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新疆就业关系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30•【字号】新政办发[2006]162号•【施行日期】2006.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新政办发〔2006〕162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新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间尤为关键。

为加快新疆科技发展,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引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本区的实际出发,制定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十五”时期科技发展状况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工作和科技兴新开创了崭新局面。

“十五”时期,成为新疆发展科技并发挥其社会功能的最好时期。

“十五”时期,新疆的科技工作确立了服务于优势资源转换、服务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服务于生态改善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为核心任务,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实行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以“创新、结合、普及”为重点开展的各项科技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一时期,全区科技队伍得到较快成长,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建立起基本适应需要、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开发、推广、服务体系,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三个层次上形成纵深配置,各族科技工作者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从早期的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到当前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技术的演进吸引了众多学者围绕技术进步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与互补效应,展开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可分为破坏效应、创造效应和极化效应。

就破坏效应而言,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率,加快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速度,因此,技术进步青睐拥有更高人力资本和更高技能水平的人才(Acemoglu, Autor, 2010)。

Frey & Osborn (2013)估计,在今后几十年,美国约有 47%的工作将面临被计算机化取代的风险,尤其是服务业中的非技能型劳动。

但是,基于德国职业数据和工作任务模型的研究发现,上述结论过度夸大了自动化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在德国仅有 15%的职业会面临被计算机化取代的风险(Dengler, et al. 2018)。

Acemoglu & Restrepo (2017)在任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高低技能劳动者共同与机器竞争任务的假设,发现机器自动化不仅会取代被它直接影响的劳动力类型,也会降低相对应劳动力类型的工资水平,而且当高技能自动化取代高技能劳动力时,会继续与其他任务中的低技能劳动力竞争。

基于瑞士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数字化投资的增加,与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增长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下降相关,相比数字化技术的无形载体如电子商务,数字化技术的有形载体,如机器人、3D打印和物联网,对就业的影响更显著(Balsmeier et al., 2019)。

韩民春等(2019)以我国制造业为背景,通过拓展生产函数理论模型,发现短期中,工业机器人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的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产生负向冲击,长期中,智能机器人在对低技能劳动力产生破坏效应,同时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

Acemoglu & Restrepo (2017)利用1990-2017年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就业与工资的影响,发现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引致了就业的下降,对应每千人工人增加一台机器人将导致就业率下降0.18%至0.34%。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赵利张红霞王振兴2012-12-14 11:18:34 来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摘要: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与就业结构两方面。

从就业量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与就业破坏效应共同发生作用,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

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产业、行业间兴衰交替。

另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高低技能就业岗位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就业量,就业结构一、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扩大就业已成为国家“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战略。

而就业问题仍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际劳工组织于2012年1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年度全球就业趋势报告。

报告认为,世界面临着今后十年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的严峻挑战。

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全球劳动力市场连续三年不振,2011年全球范围内失业人数达2亿,这一数字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增长了2700万。

2011年我国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达4.1%。

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提出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为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框架,以促进我国的劳动就业。

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机理的研究中,Pissarides[1]以及Aghion和Howitt[2]分别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就业创造及破坏机制。

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创造和失业率下降;Aghion 和Howitt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将导致失业率上升,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总体影响效应,取决于物化技术进步和非物化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中的构成。

2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以浙江为例 统计与决策 2005 10

2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以浙江为例  统计与决策  2005    10
$%#& 年提出的改进的 -./ 生产函数:
)= 统计与决策 !""# 年 # 月(下)
01234151!61"
($)
其中 4 近似表示技术进步系数,01751761 分 量 和 投 入 的 资 本 量 。
易证:!、" 即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 参数估计
下均否定各个系数为零的原假设。方程的 >.统计量的值为
$=#,!:%,在显著性水平 !2","$ 下否定方程不显著的原假设,
且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为 ",%%#。
所以估计得到生产函数为:
0 23 5 6 ",":%#)# ",#!%)$: ",:&#&"!
1
1
1
根 据 各 系 数 的 估 计 值 ,从 $%)*+!""! 年 浙 江 省 的 年 平 均
!!7-+7
9#-69
88-##
."-#6
++-75
!6-6"
!+-."
7-"!
!6-+!
步 速 度 加 快 的 同 时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也 比 改 革 开 放 前 大 大 加 快 。因 此 技 术 进 步 对 就 业 的 影 响 表 现
人。因此在这 +6 年中,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得浙江省的就
产率大幅度提 高,从而使边 际就业弹性快 速降低,减少 了经济增长对
! 关于边际就业结构的讨论
表 8 给 出 了 +56#*!""! 年 间 分 阶 段 的 边 际 就 业 弹 性 以 及分三次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

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作者:夏防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期夏昉(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摘要:针对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和促进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经分析笔者认为如果合理运用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应继续大力发展科技,合理利用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的劳动就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影响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45-01引言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围绕技术进步对就业理论与实际研究产生了两个方向截然相反的效应,即同时存在挤出就业和促进就业两方面的效应。

其一是技术进步带动我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从而对我国劳动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其二是在提高劳动生产过程中,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产品价格也随之降低,致使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对劳动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

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失业率相对增加,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是当前尤为重要的新课题。

1 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理论1.1 劳动就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截至2009年底,世界失业人口将从2007年的1.9亿人上升到2.1亿人,全球失业人数首次突破两亿大关。

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 中国案例与解释

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 中国案例与解释

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内容提要: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对于劳动力丰富的中国来说,增加社会就业总量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运用动态递归方法,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模型表明:长期来看,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对就业量增加分别有负向和正向作用。

基于1978-2006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情况既基本符合一般经济理论,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那么我国提高就业量的政策措施就应该是既遵循基本经济理论的指导,又要因地制宜,特别是要结合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走一条“资本-劳动比保持稳定,技术效率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道路。

同时要促进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的完善,继续加强教育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动态均衡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就业一、引言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投资的增加,投资增加又会引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要素投入的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机制。

按照该理论和分析框架,高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高就业。

中国的情形是否如此呢?大部分学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胡鞍刚(1997)、李红松(2003)、陈安平等(2004)、蒲艳萍等(2005)、胡兵等(2005)都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有效劳动之间的数量关系,认为经济增长对有效就业量有拉动作用。

而一些学者(龚玉泉等2002;张车伟等,2002;钱永坤等,2003;李俊峰等,2005)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

特别是蔡昉等(2004)通过研究城镇的GDP增长与城镇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相关性,并认为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从而没有带来显性的就业。

而对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就业量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 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来满足 技术需求,如数据分析师、AI
工程师等。
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如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创新企业的涌现
技术进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不断有新的企业涌现,为社会创造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新技能,以适应新 的岗位需求。
CHAPTER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度的。
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影响程度存在 差异。
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岗 位的消失或职业需求的减少。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培 训、劳动力市场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CHAPTER 02
技术进步概述
技术进步的定义
技术进步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以及实践应用而获得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 过程。
它包括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革,以及 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技术进步的类型
按照技术进步的来源,可以将 其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两 类。
技术发展是技术进步 的基础,随着技术的 不断进步,企业也会 不断更新设备、工艺 和方法,提高生产效 率和质量。
政策引导也是技术进 步的重要推动力,政 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和改造。
竞争压力也是技术进 步的推动力之一,企 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获得优势,会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 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和质量。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就业机会的影响,也包括对劳 动力市场结构、工资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认识和把握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规律,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就业政策提供依 据。

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再就业影响及应对措施

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再就业影响及应对措施

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再就业影响及应对措施孙中言(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是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

当这些新技术用于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时,便会替代一些岗位解放出部分劳动力,长期来看这是提高生产率的,但是这也会造成被新技术替代岗位的劳动者失业。

本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者失业的原因,以及为促使劳动者就业再就业以及保障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劳动力失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一、引言纵全球而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改变世界。

如今国内,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也在全国范围内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然而科技改变世界,改变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由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并非前程大好。

众所周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的。

随着这些技术被引用到生产及生活中,就会替代相应的劳动力,从而造成就业岗位的流失,相应岗位劳动力由此面临失业。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失业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何解决这类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失业,促进劳动力再就业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的影响对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或消极或积极。

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则认为虽然有技术进步的影响,但劳动就业的前景依然保持乐观。

其理由如下:一是新技术通常只替代某个职业的部分工作而非全部。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如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纺织工等以及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如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影响较大 ,其被自动化所替代的可能性分别为78%和64%以及69%。

二是技术可行性并不能保证经济的可行性。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刚出现的时候成本通常很高,因此,经济可行性相对较低。

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林 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人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再加上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口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同时还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就业问题一直都是世界上每一个都必须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十分的迅速,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十分的迅猛,它给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到来了巨大的就业问题,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升之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并且对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来不断地改善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为我国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科技进步;就业问题;劳动力;现状分析;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008-0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递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它们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使世界经济水平的繁荣和提高。

但是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巨大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它在一方面上增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代替了人工,又给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只有发挥技术进步的优势,同时不断的进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够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

一、技术进步的概述以及特点分析技术进步指的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新技术不断代替旧技术的过程,它分为广义上的技术进步与狭义的技术进步,我们平常所说的技术进步就是狭义的技术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经济领域内的技术进步。

乌鲁木齐市就业问题

乌鲁木齐市就业问题

乌鲁木齐市就业问题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新疆最大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市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文将就乌鲁木齐市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乌鲁木齐市就业现状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的人口增长较快,而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乌鲁木齐市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和低端服务业上,而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就业机会较少。

二、乌鲁木齐市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不合理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和低端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单一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技能人才的就业需求。

2、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乌鲁木齐市的就业培训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培训质量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就业培训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乌鲁木齐市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前往其他城市发展,导致乌鲁木齐市的人才储备不足。

三、解决乌鲁木齐市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乌鲁木齐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2、加强就业培训体系建设乌鲁木齐市应加强就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开展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完善人才政策乌鲁木齐市应完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给予优秀人才奖励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乌鲁木齐市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提高本土人才的竞争力。

四、结论乌鲁木齐市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

关于新疆少数名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新疆少数名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新疆少数名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那个红色年代来到新疆。

从此扎根边疆。

献了青春献子孙。

这就是我的故乡,每每说起这些的时候,往往会心生自豪感: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啊,各种美食,各色水果,风光迥异的风景,以及各勤劳善良热情的少数民族。

但是呢她由于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经济不发达。

少数民族众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与内地相比,新疆的工业经济还很欠发达。

所以劳动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人才选拔市场中,这种差距使他们在就业市场总体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新疆高校汉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差,各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必须与汉族学生同样接受市场的筛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

国家已经意识到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是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就业问题。

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主观原因: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主动性不够。

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等靠要”,认为大学毕业找工作是学校和政府的事,自己只管等候学校分配工作即可,没有就业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也有部分学生找工作态度比较消极被动,守株待兔,认为“工作”会主动上门找他们,在就业面试时,往往缺乏积极的表现。

由于就业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就业危机感,他们不仅不能主动创造就业机会,甚至就业机会来了也不能抓住。

很大一部分学生找工作只局限于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是他们主要的就业信息来源,他们很少主动面向社会去寻找就业机会。

由于就业信息有限,导致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率低。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就业自信心。

由于居住地域、民族心理、语言障碍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不善于交际,缺乏迎接挑战的自信心。

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二、 早期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讨论
科学技术与知识因素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 现。在机器大工业初期, 机器是作为劳动力的替代物出现的, 劳动者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 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一般认为早期的技术进步是偏向物质资本型的。在这种背景下, 关于技术 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家中不乏一些悲观论调。例如将机器摆在与工人对立的位 置, 认为机器夺走了工人的工作, 工人只得接受低工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马克思 的资本有机构成与产业后备军理论, 即技术进步造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进一步导致劳动需求以及人口的相对过剩。其理论实质在于对劳动与资本要素的这样一个判 断: 二者之间是对立的并且是相互替代的。 尽管如此, 多数学者仍持有乐观态度, 如理查德・维
另一方面, 在技术进步加快条件下, 产品创新是企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从追求利 润角度必然加大对技能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技能劳动力一直处于稀 缺状态,其突出表现是:技能劳动的供 给弹性较小,厂商愿意为技能劳动的要 素所有者支付大大高于平均工资的价 格,以至于劳动的边际需求曲线不因技 能劳动供给的增加而递减,即对技能劳 “无限需求” 动存在近乎 的趋势。这一点 与非技能劳动供求均衡的情况相反。下 面用图 " 说明技术进步条件下技能劳 动拉动经济增长及就业的模式。 在图 " 中, + % + 与 + " + 为技能劳动力 的供给曲线,&& ( 是厂商对技能劳动的 需求曲线,它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近似 表现为一条直线,说明厂商对较高人力 资本的技能劳动存在巨大需求,因而对 其支付的工资率是维持在较高水平的 常数。 在初始均衡点 ’ % , 就业量为 ( % , 工 资率为 )&。技能劳动要素所有者从中 获得的总收益为 )( % ’ % &, 技能劳动的成 本为 )( % ’ % + % ,技能劳动的净收益为二 者之差, 即图 " 中 &+ % ’ % 的面积部分, 它 代表技术进步加快条件下人力资本的 投资剩余。在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的情况下,经济中技能劳动的供给就会 不断增加,技能劳动的供给水平由 + % +

RD活动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RD活动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R&D活动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导读::的一份失业研究报告显示。

是技术进步(胡鞍钢。

就业形势严峻。

就技术落后国家的实际情况而言。

论文关键词:R&,D,技术进步,就业,技术落后一、引言200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就业形势严峻。

CICC(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0年公布的宏观经济形势预测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2011年劳动力供给可能增长3900万,其中包括了2500万失去与之前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关联工作的临时工;与此同时,新增就业岗位可能只有800万个,就业压力明显。

奥肯定律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诸多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该关系在美国曾长期存在。

国内学者运用中国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得出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就业弹性的考察发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毕业论文模板,2005年之后的就业弹性徘徊在0.06-0.08之间,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在下降,中国经济进入“无就业增长”[①]时代。

归纳国内学者对“无就业增长”原因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齐建国、常进雄;常云昆等);二是产业结构转变(蔡昉、都阳;谌新民等);三是技术进步(胡鞍钢;袁志刚;张军等)。

早在1994年,OECD的一份失业研究报告显示,增加就业不能从放弃技术进步,实施保护主义中寻找解决途径,而应从改进市场流动性,恢复经济与社会适应变化的能力来增加就业,在其对策建议中,首先就是加强技术知识的创造和扩散。

作为实现技术进步的最基本手段,将R&D活动纳入到分析就业问题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明确R&D活动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其具体的传导途径是什么?并结合技术落后国家(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本文接下来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R&D、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所需变量的选取及测算;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相关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

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
2 0 1 4年第 l 期

笋, 周德禄 : 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科技进步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 —
基于全 国 3 0个 省 区面板 数据
卢 笋 , 周 德禄 2
( 1 . 山东财 经大 学 经 济 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2 . 山东社会 科 学 院 科研 处 ,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0 2 )
人, 山东社会科学 院科研处 副研究员 , 研究方 向: 人 口经济学。
44
2 0 1 4年第 1 期

笋, 周 德禄 : 科 技进 步对 大学 生就 业影 响关 系 的实证 分析
技 术视 为外 生变 量 , 把技 术创 新视 为 不受 生产 函数 影 响 的外在 偶 然 因素 , 但 是 伴 随技 术 创新 在 现 代 经 济增 长
更 大 的空 间 。
本 文在 研究 中引入 了财 政科技 投 入 、 专 利 水平 和技 术市 场 交 易作 为 反 映科 技 进 步 的指 标 , 以此考 察 科 技
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影响。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 , 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文章的第
二部 分 是指 标 的选取 依据 以及 理论 模 型与 数据 说明 。文 章第 三部 分是 实证 分 析 , 依 次包 括对 数据 的统 计性 分 析、 相关 性分 析 和面 板数 据 的 回归 分 析 。文 章第 四部 分 是简 要结 论与 启示 。
二、 理 论 模 型 与 数 据
1 . 指标 的选 取
反 映大 学生 就业 效果 的指 标很 难衡 量 , 许 多学者 提 出不 同的计 量 方 法 , 也 因得 出的结 论 颇 为 迥异 而难 以 总结 。曾湘 泉 提 出用 大学 生 就业率 来 反 映 大学 毕 业 生 就业 率 的统 计 指 标 , 但 这 只 是 反 应 大学 毕 业 生 群 体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赵利张红霞王振兴2012-12-14 11:18:34 来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摘要: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与就业结构两方面。

从就业量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与就业破坏效应共同发生作用,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

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产业、行业间兴衰交替。

另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高低技能就业岗位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就业量,就业结构一、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扩大就业已成为国家“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战略。

而就业问题仍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际劳工组织于2012年1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年度全球就业趋势报告。

报告认为,世界面临着今后十年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的严峻挑战。

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全球劳动力市场连续三年不振,2011年全球范围内失业人数达2亿,这一数字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增长了2700万。

2011年我国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达4.1%。

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提出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为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框架,以促进我国的劳动就业。

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机理的研究中,Pissarides[1]以及Aghion和Howitt[2]分别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就业创造及破坏机制。

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创造和失业率下降;Aghion 和Howitt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将导致失业率上升,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总体影响效应,取决于物化技术进步和非物化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中的构成。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基于新疆19782008年的研究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基于新疆19782008年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2 1 一O 0 1 7—1 ,修 回 日期 :2 1 O 4 0 1一 9—2 2
入 量 与 产 出量 的 生 产 函数 。索 洛 ( 97) 提 出 增 15 长因素分析 ,认为产出增长来源 于生产要素投入 的 增 加 和全 要 素生 产 率 的提 高 ,如 果 一 国 的经 济 增 长 仅 靠要 素 投 入带 动 ,必将 面 临 要 素 报 酬 递 减 和 要 素 投 入增 长 的 减缓 的约 束 ,因此 ,决 定 长期 经 济增 长 的是技 术 进 步 。 Sl r( 96) 考 察 了 生 产 率 变 ae 16 t 动的三个原 因 :劳动效率 、资本对劳 动的替代 率 、 技术进步率的变动 ,认 为只有技术进步率变动才是 形 成 生产 率 增 长速 度 差别 的主要 原 因 。我 国学 者 在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起 步 相 对 较 晚 ,史 清 琪 ( 9 5 首 18 )
1 模 型的建 立及 数据 的收集 、整 理
本 、劳动及 人力 资本 的产 出弹性 。 ( ) 1 经 整理 变形得 :
= + + + = 0 / +


L+ A了
上式表 明 :总产 出增长 速度 可 以分 解成 为 四
.△ £
个部分:第一部分 O表示 K L 、H和 L都不变 的情况 下归因于技术进步 的增长率。第二 、三 、四部分表 示 资本 、劳 动 、人力 资 本 增 长 带 来 的增 长 率 。令
t i r s a c u g ss s v rlc re p n i g c u tr a u e ,ami g t r moe t e t n fr t n o e e o o c go t hs e e rh s g e t e e a o rs o d n o ne me s r s i n p o t h r s ma i ft c n mi w h o a o o h r

资本深化、重工业化、技术进步与西部地区工业就业增长——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资本深化、重工业化、技术进步与西部地区工业就业增长——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的工业 化模 式 提高其 工业 增 长 的就业效 应 。因此 ,
关 注西 部 地 区工 业为 此 ,本文 着 重 分 析 西 部地 区资 本 深 化 、重工 业 化 和工 业技 术 进 步对 工业 就 业 增 长 的 影 响 ,并 提
业增长的总体影响表现为负效应。李从容 ( 2 0 1 0 ) 的实证研究认 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
资本 深 化 、重 工 业 化 、技 术 进 步 与 西 部 地 区 工 业 就 业 增 长
— —
基于 P a n e l —d a t a 模 型 的实 证分 析
舒银 燕 ・
( 广西财经学院,南宁 5 3 0 0 0 3 )
( 摘
(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 0 0 0 8 1 )

下 ,西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过多的依 靠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 ,而是应 当通过地区工业
化 吸纳 更 多 的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西 部地 区既要 加 快 工业 发展 ,又要 能够 选择 适 当
致 ( 蔡防,2 0 0 9 ) 。姚战琪 、夏杰长 ( 2 0 0 5 )通过

6 5 —
第 6期 ( 总第 2 3 6 期) 2 0 1 3年 6 月
工 业技 术经 济
O L R ' n l a o f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lE a c o n o mi c s
N o . 6( G e n e r a l ,N o . 2 3 6 )
J u n e. 2 0 1 3
采用 向量 自回归 模 型对 我 国 的制 造 业技 术 进 步对 其 就业 的短期 效 应 与 长期 效 应 进行 分 析 ,结果 显 示技术 进 步对 制造 业 的就业 有 短 暂挤 出效应 ,中 长期则 存在 正效 应 ,资本 深 化导 致 了制 造 业 就业 弹性 的下 降。上 述 文献 的研 究 多 针 对经 济 增长 的 总就业 效应 进行 研 究 ,对单 个 区域 或工 业行 业 领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分析作者:谢唯薇徐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1期摘要:本文将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梳理,构建了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框架,为相关决策部门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拉动就业、完善就业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结构;影响机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一、引言技术进步一直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本质上就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二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其中,关于后者的研究比较少见,且缺乏完整的机理分析。

而从就业来看,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结构压力,如宏观就业结构持续变迁与经济结构发生偏离,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出现“用工荒”等现象,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当前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1]。

在此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且具有迫切的实际意义。

因此,本文尝试建立一个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框架。

二、理论基础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最早的研究可追溯至古典经济时期。

伴随工业革命出现的严重失业,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19世纪的一部分学者,包括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西斯蒙第(Sismondi)、约翰·巴顿(John Barton)、马尔萨斯(Malthus)等都认为技术进步将直接造成对就业的破坏,导致“技术性失业”。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新古典综合学派托宾(James Tobin)所提出的“结构性失业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缺乏相应技能的劳动者面临淘汰的危险。

因此,技术进步在短期内会引起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出现“结构性失业”。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此抱积极态度。

核心 基于援疆背景下探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改进策略(1)

核心   基于援疆背景下探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改进策略(1)

基于援疆背景下探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改进策略摘要:新疆作为我国西北部边陲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关系到多民族的和谐发展。

当前,要搞好援疆工作和拓展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就要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问题,从人力资源建设视角加强对新疆发展的重视。

本文从援疆的背景出发,探析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发展的对策。

希望通过探析该课题,可以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借鉴,进一步拓展新疆人力资源市场科学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援疆;就业;存在问题;对策Based on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Minority Students' Employment Strategy Yuanjiang background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inority in Xinjiang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gathered border,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ethnic harmony. Currently, to improve and expand the Yuanjiang western development space, we should focus on job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rom Yuanjiang background,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in China and their causes, and then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Xinjiang development. Hopes of the subject, can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to further expand the market space science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Keywords: Xinjiang; minority; Yuanjiang employ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引言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要地,在援疆工作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新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进步与新疆就业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索罗生产函数,在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总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于边际就业弹性的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得出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结论,并在此结论的基础,提出促进技术进步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总量边际就业弹性
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加进而产生的就业人数的增加,即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正方向贡献。

相反,技术进步使得劳动效率提高,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力就业人数下降,这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负方向影响。

两者相抵,即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净影响。

本文运用包含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选取2000—2012年的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与新疆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

一、指标的选取和测算
由于技术进步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没有比较统一的定量分析方法,且边际就业弹性下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目前尚没有方法将这些不同的因素完全剥离开。

因此,本文借鉴齐建国(2006)的研究成果,采用索罗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

这里所指的技术进步是包含了体制改革、结构变化、管理创新等所有因素的改进的广义的技术进步。

1、技术进步的测算
(1)研究方法
考虑到新疆自身的特点,本文选取弹性系数,?琢=0.38,?茁=0.62。

根据索罗增长方程+得出技术进步的速度,进而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at=(a/y)×100%。

(2)数据的处理
运用C-D生产函数,产出量Y、资本投入量K分别为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L为就业人数。

总产出Y。

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总产出,并按1991年的不变价格进行则算。

劳动投入L。

本文采用历年年末从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指标。

资本K。

本文采用戈登斯密1951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对实际投入的存量进行修正,即:Kt=It+(1-?啄)Kt-1,式中,Kt是第t期的期末资本存量,It是t期发生的实际投资量,?啄是折旧率。

本文取2000年资本存量为3675.58亿元(注:本文援引王沙沙《新疆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的实证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帕金斯的“1953年中国资本——国民收入之比为3”的假设,即假定1991年新疆资本产出比为3,且以GDP代替产出。

由于1991年新疆的GDP为335.91亿元,因此大致推算出
1991年的资本存量为1007.73亿元。

),由于各个文献中对于折旧率的选取都不相同,本文通过比较,确定每年统一取5%。

对于各年的实际资本投资量,本文使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替。

2、技术进步对就业量的影响测算方法
(1)单位产出需要的就业人数下降与技术进步
我们用Lpt代表t时期的边际就业弹性,用△Lt来代表t时期内的就业人数的增长率,用△GDPt代表t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则就业弹性表达式为:Lpt=△Lpt/△GDPt,则测算出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的边际就业弹性为0.6954,西部大开发以来的边际就业弹性为0.5502,2010—2012年的边际就业弹性为0.5600。

我们假设除了广义的技术进步外,没有其它因素导致就业的下降。

用Et表示第t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用Lp0表示计算基期的边际就业弹性,Et与Lp0的乘积即为在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的就业增长速度,设为Ls,Ls乘以上一年的就业人数L等于边际就业弹性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应新增加的就业人数△L?啄,即:
△L?啄=Ls×Lt-1=Lp0×Et×Lt-1;Lt表示第t年的就业人数,则第t年实际增加的就业人数为△Lt1=Lt—Lt-1。

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边际就业弹性降低的情况下,与两者之差,即为技术进步就业人数减少的数量△Lt2=△L?啄—△Lt1。

(2)技术进步是经济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就业
按照索罗的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除了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贡献外,其余额全部归为技术进步的贡献,那么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一样会使就业人数增加。

因为没有技术进步,新兴产业的劳动投入增长就不存在,经济规模扩张受到限制,劳动力投入就不会增加那么多,即劳动投入增加到一部分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

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at,技术进步因其经济规模扩张而导致的第t年的就业增加人数为:△Lat=Lp0×Et×Lt-1×at。

(3)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量
由以上方法分析可知,△L?啄是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就业会实现的增量,因此,测算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的就业再增长,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引起的就业增加量部分就业应该从△Lt2中扣除出去,这样,技术进步使得就业减少量就是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综合影响,即为△Lt=△Lt2—△Lat,则当△Lt ﹥0时,广义技术进步对就业为负影响;当△Lt﹤0时,△Lt的绝对值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增加的就业需求的数量。

二、新疆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测算及分析
由上述公式测算出来的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率at,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综合影响△Lt(见表1)。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技术进步主要以引进为主,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此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边际就业弹性降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加快,创造出更多的新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两者相抵,在不同的年份中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综合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由表1可知,2000年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综合影响是负的,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8062,高于其它年份,其原因可能是,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技术引进使得劳动生产率空前高涨,而其它新型产业尚在萌芽状态,吸纳不了从机器代替人中挤出来的剩余劳动力,造成2000年就业增长率为-3.15%。

2001—2012年是正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新疆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原有生产规模得到扩张,还出现更多的新型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并且近几年对就业的综合影响逐步扩大。

而2009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027,因此该年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数据是失效的,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三、关于边际就业结构的分析
由表2可以明显看出,新疆总边际就业弹性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三次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差距不大。

第一产业边际就业弹性在西部大开发前很低,跟总就业弹性相差近一倍;总趋势呈现倒U型,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仍在吸纳着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边际就业弹性增加;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第一产业也趋向机械化,就业弹性下降。

第二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00年前后发生根本变化,西部大开发前,第二产业的就业总量在持续缓慢下降,而西部大开发后,就业人数持续上升,边际就业弹性也持续上升,这说明新疆第二产业劳动密度过高的特征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有升有降,西部大开发前十年内一直在持续下降,2011年为0.1896,2012年为0.2877,这表明第三产业是缓解就业的主要出路。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前面的论述来看,新疆就业总量一直在增加,但就业形势却依然严峻。

因此,要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减轻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对新疆就业的替代效应,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

首先,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找到传统农林牧渔产业和高新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发明更多切实有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达到既促进第一产业技术进步又增加劳动力就业的效果。

其次,解决就业问题不能指望以技术退步为代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对于能耗高污染大而产值低的工业产业,坚决予以兼并合并甚至取缔停业,给有潜力的新型工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就业的主要出路。

就业是一个双方面的问题,政府在应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兼顾本地实情,这对于缓解新疆就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中国总量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12).
[2]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
[3] 何静慧: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以浙江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5(9).
[4] 王青: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省政分析——基于辽宁1980年—2006年的数据[J].辽宁大学学报,2009(1).
[5] 葛新权、金春华: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贡献的测定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