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与教学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其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其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其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叹息》是一首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练习曲,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

杰作之一。它由19世纪著名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创作于1839年,并收录在他的《练习

曲集》中。这首曲子表达了对乡愁、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由的渴望,具有深沉、激情和超

然的艺术特征。下面将从曲子的艺术特征和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两个方面来介绍这首练习曲。

艺术特征:

1. 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叹息》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饱满的表现力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曲子中充满了悲伤、痛苦和追求自由的情感,表达了作曲家内心深处对人

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抗。

2. 层次丰富,音乐性强:这首曲子有着丰富的音乐层次,旋律与伴奏之间相得益彰,描绘出一幅富有变化的音乐画面。曲中的各种音乐元素运用非常巧妙,如音乐的动人旋律、动人的和声、富有变化的节奏,都在展现着浓厚的音乐性。

3. 技巧性强,展现钢琴演奏的魅力:《叹息》在演奏上要求钢琴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这首曲子中有着琴键的飞跃、手指的灵活和音符的复杂运用,这些都需要演奏者具备

精湛的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1. 培养手指的灵活性:钢琴演奏中手指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演奏《叹息》这样技巧性强的曲子时更是如此。演奏者可以通过练习琴键的飞跃、手指的轻巧划动、手

指的协调等方式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 建立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叹息》这首曲子中涵盖了丰富的音乐元素,演奏者需要建立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这需要演奏者通过反复练习,逐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各种乐曲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钢琴练习曲。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是以其技巧和难度而闻名于世,被认为是钢琴演奏的顶峰之一。在他的练习曲中,其中一部分被认为具有“超技”水平。本文将探讨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特点和演奏难度。

李斯特的超技钢琴练习曲是钢琴技术的极限挑战。他将练习曲分为不同的技术主题,如音阶、琶音、奏鸣曲技法、半音阶、重音、和弦、手指独立性等。每一首练习曲都专注于某一技巧,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李斯特的练习曲以其复杂的指法和快速的音乐表现力而著名,展示了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平。

李斯特的练习曲中,有几首被誉为超技级别的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卡·迪·布拉夫拉门特》(La Campanella)和《惡魔六星奏鳴曲》(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ente)。《波尔卡·迪·布拉夫拉门特》是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第2乐章改编而成,是一首充满挑战性的练习曲。它要求演奏者迅速且准确地演奏出连续的快速音符,以模拟小提琴琶音的效果。这首曲子是李斯特在钢琴演奏中展示超高速技术的经典之作。

与此《惡魔六星奏鳴曲》也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练习曲集包含了多个曲目,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技巧要求。《称霸者》(Preludio)要求演奏者在全曲中保持短小快速的音符,展示卓越的手指独立性。《伯爵的旋律》(Feux Follets)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保持连贯的音乐流动性,并准确演奏复杂的技巧。《鬥篷》(La Cloche Sonne)则是一首充满节奏感的练习曲,强调演奏者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准确的节奏控制。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演奏分析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演奏分析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演奏分析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是钢琴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第六首尤为出色。这首练习曲被认为是钢琴技巧的最高境界之一,由于其华丽的音乐形式和极具挑战性的演奏技术,成为了钢琴家们展示自己技术实力的经典曲目之一。本文将对这首曲目进行详细的演奏分析,包括音乐形式、技术要求和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杰作。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练习曲的音乐形式。《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的音乐形式为变奏曲,这意味着整个曲子由一个基本的乐题发展出多个不同的变奏部分。在这首曲子中,李斯特以帕格尼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和变奏手法进行了精彩的展示。每一节的变奏都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包括速度、音阶、和声、对位、八度、跳音、滑音等,使整首曲子既有完整的音乐结构又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我们来谈一谈这首曲子的技术要求。《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是以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第24号为基础创作的,因此在演奏时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这首曲子中包含了大量的高难度技术要求,比如跨度很大的琶音、快速的音阶、复杂的对位和和声、以及各种琶音和颤音等。除了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部技巧之外,还要求演奏者具备优秀的节奏控制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能够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钢琴演奏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拇指上的技巧(琴键的触摸和击打);手套的选择(一般的紧身手套);指尖的技巧(正常操作和手指移位);手腕和手臂的使用(使用力度、幅度和运动的范围);身体的平衡(一直维持中心位置和坐姿)。

论即兴伴奏中分解和弦的配置——以李斯特练习曲《叹息》为例

论即兴伴奏中分解和弦的配置——以李斯特练习曲《叹息》为例

当代音乐2020年第10期

MODERNMUSIC

论即兴伴奏中分解和弦的配置

以李斯特练习曲«叹息»为例

周思铭

[摘㊀要]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他众多作品中最具创作和演奏风格特点的代表作之一ꎬ练习曲«叹息»有着层次丰富的音乐织体ꎬ弹奏其作品几近达到了管弦乐队的效果ꎮ这篇论文以钢琴曲«叹息»为研究对象ꎬ分析作品每部分的分解和弦和用到的钢琴演奏技巧ꎬ并选用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片段作为谱例应用到即兴伴奏中ꎬ希望以即兴伴奏中织体 分解和弦的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ꎮ其中的钢琴伴奏部分都由本人编写ꎬ供参考ꎮ

[关键词]练习曲«叹息»ꎻ分解和弦ꎻ即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㊀

[文献标识码]A㊀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0-0114-04

[收稿日期]2020-05-08

[作者简介]周思铭(1996 ㊀)ꎬ女ꎬ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

士研究生ꎮ(长春㊀130117)

㊀㊀弗朗茨 李斯特(FranzLisztꎬ1811 1886)ꎬ匈牙利人ꎬ是19世纪浪漫乐派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ꎬ被人们尊称为 钢琴演奏之王 ꎮ他不仅是一位钢琴演奏家ꎬ还是杰出的作曲家㊁指挥家㊁音乐评论家㊁音乐教育家ꎮ李斯特将浪漫派钢琴音乐推到了最高点ꎮ

李斯特一生都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ꎬ他尽力地挖掘钢琴的表现潜能ꎬ追求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ꎬ他许多作品中均体现了这一特点ꎬ并在华丽复杂的技巧中融入了其深厚的情感和歌唱性的旋律ꎬ使许多枯燥的钢琴作品体裁ꎬ如练习曲有着其独特的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ꎬ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使其更容易被听者所接受ꎬ他留下的钢琴作品蕴藏着巨大的价值ꎬ非常值得后人分析㊁学习和应用ꎮ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演奏 风格继 承 了克 列 门蒂 、贝 多芬 的动 力 性 钢琴 音 乐 传 统 ,发 展
用 左 右 手 交 替 完 成 ,对 于 练 习左 右 手 的衔 接 非 常 有 用 。 连 续 不 了一种 1 9世纪 音乐会 的炫 技性 演 奏 风格 。作 曲方 面 ,他 主张 标题 断 的分 解 琶 音 从 头 到 尾 保 持 着 ,有 如 荡 漾 的涟 漪 ,一 条 如 歌 的 音 乐 ,创 造 了交 响诗 体 裁 ,发 展 了 自由转 调 的 手 法 ,为 无 调性 音 旋 律 在 其 之 上 由两 手 交 替 着 奏 出 ,令 人 产 生 无 限 的 遐 想 。虽 然 乐 的诞 生揭 开 了序 幕 ,树 立 了与 学 院 风气 、市 民风 气 相 对立 的浪
息》 是 这一 组练 习 曲中最 著名 的 、最 具独 创性 与歌 唱性 的作 品。
注重 情感 ,情感 是 李斯 特 练 习 曲中一 大 特 色 。令 人 感 动 的是 一 首
织 ,弹奏 时需要 采 用 很 微 弱 的渐 强 、渐 弱 ,给人 以 时浓 、时 淡 的
李 斯 特 的练 习 曲不 同 于其 它练 习 曲光 注 重技 巧 练 习 ,也 非 常 感觉 ,使 主旋律 线条 清晰 、流畅 。 李斯特 是 1 9 世 纪最 辉煌 的钢 琴 演奏 家 。他 受 意大 利 小提 琴 演 练 习 曲 ,却 折 射 出 作 者 不 一 样 的 情 感 。这 首 练 习 曲旋 律 十 分 优 奏名 家帕格 尼尼 的启 发 ,决 心 在钢 琴 上 创 造 出 同样 的奇 迹 。他 的 美 ,通过 一连 串琶 音 跑 动 进 入 主 题 ,琶 音 的跑 动 以 及 主 题 都 是

静水流深_刚柔并济——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分析

静水流深_刚柔并济——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分析

169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4斯特已经誉满欧洲,大名鼎鼎。当接受邀请从柏林前往魏玛时,喜爱李斯特音乐的观众组成的欢送场面极为壮观。1848年—1861年,在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魏玛时期是他其中的巅峰时期。李斯特在魏玛任职宫廷乐队队长,魏玛的音乐也在李斯特的引领下迎来了音乐的荣耀巅峰。[3]

《叹息》是李斯特在1848年至1859年之间担任魏玛宫廷乐长时所作,这期间李斯特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其中《轻盈》《哀诉》与《叹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后被列入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全集2中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感情色彩匮乏,而三首练习曲的情感表达明确,即使用于音乐会演奏也不会使听众感到乏味,所以称之为音乐会练习曲。在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叹息》最为著名,有着强烈的独创性和歌唱性。当时,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有人热血追捧,有人极力反对,在褒赏和批评中他坚定初心,坚定自己的音乐风格,在他的助力下魏玛音乐迎来了鼎盛时期。

(二)《叹息》创作风格特点!1、标题音乐

《叹息》这首练习曲极具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为方便听者更好地去欣赏以及理解一首音乐作品,通常李斯特会根据全曲的一个重要特征来选择一个标题,这就是标题音乐。《叹息》这个标题可以诠释一整首作品,点明包含在音乐中的感情。

2、单一主题变化出现

《叹息》由一个单一的基本主题贯穿整部作品,而这个主题每次的出现往往都会改变动机并加以复杂的变奏法,所以即便都是从同一主题出发,在不同地方出现的不同主题的性质都有所改变。这是李斯特作曲技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他的即兴天赋以及对键盘卓越的控制力,也使得一个单一的基本主题有了无限的内部发展动力与戏剧性。《叹息》主题最初犹如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鸟,渐渐地羽翼丰满翱翔天际,同样这幅作品随着进度的推进,主题也一步步地发展,直到主题变得华丽饱满,最后在由下行全音阶的六个音级的每一级上的大三和弦组成的全新的创作手法结尾,给听者留下更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其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其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钢琴演奏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让观众获得美妙的视听享受,还能让观众感受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的情感及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钢琴演奏曲目的理解与认知。但是,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钢琴演奏者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且在演奏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要精心揣摩。李斯特的练习曲《叹息》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优美的旋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笔者从《叹息》的艺术特征出发,系统总结《叹息》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特征,进而对《叹息》在钢琴演奏中的技巧训练进行了系统阐释。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

1.结构曲式方面充分彰显了自由性

《叹息》在结构曲式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性,这种自由的结构曲式让该曲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第一,李斯特在《叹息》中运用了“主题变形”的手法,在各个段落中将主题进行恰如其分的变形,把各个音区的音色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即对立又统一,且层次感十分鲜明的特色。第二,《叹息》创造性地运用和声,大胆引入交响性、歌唱性的因素,在演奏过程中,积极模仿小提琴的跳弓,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冲击力。第三,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两手交织弹奏歌唱部分,双手琶音的衔接完成伴奏部分,多种声部互相交织,将音乐旋律发挥到极致,令人如痴如醉。

2.音乐与标题的完美融合——“诗意的标题”

李斯特十分强调音乐的核心地位,在充分尊重音乐核心地位的同时,他认为,音乐和标题文字同样需要有机融合,应不断拓展音乐标题的内涵与外延,尽力为大众彰显音乐标题的美。

李斯特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乐曲家,《叹息》是他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标注,三首音乐分别为《哀诉》《轻盈》和《叹息》。《叹息》非常有田园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之下,借助结尾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叹息。乐曲将琶音进行大量分解,乐符美妙的律动,将人的思绪一点一点拉回现实,再多的想象与怀念也只能化作叹息。同时,因这首曲子始终都贯穿着海边的波浪声,具有水波荡漾之感,也让不少人对该曲的名称进行了其他的定义,如《大海》。不同的标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正是这首练习曲的魅力所在。

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演奏分析

93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 01乐思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创造出既有着传统韵味又体现创新精神的独特曲式结构。钢琴作品《叹息》的创作适度保留了传统的音乐写作手法,也体现出李斯特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充实了音乐的情感情绪,也让音乐结构更加完整。此部钢琴作品为四四拍的深情快板,降D 大调,单三部曲式。降D 大调有着大调明亮的色彩,也带有一丝惆怅、悲伤的情愫,四四拍的规整节奏奠定了全曲的艺术风格。乐曲开始是包含长乐句的引子部分,由左右手同时奏出琶音,采用分解和弦缓慢且深情地引出主题,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此起彼伏,将人们带到音乐的意境当中。引子部分结束后乐曲进入A 部分,该部分由不规整的两个乐句构成,为复乐段形式,由双手交替的琶音奏出第一乐句的旋律,柔情似水的音乐形象似乎是内心倾诉,也像是对往事的追忆,第二乐句的情绪相较于第一乐句更加激动,如同叹息一般。A ’乐段与A 乐段相比演奏技巧难度加大,延续了A 乐段的主干音。整个A 部分以副属和弦伴奏衬托,营造出神秘的气氛。接下来为四个小节的补充部分,三个小节的连接部分,抒情性的连接部分与B 乐段气势恢宏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爆发式的B 部分由四个小节构成,自由快速的半音阶跑动,双音素材的加入使得该部分的浪漫气质与幻想色彩更加鲜明,调性的转变推动着音乐的进行。华彩乐段后进入到A 的变奏中,如同幻想后的回归现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尾声部分小段的华彩音再次呼应主题,在缓慢的音乐流动中结束全曲,令人叹息[2]。

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分析

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分析

受到某些新德意志乐派的反对,但这些反对并未阻挡李斯特探寻音乐真谛的脚步。《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创作于该时期,题标注为《诗意的随想》,包含《哀诉》《轻盈》《叹息》[2]。

《叹息》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气息,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乐曲贯穿着连续、快节奏的分解与轻柔的琶音,左右手交替奏出主旋律,琶音也随着旋律自然流动,如同大海波涛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这也是《叹息》被翻译为《大海》的原因。优美如歌的旋律令人联想到一望无垠的大海,给人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仿佛乘坐在小船上、飘荡在海面上,享受着片刻的闲逸、情境。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着旋律线条的起伏,加之细腻的伴奏,如倾诉一般展现出新奇的创作手法。至此,乐曲都有着田园诗歌一般的意境,但结尾处不可预料的下行全音阶大三度和弦,如同黑暗中一声沉重、无奈、情绪复杂的叹息。

二、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

《叹息》是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以传统的体裁形式为基础,加入了个性化的处理,使得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尤其是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地,使得此部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具体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结构曲式的自由性

钢琴作品《叹息》为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呈示部、补充、连接、中段、连接、再现前准备、再现段、尾声。引子部分由两小节构成,降D大调,以分解和弦强调主调,由四组相同的琶音展开,左右手交替演奏并增强右手旋律色彩;呈示部为3至22小节,包含两大乐段,第一乐段包含两个对比关系乐句,降D大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结构相同,由降D大调变为A大调,主题鲜明且和声简单。高声部旋律线条明朗,低声部用分解和弦伴奏,旋律有着较强的流动性与朦胧感。呈示部乐句特点鲜明,3至8小节为a乐句,旋律平缓,从9小节开始情绪发生转折,到12小节音乐情绪回归平缓,如倾诉般欲言又止,似深夜的叹息。13至18小节为a 乐句的变化重复,节奏加快、情绪高亢、力度增强,突出主旋律色彩。19小节开始为主题的发展,20小节到达最高音,情绪瞬间迸发,在21小节有所回落,体现出复杂深刻的情感情绪;呈示部的补充从23小节开始,至26小节结束,在低音区奏出,营造浑厚低沉的音响效果;27小节开始进入连接部分,由A大调转变为f小调,铿锵有力中体现出一种紧张、不安,一连串渐强的下行八度体现出无奈情绪;30小节开始进入中段,包含两个对比乐句,调性由F大调变为C大调,该部分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左手八度低音,右手连续琶音,左右手交替并衔接,使得气势恢宏,进入华彩部分后力度减弱,丰富乐曲戏剧性与表现力;中段后连接部分调性为C大调,情感与中段衔接,似乎是在抗争命运后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疲乏;再现前准备部分为降D大调,三小节的六连音同音反复,情感愈发细腻;再现段是对呈示部第一乐段的再现;尾声调式不稳定,低声部单音与高声部琶音反向进行,推动情感情绪持续递进,最后的柱式和弦如叹息一般,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3]。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的矛盾美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的矛盾美

[收稿时间]2014-05-18

[作者简介]陈昱青(1991-),江西九江人,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之一。由于他的多面性格,造就了他所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无限的矛盾和想像。其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的矛盾美包括“主题变形”的写作手法等方面。

[关键词]李斯特

叹息

矛盾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7-0166-02

陈昱青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系,广西

南宁

530001)

2014年11月

November,

2014

University Education

一、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1811年11月22日诞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市,父亲是埃斯特哈齐家族的管家,业余大提琴家,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未能完全成为一位职业音乐家;母亲是一个小商人的女儿。李斯特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所以从小受到父母得天独厚的爱。宗教跟匈牙利民间音乐深深地影响着李斯特,他的性格复杂多变,内心的情感丰富。他是钢琴家,亦是指挥家、作曲家、评论家、钢琴教师,一生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所以其音乐也充满着矛盾性。

二、《叹息》的创作背景

李斯特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三首音乐

会练习曲(哀诉,轻盈,叹息),两首练习曲(森林的呼啸,侏儒舞),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他在练习曲创作上具有超群卓越的技巧,每首练习曲几乎都是有针对性地练习,却又不失音乐的美感,追求高超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真挚强烈的情感抒发。《叹息》又名《大海》,风格细腻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也是李斯特在魏玛担任乐队队长时创作的练习曲。魏玛时期正是李斯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一位侯爵夫人从俄罗斯追随李斯特来到魏玛,一直伴随着李斯特,她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李斯特的创作和思想。爱情的甜蜜和事业的成功让李斯特的心绪反映到了他的音乐作品当中,《爱之梦》、《十二首超技练习曲》、《瑞士巡礼之年》、《意大利巡礼之年》、《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等许多知名度极高的作品都出自于此时期。此时李斯特也由伟大的钢琴家转型为了作曲家和指挥家,创立了“交响诗”这一体裁。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摘要】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是钢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其

历史背景和意义来看,这些练习曲为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做出了巨大

贡献。而《练习曲之爱》、《练习曲之魔》、《练习曲之火》、《练习曲之水》和《练习曲之风》五部作品则展现了李斯特在创作上的独特天赋和深刻思想。这些练习曲因其音乐性和技术挑战性备受钢琴家们推崇,对今后钢琴练习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李斯特超技钢

琴练习曲将继续在音乐界中闪耀,为钢琴演奏者们提供更高水准的挑

战和表现机会。李斯特的这些练习曲无疑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将继续激励和启发后人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关键词】

李斯特, 超技, 钢琴练习曲, 历史背景, 意义, 《练习曲之爱》, 《练习曲之魔》, 《练习曲之火》, 《练习曲之水》, 《练习曲之风》, 影响, 未来发展.

1. 引言

1.1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历史背景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挑战性,更突出了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通过这些练习曲,李斯特不仅展

示了他在钢琴演奏技术方面的造诣,还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逐渐成为钢琴演奏家和学习者们的必修曲目,被视为学习和提高琴艺的重要素材。这些练习曲不仅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挑战,也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体验李斯特在音乐表达上的独特风格和思想。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在历史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了李斯特作为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非凡才华,也为后世音乐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2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意义

试析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风格特点——以《叹息》为例

试析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风格特点——以《叹息》为例

试析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风格特点——以《叹息》为例

试析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风格特点——以《叹

息》为例

[摘要]:李斯特的练习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管是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手法,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浪漫主义时期之后钢琴练习曲的创作,其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文以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叹息》为对象,介绍了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系列的艺术特征,分析了《叹息》独特的演奏风格,以及《叹息》的演奏技法。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练习曲;《叹息》;风格

[Abstract]: Liszt’s etude has a strong representative, whether it’ s writing style, or writing techniques, all thoroughly showed the romantic character,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piano etudes’ creation after the romantic period, its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base on Liszt’ s Piano Etude of Sigh as object, introduc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iszt’s Piano Etude series,

analyzing the unique style of the Sigh,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the Sigh. [Keywords]: Liszt;Piano Etude;Sigh ;Style

浪漫与理性的融汇--试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浪漫与理性的融汇--试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浪漫与理性的融汇--试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吴娜

【摘要】在李斯特的全部钢琴作品中,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融旋律性与技巧性为一体,是表现浪漫与理性相融汇的练习曲。演奏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既要把握整首乐曲的旋律性,也要把握它的技巧性。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对掌握演奏技巧、旋律风格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期刊名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2页(P83-84)

【关键词】浪漫;理性;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

【作者】吴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一、旋律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把此诗用于形容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极为贴切。练习曲《叹息》是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在1838年所做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其旋律中的浪漫主义情怀与技巧中的理性因素被世人所赞叹。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表达情感与梦想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自由与自然的时代。浪漫主义音乐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解放思想、浪漫主义无拘无束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浪漫主义音乐把能够清晰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摆到了重要的地位,逐渐弱化了古典主义对理性的追求,这一时期钢琴小品、性格小品成果丰富,大型体裁如交响曲也更加注重对内心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浪漫主义在客观上增加了音乐作品对心理情感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李斯特处于浪漫主义末期,他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将其继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大胆的旋律发展与结构处理方法。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漫谈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是19世纪著名的匈

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作品中,

有一组备受钢琴演奏家肯定的练习曲,被称为“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这些练习曲集

结了李斯特在钢琴演奏技巧上的精华,对提高钢琴演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

对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进行一番漫谈。

一、李斯特与钢琴演奏技巧的关系

二、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简介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全共有12首。这些练习曲不仅要求演奏者掌握极高的技巧,还融入了对音乐形式和传统的重新诠释。第一、四、五、六、九、十一首练习曲都是为了展

示钢琴技巧而写的,这些曲目涵盖了各种琴技,技巧性非常高。第二、三、七、八、十二

首练习曲则更注重表现力和音乐性,不但要求演奏者技术娴熟,同时还需要演奏者具有较

高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能力。这些练习曲既是对钢琴技巧的挑战,也是对音乐表现力的考验,是一系列融合了技术和艺术的杰作。

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对钢琴演奏家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些练习曲是对钢

琴技巧的全面锻炼。演奏这些曲目需要掌握各种琴技,如琴键的精准、手指的灵活、跨度

的决定、速度的快慢、和声的变化等等,可以说是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全方位挑战。这些练

习曲也是对音乐性的考验。演奏家不仅要做到技巧上的精湛,同时还需要通过音乐性的表

现来传达李斯特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能力。李斯特超技钢琴练习曲的练习和演奏对钢琴演奏家的全面素质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

2020-11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一、李斯特简介

李斯特,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指挥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在钢琴上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炉火纯青,被后人誉为“钢琴之王”。也是因为李斯特的出现,钢琴演奏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极大的扩展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可以表现出管弦乐队效果。他还首创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李斯特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乐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也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他的一生创作了700余首的音乐作品,首创了“标题音乐”这一名称,号召人们要对标题进行有意识的创作,因为只有按照音乐标题进行音乐创作,才能够更好的赋予钢琴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也更加符合音乐自由和灵动的特性。代表作品有《浮士德交响曲》等。他将标题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李斯特极大的推动了19世纪钢琴曲创作和演奏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深得人们的喜爱并流传至今。

总之,李斯特在音乐,尤其是钢琴演奏和钢琴曲创造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钢琴界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叹息》是他第三首,也是流传最广,最为经典的一首。这首曲子有一个富有思想情感和内涵的标题,里面的琶音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文章在结合李斯特本人、相关作品,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二、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分析

这部作品创作背景是在李斯特人生的黄金时期,此时的他在魏玛皇宫任职,生活悠闲而自在,物质上没有任何压力。而且当时的他遇到了他的精神伴侣,美丽且聪慧的卡洛琳。1849年,李斯特的三首练习曲应运而生,降D 大调的《叹息》(也译作大海)作为一首练习曲被人们广为流传,并且入选了世界名曲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与教学

高难度的专业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内容能够提高练习曲的欣赏程度,把练习曲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成为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叹息》这首作品虽然是练习曲,但它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让人们在领略李斯特作品的炫技之外再次感受艺术之美。本文通过对《叹息》的表现及李斯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体会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技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分析

(一)创作背景

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60年代,李斯特都一直致力于钢琴练习曲的写作。期间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多数都能反映他的钢琴炫技的艺术特点,他把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钢琴技术的表现形式做了完美的结合,打破了以往练习曲中的长且单调的传统练习方式,把演奏技巧融入到诗画中,以便更好理解。同时,李斯特还将他大多数的练习曲都附加了标题。如:《钟声》《叹息》《森林的呼啸》《侏儒之舞》《玛捷帕》《英雄》《狩猎》《鬼火》《幻影》等等,栩栩如生、鲜明动人,使之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所以这些练习曲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UnSoSpiro),降D 大调,深情的快板,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题标注其上,其中包括《哀诉》(Illaments)、《轻盈》(Laleggier)和《叹息》。《叹息》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着名的、最具独创性与歌唱性的作品。

(二)创作风格

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同于其它练习曲光注重技巧练习,也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李斯特练习曲中一大特色。这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练习曲,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这首练习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一连串琶音跑动进入主题,琶音的跑动以及主题都是用左右手交替完成,对于练习左右手的衔接非常重要。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保持着,有如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手交替着奏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水面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型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乐曲的优美旋律倒是颇有田园意境,优美的旋律中,仿佛乘着一艘小船,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慢慢的飘荡,那会有一种难得的闲逸、清静。大量的分解琶音,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旋律线的起伏,如同人的思绪,纵然再多的怀念也只能化作一丝丝叹息。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变化,层层推动着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大海宽阔的胸怀。结尾上不可思议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曲终发生的叹息,孕育着叹息后的升华,仿佛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需要两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并辅以轻柔的琶音伴奏的曲子是李斯特极至浪漫主义的极好体现。这华丽的奏法,是李斯特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和炫技演奏的最好证明。

(三)演奏技巧与节奏

作品《叹息》的节奏是非常灵巧的:主题旋律部分是建立在四四拍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化。有趣的是伴奏的节奏更像散落的节奏,演奏时注意(rubato)的节奏特点:作品《叹息》中附点节奏和六连音相对以及复附

点节奏和七连音对应,对于这种复杂的节奏的处理需要一些自由表演。特别是延长记号的注释标记,让音乐有一种深呼吸的感觉,想说但什么都不说:

作品《叹息》的技巧并不难,它必须需要认真研究和反复的推敲琶音、音阶、双音快速的半音级这样的技巧和音乐内涵吻合。技巧与音乐的高度是李斯特作品重中之重。而音乐与技巧的结合,可以起到最佳的效果。与之相反,完美的技巧能充分表现音乐的魅力。因此,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平是使音乐的技巧服务于音乐。作品《叹息》由不同的琶音组合而成,演奏中要注意灵活性和预见性。

钢琴演奏中,节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表现形式,在演奏中占有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要想演奏中节奏运用的自如,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理论做铺垫,同时还要对作品的创作风格有深度的了解。因此,节奏决定音乐表演的成功与否。

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教学研究

在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演奏技巧会引领演奏者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殿堂,那么完美的艺术想象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变得蒙上阴影。钢琴学习者必须通过正式和严格的技术训练,形成一个良好的演奏技习惯,以获得一个正确良好的演奏状态。

作品《叹息》是一个温和的快板allegroaffettuoso。对该段进行初步的分析,《叹息》的谱面上有很多的表情记号,如:节奏要求,强弱要求,速度标记,触键要求,踏板技法,声音的色彩要求等演奏方法的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表情

符号,明确表情符号的正确意图,不能模棱两可,不求甚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诠释作品,这是钢琴教师的职责。

李斯特《叹息》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纯技能训练实践,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降D平深情的快板,主题突出、优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技术变得越来越丰富。作品《叹息》的音频版越来越多。这是延伸与创作的重要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钢琴也似乎能演奏出作品的原有的风格特征。然而,人们仍然喜欢由演奏者来演奏,这表明二度创作不是一个机械模仿的音乐,而是更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必须实现原有风格的和创造性的统一。其真实性是诠释正确的解释,理解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把握好作品的体裁和音乐的内容。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把音乐的本质与自己的演奏完美的结合,使演奏出的作品更为丰满和生动,为音乐增添新的色彩和魅力。真实性是创造的基础,创造力是决定音乐表现价值的关键。二度创作是传播者与创作者的艺术纽带,忠实于原作的同时,更加完美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风格特点,实现作品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一,才能真正进入音乐表演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