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向神经网络的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信号多分类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信号多分类识别方法杨栩【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21【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BP神经网络; 随机梯度下降; 多分类; 激活函数【作者】杨栩【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2图像分类识别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核心问题,数字多分类识别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车牌识别、手写数字识别等。
神经网络[1,2,3]是图像模式识别中的一种重要算法,它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由输入节点、隐藏层节点、输出节点等多层节点组成,无监督学习[4]的神经网络只有前馈通道至输出,无法调整神经网络各层之间的权重,监督学习对于无隐藏层的神经网络比较有效,一旦加入隐藏层或者多个隐藏层后,输出节点与正确值之间的误差可以反向传播,而隐藏层的误差如何定义?本文用隐藏层右侧邻近一层的反向传播的增量的加权和作为隐藏层节点的误差。
权重调整用随机梯度下降的BP神经网络实现,实现了对5*5像素的数字的多分类识别。
神经网络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核心部分,分为训练和分类两部分,训练数据作为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数据来源,经过预处理后的二值化数字图像数据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学习规则的作用下训练神经网络权重,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
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后输入测试数据观察训练效果,神经网络建模及预测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梯度是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用梯度下降算法计算误差曲面的最快下降方向,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计算训练数据的误差并随机调整权重,激活函数权重更新公式如下:其中α(0<α≤1)为学习率,Wi,j为两层极点间的权重,输出节点i的误差ei=di-yi(di为输出节点i的正确输出),输出节点的激活函数为φi,Xj为输入节点j的数据。
本文中隐藏层节点采用sigmoid函数(公式2)作为激活函数,它的导数为公式3,它能将范围很宽的坐标区域投射到[0,1]区域,如图2所示。
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的收敛性研究
随机梯 度辨识方法的均方 收敛性 , 出参数估计误 差上 界的计 算公 式。分析表 明数 据的平 稳性 可 以提 高参数 估计 精度。最 给 后给 出了多新息辨识方法 的各种典 型变形。
关键词 参数估计 多新息辨识 随机梯度 ‘
中图法分类号 0 1. ; 216 4 文献标识码 A
多输出时变系统的多新息投影辨识算法, 并研究了参
数估计 误差 的均方 收敛 性 。文献 [4 将 多新 息辨 识 1]
理论与前向神经网络相结合 , 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神
经 网络 的多新 息 随 机梯 度算 法 。本文 还 运用 随机 过 程理论研 究多 新息 随机梯 度 辨识 方 法参 数估 计 误 差
上界 。
方法是辨识领域 中最困难 的研究课题。文献 [ ] 8 提 出的多新息辨识方法是受文献 [ ] 9 算法的启发 , 直接 给出了多新息辨识算法的数学表达式。文献 [0 近 1]
似推导 了多新 息 随机梯 度 辨识 方 法 , 出 了近 1 给 0种
1 多新息辨识算法 考源自 下列 线性 回归横 型 的辨识 问题 ,
Ypt ( ,)= oT o+v( ,) pt () 2
江苏省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K 0 7 1 ) B 2007 ,
江南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
第一 作者简 介 : 于
丽 , ( ) 江苏 盐城 人 , 女 汉 , 硕士 生 , 研究 方
向: 系统建模和辨识。Em i yl 1 2 3 2 .o 。 ・ a : i 00 @16 cr l u0 n
@ 2 0 Si eh E g g 0 7 c.T c. nn .
多新息随机梯度 辨识方法的收敛性研 究
于 丽 丁 锋 张佳 波
多元系统耦合多新息随机梯度类辨识方法
多元系统耦合多新息随机梯度类辨识方法
丁锋;汪菲菲
【期刊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针对多元线性回归系统,利用耦合辨识概念和多新息辨识理论,讨论了多元随机梯度算法、多元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以及变递推间隔多元多新息梯度算法,进一步分解多元系统为一些子系统,给出了耦合子系统随机梯度算法、耦合随机梯度算法、耦合子系统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耦合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并将这些方法推广到多元伪线性滑动平均系统和多元伪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系统。
文中给出了几个典型耦合随机梯度算法、耦合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的计算步骤和示意图。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丁锋;汪菲菲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无锡,214122; 江南大学教育部轻工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多元伪线性回归系统部分耦合多新息随机梯度类辨识方法 [J], 丁锋;汪菲菲;汪学海
2.基于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的网侧变流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J], 张敏;潘庭龙
3.多变量系统辅助模型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 [J], 张江涛;刘艳君
4.自回归模型的多新息随机梯度和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 [J], 廖育武;于丽;丁锋
5.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的收敛性研究 [J], 于丽;丁锋;张佳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算法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算法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学习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多模态的,例如图像、语音、文本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多模态信息成为了一个挑战。
神经网络已经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算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多模态学习概述1. 多模态学习定义多模态学习是指从多个模态中的数据中学习到一个共享的表达或决策模型的过程。
它能够更全面地挖掘数据的特征,提高模型的性能。
2. 多模态数据特点多模态数据具有以下特点:多样性、异构性、互补性和相关性。
多样性指不同模态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示形式;异构性指不同模态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结构;互补性指不同模态的数据能够提供互补的信息;相关性指不同模态的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
3. 多模态学习任务多模态学习可以应用于多种任务,包括图像标注、情感识别、视频分类等。
不同任务对多模态数据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任务进行算法设计。
三、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算法1. 经典算法回顾早期的多模态学习算法主要使用特征融合的方法,将不同模态的特征进行结合。
例如,使用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然后将它们融合到一起。
这种方法缺乏对数据内在特点的学习和表示能力。
2. 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在多模态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中,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学习算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类算法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端到端训练,自动地学习到数据的特征表示。
3. 网络结构设计在设计网络结构时,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式:旁路连接和共享层。
旁路连接是指在不同模态的网络之间添加连接,使得网络能够共享一部分参数;共享层是指不同模态共享相同的网络层,以提取模态共有的特征。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1. 数据集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多模态数据集,包含图像、文本和语音信息。
该数据集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系统辨识_6_多新息辨识理论与方法_丁锋
的最小二乘辨识算法或随机梯度等辨识算法有下列 形式: ^ ( t) = θ ^ ( t - 1 ) + L ( t ) e( t ) , θ e( t) : = 其中 L( t) ∈R 为算法增益向量( gain vector) , T ^ ( t - 1 ) ∈R 为标量新息 ( scalar innovay ( t) - φ ( t ) θ tion) , 即单新息( single innovation) . 这个算法可以这样描述: t 时刻的参数估计向量 ^ ( t) 是用增益向量 L ( t) 与标量新息 e ( t ) 的乘积, θ 对 ^ ( t - 1 ) 进行修正, ^ ( t) t - 1 时刻参数估计向量 θ 即θ ^ ( t - 1 ) 的基础上加上增益向量 L ( t ) 与新息 是在 θ e( t) 的乘积. 这种方法也称为新息修正辨识方法或 新息辨识方法. 上述算法中新息 e ( t ) 是标量, 我们把这个标量 in新息加以推广, 就导出了多新息辨识方法 ( multinov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 [24]. 多 新 息 辨 识 理 论 ( multiinnovation identification theory ) 就是将单新息 从新息修正角度提出多新息修 修正技术加以推广, 正技术辨识的概念, 建立多新息修正辨识方法, 简称 多新息辨识方法. 顾名思义, 多新息算法就是将新息加以推广. 对 将算法中的标量新息 e ( t ) ∈ R 推广 标量系统而言, t ) ∈ Rp , innova为新息向量 E ( p, 即 多 新 息 ( multin tion) , 为使矩阵乘法维数兼容, 增益向量 L ( t ) ∈ R t ) ∈R n × p , 须推广为增益矩阵( gain matrix) Γ( p, 那么 n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
误差反向传播
误差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应用场景
03
利用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包括光学字符识别(OCR)等。
文字识别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分类、目标检测与跟踪等,包括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
图像识别
利用神经网络对人类语音进行识别与转写,实现自动语音识别(ASR)等。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
线性回归
逻辑回归
softmax回归
前向传播算法
通过调整网络权重,使输出误差平方和最小化。
梯度下降法
动量法
学习率衰减
利用历史梯度信息,对当前梯度进行修正。
通过不断减小学习率,加快训练收敛速度。
03
后向传播算法
02
01
将输入数据通过网络向前传播,计算输出和预期输出的误差。
输入信号正向传播
xx年xx月xx日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
目录
contents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神经网络工作原理神经网络应用场景神经网络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神经网络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神经网络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01
神经网络是一种由多个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模型,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实现某种特定的人工智能任务。
多样性
在集成学习中,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参数设置和学习策略,以增加多样化的预测性能。
训练策略
训练策略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学习率、正则化参数、优化算法等参数来优化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深度信念网络(DBN)
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将多个隐藏层堆叠在一起,以提取和抽象数据中的复杂特征。DBN可以用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基于渐进式神经网络的多任务强化学习算法
基于渐进式神经网络的多任务强化学习算法
苏萌韬;曾碧
【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2(51)11
【摘要】介绍了目前有关机器人强化学习和多任务学习的方法和成果。
针对现有的强化学习算法在现实环境中采样效率低下和难以进行多任务学习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渐进式神经网络的强化学习(PNNRL)算法。
先根据现实原始图像,创建一个包含了现实中重要信息的高效模拟环境,在模拟环境中训练得到一个策略模型,然后基于渐进式神经网络,将模拟环境中训练得到的策略迁移到现实环境中,实现在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和数据采样效率的同时,还实现仿真域到现实域的策略迁移和避免了因为迁移学习造成的灾难性遗忘。
结合机器人作业任务实验结果显示,PNNRL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强化学习采样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利用渐进式神经网络的特性还可以做到多任务学习。
最后对机器人多任务学习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苏萌韬;曾碧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6
【相关文献】
1.基于强化学习和蚁群算法的协同依赖多任务网格集群调度
2.基于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西洋跳棋评估算法
3.多任务约束条件下基于强化学习的水面无人艇路径规划算法
4.基于强化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动态目标分配算法
5.基于一维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回归模型的多新息随机梯度和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
项 式 。且
A()=1+ l一 0 +… + n-。 z 0 + 2’ a i t
式 ( ) 以写为一 个辩识 模 型 , 1可
y t () + t (): t 0 () () 2
( ) 中上 标 T表示 矩 阵 转 置 , 数 向量 和 信息 向 2式 参 量分别 定义 为
[ l日 , , ∈R , 日 ,2 … 日 ]
( )=[一 ( 一1 , Y t 2 , , Y t ) t Y t ) 一 ( 一 ) … 一 ( —n ]
() 3
辨 识 的 目标 是 , 用 系统 输 出数 据 { () , 利 Y t } 研究 和
提出A R模 型的多新 息 随机 梯度 算法 和 多新 息最 小
维普资讯
4期
廖育武 , : 等 自回归模型 的多新息随机梯度和多新息最s z 乘辨识方法 J.  ̄
l5 O9
y t () t 1 ()一 t ( 一 ) y t )一 ( 一 ) ( 一 ) ( 一1 t 1 O t 1
:
) t扩展 为堆积 输 出向量 Y P t , 而 可 以得 到估 ,) ( ( ,)从
E ERp,
计 A 模 型 参 数 向 量 0 的 多 新 最 小 二 乘 算 法 R
( L ) MIS :
) t P+1 一 ( — 1 O t ) , — ( ) t P+ ) ( 一1
()= t )+ ( ) ( ,) p t t ( 一1 P t p tE( ,) E( ,)=Y p, ( ,) t ) pt ( t )一 pt ( 一1
E P,)= ( t
第一作者简介 : 育武( 9 5 ) 男 , 廖 16 一 , 汉族 , 湖北 武汉 人 , 湖北襄 樊 学 院电气信息工程系 副教授 , 究方向 : 统建模 与电气控 制, — 研 系 E
基于综合目标函数的神经网络多新息辨识算法
第3 7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V0 1 . 3 7 No . 2
Apr . 2 01 3
第 2期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5 0 0 5 ( 2 0 1 3 ) 0 2 - 0 1 6 5 — 0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0 0 5 . 2 0 13 . 0 2 . 0 2 7
基 于 综 合 目标 函数 的神 经 网络 多 新 息 辨 识 算 法
o n g e n e r a l i z e d o b j e c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XU Ba o — c h a n g,LI U Xi n— l e
( C o l l e g e o fG e o p h y s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C h i n a U n i v e  ̄ i t y fP o e t r o l e u m, B e 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o i mp r o v e t h e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a n d r o b u s t n e s s t o n o i s e o f d y n a mi c n e u r M n e t w o r k l e a r n i n g a l g o i r t h m, mu l t i — i n —
基于遗忘因子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PMSM参数辨识
Pa r a me t e r I de nt i ic f a t i o n f o r PM SM Ba s e d o n Fo r g e t t i ng Fa c t o r Mu l t i -I nno v a t i on
S t o c h a s t i c Gr a d i e n t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Al g o r i t h m
r i t h m i s p r o p o s e d .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p e r ma n e n t m a g n e t s y n c h r o n o u s m o t o r ( P MS M)s y s t e m v o l t a g e e q u a t i o n , a d i s c r e t e i d e n -
Ab 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t h e p r o b l e m t h a t t h e r e s u l t s oபைடு நூலகம்f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a y e n o t a c c u r a t e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张建 宇 , 吴定会
( 江南大学 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无锡 2 1 4 1 2 2 ) 摘 要: 针对传统辨识算法结果不精确 以及 电机参 数变化 问题 , 提 出了基于遗 忘因子多 新息 随机 梯度辨识 算
法。结合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电压方程 , 构建离散辨识 模型 。采用 矢量控 制方法控 制 电机 , 获得 辨识模 型输入输 出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介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的基本原理是借鉴生物神经元的工作原理,通过构建多层的人工神经元网络,实现对复杂模式的学习和识别。
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
其中,输入层负责接收外界的输入模式,隐藏层是中间处理层,用来提取和转换输入模式的特征信息,输出层则是输出识别结果。
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中,关键的步骤有以下几个:1.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归一化、降噪和特征提取等。
这样可以使得神经网络更好地处理数据。
2.网络结构设计: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
可以选择不同的激活函数、网络层数、隐藏层神经元的数量等参数。
3.网络训练:利用已有的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不断优化网络的性能。
4.网络测试:使用独立的测试数据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评估其识别的准确性和性能。
可以通过计算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效果。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有多种应用,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等。
在图像识别领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像素进行处理,提取图像的纹理、形状和颜色等特征,从而实现图像的自动识别。
在语音识别领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可以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声音特征,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
与其他模式识别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自学习能力: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反馈调整权值和阈值,不断优化自身的性能,从而实现模式识别的自学习和自适应。
2.并行性能好: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可以并行进行计算,能够快速处理大规模数据,提高了模式识别的效率。
3.对噪声鲁棒性好: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反馈调整来适应输入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和不确定性,增强了模式识别的鲁棒性。
4.适应性好: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适用于非线性问题和高维数据,能够处理复杂的模式识别任务。
尽管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具有以上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特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检测模型
第 62 卷第 6 期2023 年11 月Vol.62 No.6Nov.202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特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检测模型*王欣1,陈泽森21.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2.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广东深圳 518107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老年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老年痴呆诊疗的关键阶段。
因此,针对潜在MCI老年人群进行早期检测和干预,有望延缓语言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的发生。
本文利用患者在语言学表现变化明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特征轻度认知障碍检测模型。
在提取自然会话中的语言学特征的基础上,融合LDA模型的T-W矩阵与受试者资料等多特征信息,形成TextCNN网络的输入张量,构建基于语言学特征的神经网络检测模型。
该模型在DementiaBank数据集上达到了0.93的准确率、1.00的灵敏度、0.8的特异度和0.9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利用自然会话对老年语言认知障碍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自然会话;神经网络模型;多特征分析;会话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 - 0137(2023)06 - 0107 - 09A neural network-based multi-feature detection model for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WANG Xin1, CHEN Zesen2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2. School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107, ChinaAbstract: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is both an intermediate state between normal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he key stage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for potential elderly can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dementia. In this study, a neural net‐work-based multi-feature detection mode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was proposed, which explo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obvious changes in linguistic performance. The model is based on ex‐tracting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in natural speech and integrating the T-W matrix of the LDA model with the subject data and other multi-feature information as the input tensor of the TextCNN network. It achieved an accuracy of 0.93, a sensitivity of 1.00, a specificity of 0.8, and a precision of 0.9 on the DementiaBank dataset,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detection in the elderly by using natural speech.Key words: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natural speech; neural network model; multi-feature detec‐tion; speech analysisDOI:10.13471/ki.acta.snus.2023B049*收稿日期:2023 − 07 − 18 录用日期:2023 − 07 − 30 网络首发日期:2023 − 09 − 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2YJCZH179);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220615ZZ071104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培育项目(23ptpy32)作者简介:王欣(1991年生),女;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E-mail:******************第 62 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轻度认知障碍(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也是阿尔茨海默病(AD,Alzheimer's disease)的早期关键阶段。
介绍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算法
介绍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算法简介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程序从数据中学习的学科。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模拟了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应用。
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构建和训练多层神经网络的方法。
多层神经网络由称为神经元的基本计算单元组成,并通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传递数据和信息。
在神经网络算法中,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是单层感知器 (perceptron)。
单层感知器由输入层、计算层和输出层组成。
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计算层进行数值转换和处理,输出层产生最终的结果。
通过对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的大量训练,单层感知器可以学习出一种针对特定问题的映射关系。
然而,单层感知器的问题在于它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即数据可以用一个超平面完美地分隔。
为了解决更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多层感知器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被引入。
多层感知器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
隐藏层位于输入和输出层之间,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神经元。
多层感知器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来解决非线性问题,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ReLU和tanh等。
训练多层感知器主要涉及两个核心步骤: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前向传播是指从输入层到输出层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每一层中,神经元执行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操作,将结果传递给下一层。
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到达输出层,产生最终的输出。
反向传播是指根据网络输出的误差信息,按照反向的顺序更新权重和偏置值,以减小误差。
通过计算输出误差关于权重和偏置的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可以迭代地调整模型参数,使得网络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除了多层感知器,其他类型的神经网络算法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 适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循环神经网络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 适用于处理时序数据,通过引入循环连接处理序列信息。
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介绍-特点
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介绍-特点Python神经网络中典型的梯度下降法有这些:全量梯度下降法、随机梯度下降法、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omentum梯度下降法、NAG 梯度下降法、AdaGrad、AdaDelta、RMSProp、Adam。
1、全量梯度下降法(Batch gradient descent):每次学习都使用整个训练集,所以最终能确保收敛于极值点,凸函数收敛于全局极值点,非凸函数可能收敛于局部极值点,缺点是由于使用整个训练集,学习时间过长,消耗资源。
2、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只使用随机选择的数据进行一轮迭代,学习时间快。
如果目标函数有最小区域,会使优化方向从当前的局部极小点跳到另一个更好的局部极小点,关于非凸函数,最终可能收敛于一个较好的局部极值点,甚至是全局极值点。
3、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一轮迭代中随机选取一些数据进行迭代,兼具收敛速度快和收敛时不浮动的特征。
4、Momentum梯度下降法:在更新模型参数时,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超参数Momentum,称为动量,在当前梯度方向上,用与前一个梯度方向相同的参数进行强化,使这些方向上加快。
同时,对当前的梯度方向与上一个梯度方向不同的参数进行削减,在这些方向上减速。
这些振荡在较陡峭的方向上被削弱,因此可以得到更快的收敛和更少的振荡。
5、NAG梯度下降法:不仅增加了动量项,并且在计算参数梯度时,还从损失函数中减去了动量项。
6、AdaGrad:一种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可以适应每个参数的不同学习速率,关于稀疏特征可以得到较大的学习更新,关于非稀疏特征可以得到较小的学习更新,所以这种优化算法合适处理稀疏特征数据。
7、AdaDelta:自适应地为每个参数分配不同的学习率的算法,其学习率随着其更新的总距离增加而减慢。
8、RMSProp:Adadelta的一种中间形式,它可以改善"Adagrad "中学习率快速衰减的问题。
多变量系统辅助模型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
多变量系统辅助模型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
张江涛;刘艳君
【摘要】针对多变量输出误差系统的模型辨识问题,借助辅助模型思想推导出其随机梯度辨识算法;由于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慢,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将算法中的新息向量扩展成新息矩阵,得到基于辅助模型的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辅助模型多新息算法使用新息矩阵对参数进行校正估计,该新息矩阵不仅包含了当前时刻的新息向量,还包含过去多个时刻的新息向量,因而,与辅助模型随机梯度算法和增广随机梯度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一个二输入二输出的仿真例子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的确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10(018)006
【总页数】4页(P1424-1427)
【关键词】随机梯度;多新息辨识;多变量系统;输出误差模型;辅助模型
【作者】张江涛;刘艳君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一、介绍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深度神经网络也被广泛地应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研究。
二、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通常指的是优化目标存在多个且相互独立的情况。
例如,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我们需要优化多个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等。
在优化一个算法时,我们可能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1.单独优化每个目标,然后通过线性加权平均值等方法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标。
2.寻求一个最优解,在不同目标之间进行平衡。
三、深度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是一种能够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映射的算法。
这种神经网络非常适合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我们通常将多个指标作为输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被优化。
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单独优化每个指标所带来的问题,如优化结果相互冲突等。
四、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算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优化的目标。
在机器学习中,不同的算法可能存在不同的指标。
我们需要确定哪些指标是最重要的,并给它们分配权重。
2.搭建神经网络:我们需要搭建一个能够接收输入并输出多个指标的神经网络。
一般来说,这种神经网络会比普通神经网络复杂许多。
3.生成数据:生成数据是模型训练的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为神经网络生成足够的数据,以便于调整模型参数。
数据生成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生成、标准数据集等。
4.模型训练: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生成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
训练过程需要迭代多次,以便于调整网络参数,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目标。
5.模型评估:在模型训练之后,我们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
评估过程通常涉及到模型的误差率、精确度和召回率等指标。
6.优化模型:在完成评估之后,我们可以对模型做进一步的优化。
这通常涉及到更改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调整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 Yn-u S E ogr C E i u ,I n I i y ,H N D n- , H N Y— n L g g i j a r
soh t rde tie t i t n a o tm b sd o e dow r e rln t ok spee td t a i ga in d nic i l r h ae n fefr ad n ua ew rs i rsne , c s c fa o gi
对于大 多数工业实际系统来说 , 系统模型往往
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特点 , 给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是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辨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因此 需要探索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辨识的神经 网络结
带来困难 . 传统辨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系
统依赖于参数的模型结构 , 把辨识问题转化为对模 型参数的估计问题 , 这类算法成功地应用于线性系
通过动态调整 网络权值 采提 高网络在线辨识性能 . 由于 多新 息随机 梯度辨识 算法利用 了系统的 当前
数据和历 史数据 , 态辨识 , 别是对具 有纯时 间延迟 动 态 系统的辨识 , 对动 特 较传 统的 B P算 法在 辨识 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
Ab ta t I i e o i rv h d niia in a c rc f d n mi y tm , mut—n o ain sr c :n ol r t mp o e t e ie tf t c u a y o y a c s se i c o l in v t i o
t e ma e h rs ne l ・ n v t n s c a t rd e tie t c t n ag r h m r f c i k st e p ee td mu t i o a i t h i ga i d n i ai lo t m o e ef - m in - o o s c n i f o i e ・ t e t a h P ag r h i i fa c r c n o v r e c a i h n te B o tm n ve o c ua y a d c n e g n e r t v l i w e.S muain r s l h w d i l o e u t s o e t s t a te ag r h i efc . h t h o tm f t l i s e Ke r s mut- n v t n s h t a in d n i c t n ag r h ; rc r n e rln t y wo d : l — o ai t a i g de t i e t ai l i m ii n o c o s cr i f o o t e ur tn ua e - e ・ w r s o l e rt e v r ig s s m ok ;n n i a m ayn y t n i e
构及其训练方法 . 文献 [ ] 出的一种基于前向神 1提 经网络的最小二 乘学 习算法 , 无需任何矩阵求逆 ,
关键词 : 多新息随机梯度 辨识 算法 ; 向神 经网络 ;非线性时变 系统 前 中图分类号 :P9 T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96 2o )2 0 8 0 17 04 f06 o — 03— 4
M u t in v t a t r de ti n i a o in o c d i f i
w i a p v eol ei nictnpr r ac f h e ok yajsn scn e— h hcni r et n n et a o ef m neo ent rs d t gi onc c mo h i d f i i o t w b ui t
t nw ihsd n mial .T e uizt n o eurn n atd t ftesse a h a i eg t y a cl o y h ti i ft c r ta d p s ae o h ytm tte sme lao h e
维普资讯
第2 第2 2 期
20 年 4月 06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 un l f ri nvri f o mec N tr l c ne dt n o ra bnU iesyo m re( a a Si csE io ) o Ha t C u e i
V 1 2 o. o .2N 2 A r2 0 p .0 6
基于前向神经网络的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
刘英玉 , 申东 日, 陈义俊 , 李 蓉
( 宁石油化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 院 , 辽 辽宁 抚顺 130 ) 10 1
摘 要: 提高动态系统的辨识精度, 出 为了 提 一种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 它
( c ol f ,omain& E gneig i nn nvri f S ho f r t ol o nie r .La igU iesyo n o t
P t l , C e i l eh o g , u h n I30 。 h a eou r e n& h m c cn l y F su 1 1C i ) aT o 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