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共66页文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14753010a6f524cdbf8523.png)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 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课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纲要求】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理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思考】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 些?取得哪些成就? 3、“文革”对教育事业破坏的表现和影响有哪 些?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战略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那些成就? 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1)新中国成立,政府重视、(2)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国内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 盾突出 . 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到发展, 2. 措施 1)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49年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7年) 内容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教育面向工 农,为国家建设服务。意义:将旧教育改变为新的人民教育 两种教育制度:1964年刘少奇主席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 (2)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背景:三大改造完成新制度确立 动制度的主张。少奇同志说,我们要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方针毛泽东 提出三育(德智体)1957年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负担不 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农半读或半工 (3)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刘少奇1964年提出在全日制学校 半读的学校。由于刘少奇同志的倡导, 1964—1965年中国基础教育 的同时,创办一些半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 领域出现了一个积极兴办半工 (农)半读学校的热潮。1965年半农半 3.取得的成就 读的小学在校生已达2500多万人,占全体小学生的21.7%。教育实 ①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能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通过全日制 和半工 (农)半读“两条腿走路”形式,还能发挥农村学校在社区发 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展中的作用,促进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 ③奠定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34af7632f60ddccda38a059.png)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
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数以亿计初中毕业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
同时,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4万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23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1.3万人,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发展。
2007年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分别为1987万人和861万人,分别是1979年的3.4倍和4.2倍,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占据半壁江山,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7年非学历的中、高等教育毕(结)业者分别为6810.8万人次和412.6万人次,企业年培训规模9100万人次。
国家专项支持建设的107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职学校、7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成效明显。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区域间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高等教育世纪之交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共66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共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d8d241c4afe04a1b171deb7.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PPT 64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PPT 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67255eed28ea81c758f578df.png)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育权) 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5、勤工俭学运动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詹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第三节:中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一、清末新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 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 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 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 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三 段六级。(9、5、3-5)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fdcfaef524ccbff12184eb.png)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第一章一、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A ETC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1、设计领域2、开发领域3、利用领域4、管理领域5、评价领域三、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四、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第一层次:1、驾驭信息的能力2、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3、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4、有效地吸收、储存、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5、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第二层次: 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五、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2.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3.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养条件3、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4、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二)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学领域1、多媒体技术;2、人工智能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三)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四)多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应用(1)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方式2、从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递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2) 多种教学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展(非考点)(五)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三章一、声音信号的组成:声波作用于人耳时,若频率为20~20 000 Hz,并有一定的强度,则人耳就能听到;低于20~20 000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20 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7adb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9.png)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古代教育学阶段、近代教育学阶段、现代教育学阶段和当代教育学阶段。
下面将逐个阶段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古代教育学阶段古代教育学阶段是指在古代社会,人们开始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的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两个文化圈。
在古代希腊,教育被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的手段,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而古代中国的教育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个体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大学》等,对教育的目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规范。
二、近代教育学阶段近代教育学阶段是指在近代社会,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到欧洲和美国的教育学研究。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对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洛克、孟德斯鸠等,提出了人的本性平等、教育的普及和个体的自由等思想,对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美国,公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美国的教育学家,如杜威、巴克斯特等,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法则。
三、现代教育学阶段现代教育学阶段是指在现代社会,教育学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到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教育学的专业化和学科建设。
在现代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研究更加注重教育实践的问题,强调研究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同时,教育学的研究也更加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涉及到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内容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体系。
四、当代教育学阶段当代教育学阶段是指在当代社会,教育学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及教育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a1a6b4910ef12d2af9e76b.png)
蒂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蒂民国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独尊孔家儒术发展到了现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我们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以下几个重大的事件。
螈(一)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芄袁世凯倒台后,范源濂为教育总长,他表示要切实实行元年所发表的教育方针。
1916年9月,教育部撤销1915年颁布的“教育纲要”。
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
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民国初年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蒅(二)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薂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同时,积极地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主张男女有平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
1918年6月,教育部通过各省区酌量地方情形,分别办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请推广女子教育案”。
1920年暑假,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
1921年以后,各大学都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
中学实行男女同学虽然较为迟缓,但一些比较进步的中学如广东的省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也实行了男女兼收,甚至同班的办法。
这些措施,尽管距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9740e87e02768e9951e7385f.png)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洛克35、《爱弥尔》--卢梭(法国)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37、"白板说"--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学"--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第斯多惠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知新"--孔子63、"不陵节而施"--《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19页PPT
![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1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06d459daef5ef7bb0d3cba.png)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
36、如果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共33页文档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共3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05013cabed5b9f3f80f1c10.png)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