及其中的“世家”。

(见《教师用书》)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做出批注,小组内交流。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课)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第24、25课是是某某中招的必考篇目,其中24课在2014年中招已考过,25课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2009年考过。

据此,古诗文复习应立足于课本,明确考试X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答题技巧。

3.中招考点:某某中考近7年,文言文阅读采用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每年设4道小题,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复习目标(一)文言文1.通过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能说出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默写和翻译重点句子。

2.通过反复背诵,能说出文本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

(二)古诗词1.通过对诗歌名句的品评,能说出”赏析名句”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反复朗读描述诗句所展现画面的文字,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说出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通过整理实词含义,学生能准确说出一系列实词的含义。

针对目标二,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演板,学生能按要求写出重点语句并能准确翻译这些句子。

针对目标三,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学生能说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注重积累1、展示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

思考:(1)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写近期的大树,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3)写现时的大树,叙述了几件事?(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节引人入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评价。

纲》第六单元读经典作品,悟人物百态单元导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要求。

2.结合作者及创作背景的了解,初步感知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

活动设计:(一)学生自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

人文主题:读经典作品,悟人物百态语文素养: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小说阅读,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

(三)通读本单元各篇课文,梳理如下问题:古代白话小说有什么特点?提示:《智取生辰纲》一课的导读与积累拓展四,并结合其他课文来理解领会这些特点。

古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夹杂有当时的方言。

(四)小组分享展示读过的类似作品,体会古白话小说的特点。

单元梳理课课时安排:(1课时,整体识字)学习目标:1.正字音,记字形。

2.明词义,能辨析。

3.会归类,巧应用。

活动设计:1.教师检测学生课后生字预习情况,正字音。

1)学生读出课后生字,教师正音,齐读,整理笔记巩固。

2)课件出示词义,学生对号入座。

3)词语归类,整理笔记。

2.限时当堂记忆所学生字词,听写重要词语,记字形。

(将听写错误的生字改正过来并积累在错题本中)3.结合课下注解与词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明字义。

并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辨析。

4.词语接龙游戏——飞花令。

明线索理情节课型:主题阅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阅读内容:1+X(课内:《智取生辰纲》,丛书:P2《吴用智赚玉麒麟》)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主要内容2.找线索,复述故事情节主问题:1.如何智取生辰纲?(复述故事情节)2.找出文中的线索。

活动设计:(一)学习《智取生辰纲》学生阅读《智取生辰纲》,思考下面问题:1.吴用等人是如何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提示:何人、何时、何地、经过,熟悉课文情节,查找线索(提示:明线、暗线的寻找方法)自主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结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结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一、单元分析与提示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

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

3、通过拓展迁移,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4、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主人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的佼佼者。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复习第六单元的三篇史传文学和一篇“表”。

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代圣贤作心灵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从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

2、明确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3、链接中考,明了题型(1)出示2015——2017泰安市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试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

附:A、2015年试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8-21题。

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巧妙设喻B.欲扬先抑C.首尾照应D.开门见山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A.害怕齐国的攻打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21.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句式参差错落,庄严典雅。

B.句式整齐,通俗简介。

C.句式对仗工整,言辞恳切。

D.多用长句,言辞含蓄。

B、2016年试题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14-17题。

14.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3)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词)
(5)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二、一字多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
四、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

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五、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 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六、背诵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