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下语文(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13年中考试卷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13年中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答卷态度逐年有所好转;作答用语较为规范,基本能够运用学科术语作答,减少了大白话的现象;答卷中所反映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从各大题平均分及得分率来看,分析、应用与探究题的平均分和得分率普遍高于往年。
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薄弱点。
这些能力的培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下面就学生具体作答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总难度值为0.84,比去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难度降低。
相对来讲,第1、5、7小题得分率较低。
3道题均为时政与国情国策知识结合题。
第1小题学生作答的主要问题是对时政认识偏差。
第5小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理解偏差。
第7小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我国的科技现状、发展科技策略等认识不清。
第二,分析题。
分析题总难度值为0.71,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
11、12、13题难度值分别为:0.8、0.66、0.66。
第11题。
此题以漫画“中国式过马路”为背景,从法律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该题满分为8分,平均分为6.4分,难度值为0.8。
此题学生作答情况比较好。
主要表现在:判断准确;作答清晰,有层次;表述语言规范。
但学生作答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第一,盲目迷信资料,不作自我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形成的原因在媒体、资料当中屡见不鲜。
这不足为怪。
在阅卷中发现,有约20%的考生照抄资料,尽管原因分析合情合理,但却忽略了“运用法律知识”作答本题的前提要求。
因而,疏漏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重要的法律点。
第二,概念不准确,存在随意冠名的现象。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属于什么行为?)作答为违法犯罪行为;还有生命安全权、人身健康权、安全权、人生健康权等不规范的作答。
第三,错写专用法律概念。
高2013级语文二诊试题分析 (4)
高2013级语文“二诊”试题分析姜恒权(一)客观题部分本次诊断性考试题仍然是主城5区联合考试,试题难度适中,单选题的第1、2、10三个小题得分率偏低。
具体得分率如下。
(二)主观题部Array分【7题】存在的问题(1)踩点答题的意识较弱。
分值为5分的题,必须分点条分缕析,而不能笼统回答,不少凭印象答题。
(2)不注意提炼文中的“理论依据”。
考生着意到了题目开头的“结合现实生活”,于是提笔就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没有注意到评判的标准应该来自于文本中的理论。
(3)审题不够准确。
文中语句明确限定在“学术名利场”,考生所举例范围太宽泛。
【11题,文言翻译】该题难度较大,得分普遍偏低,反映了文言翻译能力的缺损和冲刺强化的紧迫性。
(1)学生没读懂原文,连原文究竟写的什么事情也不甚了了,对“马伶”李伶“的职业是什么也没搞清楚,导致在文章大意的理解上都出了问题。
(2)直译意识和能力欠缺,不能敏感翻译句子中“去”“易”“奏”“著”“为”等词的赋分点,也不能很好地翻译。
(3)顺通语句的能力弱,翻译的句子很多不通顺,甚至表意不清离题万里。
(4)对文言句式的把握能力欠缺,特别是省略句不能补充主语造成了不少的“无头”句子。
【错例】(1)马伶已经跑走,但兴化部又不肯轻易放过他,于是全部人都不演奏,华林部独自演奏。
(1)马伶已经逝世,但兴化部不肯轻易放弃演奏,于是全部都放弃自己的乐器,不再演奏,因此华林部就全国闻名。
(2)李伶当了相国,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儿子又安跟从他学习他的技艺后来居上。
(2)李伶的演奏水平和严相国一样,你又怎么能学习他并且超越他呢?【12题,断句】满分者不足一半,得1分这居多。
得1分者多在“生之者甚少/向靡之者甚多”处得分。
存在的问题:(1)对文言句式特定了解不够。
如,宾语前置的“莫之或止”“莫之拯救”无法辨识。
(2)对虚词的运用也敢漠视,不少考生在“莫之”“生之”“靡之”后面断开。
(3)对文言句子结构没有基本的把握,即不会划句子成分,在“残贼公行”处判错的特别多。
2012-2013第二学期语文质量分析
Xx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科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属县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学校统一评卷。
二、试卷分析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
巧妙地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书面化融为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答题分析一年级:第一题:给音节分类。
这道题按道理来说是不难的,但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很不理想,只有少部分全对,很多同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第二题:我会读拼音写汉字。
比较会做错的词的是:“书本、马车、果皮”其主要原因也是与第一题差不多,还有就是由于平时对拼音的运用不够扎实,所以做错。
第三题:数笔画填空。
正答率为50%,部分同学能正确地按照要求填写。
错题原因是因为学生不看清题目,其次就是因为书写字的时候不按笔画写,写倒笔画。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看不懂题目。
第四题: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正确率为80﹪,其中错得较多是“到”字。
因为这个偏旁见得比较少。
第五题:在句子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率为85﹪,部分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识字量较少。
第六题:连一连。
正确率90%,这道题是学生最喜欢的题型,也是经常见到的题型。
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竖折和竖弯,大部分没有区分开。
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正确率为70﹪。
有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还有的是不会正确书写。
第八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全班学生都会说,但苦于不会写字,不能按要求填写。
以至于正确率为60﹪。
第九题: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道题错误率较高,尤其是数短文有几个自然段,全班只有2个同学全对。
主要原因是学生马虎,没能挨着数。
其次,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较差,不知道“难为情”是什么意思。
二年级:第一题:考察学生的词语积累能力。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与总结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与总结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语病标点符号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大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
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
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仍然较差。
6。
作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顺手。
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
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书写潦草。
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三、学生成绩分析两个班语文最高分70分,最低分40分。
15(1)班平均分56。
47,15(2)班平均分55、95,两个班及格人数27人。
这次语文试卷题目不很难,但学生成绩并不理想,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他们认为,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四、考试后的思考和改进措施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
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201207高二语文主观题情况分析
201207高二语文主观题情况分析第1至4题得分情况:第1至4题平均得分为16.31(满分24分),得分率67.96%;得分密集在15—21分;满分415人,约占3.7%。
第1、2题本题错误主要有:①词义相近致误。
“烦”误写为“繁”、“深林”误写为“森林”、“东风”误写为“春风”。
②词形相近致误。
“栗”误写为“粟”、“巅”误写为“颠”。
③不明句意致误。
“听雨眠”误写为“听语眠”。
④字迹不清晰、书写不规范致误。
把“天”写得像“无”等。
教学建议:①背诵识记时要以理解词义、句意为基础。
②对于音近、形近、义近的字,要提醒学生比较鉴别。
③突出记忆重点、难点。
如“觞”等难写字要重点记忆。
④背和写须相结合。
背完后要默写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以免考试时“背得很熟,得分很少”。
⑤养成清晰、规范的书写习惯。
第3题本题错误主要有:①把“山水田园”误写为“山水”或“田园”。
②把“春秋”误写为“左氏春秋”,把“国别”误写为“纪传”。
③把“通古今之变”误写为“通古今之史”。
教学建议:①专有词语记忆要完整准确。
②对于相近易混点要多比较辨别。
第4题本题错误主要有:①把“许”误解释为“哪里”。
②把“阑干”误解释为“泪痕”、“流干”“栏杆”。
③把“危”误解释为“危险”、“高大”④把“霁”误解释为“停止”。
教学建议:①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特别是常用词语的非常用义。
②文言词语教学要求“实”,掌握要准确、到位。
③对于一些重要词语、重要义项,要多次提醒、强化记忆。
第14题本题满分9分,均分为5.68分,得分率63.11%。
1.本次阅卷严格按照答案及评分标准采点给分,结合译后语句的通顺情况酌情扣分。
2.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这些得分点上因解释不够准确而被扣分。
3.三题的难易梯度明显,第三句有较多同学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在试卷上乱答一气,出现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去甚远,以至异类答案出现。
4.翻译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若影响到句子意思,评改中会酌情扣分。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评卷题组长第1题平均分在3.8左右,与历次考试差别不大,但是,好坏的差别增大,得满分和得零分的比例增大。
各校应加强易错字、易错点的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加强听写和默写是得分的关键。
第一句:士贰其行。
本句得分率最低,主要错误点在“贰”,把“二”横写在“弋”之上,有许多人写成“戈”。
第二句:臣生当陨首。
主要错误点在“陨”写成“殒”,漏了“臣”。
第三局: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错误点在漏写了“夫”,或把“夫”写成“弗”;第二个错误点在“知”和“之”。
第四句:座中泣下谁更多。
本句得分率较高,主要错误点在“座”写成“坐”,还有的把“泣下”写成“涕下”。
第五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要错误点在漏写了“而”“之”,还有个别同学把“与”写成“于”。
第六句:衣冠简朴古风存。
本句得分率最高,主要错误点在于把“简朴”写成“质朴”“俭朴”,也有个人同学把“古风存”写成“古风纯”“古风醇”。
个别学生把“衣冠”写成“衣官”“衣裳”。
第5题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3分)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各1分。
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学生对“三子”的翻译比较准确,对“于”这个介词的翻译很多漏译或译为“……中”,这样翻译不全的情况不给分,译成“在……中”“从……中”给1分。
本句是比较复杂的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寡人于三子之计用谁?”即“于三子之计”为状语后置,应置于动词“用”前,而疑问代词“谁”应置于动词“用”后,此为宾语前置,很多学生这两个倒装的句式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因此翻译时便无法字字落实。
有的同学,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脱离,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也只能得0分。
示例:①(3分)对于这三个人的计策,我该使用谁的呢?我应该从这三个人中选用谁的计谋呢?我在这三个人出的计谋里该选用哪一个好呢?②(2分)三个人中,我要用谁计谋呢?我该采用三个人中的谁的计谋呢?我应该用他们三人谁的方法?我该用这三个大夫里面谁出的计谋好呢?③(1分)寡人用你们三位谁的计谋呢?您要用三个臣子中谁的计谋呢?④(0分)我该让谁去实施这个“三子之计”?寡人你要用三子之计吗?是谁用了他们三个人的计划?我和谁会用三子的策略。
2012-2013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据分析试卷分析一、古诗文背诵默写部分:大部分同学这一知识点识记得较好,文科比理科好,低分的同学较少;理科分化较大,出现了极低分的现象。
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背诵不熟练,张冠李戴或脱漏: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的下句写成“唯见江心秋月白”。
2、同音字代替的现象严重: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中的“沧”写成“苍”;“此地有崇山峻岭”中的“崇”写成“丛”。
3、书写不规范:如,“之”怎么看都像“亡”;“羁”字写得不清不楚。
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帮互查,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利用早读课,对易错字句作不断重复与强化的训练。
2、教师对部分极差的学生抓落实,篇篇过关,字字牢记3、强调书写的规范,杜绝错别字。
二、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本题共5小题,1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不太好,大多数同学只能拿到6分。
第2小题是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而这题错的同学特别多。
第3小题是考查语意连贯的相关知识能力,学生在这题上失分也较严重。
第4、5、6小题答题情况相对更好!改进措施:1、强化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意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字、词、句相关基础知识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积累。
2、结合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
三、传记作品阅读部分:改卷整体印象:1、选择题:A、错误指出:学生在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时,总是凭感觉入手,无法确定信息的方向和材料的正确把握。
对于“E”的选项无法发现“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的错误,因此选择这个选项很少,学生比较容易发现“A”选项的错误。
B、答题技巧指导: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
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2013年高二下语文(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各校试卷可以领取了。
2013年高二下语文(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1、2题本次统考背诵默写部分,抓住了重点。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有的句子学生根本不会写;有的虽然会背诵,但写错字;也有的是因为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导致错字。
具体分析如下:1.同音异形,如‚观流水兮潺湲‛中,‚湲‛错写成‚源‛;‚虎鼓瑟兮鸾回车‛中,‚鸾‛错写成‚峦‛。
2.偏旁不同,如‚奈何取之尽锱铢‛中,将‚锱铢‛二字的‚钅‛字旁,误写成‚王‛字旁;‚惟有幽人自来去‛中,‚惟‛错写成‚唯‛。
3.音同形近,如‚芙蓉泣露香兰笑‛中,‚芙蓉‛错写成‚夫容‛;4.背诵不准确,如‚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有很多同学将句中的‚而‛或‚也‛弄丢了,或者是将句末的‚也‛误写成‚矣‛。
5.书写不工整,如‚观流水兮潺湲‛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中的‚兮‛字,很多同学将兮上半部分的‚八‛误写为近似‚人‛。
第3题本题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两题出错率较高,一是第(2)小题,误将‚王维‛写成‚孟浩然‛;一是第(3)小题,误将‚古文‛写成‚新古文‛,或者根本就是乱写。
甚至有些同学,第(4)小题的‚苏洵‛写不出来。
第4题本题四个加点词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评改,其实也是按照课下注释的标准。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有两题必须重视,一是第(2)小题的‚阳‛,很多学生的答案不完整,只写释义‚假装‛,没有写‚通‘佯’‛;一是第(4)小题的‚以‛,很多同学把答案写成‚于‛,这个答案似乎可以,但其实‚于‛本身也是一个文言词汇。
以上两种情况也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点。
第14题相对而言,第一小题的得分情况更差。
0分卷——第1小题:谁对你于是就去我而杀了呢?谁说你遂去我面身亡!你去世了我没有下葬。
就是因为你的离去我才战亡的!谁将你带走我将灭了他。
第2小题:轩凡四周遭受火灾,之所以没有烧完,是因为有神的保护。
项脊轩四周着火了,房子却没烧起来,一定是有神明的庇护。
轩遇到火烧4次,他都没烧死,应该有神灵在保佑。
学生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学生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本次语文考试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客观题为36分,每题3分;主观题为114分。
考试的年级平均分为理科90.97分及格率为59.9%,文科为90.87分,及格率为56.77%。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基本达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目的。
现将本次考试总结如下。
一、基础知识部分字音、病句、句子衔接题正答率较高,而字形和成语题较差。
学生对“寥若晨星”不熟悉,对晨和辰两字的字形字义区分不开;而唉声叹气中的唉字也容易和哀混淆。
成语题中的“脱颖而出”学生熟悉但对于其使用范围不清晰,造成了误用。
二、阅读题部分1小阅读本次小阅读选择了08年全国卷二的材料和试题,因而考点设置十分准确,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正答率很高。
但是第9小题推断题普遍选错。
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含义区别不开,“根本原因”错误,而应是“直接原因之一”。
推断题应该结合原文,合情合理地进行进行。
2大阅读选择材料为季羡林的《雾》,考查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概括主要观点、句子内涵的理解和行文思路的分析。
考查难度比较大,侧重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仔细、答题角度失误和要点概括不全、答题不够规范,因而失分较多。
并且行文思路题型较为少见,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造成所答非所问。
3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文言文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正答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耳”的含义不能结合具体语境,同时缺乏对古代器物的认知,从而把“钟耳”翻译成了“抓耳挠腮”,造成了答题失误。
翻译部分:句子一得分较高,句子二和句子三失分较多。
“诸父”“有素”“不才”等词语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内容,许多学生望文生义,字面直译,造成失分。
诗歌鉴赏题的内容概括答得较好;但是鉴赏手法分析题普遍不得分。
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了解,同时不清楚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造成了答非所问,模糊笼统,失分严重。
三语言表达部分20题考查对于用词不当的辨析能力,侧重谦敬词的使用和应用文体的措辞问题。
高二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高二语文试题质量分析高二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1一、试题分析和学生答题情况下面从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题、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附加题等八个板块来分析。
1、基础知识这次考试基础题部分增加了3个选择题,分别是字形题、加点词解释、文学常识题,内容涉及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二单元,必修5的内容,有些知识学生已有遗忘,所以正确率不是很高,大概只有30﹪。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依然是人物传记,题目的设置依次为:理解实词、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内容、翻译语句。
①对于实词的理解,难度不大,但学生由于没有科学高效方法,同时文言阅读的基础也较差,所以正确率只有56﹪。
②筛选信息是常考点,也是几道题之中一贯做的比较好的,而且这次题设计的比较简单所以准确率比较高。
③分析理解内容,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审题不够细心,这道题的得分率一向较低,这次的准确率为30﹪。
④翻译句子总分为6分,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不能坚持"直译"的原则,也不注重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漏掉了得分点。
但由于这次的句子比较简单,所以得分情况良好。
3、名句默写名句默写题10分,由于考前有要求,所以整体情况良好。
4、诗歌鉴赏这次诗歌鉴赏,是一首杜甫的诗,在课本中,杜甫的诗我们学了两首,对杜甫以比较了解,有加之是资料上的原题,所以主要考察了落实的情况,至于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还要看最后的附加题了,总体看来,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较差。
5、现代文阅读本次阅读文章是一篇小说,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内容有些朦胧,但主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后边的.习题设置的较简单,总体得分情况还可以。
6、语言文字运用17、18题难度系数也比较低,同学们都答得不错,快班有80﹪的同学都做对了。
但由于太过简单,并不能考出同学们的真正水平,不过得分情况好,也给同学们增加了几分自信。
7、作文这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故事有很明显的立意方向,即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考试结束时,有同学告诉我,这个作文题高一时候考过,所以,立意上不存在大问题,但仍有偏题现象。
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分析
庄浪四2015—2016学年度校四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该套试题容量较大,难度较高,除了文学常识,是课内知识外,其他题型都来自课外,小说阅读、人物传记阅读、诗歌鉴赏题,属于主观题,这些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
主观性强,难度较大;语言运用题容量也较大,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作文以家规、家风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关注社会,人文性与社会性并重。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答得不够理想,这些基础题基本上是课外的内容,靠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这说明大部学生对基础的不够重视。
2、现代文阅读不够理想,不能够紧扣文本内容来解答。
3、文言文阅读不够理想,要求的较扎实的语言积累,而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
4、文学常识和默写解答得较好,这说明在老师的狠抓下,学生还是能够去学的,但这也反映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5、作文虽由材料中所提炼出来的观点,但没有提示的材料,而且学生由于对这一话题缺乏切身体会,而且理解能力不够强,所以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主题不够深刻。
三,具体题型分析本次考试试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一、论述类阅读题(9分)三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其中包括一些关键字句的查找和理解。
从答题情况来看,三道题全部正确率较高。
从试题分析来看,这些题并不难,只要学生掌握论述类题型的做题方法,用仔细、认真的态度来做题,基本上都可以得满分。
这类题型最好的解题方法是:先看题后阅读材料,这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节省时间。
接着针对每一项中每一句子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判断是否和原文意思相同和相近。
如果产生“无中生有”或“把意思扩大化、绝对化”等现象,就是错误的一项。
这种方法适合考试用,却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把握不深。
这次失分最严重的是第三小题,考查的是上下文理解和找关键句这方面的能力。
这道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因此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013学年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2013学年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与评价此次考试试题分七个部分:语言文字辨析及运用,文言阅读及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大小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约占77.3%。
从考查层次上看分为四个方面: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其中识记约占5.3%,理解与应用约占84.6%,欣赏评价约占9.3%,试题突出了对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考查,从卷面来看,难度适中,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
在重视语文积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有如下特点: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3、作文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成绩情况:(1)选择题部分基础知识即选择题的4个小题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语音、成语、辨析病句到语意连贯,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可,但与我们的期望还有差距。
(2)名篇名句和诗歌鉴赏:对名篇名句掌握不太好,古诗文默写共5分,大多能得到2-3分。
主要是错别字多。
诗歌鉴赏问题较多,显示出考生对表达技巧这一基本的知识掌握不牢,甚至不明白表达技巧都包括哪些内容,很多回答似是而非,另外也不知如何表达,不知一些专业术语,这与我们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还没有进行系统复习有关。
(3)现代文阅读中,科技文阅读丢分严重。
学生不知道把题枝放到原文中对照来得出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中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筛选信息较正确,但概括能力欠缺。
对文中重要的句子不知道怎样具体去理解和阐发;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思维低幼化,体现在思考问题上的平面化,只看到事物的表层现象,看不到实质;不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这与教学中没有具体落实可以操作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有关,令学生长期以来无所适从,望现代文阅读而却步,甚至离开语境瞎编乱造。
【推荐下载】2012-2013学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键入文字]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摘要】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2-2013学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1、缺乏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必要的基础知识,答题思路不明晰,不规范。
由于古典诗词阅读鉴赏本身难度大,加上学生没有用心积累有关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再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结果失分了。
如第(1)题几乎每位同学都能答出拟人,但有何作用却没人能答出。
2、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答题角度失当。
第(2)题问的是:全诗借咏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很多同学回答的是突出了梅花什么样的品质。
答非所问。
(四)应对措施:
1、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的指导与训练,教会他们答题的基本方法(不同的考查角度,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不同的思考步骤和答题方法)。
只有熟悉了这些步骤和方法,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给他们指出一条路,让他们有章可循。
1。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一班)期末考试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二一班)张学锐一、试卷评析这次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50分,共六个大题,由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五大板块构成,题型多样,试题分课内、课外两类内容。
从字词、句段、阅读、习作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联系教材有所拓展,关注学生的能力,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又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验收。
从成绩中看出,平日课堂教学较为扎实,尤其在字词句的积累运用方面掌握牢固的学生成绩优异。
此份试卷紧扣教材,设计多样,重难点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考核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现在结合这份试题本身、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具体教学等方面谈点看法。
二、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实际参加考试人数63人,及格人数29人,合格率87.3%,整体情况较期中考试成绩有一定进步。
三、答题分析1、现代文阅读本部分试题共三个小题,皆可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难度适中,学生得分有高有低,大多在6-9分之间,如若在平时训练中加强会有较大的提分空间。
2、古代诗文阅读这部分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小板块。
文言文阅读中文言文翻译难度较低,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说明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重点的实词,虚词以及在翻译中经常碰到的特殊句式掌握的不牢靠,课后的复习巩固不够及时到位。
古代诗歌阅读系课本内讲读类诗歌,一改往常没将诗歌读懂就匆匆下笔答题的情况,学生得分普遍较高。
名篇名句默写本应是最易得分的试题,可部分同学因识记不够到位,丢字,加字,错字,别字比比皆是,反而得分较低。
3、文学类文本阅读这部分试题共4道小题,根据学生的试卷答题分析,这一题学生的答题要求不符合规范,没有根据得分,做到分要点答题,答案没有调理,更有很多同学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4、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为主)本次考试客观题分别考察的是成语辨析,病句辨析,字形辨析三种题型,学生普遍得分都在6分-9分之间,可见平时学生基础工夫做的扎实,但也不能排除客观题系不本套试卷最易得分的难度较低的题型。
高二(下)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下)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此次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内容完整,难度中等偏易,但也有些题目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时间上略显紧迫。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兼顾基础知识的检测,做到了文学性与现实性、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份试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感悟语文学科教与学、落实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高二学生更加精准地确立研究目标,同时也利于调动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
整体而言,这是一份令师生比较满意的试题。
从成绩分析来看,各班级的优秀率和合格率都较高,但是人均分数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方面,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一般,选择题做得较好,但是主观题作答存在问题,多数学生能按点回答,但是概括能力较差,失分主要在于没有密切结合文本,有效信息筛选不全面。
古诗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方面,选择题正确率不高,学生在断句、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和文段内容要点的掌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书写马虎,语句表达不连贯的现象较严重。
诗歌鉴赏题方面,学生整体答题情况较好。
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分点答题的惯,避免答错题号的现象。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其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避免出现语言表达不规范的情况。
针对文言文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并帮助学生养成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测句意的做题惯。
最后,针对诗歌鉴赏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容易丢分。
有些同学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无法把握意象和意境,导致诗歌情感理解出现偏差,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也不够全面。
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情况较好,有许多学生获得了满分,但也有一些学生得了零分。
其中,零分者有两种情况:一是留空,二是全写了,但是句句都有错别字。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方面,能拿满分的学生很少,说明基础普遍不够扎实。
答题情况汇报
答题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最近的答题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这次考试中,我认真审题,积极作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以下是我的答题情况汇报:
首先,我对选择题部分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
在这部分题目中,我认真阅读每道题目,仔细斟酌选项,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准确的。
在选择题答题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了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我也采取了排除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答题的准确性。
其次,我对主观题部分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
在这部分题目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回答主观题时,我注重了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解释,确保了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我对本次考试的总体表现进行了总结。
在这次考试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确保了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答题过程中,我注重了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了每道题目都有充分的时间来认真思考和作答。
总体来说,我对本次考试
的答题情况感到比较满意。
综上所述,我对本次考试的答题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谨此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校试卷可以领取了。
2013年高二下语文(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1、2题本次统考背诵默写部分,抓住了重点。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有的句子学生根本不会写;有的虽然会背诵,但写错字;也有的是因为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导致错字。
具体分析如下:1.同音异形,如‚观流水兮潺湲‛中,‚湲‛错写成‚源‛;‚虎鼓瑟兮鸾回车‛中,‚鸾‛错写成‚峦‛。
2.偏旁不同,如‚奈何取之尽锱铢‛中,将‚锱铢‛二字的‚钅‛字旁,误写成‚王‛字旁;‚惟有幽人自来去‛中,‚惟‛错写成‚唯‛。
3.音同形近,如‚芙蓉泣露香兰笑‛中,‚芙蓉‛错写成‚夫容‛;4.背诵不准确,如‚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有很多同学将句中的‚而‛或‚也‛弄丢了,或者是将句末的‚也‛误写成‚矣‛。
5.书写不工整,如‚观流水兮潺湲‛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中的‚兮‛字,很多同学将兮上半部分的‚八‛误写为近似‚人‛。
第3题本题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两题出错率较高,一是第(2)小题,误将‚王维‛写成‚孟浩然‛;一是第(3)小题,误将‚古文‛写成‚新古文‛,或者根本就是乱写。
甚至有些同学,第(4)小题的‚苏洵‛写不出来。
第4题本题四个加点词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评改,其实也是按照课下注释的标准。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有两题必须重视,一是第(2)小题的‚阳‛,很多学生的答案不完整,只写释义‚假装‛,没有写‚通‘佯’‛;一是第(4)小题的‚以‛,很多同学把答案写成‚于‛,这个答案似乎可以,但其实‚于‛本身也是一个文言词汇。
以上两种情况也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点。
第14题相对而言,第一小题的得分情况更差。
0分卷——第1小题:谁对你于是就去我而杀了呢?谁说你遂去我面身亡!你去世了我没有下葬。
就是因为你的离去我才战亡的!谁将你带走我将灭了他。
第2小题:轩凡四周遭受火灾,之所以没有烧完,是因为有神的保护。
项脊轩四周着火了,房子却没烧起来,一定是有神明的庇护。
轩遇到火烧4次,他都没烧死,应该有神灵在保佑。
轩凡四边都有着火,但轩凡却没有着火,一定有神明在保护着。
以上翻译对句子不理解,翻译时语意不通顺;对课文不熟悉,翻译完全是神马。
被动句没翻译出来尚可理解;把项脊轩当作一个人就不好让人接受了。
1分卷——第1小题:谁让你离开我而被杀了。
为何你离开我去死呢?谁说的你突然离开我就去世了呢?我没有想到你会突然离开我去死啊!谁会说你会突然离开我去死的?第2小题:房屋但凡多次遭火灾,却没被烧毁,心有神灵在保护。
庭轩曾经四面起火,没有烧起来,原来这是有神灵在保护的原因。
轩凡四周着火了,房子却没有被烧掉,大约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这座屋子曾经四面起火,幸好没烧毁,大概是因为有神灵的庇佑。
项脊轩周围都发生过火灾,项脊轩却能够不被焼毁,一定是有神明的庇佑。
以上翻译的主要问题是关键词没有捕捉到,错别字多,被动句没翻译,语意不理解,把项脊轩当作一个人。
2分卷——第1小题:谁知道你会突然离开我而我又死去啊。
你怎么会突然就离开我而死去呢。
谁知道你会过早地离开我而死去了呢。
谁知道你离开我然后去世了。
谁叫突然你离开我而去世了。
以上翻译要么是明显地没把“遽”翻译出来,要么是三个字都翻译出来了,“谁叫你”这种表述又不妥,语意不够顺,再倒扣1分,得2分。
第2小题:项脊轩四处遭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的保护。
书房共四次遭到火灾,得以不被烧坏,大盖是因为有神的庇佑吧。
以上第一句,被动句和“殆”有翻译出来,“凡”没有翻译,整个句意基本通顺,给2分。
第二句,前两个点都有翻译出来,但是“殆”翻译为“大盖”,把“概”写成“盖”,也是错的,所以给2分。
除了出现这个“盖”外,还有这个“慨”,均属错别字。
还有把“殆”翻译成“恐怕”。
再比如:总共遭了四次火灾,得以不被烧尽,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它。
这座屋子曾四次起火,结果都没有被烧完,大概是有神明在保护。
3分卷——第1小题:谁能想到你突然离开我而去世了呢?谁想你就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谁能料到你就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第2小题:项脊共轩四次遭遇火灾,却不被烧毁,大概是因为有神明在暗中保佑它。
项脊轩总共遭遇四次大火,都没有被烧掉,或许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轩总共四次经历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的护佑吧。
项脊轩总共遭受了四场火灾,能够不被焚毁的原因,大概是有神明在保护着它吧。
以上翻译大意准确,几个关键点,均能较好翻译出来。
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建议强调对学生的直译的训练。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一词一句(个别失去意义的文言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顺序也不变动。
注意“一对一”的翻译。
对于那些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才需要根据其大意进行灵活地变通处理。
此次翻译测试,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的直译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致于漏掉得分点。
第16题本题满分5分,学生得分情况普通欠佳,平均得分率不到2.5。
这道题主要存在情况:学生对涅赫柳朵夫的几次探监不熟悉,甚至是混淆;其二是,答题技巧不足,懂这是两个问题,把两个问题混在一起回答。
第三是,不善于分点回答问题,踩分点不准确。
最后,把简要叙述,当作具体描述。
0分卷:涅赫柳朵夫去监狱是为了让马斯若娃到医院工作。
原因是:第二次探监时,涅赫柳朵夫提出与她结婚,而且还被斥责,而且马斯若娃似乎因为是妓女而感到自豪,所以他极其讨厌马斯若娃。
分析:这是第二次探监的情况,不是这次探监的情形,答不到点上。
得0分。
1分卷:涅赫柳朵夫听说马斯若娃在医院和医生‚吊膀子‛,认为她还是死性不该,还是一个妓女,喜欢卖弄风情,就极其讨厌她。
分析:目的没有回答。
原因只答出第一点。
所以给1分。
2分卷:原因:找马斯若娃。
目的:涅赫柳朵夫听说马斯若娃在医院勾引医生,被医院开除赶回去,所以极其讨厌她。
分析:目的回答得空泛,没内容。
不得分。
原因回答出第一点和第二点,所以这道题给2分。
3分卷:目的:要告诉马斯若娃,她的上诉被驳回了。
原因:涅赫柳朵夫去看望马斯若娃时,在走廊上听一个护士说马斯若娃又在医院乱搞,和一个医生‚吊膀子‛,被送回监狱了。
涅赫柳朵夫很生气,觉得他做的一切都不值得了,所以极其讨厌她。
分析:目的,答对了一点。
原因,答对了两点。
“涅赫柳朵夫信以为真,误会了她。
”这点未能答出。
又比如:目的:要把上诉被驳回的消息告诉马斯若娃。
原因:马斯若娃被调回医院做看护,受女医师的奉命去取药,走到了走廊的尽头,碰到了一个医生,她要摆脱医生的纠缠,于是把他推开,他撞到了一个柜子,柜子上的药瓶都掉下来了,她红了脸跑了出去,另一个医生碰到了,以为马斯若娃去勾引医生。
涅赫柳朵夫,以为是真,误会了她。
所以讨厌她。
分析:目的答了一点,原因答第一点和第三点。
其中马斯若娃被误会的情节写得过于详细。
但也不扣分。
所以这道题得3分。
4分卷:目的:告诉马斯若娃一个坏消息,她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要陪她一起去。
原因:有人告诉马斯若娃在医院和医生调情,于是被送回了监狱,为此涅赫柳朵夫十分气恼,认为她压根没有改变自己,依旧喜欢卖弄风情。
其实,马斯若娃是被冤枉的。
分析:目的,回答了一点。
原因,三点都基本回答了。
所以给4分。
从2012年起福建《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表述更清晰、明确,删去了识记部分的“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统称“故事情节”。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片段概括式的复习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要求学生用简要的文字概括原著故事或某一特定章节,也可以是一个重要事件或一个精彩细节。
答题时注意要点的完整性。
比如说“简述《复活》中马斯洛娃被审判的人命案的情节”这一类题目就可以用来作为很好的训练材料。
除了片断概括的方法之外,情节续讲、典故解释、列举说明、问题简答等形式都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进入了文学名著的那个世界他才可能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印象,这显然不太可能通过单纯的练习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18、20、21题本组评卷分值:9分,学生平均得分:3.81分,得分率42.3%。
这两题考的是课内诗歌赏析,总体看,得分情况不够好,全都答卷13257份,各分数段得分情况如下:得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0分人数37 221 1112 3988 5329 5121 4132 3691 2094 1252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主要问题有:1.对诗歌意象的基本认识错误。
诗歌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第20题要求学生填写《苏幕遮(周邦彦)》中联系上下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上片最后一句“一一风荷举”中的“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评卷中,学生答“风荷、荷、荷花、芙蓉”的都可以得分,但答成“风荷举”或“芙蓉浦”的就不能得分,因为这不是诗词中的“客观物象”。
更有考生没有读懂课文,答成“水、洞庭湖、故乡、轻舟、小楫轻舟、乐观”,还有考生出现漏做现象。
2.对诗歌表现手法的作用的理解不准确。
第18题要求学生简析《拟行路难(鲍照)》中“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设题意在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在诵读中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
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参考答案:这句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由感情的克制到情感的奔涌;(2分)把下句的情感推向高潮,为抒发诗人悲愤、无奈之情做铺垫。
(2分)学生答题,往往脱离这个反问句泛泛而谈诗人情感的变化,或只写反问句的表达作用,而没有严格审题: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得分不高。
学生答题举例如下:(1)诗开头诗人揭示对人因遭受门弟(第)贵贱决定的不满,而后转为失望与愤概(慨)。
“心非木石岂无感”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麻木无奈,是诗人情感的最高潮,针对下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做情感上的奠基。
(4分)(2)“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是诗人在前两句看似平静的情感叙述后一个大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人的遭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的强烈不满,是作者在情感变化过程中的高潮,使情感由相对平静到激情强烈。
(4分)(3)人的遭遇受门第贵贱决定,这让诗人感到十分不公平,却又无可奈何,想到人各有命,但自己屡遭不平,壮志难以实现,人心不是木石也会有感觉,笔锋一转,将诗人情感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