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角的度量单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未能熟练地运用角的度量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

2.培养学生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认识。

2.难点: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角的度量方法。

2.准备度、分、秒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地球仪等,引出角的度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度量过程。

同时,介绍度、分、秒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这些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度、分、秒的模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的度量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度、分、秒,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表示角的大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探讨新的度量方法。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部分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和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0、450、600和900的角。

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安排了“怎样滚得远”的实践与综合应用。

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下:认识射线、直线和角→量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射线、直线和角。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射线、直线和角有关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助于学生用形的知识描述现实世界,并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特点。

例如,认识射线时,通过场景图中各种彩灯射出的一束束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引出射线,帮助学生感受射线的特点。

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列举了建筑工人砌墙时固定两点确定直线,跑步比赛的终点两位同学拉绳做标记的实例,帮助学生加以体会。

通过纸扇上的周角和平角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周角和平角,体会这两个特殊角在生活中的存在。

学习量角后,让学生测量实际场景中图片上角的度数,体会了生活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角。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量角度判断风筝高低的方法,素材现实有趣,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介绍丹顶鹤飞行时队形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

2.以原有认识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线段并且直观认识了角,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射线和直线时,线段是生长点。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特点。

应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画一画,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展开想像,使学生体会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无限长”的观念;二是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加深对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描述角的概念。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2.利用量角器测量和画角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的转化。

2.掌握准确绘制所给角度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白板和彩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复习前面学过的角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并让他们描述不同角度的情况。

第二步:学习角的概念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角。

2.讲解角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学习角的度量单位——度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符号。

2.演示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让学生亲自尝试。

第四步:练习角的度量和绘制1.给学生一些角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用量角器测量和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2.师生共同讨论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和总结。

2.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目。

2.自主练习画角和测量角的技能,并记录下来做好复习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知识。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任课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角的度量(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联系又有挑战,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提高空间观念。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够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刻度,掌握用量角器画出特定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角的度量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能够判断角的大小,但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新鲜感。

2.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测量物体长度有一定的经验,这为学习角的度量提供了基础。

3. 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但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够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刻度,掌握用量角器画出特定度数的角。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熟练操作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角的度量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测量方法,讨论测量结果,教师总结角的度量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出角的度量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_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繁忙的工地》第一信息窗《线和角》,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概括总结角的定义。

2.经历用符号表示角的过程,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体会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及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理解角概念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平面上的这个点说起。

(投影出示,)这个点既没有长度,也没有宽度,只有大小的区分。

如果让这个点运动起来,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呢?看——(投影出示)。

师: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看着这条直线,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与线有关的知识?——直线,射线,线段。

无论是哪种线,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都是由点运动而形成的。

我们就说——点动成线。

师:(课件呈现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生:无数条。

师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掌握角的特征活动一:分析——静态角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角。

(上台指出一个角)师:像这样的角还有吗?选一个画出来。

师:每位同学都画了角,那么你认为什么是角?生:角是由一个点向任意位置发射出去的两条射线。

师:他的话里哪些词让你觉得特别重要?生:一个点、两条射线。

(在教师引导下,角的静态概念描述为: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师板书。

(学生将自己所画的角进行标识,集体反馈统一、优化角的标识方法)【设计意图: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演绎推理的思想,通过分析已有事实和数学定理,推导出角的静态概念,它对人的思维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训练作用,为学生今后逻辑证明和定理推导的研究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师有意义的提问和任务指令下,培养学生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严谨的逻辑、分析全面的意识。

】活动二:评价——动态角师:如果请你做角,需要什么材料?生:两根小棒和一个钉子。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以及如何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也学会了用度量角的大小。

但是,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对如何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度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量角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新课导入: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使用量角器的心得体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教科书16~29页。

教学重难点:1.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连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方法。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m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2.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参与在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统计、角的测量等数学活动,而不是找到最终的结论。

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五部分内容: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在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1.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

本册教材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

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安排。

(1)从生活现象引入。

在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

结合文字介绍: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图形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地延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且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来学习角的度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准确地量出角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角的度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从而引出角的概念。

2.讲解: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角器量出不同形状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和结果。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角的度量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和直线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学习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演练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独立完成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合作交流、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角的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钟表、自行车把手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试着比划一下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需要一个工具来量一量。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量角器的作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一个角进行度量,记录度量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独立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度量的过程和结果。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量角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度量角的大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出一些创新的度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五单元窗二,一、解读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

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

【数学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摘要:然让学生分别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依次出0°、0°、90°、35°、80°刻线,、角运动变化教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让学生探它们关系,“试试”让学生画0°、70°、35°角巩固使用量角器画角方法二单元《角》教材分析单元是学段直观认识角基础上安排教学五部分容射线和直线概念角概念用量角器量角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数角单元结束安排次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学段学生已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长是有限可以用尺量册教材以线段新知识生长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几何图形学生理“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不能理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表象因教材教学射线和直线作了如下安排()从生活现象引入幅美丽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从出发向天空射射得很远很远结合介绍这些灯射出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图形显示和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特征——向端无限地延长()突出射线和直线几何图形学生对射线有了形象感知以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角认识射线把线段端无限延长就得到条射线配合这句话教材画出条线段把线段两端都涂上红色;其端保持不动另端随着线段无限延长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射线表象教材用类似方法把线段两端都无限延长教学了直线以线段生长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合儿童认知规律苏教版教材这种安排曾得到教材审定专充分肯定(3)及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比较射线、直线、线段是三种不几何图形也是不概念以线段参照认识射线和直线以及比较它们有什么不能促进学生更地理这三种图形质特征教材多次学生创造比较机会如6页通“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这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比较;7页“想想做做”题识别七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题结合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也安排学生进行比较;5页练习四题指出图形线段、射线和直线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又次安排了比较活动学生对这些图形认识反复比较逐渐清晰、逐渐巩固、逐步完善()教学与直线、线段有关些规律6页让学生画直线两画直线画直线活动体会“两确定条直线”7页题与B有条折线、条线段和条曲线比较这三条线长体会“两所有连线线段短”这些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空与图形”领域里新增加都是让学生学习活动体会并认识而不是硬加给他们知识教材重视这些知识生活应用不但举了两实例还要学生到生活这样例子、通画角建立角概念教学相应标记学生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单元教学射线继续助学生建立有关角初步概念作平面图形角是有公共端两条射线组成图形7页例题对学生说“从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让学生通画画、看看理对角这种描述教材要学生指出角顶和两条边体会画这角两条边都是射线顶是两条射线公共端角图形里面段红色弧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角是两条射线组成图形是两条射线所夹平面部分从而使角概念更清楚例题里还教学了表示角学生认识了表示角便表示便交流也便面教学常使用表示角7页3题三条射线有端这样图看出锐角、直角、钝角能使角概念得到进步加强复习了对直角、锐角、钝角初步认识也是对空观念次培养机会教学要让学生分别指指三角两条边和顶并用弧线表示看到三角3、简要地讲量角器构造示用量角器量角方法助学生克使用工具困难8页例题有角要学生用三角尺上角量这角用三角尺上哪角量学生可以由选择由三角尺上角不所以学生测量结和表达各不相这道例题目是让学生体会并产生要——了准确测量角要有统计量单位和量工具量角器是常用量角工具教材8页下半部分教学计量角单位和量角器构造教材让学生通观察和交流了量角器构造对着量角器图着重讲计量单位“”并量角器上用红线表示出角然让学生分别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依次出0°、0°、90°、35°、80°刻线这些刻线要让学生明白各是从量角器哪边起刻线上刻是多少并0°刻线和另条刻线组成角上用手指画段弧线体会数与相应角9页例题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线是“图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体会”先用图表示怎样把量角器正确地放到要量那角上并让学生说说这角是多少再让学生照样子用量角器教材上量量安排学生说说己是怎样量要指出是教材没有直接呈现使用量角器量角步骤希望学生操作和交流体会并总结使用量角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练习由易到难地安排学生量“想想做做”题这些角数不会有困难因容易摆正量角器位置而且刻线是从右往左看设计这道题目是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量角器方法、5题量角要难些是把量角器正确摆到角上面比较难二是有些刻线要从左往右看针对学习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台阶题已把量角器摆到角上面学生只要选准0刻线就能说出角数教学这题还要让学生看看、说说量角器应该怎样摆到角上面5题要量那些角上各加了涂色半圆让学生这些半圆助下摆量角器教学这题仍然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把量角器摆到角上面6题从左往右幅图没有把量角器心对准角顶二幅图没有把量角器0刻线与角条边重合三幅图没有把量角器放角上面学生到并改正这些错误对使用量角器量角正确方法会有更深切体会也是对这段学习次结9~页“想想做做”里还有以下容()分别量三角尺上各角记住每角数知道了三角尺上各角数能便测量或估计其他角数()角是它两条边叉开程与画出角边长没有关系学生理了这他们对角认识就准确了(3)正方形四角都是90°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各角分别相等进步引导学生体会图形特()初步估计角数让学生凭借头脑里90°、60°、5°等角估计少先队队旗上些角数不要他们估得很准确但希望他们估计思考能有道理、角运动变化教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让学生探它们关系二年级(下册)里学生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知道锐角比直角钝角比直角那认识处直观、初步层面上单元里继续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建立这些角数(即量化刻画)层面上;而平角和周角都是单元教学新知识教材选择学具是活动角动活动角条边可以得到不角活动角不仅能引出各种角而且能助学生发展对角认识加深对角理角还是条射线绕着它端平面旋所形成图形这是从运动变化视角对角理教材利用活动角向学生渗透了这种运动变化思想锐角90°直角等90°钝角90°又80°既是这三种角关系更是这三种角概念涵学生对钝角90°能够接受对钝角80°要适当给予强化平角和周角都是次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平角和周角图形上指出角顶和两条边感受平角和周角都是顶两条射线组成图形平角边是方向相反两条射线周角边是重合起两条射线然用量角器量出平角数通推算得出周角数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以教材安排学生研究它们关系通对关系研究方面能整理学到知识另方面能加强对这些角理教材鼓励学生研究方式多样化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凭直觉说出相关系也可以通80÷90、360÷90这些计算发现关系了助学生更地认识各种角“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丰富学习活动如物体表面上到认识角;钟面上观察针和分针组成角;对折圆形纸折出直角打开成平角和周角等5、根据数选用适宜工具画角3页例题要画60°角由学生已知道三角尺上有角是60°又认识了量角器所以画角候必然会选用不工具教材不规定用什么工具画只要能画出60°角使用什么工具都可以通己动手画角和学生交流他们能够明白画30°、5°、60°、90°这些角用三角尺比较方便画其他数角用量角器比较7页9题说出副三角尺拼成角数设计这道题有三目是进步加强对角认识两块三角尺拼起原两较角拼成较角较角顶哪里?两条边哪里?这些问题涉及是角概念二是巩固三角尺上各角数记忆拼成角是多少不是用量角器量而是通三角尺上各角数计算三是让有条件学生体会用三角尺不但能直接画出30°、5°、60°、90°角还能画出些其他数角般说数是5或5倍数角都可以用三角尺画出学生有用量角器量角验学习用量角器画角不会有多困难3页例题鼓励学生先画画再交流画法部分学生看了例题图也能懂得方法“试试”让学生画0°、70°、35°角巩固使用量角器画角方法7页8题量出方向板上任两方向夹角既练习了量角方法又进步体会了各方向关系6、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引导学生通实验修正己猜想圆柱形物体斜坡上会向下滚动到达斜坡底部还会沿着地面继续滚动段距离这些都是学生生活常识多数学生还有这种猜想斜坡越陡(即斜坡与地面夹角越)物体到达斜坡底部沿着地面滚动得越远这猜想是不是正确?物体地面上滚动距离与斜坡坡有什么关系?教材安排学生通实践活动修正原猜想并进行探究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四次实验每次实验斜坡与地面夹角分别是30°、5°、60°以及学生选数记录各次实验获得数据再比较各次实验物体滚动平距离从得出正确结论设计这次实践活动目是培养学生实事是、严谨地对待问题态纠正对件熟悉事情不正确猜想;二是提高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兴趣学生实验要提醒他们把圆柱形物体放斜坡顶部不能会儿摆得高、会儿摆得矮;要让物体动地滚下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手挡;要体会每次实验什么出三次滚动距离平数。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以及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和射线,对图形的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使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角吗?”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你们能用量角器量出这个三角形的角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量角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出给定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描述角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单位。

–学习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通过练习,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展示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辅助工具:量角器、直尺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角的度量单位。

3.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4. 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的理解。

2.量角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1.测量角的大小时的注意事项。

2.不同角度之间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第一堂课A. 角的概念引入1.讲解角的概念,以日常生活中的角度为例,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存在。

2.通过展示几何图形中不同角度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B. 角的度量单位介绍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如度、分等。

2.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C. 量角器的引入1.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练习。

第二堂课A. 角的度量继续1.继续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学生对角度的理解。

2.进行角度测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测量角度的方法。

B. 角的比较1.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

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比较来确定角度大小。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概念和度量展开教学,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践操作,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还有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角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的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熟悉各种度量单位,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 认识度量单位,了解度量角的方法。

2. 能够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

五、教具准备1. 量角器2. 投影仪3. 教学PPT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等问题,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度量单位的概念,并掌握度量角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a. 认识度量单位: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基本单位有度、分、秒等,其中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b. 了解度量角的方法: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了解角的大小和开口方向无关,而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首先,让学生将量角器放在角上,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其次,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相应的刻度;最后,让学生将读出的刻度值记录下来。

c.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02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计划范本一、教材分析: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4、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2、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对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如何使用量角器,以及如何准确地读取角的大小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的理解也需要通过实例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确地量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测量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确地量出各种类型的角。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等。

2.学具:量角器、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角,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吗?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大小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够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对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

2.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够正确地量出指定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度量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吗?角的大小是如何表示的?呈现(5分钟)1.讲解角的概念: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

3.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利用电脑上的几何画图软件,尝试画出不同度数的角。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画角的经验。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要求量出指定度数的角。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量角器量出一个任意角的大小?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主要包括角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度量。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的度量,需要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以及能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度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角的度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各种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度数。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量角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量角器、练习题、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对角的度量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已知角度的角,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大小,并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结构,了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量角器量出不同角度的角,并记录下度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角的度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度量角?度量角有哪些应用?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页的例题教学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线索是“图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体会”。先用图表示怎样把量角器正确地放到要量的那个角上,并让学生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再让学生照样子用量角器在教材上量一量。最后安排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要指出的是,教材没有直接呈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希望学生在操作和交流时,体会并总结使用量角器的方法。
5 根据度数,选用适宜的工具画角。
第23页的例题要画一个60°的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60°,又认识了量角器,所以画角的时候必然会选用不同的工具。教材不规定用什么工具画,只要能画出60°的角,使用什么工具都可以。通过自己动手画角和学生间的交流,他们能够明白在画30°、45°、60°、90°这些角时,用三角尺比较方便,画其他度数的角,用量角器比较好。第27页的第9题说出一副三角尺拼成的角的度数,设计这道题有三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角的认识。两块三角尺拼起来,原来的两个较小的角拼成一个较大的角。较大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些问题涉及的是角的概念。二是巩固三角尺上各个角度数的记忆。拼成的角是多少度不是用量角器量的,而是通过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计算的。三是让有条件的学生体会用三角尺不但能直接画出30°、45°、60°、90°的角,还能画出一些其他度数的角。一般说,度数是15或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用三角尺画出来。
(4) 教学与直线、线段有关的一些规律。
第16页让学生经过一点画直线,经过两点画直线,在画直线的活动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第17页第4题中A点与B点之间有一条折线、一条线段和一条曲线,比较这三条线的长度,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些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新增加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并认识,而不是硬加给他们的知识。教材重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但举了两个实例,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2 通过画角建立角的概念,教学相应的符号标记。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本单元在教学射线后,继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
作为平面图形,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第17页例题对学生说“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理解对角的这种描述。教材要求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体会画的这个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顶点是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在角的图形里面一段红色的弧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角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两条射线所夹的平面部分,从而使角的概念更清楚。例题里还教学了表示角的符号,学生认识了表示角的符号,便于表示,便于交流,也便于阅读,在后面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表示角的符号。第17页第3题的三条射线有同一个端点,在这样的图中看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能使角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复习了对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也是对空间观念的一次培养机会。教学时要让学生分别指一指三个角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并用弧线表示看到的三个角。
第二单元《角》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五部分内容: 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在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1 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册教材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安排。
用量角器量角的练习由易到难地安排。学生量“想想做做”第1题中这些角的度数不会有困难,因为容易摆正量角器的位置,而且刻度线是从右往左看的。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量角器的方法。第4、5题中的量角要难一些,一是把量角器正确摆到角的上面比较难,二是有些刻度线要从左往右看。针对学习难点,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台阶。第4题已经把量角器摆到角的上面,学生只要选准0刻度线就能说出角的度数。教学这一题时,还要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量角器应该怎样摆到角的上面去。第5题在要量的那些角上各加了一个涂色的半圆,让学生在这些半圆的帮助下摆好量角器。教学这一题时,仍然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把量角器摆到角的上面。第6题从左往右第一幅图没有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第二幅图没有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第三幅图没有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学生找到并改正这些错误,对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也是对这一段学习的一次小结。
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四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斜坡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45°、60°以及学生自选的度数。记录各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再比较各次实验中物体滚动的平均距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地对待问题的态度,纠正对一件熟悉事情的不正确猜想;二是提高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教材选择的学具是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不仅能引出各种大小的角,而且能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
角还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所形成的图形,这是从运动变化的视角对角的理解。教材利用活动角向学生渗透了这种运动变化的思想。
小关系,更是这三种角概念的内涵。学生对钝角大于90°能够接受,对钝角小于180°要适当给予强化。平角和周角都是第一次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在平角和周角的图形上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感受平角和周角都是同一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平角的边是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周角的边是重合在一起的两条射线。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平角的度数,通过推算得出周角的度数。
4 在角的运动变化中教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让学生探索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二年级(下册)里,学生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那时的认识,处在直观、初步的层面上。本单元里继续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建立在这些角的度数(即量化刻画)层面上;而平角和周角,都是本单元教学的新知识。
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教材第18页的下半部分教学计量角的单位和量角器的构造。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对着量角器的图着重讲解计量单位“度”,并在量角器上用红线表示出1度角的大小。然后让学生分别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线。在找这些刻度线时,要让学生明白各是从量角器的哪边起的,刻度线上的刻度是多少,并在0°刻度线和另一条刻度线组成的角上用手指画一段弧线,体会度数与相应的角的大小。
在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以后,教材安排学生研究它们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对大小关系的研究,一方面能整理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加强对这些角的理解。教材鼓励学生的研究方式多样化: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凭直觉说出相互关系,也可以通过180÷90、360÷90这些计算发现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种大小的角,“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在物体的表面上找到认识的角;在钟面上观察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对折圆形的纸,折出直角,打开成平角和周角等。
学生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学习用量角器画角不会有多大困难。第23页例题鼓励学生先画一画,再交流画法。部分学生看了例题的图,也能懂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画40°、70°、135°的角,巩固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第27页第8题量出方向板上任意两个方向间的夹角,既练习了量角的方法,又进一步体会了各方向之间的关系。
第19~21页的“想想做做”里还有以下内容:(1) 分别度量三角尺上的各个角,记住每个角的度数。知道了三角尺上的各个角的度数,能便于测量或估计其他角的度数。(2) 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与画出的角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他们对角的认识就准确了。(3)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各个角的大小分别相等,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图形的特点。(4) 初步估计角的度数。让学生凭借头脑里90°、60°、45°等角的大小,估计少先队队旗上一些角的度数,不要求他们估得很准确,但希望他们估计时的思考能有道理。
在学生实验时,要提醒他们把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不能一会儿摆得高、一会儿摆得矮;要让物体自动地滚下去,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手挡;要体会每次实验为什么求出三次滚动距离的平均数。
3 简要地讲解量角器的构造,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工具时的困难。
第18页例题中有一个角,要求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度量这个角的大小。用三角尺上的哪一个角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由于三角尺上角的大小不同,所以学生测量的结果和表达各不相同。这道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产生需要——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1) 从生活现象引入。
在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结合文字介绍: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图形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地延长。
(2) 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在学生对射线有了形象感知以后,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配合这句话,教材画出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涂上红色;其中一个端点保持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射线的表象。
教材多次为学生创造比较的机会。如第16页通过“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识别七个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第2题结合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也在安排学生进行比较;第25页练习四第1题指出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又一次安排了比较活动。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在反复的比较中逐渐清晰、逐渐巩固、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