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重点条文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问:为什么高明的医生能够治疗未病之症?师曰:治疗未病之症,需要看到肝脏的疾病,知道肝脏传递给脾脏,就需要先治疗脾脏的实证。
四季脾王不受邪气的影响,不需要额外补充。
中等水平的医生不了解肝脏和脾脏之间的关系,看到肝脏疾病,却不知道要治疗脾脏实证。
肝脏疾病需要使用酸性药物进行补充,焦苦性药物进行辅助,甘味药物进行增强。
酸性药物进入肝脏,焦苦性药物进入心脏,甘味药物进入脾脏。
脾脏能够伤害肾脏,如果肾脏气血微弱,水分就不能流动。
水分不能流动,心火气就会过旺,从而伤害肺脏。
肺脏受到伤害,金气就不能流动。
金气不能流动,肝脏气就会过旺,肝脏就会自我治愈。
这是治疗肝脏补充脾脏的关键。
如果肝脏虚弱,就需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补充,如果肝脏实证,就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
经文中说:“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这是它的意义。
其他脏器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
人类天生具有五个常数,由于风气的影响而生长。
风气虽然能够生养万物,但也能够伤害万物,就像水能够浮舟,也能够覆舟。
如果五个脏器的元气畅通,人就会健康平和。
外来的邪气和风气会导致人的死亡。
千般疾病难以治愈,但不超过三种情况:第一,经络受到邪气侵袭,进入脏器和肠胃,是内部的原因;第二,四肢和九个孔道,血脉相互传递,阻塞不通,是皮肤外部的原因;第三,房室、金刃、虫兽等伤害。
详细了解这些,就可以治愈疾病。
如果人们能够保持谨慎,不让邪气干扰经络,适当调整经络,使其流向脏器和肠胃,就可以治疗疾病。
四肢感到沉重和不灵活,就可以进行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治疗方法,避免九个孔道阻塞。
此外,还需要避免违反法律法规,避免受到动物的伤害。
在饮食方面,需要减少冷热、苦涩、酸辣、甘甜等因素,避免身体虚弱,这样疾病就无法侵入身体的深处。
深处指的是三焦通会元气的地方,是血气流注的地方;表面指的是皮肤和脏器的文理。
问:什么是急需要救治里面和外面的病?师曰:如果医生给病人使用药物后,病人持续腹泻和身体疼痛,就需要急需治疗内部的病;如果身体疼痛后,腹泻得到缓解,就需要急需治疗外部的病。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北中医】
▲【原⽂】问⽈:上⼯治未病,何也?师⽈: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酸,助⽤焦苦,益⽤⽢味之药调之。
酸⼊肝,焦苦⼊⼼,⽢⼊脾。
脾能伤肾,肾⽓微弱,则⽔不⾏;⽔不⾏,则⼼⽕⽓盛;⼼⽕⽓盛,则伤肺;肺被伤,则⾦⽓不⾏;⾦⽓不⾏,则肝⽓盛。
故实脾,则肝⾃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此法,实则不在⽤之。
经⽈:“虚虚实实,补不⾜,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夫⼈禀五常,因风⽓⽽⽣长,风⽓虽能⽣万物,亦能害万物,如⽔能浮⾈,亦能覆⾈。
若五脏元真通畅,⼈即安和。
客⽓邪风,中⼈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者,经络受邪,⼊脏腑,为内所因也;⼆者,四肢九窍,⾎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肤所中也;三者,房室、⾦刃、⾍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能养慎,不令邪风⼲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节其冷、热、苦、酸、⾟、⽢,不遗形体有衰,病则⽆由⼊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所注;理者,是⽪肤脏腑之⽂理也。
(2)【原⽂】清邪居上,浊邪居下,⼤邪中表,⼩邪中⾥,馨饪之邪,从⼜⼊者,宿⾷也。
五邪中⼈,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腠,湿流关节,⾷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3)【原⽂】问⽈:病⼈有⽓⾊见于⾯部,愿闻其说。
师⽈:⿐头⾊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云腹中冷,苦痛者死。
⿐头⾊微⿊者,有⽔⽓;⾊黄者,胸上有寒;⾊⽩者,亡⾎也,设微⾚⾮时者死;其⽬正圆者痉,不治。
又⾊青为痛,⾊⿊为劳,⾊⾚为风,⾊黄者便难,⾊鲜明者有留饮。
(3)【原⽂】问⽈:病有急当救⾥救表者,何谓也?师⽈: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不⽌,⾝体疼痛者,急当救⾥;后⾝体疼痛,清便⾃调者,急当救表也。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第一篇:《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螷虫丸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16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2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8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3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5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第二篇:金匮要略重点整理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原文】問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③,四季脾王④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⑤,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
餘臟准此。
(一)【原文】夫人稟五常①,因風氣②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③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④,中人多死。
千般疢難⑤,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⑥、吐納⑦、針灸、膏摩⑧,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⑨、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⑩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体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二)【原文】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体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体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十四)【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原文】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①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十六)【原文】夫諸病在臟①,欲攻②之,當隨其所得③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十七)痙濕暍病脉證治第二【原文】太陽病,其證備,身体強几几然①,脉反沉遲,此爲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十一)【原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1.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4.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5.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6.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7.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8.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9.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10.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1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1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1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白酒)1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15.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1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诸之。
17.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18.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柴胡、黄芪、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19.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原文整理
金匮要略重点原文整理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2)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8)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3)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2)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
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湿病发汗(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病临床表现及内服主方(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湿历节(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重证证治(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虚劳里急(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虚寒肺痿(5)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虚热肺痿(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热饮迫肺(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肺寒饮挟热(13)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主症(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二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二]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二十六]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匱要略》背诵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发病与预防(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三条发病途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问诊(4)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病邪特性13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表里同病治则(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痼疾加卒病(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刚痉和柔痉的鉴别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主要脉象(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寒湿在表(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要略》必背的经典条文
《金匮要略》必背的经典条文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3.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4.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薏甘汤.5.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6.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7.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8.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9.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补: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12.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4.虚劳腰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5.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6.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欲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饿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17.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18.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19.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20.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2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2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23.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24.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25.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糯米汤主之.26.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2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28.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29.肝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30.肾者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苓术汤主之.31.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眩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出汗,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3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3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34.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35.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36.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37.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38.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39.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4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4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42.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43.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44.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45.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46.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47.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48.诸呕吐,谷不得下者,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原文】問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③,四季脾王④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⑤,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
餘臟准此。
(一)【原文】夫人稟五常①,因風氣②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③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④,中人多死。
千般疢難⑤,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⑥、吐納⑦、針灸、膏摩⑧,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⑨、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⑩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体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二)【原文】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体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体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十四)【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原文】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①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十六)【原文】夫諸病在臟①,欲攻②之,當隨其所得③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十七)痙濕暍病脉證治第二【原文】太陽病,其證備,身体強几几然①,脉反沉遲,此爲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十一)【原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1《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湿病发汗(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病临床表现及内服主方(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湿历节(8)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重证证治(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虚劳里急(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虚寒肺痿(5)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虚热肺痿(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热饮迫肺(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肺寒饮挟热(13)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主症(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72学时)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这;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72学时)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这;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治则与预防(1)治未病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新久有先后【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攻邪当随其所得【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第三个原则(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湿病的治疗原则:发汗。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具去也。
】2、寒湿表实:寒湿伤表,营卫不和,麻黄加术汤。
3、风湿兼气虚:风湿在表,卫虚不固,防己黄芪汤。
益气除湿,调和营卫。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百合病:多因伤寒热病后,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心肺阴虚内热,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不定,口苦,便赤,脉微数。
2、百合病病因病机特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3、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润肺宁心,滋阴清热。
组成:百合、生地黄汁【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4、百合病误吐:百合鸡子汤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1、中风辨证【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口吐涎。
】2、历节病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肝肾);阴血不足,风血相搏;气虚饮酒,汗出当风;胃有蕴热,外感风湿;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3、历节病证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1)风湿偏胜: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
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仲景三条无择三因主要内容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伤七情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外感六淫不内外因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金刃虫兽饮食跌仆立论依据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2、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3、仲景预防学观点: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注意:治未病4、辨证要领:①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
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②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金匮要略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一)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一)3.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一)4.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二)5.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四)6.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7.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一)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二)3.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十一)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能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二)5.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三)6.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十五)7.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8.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一)9.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二)10.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56课时)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56课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条(第一段)、15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0、21、22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条(第一段)、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条(第2段)、8、10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3、8、13、14、15、16、17、18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6、8、10、13、14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0、14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16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2、15、16、25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3、1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18、23、24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3、15、18、19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0、11、14、15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3、4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4、5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6、9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用时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这;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5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0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2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方论》必背条文65条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0.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3.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这;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5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0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2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10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13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2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8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
汤主之。
3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8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4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15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6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7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18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螷虫丸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6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8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10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2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3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14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3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4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7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9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0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1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12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4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15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18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7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16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2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6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17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4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5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8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3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10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
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5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
18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0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22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23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24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3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15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19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0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4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15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7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4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
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2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
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4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5 妇人怀姙,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6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9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