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要点
抢救患者流程及注意事项
抢救患者流程及注意事项
1、一旦发现患者无自主呼吸、心跳,应立即放置患者平卧,有条件或者有时间,应放置患者在硬板床上仰卧,施救者双手交叉按压患者胸前区,具体位置就是双乳头连线中点垂直按压,理想深度应大于5cm。
注意每次按压结束后,要使胸廓充分回弹,按压的频率应大于每分钟100次。
2、在按压的同时,一定要周围人及时拨打120,这很关键的。
3、每胸外心脏按压30次,给予患者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气体从鼻子漏气,同时要观测患者的胸廓是否起伏。
如果患者的胸廓没有起伏,则为无效的人工呼吸,做心肺复苏,等待着120医生的到来,进行专业的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术中配合
手术记录
03
根据手术进程,及时记录手术步骤、操作细节及所用器械等,
为手术后的总结和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与护理人员的配合
液体管理
协助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的输液通道,确保输注的液体种类、剂量 准确无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监测护理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协助监测患者的护理指标,如体温、血糖、尿量 等,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有出血性疾病、贫血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管 理,预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06
案例分析
成功抢救案例
1 2 3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车祸导致严重失血性休克,通过及时输血、 止血和液体复苏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成功案例二
一名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医护人 员迅速进行手术止血和输血,最终成功挽救了产 妇的生命。
麻醉药物管理
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协助准备麻醉药物,确保药物种类、剂量准确 无误。
监测生命体征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 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给麻醉师。
与手术医生的配合
手术器械传递
01
根据手术医生的需求,准确、迅速地传递手术器械,确保手术
进程顺利。
止血措施
02
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止血操作,保持手术野清晰,防止失血过多。
经验教训与总结
经验教训一
经验教训二
经验教训三
总结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应 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 加压包扎、填塞等,以减少出 血量。
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 血规范,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 全。
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液 种类和速度,避免过量或不足 。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注意保暖。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镇静止咳药,如惊厥频发或持续状态时,可采用静脉负荷量、苯巴比妥钠每日10~15 mg/kg。
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速尿、氟美松等利尿脱水剂,严格限制入量。
(三)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心肌酶等。
(四)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
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纠正酸中毒。
重度呼吸性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于50%可考虑用呼吸机做人工通气。
(五)诊断为缺氧性心肌损害者,应用多巴胺及果糖时,应注意液体滴速勿外渗。
(六)病情好转后继续监护各项生命体征:1 .每15~30 min测生命体征一次,必要时应用心电监护,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注意体温及尿量变化。
2.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发生的时间,是否存在易激惹,对剌激反应程度,有无肌张力改变、惊厥,原始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3.注意神态的变化,如面色、前囟饱满,脑性尖叫,双侧瞳孔大小及肢体活动等。
(七)病情完全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1 .保持患儿安静,专人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护干扰,出生后前3天禁止沐浴。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内分物,喂奶后注意面色变化,防止呛奶。
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吸痰。
3.镇静、注意保暖,视病情采用暖水袋或暖箱保温。
4.室内空气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保持床铺清干燥。
5.及时抽血化验及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程序】立即抢救→ 通知医生→ 继续抢救→ 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 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下。
在失血性休克发生时,及时的急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挽救生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2.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级。
3.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4.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苍白、湿冷的皮肤可能是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 了解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二、急救护理措施1.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位置。
2. 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血液回流。
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始输液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
4. 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考虑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红蛋白水平等,以指导后续治疗。
6. 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组织的氧合水平。
7.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低体温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8. 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以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9. 与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 注意感染的预防,包括严格的手卫生、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等。
2.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3. 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及时纠正贫血和凝血障碍。
4. 注意肠道保护,避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5.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6. 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
7.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呼吸衰竭。
8. 避免液体过负荷,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四、转运和后续处理1.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安排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摘要】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从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早期抢救阶段,及时评估和快速干预是关键,包括给予氧气、复苏液和输血等。
体位调整可以促进血流回流,减轻患者症状。
输液治疗要注意液体种类和速度,避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必需的。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及时性和有效性,团队合作的关键性在于多学科协同,预防的重要性需要强调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重要性、团队合作、预防。
1. 引言1.1 概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产科手术、分娩或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身体失血过多,引起循环衰竭的临床紧急情况。
这种情况在妇产科领域中比较常见,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对护士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在抢救过程中,及时的体位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应。
输液治疗和药物治疗也是抢救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唯一的救治途径。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需要医护团队密切合作,各职业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抢救效果。
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只有提前预防和干预,才能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团队合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预防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2. 正文2.1 早期抢救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尽快止血、维持循环稳定以及恢复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术中护理抢救与配合
穿刺输液 ,因选下肢静脉不仅会增加静 脉血 栓形 成的危险性 , 且在心肺复苏时 , 大部分血液不能顺利 地进行循环 , 导致各 种
药物不能达到心脏 ;②静脉输液时应选用较粗 的静脉 留置针 ;
③对有潜在心肺功能不全 的患者 , 应适当控制滴速或预 防性 给
中发生失血失液性休克 时 , 常会 焦虑 、 患者 恐惧 、 紧张 , 护士对
有 效 。 静 脉穿 刺 是 手 术 室 护 士 的一 项 基 本 功 , 是 衡 量 护 理工 也 作 质 量 的重 要 标 志之 一 。护 士 掌 握 好 静 脉穿 刺 的要 领 , 在危 重
失, 确保手术患者 的安全。 2 手术室是一个急救科室 , . 2 在护理实践 中要 以高 速、 高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
21 认 真执行查 对制度 由于患者处 于失血性 休克 , . 病 情危重 , 参加抢救人员多 , 容易 出现差错 , 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 , 做到心 中有数 。术 中的 口头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 行 , 中所有用药必须查对清楚后 再用 , 术 用后空瓶不能立 即扔
患者的抢救 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其工作 能力 、 业务素质直
接 影 响 到抢 救 的效 果 和 患者 生 命 的 安 危 。
心脏。注意减少搬动患者 , 以免增加 内出血 , 加重休克。充分供
氧, 必要时 面罩加压 吸氧 , 提高动脉血氧饱 和度 , 强氧储备 , 增
通过失血性休克 的抢 救 , 我们 深深体会 到 : 使 作为手术室 护士应具备 丰富 的知识和临床经验 ,既要有熟练 的操作技术 , 又要有高度 的责任心 , 处于一种所谓招之 即来 , 要 来之能战 , 战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无法有效地供应给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面对失血性休克的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数据。
一、急救护理步骤:1. 确认休克症状:失血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当病人浮现这些症状时,应即将考虑失血性休克的可能性。
2. 呼叫急救:即将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病人的症状和情况。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开始进行紧急救护。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将其放置在侧卧位,头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4. 住手出血:如果出血源可见且可以安全止血,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例如,用干净的纱布、绷带等进行直接压迫止血,或者使用止血药物。
5. 提高下肢:抬高病人的下肢,有助于提高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可以将腿部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
6. 维持体温:失血性休克病人容易浮现体温下降,可以使用保暖措施,如赋予保暖毯、调整室温等,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进一步休克。
7. 赋予液体复苏:在急救过程中,赋予适当的液体复苏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者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调整液体输注速度。
8. 监测病情:在整个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9. 传递信息: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时向他们提供病人的情况、急救过程以及病人的响应情况。
协助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和运送。
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护理时,要确保自己和病人的安全。
避免接触感染性物质,注意防护措施。
2. 心理支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病人和家属可能会感到恐慌和焦虑。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稳定他们的情绪。
3. 寻求专业匡助:尽管急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只是应急措施。
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模版(2篇)
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模版1)要求。
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
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病情危重须抢救者,方可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
3)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
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5)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
7)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的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9)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 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10)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11)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模版(2)【引言】【正文】一、背景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的建立,是根据医院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可以保障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能够快速得到救治和抢救,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命救治率。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提高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效率;2. 提高危重病人和急诊救治成功率;3.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状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情况下。
它是由于失血量过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正常功能而引起的。
在急救护理中,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病情,以防止进一步的休克发展和危及生命。
以下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标准格式的文本:一、患者评估和监测1. 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2. 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3. 评估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和温度等指标,以判断组织灌注情况。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头后仰法、清除口腔分泌物等。
2. 如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道辅助装置,以保证氧气供应。
三、控制出血源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如创伤部位、血管破裂等。
2. 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出血,如使用压迫止血、包扎、输血等。
3. 如有需要,进行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始输液以保持血容量。
2.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液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和输注速度。
3. 如有需要,进行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五、药物治疗1. 给予适当的药物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血管收缩,以提高血压和组织灌注。
2.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利尿剂和止血药物等。
六、保持体温稳定1. 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低体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2. 使用保温毯、加热输液等措施,防止患者体温过低。
七、监测和评估疗效1.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八、及时转诊和沟通1. 如患者病情无法控制或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治疗,应及时转诊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2. 在转诊过程中,与接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和处理措施。
以上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标准格式的文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全身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旨在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保证器官功能。
二、抢救准备1.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两条大腿静脉通道(或者其他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与输液速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3.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4. 准备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准备相应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5. 减轻焦虑: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解释抢救措施和预后情况,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
三、抢救流程1. 确认失血性休克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快速、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等特征性体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为失血性休克。
2.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包括压迫、止血带等。
3. 补充血容量:迅速开始输注血制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合理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 维持循环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和输血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6.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注意输血反应的发生,并及时予以处理。
7. 并发症的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应及时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观察病情:抢救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等,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注意事项1. 快速判断和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 在输注血制品时,要注意血型配对和输血速度,避免输血反应和过度输血。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题: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常见于外伤、手术、产科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失血性休克。
一、评估患者状况1.1 观察患者表情和皮肤颜色: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唇色苍白,皮肤湿冷。
1.2 测量血压和脉搏: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
1.3 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失血量、外伤情况、既往病史等。
二、止血处理2.1 停止出血源:对于外伤性失血性休克,首先要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
2.2 使用止血带或压迫止血:在止血带不可用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点。
2.3 尽快送往医院:即使止血成功,也要尽快送患者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3.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塞,头部稍微仰起。
3.2 给予氧气:可以给患者吸氧,帮助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水平。
3.3 监测呼吸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等情况。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4.1 快速补液: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4.2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失血量和情况,可以考虑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
4.3 监测血液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调整输液和输血速度。
五、监测患者状况5.1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5.2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出现意识改变,需密切关注。
5.3 随时准备应对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随时准备处理。
结论: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状况、止血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和输血、监测患者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
明确输血指征
根据患者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 临床表现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遵守输血规范
严格遵守输血前检查、输血中观察和输血 后评估等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掌握输血反应处理
熟悉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处理方法,一旦发 生输血反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 控制感染的发生。
液体复苏策略及实施
选择合适的液体
0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进行
输注。
确定输液速度和量
02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量,以达到最佳的
复苏效果。
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03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以指导液体
复苏治疗。
输血指征掌握与操作规范
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
03-17
CONTENTS
• 失血性休克概述 • 抢救流程与措施 • 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 特殊情况下抢救与护理 • 康复期管理与指导建议
01
失血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 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过程。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 等非药物镇痛措施,如冷 敷、热敷、按摩、针灸、 放松训练等。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 慰、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战
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失血性休克 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 ,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
指导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 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功能恢 复。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SOP1.目的:规范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提高急救成功率。
2.范围:适用临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在上级医师(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指导下)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依据:《急救医学》。
5.修订时间:2022年3月6.定义:6.1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6.2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6.3检查:6.3.1.若失血的过程稍长,体液移动逐步增多,就会使血液浓缩,表现为血红蛋白增高、血细胞比容上升、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增大。
如果失血的过程较长,失血量较大,特别是自由水丢失逐步增多,还会发生血清钠增高。
6.3.2.通过中心测压可以观察到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CWP)降低,心排出血量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降低,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
7.抢救流程7.1急救措施7.1.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早期休克,做好记录,去枕平卧,保暖,吸氧。
呼叫相关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晶体平衡液及血液,新鲜冰冻血浆,纠正低血压;有条件的医院应做中心静脉压指导输血补液。
(心电监护,导尿)7.1.2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
①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
①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
①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麻醉失血性休克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在麻醉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尽快稳定病情;2. 提高医护人员对麻醉失血性休克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3.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效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麻醉科主任、手术室主任、护理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抢救工作。
2. 抢救小组:由麻醉科医生、护士、手术室护士、输血科人员等组成,负责现场抢救工作。
3. 监督组: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监督抢救工作。
四、预案内容1. 识别与诊断(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2)发现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怀疑失血性休克:- 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 心率加快,超过120次/分钟;- 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90%;- 出现烦躁、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20ml。
2. 抢救流程(1)立即通知抢救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部抬高20-30度,双下肢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输注平衡盐溶液、血浆、红细胞悬液等。
(4)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5)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外科手术:立即停止手术,找到出血点,进行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 内科疾病:根据病因,给予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
(6)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7)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利尿药物等。
(8)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9)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10)做好抢救记录。
3. 救援与协调(1)通知输血科、ICU、外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救援准备。
(2)如需手术,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尽快进入手术室。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它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而引起的。
在急救护理中,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处理至关重要,以避免患者的生命危险。
一、定义和病因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失血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导致严重低血压和缺氧。
常见的病因包括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妇科疾病等。
二、症状和体征1.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2. 中期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皮肤湿滑,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3. 晚期症状: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心率快速、呼吸急促、血压严重下降。
三、急救护理步骤1. 确保安全: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感染。
2. 呼叫急救: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他们能够尽快赶到现场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救治。
3. 判断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控制出血点: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出血,应尽快找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使用压迫、提升患肢、包扎等方法控制出血。
5.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呼吸困难,可以采取侧卧位或半坐位的姿势,以减轻呼吸负担。
6. 给予氧气:给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缓解组织缺氧。
7.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BLS(基本生命支持)的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8. 输液和输血: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给予患者输液和输血,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
9. 保持体温: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往往体温下降,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保温毯、加热设备等,以提高体温。
10. 监测和记录: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等,并及时记录。
四、急救后的处理1. 送往医院: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急救绿色通道抢救规范
急救绿色通道抢救规范为规范急症、重危病人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治疗、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症、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规程。
一、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
二、院外急救按《院前急救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病情允许转运或非转不可的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相关科室,通知相关专业的医师,做好人员、相应仪器、设备、药品的准备。
三、急诊抢救绿色通道1、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立即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协助抢救室护士完成体位的摆放、吸氧、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或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会诊、检查、手术等医嘱。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师确认后执行。
口头医嘱抢救后立即补录,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师记录。
3、专科医师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负责和专科医师就病人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断治疗的病人,由急诊科医师负责将病人转送到专科医师指定的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医师评估,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病人,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脑疝等,在快速做好术前必要准备的同时,急诊科医师通知专科医师直接到手术室,并由急诊护士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救手术准备。
急诊科医师将病人送到手术室,在专科医师到达手术室之前由急诊科医师、麻醉师共同抢救病人,专科医师到达后,与急诊科医师交接病人,由专科医师完成治疗与手术。
5、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病人,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最高行政主管或在场的最高医疗技术职称人员主持会诊,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参加,根据会诊意见,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急危重症护理㊃
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霍丽萍 吴菊 高婷婷
ʌ摘 要ɔ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 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㊂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流程㊂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㊁住院时间㊁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㊂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㊂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㊂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㊂结论 绿色通道抢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流程㊂ ʌ关键词ɔ 急性失血性休克; 护理流程; 绿色通道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20.029作者单位:237008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较常见的现象,多见于外伤所致的实质性脏器破裂㊁大血管破裂以及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等㊂一旦在短时期内失血总量超过总血量的
20%就能够引发休克﹝1﹞㊂抢救护理不及时,不仅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㊂因此,本院针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积极采用抢救护理流程,取得了较好效果㊂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㊂其中:观察组男32例(64.00%),女18例(36.00%);年龄22~68岁,平均(41.56ʃ13.62)岁;疾病诊断:脾破裂28例(56.00%),肝破裂8例(16.00%),肾破裂2例(4.00%),多发性外伤12例(24.00%)㊂对照组男33例(66.00%),女17例(34.00%);年龄24~70岁,平均(42.38ʃ14.18)岁;疾病诊断:脾破裂29例(58.00%),肝破裂7例(14.00%),肾破裂2例(4.00%);多发性外伤12例(24.00%)㊂两组在年龄㊁性别㊁病情以及抢救医务人员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 按照常规的围术期
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㊁尿量等;及时评价休克程度,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积极术前准备;送至手术室手术,术后对症护理㊂
1.2.2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 规范各阶段具体护理工作内容如下:①成立绿色通道小组,按护理路径规范绿色通道流程并予以学习阶段㊂即接诊病人W 启动全院绿色通道W 通知专用电梯接诊W 影像学待诊W 化验室待诊W 手术室急诊备手术台W 通知科主任㊁护士长㊂明确抢救参与人员,主治医生㊁责任护士护送病人检查㊁手术,途中备好抢救药物㊁氧气枕㊁口咽通气道㊁简易呼吸囊㊁简易吸痰装置等㊂②伤情评估㊁监护㊁抢救㊁陪送检查阶段㊂迅速评估伤情,重点了解患者意识㊁气道㊁呼吸㊁循环情况㊂安置休克体位㊁保暖㊁保持气道通畅予以氧疗㊁在健侧上肢建立两组静脉留置针液体通道,按照液体复苏链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㊂③积极术前准备阶段㊂提(留)取各类标本,并及时送检㊂备皮㊁导尿并记录出入量,必要时气管插管㊂④陪送手术室护理阶段㊂心理护理㊁监测病情㊁保护导管㊁静脉留置针防脱落㊁保暖护理㊂⑤术后对症护理阶段㊂预防感染㊁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㊁脏器衰竭并发症发生㊂⑥持续质量改进阶段㊂定期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护理内涵提供基础㊂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㊂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ˑ100%㊂统计两组术前准备时间(统计区间为患者进入科室至入手术室的时间)㊁住院时万方数据
间㊂记录两组术后感染㊁脏器功能衰竭㊁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㊂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㊁住院时间㊁抢救成功率比较,见表1㊂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㊂
表1 2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㊁住院时间㊁
抢救成功率比较(min,xʃs),﹝n(%)﹞
组别例数术前准备
时间
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5044.27ʃ12.8514.75ʃ4.2748(96.00)对照组5063.18ʃ16.7320.06ʃ5.5337(82.22) t/x2值 6.634 5.985 5.005
P值<0.01<0.01<0.05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例数感染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总发生观察组501(2.00)1(2.00)1(2.00)3(6.00)对照组504(8.00)2(4.00)4(8.00)10(20.00) x2值 1.8950.344 1.895 4.332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急救的综合素质
大多数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㊁突发性强,患者以及家属不能面对现实,情境㊁气氛紧张㊂赵琴等报道﹝2﹞护士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㊂本研究通过绿色通道小组的成立,细化的抢救流程,合作的团队急救模式,无缝隙的衔接,以及与其他科室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护士在处理危急重症患者时有章可循,忙而不乱,心理素质明显提高㊂定期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进行总结,纳入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3-4﹞,在病区形成规范的抢救流程,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科室护士的技能素质,弥补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㊂3.2 降低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边抢救,边积极术前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止血,术后积极对症的护理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的关键㊂有关手术室的标准化流程的报道已经阐述﹝5﹞,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㊁术后流程的标准化,节约了围术期的准备时间㊂结果观察组术前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近20min(P<0.05);术前准备充分,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加快了手术开始的时间,抢救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急救效率的提高,能够进一步发挥急救 黄金时段 的作用㊂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6.00%,但是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仅为82.2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的救治效率更高可能与术前㊁术后等环节的绿色通道紧密配合有关㊂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住院时间显然会缩短(P<0.05)㊂
3.3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液体复苏链﹝6﹞是判断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依据此参数指导护士补充血容量,尤其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㊂尽早建立两组静脉通道,上肢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利于加快血液循环㊂液体复苏的目的不在于维持血压,更在于纠正缺氧,病房术前准备越充分,手术室准备的时间越短,越能缩短止血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㊂本研究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虽然两组在感染㊁脏器功能衰竭㊁电解质紊乱等方面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达到了20.00%㊂两组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积极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㊂综上所述,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的抢救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㊂
参考文献
1 刘汉娥.急诊创伤性休克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
疗,2015,26(5):1188-1189.
2 赵琴,崔娟.产后失血性休克DIC的抢救配合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4):341-342.
3 赵庆华,肖明朝,任国胜.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践
与体会﹝J﹞.护理学杂志,2013,28(19):6-8.
4 单玲,孙境,周安荣,等.PDCA循环用于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3,28(18):35-36.
5 张琼,曾雪彬,李小峰.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
术室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4):1361-1362.
6 王阿凤,陆关珍,金培英.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液体复
苏链式管理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 (21):1-4.
(本文编辑:腾悦)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