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情。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临床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输血检查。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包括血液类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传染病筛查等。

二、血液类型鉴定血液类型鉴定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用于确定受血者的血型和Rh因子。

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可以通过血清试剂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1.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是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血凝法和间接血凝法。

直接血凝法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血型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血型。

间接血凝法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血型血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血型。

2. Rh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是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差异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Rh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Rh血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Rh抗体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Rh血型。

三、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输血反应发生。

该试验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相容。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交叉试验和间接交叉试验。

1. 直接交叉试验直接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

如果出现凝集,则表示存在不相容。

2. 间接交叉试验间接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

如果出现凝集,则表示存在不相容。

四、传染病筛查为了防止输血传播传染病,临床输血前需要进行传染病筛查。

常见的传染病筛查项目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等。

传染病筛查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核酸检测方法。

ELISA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引言概述:输血前评估是指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输血指征、输血史等因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风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输血前评估的内容。

一、患者的病情评估1.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以及输血史、输血反应史。

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有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1.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皮肤黏膜、肝脾大小、淋巴结肿大等,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身体状况。

1.3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标志物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的血液状态、凝血功能、免疫状态等信息,为输血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输血指征评估2.1 血红蛋白浓度: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确定输血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特定阈值(如男性低于70g/L,女性低于60g/L),或者伴随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和体征。

2.2 出血风险: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包括手术创伤、外伤、消化道出血等。

根据出血风险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输血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止血功能。

2.3 心血管状况: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

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输血的风险和益处,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三、输血方案评估3.1 输血血型:确定患者的血型,以及所需输血的血型。

确保输血血型的匹配,避免发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3.2 输血量计算: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容量等因素,计算出所需输血的血液量。

同时考虑患者的输血指征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

3.3 输血速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耐受性,确定输血的速度和时间。

遵循安全输血的原则,避免输血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或心血管负担增加。

四、患者的知情同意评估4.1 详细解释: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确保其充分理解。

吉林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10年版

吉林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10年版

吉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10年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输血安全、高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合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

内容包括输血组织与管理、功能与任务、科室设置与要求、信息管理、业务与质量管理及感染管理等。

第三条本标准是输血科(血库)执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输血科(血库)准入及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医疗机构根据临床用血需求设立独立建制的输血科(血库)。

年用血量超过5000单位(红细胞类)的医院应设立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有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设立血库。

二、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输血科(血库)执业许可登记,经验收合格后在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内增加输血科或血库设置,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负责血液供应。

否则,卫生行政部门将通知血站停止血液供应。

第六条有临床输血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一)由主管业务院长担任主任,成员由医务科、输血科、检验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科、麻醉科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及有关专家组成。

(二)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章程。

第七条输血科(血库)应建立持续改进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应覆盖输血科(血库)整个工作过程,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文件和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主任(血库负责人)应在院长、主管院长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临床输血工作。

负责对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确保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三、功能与任务第九条输血科(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卫生行业标准,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相关检测

明显降低输血后肝炎的感染率。
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HIV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处于感染的潜伏期或隐性 感染期或艾滋病期。检测方法分为初筛试验(ELISA法、 胶体金快速试验、颗粒凝集法)和确证试验(免疫印迹 法)。医院一般进行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者需经过有资质
的确认实验室来进行确证。献血员筛查时,初筛结果出现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特别 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 纷诉诸法律的事件屡有发生。输血是多种病原体经血液传播 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引起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因 此,输血前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测为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 生、保证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阳性即被取消献血资格。
梅毒螺旋体抗体(TP)
血清学试验: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明胶凝集试验(TPPA) 蛋白印迹试验(W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PCR技术
金标法
我院2013.11-2014.11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率
蛋白中和;经右旋糖酐或聚乙酰吡咯烷酮(PVP)治疗的标 本应洗涤红细胞。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一)ABO正反定型 正定型:用抗A和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膜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 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和B细胞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常规检测必须同时进行正、反定型,两者结果互相验证,若出现正反定 型不一致,应通过进一步试验确认血型。
的血型错正定型
的干扰 5、发现其他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放散试验
• 通过改变物理条件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 抗体解离下来
• 获得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自身抗体)用 于自身吸收
• 获得没有抗体吸附的红细胞,用于血型鉴 定和交叉配血
放散试验
• 试验方法: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 磷酸氯喹放散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 酸放散技术、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技术、二 甲苯放散技术
• 灵敏度高,可检出IgM和IgG类抗体
实验方法
• 两步:红细胞去电荷、红细胞复电荷 •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
可逆的非特异性凝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产生的凝集则不可逆 • 试剂:低离子介质、凝聚胺溶液、重悬液
第五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临床应用
适用范围
多用于抗球蛋白试验、ABO血型正/反定 型、交叉配血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检测。 •中性胶 不含抗体,相当于试管的作用 •特异性胶 含特异性抗体,如抗-A、抗-B, 可进行AB抗原检测 •抗球蛋白胶 含抗球蛋白,可进行IgG类抗体 的检测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便于 保存、节约标本、标准化、使用安全
临床应用
•鉴定存在于红细胞上的弱抗原,分离、鉴定 混合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和免疫性输血 反应的抗体等 •IgM抗体检测时应使用冷吸收、热放散 •IgG抗体检测时应在37℃吸收、乙醚放散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
• 凝集抑制试验概念 • 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检测 • P1、I等血型抗原凝集抑制试验
结果判读
• 阳性对照管凝集,阴性对照管不凝集,被检管出 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判定为阴性。
• 阳性对照管不凝集或(和)阴性对照管出现凝集, 试验失败。分析原因,重新试验。

临床输血前检查

临床输血前检查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 ,希望各科室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配合血库做好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
谢 谢!
Coombs试验主要是测定结合在红细胞上的抗体或补体 (检测IgG抗体和C3d补体)。
Coombs试验用于常规血型抗体的检测,如配血、抗原抗体 的筛选和鉴定、自身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反 应、药物致敏红细胞等。
Coombs试验阳性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红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免疫球蛋白或补体附着于红细 胞)。
7、对给予药物的反应形成药物-抗药物复合体,使补体成分、 IgG(占少数)与红细胞相结合。
8、为减少器官及骨髓移植患者的T细胞群体,应用有嗜异性 抗体存在的马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时。
9、丙种球蛋白过高血症(或高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与红细胞发生非抗体媒介的结合时。
Coombs试验阳性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筛选
目的和原则:对受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做常规的抗体筛选 工作,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有条件的血液中心 亦应开展献血者血清的抗体筛选工作,以减少不规则抗体进 入受血者的可能性。
输血或妊娠都可以引发血型系统的抗原免疫刺激而产生抗体, 因此用抗体筛选与鉴定技术检测抗体十分必要。
抗体筛选试验可在交叉配合试验之前进行或一起进行,这样 有利于对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临床上具有意义的抗体, 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延误。
试验中使用的方法可按抗体的血清学行为和试验的具体条件 选择,但必须做抗球蛋白试验即Coombs试验,因其特异性 和灵敏度都比较高 。
Coombs试验
人类血型抗原
红细胞27个系统400多种抗原 白细胞7个系统156种抗原 血小板6个系统10种抗原 血浆21个系统137种抗原 全血表现型达1017之多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弱D型血型 定义:作为供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阳
性,作为 受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阴性。
精品文档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ABO以外的血型抗体 1)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在37℃ 中有反应的抗体 2)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精品文档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 让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 即筛选细胞其反应
• 方法:盐水试验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 子强度介质法(liss)、凝聚胺法 (polybrene)、凝胶法、酶技术、抗球蛋 白试验等
• 抗筛阳性,应做抗体鉴定。
精品文档
交叉配合试验
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是否有想对应的抗原、 抗体存在。
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次侧:供血者血浆+受血者红细胞 方法: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其他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报告和发血
精品文档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输血史
2.标本要求 1) 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 2) 不超过2天,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抽取新的标本 输血后标本保存于2-8℃,至少一周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1) A、B抗原的抗原性最强,D抗原次之 2) 2/3的D抗原阴性的人,接受了D抗原阳 性血液后产生抗D抗体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 ABO血型鉴定 试管法 正、反定型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RH(D)定型 IgG抗D和 IgM抗D的定型试剂 RH阴性确认 三种不同批号的IgG抗D试剂

免疫血液学-配血试验(4).

免疫血液学-配血试验(4).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红细图胞6-2表:面红电细胞荷表及面电其荷相及其互相之互之间间的的距距离离
自由移动的 正电荷 内层正电荷 随红细胞移动 表面负电荷 红细胞
• 用盐水配制的红细胞悬液只能在当天使用
供受双方ABO、Rh血型鉴定
• ABO血型正反定型
• Rh血型鉴定
}试 玻 管片 法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患者血清+试剂筛选红细胞
盐水介质 聚凝胺介质(最为常用) 抗人球蛋白介质(最为常用敏感) 酶介质法
交叉配血试验
受者血清+供者红细胞
4)无需洗涤的抗人球蛋白试验:
缺点:
凝胶试验方法成本较高,需要特殊设备。
高度敏感有时也会造成不便:有报导应用 凝胶试验后,1/300的库血直抗阳性。
发血程序(常规和紧急情况)
1.常规情况下发血的一般程序 (1)临床申请 (2)血液新鲜程度的选择(大量用血和新生儿) (3)血型的选择(ABO、Rh、新生儿换血、不 规则抗体筛检) (4)交叉配血 (5)发血,做好记录
2、2%的悬液一般用于滴定抗体效价,5%的悬 液常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10%的 悬液则用于测定抗体的亲合力。
标本
三、标本的保存
1.血清标本 不稀释的血清标本如加有防腐剂可 在4℃保存数月,在一20℃以下可保存数年
• 如用生理盐水稀释的血清只限当天使用
2.红细胞标本 一般试验用的凝血标本要在5天之 内使用,以不溶血为准。如用保存液可保存3周
标本
一、标本采集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三、标本的保存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为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临床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二、检查项目及方法1. 血型与配型检查血型与配型检查是输血前必要的步骤,以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

常用的方法有ABO血型和Rh血型的血清学检查,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检查等。

2.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

常用的方法有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

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以预防输血过程中的出血并发症。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4.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以预防输血过程中的免疫相关并发症。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水平、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

5. 传染病筛查传染病筛查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避免输血过程中传播传染病。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6. 血液成分检查血液成分检查用于评估输血血液的质量,包括红细胞成分、血小板成分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小板浓度等。

三、标准结果及解读1. 血型与配型检查标准结果为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Rh阳性或Rh阴性。

根据输血受血者的血型和Rh类型,选择相应的输血血液。

2. 全血细胞计数标准结果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

根据患者的血液成分情况,评估输血的需求和输血量。

3. 凝血功能检查标准结果为PT、APTT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评估输血的安全性和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免疫学检查标准结果为免疫球蛋白水平、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正常范围。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焦伟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地存活,无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查和配合试验。

6.交叉配血结果的报告和发血。

(一)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1.病史资料和信息受血者的有关资料,包括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反应的记录等等,有助于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2.标本的要求要求不超过3天的期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

如果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鱼精蛋白,使标本凝结。

如果患者使用右旋糖酐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作洗涤。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1.ABO定型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所以常规的ABO定型试验仅在室温进行。

(1定型方法:正、反定型的试管离心方法目前仍被认为是最可信赖的ABO定型方法。

1)定型试剂:有些ABO血型诊断试剂是以人的血清汇聚而制成的,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效价(1:128)的IgM抗A或抗8。

第二,具较好的亲和性并不含冷凝集素。

第三,必需具有检测A2, A2B血型的能力。

第四,血清必须通过HIV,HCV,HBV等检查或经病毒灭活。

另外一些ABO定型试剂是由来自培养细胞株的单克隆抗体所制成。

2)ABO亚型的鉴定:ABO亚型的鉴定通常使用下列试剂:抗A、抗B、抗A1、抗H、抗AIA1 红细胞、A2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

有些工作者在定型试验中,常规地选择应用抗AB抗血清,以避免错误地把弱反应性A或B型红细胞分类为O型。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输血前评估是指在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前评估的内容和要求。

1. 患者个人信息:首先,需要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认患者的身份,并避免输血错误。

2. 输血适应症评估:接下来,需要评估患者是否符合输血的适应症。

输血适应症包括贫血、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3. 输血风险评估: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过敏史、输血反应史、免疫相关疾病史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可以预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输血血液学检查: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学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

这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血液成份和量。

5. 输血血型鉴定和配型:输血前需要进行患者的血型鉴定和配型。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液相容性。

通过检测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可以选择合适的血液成份进行输血。

6. 输血前的血制品筛查:在输血前,需要对输血血制品进行筛查,以确保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包括对输血血液的传染性疾病进行筛查,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输血血制品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7. 输血前的兼容性试验:在确定患者的血型和血制品的血型相符后,还需要进行兼容性试验。

这是为了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与输血血液中的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通过兼容性试验,可以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血型不合的不良反应。

8. 输血前的知情允许: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向患者或者其家属充分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其知情允许。

这是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确保患者对输血治疗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端带正电(Kell系统抗原带正电荷) • 抗原抗体的结合:
静电引力、氢键、疏水键及范德华力
影响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 离子强度: 反应液中的电解质会增加溶液的介电常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二、HLA与器官移植 (一)肾移植 (二)骨髓移植
三、HLA与亲子鉴定
二、血小板血型
一类是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的 抗原,称血小板相关抗原
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血型
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以及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
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
,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在其他细胞 和组织上不能发现
HLA的研究历史
最早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者为Dausset-1954年 • HLA不仅仅是白细胞特异性同种抗原。 • 它是分布广泛的组织抗原。
HLA的分型命名
血清学分型命名
• 具有临床意义的HLA基因有A、B、C、DR、DQ、DP等 位点(Loci),每个位点又有若干等位基因,这些基 因的产物便是HLA抗原。




静电作用力
离子
聚凝胺技术
(1)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
原理:聚凝胺(Polybrene),一种高价 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 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 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 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 使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 凝集不可逆。
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 中的一部分

输血前检查的规范性要求-2013学习班

输血前检查的规范性要求-2013学习班
* 英国输血不良反应调查;非传染性的输 血反应数超过95%, 其中主要是输注相关 的免疫反应 * 法国、加拿大和美国大量报告,输血相 关的发病及致死的案例中,主要来自非 输注相关的免疫反应的危险,
临床常见严重输血相关的免疫反应
1,急性免疫性溶血反应 2,延迟性免疫性溶血性反应 3,发热,非溶血性免疫反应 4,过敏反应 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6,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7,血小板同种免疫(HLA,HPA) 8,粒细胞同种免疫(HNA)
输血治疗的目的
1、补充携氧能力:输红细胞 2、恢复血容量:输血浆、白蛋白 3、补充胶体渗透压:输白蛋白
4、血小板异常引起出血:输血小板
5、控制感染:输粒细胞 6、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输冷冻血浆、低温沉淀物 7、补充体内免疫能力:输免疫球蛋白 8、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补铜、锌、锗等
输血——救死扶伤的主要医疗 措施
用谱红细胞检查抗体
1,谱红细胞的组成;
2,使用的反应环境和特异性技术; 3,解释谱细胞的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 。
交叉配血试验
(一) 要求和内容 1, “主侧”配血:受血者血清对供者红细胞反 应,是检测对供者红细胞起反应的抗体; 2, “次侧”配血: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 是检测对受者红细胞起反应的抗体。 3.自身对照: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目 的是显示自身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 假阳性的存在。
输血前检查及配合性试验的 主要程序
①受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 理; ②ABO和Rh系定型; ③抗体筛选和鉴定; ④交叉配血试验; ⑤标签和发血。
受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 处理
(一)病史资料和信息的要求;
(二)标本的要求。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随着输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输血前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已成为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的制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出现输血反应等不良事件。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血型抗体筛查、感染标志物检测和异种血清学检测等。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检查项目的标准。

首先是ABO血型和Rh血型。

这两项检查是最基本、最常规的血液学检查项目。

ABO血型主要是根据血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和血浆中的抗A、抗B抗体来确定的。

Rh血型主要是根据Rh抗原在红细胞表面的表达与否来判断,分为Rh(+)和Rh(-)两种。

这两项检查的标准非常明确,可采用标准血清试剂和试管凝集法进行检测。

在输血前必须进行此类检查,以充分了解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从而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

第二是血型抗体筛查。

ABO血型抗体和非ABO血型抗体都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应该在输血前进行筛查检测。

夹层凝胶卡片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抗体筛查方法,其优点是灵敏度高、简便、安全。

在实验室工作中,将人血清样品加入抗人球蛋白或人红细胞悬液,如有凝集反应,表明该患者含有相应的非ABO抗体。

筛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临床需求、实验室设备条件和检测费用等综合因素。

第三是感染标志物检测。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应该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随着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等病原体的广泛传播,输血前感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其主要检测项目包括HBsAg、Anti-HBc、Anti-HCV、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感染标志物检测是采用免疫学、分子学检测和放射免疫法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确保患者的血液没有感染性病原体才可进行输血。

最后是异种血清学检测。

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具有种特异性,当受血者的免疫系统遇到异体红细胞时,就会产生抗体反应,导致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或改善血液功能。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及其相关标准。

二、常规检查1.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检查之一。

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匹配,以避免发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2. 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评估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

在交叉试验中,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出现凝集反应,则表示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存在不相容性,不适宜进行输血。

3.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细胞数量。

在输血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可以确定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是否低于正常范围,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4.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评估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凝血异常。

5. 传染性疾病筛查传染性疾病筛查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筛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等。

通过传染性疾病筛查可以排除供血者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特殊检查1. 血液成分测定血液成分测定是一种定量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血液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血液成分测定项目有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血液成分测定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具体血液成分。

2.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学检查项目有免疫球蛋白测定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引言概述:输血前评估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能够匡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风险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输血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制品选择和风险评估。

一、患者病史1.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史、过敏史等,包括是否有输血相关的病史,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1.2 用药史:了解患者是否正在使用药物,特殊是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影响输血的药物。

1.3 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2.1 皮肤黏膜: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是否有贫血表现,如苍白、黄疸等。

2.2 心肺听诊: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是否有异常,如心脏杂音、呼吸难点等。

2.3 腹部触诊: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肿块、压痛等异常,排除脾脏肿大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液凝结功能。

3.2 凝血功能: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3 其他实验室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如需要输血的特殊疾病,可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标志物检测、免疫学检查等。

四、血液制品选择4.1 红细胞悬浮液: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红蛋白水平,选择适当的红细胞悬浮液输血。

4.2 血小板制剂: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选择适当的血小板制剂输血。

4.3 凝血因子制剂: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凝血因子制剂输血。

五、风险评估5.1 输血反应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风险。

5.2 输血相关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血液制品的来源,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可能浮现的感染风险。

5.3 输血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的疗效和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焦伟
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地存活,无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查和配合试验。

6.交叉配血结果的报告和发血。

(一)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受血者的有关资料,包括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反应的记录等等,有助于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2.标本的要求
要求不超过3天的期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

如果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鱼精蛋白,使标本凝结。

如果患者使用右旋糖酐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作洗涤。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1.ABO定型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所以常规的ABO定型
试验仅在室温进行。

(1)定型方法:正、反定型的试管离心方法目前仍被认为是最可信赖的ABO定型方法。

1)定型试剂:有些ABO血型诊断试剂是以人的血清汇聚而制成的,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效价(1:128)的IgM抗A或抗B。

第二,具较好的亲和性并不含冷凝集素。

第三,必需具有检测A2,A2B血型的能力。

第四,血清必须通过HIV,HCV,HBV等检查或经病毒灭活。

另外一些ABO定型试剂是由来自培养细胞株的单克隆抗体所制成。

2)ABO亚型的鉴定:ABO亚型的鉴定通常使用下列试剂:抗A、抗B、抗A1、抗H、抗AIA1红细胞、A2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

有些工作者在定型试验中,常规地选择应用抗AB抗血清,以避免错误地把弱反应性A或B型红细胞分类为O型。

一般抗AB试剂对Ax型红细胞可增加凝集反应的强度。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造成这种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
1)技术和管理错误:这是ABO定型中产生异常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或试剂搞错;器材不洁;试剂污染或失效;离心过度或不足;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漏加试剂;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

2)血清异常: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形成,影响反定型结果。

3)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

4)异常基因型:ABO亚型的检查中,A、B抗原可能为弱抗原,难以检出。

5)近期输血:试验前曾输入过其它ABO血型不一致的血液,使血液标本成为混合血型的红细胞悬液,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6)嵌合体血型:这种血型者体内有两类血型红细胞群体,定型时可以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7)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者中,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性可受到抑制,检出困难。

8)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发生多凝集现象。

9)获得性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

10)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一些卵巢囊肿病例,血型物质的浓度很高,可中和抗A和抗B定型试剂,要得到正确的正定型结果,必须洗涤红细胞多次。

11)近期内进行大量的血浆置换治疗:由于使用大量的非同型的血浆作置换治疗,标本血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