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抓住重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要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X。教学时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文章脉络。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X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以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X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X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

3、通过拓展迁移,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4、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主人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复习第六单元的三篇史传文学和一篇“表”。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代圣贤作心灵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从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

2、明确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3、链接中考,明了题型

(1)出示2015——2017泰安市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试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

附:

A、2015年试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8-21题。

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设喻

B.欲扬先抑

C.首尾照应

D.开门见山

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开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一起看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送查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根本结构。

2、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开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开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

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开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配套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配套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朗诵配套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熟练地背诵和写诗。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

的美点。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物情怀、事件情怀,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背诵法和

名句品味法。教学时间:2小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咸阳市东塔》的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

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

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

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

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写作背

这首诗是唐玄宗三年(849年)徐浑任审查员时写的。此时,唐朝已经处于动荡时期,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欣赏风景,即

兴写下了七律。咸阳东塔徐浑朗诵诗词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一、复习导读

(一)复习目标

1、文章作者、作品、出处和朝代。

2、通假字

3、重点字词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6、特殊句式

(二)复习对象

1、陈涉世家

2、唐雎不辱使命

3、隆中对

4、出师表

二、复习内容

(一)作者、朝代、作品、出处

1.《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涉、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这里节选的是原文前面的一段,写的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及起义的初期活动,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

本文是一篇传记,作者是生活在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司马迁,字子长,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做了太史令,同事着手写作《史记》最终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史记》著述,而他自己也在这不久后离开人世。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皇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往后的历史;列传70篇,技术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所记叙的是战国时期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加争斗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不辱使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

3、通过拓展迁移,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4、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赏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主人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复习第六单元的三篇史传文学和一篇“表”。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代圣贤作心灵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从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

2、明确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3、链接中考,明了题型

(1)出示2015——2017泰安市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试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

附:

A、2015年试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8-21题。

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设喻

B.欲扬先抑

C.首尾照应

D.开门见山

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

写作学习改写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呢,《杨修之死》能不能不让杨修死?《皇帝的新装》的结局中骗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一切都期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明确改写的概念。

1.什么是改写?

明确: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

2.改写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有助于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3.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明确: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写成口语;三是还可以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二)怎样才能写好改写?

明确:(1)首先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2)还要注意两个“一致”。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二是叙述方式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3)要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

(三)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请从你学过的寓言中任意选取一则,改写成一篇故事。300字左右。

2.提出要求。

(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3)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1、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水浒》相关知识介绍

阅读名著导读《水浒》部分课本229页,完成填空题。

三、预习检查

四、主要人物——杨志介绍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五、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单元讲课设计

一、讲课目标

整套教材的讲课目标,是依据三个维度设置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

力。本册教材重视培育赏识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详尽目

标以下:

1.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朗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累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赏识品尝和审美情味。

二、教材剖析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

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师早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它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着力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要点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述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以显示他洞察

时势的能力和优异的组织领导才华。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录的好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

刻画被后代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战国期间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接踵翦灭各诸侯国,前230 年灭韩,前225 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妄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惹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

秦国一事。文章在人物对话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保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

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可以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由。

《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以情真意切动人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以前。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告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正奖惩,亲贤远佞,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21 智取生辰纲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代表作《水浒传》。

(2)背景链接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决定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2.生难字词

(1)字音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 gà) 怨怅(chàng)

面面厮觑(qù) 聒噪(guō) 喏喏连声(rě) 兀的(wù)

(2)词义

【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讷讷】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浏览课文,感知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可以按两个部分来划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拓展迁移,提高赏析文言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复习重点:(1)解释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积累古诗文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复习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复习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复习课

【初三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初三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词五首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你将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单元分析

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质量保证承诺书范文10篇

质量保证承诺书篇1

为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本次项目施工负责人:,郑重承诺,将依照施工合同对本次施工范围内的质量承担责任,承诺基本内容如下:

1、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建立质量责任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要求项目负责人做好施工现场记录,记录工程的各部分施工是由那个人或那几个人负责施工,一旦该部分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将对该部分工程付相关责任,项目负责人有联带责任。

3、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4、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各种材料、以及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使用。

5、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6、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上岗作业。

7、依法履行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义务。

日期年月日

附件:

为确保项目施工安全,本次项目施工负责人:,郑重承诺,将依照施工合同对本次施工范围内的安全承担责任,承诺基本内容如下:

1、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筑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项目负责人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一.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

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

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1.积累字词,理解明清文言字词,尤其是明清狸语的学习。

2.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3.理清小说情节的构思,学会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的小说创作手法。

4.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理解扩写缩写的相关概念,掌握扩写缩写的方法。

6.通过练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1.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2.理清小说情节的构思,学会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的小说创作手法。

3.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练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

(1)《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记叙了晃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精明而又粗暴的性格,表现了晃盖,吴用等人的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2)《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所处境遇,即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3)《三顾茅庐》,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大业的故事,刻画了刘备这一徐徐相如生的人物形象。

(4)《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小说借助语言动作描写,细致的展现了不同人物各具情态的笑,以"喜"写"悲",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第24、25课是是某某中招的必考篇目,其中24课在2014年中招已考过,25课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2009年考过。据此,古诗文复习应立足于课本,明确考试X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答题技巧。

3.中招考点:

某某中考近7年,文言文阅读采用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每年设4道小题,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复习目标

(一)文言文

1.通过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能说出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默写和翻译重点句子。

2.通过反复背诵,能说出文本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

(二)古诗词

1.通过对诗歌名句的品评,能说出”赏析名句”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反复朗读描述诗句所展现画面的文字,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说出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通过整理实词含义,学生能准确说出一系列实词的含义。

针对目标二,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演板,学生能按要求写出重点语句并能准确翻译这些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3)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词)

(5)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二、一字多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四、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五、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 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六、背诵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