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行为的视频分析(译文)
视频监控中可变人体行为的识别
21 0 1年 5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版 )
J UR L OFS U H AS N VE I O NA O T E T U I RS TY ( trl c n eE io ) Na a S i c dt n u e i
V o . No. 1 41 3
判断是 否有未知人体行 为产 生, 用无 限 H MM 对含有未知 行为模 式的特 征 向量进行有监督 学习, 由 管理者将其 添加 到知识 库 中.当知识库 的行为模 式达 到一定规模 时, 系统 可 以无 监督地对 人体行 为进行分析.通过仿 真实验证 实 了提 出的方法在人体行为识别方面较其他 方法具有独特 的优势. 关键词 : 频监控 ; 视 行为模 式 ; 为识别 ; 景提取 ; 行 前 多层 D r he 过程 icl i t 中图分类 号 : P 9 . T 3 14 文献标志 码 : A 文 章编号 :10 — 5 5 2 1 ) 30 9 - 0 1 0 0 (0 1 0 -4 2 6 0
d c d o o .Th n nt id nM ak vmo e ( u e rn t eif i hd e r o d l HMM )i a o tdt an u k o e a irp t i e S d pe o l r n n wn b h vo a- e
M a 01 y2 1
d i1 . 9 9 ji n 10 — 5 5 2 1 .3 0 2 o:0 3 6 /.s .0 1 0 0 .0 10 . 1 s
视 频 监 控 中可 变 人 体 行 为 的 识 别
满君 丰 李 倩倩 温 向兵
(南 工 业大 学 计 算 机 与通 信 学 院 , 洲 42 0 ) 湖 株 108 ( 湖 南化 ]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信 息丁 程 系 , 洲 4 20 ) _ 株 104
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方法综述
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该技术旨在通过分析监控视频,自动检测并识别出人体的异常行为,如暴力行为、跌倒、异常行走姿势等,从而为安全监控、智能监控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综述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了该技术在安全监控、智能交通、医疗护理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接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展望了基于视频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的基本理论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基本理论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部分将介绍人体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包括人体行为的表示、特征提取、行为分类与识别以及异常检测的基本原理。
人体行为的表示是实现异常行为识别与检测的基础。
人体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如时空轨迹、姿态序列、骨骼点运动等。
这些表示方法旨在捕捉人体行为的时空特性和动态变化,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提供基础。
特征提取是行为识别与检测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人体行为的表示进行特征提取,可以提取出行为的关键信息,如运动模式、姿态变化、行为速度等。
这些特征对于区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至关重要。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运动轨迹分析、姿态分析等。
接下来,行为分类与识别是异常行为检测的核心环节。
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分类算法,将提取出的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实现对人体行为的分类与识别。
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毕业论文
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 (3)1.4 论文组织 (3)第2章基于人脸检测的人体识别 (4)2.1人脸特征 (4)2.2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 (4)第3章行为识别 (8)3.1 灰度化 (8)3.2背景差分法算法 (9)3.3背景差阈值分割法 (11)3.4通过长宽判断人体行为 (12)3.4小结 (15)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谢辞 (19)附录二文献翻译 (24)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安全问题,对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也爆发式扩张,如停车场,超市,银行,工厂,矿山等安全有监控设备,但监控系统不会主动实时监控。
因为它们通常在相机发生后的异常,但只有在记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捕获存储的视频图像结果,然后知事实发生。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监视系统,它能够在24小时的连续实时监测,并且相机自动分析人类行为识别的有效的分析所捕获的图像数据。
此外,当发生异常时,系统能够守护人员准确及时报警,从而避免犯罪和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
随着监控系统到位,以帮助人们甚至完成监控任务。
可以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由于就业监视人员进行。
另外,如果长时间不运动图像信息记录,保存几下,就失去了意义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资源浪费存储空间。
因此,传统的监视系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并有可能引起报警,性能差的实时监控的泄漏。
监控等实时行为分析系统来识别人体,不仅可以替代监控人员的工作的一部分,提高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也提高监视存储的效率,还有一个广泛的应用,并在视频监视系统的潜在经济价值之前。
由于人的行为具有自由的伟大程度,因为身体宽松长裙不同程度和它的外貌和从图像捕获设备位置不同距离的表现风格将是一个很大的分歧,这是人的行为分析,找出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人类行为的实时分析,智能监控系统,以确定关键技术及其广阔的前景药,安全性,虚拟现实,军事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许多全球领先的刊物和会议专题讨论。
高中英语外研社选修六模块五 课文原文译文
You cannot imagine the horror of that face! I had seen him when he was unfinished – he was ugly then. But when he stood up and moved, he became a creature from my worst nightmares.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第一部分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 弗兰肯斯坦是瑞士日内瓦一位年轻科学家的名字。 还在上大学时,他就发现了怎样创造生命的秘密。 利用死人的骨头,他制造出一个像人的怪物,并赋 予了它生命。那个怪物异乎寻常地高大、强壮,并 且极其丑陋,所有的人见了它都感到害怕。但是, 怪物却有着人类的智力和情感(emotion),并学会了 说话。由于找不到任何朋友,他感到非常孤独和难 过,并开始憎恨创造他的那个人——弗兰肯斯坦。
and I thought I held the body of my dead mother in
my with fear. At that same moment, I saw the creature that I had created. He was standing by my bed and watching me. His mouth opened and he made a sound, then seemed to smile. I think he wanted to speak, but I did not hear. He put out a hand, as if he wanted to keep me there, but I ran out of the room. I hid in the garden and stayed there till morning, terrified by what I had done. Again and again I thought, ―I wish I had not done this terrible thing, I wish I was dead!‖
常见行为识别方法
常见行为识别方法
常见的行为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视频分析:通过分析视频图像,提取出人或物体的运动轨迹、姿态、表情等特征,从而进行行为识别。
2. 语音识别: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声音的频率、音调、语速等特征,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情感分析。
3. 生物特征识别:利用人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如指纹、虹膜、面部特征等,从而进行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
4. 数据挖掘: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人或物体的行为模式和规律,从而进行行为识别和预测。
5. 传感器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对人或物体的运动、姿态、力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
6. 基于模板的方法:通过预设模板与待识别视频进行比对,确定行为类型。
7. 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利用概率统计模型对视频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识别。
8. 基于语法的方法:通过分析行为的语法结构进行行为识别。
9. 基于深度图像的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实现行为的分类和识别。
此外,人体动作特征主要包括形状、轨迹、光流和局部时空兴趣点等。
特征提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统计的方法,另一种是模型的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在连续的视频图像序列中计算出人体的运动参数,如速度、轮廓、纹理等,进一步利用其时空统计特征进行分类识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基于视频的人体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
工作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 断发展,基于视频的人体目标跟踪与 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需 求。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向着智能 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 各个领域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 。
技术挑战
虽然该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 决。例如,如何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 适应性,如何处理大规模和复杂场景 下的目标跟踪与识别问题等。未来, 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以 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技术的发展。
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实时性挑战
计算效率
人体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包括高性能的处理器和GPU等。为了实现 实时性,需要优化算法和代码,提高计算效率,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
并行处理
为了加速目标跟踪与识别过程,可以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或 GPU同时进行,以提高处理速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总结词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表示进行目标跟踪。
详细描述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表示,并利用这些特征在后续帧中寻找匹配的目 标。这种方法能够自动提取有效的特征表示,对光照变化和目标形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 进行训练。
技术应用
基于视频的人体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 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该技术 将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 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 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 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实现更加智 能化和自然化的人机交互方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目标遮挡 、光照变化、动态背景等。为了解决 这些问题,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算法 和技术,如特征提取、目标检测、运 动跟踪等,以实现准确的目标跟踪与 识别。
赛博格语境下短视频女性身体叙事与传播关系重构
随着虚拟现实、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人机共生、万物皆媒,人们生活在移动智能虚拟型的赛博格社会。
虚拟空间的整个社会凝缩成为“可携带”的移动虚拟世界,人们沉浸于流动的虚拟社会之中。
叙事学家彼得·布鲁克斯认为,“在现代叙事中,身体的符号化将与故事的身体互相融合,身体是意义的源泉与核心,如果没有身体作为叙事表意的主要介质,所有的故事都无法讲述”。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促动了身体的视觉化传播,身体不再只是纯粹的生物性存在,其通过呈现和表演成为叙事的主体,也构成了现代社会中具有表意性和标志性的社会景观。
而女性身体叙事(Body Narrative)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逐渐拓展到影像叙事,以女性身体为叙事符号,加强女性身体对于影像主旨构建、叙事情节推动等功能,已经成为折射、传播社会文化与社会意义的叙事方式之一。
视觉型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赋能、急速变化的审美语境为国内短视频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赛博空间进一步成为现实社会交往空间的延伸地带,一方面传播者与观看者以平等的关系在去中心化的拟态空间中进行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观看者能在拟态空间隐匿或重构自己的身份进行虚拟交往、观看和分享,传播者被高度抽象,两者隐匿于影像洪流和符号之中,相比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极大拓宽了虚拟空间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赛博格时代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输速度与信息容量,女性身体与各类机器、装置、终端、界面共融共生,呈现出身体性、虚拟性、可参与性等显著特征。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赛博格是对人类在信息社会中主体性的文化新表征,这种文化表征不仅体现着个体与技术的关系,而且也为人体在面对日益扩张的信息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参照系。
女性短视频传播者通过身体展演、情感表达、戏剧张力、感性充盈与观看者建立交流关系,进行虚拟、匿名的符号式互动,通过身体实践与身体叙事在赛博格虚拟空间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传播关系重构。
一、学习模仿型:从视频直观转向模仿实践技术赋权改变了主流市场的内容形式和用户玩法,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平民化表达门槛较低,部分女性选择将身体展示作为叙事主体,创造出新型社交话语方式的去技术壁垒的大众表演场,身体的呈现意义由直观向模仿转变。
鹦鹉螺K帧法(人跑)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鹦鹉螺k帧法概述 • 人跑动作分析 • 鹦鹉螺k帧法在人跑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当前视频压缩技术面临挑战
随着视频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视频压缩技术面临压缩效率和质量的挑战 。
鹦鹉螺k帧法在视频压缩中的重要性
应用案例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
总结词
鹦鹉螺k帧法可以用于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进行 分析,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为康复训 练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通过鹦鹉螺k帧法,可以捕捉到运动员在运 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姿势和动作,从而 及时发现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此外,该方 法还可以用于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帮助运 动员更快地恢复到最佳状态。
研究展望
01
进一步优化鹦鹉螺k帧法 的算法性能,提高处理 速度和准确性。
02
拓展鹦鹉螺k帧法在更多 领域的应用,如运动分 析、行为识别等。
03
深入研究鹦鹉螺k帧法在 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如 不同光线条件、不同运 动速度等。
04
将鹦鹉螺k帧法与其他视 频处理技术相结合,形 成更为完善的视频处理 方案。
体工学、提高运动表现的产品。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鹦鹉螺k帧法在处理人跑视频时,能 够有效地提取关键帧,减少冗余帧, 提高视频处理效率。
鹦鹉螺k帧法能够适应不同的人跑场 景和运动状态,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鹦鹉螺k帧法 在处理人跑视频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和稳定性。
鹦鹉螺k帧法在处理人跑视频时,能 够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关键信息, 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译文
International Ethical Guidelin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2002年8月修订标题和类目第1条: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合理性与科学性伦理学审查第2条:伦理审查委员会第3条:国外机构发起研究的伦理审查知情同意第4条:个体的知情同意第5条:获取知情同意:前瞻性研究受试者必须知晓的信息第6条:获取知情同意:申办者与研究者的职责第7条:招募受试者第8条:参加研究的受益和风险第9条:研究中涉及不能给予知情同意的受试者时关于风险的特殊限定* * * * *第10条:在资源有限的人群和社会中的研究* * * * *第11条:临床试验中对照的选择弱势人群第12条:在研究中受试者人群选择时负担和利益的公平分配第13条:涉及弱势人群的研究第14条:涉及儿童的研究第15条:涉及受试者智力或行为障碍而不能给予充分知情同意的研究妇女作为受试者第16条:妇女作为受试者第17条:孕妇作为受试者* * * * *第18条:保守机密* * * * *第19条:受损伤的受试者获得治疗和赔偿的权利* * * * *第20条:加强伦理和科学审查能力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能力* * * * *第21条:国外申办者提供健康医疗服务的道德义务* * * * *附录1: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方案(或相关文件)中包含的项目。
第1条: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合理性与科学性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合理性在于有望发现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新方法。
只有在研究的实施中尊重、保护和公平地对待受试者,并且符合研究实施所在社会的道德规范时研究才具有伦理学上的合理性。
此外,将受试者暴露于风险而没有可能受益的非科学的研究是不道德的,因此研究者和申办者必须保证所提议的涉及人体受试者的研究符合公认的科学原理并有充分的相关科学文献作为依据。
第1条的注释在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包括对可辨认身份的人体组织或数据的研究中,伦理学上具合理性的基本特征有:该研究采用的方法所获取的资料是用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研究设计科学合理,而且研究者和其他研究人员胜任该项研究。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1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行为识别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能够将人的动作、姿态等行为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和识别,为安防、医疗等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介绍其关键技术。
一、视频采集与处理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的第一步是视频采集和处理。
视频采集设备可以是普通的摄像机或者深度相机,对于不同场景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采集设备。
而视频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在图像预处理中,需要对采集的视频进行去噪、增强等操作,提高图像质量;在特征提取中,通常采用Haar-like 特征、HOG特征、深度学习特征等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以便后续的分类和识别。
二、人体检测与跟踪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对人体进行检测和跟踪。
检测方法是在视频帧中定位人体所在位置和大小的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基于背景建模的方法、积分图像的方法、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而跟踪方法则是在视频序列中跟踪人体的轨迹,以确定其运动轨迹和行为特征。
常用的跟踪方法有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
三、行为识别与分类在人体检测与跟踪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人体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分类。
行为识别的方法包括手工设计特征和深度学习,其中深度学习在该领域中是较为流行的方法。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基于视频序列实现人体行为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同时也能够识别不同环境、不同姿态下的人体行为。
四、行为建模与预测除了行为的识别和分类,人体行为识别技术还可以通过建模的方法来预测未来的行为,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做出相应的决策。
行为建模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推理出人体可能的行为模式,预测其未来的行为。
常用的建模方法有马尔科夫模型、决策树模型等。
总之,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等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实际应用中的安防、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一、内容分析在幼儿园大班的健康课程中,《会动的身体》这一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运动的。
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增强对自身的认知,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幼儿将学习到关于身体结构、运动机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幼儿能够准确说出身体的主要部位,如头、颈、肩、臂、手、胸、腹、背、腰、臀、腿、脚等。
-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基本功能,例如手可以抓握东西,脚可以行走和跳跃等。
-能够模仿简单的身体动作,如伸展、弯曲、旋转等,并能说出这些动作所涉及的身体部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感知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其特征。
- 在游戏和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喜爱之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激发幼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如积极参加运动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幼儿全面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 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体验不同部位的协作关系。
2.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身体各部位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运动时多个部位如何协同工作。
-让幼儿将对身体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健康生活习惯,如自觉保护身体等。
四、教学准备1. 人体模型或人体结构拼图。
2. 不同动作的人物图片,如跑步、跳舞、弯腰等。
3. 简单的运动器材,如小球、跳绳等。
4.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有关身体运动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约15分钟)1. 歌曲导入-教师播放《健康歌》,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跳舞。
在唱歌跳舞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身体的动作,如手臂的摆动、腿部的跳跃等。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唱歌跳舞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呀?”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中级口译翻译教程(英翻中)[1].
Unit 1【例1】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est until the boards which it yields are used, would form an interesting and, in many instances, an exciting story.(“×”号表示译文有问题,下同)×树的历史开始于森林中,直到生产为木板后被使用为止,成为一个有趣且有许多事例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上面这句话的原文实际上主要说了两点内容:1、树的历史的起迄时间2、树的历史是怎样一回事【译文】一棵树,从它在森林中生长起直到被制成木板使用为止,这段历史会构成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故事十分激动人心。
例2】There are two regulatory systems which interact. One timing system comes from the evidence of our senses and stomachs, and the periodicity we experience when living in a particular time zone.×有两个调节系统相互作用。
一个定时系统来自于我们的感官和胃的证明,就是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区所经历的周期性。
【译文】人体有两个相互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
一个时间调节系统依据感官和胃发出的信息,依据我们生活在某个时区所体验的周期性规律。
寻找对等词语和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翻译方法,常表现如下:1、简单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如:【例3】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无效s of composers in musical history, each of whom creates music in a somewhat different fashion.×我能看到音乐史上有三种不同的作曲家,他们中每一个人以某种不同的方式创作音乐。
VW、NASM、DVS等国外标准译文
其它国外标准译文ENG-STND-0005 液体涂料涂装件外观规范ENG-STND-0007 高压压铸铝件及机加工件标准ENG-STND-0011 管材和平轧材标准ENG-STND-0018 粉末涂料涂装件外观规范ENG-STND-0067 电泳涂装件外观标准PRCI IM-2-1 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指南NEMA ICS 8-2011 工业控制和系统起重机控制器NEMA SM 23-1991(R2002) 机械驱动用汽轮机SAA HB 59-1994 人体工程学—人为因素工作系统设计实用方法WRC BUL 275-1982 淬火加回火2 1/4Cr-1Mo钢在炼油工艺中厚壁反应器容器上的使用:25年研究和应用的解释性评论WRC BUL 305-1985 公报305AAR:2017 标准与推荐做法手册AD 2000-MERKBLATT W0-2016 压力容器用材料材料的通用原则AD 2000-MERKBLATT A4-2015 压力容器的设备、安装和标记附件外壳AD 2000-Merkblatt W5-2009 压力容器用材料铸钢AD 2000-MERKBLATTW10-2016 压力容器用材料低温黑色金属材料ASABE EP369.1-1987(R2014)农业排水泵站的设计CCH 70-4-2014 水利机械用钢铸件技术规范CSA 3.16-2015 杠杆操纵的非润滑型燃气切断阀ETS-0967 金属涂层技术ETS-1083_R01 紧固件—T1螺栓连接副F69A4_S1 锌和铝基无机防腐蚀涂层美国3D打印标准化路线图增材制造标准化路线图AAR M-214-2009 已用过和翻修侧架和摇枕—分类和维修程序AAR M-300-2004 翻修制动梁AAR M-1002-R-2014 罐车罐体的维修、改良和改装AAR S-2044-2016 货车的安全器械要求ASCE 管道复原系统设计的新兴概念US EPA 8270D-2014 气质联用仪测试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AC 20-107B-2009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cyber vision2025-afd-130327-306 美国空军赛博空间科学与技术愿景 2012-2025 ANSI/EIA-364-01B-2000(R2012) 电连接器的加速度试验程序ANSI/EIA-364-02D-2012 电连接器的空气泄漏试验程序ANSI/EIA-364-03C-2009 电连接器的低气压浸渍试验程序ANSI/EIA-364-05B-1998(R2009)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插入力、松开力和拔出力试验程序ANSI/EIA-364-06C-2006(R2012) 电连接器的接触电阻试验程序ANSI/EIA-364-07C-2007(R2012)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同轴度试验程序ANSI/EIA-364-09C-1999(R2012) 电连接器和插座的耐久性试验程序ANSI/EIA-364-11C-2014 电连接器和插座的耐溶剂性试验程序ANSI/EIA-364-14B-1999(R2012) 电连接器的臭氧暴露试验程序ANSI/EIA-364-22B-2000(R2012) 模拟条件下的电连接器使用寿命试验程序ANSI/EIA-364-24B-1998(R2009) 电连接器的维修老化试验程序ANSI/EIA-364-25D-2010 电连接器的探针损伤试验程序ANSI/EIA-364-27C-2011 电连接器和插座的机械冲击(规定脉冲)试验程序ANSI/EIA-364-29C-2006(R2013)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固定性试验程序ANSI/EIA-364-32G-2014 电连接器和插座的热冲击(温度循环)试验程序ANSI/EIA-364-35C-2012 电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固定性试验程序ANSI/EIA-364-38D-2014 电连接器的电缆拉脱试验程序ANSI/EIA-364-39B-1999(R2013) 电气连接器、触点和插座的静水压测试程序ANSI/EIA-364-40B-1998(R2009) 电气连接器的挤压测试程序ANSI/EIA-364-41E-2010 电气连接器的电缆挠性测试程序ANSI/EIA-364-42C-2012 电气连接器的冲击测试程序ANSI/EIA-364-45C-2012 电气连接器的防火墙火焰测试程序ANSI/EIA-364-46C-2012 电子连接器、电接触元件及插座的微秒间断试验规程ANSI/EIA-364-53B-2000(R2016) 电气连接器和插座的硝酸蒸汽测试、镀金制品测试程序ANSI/EIA-364-54A-1999(R2012) 电气连接器、触点和插座的磁导率测试程序ANSI/EIA-364-56E-2011 电气连接器和插座的焊锡耐热性测试程序ANSI/EIA-364-66A-2000(R2013) 电气连接器EMI屏蔽效能测试程序ANSI/EIA-364-71C-2008(R2014) 电气连接器和插座的焊料芯吸(波峰焊接技术)测试程序ANSI/EIA-364-88-1995(R2009) 电子连接器的剩磁ANSI/EIA-364-104A-2000(R2008) 电气连接器的易燃性测试程序ANSI/EIA-364-105-B-2015 电气连接器和插座的高压低温测试程序ANSI/EIA-364-106-2000(R2013) 电气连接器的驻波比 (SWR) 测试程序ANSI/EIA-364-110-2006(R2013) 电子连接器和插座的热循环试验规程EIA-364-1000-2008 评估受控环境应用中电连接器和插座性能的环境测试方法IATF 16949-2016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NAS 4003-2012 A286高温合金外螺纹紧固件,极限抗拉强度为160 KSI,极限抗剪强度为95KSI,1000℉NASM 1312-1-2010(R2014)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盐雾NASM 1312-4-2011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4—搭接接头的抗剪NASM 1312-7-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7—振动NASM 1312-11-2013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1—抗拉疲劳NASM 1312-13-2013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3—双剪试验NASM 1312-15-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5—力矩-拉力NASM 1312-18-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8—高温抗拉强度NASM 1312-19-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19—紧固件的密封NASM 1312-24-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24—托板紧固件的壳体拧脱NASM 1312-25-2012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25—扳拧槽力矩质量一致性试验NASM 1312-30-1997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30—抽芯铆钉的板拔出NASM 1312-31-2011 紧固件试验方法方法31—力矩DVS 1608-2011 铁路应用中铝合金焊接结构的设计及强度评价VDA 239-200-2013 铝薄板材料TSI 2014-32-EU-2015 关于各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计量器具的协调法律(改写)FM 1042-2016 叶片式水流报警指示器认证标准FM 1626-2011 立管管汇总成认证标准FM 3132-1970 压力致动水流开关认证标准AATCC 100-2012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价AIA-NAS NAS 578-2012 浮动桶形螺母用支架驾驶舱内移动设备集成:优势、挑战和建议RTCA-DO-355-2014 持续适航信息安全指南TL 203-2015 金属部件上装饰性镀铬层(Ni–Cr镀层)表面防护要求航空赛博安全——寻找升力,减少阻力CAN/ULC-S548-15 水式灭火系统用装置和附件标准VW 01054: 2016 图纸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包容要求和独立性原则VW 01088-2004 工件边缘—定义,图纸技术规范VW 13750-2016 金属零件的表面防护—表面防护类型,代码VW 50180-2015 车辆内部部件—散发性能VW 50185-2016 车辆零件—耐露天气候老化性QQ:416711838。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研究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研究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手段之一。
而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效能和智能化水平。
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是指通过对视频监控中的人体进行分析和识别,解读人体行为的意图和动作。
早期的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只能提供简单的实时监控功能,而对人体行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的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姿态识别、行为动作识别和行为意图推测等方面。
人体姿态识别是指通过分析人体的关节位置和运动轨迹,推测出人体的姿态信息,如站立、行走、跑步等。
行为动作识别则着重于对人体常见动作的分类和识别,如打拳、跳舞、举手等。
行为意图推测则是在分析人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对行为背后的意图进行推理,譬如判断出人体行为是否具有威胁性或异常行为。
在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中,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视频监控画面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人体的关键特征信息,如人体轮廓、关节位置、运动轨迹等。
而机器学习算法则能够从大量的样本中学习到人体行为的模式,并能够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和智能交通领域。
在安防领域,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视频画面中的人体行为,发现和预警异常行为,如盗窃、打架、携带危险物品等。
这为防范各类安全风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智能交通领域,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统计、违规检测和交通管制等方面。
通过对人体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尽管人体行为分析与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难题。
首先,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画质和角度可能会影响人体行为的识别结果,特别是在光照不足或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行为识别研究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行为识别研究视频监控系统是现代安全保障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等方式,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而行为识别技术则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指通过对视频画面中的人体动作、姿态、行为等进行分析、识别和预测,帮助安防人员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判断异常行为,从而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能。
一、行为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行为识别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行为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姿态分析、行为识别和动作检测等方面。
其中,人体姿态分析是对视频中的人体进行特征提取和姿态估计,以获取人体的空间位置、运动轨迹和姿势信息;行为识别是对视频中的人体动作和行为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判断人体行为是否异常或可疑;动作检测是通过对视频画面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跟踪,以提取目标的特征信息,进而分析和识别目标的行为模式。
目前,行为识别技术的研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如在不同环境下的视频数据采集和处理、人体姿态变化和遮挡等情况下的特征提取和姿态估计、多人目标识别和行为分析等。
但是,随着各种深度学习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使得行为识别技术更加精准和智能化。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技术研究在行为识别技术中,深度学习算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深度学习模型,对视频中的人体动作和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高效和精准的行为识别。
具体来说,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为识别技术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用于图像识别和分类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多层的卷积和池化操作,实现对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分类。
在行为识别技术中,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对视频画面中的人体动作和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行为识别。
智能摄像监控中的行为识别与分析研究
智能摄像监控中的行为识别与分析研究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摄像监控系统在安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行为识别与分析是智能摄像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智能摄像监控中的行为识别与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理、应用场景和存在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随着摄像监控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摄像监控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摄像监控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分析监控画面中的人体动作和行为模式。
行为识别与分析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提高对可疑人员和危险行为的监测精度和实时性。
2. 行为识别与分析原理行为识别与分析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体动作和行为模式进行自动化识别和分析。
具体而言,行为识别和分析主要包括人体姿势识别、行为分割与跟踪以及行为分类等步骤。
2.1 人体姿势识别人体姿势识别是行为识别与分析的基础环节,它通过分析监控视频中的人体轮廓和关键点位置来识别人体的姿势。
人体姿势识别常用的方法包括图像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行为分割与跟踪行为分割与跟踪通过分析监控视频中的人体运动轨迹,将同一人体在不同帧之间进行匹配,并实现对人体行为的分割。
行为分割与跟踪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标检测和多目标跟踪。
通过结合图像特征和运动信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行为的分割和跟踪。
2.3 行为分类行为分类是指对识别出的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通过建立行为模式数据库和训练分类器,可以实现对具体行为的自动分类和识别。
3. 应用场景行为识别与分析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为几个主要的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运动的视频分析0、简介在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中,我们尤其感兴趣的是:理解并解释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举止。
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重要的是识别人体一定部位的动作。
例如:手势、步法分析以及脸部表情分析。
这些应用在人机交互和通过行为来识别个体的安全检测和生物认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它一些应用中,分析整个人体的动态行为通常更显重要,这样的高层分析倾向于解释视频序列中的行为来理解人体行动,可被用来对视频监控和安全检测中的活动进行分类及对环境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
最后,人体运动的模型有着广泛的运用,如:产生自然的动画和图形,理解正常和病态行为,分析来自传感器等的医学应用数据。
理解人体运动有三个主要部分:(a) 涉及个别人体部分的运动分析;(b) 在单/多个相机情况下的人体运动和行为分析;(c) 计算机模型下的人体运动分析。
1、追踪在视频序列中进行物体追踪是图像处理技术获的物体运动特征的最基本的方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物体运动的帧.然后追踪的结果经过数学分析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特征.物体的运动有以下几种情况:相机运动而物体静止,物体运动而相机静止或者两者都动。
追踪技术有:2D追踪来估计3D运动参数,已知物体在3D空间位置以及方向条件下的3D追踪和更高级的追踪他包括追踪物体的变形.通过运用标记,相关性以及颜色,形状限制的结合使追踪变的更容易.基于运动/基于模型是广泛运用的物体追踪方法.基于运动的方法采取实时对视频动作进行分类,虽然时间性能好,但是不能有效的保证被追踪的区域都有效.相反,基于模型的方法能提高有效性但由于处理缩放比例,图像平移,变形,旋转而耗费时间.这两种追踪方法都采用由被追踪物体提供的几何和边缘特性作为测量尺度.在这方面有基于边缘,基于区域两种主要方法.基于边缘的追踪方法把物体的边缘和图像匹配而基于区域的追踪方法采用图像模板.如果假设两张图片仅有细微的差别,则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到精确的追踪结果.但是当这种假使不成立时(这在实际运用中很平常),这些算法只能提供最佳结果并且不得不采取某些补救措施以便继续进行追踪.基于边缘和基于区域的追踪方法的都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而使它们不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另一方面,基于斑点(斑点是区域的集合它在语意上有各自的特性)的追踪算法不需要边,区域等原始图像信息,而依赖颜色,动作,形状等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她是有效,鲁棒的.2.1追踪脸/头为了追踪一个人的脸和头,系统不仅要定位脸和头,而且要在图像序列中找到他们。
找到脸的步骤叫脸部检测,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一些论文出现例如[2]。
在图像序列中找到脸的位置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因为环境是变化的譬如光照的变化,物体的移动,帧画面中物体的出入。
通常,特殊方法比如blink 检测[58]已被用来寻找人脸。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流行并且完备的方法。
他将采用颜色信息,脸部特征,模板,光流,coutour(轮廓)分析以及这些方法的综合。
2.1.1运用颜色信息追踪脸/头肤色是追踪时很有用的线索。
研究表明肤色集簇稳定[58]并且和大多数背景物体的颜色乡区别。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色度空间中提取用于皮肤检测的特征对光照变化是鲁棒的。
一些研究试图运用颜色信息来追踪脸/头。
它被分为两类: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采用高斯模型[7-14],采用直方图分析[19,21-23],以及颜色概率分布[26-28,30]。
高斯模型是统计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简单的高斯分布建立肤色模型[7]或者复合的高斯模型建立肤色模型[8-14]。
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方图分析[19,21-23],它用彩色空间或者标准颜色空间(见图2)。
当前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使色度空间对图片中的细微变化不敏感[23]并且产生一个鲁棒的追踪器。
它对三维旋转,倾斜,剧烈但简单的遮挡,任意的相机抖动,背景;移动不敏感[19]。
采用直方图实现强健的追踪是通过由Perez et al.发现的叫Monte Carlo追踪技术[21]。
颜色概率分布是另一种基于颜色的追踪脸部的方法[26-28,30]。
采用统计学方法忽略外部数据以达到更好的结果是十分有用的。
[26]。
通常,颜色信息是从头发以及皮肤提取的[27,28,30]。
一般,皮肤区域和头发区域的提取是通过估计皮肤/头发中的每一个像素点与皮肤/头发颜色概率分布[30]的相似性以及计算几何特性如面积,中心和人脸各个部分的几何力矩。
基于模型的方法包含关于运动模型,随机模型与照相机模型。
这三种模型相辅乡相成。
例如随机模型适宜实时条件下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光照条件。
运动模型被用于图像运动以及预测search Window。
相机模型被用于预测和补偿照相机抖动。
2.1.2运用脸部特征追踪脸/头早期关于用脸部特征来追踪头部的研究建立在追踪眼角和嘴角的基础上[62]。
但这种方法对处理图像序列存在缺陷因为同一个点在整个图像序列中是可变的。
不久以后鼻子也能被当作特征来使用[63,64]。
Jacquin ,Eleftheriadis用这些特征建立矩形的眼睛,鼻子,嘴巴区域来追踪头部。
Jebara ,PentLand[64]提出了相同的方法。
他们运用眼鼻嘴等特征来选择与脸部相似性最高的候选区域。
这三种表情相结合能使追踪的精确率达到90﹪-95﹪。
其它的脸部特征如IRIS,眉毛,脸颊和暂时特征如皱纹,与上述三种特征想结合能使追踪的精确率高达到98﹪[65]。
2.1.3运用模板追踪脸/头在视频序列中追踪人脸有2D模板和变形摸板两种模板模型。
2D模型集合的分布式反映能刻画给定脸部区域的特征[66]。
它与追踪脸部特征的方法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2D模板是功能健全,速度快但它需要初始训练或者初始化,并且当大范围的头部运动时追踪就有局限性。
Zhou et al.采用基于原型的可变形的模板模型用轮廓或边线来描述物体。
与2D模板相比它的优势如下:(1)由于观察角度变化,物体的运动,物体本身的非刚性本质,物体在图像序列中的特性会一帧一帧的变化。
而可变形的形状模型能捕捉到这些变化。
(2)尽管物体形状一帧一帧的变化,但物体的整体结构是不变的。
变形模型通过适当的原型能捕捉这种整体结构。
(3)在两连续的帧之间的抖动或变形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在当前帧中汇聚的外形能为下一帧提供合理的初始化。
与广泛应用的“蛇行模型”相比,基于原型的变形模型再追踪应用中也有优势因为它本身包含了关于物体整体结构信息,这使他对减弱或消失的图像特征不敏感。
2.1.4运用活动轮廓追踪脸/头活动轮廓或蛇行线是可变形的曲线。
它们是物体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生长或抖动。
内部因素加强轮廓的平滑限制,外部因素使轮廓表示重要的图片特征。
蛇行线的外部因素可被定义为颜色特征。
同样的,通过分割方法得到头部轮廓,通过追踪一序列的帧能得到轮廓的边界(见图4)。
2.1.5运用光流追踪脸/头光流被广泛的应用于追踪头部运动[71-73]。
它以平坦的2D碎片形式表达出来[72]。
尽管这种方法被认为能达到很高的精切率,但它只能精确追踪中等的头部运动,而且巨大的头部旋转或缩放出现时就会失败。
[71]把光流扩展到3D模型中。
这种3D模型叫“motion regularization”或“flow regularization ”建立在ESQ上且拥有完整规则的脸部模型能调整光流以便估计3D头部运动[73],这种方法有效的且对遮挡不敏感。
2.1.6综合运用各种线索/方法追踪脸/头通常情况下,单一的特征或线索不能有效的追踪物体。
研究表明综合各种资源能地到更好的结果[33,74-78]。
一般的,综合颜色,形状信息来定位和追踪脸[75,76],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率能达到96﹪-100﹪。
综合运动,颜色信息并结合其它线索如形状信息,表征2D斑点的纹理特性,强度变化和对比范围,以及一致性来追踪脸,它的鲁棒性比使用单一特征的追踪方法有了实质性的改进。
另外,综合的方法能获得更高级的输出,这正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分类器或追踪器试图解决的问题,而且它们的输出综合起来作为最终结果[78]。
Sheerah ,Gong 使用名叫“知觉融合”的方法,它综合了多种知觉模块以达到简单知觉对象的输出。
所有的知觉模块都使用相同的物理传感器,视频相机,,但运算不同的信息。
数据整合被用来综合各种视觉信息。
原型相似性测量方法用于估算头部位置,然后用肤色信息采用浓缩算法(模拟各种状态的过滤方法,它通过维持大量样本并比较与KALMAN过滤器的相识性实现的。
再当前的追踪领域被广泛运用)来追踪头/脸位置。
MaKenna ,Gong[80,81]把基于运动的追踪和基于模型的脸部检测相结合,用时间convoulution 估算移动图像轮廓的运动,用克莱姆过滤器(它能追踪物体的位置,动作,形状且用神经网络检测脸部)追踪物体.这个系统的本质是:动作追踪器集中于脸部检测网络同时后者能提高追踪速度.多种模式的综合,各种立体信息,颜色和灰度分布模式匹配到系统中能达到鲁棒的追踪性能.立体信息处理能把使用的数据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同时肤色分类能再前景中识别和追踪相似的身份部分,脸部检测模块在以追踪到的区域中区分并定位脸.贝叶斯特征模型是另一种方法,它结合了不同的算法.这些算法使用颜色,动作,少量背景特征来估算图片中脸的位置. 贝叶斯特征模型本质依靠各种可靠性高的算法.使用这种算法系统追踪头部的正确率高达99﹪以上.2.1.7运用其他方法追踪脸/头许多研究建立物体姿势的训练模型,它能视频序列中预测检测过的物体姿势并进行追踪.脸部姿势估计方法可分为两类:基于模型[83-95],基于外貌[7,14,29,32,34,37-39,96]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采取脸部的3D模型,先通过建立2D/3D相应特征重新获取的脸部姿势,然后用常规的姿势估计技术确定脸部姿势.最常用的脸部特征有眼睛,嘴.基于模型的方法便于实施并且有高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它们的精确度依赖于脸部特征的精确度(而脸部特征会随着不同的光照和方向而变化).相反,基于外貌的方法假设3D脸部姿势和脸图像的某些部分之间存在独一无二的联系.他的目标是在大量已知3D脸部姿势的图像中确定这种关系.总之,基于外貌的方法是简单的,但是他的精确度不高,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训练图片并需要插值.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些方法.2.1.7.1基于模板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包含3D模型, 椭圆模型,纹理模型,分割树模型,欧几里德模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技术.3D模型用深度近似和姿势计算来追踪头部,他高效计算的,但由于这个模型只处理连续的两帧,这可能在海量的图片追踪时导致失败, 而且没考虑遮挡问题.脸部特征点的位置也能在3D模型中用于构建脸. 椭圆模型建立在椭圆与脸/头形状相似的前提假设下的.当椭圆模型与3D模型想匹配,脸部的位置和方向就能从检测到的脸中估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