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机械能微专题29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粤教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机械能6.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机械能6.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1)若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 (2)若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其减少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 绝对值.
(3)若Δ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 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
4.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的情况 (1)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 (2)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间状态的问题. (3)变力做功的问题.
例 1 某滑沙场,如图所示,某旅游者乘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 停在水平沙面上的C点.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和水平面连 接处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橇上不动.若测得AC间水平距 离为x,A点高为h,求滑沙橇与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提分秘笈
功能相关图象问题分析的“三步走”
跟踪训练 3 (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用水平力拉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此力,最终物体 停止运动.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大小为F=mvt00 B.物体在3t0时间内位移大小为32v0t0 C.在0~3t0时间内水平拉力做的功为12mv20 D.在0~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2μmgv0
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跟踪训练 1 (2017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第二次月考)美国NBA全
明星赛非常精彩,最后东部队以2分的微弱优势取胜,本次比赛的最佳队员为东部队
的詹姆斯.假设他在某次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6-4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6-4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精品

如图所示,AB为半径R=0.8
m的
1 4
光滑圆弧轨道,下端B恰与小车
右端平滑对接.小车质量m′=3 kg,车长L=2.06 m,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
0.2 m.现有一质量m=1 kg的滑块,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到B端后冲上小
车.已知地面光滑,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当车运动了t0=1.5 s 时,车被地面装置锁定(g取10 m/s2).试求:
重难点 1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1)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
实现的.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为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
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量上相 等.
2.功能关系的应用 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1)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动能定理. (2)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3)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 系分析. (4)只涉及电势能的变化,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答案:C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 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保__持__不__变___. 2.表达式
ΔE减=ΔE增.
———————————————
加深理解 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另外形式的能量增 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区别 (1)机械能守恒定律反映的是一个系统中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内物体的重 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一个系统有机械能损失,但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 形式的能,总的能量不变.

【优质】2018广东高考物理机械能复习资料-精选word文档 (5页)

【优质】2018广东高考物理机械能复习资料-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广东高考物理机械能复习资料高考对于高三学子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升学考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物理机械能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物理机械能复习资料1.功(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

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

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2.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 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讲义之六——机械能全国通用

高中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讲义之六——机械能全国通用

第六章:机械能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

本章的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

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章知识。

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第22题、2001年上海卷第23题、2002年全国理综第30题、2003年全国理综第34题、2004年上海卷第21题、2004年物理广西卷第17题、2004年理综福建卷第25题等。

同学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复习要点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掌握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含义。

3、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4、掌握动能定理,并能运用动能定理分析与解决相关的力学问题。

5、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与解决相关的力学问题。

第一模块:功和功率『夯实基础知识』(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版大一轮复习考点考法探究课件:第六章 机械能 共26张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版大一轮复习考点考法探究课件:第六章 机械能 共26张 精品

9

10
考点19 动能定理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4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 ➢ 考法5 动能定理在多阶段过程中的应用
11
考点19 动能定理
✓ 1.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2.表达式:
W是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W=W1+W2+W3+… 或物体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用W=Fxcosα计算 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初末状态动能和合外力做功,不涉及物体运动 过程中的加速度、时间和中间状态的速度等 注意:动能定理中位移和速度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 ✓ 3.适用条件:研究对象一般为一个物体或可视为一个物体的系统 物体可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过程不涉及时间,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 考法10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不同形式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和转移 一、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二、做了多少功,能量就转化了多少
24
25
各个力的做功情况 (3) 明确物体在始、末状态动能 (4) 列动能定理方程及其他必要
的辅助方程求解
✓ 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 常见类型 (1)瞬间做功问题 (2)动态平衡类问题 (3)弹簧弹力做功问题 (4)与圆周运动结合的问题
13
考点19 动能定理 14
➢ 考法5 动能定理在多阶段过程中的应用 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把
➢ 考法1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 1.恒力做功的求解
明确力的特点,区分恒力和变力,区分一个力还是多个力的合力 ✓ 2.变力做功的求法 • 方法1 公式法(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重点)
(1) 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将方向变化、大小不变的变力转化为恒力来求力所做的功

物理教案-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六章-机械能

物理教案-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六章-机械能

第六章机械能大纲要求:1.功、功率Ⅱ2.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3.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4.弹性势能Ⅰ5.机械能守恒定律Ⅱ6.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Ⅱ7.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知识目标一、功的概念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FScosα(α为F与s的夹角).说明:恒力做功大小只与F、s、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4.单位:焦耳(J) 1 J=1N·m.5.物理意义: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6.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①当0≤a<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②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③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脚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这两种说法是从二个角度来描述同一个问题.二、注意的几个问题①F:当F是恒力时,我们可用公式W=Fscosθ运算;当F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分段求力做的功;当F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时,不能用W=Fscosθ公式运算(因数学知识的原因),我们只能用动能定理求力做的功.②S:是力的作用点通过的位移,用物体通过的位移来表述时,在许多问题上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觉,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认识到这一点,另外位移S应当弄清是相对哪一个参照物的位移③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④什么力做功:在研究问题时,必须弄明白是什么力做的功.如图所示,在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通过位移S则力做功FScosθ,重力做功为零,支持力做功为零,摩擦力做功-Fscosθ,合外力做功为零.【例1】如图所示,在恒力F的作用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S,则力F做的功为解析:力F做功W=2Fs.此情况物体虽然通过位移为S.但力的作用点通过的位移为2S,所以力做功为2FS.答案:2Fs【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粗糙的斜面体上,当两者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S时,斜面对物体m的弹力做的功是多少?物体m所受重力做的功是多少?摩擦力做功多少?斜面对物体m做功多少?解析:物体m受力如图所示,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f为静摩擦力,位移S的方向同速度v的方向.弹力N对m做的功W1=N·scos(900+α)=-mgscosαs i nα,重力G对m做的功W2=G·s cos900=0.摩擦力f对m做的功W3=fscosα=mgscosαsinα.斜面对m的作用力即N和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m处于平衡状态),则:w=F合scos900=mgscos900=o答案:-mgscosαs i nα,0,mgscosαs i nα,0点评:求功,必须清楚地知道是哪个力的功,应正确地画出力、位移,再求力的功.【例3】如图所示,把A、B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绳子OA 对A 球做正功B 、 绳子AB 对B 球不做功C 、 绳子AB 对A 球做负功D 、 绳子AB 对B 球做正功解析:由于O 点不动,A 球绕O 点做圆周运动,OA 对球A 不做功。

[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机械能微专题29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试题粤教版

[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机械能微专题29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试题粤教版

29 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方法点拨]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与能量是“一一对应”的,如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功对应动能的变化等.1.(功能关系应用)如图1,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 把原来静止于斜面上的质量为2 kg 的物体沿斜面向下拉了0.5 m 的距离,并使物体获得2 m/s 的速度.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在这个过程中( )图1A .力F 大小为8 N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C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6 JD .物体机械能减少了2 J2.(功能关系应用)(多选)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由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加速度大小为g ,在斜面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动能损失了mgh 2B .物体动能损失了2mghC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D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23.(摩擦力特点与功能关系应用)如图3所示,A 、B 、C 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 由静止释放;B 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 0;C 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大小也为v 0.斜面足够大,A 、B 、C 运动过程中不会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A 和C 将同时滑到斜面底端B .滑到斜面底端时,B 的动能最大C .滑到斜面底端时,C 的重力势能减少最多D.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机械能减少最多4.(功能关系的图象问题)一物体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减速运动.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平方和上升高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若取h=0处为重力势能等于零的参考平面,则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随高度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45.(功能关系与图象问题)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假如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为12 m/sB.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时间之比为2∶ 3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所受合力的功率为64 6 WD.小球上升过程的机械能损失大于下降过程的机械能损失6.如图6甲所示,以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一物体在平行斜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E-s)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可能沿斜面向下B.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多选)如图7甲所示,在距离地面高度为h=0.80 m的平台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于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m=0.50 kg、可看做质点的物块相接触(不粘连),OA段粗糙且长度等于弹簧原长,其余位置均无阻力作用.物块开始静止于A点,OA段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大小随位移s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向左运动s AB =0.40 m到达B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随即撤去外力F,物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从M点离开平台,落到地面上N点,取g=10 m/s2,则( )图7A.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为6.0 JB.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0 JC.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4.0 JD.M、N的水平距离为1.6 m8.(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中两物体所受阻力的特点不同,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t0时刻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B.t0时刻甲、乙两物体所受阻力相同C.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0~t0时间内,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9.(多选)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上的半圆形固定轨道在B点衔接,轨道半径为R ,BC 为直径,一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 的物块在A 点处压缩一轻质弹簧(物块与弹簧不拴接),释放物块,物块被弹簧弹出后,经过半圆形轨道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变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9A .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gRB .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gRC .物块从B 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12mgR D .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为原来的2倍,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为72mgR 10.(多选)如图10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轨道上的A 点离PQ 的距离为12R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 点进入轨道后刚好能到达Q 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 点.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速率为v 1,第一次到达A 点时速率为v 2,选定N 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图10A .v 1<2v 2B .v 1>2v 2C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D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11.(多选)如图11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的物块,O 点是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上端的位置,物块静止时位于A 点.斜面上另外有B 、C 、D 三点,AO =OB =BC =CD =l ,其中AB 段光滑,BD 段粗糙,物块与斜面BD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用外力将物块拉到D 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经过O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 .物块从D 点向下运动到A 点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B .物块最后停在B 点C .物块在D 点时的弹性势能为mv 22-mgl sin θD .物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 22+mgl sin θ-E12.(多选)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C 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BC 固定在一起,如图12所示,其中O 、C 、B 三点共线,OA 竖直.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小球1、2用轻绳相连挂在C 点两侧(C 点处有一小段圆弧),开始时小球1位于C 处,小球2位于斜面底端B 处,现由静止释放小球1,小球1沿圆弧轨道下滑,已知m 1=6m 2,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 )图12A .小球1的机械能守恒B .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小球1的机械能减小79m 1gR D .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79m 2gR 13.(多选)如图13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O 点的转轴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固定直杆A 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直杆的倾角为30°,OA =OC ,B 为AC 的中点,OB 等于弹簧原长.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初始加速度大小为a A ,第一次经过B 处的速度大小为v ,运动到C 处速度为0,后又以大小为a C 的初始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小球可以返回到出发点A 处B .撤去弹簧,小球可以在直杆上处于静止C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2mv 2 D .a A -a C =g答案精析1.D [根据s =v 22a,得a =4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37°-μmg cos 37°=ma ,可得F =4 N ,故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v 2=4 J ,故B 错误;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mgs sin 37°=-6 J ,故C 错误;除重力以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引起机械能的变化,则有ΔE =(F -μmg cos 37°)s =-2 J ,故D 正确.]2.BC [物体上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合力F =ma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动能减小量等于克服合力做的功,故ΔE k 减=Fs =mg ·2h =2mgh ,A 项错误,B 项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减小的动能和增加的势能之和,故ΔE 减=ΔE k 减-mgh =mgh ,C 项正确,D 项错误.]3.B [A 、C 两个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 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的力是滑动摩擦力的分力,所以C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C 先到达斜面底端,A 项错误;重力做功相同,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同,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而B 有初速度,则滑到斜面底端时,B 滑块的动能最大,B 项正确;三个滑块下降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减小相同,C 项错误;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C 运动的路程最大,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大,机械能减少最多,D 项错误.]4.D [由v 2-h 图象为倾斜直线可知,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成正比,即合外力为恒力,而物体所受重力不变,故拉力也一定保持不变.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大小等于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大小.由功能关系可知,随高度增加,恒定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均匀增加,故D 项正确.]5.C [上升阶段,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s 0=12v 0t 1,可得初速度v 0=2s 0t 1=24 m/s ,选项A 错误;上升阶段,由速度公式可得a 1=v 0t 1=1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1,得f =ma 1-mg =2 N ,下降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2,得a 2=8 m/s 2,由位移公式可得s 0=12a 2t 22,解得t 2= 6 s ,即t 1t 2=26,选项B 错误;设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可得mgs 0-fs 0=12mv 2,解得v =8 6 m/s ,故合力的功率P =ma 2v =64 6 W ,选项C 正确;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做功相等,故两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选项D错误.]6.B [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就等于物体的机械能的改变量,则F ·Δs =ΔE ,即F =ΔE Δs,所以E -s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由图可知0~s 1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则物体所受拉力沿斜面向上,A 错误;由于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加速运动,所以在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一直增大,B 正确,C 、D 错误.]7.AD [题图乙所示的F -s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力F 做的功,由题图乙可知W F =6.0 J ,选项A 正确;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mgs AB =0.50×0.50×10×0.4 J= 1.0 J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W f =2.0 J ,选项C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W F -W f =5.0 J ,选项B 错误;物块由B 点运动到M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W f +12mv 2,解得物块运动到M 点的速度v =4 m/s ,设M 、N 的水平距离为s 0,由平拋运动规律,s 0=vt ,h =12gt 2,联立解得s 0=1.6 m ,选项D 正确.] 8.AD [从图象可知,在t 0时刻甲物体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物体的图线的斜率,即a 甲>a 乙,选项A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则甲物体受到阻力小,选项B 错误;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所以经t 0时间乙物体发生的位移比甲物体大,由ΔE p =mgh -0知乙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大,选项C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0~t 0时间甲物体下降高度小,所以由动能定理mgh -W f =12mv 2得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选项D 正确.] 9.BC [设物块经过半圆轨道B 点瞬间的速度为v B ,物块在B 点时有F N =7mg ,F N -mg =m v 2B R,可得v B =6gR ,选项A 错误;物块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有E p =12mv 2B ,解得E p =3mgR ,选项B 正确;设物块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物块在C 点时有mg =m v 2C R,物块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有-mg ·2R -W f =12mv 2C -12mv 2B ,可解得物块从B 点到C 点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12mgR ,选项C 正确;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为原来的2倍,物块进入半圆形轨道的速度增大,在同一点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物块从B 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增大,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小于72mgR ,选项D 错误.] 10.BC [质点从N 到A 再到Q 的过程中,重力与摩擦力做功,由于质点做圆周运动,由运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在NA 段与轨道之间的压力大于AQ 段之间质点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根据f =μF N 可知,质点在NA 段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大,所以质点在NA 段摩擦力做的功比较多,则重力与摩擦力在NA 段做的功比较多,所以质点第一次到达N 点处的动能一定大于质点第一次到达A 点处动能的2倍,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 k =12mv 2可知,v 1>2v 2,A 项错误,B 项正确;如果轨道光滑,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现在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所以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C 项正确,D 项错误.]11.CD [物块在BD 段向下运动过程中,因μ=tan θ,物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 sin θ与滑动摩擦力μmg cos θ大小相等,弹簧弹力提供加速度,物块在D 点处加速度最大,有k ×3l =ma ,物块静止时有kl =mg sin θ,得a =3g sin θ,物块在DA 段的最大加速度为3g sin θ,A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下滑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因μ=tan θ,物块在B 点时受到弹簧拉力,不可能静止,最终在B 点下方做往复运动,到B 点处的速度为零,B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第一次到O 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mg sin θ×3l =μmg cos θ×2l +mv 22,E p =mv 22-mgl sin θ,C 选项正确;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块在A 点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对全过程分析有(E p -E )+mg sin θ×2l =Q ,得Q =mv 22+mgl sin θ-E ,D 选项正确.]12.BD [小球1在下滑过程中,沿竖直方向分速度由0先增大到某值后又减小到0,所以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 对;设小球1在A 点时速度为v ,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此时小球2的速率为v cos 30°=3v 2,小球1由C 点到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对小球1和小球2整体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 60°)-m 2gR sin 30°=12m 1v 2+12m 2(3v 2)2,得v 2=2027gR ,对小球1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 60°)+W T =12m 1v 2,得W T =-79m 2gR ,即小球1的机械能减少79m 2gR ,A 、C 错;因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小球1和小球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79m 2gR ,D 对.] 13.CD [设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AB 间的竖直高度为h ,小球的质量为m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对于小球A 到B 的过程有mgh +E p =12mv 2+W f ,A 到C 的过程有2mgh +E p =2W f +E p ,解得W f =mgh ,E p =12mv 2,小球从C 点向上运动时,假设能返回到A 点,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2W f +2mgh +E p ,该式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不能返回到出发点A 处,A 项错误,C 项正确;设从A 运动到C 摩擦力的平均值为f,AB=s,由W f=mgh得f=mg sin 30°,在B点,摩擦力f=μmg cos 30°,由于弹簧对小球有拉力(除B点外),小球对杆的压力大于mg cos 30°,所以f>μmg cos 30°可得mg sin 30°>μmg cos 30°,因此撤去弹簧,小球不能在直杆上处于静止,B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A点有F cos 30°+mg sin 30°-f=ma A,在C点有F cos 30°-f -mg sin 30°=ma C,两式相减得a A-a C=g,D项正确.]。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6章_机械能_微专题29_有答案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6章_机械能_微专题29_有答案

[方法点拨]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与能量是“一一对应”的,如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功对应动能的变化等.1.(功能关系应用)如图1,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 把原来静止于斜面上的质量为2 kg 的物体沿斜面向下拉了0.5 m 的距离,并使物体获得2 m/s 的速度.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在这个过程中( )图1A .力F 大小为8 N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C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6 JD .物体机械能减少了2 J2.(功能关系应用)(多选)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由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加速度大小为g ,在斜面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动能损失了B .物体动能损失了2mghmgh 2C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D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23.(摩擦力特点与功能关系应用)如图3所示,A 、B 、C 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 由静止释放;B 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 0;C 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大小也为v 0.斜面足够大,A、B、C运动过程中不会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和C将同时滑到斜面底端B.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动能最大C.滑到斜面底端时,C的重力势能减少最多D.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机械能减少最多4.(功能关系的图象问题)一物体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减速运动.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平方和上升高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若取h=0处为重力势能等于零的参考平面,则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随高度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45.(功能关系与图象问题)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假如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为12 m/sB .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时间之比为2∶3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所受合力的功率为64 W 6D .小球上升过程的机械能损失大于下降过程的机械能损失6.如图6甲所示,以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一物体在平行斜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E -s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s 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 1~s 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 .0~s 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可能沿斜面向下B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C .s 1~s 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s 1~s 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多选)如图7甲所示,在距离地面高度为h =0.80 m 的平台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于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m =0.50 kg 、可看做质点的物块相接触(不粘连),OA 段粗糙且长度等于弹簧原长,其余位置均无阻力作用.物块开始静止于A 点,OA 段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 ,大小随位移s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向左运动s AB =0.40 m 到达B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随即撤去外力F ,物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从M 点离开平台,落到地面上N 点,取g =10 m/s 2,则( )图7A.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为6.0 JB.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0 JC.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4.0 JD.M、N的水平距离为1.6 m8.(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中两物体所受阻力的特点不同,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t0时刻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B.t0时刻甲、乙两物体所受阻力相同C.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0~t0时间内,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9.(多选)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上的半圆形固定轨道在B点衔接,轨道半径为R,BC为直径,一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的物块在A点处压缩一轻质弹簧(物块与弹簧不拴接),释放物块,物块被弹簧弹出后,经过半圆形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变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9A.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gRB .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gRC .物块从B 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R12D .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为原来的2倍,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为mgR7210.(多选)如图10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轨道上的A 点离PQ 的距离为R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 点进入轨道后刚好12能到达Q 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 点.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速率为v 1,第一次到达A 点时速率为v 2,选定N 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图10A .v 1<v 22B .v 1>v 22C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D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11.(多选)如图11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的物块,O 点是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上端的位置,物块静止时位于A 点.斜面上另外有B 、C 、D 三点,AO =OB =BC =CD =l ,其中AB 段光滑,BD 段粗糙,物块与斜面BD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用外力将物块拉到D 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经过O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从D 点向下运动到A 点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B .物块最后停在B 点C .物块在D 点时的弹性势能为-mgl sin θmv 22D .物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gl sin θ-Emv 2212.(多选)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C 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BC 固定在一起,如图12所示,其中O 、C 、B 三点共线,OA 竖直.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小球1、2用轻绳相连挂在C 点两侧(C 点处有一小段圆弧),开始时小球1位于C 处,小球2位于斜面底端B 处,现由静止释放小球1,小球1沿圆弧轨道下滑,已知m 1=6m 2,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 )图12A .小球1的机械能守恒B .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小球1的机械能减小m 1gR79D .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m 2gR7913.(多选)如图13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O 点的转轴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固定直杆A 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直杆的倾角为30°,OA =OC ,B 为AC 的中点,OB 等于弹簧原长.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初始加速度大小为a A ,第一次经过B 处的速度大小为v ,运动到C 处速度为0,后又以大小为a C 的初始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可以返回到出发点A 处B .撤去弹簧,小球可以在直杆上处于静止C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v 212D .a A -a C =g答案精析1.D [根据s =,得a =4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37°-μmg cos 37°=ma ,可得F =4 N ,故Av 22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ΔE k =mv 2=4 J ,故B 错误;重力势能12的增加量ΔE p =-mgs sin 37°=-6 J ,故C 错误;除重力以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引起机械能的变化,则有ΔE =(F -μmg cos 37°)s =-2 J ,故D 正确.]2.BC [物体上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合力F =ma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动能减小量等于克服合力做的功,故ΔE k 减=Fs =mg ·2h =2mgh ,A 项错误,B 项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减小的动能和增加的势能之和,故ΔE 减=ΔE k 减-mgh =mgh ,C 项正确,D 项错误.]3.B [A 、C 两个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 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的力是滑动摩擦力的分力,所以C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C 先到达斜面底端,A 项错误;重力做功相同,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同,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而B 有初速度,则滑到斜面底端时,B 滑块的动能最大,B 项正确;三个滑块下降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减小相同,C 项错误;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C 运动的路程最大,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大,机械能减少最多,D 项错误.]4.D [由v 2-h 图象为倾斜直线可知,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成正比,即合外力为恒力,而物体所受重力不变,故拉力也一定保持不变.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大小等于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大小.由功能关系可知,随高度增加,恒定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均匀增加,故D 项正确.]5.C [上升阶段,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s 0=v 0t 1,可得初速度v 0==24 m/s ,选项A 错误;上升阶122s 0t 1段,由速度公式可得a 1==1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1,得f =ma 1-mg =2 N ,下降阶段,v 0t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2,得a 2=8 m/s 2,由位移公式可得s 0=a 2t ,解得t 2= s ,即=,选项1226t 1t 226B 错误;设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可得mgs 0-fs 0=mv 2,解得v =8 m/s ,故合力的功126率P =ma 2v =64 W ,选项C 正确;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做功相等,故两过程损失的机械能6相等,选项D 错误.]6.B [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就等于物体的机械能的改变量,则F ·Δs =ΔE ,即F =,所以E -s 图象ΔEΔs 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由图可知0~s 1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则物体所受拉力沿斜面向上,A 错误;由于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加速运动,所以在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一直增大,B 正确,C 、D 错误.]7.AD [题图乙所示的F -s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力F 做的功,由题图乙可知W F =6.0 J ,选项A 正确;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mgs AB =0.50×0.50×10×0.4 J =1.0 J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W f =2.0 J ,选项C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W F -W f =5.0J ,选项B 错误;物块由B 点运动到M 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W f +mv 2,解得物块运动到M 点的速度v =4m/s ,设M 、N 的水平距离为s 0,由平拋运动规律,12s 0=vt ,h =gt 2,联立解得s 0=1.6 m ,选项D 正确.]128.AD [从图象可知,在t 0时刻甲物体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物体的图线的斜率,即a 甲>a 乙,选项A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则甲物体受到阻力小,选项B 错误;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所以经t 0时间乙物体发生的位移比甲物体大,由ΔE p =mgh -0知乙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大,选项C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0~t 0时间甲物体下降高度小,所以由动能定理mgh -W f =mv 2得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12功比乙的少,选项D 正确.]9.BC [设物块经过半圆轨道B 点瞬间的速度为v B ,物块在B 点时有F N =7mg ,F N -mg =m ,可得v B =v 2B R ,选项A 错误;物块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有E p =mv ,解得E p =3mgR ,选项B 正确;设物块到达C6gR 122B 点时的速度为v C ,物块在C 点时有mg =m ,物块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有-mg ·2R -W f =mv -mv ,可v 2C R 122C122B 解得物块从B 点到C 点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mgR ,选项C 正确;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12为原来的2倍,物块进入半圆形轨道的速度增大,在同一点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物块从B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增大,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小于mgR ,选项D 错误.]7210.BC [质点从N 到A 再到Q 的过程中,重力与摩擦力做功,由于质点做圆周运动,由运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在NA 段与轨道之间的压力大于AQ 段之间质点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根据f =μF N 可知,质点在NA 段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大,所以质点在NA 段摩擦力做的功比较多,则重力与摩擦力在NA 段做的功比较多,所以质点第一次到达N 点处的动能一定大于质点第一次到达A 点处动能的2倍,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 k =mv 2可知,12v 1>v 2,A 项错误,B 项正确;如果轨道光滑,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2相等的位置在A 点,现在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所以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C 项正确,D 项错误.]11.CD [物块在BD 段向下运动过程中,因μ=tan θ,物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 sin θ与滑动摩擦力μmg cos θ大小相等,弹簧弹力提供加速度,物块在D 点处加速度最大,有k ×3l =ma ,物块静止时有kl =mg sin θ,得a =3g sin θ,物块在DA 段的最大加速度为3g sin θ,A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下滑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因μ=tan θ,物块在B 点时受到弹簧拉力,不可能静止,最终在B 点下方做往复运动,到B 点处的速度为零,B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第一次到O 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mg sin θ×3l =μmg cos θ×2l +,E p =-mgl sin θ,C 选项正确;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mv 22mv 22块在A 点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对全过程分析有(E p -E )+mg sin θ×2l =Q ,得Q =+mgl sin θ-E ,D mv 22选项正确.]12.BD [小球1在下滑过程中,沿竖直方向分速度由0先增大到某值后又减小到0,所以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 对;设小球1在A 点时速度为v ,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此时小球2的速率为v cos30°=,小球1由C 点到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对小球1和小球2整体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60°)3v2-m 2gR sin 30°=m 1v 2+m 2()2,得v 2=gR ,对小球1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 60°)+W T =m 1v 2,得12123v 2202712W T =-m 2gR ,即小球1的机械能减少m 2gR ,A 、C 错;因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小球1和7979小球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m 2gR ,D 对.]7913.CD [设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AB 间的竖直高度为h ,小球的质量为m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对于小球A 到B 的过程有mgh +E p =mv 2+W f ,A 到C 的12过程有2mgh +E p =2W f +E p ,解得W f =mgh ,E p =mv 2,小球从C 点向上运动时,假设能返回到A 点,则由12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2W f +2mgh +E p ,该式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不能返回到出发点A 处,A 项错误,C 项正确;设从A 运动到C 摩擦力的平均值为,AB =s ,由W f =mgh 得=mg sin 30°,在B 点,摩擦力f f f =μmg cos 30°,由于弹簧对小球有拉力(除B 点外),小球对杆的压力大于mg cos 30°,所以>μmg cos 30°可得f mg sin 30°>μmg cos 30°,因此撤去弹簧,小球不能在直杆上处于静止,B 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A 点有F cos 30°+mg sin 30°-f =ma A ,在C 点有F cos 30°-f -mg sin 30°=ma C ,两式相减得a A -a C =g ,D 项正确.]。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6章_机械能_微专题26_有答案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物理(广东专用)一轮微专题复习第6章_机械能_微专题26_有答案

[方法点拨](1)要注意区分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求恒力的功常用定义式.(2)变力的功根据特点可将变力的功转化为恒力的功(如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 ,或用图象法、平均值法(如弹簧弹力的功)或用W=Pt求解(如功率恒定的力)或用动能定理等求解.(3)分析机车启动问题时,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汽车的运动状态,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找出牵引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二是抓住功率的定义式,即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综合以上两个关系,即可确定汽车的运动情况.1.(功的正负)一女士站立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一男士站立在履带式自动人行道上正在匀速上楼.下列关于两人受到的力做功判断正确的是()A.支持力对女士做正功B.支持力对男士做正功C.摩擦力对女士做负功D.摩擦力对男士做负功2.(变力的功)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t=4 s时停下,其v-t图象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A.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B.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零C.t=2 s时刻拉力的瞬时功率在整个过程中最大D.t=1 s到t=3 s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3.(功率的分析与计算)如图2,以恒定功率行驶的汽车,由水平路面驶上斜坡后,速度逐渐减小,则汽车()图2A.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B.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减小C.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增大D.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4.(功率的分析与计算)用一根绳子竖直向上拉一个物块,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绳子拉力的功率按如图3所示规律变化,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0~t 0时间内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0时刻后功率保持不变,t 1时刻物块达到最大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物块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t 0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P 0mt 0C .t 0时刻物块的速度大小为P 0mgD .0~t 1时间内物块上升的高度为P 0mg (t 1-t 02)-P 202m 2g35.(恒力的功与变力的功)如图4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滑轮的竖直杆,用轻绳系着小滑块绕过滑轮,用恒力F 1水平向左拉滑块的同时,用恒力F 2拉绳,使滑块从A 点起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 和C 是A 点右方的两点,且AB =BC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从A 点至B 点F 2做的功小于从B 点至C 点F 2做的功 B .从A 点至B 点F 2做的功大于从B 点至C 点F 2做的功 C .从A 点至C 点F 2做的功一定等于滑块克服F 1做的功D .从A 点至C 点F 2做的功一定大于滑块克服F 1做的功6.汽车以恒定功率P 、初速度v 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的v -t 图象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7.(多选)A 、B 两物体分别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同一水平面运动,作用时间分别为t 0和4t 0,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则( )图5A .A 、B 两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5∶12 B .水平力F 对A 、B 两物体做功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C .水平力F 对A 、B 两物体做功之比为2∶1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A 、B 两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38.质量为2×103 kg 、发动机额定功率为80 kW 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恒为4×103 N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汽车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40 m/sB .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20 m/s 的过程,发动机所做功为4×105 JC .汽车保持额定功率启动,当速度大小为20 m/s 时,其加速度大小为6 m/s 2D .汽车以2 m/s 2的恒定加速度启动,发动机在第2 s 末的实际功率是32 kW9.(多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运动过程中先保持某一恒定加速度,后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象如图6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m 、牵引力F 1和速度v 1及该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3,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图6A .汽车运动中的最大功率为F 1v 1B .速度为v 2时的加速度大小为F 1v 1m v 2C .汽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F 1v 1v 3D .恒定加速时,加速度为F 1m10.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v -t 图象如图7所示,则钢索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图711.(多选)如图8所示,一根细绳的上端系在O 点,下端系一个小球B ,放在粗糙的斜面体A 上.现用水平推力F 向右推斜面体使之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一段距离(细绳尚未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在此过程中( )图8A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B .摩擦力对小球B 做正功C .水平推力F 和小球B 对A 做功的大小相等D .A 对小球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与小球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大小相等12.(多选)质量为2 kg 的遥控玩具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汽车受到的阻力恒为重力的12,若牵引力做功W 和汽车位移s 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 )图9A .汽车在0~1 m 位移内,牵引力是恒力,1~3 m 位移内,牵引力是变力B .汽车位移为0.5 m 时,加速度的大小a =5 m/s 2C .汽车位移在0~3 m 的过程中,牵引力的最大功率为2010 WD .汽车位移在0~3 m 的过程中,牵引力的平均功率为1010 W13.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 的关系如图10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A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物体速度为1.5 m/s 时,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C .拉力的最大功率为3 WD .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1 s14.如图11,在水平道路上,质量为5×103 kg 的拖车将另一同质量的故障车拖移.用一根长度为4.6 m 、不可伸长的轻绳将两车连接.行驶时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14.当拖车拖动故障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拖车输出功率为2×105 W .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图11(1)求拖车拖动故障车一起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0.(2)在拖车拖着故障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后紧急刹车,此后拖车水平方向只受到阻力,大小为其重力的12,若故障车所受阻力保持不变,经过多长时间故障车撞上拖车?碰撞前瞬间故障车的速率为多少?答案精析1.A [如图甲所示,女士匀速上楼,所受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做正功;因匀速上楼,故女士不受摩擦力作用,选项A 正确,C 错误.如图乙所示,男士匀速上楼,支持力方向垂直履带向上,摩擦力方向沿履带向上,支持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对男士做正功,选项B 、D 错误.]2.A [对物块运动的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W F -W f =0,即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选项A 正确,B 错误.在0~1 s 时间内,拉力恒定且大于摩擦力,物块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增大,t =1 s 时,速度最大,拉力的瞬时功率最大;t =2 s 时,物块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t =2 s 时刻拉力的瞬时功率不是最大的,选项C 错误.t =1 s 到t =3 s 这段时间内,物块匀速运动,拉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合外力做功为零,选项D 错误.]3.B [由于汽车功率恒定,即P =Fv 为定值,F 为汽车牵引力,汽车速度v 减小,则汽车牵引力增大,故C 、D 项错;汽车速度不断减小,说明汽车所受合外力沿斜坡向下,即加速度a 沿斜坡向下,设斜坡倾角为α,汽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α+f -F =ma ,随牵引力不断增大,汽车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故B 项正确,A 项错.]4.D [由题图可知,0~t 0时间内功率与时间成正比,则有F -mg =ma ,v =at ,P =F v ,得P =m (a +g )at ,因此图线斜率P 0t 0=m (a +g )a ,B 选项错误;t 0时刻后功率保持不变,拉力大于重力,物块继续加速运动,由P 0v -mg =ma 知,物块加速度逐渐减小,t 1时刻速度最大,则a =0,最大速度为v m =P 0mg,A 、C 选项错误;P -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拉力做的功W =P 0t 02+P 0(t 1-t 0)=P 0t 1-P 0t 02,由动能定理得W -mgh =m v 2m2,得h =P 0mg (t 1-t 02)-P 202m 2g3,D 选项正确.]5.B [滑块受力如图所示,由于滑块被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系着,拉力F 2为恒力,所以拉力F 2做的功等于细绳对滑块所做的功.根据功的定义式得W =F 2L cos θ,F 2不变且AB =BC ,θ增大,F 2在位移上的投影减小,故在相同位移L 上拉力F 2做的功减少,所以从A 点至B 点F 2做的功大于从B 点至C 点F 2做的功,故A 错误,B 正确;滑块从A 点至C 点过程中,可能一直加速,滑块在C 点的速率大于在A 点的速率,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滑块从A 运动至C 过程中动能变化量大于0,总功大于0,同理若滑块在C 点速度减为0,则总功等于0,则从A 点至C 点F 2做的功可能大于或等于滑块克服F 1做的功,故C 、D 错误.]6.A [由瞬时功率P =F v 可知,汽车功率恒定,汽车开始所受牵引力F =Pv 0,若牵引力与汽车所受阻力相等,则汽车做匀速运动,B 项中v -t 图象是可能的;若牵引力大于阻力,则汽车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增大,牵引力逐渐减小,而汽车所受阻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汽车的加速度减小,直至减小到零,C 项中v -t 图象是可能的,A 项中v -t 图象是不可能的;若牵引力小于阻力,则汽车做减速运动,牵引力增大,汽车所受阻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汽车的加速度减小,直至减小到零,D 项中v -t 图象是可能的.]7.AB [由速度图象可知,A 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A 1=2v 0t 0,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A 2=v 0t 0,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1=m 12v 0t 0,f 1=m 1v 0t 0,解两式得:f 1=F3;B 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1=v 04t 0,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2=v 0t 0,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2=m 2v 04t 0,f 2=m 2v 0t 0,解两式得:f 2=4F5,所以A 、B 两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之比为5∶12,A 项正确.由速度图象知,水平力F 对A 、B 两物体做功的最大功率之比为F ·2v 0∶F ·v 0=2∶1,B 项正确.由v -t 图象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位移之比为6∶5,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水平力F 对A 、B 两物体做功之比等于摩擦力做功之比为1∶2,C 项错.由功率的定义式知摩擦力对A 、B 两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6,D 项错.]8.D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则v m =P F =P f =80 0004 000 m/s =20 m/s ,故A 错误.由于不知道汽车的加速度和运动时间,没法求得牵引力做的功,故B 错误;由题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0 m/s ,故此时的牵引力等于阻力,加速度为零,故C 错误;汽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牵引力F =f +ma =4 000 N +2 000×2 N =8 000 N,2 s 末的实际功率为P =F v =Fat =8 000×2×2 W =32 000 W =32 kW ,故D 正确.]9.AC [由F -v 图象可知,汽车运动中的最大功率为F 1v 1,选项A 正确;由F 2v 2=F 1v 1可知,速度为v 2时汽车的牵引力F 2=F 1v 1v 2,加速度的大小为a =F 2-fm ,选项B 错误;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v 3时牵引力等于阻力f ,由f v 3=F 1v 1可得,汽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f =F 1v 1v 3,选项C 正确;恒定加速时,加速度为a =F 1-fm ,选项D错误.]10.A [由v -t 图象知重物先匀加速再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匀加速过程有F 1-mg =ma 1,F 1为恒力且大于mg ,拉力的功率P 1=F 1v =F 1at ;在匀速过程有F 2=mg ,拉力的功率P 2=F 2v 0为定值;在匀减速过程有mg -F 3=ma 3,F 3为恒力且小于mg ,拉力的功率P 3=F 3v =F 3(v 0-at ),功率逐渐减小到0;可知A 正确.]11.BC [小球B 的速度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与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如图,则:v =v 0cos θ,可知小球的速度随θ的增大是逐渐变小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故A 错误.斜面对B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 的运动轨迹的弧线在B 受到的支持力的上方,所以B 受到的摩擦力与B 的位移方向夹角为锐角,所以斜面对B 的摩擦力对小球B 做正功,故B 正确;斜面体A 做匀速运动,动能不变,外力对A 所做的总功为零,则知水平推力F 和小球B 对A做功的大小相等,故C 正确.A 对小球B 的摩擦力和小球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是B 在摩擦力方向上的位移和A 在摩擦力方向上的位移不等,所以做功也不等,故D 错误.]12.BCD [根据公式W =Fs 可知,题中W -s 图象的斜率表示汽车牵引力的大小,0~1 m 位移内,牵引力F 1=20 N ,1~3 m 位移内,牵引力F 2=10 N ,所以A 错误;0~1 m 位移内,根据动能定理,有W 1-kmgs =12m v 21,解得v 1=10 m/s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 21=2as ,代入数据解得a =5 m/s 2,B 正确;0~1 m 位移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1~3 m 位移内,汽车受力平衡,做匀速运动,则速度刚达到最大时,牵引力功率最大,P max =F 1v 1=2010 W ,C 正确;牵引力做的总功W =40 J ,时间t =t 1+t 2=1102s +210 s =410s ,平均功率为Wt =1010 W ,D 正确.]13.C [由题图分析可知,当物体速度v <1 m/s 时,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1 m/s <v <3 m/s 时,物体做拉力功率恒定的加速运动.物体速度v 1=3 m/s 时,加速度a 1=0,则有F =f ,最大功率P =fv 1,物体速度v 2=1 m/s 时,加速度a 2=2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Pv 2-f =ma 2,解得f =1 N ,P =3 W ,而f =μmg ,故μ=0.1,选项A 错误,C 正确;由P1.5 m/s -f =ma 3可得a 3=1 m/s 2,选项B 错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v 2a 2=0.5 s ,选项D 错误.] 14.见解析解析 (1)选故障车和拖车为系统,设所受阻力大小为f ,拖车的牵引力为F f =14×(m +m )g P =F v 0此系统匀速运动,有F =f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得v 0=8 m/s(2)假设追尾前两车一直在运动.设制动时,拖车和故障车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 则a 1=-12mg m =-5 m/s 2a 2=-14mg m =-2.5 m/s 2设经时间t 故障车追尾拖车,则 v 0t +12a 1t 2+4.6 m =v 0t +12a 2t 2解得t ≈1.92 s追尾前拖车速度大小v 1=v 0+a 1t =-1.6 m/s ,不合题意,故追尾前拖车已停下来.拖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位移s 1=0-v 202a 1=6.4 m从开始制动到追尾,故障车的位移s 2=4.6 m +s 1=11 m 设追尾前故障车速度大小为v ,则v 2-v 20=2a 2s 2 解得v =3 m/s设从开始刹车到追尾经历时间为t ′,则t ′=2s 2v 0+v =2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方法点拨]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与能量是“一一对应”的,如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功对应动能的变化等.1.(功能关系应用)如图1,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 把原来静止于斜面上的质量为2 kg 的物体沿斜面向下拉了0.5 m 的距离,并使物体获得2 m/s 的速度.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在这个过程中( )图1A .力F 大小为8 N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C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6 JD .物体机械能减少了2 J2.(功能关系应用)(多选)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由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加速度大小为g ,在斜面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动能损失了mgh 2B .物体动能损失了2mghC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D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23.(摩擦力特点与功能关系应用)如图3所示,A 、B 、C 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 由静止释放;B 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 0;C 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大小也为v 0.斜面足够大,A 、B 、C 运动过程中不会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A 和C 将同时滑到斜面底端B .滑到斜面底端时,B 的动能最大C .滑到斜面底端时,C 的重力势能减少最多D.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机械能减少最多4.(功能关系的图象问题)一物体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减速运动.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平方和上升高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若取h=0处为重力势能等于零的参考平面,则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随高度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45.(功能关系与图象问题)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假如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为12 m/sB.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时间之比为2∶ 3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所受合力的功率为64 6 WD.小球上升过程的机械能损失大于下降过程的机械能损失6.如图6甲所示,以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一物体在平行斜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E-s)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可能沿斜面向下B.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多选)如图7甲所示,在距离地面高度为h=0.80 m的平台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于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m=0.50 kg、可看做质点的物块相接触(不粘连),OA段粗糙且长度等于弹簧原长,其余位置均无阻力作用.物块开始静止于A点,OA段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大小随位移s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向左运动s AB =0.40 m到达B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随即撤去外力F,物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从M点离开平台,落到地面上N点,取g=10 m/s2,则( )图7A.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为6.0 JB.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0 JC.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4.0 JD.M、N的水平距离为1.6 m8.(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中两物体所受阻力的特点不同,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t0时刻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B.t0时刻甲、乙两物体所受阻力相同C.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0~t0时间内,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9.(多选)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上的半圆形固定轨道在B点衔接,轨道半径为R ,BC 为直径,一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 的物块在A 点处压缩一轻质弹簧(物块与弹簧不拴接),释放物块,物块被弹簧弹出后,经过半圆形轨道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变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9A .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gRB .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gRC .物块从B 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12mgR D .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为原来的2倍,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为72mgR 10.(多选)如图10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轨道上的A 点离PQ 的距离为12R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P 点进入轨道后刚好能到达Q 点并能再次返回经过N 点.已知质点第一次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速率为v 1,第一次到达A 点时速率为v 2,选定N 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则( )图10A .v 1<2v 2B .v 1>2v 2C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D .从N 到Q 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上方11.(多选)如图11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的物块,O 点是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上端的位置,物块静止时位于A 点.斜面上另外有B 、C 、D 三点,AO =OB =BC =CD =l ,其中AB 段光滑,BD 段粗糙,物块与斜面BD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用外力将物块拉到D 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经过O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 .物块从D 点向下运动到A 点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B .物块最后停在B 点C .物块在D 点时的弹性势能为mv 22-mgl sin θD .物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 22+mgl sin θ-E12.(多选)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C 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BC 固定在一起,如图12所示,其中O 、C 、B 三点共线,OA 竖直.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小球1、2用轻绳相连挂在C 点两侧(C 点处有一小段圆弧),开始时小球1位于C 处,小球2位于斜面底端B 处,现由静止释放小球1,小球1沿圆弧轨道下滑,已知m 1=6m 2,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 )图12A .小球1的机械能守恒B .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小球1的机械能减小79m 1gR D .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79m 2gR 13.(多选)如图13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O 点的转轴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固定直杆A 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直杆的倾角为30°,OA =OC ,B 为AC 的中点,OB 等于弹簧原长.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初始加速度大小为a A ,第一次经过B 处的速度大小为v ,运动到C 处速度为0,后又以大小为a C 的初始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小球可以返回到出发点A 处B .撤去弹簧,小球可以在直杆上处于静止C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12mv 2 D .a A -a C =g答案精析1.D [根据s =v 22a,得a =4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37°-μmg cos 37°=ma ,可得F =4 N ,故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v 2=4 J ,故B 错误;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mgs sin 37°=-6 J ,故C 错误;除重力以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引起机械能的变化,则有ΔE =(F -μmg cos 37°)s =-2 J ,故D 正确.]2.BC [物体上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合力F =ma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动能减小量等于克服合力做的功,故ΔE k 减=Fs =mg ·2h =2mgh ,A 项错误,B 项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减小的动能和增加的势能之和,故ΔE 减=ΔE k 减-mgh =mgh ,C 项正确,D 项错误.]3.B [A 、C 两个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 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的力是滑动摩擦力的分力,所以C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C 先到达斜面底端,A 项错误;重力做功相同,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同,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而B 有初速度,则滑到斜面底端时,B 滑块的动能最大,B 项正确;三个滑块下降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减小相同,C 项错误;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C 运动的路程最大,C 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大,机械能减少最多,D 项错误.]4.D [由v 2-h 图象为倾斜直线可知,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成正比,即合外力为恒力,而物体所受重力不变,故拉力也一定保持不变.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大小等于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大小.由功能关系可知,随高度增加,恒定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均匀增加,故D 项正确.]5.C [上升阶段,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s 0=12v 0t 1,可得初速度v 0=2s 0t 1=24 m/s ,选项A 错误;上升阶段,由速度公式可得a 1=v 0t 1=1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1,得f =ma 1-mg =2 N ,下降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2,得a 2=8 m/s 2,由位移公式可得s 0=12a 2t 22,解得t 2= 6 s ,即t 1t 2=26,选项B 错误;设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可得mgs 0-fs 0=12mv 2,解得v =8 6 m/s ,故合力的功率P =ma 2v =64 6 W ,选项C 正确;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做功相等,故两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选项D错误.]6.B [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就等于物体的机械能的改变量,则F ·Δs =ΔE ,即F =ΔE Δs,所以E -s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物体所受拉力的大小,由图可知0~s 1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则物体所受拉力沿斜面向上,A 错误;由于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加速运动,所以在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一直增大,B 正确,C 、D 错误.]7.AD [题图乙所示的F -s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力F 做的功,由题图乙可知W F =6.0 J ,选项A 正确;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mgs AB =0.50×0.50×10×0.4 J= 1.0 J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W f =2.0 J ,选项C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W F -W f =5.0 J ,选项B 错误;物块由B 点运动到M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W f +12mv 2,解得物块运动到M 点的速度v =4 m/s ,设M 、N 的水平距离为s 0,由平拋运动规律,s 0=vt ,h =12gt 2,联立解得s 0=1.6 m ,选项D 正确.] 8.AD [从图象可知,在t 0时刻甲物体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物体的图线的斜率,即a 甲>a 乙,选项A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则甲物体受到阻力小,选项B 错误;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所以经t 0时间乙物体发生的位移比甲物体大,由ΔE p =mgh -0知乙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大,选项C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0~t 0时间甲物体下降高度小,所以由动能定理mgh -W f =12mv 2得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选项D 正确.] 9.BC [设物块经过半圆轨道B 点瞬间的速度为v B ,物块在B 点时有F N =7mg ,F N -mg =m v 2B R,可得v B =6gR ,选项A 错误;物块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有E p =12mv 2B ,解得E p =3mgR ,选项B 正确;设物块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物块在C 点时有mg =m v 2C R,物块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有-mg ·2R -W f =12mv 2C -12mv 2B ,可解得物块从B 点到C 点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12mgR ,选项C 正确;若刚开始时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变为原来的2倍,物块进入半圆形轨道的速度增大,在同一点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物块从B 点到C 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增大,物块到达C 点的动能小于72mgR ,选项D 错误.] 10.BC [质点从N 到A 再到Q 的过程中,重力与摩擦力做功,由于质点做圆周运动,由运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在NA 段与轨道之间的压力大于AQ 段之间质点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根据f =μF N 可知,质点在NA 段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大,所以质点在NA 段摩擦力做的功比较多,则重力与摩擦力在NA 段做的功比较多,所以质点第一次到达N 点处的动能一定大于质点第一次到达A 点处动能的2倍,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 k =12mv 2可知,v 1>2v 2,A 项错误,B 项正确;如果轨道光滑,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现在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所以上升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上方,从Q 到N 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点在A 点下方,C 项正确,D 项错误.]11.CD [物块在BD 段向下运动过程中,因μ=tan θ,物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 sin θ与滑动摩擦力μmg cos θ大小相等,弹簧弹力提供加速度,物块在D 点处加速度最大,有k ×3l =ma ,物块静止时有kl =mg sin θ,得a =3g sin θ,物块在DA 段的最大加速度为3g sin θ,A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下滑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因μ=tan θ,物块在B 点时受到弹簧拉力,不可能静止,最终在B 点下方做往复运动,到B 点处的速度为零,B 选项错误;物块从D 点第一次到O 点,由功能关系得E p +mg sin θ×3l =μmg cos θ×2l +mv 22,E p =mv 22-mgl sin θ,C 选项正确;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块在A 点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对全过程分析有(E p -E )+mg sin θ×2l =Q ,得Q =mv 22+mgl sin θ-E ,D 选项正确.]12.BD [小球1在下滑过程中,沿竖直方向分速度由0先增大到某值后又减小到0,所以重力对小球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 对;设小球1在A 点时速度为v ,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此时小球2的速率为v cos 30°=3v 2,小球1由C 点到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对小球1和小球2整体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 60°)-m 2gR sin 30°=12m 1v 2+12m 2(3v 2)2,得v 2=2027gR ,对小球1由动能定理有m 1gR (1-cos 60°)+W T =12m 1v 2,得W T =-79m 2gR ,即小球1的机械能减少79m 2gR ,A 、C 错;因小球1由C 点下滑到A 点的过程中,小球1和小球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轻绳对小球2做的功为79m 2gR ,D 对.] 13.CD [设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AB 间的竖直高度为h ,小球的质量为m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对于小球A 到B 的过程有mgh +E p =12mv 2+W f ,A 到C 的过程有2mgh +E p =2W f +E p ,解得W f =mgh ,E p =12mv 2,小球从C 点向上运动时,假设能返回到A 点,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2W f +2mgh +E p ,该式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不能返回到出发点A 处,A 项错误,C 项正确;设从A 运动到C 摩擦力的平均值为f,AB=s,由W f=mgh得f=mg sin 30°,在B点,摩擦力f=μmg cos 30°,由于弹簧对小球有拉力(除B点外),小球对杆的压力大于mg cos 30°,所以f>μmg cos 30°可得mg sin 30°>μmg cos 30°,因此撤去弹簧,小球不能在直杆上处于静止,B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A点有F cos 30°+mg sin 30°-f=ma A,在C点有F cos 30°-f -mg sin 30°=ma C,两式相减得a A-a C=g,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