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散文意在警告众人特别是为政者,应当勇于重视现实,直面个人灾害、社会危机,尽早采取救治措施。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学习要点:
1、积存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知道本文的深入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存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知道本文的深入意义。
学习难点:知道本文的深入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进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 ) 立有间 ( ) 腠理( ) 还走( ) 汤熨( ) 火齐( )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是家重要著作。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检查学生朗诵课文的情形。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
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独裁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全的法家思想体系。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实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擅长推理,词锋锋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入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爱好、传诵。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1
扁鹊见蔡桓公(8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远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烫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4分)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③使人索扁鹊。()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9、①一会儿② 特地③ 派④ 询问(4分)
20、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2分)
21、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2分)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1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6140扁鹊见蔡桓公课后习题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一、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xuán B腠zòu C汤tāng D齐qí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居:__________
三、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天山二中:赵佟青
[教学目标 ]:
1.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二.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
三.朗读课文:
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四.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五.解决“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延伸“突破口”: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
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小结:
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天山二中:赵佟青)
作者邮箱:********************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选择题
1.画线字注⾳⽆误的⼀项为()
A.蔡桓公(huán)桓侯(hóu) B.寡⼈(guǎ)⾻髓(suí)
C.腠理(còu)遂死(suì) D.⽕齐(qǐ)还⾛(xuán)
2.下列各组中“益”字的⽤法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字相同的⼀项()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C.合法权益 D.有害⽆益
3.桓候体痛,使⼈索扁鹊,已逃秦矣。翻译正确的⼀项()
A.桓侯⾝体疼痛,派⼈搜索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B.桓侯⾝体疼痛,派⼈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C.桓侯⾝体疼痛,派⼈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4.翻译有误的⼀项()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总喜欢给没病的⼈治病,拿来作为炫耀⾃⼰的功劳。
B.今在⾻髓,⾂是以⽆请也。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髓,我因此不再请他治疗了。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肤的纹理间的(⼩⽑病),⽤热⽔悟,⽤药热敷,是可以治好的。
D.扁鹊望桓候⽽还⾛。
扁鹊远远看到桓侯,转⾝就跑了。
5.本⽂写作意图是()
A.歌颂扁鹊⾼超的医术。
B.批评蔡桓公的讳疾忌医。
C.说明相信医⽣才能治好病的道理。
D.说明讳疾忌医终必丧⽣的道理。
6.从这则故事能够得出的启⽰是()
A.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
B.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
C.要信赖医⽣,听从医⽣的劝告。
D.对⼈不能存有偏见,⽆端猜疑。
7.与原⽂不同的⼀项是()
A.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C.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疾:小毛病。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出:离开。医:名词,医生。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韩非子及他的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含义,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句。通过反复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通过朗读、思考、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课文蕴含的哲理,用哲理指导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主题。
【教学难点】
学习“寓理于事”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并能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材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生动、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如①买椟还珠②守株待兔③自相矛盾……这些都是我国战国散文四大家之一、并被称为中国人的智慧大师的——韩非子创作的。今天,让我们怀着对
韩非的深深敬意,学习他的《扁鹊见蔡桓公》,看看这位智慧的大师又向73
我们讲述什么样的生动故事,阐明什么样的深刻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
活又有哪些新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重点字音;
(1)多音字:立有间(jiàn)、好治(hào)、应(yìng答应);
(2)通假字:还(同“旋”xuán)、汤(同“烫”tàng)、齐(同“剂”jì);
(3)新生字:桓(huán)、腠理(còu)、汤熨(wèi);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2)能够分析并阐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式来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谦虚、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2)学会在面对问题和错误时,勇于改正,防微杜渐。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 故事寓意的研究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
1. 文中古代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故事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学生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资料,解释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故事的寓意。
4. 课堂讲解:
(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2)详细解析故事中的关键词、句式。
5. 课堂练习:
(1)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扁鹊、蔡桓公和黄帝三人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防微杜渐、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改正错误等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扁鹊、蔡桓公和黄帝的背景。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扁鹊这个人吗?他有什么特长?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扁鹊、蔡桓公和黄帝三人的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
(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3. 背诵比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及他们的故事。
2.掌握《扁鹊见蔡桓公》这篇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
二、教学内容
1.扁鹊见蔡桓公故事的叙述与分析。
2.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分析。
3.阅读理解和古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和古文的写作特点。
2.难点:古文阅读和思想品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讲授与分析法:通过讲述及分析故事情节和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章。
2.课堂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发掘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3.阅读推敲法:通过阅读推敲,训练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思想品味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两位历史人物。
2.提出问题:为什么蔡桓公会请扁鹊?扁鹊为什么能医治蔡桓公?
3.提出故事中的两句经典名言:“医者,意也;为病,心也。”和“上医医形,
下医医心。”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第二步:教学掌握
1.向学生详细讲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
2.分析古文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分析文章中的两句经典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的真谛和医德的重要性。
第三步:讨论交流
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蔡桓公为什么会相信扁鹊?扁鹊医治病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步:阅读推敲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 1.字词(l)辨形注音蔡桓公腠理骨髓遂死(2)辨析多音字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汤(同“烫”)熨还(同“旋”)走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二)能力训练点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四)美育渗透点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二.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
间”“居”“复”“益”“应”“索”“是
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1.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对《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内容。
1.3 教学步骤
利用多媒体展示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背景的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第二章:课文解析
2.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2 教学内容
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2.3 教学步骤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逐段解析课文,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第三章:文言文翻译
3.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3.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3 教学步骤
讲解并示范翻译技巧,如词义推测、词类活用等。
分组翻译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
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
4.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4.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3 教学步骤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课文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估
5.1 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文中的道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对待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
5.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5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1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立有间()腠理()还走()汤熨()火齐()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是家重要著作。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
(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强调制定了“法”,
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第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精选14篇)
第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精选14篇)
第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篇1
〖主干学问〗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立有间()腠理()寡人()桓侯()()
骨髓()遂死()火齐()
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立有间间:
不治将益深益:
桓侯不应应: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臣是以无请也是以:
使人索扁鹊索: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③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4、文学常识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是___国时代的思想家______,他是先秦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5、《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叙了名医扁鹊前后几次见蔡桓公的状况?
〖点击思维〗
1、留意“间”此处不读一声;“齐”是通假字,此处不要读成了“qí”。
2、“是以”含义较特别,此处是“因此”的意思,需重点识记。
3、第一句留意“疾”“ 腠理”“ 恐”的意思;其次句留意“还走”的翻译形式;第三句“索”要翻译精确。
4、你知道吗?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
喜爱讨论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我们熟识他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
5、结合文下解释,疏通文意,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蔡桓公哲理
病立有间疾在腠里寡人无疾不
情时居十日病在肌肤不应、不悦可
发间居十日病在肠胃不应、不悦讳
展为居十日病在骨髓故使人问之疾
为序居五日逃秦遂死忌
线医
〖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极简练而又擅长传情达意。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轻病叫“疾”,重病叫“病”。所以第一次见面时,说“君有疾在腠理”,而不说“君有病在腠理”;而其次、三次见面时,就把“疾”换作“病”,由于病已经加重了。为表现扁鹊谦逊,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不治将恐深”,传达出委婉的口气。而其次、三次就把“恐”字换为“益”,说“不治将益深”,表现扁鹊对蔡桓公疾病恶化的确定程度。其次次见面时扁鹊劝桓侯治病,写桓侯的态度是“又不悦”,一个“又”字既写出他这次的心理状态,又写出第一次见面时的心理状态,很不兴奋的心情有增无减。后来,他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索”字表现他急迫的心情和蛮横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病还可以医治呢。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来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懂得珍惜健康,重视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1. 文中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扁鹊、蔡桓公的图片。
(2)简介扁鹊和蔡桓公:扁鹊,春秋时期著名医学家;蔡桓公,战国时期蔡国国君。
(3)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扁鹊见蔡桓公》。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文解析
(1)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2)讲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
(3)深入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
(2)强调珍惜健康,重视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习题带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文体常识
①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渤海郡鄚(mò)地(今河北任丘)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韩国人,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与庄子、孟子、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说难》、《五蠹》等。本文选自其《韩非子》一书。该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娴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南郭吹竽”“买椟还珠”“老马识途”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诵。
(二)给加点字注音:
蔡桓.公( huán )腠.理( còu )还.走(xuán )汤熨.( wèi )骨髓.( suǐ)遂.死(suì)立有间.(jiān)不悦.( yuè)
(三)“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yìng),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B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D、应接不暇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将:_将要_______ 益:_更加_______ 深:_加重_______
2、桓侯故使
..人问之故:_特意___使:__派______
3、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_因此_________
4、使人索.扁鹊索:__寻找________
5、立有间.间:_有一会儿_________
6、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之:_助词,无实义______好:_喜好,爱好_______
7、桓侯不应.应:_应答_________
8、居.十日居:__停留________
(五)、一词多义
之:故使人问之(代词,代他跑的原因)
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
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六)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是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过了”的意思。今义为“居住”或“住所”)
②不治将益.深(古义是“更加”的意思。今义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处”、“益虫”)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古义相当于“此”,译为“这”、“这个”、“这样”。现代汉语中是表判断的助词。请:古义“问”的意思。现代汉语多用作动词,有“求”、“邀”、“聘”的意思,是个敬辞。)
④故.使人问之(故:特意,副词。此为古义。今义:“事故”,或表“所以”、“因此”。)
⑤望桓侯而还走.(走:古义为“跑”。今义是“行走”。)
⑥使人索.扁鹊(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
(七)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
②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③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火剂汤。)
(八)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B)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九)、翻译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你的肌肉里有大病,不治疗的话,就会更加厉害了。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公转身就跑。
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二、阅读理解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臣是以无请也”一句理解恰当的是(B)
A、我是无法再请国君了。
B、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C、大臣是没有办法了。
D、大臣因此不再过问了。
2、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 )
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
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
(二)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三)理解课文内容,简答下列各题:
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
因为他讳疾忌医。
2、全文共记叙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会面?这几次会面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组织材料的线索是什么?
四次。时间顺序。以桓侯病情的发展为线索。
3、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前者表明扁鹊责任心强,他的诊断是经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容貌气色才作出的;后者从侧面表明桓侯的病情已重,已经无药可救了。
4、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对病人诊断细心、并能善意规劝病人的神医。同时他又是个机警的人。⑵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的人。
5、《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病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致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对待错误、缺点要防微杜渐。否则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
6、根据课文的中心,谈谈人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答案不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自身实际,言之成理皆可。
课外文言文能力迁移训练
商鞅立木建信
今(指商鞍变法的备令)既具(已经准备就绪),末布(公布),恐民不己信,乃(于是)立(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