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学阅读课的文化之旅——从康拉德与沈从文的比较看水/海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蕴

合集下载

水和海-中西诗学的意象比较

水和海-中西诗学的意象比较

中西诗学 的意象 比较
卢 炜
( 浙江丽水 师专 中文 系 浙江 丽水 3 3 0 ) 2 0 0
[ 芙键词 ] 水意象; 海意 象; 簧士形 象; 英雄 形象; 宗教 ; 恩堆定向 【 提 要 ]皋文尝试甩县怅的两个意 象采概括 中西诗 学的盖异 , 这种宏观把握有助于直观、有鼓地 比较 中国的
W at r a e nd e Sa
— —
Th ma e c m p r tv i r t r e we n e i g o a a i e lt a u e b t e Ch n s nd t e t e i e e a he W s
LU e W
( k e e Ⅱ 吡 L h C i s D n ne i u s
中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 诗经’ 中第一篇 《 关睢》 咏唱的爱 情 之歌 , 浮现出第一个意象 … 窍窕淑女” 从此 . 美女意象 始终 占据着 中国文学史的主导地位 , 亘古不变 。 众所周知 , 西方文学是源于古希腊 , 么 《 那 希腊神话 》 势 必是溯琢之焦点。 利第斯《 明的对称 》 埃 光 中说 :大海是希腊 “ 传统的继承人 , 风吹 自君士坦丁堡 ;大海所拥有正是整个 北 爱琴海世界的荣誉和财 富。 《 希腊神话’ “ 的 阿耳戈英雄” 大力神赫利克勒斯 、 火 、 盗 英雄普罗米修斯 、 英雄 奥德修斯 , 七英雄 围攻忒拜 等等, “ . “ 英雄意象 是作品 中的最重要的表现 手法 和目的。 其后 , 中国和西方作品 中绵绵不断地继 承和发扬各 自意 象。
dfrn s k,u l e ei db esei a r cnio n hu} m B i e t ‘ b t s b c e yt el t a odt nadtogt m e y ao d d h p n u l i l

论康拉德小说的“海洋”意象

论康拉德小说的“海洋”意象

论康拉德小说的“海洋”意象作者:赵泽余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2期摘要:约瑟夫·康拉德热爱海洋。

康拉德在他的海洋小说里注入了多重的思维视角,因而成为了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他也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更是被我国作家老舍所喜爱和推崇。

在本文中,笔者以康拉德的海洋小说《青春》为例,从“海洋是困倦灵魂的归宿”和“海洋是青春的战场”两个方面来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海洋意象。

关键词:康拉德海洋小说海洋《青春》前言约瑟夫·康拉德自小喜欢并向往大海,不久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

康拉德在海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之后由于身体原因放弃了航海,转而握起笔杆用英语从事文学创作。

康拉德的作品依据题材分为海洋小说、丛林小说和社会政治小说,其中海洋小说最为被人们熟知且称道,也为他赢得了“海王”的美誉。

康拉德创作的海洋小说有《“水仙号”的黑水手》《阴影线》《青春》等,在本文中,笔者重点以《青春》为例,分析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海洋”意象。

在康拉德创作的多部海洋小说里,《青春》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短篇海洋小说。

这部小说里记叙的是康拉德本人的真实经历,是他当上二副的第一次航行。

《青春》讲述了在一次航行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无论是海洋上的恶劣天气,还是在行驶中意外发生的火患,抑或是主人公马洛对此的态度,这一切都被作者“别有用意”地用来象征并解释人生。

本论文旨在论述:在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将海洋作为中心点,以《青春》为例,从“海洋是困倦灵魂的归宿”和“海洋是青春的战场”两个方面来分析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海洋”意象。

对康拉德海洋小说的分析,在今天乃至未来都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他的海洋小说的经典之处。

一、海洋是困倦灵魂的归宿海洋,自古以来就和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康拉德的童年和多年的水手生涯使他对生命和海洋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同常人的体会:“生命问题似乎太浩瀚了……大海是无所不知的,早晚总会揭开帷幕,让每个人都能看透那隐在一切谬误里的智慧,那藏在种种疑问里的真相,以及那超越忧患恐怖的安全和平的领域。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doc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doc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摘要:湘西是一个山清水秀、充满神秘力量的迷人地方,沈从文用自己的笔给我们展示了湘西世界的风土人情,描绘了湘西的自然景物,在写湘西世界的作品里出现了水、船、山等意象,其中以水这一意象出现的最为频繁,可见水对沈从文和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意象水原因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

他的作品有小说、散文、书信等形式,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其中以写湘西世界的人、物、事为最多。

在他的作品里出现了水、船、山一系列意象,其中水这一意象出现的最为频繁,可见水对沈从文的重大意义。

现代作家汪曾祺在《晚翠文谈》中称沈从文为“水边的抒情诗人”。

在《从文自传》中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时较美好的生活,大多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于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同时也认为自己的文学事业是建筑在“水”上:“我所写故事,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做背景。

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上、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在沈从文的意识里,水不单单是简单意义上的水,而是一把开启心灵智慧的钥匙,拨开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迷雾的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沈从文如此钟情于水呢?我认为沈从文钟情于水这一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艺术典籍如《蒹葭》、《关雎》、《山鬼》、《湘夫人》、《洛神赋》中出现了“水”意象,这些作品给了沈从文启发。

中国人大多有着乡土情结,这一点相对于大部分人是通用的,沈从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沈从文自15岁离家当兵,直到暮年,回家的次数也是数得清的。

他一直牵挂着自己童年住过的寓所,怀念着家乡的那一湾清波。

离家越远越久,思乡的情绪便会越来越浓。

这时童年记忆的清水便化作一道永恒的记忆深深地印刻在沈从文的脑海里,而这永恒的水对于沈从文来说,便转化成他作品中水这一意象,水像一条血脉贯穿于沈从文表现湘西的作品中。

论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

论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

第8卷第1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 8,No. 12005年3月Journal of Jimei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s)Mar., 2005 [收稿日期]2004-04-28[修回日期]2004-12-16[作者简介]罗伟文(1968-),男,江西临川人,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学研究。

论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罗伟文(集美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21)[摘要]沈从文精心建构了一个奇特的“水”意象,对它的解读是我们开启作家隐秘心扉和理解作品的一把金钥匙;沈从文对水的钟情有特定的文化和心理根源;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原型意味,沈从文从水与忧郁、水与生命、水与自然三个方面借用了“水”意象的传统资源,来构筑他的艺术世界和传达他的审美理念。

在挖掘和利用“水”意象传统资源时,赋予了它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乌托邦情怀,显示了卓越的文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沈从文;“水”意象;原型[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889X (2005) 01-84-06一沈从文一生钟情于水,他以诗意的笔触精心建构了一个神奇的“水”世界。

“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1](P31)对水的诗意想象和描摹使沈从文的诸多作品都荡漾和流溢着水的光影,是水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灵感,陶冶和培育了他的性格和想象。

沈从文正是以湘西“水”之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一切,追寻和构想符合他的梦幻要求的理想人生模式。

正如作家自己所言:“水教会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故事,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过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2](P375)因此,水作为沈从文笔下生动可感的文学景观,不仅是许多作品的背景,而且积淀为极具神韵的审美意象。

对“水”意象的解读,是我们开启作家隐秘心扉和理解作品的一把金钥匙。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原型意味,所谓原型即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解读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

解读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

解读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作者:邓宇萍来源:《卷宗》2015年第10期摘要:中国的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作家中的名人更是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沈从文的散文普遍含有浓厚的水意象,无论是人物、事件的语言特色、形象塑造的特点,还是剧情故事框架的设计,每个细节都尽显水意象、水情结。

本文主要探析沈从文的作品之中如何体现水意象,水意象对文章的影响,以便更好的认识沈从文,了解沈从文和他的作品。

关键词:沈从文;文学作品;水意象(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代号:14SB0132)沈从文是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中普遍都会体现一个特殊的“水”意象。

分析并解读沈从文的作品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他所表达的水意象。

沈从文的故乡是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其地理文化充满了许多的水文化。

水不仅仅是当地的地域特色,还是沈从文作品中的情感源泉,也是沈从文作品的特点。

沈从文的作品来源于水又升华了水,历世历代的文学家都没有像沈从文一样亲赖水,将水放在心灵深处来解读。

所以,水意象的解读便是解读沈从文作品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许多的作者的创作风格、审美观念、思想个性和创作欲望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沈从文更是如此[1]。

地域环境主要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沈从文的家乡是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这个城市里的水非常多,可以被说成是一座水城。

处于贵州和四川之间,整座城市都是水,并且被水包围。

这样的特殊地域环境下,沈从文的作品也深受影响,从小就被水所围绕、接触水,可以说和他是和水一起“成长”,从他的文章中也能够感受出他对水不舍得情怀。

除此之外,水对他的影响也来源于家乡文化。

湘西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充满着浪漫的情感,这种代代遗传的情感也一定程度的改善了沈从文的审美观念和思考方式。

2.童年经历的影响作者的童年会对其成年之后的作品有显著的影响[2]。

沈从文的童年是一段非常欢乐的时光,他小时候并不爱看书,但是又非常热爱自然环境这本“书”,尤其爱水,每次接近水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十分的欢乐,感受到大自然和自己融为一体。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探究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探究

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探究
邓思懿
【期刊名称】《神州(下旬刊)》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
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等著作,在他的文字世界里为我们成仙了一个美丽的水世界,表现了沈从文对水的情怀。

笔者出生在沅水之畔,沈从文对于生命和水的感悟正是源自此处。

笔者从人物性格塑造、语言特色运用等方面研究作者的水情结,探讨沈从文先生独特的水情怀。

【总页数】1页(P3-3)
【作者】邓思懿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一中学69.14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沈从文的"现代水世界"——从《诗经》看沈从文对"水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J],
王俊忠;黄艳红
2.沈从文的"现代水世界"——从《诗经》看沈从文对"水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J],
王俊忠
3.解读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 [J], 邓宇萍
4.简析沈从文作品中的\"山情结\"和\"水意象\" [J], 韩卓异
5.水世界与水情怀——沈从文作品中的水意象探析 [J], 李晓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刘婷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22)6
【摘要】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中,沈从文常将人事的哀乐置于水边加以描绘,水,不仅仅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背景,而且水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既给了沈从文创作的灵感和智慧又给了他孤独的享受,在作品中,水,还成为阻隔有情人相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刘婷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5
【相关文献】
1.守望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沈从文小说与散文中血缘亲情书写解读 [J], 彭建成
2.文学疗治:沈从文小说文化意义的别一种解读 [J], 任葆华
3.建筑在水上的世界--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初探 [J], 施铁
4.水意象的女性文化学解读 [J], 杨沉
5.现代与原始的文化冲突——解读沈从文小说《萧萧》 [J], 刘秀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沈从文创作与水的关系

浅析沈从文创作与水的关系

浅析沈从文创作与水的关系摘要:水作为文学一个不朽的典型象征,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意蕴。

沈从文笔下多水,本文将通过对他作品《边城》、《三三》的分析,走进沈从文水的世界,感悟他水边故事的神奇与美丽,水性人格的魅力,从而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水,更进一步了解作家沈从文。

关键字;沈从文水创作关系人生价值水作为文学一个不朽的典型象征,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意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带有一种连续不断的愁绪;。

更有温庭筠“梳洗吧,独倚望江楼,思妇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心境。

在各民族创世神话里,宇宙最先往往是一片原始混沌的大水,“水”又象征着新的生命。

基督教的洗礼仪式即是以水洗去原罪的污浊,获得精神上的新生……一个平凡的水的概念却有着如此丰富的象征内涵,而沈从文则说从汤汤流水,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面。

沈从文是一个对水描写最多、了解最深的作家,他把水写得极深透极富于感情,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为题材背景,大多数都是水边的故事,如《长河》、《三三》、《湘西》还有我们最熟悉的《边城》,这些作品,都始终都贯穿着水的精灵。

我们审视沈从文以湘西题材背景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大多并不是直接以水作为表现对象。

在创作中,他所选取的往往都是河上,码头,水边的人生等。

在许多作品中,水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主体,,但他却成为沈从文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出发点,而且在更多情况下,他作品中的水都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场景而出现的,水贯穿着作品中故事的发展情节、人物性格、人生命运,这样大量写到水及水的故事与沈先生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从水之源头、水之故事、水之性格三方面来走进沈从文的内心世界,亲近自然,感悟他笔下水的世界。

一:水之源头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养分,失去水,我们可能会失去生命,是这具有灵气般极普通极平凡的东西带给了我们面对新生活的勇气,是水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孕育了我们的灵魂,孕育了整个人类。

从沈从文作品中水的意象看其道家思想

从沈从文作品中水的意象看其道家思想

从沈从文作品中水的意象看其道家思想摘要: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在现当代文坛独树一格,他多次谈到水在自己的人生和创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认为是水养育了他,教会他认识美,学会思考,并且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也是以水为背景。

沈从文当年离开老家只身一人到北京闯荡,他的创作不仅是对故乡的思想,更多的是见到工业文明,大都市生活以后有感而发呼唤一种更为健康的,诗意的生活方式。

他的作品大多被认为带有一种淡淡的田园牧歌的哀愁,沈从文自己却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其实,沈从文借助“水”意象还传达出一股更为深沉的悲哀,其作品中水有清美的德行、坚韧的生命力、孕育万物的母性和生命的无常与不定等特征,而从这些意象中我们能够读出很多道家思想,如虚静观,天人合一等。

这样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抓住的沈从文作品的核心思想,并对观照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水意象;道;虚静观;天人合一引言沈从文自己却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新,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许多研究者也开始挖掘其作品中的深刻内涵--道家思想的自然流露,而这些思想的流露离不开作品中水这一重要意象。

本文力图通过其作品归纳出“水”的独特意象,然后进一步来阐释这些意象表达了那些道家思想。

这些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去抓住沈从文作品的深刻内涵,并对观照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具有神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沈从文与水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凤凰古城”,地处于川、湘、鄂、黔四省交界之处,也正是湘江沅水流域。

凤凰城是一座坐落在山洼里的小水域,城的四周是用石头砌成的城墙,沱江经城而过,城里多清泉,清冽的泉水从山岩缝隙里渗出,人们在石壁上凿成壁炉似的泉井,井前铺着青石板,井边放着竹筒做成的长勺,供人随意舀水之用。

泉井四周长满青苔及羊齿植物映的四周清幽碧绿。

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

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

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有着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独特思想、独特才华的一位著名作家。

当所有的程式化、口号化、模式化的作品被时间被历史所大浪淘沙后,庆幸的是,我们发现还有沈从文,他不使我们孤寂、枯燥和乏味,他的作品犹如一泓清泉,丰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智。

严格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仅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几乎他所有重要的作品也都在这期间完成。

我们在惊叹他文学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时,也在惋惜解放后搁笔几十年未创作,与已与文学都是莫大的损失。

沈从文高小毕业,没上过大学,没留过学,成大学教授成名作家,完全靠着自学和一颗坚韧不拨的强大内心,他如终坚信尽管他走的文学道路是孤独冷清的,但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始终不被现实的迷雾所遮掩所冲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派右派都攻击他为落伍作家反动作家,他都不为所动,典型地具有魏晋时代士大夫的风度气质。

沈从文一开始文学创作,就有明确的文学创作倾向,他在作品中也反复提及,那就是水,本文主要探讨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

一.水孕育着沈从文创作的灵感,激活其思想认识的源泉沈从文写道:我赞美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

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教育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条河。

他的人生是从故乡的河开始的,河水承载着他的思想、抱负、品德以及对真善美的终生追求。

能以独特、纯洁的心灵去感知自然界万物,始终保持一颗童稚的内心,在混乱污浊动乱的年代里,写下纯美洁净的文字,讴歌山水,草木,农夫,水手甚至妓女等质朴善良的人,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憾,沈从文用心灵写下的散文、小说等作品可以说是一曲悠扬动人的田园牧歌。

他那充满诗情画意,感人至深的作品,并不是源于广博的学识,惊人的才思,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而在于他近乎朴拙木讷的乡人真情,对万物之源水赤热的崇拜和忘情的痴迷。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1 水的原始意象———亘古如斯的文化承载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忘川悠悠。

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一再表白自己的文学事业只是建筑在“水”上。

认为“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是水。

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水。

”“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做背景。

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上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我文字中的那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他的散文《戴水獭帽子的朋友》、《老伴》、《辰河流域的水手》等等,或在河边,或在溪上,演绎着人间的离合悲欢。

即使不直接以水为背景的作品,也带着水的色泽。

《云南看云》中变幻莫测的云彩,五彩斑斓的霞,还有澄明如镜的天。

他们交织出的画面也渲染着水的光彩,流溢着水的音符。

水为何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呢? 这与水的原始意象密切相关。

1. 1 水象征阻隔,也暗含着联结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水作为原始意象本是一种自然物象,先民们通过无数次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使人们对水达到一种普遍的体验。

在我国,水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是阻隔的象征,具有阴柔的美感。

在《易经》中,《坎》卦代表水,同时也代表险阻; 《说卦》曰:“坎,陷也”; 《象辞》也说:“习坎,重险也。

”水意象表示阻隔意绪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湾清水,波光摇曳,倒映着相恋双方日益憔悴的身影,载得动多少离人的相思泪? 此岸和彼岸隔着几度春秋? 积蓄着多少惆怅和孤独?沈从文的散文世界,是一个水的世界。

在这方世界里的人物依然也摊派了哭笑吃喝,演绎着悲欢离合。

沈从文的“现代水世界”——从《诗经》看沈从文对“水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沈从文的“现代水世界”——从《诗经》看沈从文对“水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a n v to f“ t ri g nd i no a i n o wa e ma e”o e ng we fSh n Co — n
W ANG u —h n J n z o g,HUANG n h n Ya — o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 n ct n l ies y F j n3 2 0 , hn ) LmigVoai a Unvri , ui 6 0 0 C ia o t a
ca l n t e c lu e c l b iis t e o s a ty d a n t in s f o t e t a ii n lk o e g . i l i h u t r e e rt h y c n t n l r w u r t r m h r d t a n wl d e y e e o
Th s pa e s t a k a o he s r g “ t r i ge n Sh n Co — n p os i p ri o t l b utt ton wa e ma ”i e ng we r e,i ia i g t t nd c tn ha M r S n Con — n lv d i i wn mod r t r word,a hi wa e ma e”s n e t . he g we i e n h s o e n wa e l nd t s“ t r i g i c he “ o on ”h s be n a l g hit r Bo k ofS gs a gu on s o y.Na u a l t r ly。M r .She ng we s i l e e y n Co — n wa nfu nc d b t a ii a i s l s ia oe r r d ton lCh ne e ca sc lp t y,a h n t i “ t ri g nd t e h s wa e ma e”i ou o a f c i owl s b nd t fe t h s kn — e e a n v ton f dg nd i no a i or“ t r n hi r e wa e ”i s p os .Thi r il s d on t e mo e n wa e rd i s a tce ba e h d r t r wo l n Sh n Co — n’ o e,d s us e s i he ia c n v l pme t o l s is e ng we s pr s i c s s hi n rt n e a d de e o n fca sc .

一派清波溢笔端——浅谈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及其象征意义

一派清波溢笔端——浅谈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及其象征意义

关键词 :沈从文 ;水 ;家园 ;和谐
中图分类 号 : I 0. 26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7-47( 06 0- 5-2 6311 20 ) 20 40 0
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 ,童年 的生活经历对沈从文 的创作有很大 的影 响。沈从 文(92 9 8的家乡 “ 10 —18 ) 凤凰” 地处湘西沅水流域 , 沈从文 的童 年是 在水边度过 的 , 在这里 ,他玩 自己 的游戏也看河边的人和事 , 给予 了他今后创作 的丰 水
富的基础 ,也赋予 了他灵性 ,正 如他 自己所说 :“ 我幼小时较美 丽的生活 ,大部分都与水不 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
边 的,我认识美 , 学会思考, 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① (从文 自 《 传 . 我的家庭 》 “ ) 从汤汤流水上 ,我明白了多少人事 , 学 会 了多少知识 ,见过了多少世界 !我的想 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 的。 ② (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 系》 “ 的感情流动而不凝 ” 《 )我
中或岸上讨生活的剽悍 的水手 、靠作水手生意谋生 的吊脚楼 的妓女 、携带农 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 客店 的老板娘 、终生漂泊
的行脚人 ……纷纷来到沈从 文笔 下 ,给他 的创作烙 印出鲜 明的沅水文化与湘西独有 的地域文化色彩。如 《 柏子 》 丈夫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贵生 》 《 、 三三 》 《 、 边城 》 《 、 长河 》等篇 目, 或在溪边 , 或在水上 , 写的是水边人 家特有 的人 和事 ,风俗 民情 ;或 以此为背
Apr 2 o . O6

派 清 波 溢 笔 端


浅谈沈从文创作 中的水及其象征意义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水意象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水意象

2009年第3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3,2009 (总第115期)J O U R N A I.O F M I JD AN JI A N(;(:()I。

I。

E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Seri al N o.115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小说中的于凤艳“水”意(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象[摘l g]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和川端康成以其作品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对传统文学的浓情厚意,在两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他们的小说融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于一体,在对自然风物的描摹中抒写着传统的美丽与哀愁,而“水”成了两位作家在小说中叙事抒情的特殊载体。

[关键词]水;归属;孤独;漂泊[中图分类号]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3一0017一02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和川端康成以其作品诗化的语言、抒情的笔调。

以及对传统文学的浓情厚意,在两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小说能够在国内外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作家小说创作中强烈的抒情倾向。

他们的小说融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于一体,在对自然风物的描摹中抒写着传统的美丽与哀愁,而“水”成了两位作家在小说中叙事抒情的特殊载体。

一、归属之“水”在理想与现实不断冲突的失望与痛苦中,人类会自然地运用其智慧寻找一个内心世界的平衡点,因此贯穿沈从文作品的一个主题就是长河的宁静和伟大。

面对20世纪越来越凸显的拜会现象,沈从文笔下的长河永远充满着阳光和神秘的迷人魅力,它是人类自然本性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也是智者们追求的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理想中国。

在沈从文笔下。

现代城市吞噬r人的自然天性,而被物质文明和宗法礼教双晕枷锁控制着的古老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一步步丧失了原有的自然状态。

长河边寂寞开无主的芭茅花,顺乎天性地自在地生长,田间耕作的男女虽有着苦痛的经历却仍IH尽力活下去;而文明演进的代价之一却是人性的丑恶对美的胜利。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

学界 , 诸 多学 者对 此展 开 深入讨 论 。L a k o f基 于体 验哲 学 与 原 型 范 畴理 论 提 出 了理 想认 知模 型 ; F a u c o n n i e r 提 出了心智 空间 以表征可 能情景 中的概 念, 并 以此为基础 与 T u r n e r 合 作提 出了概念 融合理 论 - 5 ] ; L a n g a c k e r 则用认 知域 ( d o m a i n ) 来表征 概念
地中海沿岸 的古希腊 、 古罗马文明 , 水对于人类 文明 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正是这湍流不息 的逝
水将 原本陌生 的诸 多人 类文 明联 系在 了一 起 , 相 互
们接下来试 图通 过认 知 主义 的概 念 观对其 加 以梳
理, 以明晰这千差万别 中的共性与关联 。
影响 、 相互借 鉴 。在 全球 化 浪潮 下 , 以“ 水” 为研 究
互 关 联 的认 知域 。这 些 认 知 域 最 终 构 成 一 个 认 知 矩
流动性是水 的一个主要 属性 , “ 流水 ” 是 中西文
学作 品中最 为常见 的 意象之 一 。《 论语 ・ 子 罕》 中
写道 : “ 子在川 上 日: 逝 者 如斯夫 , 不舍 昼夜 。 ” 这 可 能是 中国文 学史上 有文 字可考 的较早 对 “ 水” 意 象
质上说 , 它是认 知主体 在识解 客体过 程 中所形 成 的

种相对定 型的心智 结构 , 是 组织 和表征知识 的模
式, 由 概念 即 其 间相 对 固定 的 联 系 构 成 … 。在 认 知
的“ 水” 意象 为研 究对 象 , 以认 知主 义 为理论 支 撑 ,
从概念矩阵和概念 整合 角度 , 对 水文 化进行 对 比性

中外文学比较

中外文学比较

中外文学比较主题上,中国文学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淌着千年的智慧。

《论语》里讲仁爱,像大河里的一股清泉,滋润着中国人的心。

外国文学呢,像一片广阔的海洋,波涛汹涌又充满神秘。

《哈姆雷特》那复杂的人性挣扎,就像海洋里的漩涡,深深吸引着读者,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人物塑造方面,中国文学里的英雄像巍峨的高山。

就说关羽,忠肝义胆,那形象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倒,让人敬仰。

外国文学的英雄呢,更像闪耀的星辰。

像超人,在城市上空飞翔,用超能力拯救世界,那光芒照亮了整个城市,多耀眼啊。

情节发展上,中国文学有的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红楼梦》情节推进,就像画家一笔一笔勾勒、渲染,慢慢展现出大家族的兴衰,细腻得很。

外国文学有的像坐过山车。

《基督山伯爵》情节跌宕起伏,一会儿在谷底,一会儿在高峰,让读者的心像在过山车上一样,上上下下,刺激吧?情感表达中,中国文学的爱情像涓涓细流。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含蓄而深沉,像细流慢慢渗透到人们心里,那化蝶的结局,像在细流上盛开的花朵,美极了。

外国文学的爱情像热烈的火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的爱情,像火焰一样燃烧,哪怕面对家族的仇恨,也无法阻挡,这种热情能把人融化呢。

文化内涵上,中国文学是一座古老的宝库,装满了民族的精神财富。

古诗词里的意境,像宝库中的珍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外国文学像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想。

《百年孤独》里那魔幻的情节,像万花筒里的奇妙图案,展示着拉丁美洲独特的文化,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吗?叙事手法上,中国文学有像讲故事的老奶奶一样娓娓道来的。

《聊斋志异》里一个个故事,就像老奶奶在夏夜给孩子们讲鬼故事,充满神秘和趣味。

外国文学有像侦探揭秘一样的。

《福尔摩斯探案集》,一点点抽丝剥茧,让读者跟着福尔摩斯的思路走,像在迷宫里找出口,紧张又有趣。

对人性的剖析,中国文学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恶。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善良正义的,也有奸诈邪恶的,像镜子里不同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摘要:解读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水与生命之美、水与五常的命运、水与孤独三个方面分析沈从文的人生与创作,解读沈氏小说的真正魅力所在。

关键词:沈从文水文化情结[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7-0016-02“我看久了水,从水利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象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情,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想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

这时节我软弱的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1] P105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从极具原始神秘的湘西沅水流域走出来的作家,他以独特的笔调书写着美的生命之歌。

在他的笔下,“水”如同一个人一样的存在着,她的形貌、性格、体态及至呼吸、情感,都具体可见。

这位作家就是沈从文,考察沈从文的创作文本,可以发现他对水文化情有独钟。

他以湘西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和散文,“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2]《边城》、《长河》、《三三》、《湘行散记》、《湘西》……无不贯穿着水的精魂。

解读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一何谓“水文化情结”?就是在独特的水域环境中培育起来的特殊情感与在某段特殊的人生阅历中形成的对文化教育作用的认知融合而成的创作心态。

作者的文化情感往往表现为在创作中一种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治水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

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伙伴,从古至今,水既是某种人生境界和哲理的象征,又是某种道德精神和人格品质的显现;既具有某种坚强的力量、坚韧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又具有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聪明才智,孔子在耄耋之年挥戈自己的一生,发出这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老子认为水看起来与世无争,没有一点个性与刚性,因此它能成就一切个性,能够争得所有的东西,“上善若水。

水一样的柔韧与海一般的刚强——沈从文的《边城》与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水∕海意象比较

水一样的柔韧与海一般的刚强——沈从文的《边城》与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水∕海意象比较
话 都有一个共 同的主题 ,即世界万物 皆诞生 于浩瀚 无涯
收 稿 日期 : 2 0 .70 0 90 .7 本 文 为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成 果 , 项 目编 号 :8 6 4 234 作者 简介:蔡云 琴 ( 9 5 ) 1 7 一 ,女 ,福建莆 田人,福州大 学外语学院讲 师,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硕士 ,研 究 方 向 : 比较 文 学 。
4 3
的原始大水之 中。 圣经 ・ 《 创世纪 》中著名的诺亚 方舟 故 事 ,希腊 的洪水再生神话 ,都讲述 了洪水滔天 ,万物灭
有永 不 衰竭 的生 命 力 。但 是 一 贯 平 静 美 丽 的水 也 有 凶暴
的时刻 ,在 《 边城 》中那个惊心动 魄的雷雨之夜 ,水 的 面 目不再笼着一股温 隋 ,而是带来 了死亡 。大雨过后 , 翠翠 打开门~看 , 门前已变成 为一个水 沟 , 股浊流便 “ 一
还 与他非 同凡响的海上生 活经 历不能分割 。内志德这句
话虽然说 的是康 拉德 , 但借 用来谈论沈从 文似也不 为过 。 康拉德对 大海有着特殊 的眷恋之情 。他十五岁便不
了漫长 的民族文 化积 淀成为一种独立 意象存在于 中西方
文 学之 中。 水 ”这一 原始 意象在 中西文化 中具有源远流 “
仙 号 ” 上 的 黑 水 手 》 “ h i e e acsu ” T eN g r fh riss )和 沈 g ot N
人被腐化污染 的心灵得 以清洗 ,污泥浊水得 以涤荡 ,灵 魂得 以升华 。沈 从文 一生钟情 于水 ,他 以诗 意的笔触 精
从 文的 《 边城 》以探讨 中西文化 以及 民族性格 对作家 的 影 响及 其在各 自作 品中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在短 时间 内得 以打破 ,因此面对 全校 学 生
的阅读 进行 的课 堂实践 以及学 生 的反馈 做 一总
作 家与水
探讨 本科 生 文学教学 的有效 方法 与心 得 。 然 而历史 以来形 成 的学科 间分 明的界 限不 结 ,


的校选课 便成 为进行 通识 教育 的有效 渠道 。作
作 家对 人 与水 / 所 代 表 的 自然 关 系的 不 同 认 知 , 海 引领 学 生探 讨 中 西文 化 以及 民族 性 格 对 作 家
的影 响 及 其在 各 自作 品 中的 反 映 , 受 文 字 阅读 的快 乐 。 感
关键 词 : 识 教 育 ; /海 意 象 ; 阳文 化 ; 亮 文化 通 水 太 月

要 : 学 阅读 是 对 大 学 生进 行 通识 教 育 的有 效 途 径 , 带 领 读 者 领 略 不 同国 家 、 同时代 的 文 化 思 文 它 不 想 。 以共 同的 文 学 意 象水/ 为切 入 点 , 海 比较 阅读 康 拉 德 的 海 洋 小说 和 沈 从 文 的《 边城 》 从 两位 ,
近 年 来 , 识 教 育 ( b rl d ct n 的 现 通 1 ea u ai ) i e o
文学 即人学 。它承 载 了人 类 的精神 活动 以
代理念 受到 中国教育 家 和教育行 政 部 门的高度 及 大量 的文 化 内涵 ,阅读 文学作 品不 仅仅 是消 重视 ,并力 图把这种 理念 纳入 中 国普通高 校课 遣 怡情 ,也 是认识 自己认 识世 界的好 方法 。然 程综合 改革 的范畴 中 ,从 而使 通识 教育与 我 国 而 , 一个 主要 以理工科 为主 、 在 大部分 学生谈 英 普通 高校 的 教学 实 际 、 培养 目标 、 学 体系 、 教 教 语 色 变的 的学校 中 ,如何 让学 生 阅读 大部 头 的 学方法 和谐统 一 ,并 赋予 其 中国传统 、中国风 英 文原 著 的确是个 挑战 。为此 笔者特 意选 取 了
前准备 侧重 于 了解作 家的 生活背 景及其对 创 作 开启 作 家 隐秘 心扉 和理 解 作 品 的一 把 金钥 匙 。
的影响 。 在课 上 , 生们把 他们 的发现 分组进 行 基于这 样 的认 识 ,笔 者选 取 了康拉 德 的航海 小 学
介绍 。

说《 台风 》 rp oe 和 沈 从 文 的 《 城 》 以水, (yhn ) 边 ,
宁 德 师 专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2 1年 第 2期 00 ( 总第 9 3期 )

次 文 学 阅 读 课 的 文 化 之旅
蔡 云 琴
( 州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0 2
—Leabharlann —从 康 拉 德 与 沈从 文 的 比较看 水/ 意 象在 中西 文 化 中 的不 同意 蕴 海
格、 中国气派 、 国特色 。 别是 2 0 中 特 0 8年 5月在
曾被改 编成 电影 的英文小 说 ,通过 电影 的欣赏
复旦大 学举办 的首届 “ 对时 代挑 战的大 学本 激 发学 生 的阅读 兴趣 。同时在 教学过 程 中借鉴 面 以学 生 为 主体 , 以教师 为 主 导 ” 的教 科教 育改 革 : 学通 识 教育 论 坛 ” 大 之后 , 大学 大学 英语 “ 在 充 引导 学生 教育 中贯彻通 识教育 的理 念 、打通 学科间 的严 学 模式 , 分发挥 学生 的学 习主动性 , 在 阅读 中发 现 、 思考 。 文就对 康拉德 航海 小说 本 格界 限 、 开设通 识教 育课程 、 鼓励 学 生 自由选 课 已成为各 大学教 育 改革 的重点 。
生打开一 扇世界 文 学之 窗。
2 纪 西方 小说 发展 产生 巨 大影 响 的作家 , 0世 康
收 稿 日期 :0 9 1 0 ; 文 为 福 建 省教 育厅 社 会 科 学研 究 成 果 , 目编 号 8 64 。 20 - 卜 7 本 项 23 4
6 7
拉德在 英 国小说 史上 占据 着重要 的地 位 ,就像 河水 上扩 大的 ……我虽 离开 了那 条河 流 ,我所
弗雷 德里 克 所 说 :约 瑟夫 ・ 拉 德 的主要 作 品 写 的故事 , 多数 是水 边 的故 事 。 “ 康 却 故事 中我所 满
为最杰 出 的维 多利 亚小说 与最 出色 的现代 派作 意 的文章 , 常用船 上水 上作 为背 景 , 我故 事 中人 家提供 了一 个过 渡 。”【 相对 于其 他的作 家 , 物 的性格 ,全为我 在水 边船上 所见 到 的人物 性 l J ( 康拉德 的生 活经 历很 是特 殊 , 因此 , 置学生 课 格 。 ” ” 布 翻 因此 , “ 海 ” 象 的解 读 , 对 水/ 意 是我 们
非英 语专 业 的学生 ,对于康 拉德 的名 字也
为兴趣 于 比较 文学 的大学 英语 教师 ,利用 自己 许 有点 陌生 。但对 于 电影 导演 希 区柯 克改 编 自 的学科专 长 , 者开 设 了“ 笔 英文 小说 原著与 同名 康 拉德 《 暗的 心》 黑 的悬 疑片《 代启示 录 》 现 却是 作 对 改编 电影 的 比较 阅读 ” 一课 程 , 希望 藉此能 为学 熟 悉 的 。 为一 位深受许 多现 代派作 家推 崇 ,
学生在 小 组总结 里说 :康拉 德这 种复 杂 海 这一 意象作 为切人 点 ,让学 生就 以下 几点进 “
的 、 民族 的 、 两种 文化之 间挣扎 的特殊 身 份 行 探讨 : 跨 在 一是 水在 中西文 化 中的象征 意 蕴 ; 二是 让我想起 我们 中国的 沈从 文 。他们 两个 的个人 它们 在两位 作家的作 品 中的体 现 ;三是 中西文 生活经 历 以及 创 作非 常相似 。都是 年纪轻 轻便 化 的宏 观 比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