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工具设计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页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页【实验目的】1.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2.掌握用弹簧测量力的方法;3.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
力传感器、弹簧支架、挂载物体(小球、盒子等)、统计仪(可选)在平面内,如果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已知,则可以求出它们对物体产生的合力 F 和合力矩 M。
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力对物体的合力 F 等于零,即 F=0,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同时,两个力对物体的合力矩 M 等于零,即 M=0,此时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
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即两个力对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均等于零。
力是一个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在实验中通常用弹簧测量力,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大小成正比。
测量力的步骤如下:(1)将力传感器安装在弹簧支架上,将挂载物放在支架下方,并将它们用一根绳子或钢丝连接起来。
(2)用一块刻度尺可以读出弹簧伸长的刻度值,如图 1 所示。
(3)施加一个绳子或钢丝的拉力,使得挂载物体受到一定的扭力或拉力。
(4)用刻度尺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根据弹簧的力-伸长曲线(如图 2 所示),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受力大小。
任何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可以用不确定度来表示。
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对重复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根据这些数据的离散程度来计算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常用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有A 类和 B 类两种,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u 表示不确定度,uR 表示观测值的标准差,k 表示置信概率,k=2 时置信概率为 95.45%。
1.制作弹簧支架。
将一节开口的金属弹簧插入一个坚硬的木棒中,使其端部露出适量的长度,如图 3 所示。
木棒应该足够长,以便安装力传感器和挂载物体。
(1)将弹簧支架固定在桌子或架子上,保证其稳定。
(2)将一只金属钩子或类似物体挂载在弹簧的下端,将力传感器安装在弹簧支架上,如图 4 所示。
(3)观察力传感器显示屏上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二力平衡的实验教案
二力平衡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二力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测量二力的方法,并初步探究平衡条件下力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万能表、弹簧测力计、金属竿、电子秤、支架、挡板、导轨、挡块等。
三、实验原理在平面上,有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一个点,使它保持静止。
单独考虑每个力,可制成一个平衡,两个力的向量和必须为零。
F1和F2的合力向量应与它们的位置向量共线并点,称为二力平衡。
四、实验步骤1、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k,方法是:使用电子秤测量100g的重量,用弹簧测力计量对应的拉力,以100g为分母计算。
2、在导轨上安装挡板,用弹簧测力计固定金属竿,使其水平竖直。
3、在竿上固定一重物,测量单个物品的质量,并用电子秤测量挂上重物时的拉力。
4、在竿上固定二个物品,并测量挂上重物时的拉力。
5、缓慢调整重物的位置,调整到令弹簧测力计测量到的力为零状态。
6、记录重物的位置,并判断F1和F2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1、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是:_________。
2、单个物品的质量是:_________,挂上单个物品时的拉力是:_________3、双重物的质量是:_________,挂上双重物时的拉力是:_________。
4、使弹簧测力计测量到的力为零时,重物的位置是:_________;而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分析1、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测量方法,如何保证测量精度?2、在实验中,F1和F2的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3、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到二力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七、实验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计使用后要注意放松弹簧,以保持灵敏度。
2、物品的重心要尽量靠近竿的支点。
3、测量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实验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一般情况下,二力平衡的特殊情况是什么?它对应什么力的概念?九、思考题1、使用多个物品,能否达到重心超出支点的情况?如果可以,请说明。
探究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
东胜区华研中学初二物理 教·学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物理实验班级 姓名 编号 3课题:§8.2二力平衡 课型:新授 时间: 2013年 月执笔:董俊 审核:物理备课组 学科组长签字:闫宏伦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一、探究目的:通过物体平衡时的特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器材:两端带滑轮的木板 小车(两端有拉钩) 钩码 细线三、探究过程照课本图所示组装实验,并进行探究这个小车静止时,受两个拉力满足什么样的条件?.(1)将木板水平放置,把小车置于板中央,让小车两侧所系细线各跨过一个滑轮.调节滑轮高度,使两细线呈水平并在同一直线上,在细线下分别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情况,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质量,直至松手后小车静止.实验表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时,这两个力不平衡.(2)把左端的作用力改变方向,在两细线下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表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时,这两个力平衡。
(3)将装置中左侧的滑轮支架与右侧同高,把小车扭转一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表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是否平衡?(4)观察小车转动停止后的位置,分析其受力情况.再在小车两侧系的细线下端增挂相同的钩码或减去相同的钩码,小车总能保持静止状态.以上实验表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这两个力才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物体将保持 或 运动。
【注意事项】平板要光滑,否则,当小车受到不相平衡的二力时,由于摩擦力作用,可能出现静止状态.平板要水平放置,否则,小车受到平衡的二力作用时,由于重力的分力作用,可能出现运动状态.教学反思及学习心得:东胜区华研中学初二物理教·学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三、实验器材:力学演示板、滑轮、小车、细线、钩码四、实验步骤:1、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是怎样的?2、增减两端钩码的数目,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3、保持两端钩码数相等,观察拉力F1和F2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车的情况。
4、整理实验结果,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五、实验结论:1、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2、两边的钩码数目_______时,小车保持静止状态。
3、当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小车_________(填“能”或“否”)在那个位置上保持静止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1)、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_____,并且在同一_____________ 上;(2)、这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相反。
5、选择填空:(1)、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茶杯处于静止状态,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茶杯处于静止状态,茶杯所受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6、“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_____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_________个物体上。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教案设计引言二力平衡是物理学中很基础的内容,也是初学者需要掌握的概念。
在日常的生活中,二力平衡也随处可见,例如在家中称重物品、推拉家具等等。
本文将会介绍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一、实验背景在物理学中,二力平衡指的是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这种情况下物体将会保持原本的位置或者以恒定速度运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该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原理,掌握力的平衡条件。
三、实验器材(1)滑轮(1个)(2)吊桥(1个)(3)配重(若干)(4)皮绳(若干)(5)测力计(若干)四、实验原理1、力合成原理力合成原理指的是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等于多个力向量的矢量和。
2、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是指两个力对物体的合力为零的情况,也就是二力平衡时物体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匀速运动。
五、实验步骤1、安装滑轮需要将滑轮安装在实验台上,并通过皮绳与吊桥相连。
2、放置配重将若干配重挂在吊桥上方,且需要平衡。
3、测量吊桥运动情况使用测力计测量吊桥移动时皮绳的拉力,并记录数据。
4、添加外力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一个外力,例如将物品放在吊桥上方,使物体对吊桥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
5、测量吊桥运动情况再次使用测力计测量吊桥移动时皮绳的拉力,并记录数据。
6、数据分析通过记录的数据分析力的合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二力平衡。
六、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滑轮的选择要符合实验要求。
2、配重需要平衡。
3、皮绳需要保持拉紧。
4、记录数据时应该精确,可以多次重复测量。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力合成原理。
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设计思维。
此外,实验中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指两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要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以下是一些实验和条件:
1实验装置:准备一个平衡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及一个支点或转轴。
2放置物体: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平衡杆的一侧,并将其固定在某个位置。
注意,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来表示。
3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用一个力计来测量另一个物体施加在平衡杆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个力计可以是弹簧秤或其他测力仪器。
4调整物体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二个物体的位置,使得两个物体对平衡杆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5平衡条件:当两个物体对平衡杆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时,物体和平衡杆处于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在一个平衡状态下,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6定量测量:使用力计测量每个物体施加的力的大小。
确保两个物体施加的力相等,可以反映为力计示数相等。
7注意事项:除了力的大小相等和方向相反外,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也是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
平衡杆的转轴位置和物体的距离都可以影响平衡状态。
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验证并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确保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和设计问题。
二力平衡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来进行教学。
实验一:夹子实验材料:扁平且平衡的物体(如书本),夹子步骤:1.将扁平且平衡的物体(如书本)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
2.使用夹子夹住物体的一端,让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3.让学生观察夹子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
4.改变夹子施加力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当夹子施加的力平衡时,物体保持平衡;当夹子施加的力不平衡时,物体失去平衡。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挂钩,物体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支架上,并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挂上一个小挂钩。
2.将物体挂在小挂钩上,使得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伸。
3.让学生测量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大小。
4.更换物体,并再次测量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大小。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当物体施加的力平衡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大小与物体施加的力大小相等;当物体施加的力不平衡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大小与物体施加的力大小不相等。
实验三:滑块实验材料:光滑水平面,滑块步骤:1.将滑块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
2.使用紧绷的绳子固定滑块的一侧,使其保持平衡状态。
3.让学生观察滑块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4.改变滑块的位置,观察滑块受到的力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当滑块施加的力平衡时,滑块保持平衡;当滑块施加的力不平衡时,滑块失去平衡。
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深入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二力平衡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二力平衡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力学平衡原理。
在进行二力平衡实验时,实验设计必须考虑到实验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所需材料等因素。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 掌握使用力计和杠杆测定平衡力的方法。
3. 了解平衡力的性质和特点。
二、实验所需材料与仪器:1. 力计2. 杠杆3. 不同重量的物体4. 直尺5. 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平,放置在桌子上。
2. 在杠杆的一段放置力计,另一端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
3. 调整力计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4. 使用直尺测量力臂和力的大小,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5. 重复以上实验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确保杠杆放平。
2. 使用直尺要准确读取数据,避免读错。
3. 实验时要轻拿轻放物体,避免对杠杆和力计造成损坏。
4. 实验后要将实验器材归还到原处,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中通过测量力臂和力的大小的方法,可以得到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实验结果可以验证力的平衡原理,即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来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力计和杠杆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还需要注重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精神。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实验次数
木块受力大小
(相等,不相等)
木块受力方向
(相同,相反)
木块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
木块受力是否平衡(是,否)
1
2
3
兰西县第三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日期:
姓名:
实验目的:学会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木块;质量不等砝码几个;细线;托盘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1、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创新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创新实验
惠州市博罗县横河中学谭榕新
实验原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泡沫板、棉线、钩码、滑轮、支架、剪刀、托盘等。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如图,把泡沫板挂在两滑轮之间,向挂在泡沫板两端的托盘里各放相同个数的钩码,使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
2.在一侧的托盘上轻轻地放上一个钩码,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泡沫板,使两端托盘的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泡沫板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4.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时,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观察泡沫板变化状况。
创新之处:
1、用轻质泡沫板代替物理小车可以减轻物重。
2、轻质泡沫板悬挂在空中可以减少因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将泡沫板分开两半,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知道物体是受两个力的作用。
4、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泡沫板各往一方向运动,更直观地说明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5、将实验平放改为竖放,演示实验时便于学生观察。
图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
20.图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选用较轻(选填“重”或“轻”)的卡片.
(2)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分析(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采用很小的卡片可以忽略卡片的重力;
(2)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解答解:
(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采用很小的卡片可以忽略卡片的重力,使卡片只受水平方向的两个力的作用;
(2)实验中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卡片受到的力;
(3)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片不能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满足同一直线的条件.
故答案为:(1)轻;(2)钩码的个数;(3)转过一个角度.
点评探究平衡力条件的实验要尽量简化实验,用静止状态来代替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用空中悬着的小卡片代替放在水平桌面的物体,简化实验,便于操作.。
物理教案二力平衡实验设计
物理教案二力平衡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标1、理解力的基本概念2、掌握力的平衡原理3、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在一个平衡杆上将两个物体放在两端,并通过调节物体的距离和质量,使平衡杆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组分别记录下各自物体的重量和距离,然后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每个重力中心的位置。
三、实验器材1、平衡杆:长度1m,重量不超过100g2、两个小球:重量不超过100g,直径不超过10cm3、测量器:例如秤、卡尺四、实验步骤1、将平衡杆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到水平状态。
2、将两个小球放在平衡杆的两端。
记住小球放置的位置。
3、使用秤或其他工具测量小球的重量,并记录下数据。
4、使用卡尺测量距离,从平衡杆的两端到小球的中心,并记录下数据。
5、计算出每个物体的重心位置。
6、调整物体的距离和质量,使平衡杆保持在平衡状态。
7、记录下平衡杆的状态。
8、反复进行实验,控制变量并研究数据。
五、数据分析1、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得出平衡杆在平衡状态下,所描述的两个力相等的平衡原理的结论。
2、计算并确定每个物体的重心位置。
3、通过计算并比较每次实验的重心位置和距离,得出重心位置和平衡状态的关系。
4、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物体间的力学性质和物理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器材和实验工具。
2、应注意安全,不要让物品掉落或摔坏。
3、进行实验时,应控制变量,其中包括小球的质量和位置,平衡杆的长度和位置等。
4、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精确度,尽可能减少误差。
七、结论本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
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加对其认知的深度。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整个实验过程来体验力的基本概念。
因此,这个实验对学生们的日后学习以及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长期的实际和重要意义。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三、实验器材:力学演示板、滑轮、小车、细线、钩码四、实验步骤:1、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是怎样的?2、增减两端钩码的数目,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3、保持两端钩码数相等,观察拉力F1和F2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车的情况。
4、整理实验结果,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五、实验结论:1、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2、两边的钩码数目_______时,小车保持静止状态。
3、当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小车_________(填“能”或“否”)在那个位置上保持静止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1)、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_____,并且在同一 _____________ 上;(2)、这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相反。
5、选择填空:(1)、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茶杯处于静止状态,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茶杯处于静止状态,茶杯所受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6、“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_____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_________个物体上。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二力平衡的物理教案
探究二力平衡的物理教案:1.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2.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二力平衡问题。
3.懂得两个力共线或不共线时判断二力平衡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做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知识准备: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教学重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二力平衡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二力平衡问题的共线或不共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
重点讲解力的平衡条件,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力的平衡。
第二步:解二力平衡问题讲解什么是二力平衡问题以及如何判断二力平衡问题的共线或不共线。
第三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二力平衡问题根据所给定的物理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要求学生能正确列出方程式并且解决问题。
第四步: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二力平衡问题根据所给定的物理情况,运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未知的大小和方向。
要求学生能正确列出方程式并且解决问题。
第五步: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第六步:总结复习二力平衡问题的概念以及解决方法。
教学建议:1.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问题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评估。
可以通过练习和测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物理课本》2.黑板和白板3.计算器4.练习题册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二力平衡问题的认识和掌握有所提高。
同时,老师也要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 》实验设计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想】(一)传统实验简介在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如下:实验装置:把两个定滑轮固定在实验桌子上;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将细绳系在小车两端,绕在定滑轮上,细绳的下端挂上钩码;实验步骤:(1)左右两边加挂砝码,使砝码质量不相等,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平衡状态;(2)使左右两边的砝码质量相等,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平衡状态;(3)保持左右两边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观察小车小车是否保持平衡状态;(二)存在的缺陷:1.忽略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当左右两边的拉力不相等时(F左< F右),如果小车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有摩擦力存在,不排除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的情况,则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就受三个力的作用,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 F左+F摩=F右,F 左< F右,两个拉力并不相等,这就是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直观性差;3.教材中,关于“方向相反”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的实验步骤没有体现;4.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研究对象是小车,不能用来验证一对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针对教材实验方案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我大胆创新,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进行了重要改进。
(三)创新的措施:1.将纸片悬挂在支架上,代替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将实验平放改为竖放,演示实验时便于学生观察。
3.为了验证两个力“方向相反”也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改变右侧拉力的方向,使二力方向相同,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将小纸片剪为两半,使拉力作用在两个小卡片上,进行实验。
最新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台江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报告班级:八()第组小组成员:指导教师:__________ 日期:2018年月日一、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三、实验原理:(略) 。
四、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五、实验步骤及结论: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3、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1)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六、小组交流。
七、收拾整理器材。
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分压作用(U1:U2=R1:R2)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位置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目的是要测量多组数据以求平均值;3.在闭合开关之前,滑片位于最大电阻处。
2.实验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实验要点巧提炼甲乙带滑轮的桌子、小车、硬纸片、砝码、托盘、细绳等(3)实验中,桌面必须水平,否则小车的重力会影响实验.(4)实验中,如果两侧的砝码个数不相等但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则原因是小车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实验结论线上.二、针对训练再巩固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拴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1)该图甲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2)探究过程中他分别在左、右两个小盘内各放一个50g的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小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到左右两细线拉力外,还受到力,此时小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4)小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采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采用小卡片的目的是:,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2.同学们在进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和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3.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所有钩码规格相同).(1)实验中根据小卡片是否来判断作用于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2)如图甲所示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也能平衡,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为了探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小明将通过改变来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选填“松手瞬间”或“最终”)卡片是否平衡.(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优于小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选填序号).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参考答案1.(1)小木块(2)大小同一直线(3)摩擦平衡(4)忽略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拉力重力拉力(3)BACD 摩擦力3.(1)静止(2)卡片质量(重力)太大(3)钩码个数松手瞬间(4)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设计
●动画概述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界面
●功能与交互方式
1.初始界面为
砝码质量左侧5g 2g 1g 右侧5g 2g 1g
2.托盘默认为空的,只有当达到平衡状态(两边放置相同的砝码)时,才会出现“剪开”和
“旋转”按钮;“旋转”按钮每个物体(小车、纸板、木块)都有。
“剪开”按钮只有纸板有,点击剪开,纸片自动从中间裂开,纸板随着两侧托盘各自运动;
3.点击“旋转”按钮车、木块自动旋转一下,左上角出现一个俯视图,展示旋转后被拉回
来的过程动画。
纸板旋转为上线旋转,如图:
4. 点击桌面和粗糙桌面,桌面的材质能体现出粗糙程度不同;
5. 左右两侧砝码可以向对应托盘力添加
当①小车—桌面几乎没有摩擦,左右两盘质量相等物体静止,不等时向砝码多的一边运动,运动到滑轮处停止
②木块----桌面两边托盘砝码相差在1g以下,物体静止,大于1g向砝码多的一边运动
③木块—粗糙桌面两边托盘砝码相差2g以下,物体静止,大于2g向砝码多的一遍运动
④小车—粗糙桌面两边托盘砝码相差在1g以下,物体静止,大于1g向砝码多的一遍运动
⑤纸板与桌面不接触向砝码多的一边运动,运动到滑轮处停止
其他重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