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饶志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合集下载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意识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际环境的影响
1 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 展,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奋斗目标 。
十月革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重大 影响,使他们看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
3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国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 要支持。
本原则和制度设计。
0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 景
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
01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局面,民族
独立和复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02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但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
根本问题。
五四运动的推动
03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民主
经济发展规划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促 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持,推 动了市场化、私有化等改革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持 续发展。
0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挑战和 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
意识形态差异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差异,这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目录
•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 个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认识和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课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课件

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三,缺乏实践效果。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 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 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 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 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 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 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 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年4月)
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前)
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 运动以后 )
马克思 主义进 入中国
争鸣竞逐
新思潮 的竞起
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 的广泛传播
“我第二次到北 京期间,有三本书 特别深地铭刻在我 的心中,建立起我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这是用 中文出版的第一本 马克思主义的 书;……”
(2)代表人物: ①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 主义的鼻祖 ②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300
250
产业工人数
200
150
100
50
0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缺乏阶级基础。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 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马尔克者,名卡尔,氏马尔克, 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 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 长修历史及哲学,始冀为大学祭 酒。……初马尔克在巴黎,与非力 特力嫣及尔相友善。嫣及尔者,父 业商,少从事焉。习知其利苦,乃 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 既交马尔克,学益进。马尔克既去 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 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 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 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 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 最。” --《朱执信集》上册第10―11页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并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问题相结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它对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之时,正值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之际。

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经历了一战前后的争夺,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在国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确立,没落的清朝、反动的北洋军阀先后担当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社会经历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变。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兴起并发展。

五四运动中,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等上政治舞台。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近半年的高中学习之后,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具备一定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基本能分清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大体回答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

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民主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最后确认为救国就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对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逐步形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

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在模块Ⅰ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并展开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等收集相关的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认真准备辩论会材料,分析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问题。

3.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查找本课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并收集相关史料,进行整理。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
导读:本文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民版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该是从李大钊开始的。

他在1918年的《言治》季刊发表过《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他最早提到十月革命的一篇文章,为他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奠定了基础。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启了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河,他也由此成为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引路人。

尝试探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在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创新。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 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必修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目录
• 引言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变革的巨 大压力。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发展的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 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动,为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
境。
学术研究深入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马克 思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有助于 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媒体平台多样化
现代媒体平台的多样化也为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手 段。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的革命 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理论基
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思想解放,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我 意识和主体意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推动了中国的 社会变革和进步,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义和团运动失败
1、背景:
(1)客观:
1、政治:列强侵略加深;清政府 统治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高涨。
2、经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 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建立民国 今民者权由平主民义革命以建国民政府(,核凡心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
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 ……核定民天生下主地价义。其现有之地(价,发仍展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
(2)主观: 孙中山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 的研究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 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5年12月13日 )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 ,1905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 张建立共和国。
2、三民主义的提出
· 1905




中 国 同 盟 会 的 纲 领
→ → →
发 刊 词 》 三 民 主 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府料穷一凶:极(恶一,)今驱已除贯鞑盈虏。义今师之民所满指族洲,,主覆本义彼塞政外府东,胡(还。我前昔主在提权明)。朝…,…屡为边患……满政
练一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课件

朱执信
苏俄对华宣言 ( 1920 .9.27 ) 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
一切条约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 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 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本阶级从中国 残暴地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 还中国。
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 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 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 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 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 的是不可能。
辩证唯物主义;
2、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 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 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 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 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二、传 播 意 义
1、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开始传入
基本线索
正式传播 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专题小结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思 想
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梁启超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 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 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 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 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之一。

早在19世纪,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但是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批人深入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

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了中国。

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如梁启超、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他们主要翻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著作,并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改造。

这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虽然受到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他们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些粗糙和不完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开始了,这些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共产主义情绪。

中国共产党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改造。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发展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种伟大的思想体系,它不仅为人类解放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各个国家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对全世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同时,还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和差异,力求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思想成果,为中国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精品】精编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1共20张PPT教学资料

【精品】精编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1共20张PPT教学资料

1111
19
五四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


















1111
20
无政府主义
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 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 的“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 可自由加入,自由退出。
1111
21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 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 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 国”。
6
• (2)主要内容
• ① 1918 年 11 月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发 表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 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③李大钊还在北京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宣传社 会主义思想。
1111
7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比较的机
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
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
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
月社会主义胜利的鲜明对比,先进分子认识到只有马
A.民主与科学
B.进化论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教案2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教案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分解1. 掌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2. 了解新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3. 掌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各种新思潮论战的?有何影响?本课关键是教师帮助学生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最后确认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让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收集历史资料加深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了解。

以五四运动前后历史背景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运用概括、分析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另外,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2.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鼻祖。

(2)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导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与历史1. 中国社会背景与思想环境a) 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动荡b) 西方思想的传入与启蒙运动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与时机a) 经学与近代科学的碰撞b) 魏源等先驱者的翻译与传播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与传播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正式传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与传播1. 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学术机构的建立a) 高等学府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b)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与培训的马克思主义学习c) 马克思主义普及教育的开展2.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媒传播a) 书籍与期刊的翻译与发行b) 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c) 其他媒体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1. 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革命a)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作用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结合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a)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与颠覆b)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与创新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四、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发展1.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a)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与碰撞b)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思考与实践2. 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a)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总结:本教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历史必修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历史必修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介绍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
史料研读、感悟体验
【探究历史】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精读史料——找寻关键词、关键语句, 史料的研
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读通常采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
播。
研究精读史料之间的关系。(学生研读教材,分小组讨 用问题引
论、展示。在每个小组展示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评 导的方式,
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代表人物及文章
学生学习
为了探索民族独立和国
5.教师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整合 知识的主
家富强的道路,在国外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初步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 动性,进一
广泛接触了西方各种政 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 步强调以
治思想,其中包括马克 法,数字记忆法等。
价与点拨。)
达成研读
探究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
目标。同
材料一 (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见学案)
时,史料在
问题设计: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的 研读过程
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具体指文化领域推行 中,应注意
的什么政策?
发现史料
教师解读: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内容暗含
材料二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见导学案) 的线索,这
品味史料, 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
形成深度 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
阅读史料 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
的习惯。在 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
此基础上,
们今天每一个人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分裂;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 国问题;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资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 社会影响。 本主义思想之间的论战。
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 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 《再论问题与主义》 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合影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 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无政府主义者。 “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 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 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其实是一个很 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 思潮的影响。比如毛泽东 、周恩来、瞿秋白 、章太炎、 蔡元培、廖仲恺 等人。 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 界范围内也处于低潮期。很多人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 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 无政府主义者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 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 通过这种组织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使每个人 最终都得到自由和解放。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新思潮的竞起;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 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 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 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 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 克思其人,...... 以前有 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 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 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 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 义。” 毛泽东(1945· 4)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
(1)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
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 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通过论战。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
义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 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探究活动1:概述马克思主义在
3)主张: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 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 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改造
新村主义
1)来源:日本;
2)主张:
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 3)时间:
五四运动前就传入中国,五四运动 后一些留学生在国内积极宣传。
改良主义
1)实用主义:
①代表:胡适;②来源:美国;
③主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 2)基尔特社会主义:
瞿秋白
二、新思潮的竞起;
1、原因:
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 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2)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3)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二、新思潮的竞起;
2、表现:
无 政 府 主 义 泛 劳 动 主 义 新 村 主 义 改 良 主 义
泛劳动主义
1)代表:托尔斯泰;
2)目标: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的社会理想
思考: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 主义产生的影响?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 武器。 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二、新思潮的竞起;
“社会主义的讨论, 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 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的青年思想似的,模 糊影响,隔着窗纱看 晓雾,社会主义流派, 社会主义意义,都是 纷乱,不十分清晰 的。”
朱执信
思考:马克思主义开始 传入时的特点?
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 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2、正式传播:
1)原因: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
2)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 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 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 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 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 位。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背景
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经过:
1)问题与主义之争;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1)问题和主义之争:
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 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 影响: 实质: 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 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 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 产阶级改良主义。
3、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 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 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 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 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 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 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 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 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 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 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条件:
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 环境; 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朱执信、 一些无政
府主义者。
梁启超
“麦喀士(马克思), 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 泰斗也” “今之德国, 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 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 二曰居志埃(尼采)之 个人主义。麦喀士谓: 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 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 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促使更多的青年开始接受科学 社会主义。
感受体验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 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 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 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 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 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 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 团体供给。 ②这一空想实践结果如何?为什么?产生影响? ①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 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 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 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 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 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 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 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 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 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 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 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思考:无政府主义为什 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1)中国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 2)近代中国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加深,使 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 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 反对一切强权政治,这些主张适应了这些人的 思想要求; 3)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 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
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1、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 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 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2、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 济学。
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 运动的影响; 3)李大钊等人的宣传;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探究活动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
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
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机会;
①代表:梁启超;②来源:英国;
③主张: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 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无政府主义
1)代表:刘师复; 2)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 强权和政府,建立没有政府的社会; 3)评述:反映部分知识分子对现实 不满及希望摆脱压迫的强烈。五四时 期一度流行。 (流行较早,影响较大)
无政府主义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
大——阶级基础;
4)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鲜明对 比——良方; 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
文化心理基础。
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 书院, 四川大学前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 创办的南洋公学旧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